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液的制备及保存
菌悬液的制备方法
![菌悬液的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4973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f.png)
菌悬液的制备方法
菌悬液是一种用于培养微生物的液体培养基,它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制备菌悬液的方法相对简单,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菌悬液制备方法。
首先,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蒸馏水、培养基粉末、试管或烧杯、移液管、称量器等。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培养基粉末加入到蒸馏水中。
通常情况下,培养基粉末的用量应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特性和需求来确定,一般建议按照厂家提供的配方比例进行配制。
在加入培养基粉末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以确保培养基的均匀性。
接着,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溶液装入试管或烧杯中。
在装液体的容器上盖上适当的盖子或覆膜,以防止外界的污染和水分蒸发。
随后,对培养基溶液进行高温高压消毒。
将装有培养基溶液的容器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121摄氏度、15分钟的高温高压消毒处理。
这一步骤是为了杀灭培养基中的细菌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以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最后,将消毒后的培养基溶液冷却至室温。
在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外界的污染,以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
待培养基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即可将其用于微生物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制备菌悬液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微生物培养的成功。
另外,在使用培养基前,应对其进行无菌性检测,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菌悬液的制备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微生物培养的成功。
希望本文介绍的菌悬液制备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56993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2.png)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食用菌制种方法在传统固体制作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液体菌种的制作便是其中之一。
液体发酵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之一,起源于美国。
它是指在生化反应器中,模仿自然界将食药用菌在生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糖类、有机和无机含有氮素的化合物、无机盐等一些微量元素以及其它营养物质溶解在水中作为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菌种,通入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提供食用菌菌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进行菌丝大量培养繁殖的过程。
工业化大规模的发酵培养即为发酵生产,亦称深层培养或沉没培养。
液体菌种的制作及使用方法液体菌种由于具有生产规模化、控制自动化、生长无菌化、发菌高速化的生产应用优势,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源条件,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已被业内人士所看好。
液体菌种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而成的菌种。
近年来,国内外正积极研究液体菌种的培养与利用。
与固体菌种相比,它具有菌种生产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接于固体菌料发酵快、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因而受到了广大栽培者的欢迎。
目前我国已能进行深层发酵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凤尾菇、美味侧耳、鲍鱼菇、金针菇、黑木耳、猴头、草菇、蜜环菌、茯苓、滑菇和冬虫夏草等。
一、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常见的有采用摇床来生产的摇瓶培养法和采用发酵罐来生产的深层培养法。
若少量生产,可以用摇瓶培养法。
深层培养需要一整套工业发酵设备,如锅炉、空气压缩机、空气净化系统、发酵罐等,故投资大,只适用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
而摇瓶培养投资少,设备技术简单,适合一般菌种厂生产使用。
本节主要介绍摇瓶培养的技术方法。
1、食用菌液体发酵的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
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些已知化学成分的营养物质作培养基。
在生产上,还根据工艺将培养基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
但无论如何划分,每一种培养基的组成中都离不开碳、氮、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597903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9.png)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传代用菌种采用甘油冷冻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甘油并分装至冷冻管中,冷冻管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然后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3.2.2液体石蜡保存法对于一些难以保存的菌种,采用液体石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液体石蜡并分装至玻璃瓶中,瓶口用铝箔密封,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保存温度为-70℃。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4菌种的传代传代用菌种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
复苏后,将菌种接种至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传代用菌种,并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
5.5菌种的使用使用菌种前,应先确认菌种的品质和纯度,并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工作用菌种。
使用后,应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5.6菌种的销毁菌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变异或污染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应灭活处理,并填写《菌种销毁记录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销毁处理。
菌种库存中长期未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清理和销毁处理。
菌复苏、复壮;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菌复苏、复壮;青霉素-链霉素琼脂培养基: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5.4.1.1.3复苏步骤:1.取出保存好的菌种管,用接种针在酒精灯上消毒;2.将接种针在75%酒精中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3.用接种针在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4.置于适宜温度下孵育,待菌落出现后进行传代或进行实验。
5.4.1.2标准菌株的确认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确认菌株的纯度和种属。
5.4.1.3标准菌株的传代将菌株从原始保存方式中转移到新的保存方式中,确保菌株的保存和传承。
传代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代。
白色念珠菌菌液制备
![白色念珠菌菌液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1242127431b765ce05081465.png)
白色念珠菌菌液制备: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改良马丁培养基中,23~28℃培养24~28小时;取此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 ,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6~10-7,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 的孢子悬浮液。
黑曲菌菌液制备:接种黑曲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23~28℃培养5~7天,加入3~5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吸至无菌试管中,取1ml加无菌氯化钠溶液9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4~10-6,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
供试液的制备无抑菌活性的供试品供试液的制备稀释剂: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液体供试品:供试品10ml置锥形瓶中,加90ml稀释剂,混匀,作为供试液(1:10)固体、半固体、粘稠性供试品:称取供试品10g置锥形瓶中,加稀释剂至100ml,混匀后,作为供试液(1:10)。
具有抑菌活性的供试品试液的制备当供试品具有抑菌活性时,须先消除抑菌活性,其方法如下:培养基稀释法:取供试液2ml,每0.2ml的供试液注一皿或每0.1ml的供试液注一皿;或取供试液1ml每0.5ml的供试液注一皿,倾注15ml的培养基,测定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菌数,混匀,凝固,培养。
每1ml供试液所注的平皿生长的菌数之和即为1ml的菌落数。
计算每1ml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平皿法技术规则报告菌数。
控制菌检查时可加大增菌液的用量。
离心沉淀集菌法:取一定量的供试液,3000转/分离心20分钟(供试液如有沉淀,先以500转/分离心5分钟,取全部上清液再离心),弃去上清液,留底部集菌液约2ml,加稀释液补至原量。
薄膜过滤法:取规定量试验可能用的最低稀释剂供试液,过滤,冲洗吗,按薄膜过滤法测定其菌落数。
中和法:选取适宜的中和剂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后测定。
菌液组: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
采用平皿法,取试验用的1ml菌液(约50~100cfu)分别注入平皿中,立即倾入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落数。
关于菌种的保存方法
![关于菌种的保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abab3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c.png)
关于菌种的保存方法导言菌种的保存是保障微生物研究的重要环节。
微生物资源的丧失对生物科技研究以及工业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科学有效地保存菌种对于保护和利用微生物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菌种保存方法和技术,旨在帮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菌种资源。
常见菌种保存方法常温冷冻保存法常温冷冻保存是一种方便简单、成本低廉的菌种保存方法。
常见的常温冷冻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1. 菌种液体冷冻保存:将菌种培养物添加到一定浓度的甘油或乙二醇溶液中,并将其储存于-80的冷冻库中。
这种方法可使菌种长期保存,并保持较高的存活率。
2. 菌种冻干保存:将菌种培养物培养到稳定的菌落状态后,直接将其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去除菌种中的水分,然后存放于常温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耐冷冻干燥的菌种。
3. 菌种在琼脂平板上保存:将菌种制备成沉淀后,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存放于室温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菌种,如革兰氏阳性菌。
低温冷冻保存法低温冷冻保存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菌种保存方法。
常见的低温冷冻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1. 液氮冷冻保存:将菌种培养物中的菌液通过快速冷冻的方法将其冻结成冷冻物,并储存在液氮罐中。
这种保存方式可以确保菌种较好地保存,并且存活率较高。
2. 低温保存箱保存:将菌种培养物制备成菌种沉淀后,将其存放于-20或-80的低温保存箱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
菌种保存技术无菌操作在菌种保存的过程中,无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细菌污染,确保保存的菌种的纯度和保存质量。
1. 工作台的消毒:在进行菌种保存操作之前,需要将工作台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如用75%的酒精擦拭表面。
2. 实验器具的灭菌:将实验器具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无菌操作的进行。
3. 空气的灭菌:在无菌操作的环境下,可以通过紫外线灭菌等方法来净化空气,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菌种保存记录在菌种保存的过程中,正确记录菌种保存的相关信息非常重要。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讲课教案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0073be844769eae109ed83.png)
备的菌存保及制液.精品文档 1目的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内容 2定义 2.1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
原始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 工作菌液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总则2.2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2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培养基 2.3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 2.4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把冻干菌加入100ml 2.4.1.1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2.4.1.2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100ml 2.4.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或更长一些24h 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时间;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 2.4.1.5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2.4.2(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24h2.4.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51ml,无菌转移至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4.2.2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2.3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以内即可显见增长;生长菌-24h 2.4.2.3.1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50%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孢子-需要3~ 2.4.2.3.2的悬浮液。
菌液制备标准操作规程
![菌液制备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3aec6f960590c69ec376ec.png)
一、目的:建立方法适用性检查用菌、阳性对照菌及验证用菌的制备及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为操作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二、范围:使用于供试品无菌检查及方法适用性试验,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适用性试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等所用菌液的制备。
三、职责:微生物实验室人员。
四、内容:1、简述:1.1、试验环境:应在环境洁净度C级下的局部洁净度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1.2、操作室的清洁与消毒应依照《洁净室(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2、设备及仪器:2.1、阳性对照室2.2、生化培养箱2.3、压力蒸汽灭菌器2.4、微波炉2.5、玻璃器皿:锥形瓶、培养皿(90mm)、试管及塞、刻度吸管(0.1ml、1ml、5ml、10ml)锥形瓶等用前应洗涤干净。
刻度吸管口上端距0.5㎝处塞约2㎝的适宜疏松棉花,灭菌备用。
2.6、用具:接种环(铂金或镍铬合金,环径4~5㎜、长度6~10㎝)3、试液:3.1、消毒液: 0.1%苯扎溴铵溶液、0.1%醋酸氯已定溶液、CLBⅡ型消毒溶液(规格:0.65g/片)、75%乙醇溶液、杀孢子剂。
消毒液配制按《洁净室(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3.2、试验用液: 0.9%无菌氯化钠溶液、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含0.05%(ml∕ml)聚山梨脂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05%(ml/ml)的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
试验用液配制按《培养基及试验用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4、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配制按《培养基及试验用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5、菌种:所用的菌种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一般使用2~5代的菌种),具体如下: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 102〕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 094〕生孢梭菌〔CMCC(B)64 941〕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黑曲霉〔CMCC(F)98 003〕6、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单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生孢梭菌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培养24~72小时,观察上述培养物如生长良好,无菌分装约3ml/管(生孢梭菌上层加约1ml液状石蜡隔绝空气,造成厌氧环境),并取1管(其余至4~6℃冰箱冷藏保存,铜绿假胞单菌室温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采用10倍级系列稀释法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 cfu(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642e32f10740be1e640e9a27.png)
word附件3.4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1.菌悬液的制备刮取18~20小时的培养物,在管壁上充分研磨后混悬于1ml缓冲液中,借助比浊仪,调菌悬液浓度至104/ml,于1小时用多点接种仪接种(放置室温应大于25℃)。
2.MIC测定(1)抗菌药物储存液制备⏹抗菌药物称量及配制:根据各抗菌药物的纯度称取,以目前所用抗菌药物为例。
抗菌素纯度称量(mg)加溶剂(ml)储存液浓度(μg/ml)四环素100% 3.2 1 3200大观霉素63.4% 40.38 1 25600头孢曲松81.5% 2.45 1 2000环丙沙星84.4 3.8 1 3200⏹分装与保存:每管200μl,-70℃可保存一年。
(2)抗菌药物工作液制备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3)抗菌药物梯度培养皿的制备⏹培养皿编号:按各抗菌药物浓度编号。
⏹将配制好的各抗菌药物工作液150μl加到各培养皿中,与15ml 50℃预温的培养基充分混匀,平放在超净台,半开培养皿盖至培养基凝固后,用塑料袋密封保存于4℃冰箱。
(4)菌悬液接种与培养⏹多头接种针以及菌液板用高压法灭菌处理,其他配件用酒精消毒处理;使用前必须确认完全烘干。
⏹按照仪器要求将菌悬液接种于各抗菌药物梯度培养皿,接种菌后置超净台直至菌悬液渗入。
⏹置35℃~36℃、5%~10% CO2一定湿度的环境中培养。
⏹记录放置时间。
⏹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
(5)结果判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结果读取时间。
-在适宜的光线下,观察对照培养皿的菌落生长情况,并对所有菌株进行初步鉴定(涂片染色和氧化酶试验)。
-比较观察对照平皿和抗菌药物平皿,进行判读:接种点有1个以上菌落或呈菌苔状为生长;接种点无任何菌落或呈薄雾印迹为无生长。
⏹MIC判读与记录:-MIC是指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小抑菌药物浓度,表示单位为 g/ml 。
-记录各抗菌药物浓度平皿上细菌生长情况,在《WHO参考菌株及MIC 实验结果记录表》用(+)表示生长,(-)表示无生长。
细菌质粒提取实验报告(3篇)
![细菌质粒提取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9d63b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3.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碱裂解法提取细菌质粒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了解质粒DNA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质粒是细菌细胞内的一种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
质粒携带的基因可以赋予细菌额外的生理代谢能力,如抗生素耐药性等。
碱裂解法是提取质粒DNA的常用方法,其原理如下:1.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质粒DNA与染色体DNA分开。
2. 加入盐溶液使pH值恢复至中性,质粒DNA迅速复性,而染色体DNA不易复性,形成网状结构。
3. 通过离心,将质粒DNA与蛋白质、染色体DNA等杂质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恒温摇床、台式离心机、微量移液器、紫外灯、凝胶成像系统、电泳仪、凝胶制备装置等。
2. 试剂:LB液体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NaOH溶液、SDS溶液、KAc溶液、酚/氯仿/异戊醇溶液、无水乙醇、TE缓冲液、琼脂糖、DNA Marker、染色剂等。
3. 菌种:含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
四、实验步骤1. 菌液的制备:将含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
2. 收集菌体:取适量培养液,4000r/min离心2min,收集菌体。
3. 菌体裂解:向菌体中加入NaOH和SDS溶液,65℃水浴10min,使蛋白质与DNA变性。
4. 质粒DNA的纯化:向裂解液中加入KAc溶液,混匀后4℃静置10min,使质粒DNA沉淀。
5. 离心:4000r/min离心10min,收集沉淀。
6. 洗涤:向沉淀中加入70%乙醇,混匀后4℃静置10min,再次离心,收集沉淀。
7. 干燥:将沉淀干燥至完全无水。
8. 溶解:向沉淀中加入适量TE缓冲液,溶解质粒DNA。
9.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取适量质粒DNA溶液,加入上样缓冲液,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质粒DNA在凝胶上呈现清晰的单一条带,表明质粒DNA已成功提取。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https://img.taocdn.com/s3/m/3f18c970ad51f01dc381f12d.png)
1目的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2内容2.1定义原始菌液--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
工作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22总则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2〜8C)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O Q 代产览2.3 培养基2.4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2.4.1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241.1 把冻干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2.4.1.2 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2.4.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100ml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24h或更长一些时间;2.4.1.5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2.4.2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2.4.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24h (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1ml,无菌转移至5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养基适24231 生长菌-24h以内即可显见增长;用于不同菌种。
2.4.2.2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42.3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232 孢子-需要3〜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50%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的悬浮液。
菌种的传代、保藏及菌液的制备
![菌种的传代、保藏及菌液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30bc970cbb68a98271fefa42.png)
菌种的传代、保藏及菌液制备标准菌种的概念及其管理§§检验的菌种由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菌种的名称§生孢梭菌[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微生物菌种的使用、保存与管理、验证。
§一.制定菌种使用保藏管理程序§§标准菌种的保藏形式培养基的选择§菌种的传代§§§菌种的接种菌种的复苏《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的菌种为第0代,冷冻干燥的原始菌种开启后转种后为第严格控制菌种的传代§1.复溶菌种并转种按菌种说明书要求复溶所转菌种并转接于适当的增菌培养基内(为第一代)2.鉴定菌种后制甘油冷冻管后,挑取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甘油冷冻管面,工作用菌种(为第三代)§3.将第二代保存,第三代以适当温度培养后用于试验§保存管(第三代)斜面养基适当温度培养后作为工作用菌种(第三代)§将(第三代)菌种冷冻或低温保存,将生长、转种后的第二代菌种灭菌处理。
§当工作用用菌种代数小于上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代工作用菌(第三代)可直接§转接第四代,直至四代转为五代。
菌种保藏标签的规范与要求菌种保藏标签必须规范、清晰,所有保藏的菌种容器表面均应贴有相应的标签,标签必须字迹清晰可见,应注明:称,系列号旦新一代菌种制备成功,上一代菌种务必处理掉处理过程应记录。
严格菌种的质量控制,确保菌种的质量菌种的质量对检验至关重要,对实验式储备的菌种而言,除了在起始阶段要对菌种进行纯度和属性确认外,还应对每一次传代都进行确认的质量控制系统。
因为微生物菌种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时,很可能发生污染或变异,因此每次传代中至少要对菌种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革蓝染色检查,必要时应做菌种鉴定试验,所有被确认受到污染的菌种应及时销毁,不得用于常规实验。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酵母菌及霉菌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酵母菌及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7388db4e192e45361166f519.png)
2020版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酵母菌及霉菌2020版本药典(1)菌液制备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0.9%无菌氣化钠溶液制成103cfu/ml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5ml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氣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使用移液枪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氣化钠溶液制成103cfu/ml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保存在2℃冰箱,在24小时内使用。
(2)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査接种不大于l00cfu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35℃条件下培养4天;接种不大于l00cfu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25℃条件下培养4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1) 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制备成1:10供试液。
2) 接种和稀释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
所加菌液的体积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
1、试验组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lml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l00cfu。
2、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3、菌液对照组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3) 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取20ml温度不超过45℃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注人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凝固,制成平板,采用无菌操作台风干的方法使培养基表面干燥。
每一平板表面接种上述照“供试液的制备”和“接种和稀释”制备的供试液0.1ml。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在35℃条件下培养3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在25℃条件下培养4天。
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
![菌液的制备及保存](https://img.taocdn.com/s3/m/eb988e205022aaea988f0f21.png)
1目的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2内容2.1定义原始菌液-—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工作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2。
2 总则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2 ~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2。
3 培养基2.4 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2。
4.1 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2。
4.1.1 把冻干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2。
4.1。
2 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2。
4。
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100ml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2。
4。
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24h或更长一些时间;2。
4.1。
5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2。
4。
2 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2.4。
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24h(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1ml,无菌转移至5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不同培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2.4。
2.2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2。
4。
2.3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
4。
2.3.1 生长菌—24h以内即可显见增长;2。
4.2.3。
2 孢子—需要3~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50%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的悬浮液。
菌悬液的制备方法
![菌悬液的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5abc2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6.png)
菌悬液的制备方法
菌悬液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培养基,用于培养菌种和进行微生物实验。
制备菌悬液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
首先,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蒸馏水、培养基粉末、试管、移液管、培养皿、灭菌器、称量器等。
其次,按照一定比例将培养基粉末加入蒸馏水中,充分搅拌使其溶解。
一般来说,培养基粉末的加入比例是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而定的,需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搅拌均匀后,将培养基溶液装入试管或培养皿中。
接着,将装有培养基溶液的试管或培养皿放入灭菌器中,进行高压高温的灭菌处理。
灭菌的目的是杀灭培养基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保证菌悬液的纯净度。
然后,取出灭菌后的培养基溶液,等待其冷却至适宜的温度。
一般来说,菌悬液的制备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在培养基冷却后需在无菌工作台或无菌室中进行后续操作。
接下来,将需要培养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溶液中。
接种操作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接种后,将培养皿密封好,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最后,定期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生长情况,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后续处理或实验操作。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制备出一定浓度的菌悬液,用于微生物培养和实验研究。
制备菌悬液的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证培养基的纯净度和菌悬液的质量。
希望以上方法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实验顺利!。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酵母菌及霉菌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酵母菌及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7388db4e192e45361166f519.png)
2020版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酵母菌及霉菌2020版本药典(1)菌液制备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0.9%无菌氣化钠溶液制成103cfu/ml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5ml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氣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使用移液枪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氣化钠溶液制成103cfu/ml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保存在2℃冰箱,在24小时内使用。
(2)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査接种不大于l00cfu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35℃条件下培养4天;接种不大于l00cfu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25℃条件下培养4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1) 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制备成1:10供试液。
2) 接种和稀释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
所加菌液的体积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
1、试验组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lml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l00cfu。
2、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3、菌液对照组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3) 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取20ml温度不超过45℃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注人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凝固,制成平板,采用无菌操作台风干的方法使培养基表面干燥。
每一平板表面接种上述照“供试液的制备”和“接种和稀释”制备的供试液0.1ml。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在35℃条件下培养3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在25℃条件下培养4天。
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需氧菌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需氧菌](https://img.taocdn.com/s3/m/d2f9c2f9a1c7aa00b52acbb8.png)
2020版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需氧菌2020版本药典(1)菌液制备取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用0.9%无菌氣化钠溶液制成103cfu/ml的菌悬液。
然后,使用移液枪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氣化钠溶液制成103cfu/ml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保存在2℃冰箱,在24小时内使用。
(2)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査接种不大于l00cfu的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35℃条件下培养3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1) 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制备成1:10供试液。
2) 接种和稀释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
所加菌液的体积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
1、试验组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lml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l00cfu。
2、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3、菌液对照组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3) 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取20ml温度不超过45℃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注人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凝固,制成平板,采用无菌操作台风干的方法使培养基表面干燥。
每一平板表面接种上述照“供试液的制备”和“接种和稀释”制备的供试液0.1ml。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在35℃条件下培养3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在25℃条件下培养4天。
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
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
(4) 供试品检查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检査计数方法按适用性试验确认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的测定。
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fda55758fafab068dc0219.png)
菌种保藏方法(来源: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定期移植法亦称传代培养保藏法,包括斜面培养、穿刺培养、液体培养等。
是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最适条件下培养,待生长充分后,于4~6℃进行保存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移植培养的菌种保藏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1 培养基制备1.1 器皿准备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玻璃器皿,如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烧杯、吸管等,经洗涤、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
1.2 溶解培养基配料先在烧杯中放适量水,按培养基配方称取各项材料,依次将缓冲化合物、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材料加入水中溶解,最后加足水量,搅拌均匀。
1.3 调pH值配料溶解后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根据要求加稀酸(0.1mol/L盐酸)或稀碱(10%氢氧化钠)调pH值。
加酸或碱液时要缓慢、少量、多次搅拌,防止局部过碱或过酸而导致测量不准确和营养成分被破坏。
1.4 加凝固剂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加凝固剂,如琼脂、明胶等。
将凝固剂加入液体培养基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至融解,再补足所蒸发水分。
1.5 过滤分装在二层纱布中间夹入脱脂棉,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过滤并分装。
斜面培养基分装量约为试管高度的四分之一(4~5mL),穿刺培养基分装量以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
分装过程中勿使培养基沾污管口,以免弄湿棉塞造成污染。
1.6 包扎标记将试管加棉塞,外面包扎一层牛皮纸或铝箔并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
1.7 灭菌根据要求将培养基灭菌,通常蒸汽灭菌为121℃,15~20min。
1.8 斜面摆放灭菌后及时摆放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管长的二分之一为宜。
1.9 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作无菌检验,通常30℃培养1~3天。
无菌检查合格后将其保存于4℃下备用。
2 接种2.1 斜面接种2.1.1 点接把菌种点接在斜面中部偏下方处。
适用于扩散型生长及绒毛状气生菌丝类霉菌(如毛霉、根霉等)。
2.1.2 中央划线从斜面中央自下而上划一直线。
适用于细菌和酵母菌等。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耐胆盐革兰阴性菌](https://img.taocdn.com/s3/m/0d862d1ccfc789eb172dc8b8.png)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相当于0.1g 、0.01g 和0.001g 供试品的预培养 物分别接种至9ml体积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5℃培养24小时。 上述每一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35℃培养24小时。(具体流程见下页)
(具体流程见下页)
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计数方法
1.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按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取 供试品,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作为稀释剂制成1:10供试液,混 匀,在25℃条件下培养,培养时间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 增殖(2小时)。 2) 定性试验
取相当于10ml供试品的上述预培养物接种至适宜体积90ml肠道 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5℃培养24小时后,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 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5℃培养24小时。如果平板上无菌落生长, 判供试品未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3) 定量试验
(见表 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板上
↓
↓
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短于 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长于
规定的最长培养时间下培养
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
↓
↓
试验菌应不得生长
被检培养基上试验菌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 征、指示剂反应情况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液体培养基促生 固体培养基促生 培养基抑制能力 培养基指示特性
长能力检查
长能力检查
检查
检查
肠道菌增菌液体 30~35℃培养
—
30~35℃培养
—
培养基
24 小时
48 小时
紫红胆盐葡萄糖
—
30~35℃培养 30~35℃培养 30~35℃培养
乳酸菌菌悬液的制备
![乳酸菌菌悬液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b1fe86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6.png)
乳酸菌菌悬液的制备
1. 菌株选择:选择适合培养的乳酸菌菌株。
2. 培养基制备:制备适合乳酸菌生长的培养基,如MRS 培养基。
3. 培养:将乳酸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培养,直到培养物达到对数生长期。
4. 收集:将培养物收集到离心管中。
5. 离心:将离心管中的培养物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离心,以去除上清液。
6. 重悬:将离心后的沉淀用适当的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重悬,制成菌悬液。
7. 调整浓度:根据需要,可调整菌悬液的浓度。
在制备乳酸菌菌悬液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避免杂菌污染。
此外,应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条件和缓冲液,以确保乳酸菌的生长和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菌种保藏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规范菌种原始菌液的制备及长期保存。
2内容
2.1定义
原始菌液--由冻干菌或冷冻菌直接传代的孢子或生长菌的原始悬浮液。
工作菌液--由原始菌液直接稀释,或根据一般试验需要而等量稀释的特定浓度的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
2.2 总则
微生物室收到实验菌种后应进行活化及纯化,并进行传代(芽孢杆菌除外)。
每一新菌种在适宜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检查是否纯种,观察菌落形态并用革兰氏染色或芽孢染色法进行镜检,如果是芽孢悬浮液,用常规方法测定其存活孢子数。
经检查如果满意,贴上合适的标签,并将贮备菌存放在实验室专用的冰箱里(2 ~8℃)或冷冻室内,以避免与实验室正在使用的其它菌种相混淆,作好菌种传代的记录以便能追踪传代史。
生孢梭菌的孢子悬浮菌应每年制备一次。
原始菌种的传代次数最多传至第五代。
2.3 培养基
2.4 冻干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 由甘油冷冻菌制备原始菌液
2.4.1.1 把冻干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一代。
2.4.1.2 从冷冻箱内取出冷冻菌,使其在室温下慢慢融化;
2.4.1.3 把冷冻菌无菌转移至100ml该菌所适用的液体培养基中;
2.4.1.4 根据菌种的类型,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在适当温度下培养24h或更长一些时间;
2.4.1.5 把甘油冷冻菌加入100ml液体培养基后所得的菌作为第二代。
2.4.2 由集菌平板制备原始菌液
2.4.2.1 在超净工作台内,把经过24h(或更长时间)培养的菌液摇匀,各取1ml,无菌转移至5只培养基平板上,轻轻转动平板,使菌液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
不同培养基适用于不同菌种。
2.4.2.2 另用一只平板,划线分离菌液,培养之,以检查菌液是否纯种。
2.4.2.3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以上平板,不同菌种所需培养周期不一。
2.4.2.
3.1 生长菌-24h以内即可显见增长;
2.4.2.
3.2 孢子-需要3~7天或更长时间才能得到50%孢子,这样可确保提到浓的悬浮液。
对需长时间培养或培养温度较高(55℃)的平板进行适当密封,以免培养基失水干裂。
2.4.2.
3.3 分生孢子,一般需要5~14天才能获得明显的分生孢子生长物,将平板封口,以免分生孢子污染空气。
2.4.2.4 在超净工作台内,各取约8.0ml氯化钠磷酸缓冲液(PBS)加至经培养后的集菌平板内。
2.4.2.5用弯曲的接种棒(或无菌玻璃弯头)轻轻地刮平板表面,使菌落与平板分离。
但注意不要划破培养基。
倾斜平板,使菌悬液集中于平板一端,用无菌注射器或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把5只平板中的菌悬液收集于一只大小合适,便于封口的试管中。
2.5 标记
在原始菌液的标签上记述下列内容:
2.5.1 菌种名称
2.5.2原始菌种制备编号(代数+制备日期)
2.5.3有效期(孢子悬浮液的有效期为一年)
2.5.4操作者姓名
菌液浓度一经标定后,即应补记在标签上。
2.6 原始菌液的浓度标定
2.6.1标定孢子初始制备液的浓度并进行记录,以后,每次使用该原始菌液时,不论直接使用或用其配制工作菌液,都应事先重新标定其浓度。
前一次标定浓度仅供参考;
2.6.2 除非有定量要求,一般生长态菌的原始菌液无需标定,生长菌很易死亡,因此不能保持稳定可靠的浓度。
2.7 菌种的斜面保存
2.7.1经常使用的菌种。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2.7.2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
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2.8 菌液甘油冷冻管保存
2.8.1将液体培养基培养或固体培养基培养制备的剩余原始菌液中加入足量的无菌甘油得到10%甘油液。
轻轻振摇,使其充分混和;
2.8.2 各取2.0ml上述混和液,无菌分装于10支冷冻用小试管或冷冻管中,在管子上注明菌种名称、菌种号等以及从冷冻日起2年的有效期。
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
2.8.3 制备好的菌液甘油冷冻管在-80℃超低温或液氮罐内贮存。
2.9 液体石蜡管的保藏
2.9.1 将液体石蜡分装于三角烧瓶内,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21℃灭菌30min,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汽蒸发掉,备用。
2.9.2 将菌种接种在新鲜琼脂斜面中,并在相应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24h);
2.9.3 在超净工作台下无菌操作,用无菌吸管吸取无菌液体石蜡至培养好的菌种管内,并使石蜡高出菌种表面约1cm,再将菌种管于2℃~8℃保藏。
2.9.4 将试管直立,置低温或室温下保存。
2.9.5 液体石蜡保藏菌种有效期为一年。
2.10 注意事项
2.10.1 每天应检查菌种保藏室或冰箱的温湿度状况,并用专用记录本记录;
2.10.2 经常检查菌种管的塞子是否松动,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2.10.3经多次传代的菌种,应定期检查其纯度及其变异性(与原始记录相比较),若有异常,应更换新菌种;
2.10.4 带有实验菌的废弃物和超过有效期的菌种,121℃高压灭菌后按有关规定销毁,并认真填写"检定菌液使用、销毁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