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第25讲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深入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二、三、四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通过分析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教学难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和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涵义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其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
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论辩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
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究概念思维艺术的专门科学。
2、形而上学是与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源于古希腊文,形而上学的本意是“物理学后编"。
从黑格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也就是说,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论。
3、两种对立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1、为什么说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
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其次,它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根本观点)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不承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所在)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
【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事物有条件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反对:反对孤立的看问题和主观臆造联系的做法。
运用: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②兴建四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动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③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忽视联系,也不能否定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否则就会受到联系的报复。
(2)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并不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固有联系进行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方法论:人们既要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处于统帅地位。
部分也影响整体。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中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统帅和决定的地位,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合理组合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欠佳组合,就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关系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相互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物质存在于意识之前,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是它们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统一的理论,形而上学则是这两者的相互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于意识之前,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是人类意识的产物。
在这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唯物主义是一种关注物质世界和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由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而唯心主义则是一种关注意识和精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强调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由人类的意识和精神所决定的。
在这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是它们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统一的理论。
它是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哲学理论。
它强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两者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辩证法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是两者之间相互对立的关系;又是一种统一的关系,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它们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统一的理论。
形而上学是一种关于事物本质和存在的哲学理论。
在辩证法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是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形而上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是两者之间相互对立的关系;又是一种统一的关系,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
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不同,主要包括两个。
一个是指哲学中探究宇宙万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
而另一个则是黑格尔开始使用,马克思也沿用的术语,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化,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自然界的规律法则,灵魂是否存在,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自由意志等。
总之,存在,虚无,宇宙,灵魂,自由意志……所有玄之又玄的问题,都属于古老的形而上学话题之一。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主 要 方 面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C
量变
根本性质改变:质变
曲折性
发展 前进性
①②③⑥
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①否极泰来
②积劳成疾
③好事多磨
④断章取义
⑤邯郸学步
⑥统筹兼顾
⑦望梅止渴
辩证法
联系 发展 全面 内因是事物发展根本原因 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 量变质变统一 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形而上学
静止不03变的还是会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变化发展的?
发展
核心、实质
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承认矛盾,用联 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相对立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否认矛盾,用孤立 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最根本的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 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Q2:为什么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
能动作用。 (3)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唯物论认为辩证法总的观点和规律应当是从客观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而不是
在人的头脑中臆想出来的。
单击添加副标题
辩证法
形而上学 202X
VS
Q1:辩证法要 回答什么问题?
总特征、基本观点 辩证法:这个物质世界是
“怎么样”的呢?
这些物质的东西之
间彼是 此有 孤联 立系的的?还是 01 Part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Part
联系 添加标题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这些物质的东西是
Part
添加标题
孤立 静止 片面 外因决定论 一点论、均衡论 激变论、庸俗进化论 循环论、直线论
补充: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1.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是关于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状况的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立足全面、整体地了解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以片面、局部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2.对立与分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孤立的,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绝对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因而唯物辩证法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在研究个别事物时,不要忽视它同周围有关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研究某一部分时,不要忽视它同整体以及整体中其他部分的联系。
例如,我们在研究中国发展问题时,不能孤立地就中国而研究中国,而是要把中国放在整个国际环境、世界格局之中来进行研究。
形而上学的观点恰好相反,他们总是试图找到了事物之间固定不变的“界限”,而把一个个事物孤立起来进行研究。
实际上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使我们的认识走入误区。
也就是说,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或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全体。
科学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是正确的,形而上学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则是错误的第二,运动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不仅存在着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存在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发展表现为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静止不动的,即使承认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只承认机械运动,只承认量变,认为事物的变化只有数量的增减而无本质的变化,一种事物只会产生同样的事物;看不到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更看不到事物的变化会使自己转化为性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因此我们说它实际上是静止不变的观点来看待世界。
形而上学与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
形而上学与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在哲学领域中,形而上学与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是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说体系。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造的一个术语,指的是那些超越人类感官经验和可见世界的领域。
在形而上学中,人们试图探讨存在的本质、原理和规律,以及世界的本源和本质。
形而上学倾向于从宏观的角度来理解世界,并追求找到一切事物的根源和本质。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直觉和纯粹的理性分析,试图构建一个超越经验的观点。
相对于形而上学,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则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强调通过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事物,关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它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相对矛盾联系的,都有其内在的矛盾和运动规律。
辩证法试图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分析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强调从微观的、具体的角度来理解世界。
形而上学和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思维方式。
在当代社会中,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和意义。
形而上学倾向于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强调对事物的纯粹理性分析。
在某些哲学或科学领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
相对而言,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更加关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强调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辨析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具有特别的意义。
尤其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和发展。
通过对立统一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矛盾和发展规律,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帮助。
形而上学和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学说体系。
它们在当代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精品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四个方面,1.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这四点分歧并不是并列的,其中关于事物发展原因问题上的分歧是它们的根本分歧,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任何事物都包含了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克服片面性,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次,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孤立点看问题.第三,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则主张用静止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把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从而可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分歧从根本上决定了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决定了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后转为哲学名词。
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辨法的同义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形而上学的特点是同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特征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特征的关
系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特征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哲学史上的重要争论点。
首先,在对待世界本质的看法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而形而上学则往往倾向于将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某种超自然的、非物质的因素,如理念、意志等。
这种对世界本质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两者在解释世界现象时的根本差异。
其次,在认识方法上,唯物辩证法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形而上学则往往脱离实践,陷入空洞的思辨和推理。
这种不同的认识方法,使得两者在对待科学和社会问题时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再次,在对待事物发展的看法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而形而上学则往往将事物看作是孤立静止的,否认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变化。
这种对事物发展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两者在解释社会历史变迁时的根本分歧。
最后,在对待变革的态度上,唯物辩证法认为变革是必然的,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力量。
而形而上学则往往害怕变革,试图用静止的观点来维护旧有的秩序和观念。
这种对变革的不同态度,使得两者在对待社会改革和进步时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立场。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特征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对立使得两者在哲学、科学、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矛盾论)。
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
现在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也用来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上只有两种世界观,一种是辩证法,一种是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根本上对立的两种世界观。
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联结。
这个思想也是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学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脱离。
它或者只见斗争,不见联合,或者只见联合,不见斗争。
这里所讲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形式上的概括,而非内容上的概括。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辩证法有不同的认识,古希腊哲学认为它是论证和分析命题中的矛盾、揭露谈话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
德国哲学家G.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研究对象本质的自身矛盾,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宇宙观。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编辑本段]古代朴素辩证法在古希腊思想家那里,辩证法的含义范围很广,从辩论中的一种反驳技巧,到对定义做系统评价的方法,直到研究和划分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之间的联系。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奠基人之一,他以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哲学观点而闻名于世,他有两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是古代辩证法的代表人物,他们多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包含着许多合理的辩证内核,例如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
中国古代的很多学派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例如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老子曾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柔能克刚,齿以刚折,舌以柔存”等名言。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着的,是本质上发展变化着的,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是本质上静止的,事物数量上和现象上的变化主要源于外力的推动。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性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以及思维活动所共有的一般规律,在人体解剖生理课的教学中很有必要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
辩证唯物论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基本规律,而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中进行和发展的。
比如人体基本生理功能中的兴奋与抑制,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的对立性,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废物的排泄等。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就在于阐明机体如何在复杂的矛盾运动中,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保持矛盾的统一性。
在众多的矛盾中,有共性,也有特殊性。
如骨骼肌细胞和心肌工作细胞在受到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的共同特点是产生动作电位(细胞首先去极化而后复极化),但有其各自的特殊点(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不完全相同等)。
又如细胞突触后电位,终板电位都属于局部兴奋,有局部兴奋的共同特点,也有其各自的特殊点(触发因素不同引起的效应不同等)。
在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如在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和舒张,但与心房相比,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要重要得多,故对心室活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又如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窦房结的P细胞和普氏纤维都属于自律细胞,但窦房结的P细胞是心脏的起搏点,普氏纤维的自律性在心脏正常的活动中并不表现出来,而受到压抑,只起到兴奋传导作用,与普氏纤维相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占主导地位。
在讲解类似的生命现象时要首先阐明矛盾的对立面,避免形而上学观念的滋生,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与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兴趣,掌握人体生理的基本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于后世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辩证法的概念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是一种思考方式,它强调对立统一、矛盾运动和事物的内在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种对立关系不是简单的排斥或否定,而是通过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来实现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古希腊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工具。
二、形而上学的探讨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超越感官现象和经验的存在和本质。
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体系中提出了“四因说”和“分类”等重要理论,深刻地阐述了事物的本质和构造。
形而上学帮助人们超越感官世界,探讨更深层次的存在和本质,对于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重要意义。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密不可分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内在矛盾,而形而上学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两者相互补充和联系,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和自身。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后世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杰出成就,更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财富。
通过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认识自身的存在和意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精髓,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世界依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深刻的哲学主题。
通过对该主题的全面评估和阐释,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讨,以期能够拓展我们的思想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为我们的人生之旅增添更多智慧和力量。
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根本分歧
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根本分歧,并说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因而它主张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
因而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有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有性质的根本变化。
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
因而它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一类事物只能产生同一类事物,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因而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只见事物的现在,不见其过去和未来;只见一个个孤立的片段,不见总过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而它主张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坚持两点论。
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因为只有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地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而且只有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联系实际上是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引起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一要素的发展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发展变化;并且,矛盾是世界最普遍最重要的联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第25讲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深入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二、三、四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通过分析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教学难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和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涵义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其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
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论辩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
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究概念思维艺术的专门科学。
2、形而上学是与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源于古希腊文,形而上学的本意是“物理学后编"。
从黑格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也就是说,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论。
3、两种对立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分歧的三个方面基本观点根本观点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1、为什么说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
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方面,而其统一性却被忽视了.尽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性在其关系中居于次要地位,但却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本文试图坚持对立统一观点的辩证方法来考察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关键词:形而上学;辩证法;对立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即要求人们正确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方法.因此,对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的考察,我们需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统一两方面来把握。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是否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就是辩证法,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就是形而上学。
以自然界为例,辩证法把自然界看作“有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其中各个对象或现象互相有机的联系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而形而上学则把它看作“彼此隔离、彼此孤立、彼此不依赖的各个对象或现象的偶然堆积”。
可见,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各自总的观点和方法上是根本对立的。
2.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即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辩证法承认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贯彻于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
再次,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总之,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和斗争的焦点,从而对立统一规律也就变成了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试金石。
3.是否承认质量互变。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
量变即量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较小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即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的、显著的变化。
辩证法既重视量的积累,又重视质的飞跃.形而上学则不然,往往采取两种极端相反的形式,要么否认质变,要么否认量变。
是否承认飞跃.是否承认质量互变,也是区分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4.是否承认扬弃。
扬弃是包容肯定于自身的否定。
辩证法承认扬弃。
首先,扬弃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通过其内在矛盾而达到自我否定。
其次,扬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扬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因而它最能体现出事物的发展性,也即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再次扬弃是联系的环节。
形而上学则否认扬弃,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孤立、绝对看待肯定和否定,否认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
这种否定只承认克服,不承认保留,要么否定一切,要么肯定一切.显然,这仍是一种极端主义的态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否定观上的对立也是十分尖锐的。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统一于人类认识活动。
“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对立着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其共处的“统一体”就是人类认识活动。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所回答的是世界的存在方式是怎么样以及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不仅要以回答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为前题,而且是世界的本质问题的深入和展开。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贯穿于人类认识世界
的活动中,是人类认识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统一体”突出体现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性。
2.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互转化。
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历史发展的层面来考察,人类认识史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首先是直观的朴素的辩证法,它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失去合理性,被为了获得确定性而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认识的形而上学所否定.为了对获得的各类科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抽象,随之而产生的辩证法又否定了形而上学。
从古代直观朴素的辩证法到形而上学再到深刻而彻底的唯物辩证法,这是否定之否定,也是转化再转化.这种“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的态势,最明显、最深刻地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作为矛盾对立面双方的内在统一性。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相互斗争、相互诘难中彼此补益,各以自己的适用范围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全面性、真理性认识,并日趋完善。
形而上学在一定的领域范围内是有其合理性的,意即有其适用范围,只不过这种思维方式“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
”同样,辩证法也有其适用范围,不可任意地使用。
总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正是在各自的适用范围内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从而推动着人类认识不断地向前发展。
4.从认识层次看,形而上学是辩证法的必要基础,形而上学就包含在辩证法之中。
辩证法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统一。
形而上学的这一观点体现的正是辩证法的确定性这个方面,因而构成辩证法观点的有机组成部分。
又如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观点上,形而上学要么只看到运动的绝对性,要么只看到静止的相对性,把静止绝对化,总是走向两个极端。
但是,这对于将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统一起来的辩证法来说,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形而上学构成了辩证法的一个必要基础,形而上学包含在辩证法之中,并充实和体现着辩证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形而上学与辩证法之间是低级与高级、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从产生原因上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具有统一性。
形而上学是伴随着十四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发展、反对教会统治与宗教神学而出现的。
当时,教会实行精神专制,经院哲学占统治地位。
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批判和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并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而创立的。
所以,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就其产生原因、就其针对客观唯心主义来说,是有着统一性的。
6.从哲学的意义上讲,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统一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
从对立与统一原理来看,一方面,统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统一、具体的统一。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在敌对的意义上存在的。
只要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立这个前提存在,其统一就将存在。
另一方面,对立是有着内在统一性的两个事物间的对立,是一事物与它正相反的事物的对立。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正是如此。
可见,辩证与形而上学的内在统一具有深刻的必然性。
总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辩证的关系。
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不仅要看到其对立的.-面,还要看到其统一的一面。
这才是真正彻底的实事求是。
参考资料:1.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72
2. 毛泽东矛盾论199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
4. 马克思资本论1972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84
6.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