分析河南灵宝硫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河南灵宝硫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豫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南缘,夹持于黑沟-栾川-维摩寺-羊册断裂、潘河-马超营-拐河-沙河店断裂之间;该区的硫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豫西卢氏和栾川一带,以银家沟、后瑶峪、骆驼山矿床为代表。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床处于灵宝县南64km处的朱阳乡,自1958年发现以来,经过几次勘查工作,目前为大型硫铁矿矿床,伴/共生的铁、钼、铜、铅、锌、银、金等有用组分均达到中-小型矿床规模。

标签:硫铁多金属矿床热液交代型矿床花岗斑岩硫铁矿成矿模式

1成矿地质背景

(1)区域地层。豫西地区沉积了中新元古界熊耳群、官道口群、栾川群等地层,以含火山岩、富镁、高硅、多碳沉积为特征。中元古代熊耳期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使海水中聚集了大量金属物质,这些物质在火山期后沉积下来,成为后期成矿的有利矿源层。

(2)区域侵入岩。区域燕山期中酸性斑岩体较为发育,斑岩多为小型岩株,其岩石化学特点为:ω(SiO2)=60%~70%,ω(K2O)=3%~6%,K2O/Na2O=2,ω(Al2O3)>15%,ω(Fe2O3)>1.6%,ω(CaO)>1%,ω(MnO )=0.05%;岩体中富Pb,Ag等成矿元素。这类小岩株与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为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

(3)区域构造。黑沟—栾川大断裂为区域性的主干断裂,并派生出一系列近EW 向次级断裂,同时区域的NE-NNE向断裂也很发育,并与近EW 向断裂构造交汇,在断裂交汇处形成众多中酸性小岩体。这些小岩体往往具有等距性,各带间距7~8km,岩体间距5~6km。近EW 向和NE-NNE向断裂构造成为区域的控岩控矿构造。

2矿区地质特征

银家沟硫铁多金属矿区位于杜关向斜南翼近轴部,地层为向N倾的单斜岩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龙家园组和巡检司组底部的黄绿色页岩,地层产状340°~350°∠18°~20°。矿区断裂可分为近EW 向、NNE向、NWW 向和NNW 向4组。

矿区位于吉家坡—十三亩地和庄科—大村2条EW 向断裂之间和银家沟一夜长坪NNE向断裂带的北段。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破碎带)是硫-铁-锌矿体产出的主要部位。岩体内的构造裂隙对钼矿体起控制作用;外接触带白云岩中的断裂构造,特别是产状平缓的层间裂隙,是铅、锌、银多金属矿的重要赋存场所。几种不同类型的控矿构造在空间上连接交错,时间上往往叠加,使矿化富集程度增强,多种成矿元素累积,同时又造成矿体形态、产状的复杂多样。

银家沟花岗斑岩体是以黄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矿体的成矿岩体,呈不规则菱形,东西长1150m,南北宽500~600m,面积约0.6km2。岩体四周多岩枝,以NNE向最发育。岩体东部、南部及西北部的接触面向内倾斜,倾角72°~82°;北部和西南部的接触面微向外倾,倾角80°~86°。中心相为钾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斑岩构成不完整的边缘相。另外,还有二长花岗斑岩、黑云二长花岗斑岩及黑云石英二长斑岩、闪长玢岩脉。

银家沟岩体属于超浅成侵入-隐爆相复合岩体,既有隐爆作用形成的角砾熔岩、凝灰岩,又有后期侵入的次火山岩。其形成可概括为“1个来源,2次隐爆,3次侵入”:即二长花岗斑岩侵入—爆发相角砾岩—钾长花岗斑岩侵入—爆发角砾岩-成矿—黑云石英二长斑岩脉贯入。岩浆活动虽属浅成-超浅成相,但并未通达到地表,还是在相对封闭条件下进行的,从而使大量矿质和挥发分得以保存。岩体中Pb,Zn,Ag的含量明显偏高,而且都体现在早期阶段侵入的二长花岗斑岩中,这也显示出矿区岩体岩石地球化学演化的一个特点。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地质特征

银家沟矿区的多金属矿体按照矿石类型、控矿地质条件及矿体赋存部位可分为3种类型:①产于岩体接触带中以硫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矿床;②产于岩体内的细脉浸染型钼矿床;③产于外接触带围岩中与受断裂控制的铅锌银矿床。矿体中工业意义较大的矿种为硫、铅、锌、铜、钼矿,分述如下。

3.1.1以硫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矿体

已经查明7个矿体(群)。除Ⅳ号、Ⅶ号矿体受断裂控制外,其他5个矿体均受接触带控制或受接触带与断裂带的联合控制。Ⅰ号、Ⅲ号单矿体的硫铁矿储量已达大型规模,但埋藏深度较大,其次为Ⅱ号矿体。Ⅳ号、Ⅴ号、Ⅵ号、Ⅶ号矿体规模较小,但埋藏较浅,矿石品位较高。各矿体中的伴生组分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3.1.2铅锌铜矿体

矿区的铅锌铜矿体按其产出部位和控矿条件的不同分为2个亚类。

(1)产于接触带中的铅锌铜矿体。硫铁多金属矿体中,Pb,Zn,Cu作为硫铁矿的伴生组分。其中,伴生锌矿品位>1%的共有12个块段。当锌铜矿相对富集而硫铁矿相对贫化时,可构成小型锌铜矿体。探明的锌矿体产于岩体西部接触带的北段,呈半隐伏状,受接触带和断裂的控制,矿体长150m,厚1.5~2.4m,产状110°~115°∠75°~85°。平均品位:ω(S)=34.24%,ω(Cu)=4%,ω(Zn)=11.81%,ω(Pb)=0.77%。

(2)产于围岩裂隙中的脉状铅锌矿体。在岩体接触带以外200m 范围内,由NNE向为主的断裂和地层层间裂隙控制的小型不规则脉状矿体,是古人采掘的主要对象,特别是矿区东北部和西南部分布着大量古采硐。这类矿体的规模小,形态和产状复杂,分布零乱,分为7个氧化铅锌矿带。

一号铅锌矿带。位于岩体东北侧,走向310°,长400m,宽40~100m,老硐很多;矿体受F203断裂控制;矿石主要为含铅锌角砾岩及铁帽,ω(Pb)=1.18%~1039%,ω(Zn)=1.80%~3.30%。二号铅锌矿带。位于岩体北部接触带,为V号矿体的氧化带;近EW 向延伸,长160m,宽5~40m;ω(Pb)=0.90%,ω(Zn)=0.99%,ω(Cu)=0.32%。三号铅锌矿带。位于岩体西南部接触带,受F204断裂控制;北段为Ⅶ号矿体的氧化带,南段为Ⅵ号矿体的氧化带;矿体长290m,宽10~32m;ω(Cu)=0.07~0.35%,ω(Pb)=0.36%,ω(Zn)=0.84%。四号铅锌矿带。位于岩体南部岩枝中,长150m,宽5~12m,矿体小而薄。五号铅锌矿带。位于岩体东部岩枝中,EW 走向,长130m,宽30~40m;ω(Pb)=1.61%,ω(Zn)=0.77%。六号铅锌矿带。位于岩体西南侧,作325°方向延伸,长400m,宽30~40m,老硐遍布;矿石主要为含铅锌褐铁矿或构造角砾岩,ω(Pb)=1.82%,ω(Zn)=2.28%。七号铅锌矿带。位于岩体西北侧,与NNE向裂隙有关;范围小,矿化弱,偶见老硐。3.1.3钼矿体

在岩体中心0.3km2 范围内呈现不同程度的钼矿化,构成细脉浸染型钼矿床,矿化与F204断裂下盘的羽状裂隙有关,共圈定31个钼矿体;若用ω(Mo)=0.02%作为边界来圈定钼矿体,钼矿体则比较完整,形态也较简单。

3.2矿石特征

3.2.1矿物组成

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辉钼矿、磁黄铁矿、菱铁矿、闪锌矿,次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有镁橄榄石、粒硅镁石、透闪石、阳起石、斜长石、钾长石、蛇纹石、石英、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等。表生矿物有褐铁矿、硬锰矿、软锰矿、孔雀石、蓝铜矿、菱锌矿、白铅矿等。

3.2.2有用元素赋存状态

(1)S。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据3个大样S的物相分析,黄铁矿中S占全硫的98.22%,98.66%,95.88%,其他硫化物及硫酸盐类矿物中的S仅占1.78%~4.12%。

(2)Fe。主要铁矿物为磁铁矿、菱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及黄铁矿。根据3个物相样分析,黄铁矿占62.5%,碳酸铁占22.6%,磁性铁占7.03%,赤铁矿中铁(包括可溶硅酸铁)占7.02%,酸不溶硅酸铁占0.85%。

(3)Cu。已知铜矿物有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等。据铜的物相分析,原生硫化铜占63.99%,次生硫化铜占20.19%,总氧化铜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