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

正常胸片
正常胸片
叉状肋
肋骨联合
正常胸片
(二)肺
• 肺野: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显示的 肺野: 透明区域称肺野。分区: 上、中、下 透明区域称肺野。分区 野,内、中、外带。 外带。 • 肺叶: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 肺叶:右肺分上、 下三叶, 分上、下两叶。 分上、下两叶。
肺 野
肺段: 肺段: • 肺叶由 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肺叶及肺段 个肺段组成, 个肺段组成 都有各自的支气管支配,不同的是肺 都有各自的支气管支配, 叶有叶间胸膜,而肺段没有。 叶有叶间胸膜,而肺段没有。 • 肺段的名称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 肺段的名称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
• 效果明显,方法简单。 效果明显,方法简单。 • 有鲜明的自然对比。 有鲜明的自然对比。 • 直接显示出病变的部位,范围。 直接显示出病变的部位,范围。 • 通过随访复查,观察病变的演变过程。 通过随访复查,观察病变的演变过程。 • 通过定期 线检查发现早期病变。 通过定期X线检查发现早期病变。 线检查发现早期病变
腺泡结节影
粟粒结节影
(四)肿块阴影
• 肿块为圆或类圆形以及分叶状致密块影。 肿块为圆或类圆形以及分叶状致密块影。 • 良性肿块(良性肿瘤及其它非肿瘤病变) 良性肿块(良性肿瘤及其它非肿瘤病变) 边界清楚,光滑锐利,密度均匀。 边界清楚,光滑锐利,密度均匀。 • 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有分叶及毛刺。 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有分叶及毛刺。 • 转移性肿块为多发,大小不一的球形病灶, 转移性肿块为多发,大小不一的球形病灶, 无分叶边界清楚。 无分叶边界清楚。
厚壁空洞
薄壁空洞
空 腔
(六)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 网状、
• 系肺间质病变的反映。 系肺间质病变的反映。 • X线表现: 线表现: 线表现 • (1)局限性 为局限性索条状影,密度高,僵直与 为局限性索条状影,密度高, ) 正常肺纹理不同。 正常肺纹理不同。 • (2)弥漫性 ,肺纹理增多, ) 的索条状、网状、蜂窝状及网状结节影。 的索条状、网状、蜂窝状及网状结节影。 • (3)间隔线 ) • A线 肺野中带指向肺门的细线影,长4cm。 线 肺野中带指向肺门的细线影, 。 • B线 肋膈角区水平走行的数条线状影,长约 线 肋膈角区水平走行的数条线状影,长约2cm。 。 • C线 下肺野紊乱的网状影。 线 下肺野紊乱的网状影。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总论】①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②熟悉正常影像表现③掌握肺部病变(肺气肿、肺不张、实变、肺部结节/肿块)的影像表现④概念:肺野、肺纹理、肺门、次级肺小叶、肺气肿、实变、充气支气管征目的要求:1.熟悉胸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肺与纵隔的正常X线表现。

3.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了解肺与纵隔的正常CT表现。

5.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CT表现。

6.了解肺炎,支扩,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肺癌典型X线表现思考题:1.肺部良恶性肿块的CT鉴别要点?2.空洞与空腔的概念及鉴别?3.结核空洞、癌性空洞及肺脓肿空洞的影像特点?4.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主要表现?第一节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一、X线检查(1)胸部摄片:后前位、侧位;前弓位(观察肺尖)(2)CR\DR:后前位、侧位、斜位(3)透视(fluoroscopy)、体层摄影(tomography)、支气管造影:已经少用二、CT检查(一)扫描技术与参数1、扫描范围:肺尖到肋隔角2、窗宽(window width):肺窗1000-2000HU,纵膈窗300-500HU窗位(window level):肺窗-800-500HU,纵膈窗30-50HU3、层厚与螺距:5-10mm1-2mm,螺距1.5(二)平扫1、常规平扫2、特殊检查方法:①高分辨扫描(high resolution CT,HRCT)——弥漫性病变、支扩、肺结节及肿块②容积显示及多平面重建——肺结节及肿块③气管、支气管的多平面重建、CT仿真内镜——气管支气管病变检查,细支气管一般不用④CT肺功能成像——诊断肺气肿⑤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肺癌筛查(三)增强扫描1、增强扫描(enhancement scan)2、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enhancement scan)3、肺血管的CTA——诊断肺血管病变4、CT灌注成像三、MRI检查对纵隔肿瘤和心脏大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肺实质病变只能作为X线和CT的补充检查四、DSA、放射性核素检查、PET第二节正常影像表现和常见变异一、正常X线胸片表现(一)胸廓(thoracic cage)1、软组织:①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②胸大肌影③乳房及乳头影④伴随阴影*正常软组织与肺内病变鉴别:解剖部位,是否对称,透视下旋转至肺外2、骨性胸廓①肋骨前肋轮廓模糊密度淡,后肋密度高轮廓清晰肋软骨的钙化肋骨的先天变异:颈肋(C7的短小肋骨)、叉状肋、肋骨联合②锁骨、肩胛骨、胸骨、胸椎(二)气管及支气管1、气管(trachea):起于环状软骨下缘(约C6~7平面),长11~13cm,宽1.5~2cm。

医学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呼吸系统

影像解读
观察影像特征
根据影像的形状、大小、边缘、 密度等特征,初步判断病变的性
质和部位。
对比分析
将当前影像与之前的影像进行对 比,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和发展
趋势。
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进行综合分析,鉴别诊断不同类
型的病变。
诊断报告
报告内容
诊断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影像特征描述 、病变性质判断、鉴别诊断和诊疗建议等信息。
肺癌的诊断与鉴别
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肺结核
肺结核概述
01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
气传播。
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02
肺结核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部斑片状、结节状或空洞性病
灶,可能伴随有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征象。
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
03
通过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影像学特征和其他辅助检查,可以
对肺结核进行诊断和鉴别,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肺炎
1 2 3
肺炎概述
肺炎是指肺组织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可能是由于 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
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肺炎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磨玻璃 样病灶,可能伴随有支气管充气征、胸腔积液等 征象。
CT检查
CT检查是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 技术,通过多个X线束从不同角 度对目标进行扫描,再由计算机
重建形成三维图像。
CT检查在呼吸系统诊断中具有 很高的分辨率,能够发现微小病 变,如肺结节、支气管扩张等。
CT检查的优点在于无创、无痛 、无辐射损伤,但价格相对较高

MRI检查
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 对人体进行成像的技术。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呼吸系统解剖概述 • 呼吸系统生理功能 •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 医学影像学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01
呼吸系统解剖概述
鼻腔和喉
鼻腔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具有调湿、加温、过滤等功能,还 能辅助发音。

喉是呼吸和发音的重要器官,具有声带、会厌、梨状窝等结 构。
呼吸系统的体液调节
呼吸系统的体液调节主要受到多种激素的影响,如肾上腺 素、去甲肾上腺素、组胺等。
这些激素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血管张力和支气管收缩,从 而影响气体交换和免疫功能。
03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支气管扩张
总结词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 通常由慢性炎症引起,表现为支气管的异 常扩张和增厚。
对于部分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肺气肿等, 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
康复目标
康复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改善呼 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
再次发作。
康复方法
包括呼吸锻炼、运动康复、心理 康复等。
康复管理
需要医生、护士、理疗师等多方面 的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 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THANKS
胸膜
胸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脏层胸膜覆盖在肺表面,壁 层胸膜贴附在胸廓内面。
胸膜腔
胸膜腔是胸膜之间的间隙,具有润滑和缓冲作用,正常情况 下呈负压状态。
02
呼吸系统生理功能
气体交换
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是呼吸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
呼吸系统中的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吸入的氧气和血液 中的红细胞结合,同时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呼吸系统影像学基本知识•胸部影像学基本表现与诊断•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呼吸系统影像学前沿技术•呼吸系统影像学临床应用与展望01呼吸系统影像学基本知识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组成部分,承担气体交换的功能。

呼吸道主要功能为气体交换,由肺泡和肺实质组成,需注意与气管和支气管的区分。

肺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医学影像学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23对于肺部炎症、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的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X光对肺部肿瘤、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CT对纵隔病变、肺部肿瘤等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RI呼吸系统影像学的发展趋势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需要注意辐射防护。

低剂量CT对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辨率CT如扩散加权成像(DWI)、波普成像(MRS)等,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方向。

功能成像技术将多种成像方式如X光、CT、MRI等进行融合,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多模态成像02胸部影像学基本表现与诊断提示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肺纹理增粗提示肺癌、淋巴瘤等。

肺门淋巴结肿大可观察到骨折部位骨质密度降低、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等。

肋骨骨折可观察到患侧肋膈角模糊、积液量及位置等。

胸腔积液胸部X线表现与诊断CT表现与诊断可观察到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判断良恶性。

肺结节肺炎肺气肿肺癌可观察到肺部炎症浸润的范围、密度和形态等,指导临床用药。

可观察到肺泡的膨胀、破裂、肺大疱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可观察到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及淋巴结转移等,明确诊断。

可观察到纵隔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纵隔病变可观察到肺动脉内的血栓形成和分布情况,明确诊断。

肺栓塞可观察到病变的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及淋巴结转移等,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病例数据库
利用大规模病例数据库, 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提高 对罕见病例和复杂疾病的 诊断能力。
医学影像学的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
利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实现无损 检测,避免对患者的创伤和损伤

功能成像
发展功能成像技术,如MRI、PET 等,对病变部位进行分子和代谢层 面的检测。
实时监测
实现实时监测,对患者的生理状态 和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3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气流
受限,可导致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02
医学影像学在呼吸系统中的应 用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呼吸系统影像学的基 础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肺部疾病
的初步筛查。
X线检查可以观察肺部是否存在 炎症、浸润、肿块等异常表现, 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医学影像学的精准医疗
个体化诊断
根据患者的基因、表型等个体特 征,进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靶向治疗
利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对病变部 位进行精确的定位和靶向治疗。
疗效评估
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对治疗效 果进行实时评估和调整。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X线检查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 廉的优点,但分辨率较低,对一
些微小病变的检出能力有限。
CT检查
CT检查是呼吸系统影像学的重要 手段,具有高分辨率和三维成像
的特点。
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部组织 的结构和病变,尤其是对于肺癌 、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诊断具有
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但 随着技术的进步,低剂量CT扫描 的应用逐渐普及,减少了辐射剂

医学影像学课件:呼吸系统一

医学影像学课件:呼吸系统一
– 囊肿壁:肺包虫 – 尘肺:肺门淋巴结
钙化(calcification)
肺结核
钙化(calcification)
错构瘤
胸膜钙化
空洞(cavity)
• 病理基础: – 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 管排出而形成。 – 空洞壁: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 瘤组织 – 洞内:液平面(脓肿);壁结节(肺癌);圆 形真菌球
肺门
• 肺门构成:肺动、 静脉、支气管、 淋巴组织
• 肺门位置: – 中野内带2-4 前肋间 – 左侧比右侧高 1-2cm
肺门----正位
• 肺门构成
– 右:
• 上部:上肺静、 动脉、下肺动 脉干后回归支
• 下部:右下肺 动脉干, ≤15mm
– 左:
• 上部:左肺动 脉弓
• 下部:左下动 脉
肺门
6 sec for 400 mm 64 x 0.6 mm Resolution < 0.4 mm Rotation 0.37 sec 120 kV 100 effective mAs
Courtesy of University of Erlangen / Erlangen, Germany
左侧--40~55度 右侧--20~30度
右肺门
肺门角一般为 上肺静脉和下 肺的动脉构成
纵隔
• 位置:于胸 骨之后,胸 椎之前,两 肺之间。
• 内有:心脏、 大血管。气 管支气管、 食管、胸腺、 神经和脂肪 组织。
• 前纵隔---血管前间隙 • 中纵隔---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
结构
• 后纵隔---食管及胸椎旁区域
• 心影 – 1/3在右 侧
• 游离性积液: – 少量积液 – 中等量积液 – 大量积液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

MRI检查
PET检查
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生成呼吸系统的高 分辨率图像。
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检测肺部肿瘤等 病变。
呼吸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正常肺部X线表现
肺部纹理清晰,无异常阴影。
正常肺部CT表现
肺部组织密度均匀,气管和支气管壁无增 厚现象。
正常气管和支气管X线表现
气管和支气管轮廓清晰,无狭窄和扩张现 象。
肺癌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肺癌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肺癌的治愈 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肺癌影像学表现
肺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影,边缘毛糙,有时可见分叶状突起,周围炎症反 应和纤维化表现。
肺癌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癌需要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鉴别。肺炎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浸润影,边缘模糊,有 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肺脓肿主要表现为大片状阴影,有液平,边缘模糊;肺结核主要表 现为肺实质钙化、纤维化和空洞影。
影像学表现
肺内可见肿块影,边缘毛 糙,呈“分叶状”;纵隔 淋巴结肿大。
病理类型
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 胞肺癌等。
气胸与胸腔积液
气胸类型
自发性气胸、继发性气胸 。
影像学表现
肺野外带可见透亮无肺纹 理区域,压缩肺组织呈“ 肺受压”;胸腔内有液平 。
病因
肺大疱破裂、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等。
肺结核
肺结核类型
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 。
影像学表现
肺内可见片状或条索状影,边 界不清;病变部位多发生在上 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
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03
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支气管扩张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基础知识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基础知识PPT课件
• 纵隔内主要间隙的解剖结构 血管前间隙 主肺动脉窗 气管前间隙 隆突下间隙
纵隔 (mediastinum)
• 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上为 胸廓入口,下为横膈。两侧为纵隔胸膜和肺门。 其பைடு நூலகம்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 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
• 常用九分法 从胸骨角至第4胸椎下缘画一水平线, 肺门下缘(约平第8胸椎)水平线。前纵隔系胸骨 之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中纵隔相当 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的区域;食 管以后和胸椎旁区为后纵隔
三、 MRI 检 查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
由于肺内含有大量气体,MR信号很弱 ,对肺部病变检查效果较差,但对纵隔及 大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各种影像检查的优点
普通平片 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CT 扫描 具有无前后影像重叠的特点。 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
34
(二)、CT
纵隔内主要层面的体层解剖 纵隔内主要间隙的体层解剖
纵隔内淋巴结的体层解剖
1 胸廓入口层面
• 此层面相当于第二胸椎平面。气管居中,呈卵圆形低密 度影,气管前方以及两侧方紧邻甲状腺。
• 位于两侧的还有三对血管断面:颈总动脉紧贴气管旁; 其后外方为锁骨下动脉;其前方为管径最大的头臂静脉 。(进入胸廓入口处两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成 头臂静脉)
• 左肺A由前方向左后外斜行,构成纵隔左侧缘,其后端位 于左主支气管外侧,为左肺门的主要组成部分。
• 纵隔右侧缘从前向后依次为升主A、上腔V、右上叶支气 管。奇静脉位于脊柱右前方,降主动脉位于食管左侧。
左肺动脉平面
右肺动脉平面
• 此层面显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中间段支气管 、升降主动脉、腔静脉、奇静脉等结构。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病毒性肺炎
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磨玻璃样改变,严重时出现实变影。CT表现与X线类似,但更清 晰。
支原体肺炎
X线表现为肺部浸润影,早期呈斑片状,后期呈融合成片状;CT表现与X线类似,但更清 晰。
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01
浸润性肺结核
X线表现为肺部浸润影,边缘较清晰,密度较淡;CT表现与X线类似
,但更清晰,可以发现更小的病灶。
02
空洞性肺结核
X线表现为肺部空洞影,空洞壁较厚,周围有浸润影;CT表现与X线
类似,但更清晰,可以发现更小的空洞。
03
纤维性肺结核ຫໍສະໝຸດ X线表现为肺部纤维条索影,边缘较清晰,密度较淡;CT表现与X线
类似,但更清晰。
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中央型肺癌
X线表现为支气管阻塞征象,阻塞远端肺纹理减少或消失,肺门淋巴结肿大;CT 表现与X线类似,但更清晰。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的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检查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低剂量CT、高分辨 CT、PET/CT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诊断 、图像处理等技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周围型肺癌
X线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影,边缘较清晰,密度较淡;CT表现与X线类似 ,但更清晰。
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支气管扩张的X线表现包括双轨征、环形阴影、卷发样阴影、蜂窝样阴影等。其中双轨征是支气管扩张的典型 表现,是指在X线下可见支气管腔呈轨道状改变;环形阴影是由于支气管腔内瘢痕组织形成所致;卷发样阴影 是由于支气管腔内炎性渗出物堆积所致;蜂窝样阴影是由于支气管腔内大量炎性渗出物所致。

(医学课件)新版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

(医学课件)新版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

肺癌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包括肺叶切除、 放疗和消融等。
肺癌放化疗
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放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可缩小肿瘤 、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气胸与胸腔积液的治疗策略
气胸治疗
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或手术治疗等方法。
胸腔积液治疗
根据病因和症状严重程度,采取保守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或手术治疗等方法 。
经皮肺活检
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活检,可获取病 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诊断肺部病变 的常用方法之一。
06
治疗策略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策略
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以减轻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支气管扩张手术治疗
对于局限性病变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肺癌的治疗策略
02
根据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
每种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略有不同。
肺癌可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也可发生远处转移。
03
气胸与胸腔积液的CT影像学表现
1
气胸的CT影像学表现为胸膜腔内积气,肺组织 被压缩,纵隔向健侧移位。
2
胸腔积液的CT影像学表现为胸腔内积液压迫肺 组织,肺组织边缘呈弧形,纵隔向健侧移位。
胸部X线平片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 以发现肺部病变的位置、范围、性质等,如 肺炎、肺癌、胸腔积液等。
CT检查对肺部病变的分辨率更高,可以发 现更小的病变和更丰富的信息,如肺结节、 肺脓肿、气胸等。
MRI检查
其他影像学检查
MRI检查在肺部疾病诊断中应用较少,但可 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显示肺动脉栓塞 等。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呼吸系统影像学基本知识•肺部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呼吸系统影像学诊断思路与技巧•呼吸系统影像学新技术与应用•呼吸系统影像学典型病例分析目录01呼吸系统影像学基本知识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是呼吸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鼻腔具有过滤、加湿和温暖进入的气体的功能;喉是气体通道,也是发音器官;气管是连接喉和肺的通道;支气管分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最后形成肺泡。

呼吸系统基本结构呼吸系统影像学常用检查方法包括胸部透视和摄片,适用于病变早期或较小的病变,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组织对比度,常用于显示肺部小结节、支气管扩张等病变。

适用于显示纵隔病变、肺门淋巴结肿大等,但价格昂贵,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主要用于显示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等病变。

呼吸系统影像学基本病变表现肺癌可表现为肺内肿块、支气管阻塞、胸膜转移等征象。

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气管增粗、壁增厚和周围炎症反应。

肺结核可表现为肺内空洞、结核球、干酪样坏死等征象。

肺炎可表现为肺内浸润影、肺脓肿等征象。

肺水肿可表现为肺门血管扩张、肺淤血、间质性水肿等征象。

02肺部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高密度支气管影,支气管壁增厚,周围伴有炎症反应,如条状密度增高影和点状钙化。

支气管扩张CT表现扩张支气管周围炎症反应,T2WI序列可见高信号影,T1WI 序列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

支气管扩张MRI表现支气管扩张影像学表现中央型肺癌X线表现肺门区肿块影,边缘毛糙,与支气管关系密切,常伴肺不张。

外周型肺癌X线表现肺野内结节或肿块影,边缘呈分叶状或毛刺状,有时出现胸膜凹陷征。

肺癌影像学表现肺透亮度增加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肺门血管影扩大。

肺体积缩小肺体积缩小,肋间隙增宽,膈肌位置降低。

肺气肿影像学表现肺叶或肺段出现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不清,可伴有空洞或肺脓肿。

肺叶或肺段实变肺内出现纤维条索状、斑点状或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锐利。

(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内肿块 可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肿块可呈分叶状、毛刺状等 晚期肺癌可出现胸膜转移、肋骨转移等
05
如何通过医学影像学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流程
收集病史
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症状、体征及家族病史,初步判断 可能的疾病类型。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功能、呼吸 频率、体温等指标。
02
病史和体格检查不全面
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的基础,如果信息收集不全或误判,可能导致
误诊。需要认真询问病史,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
03
实验室检查不准确
实验室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样方法、试剂质量、操作不当
等,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需要在选择实验室时谨慎评估其资质和信
誉。
06
医学影像学的最新进展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
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实质炎症浸润
细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支气管充气 征等
不同类型的肺炎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改变、磨玻璃样影等
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 典型的表现包括肺实质浸润、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等
结核瘤也是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之一
结合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判断病变是否与呼吸系统相关,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等。
实验室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痰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以辅助诊断 。
误诊原因及解决方法
01
影像学表现不典型
有时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病变混淆,需要医生具备
丰富的经验和对病变的敏感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简介医学影像学是运用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科学。

呼吸系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常常会受到疾病的影响,因此呼吸系统的医学影像学相当重要。

呼吸系统基础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基础医学影像学是对呼吸系统进行常规影像检查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等。

其中,X线检查是基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能检测出很多呼吸系统的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而CT能够提供更加精细的影像,对于呼吸系统的评估更为准确。

此外,MRI也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信息,特别是对于肺部小结构的检查更为敏感。

呼吸系统放射学呼吸系统放射学是指使用放射性物质对呼吸系统进行诊断和治疗。

放射性物质通常是一些射线、核素等,可以通过内部或者外部的方法使用。

内部放射学指的是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注入身体内部,如通过口腔、鼻腔等管道将放射性物质注入体内。

外部放射学指的是通过放射线、射线源等,对体外进行诊断和治疗。

呼吸系统放射学常用的方法有肺容积-压力(V-P)扫描、多层螺旋CT等。

呼吸系统超声波检查呼吸系统超声波检查是指使用高频声波对人体呼吸系统进行检查和诊断。

其优点是无辐射、无创伤、价格低廉、诊断速度快等。

呼吸系统超声波检查可以检查肺部感染、肺实质损伤、肺血管疾病、肺癌等病症。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呼吸困难的儿童而言,超声波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呼吸系统作为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其医学影像学对于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而放射学和超声波检查也在呼吸系统医学影像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给予准确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有利于医生及时发现呼吸系统的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由于左 心影的掩盖,只能见到一部分。
肺门(hilar)
• • • • • • 主要由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组成. 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 左侧比右侧高1-2 cm. 右肺门呈‘>’状,由上部、下部、肺门角组成. 左肺门呈‘,’状,由上部、下部. 侧位片两侧肺门重叠,右侧偏前,呈‘,’状.
正常支气管造影(正位)
(四)肺 门 (hilar)
X线肺门 •肺门的位置?形状?大小?解剖结构?
肺门(hilar)
肺门:肺动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管的投 影。肺血管的大分支是主要部分。 位置:正位片上,位于两肺内带第2~4前 肋间,左肺门比右肺门高1~2cm。 侧位片,两侧肺门大部分重叠,位 于肺野的中央部。
为便于标明病变位置,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 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 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 上、中、下三野。
2
肺叶
肺叶(lobe)属解剖学范畴,与肺野的概念 不同。正常情况下,除非叶间胸膜显影借以分辨 肺叶外,在胸片上并不能显示各肺叶的界限。 结合正、侧位胸片,却可推断各肺叶的大致 位置,借以确定病变的所在。 右肺三叶,左肺两叶。
6 肺纹理(lung markings)
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
由肺动、静脉及淋巴管组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分 支。 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围延伸,逐渐变细,正常时 肺下野纹理较肺上野粗。但正常粗细和多少并无明 确标准,应密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摄片
正常支气管造影(正位)
二、CT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1 普 通 平 扫 (Plain scan)
2 薄 层 扫 描 (HRCT) 3 增 强 扫 描 (Contrast scan) 4 螺 旋 扫 描 (SMCT)
CT的优点 1、横断成像不重叠 2、密度分辨率高易发现小病变,显示病变细节; 3、增强扫描鉴别血管性病变 4、螺旋CT扫描图像重建
医学影像学
呼吸系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技术、优选原则及适应 症。 (2)熟悉呼吸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及变异。 (3)熟悉呼吸系统与乳腺常见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4)熟悉纵隔肿瘤与胸膜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5)掌握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6)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 部炎症、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等)的影像 表现及鉴别诊断。
(二)、CT
纵隔内主要层面的体层解剖 纵隔内主要间隙的体层解剖 纵隔内淋巴结的体层解剖
1 胸廓入口层面 • 此层面相当于第二胸椎平面。气管居中,呈卵圆形低密 度影,气管前方以及两侧方紧邻甲状腺。 • 位于两侧的还有三对血管断面:颈总动脉紧贴气管旁; 其后外方为锁骨下动脉;其前方为管径最大的头臂静脉 。(进入胸廓入口处两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成 头臂静脉)
肺段的名称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
肺叶及肺段的划分
上叶
尖段 后段 前段 外侧段 内侧段 背段 内基底段 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上叶
右肺
中叶
尖后段 前段 上舌段 下舌段 背段 内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左肺
下叶
下叶
两侧肺叶及肺段支气管名称
5 肺实质与肺间质
1) 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 包括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及肺泡壁。 2) 支气管与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 膜下结缔组织形成的支架与组织间隙。
右肺门(hilar)
右肺门分上下两部: 上部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组 成,其外缘由上肺静脉的下后静脉干形成; 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干构成,其内侧因有含气的中间支 气管衬托而轮廓清晰,正常成人宽度不超过15mm。 肺门角:右肺门的上下部结构所形成的夹角。
左肺门(hilar)
左肺门主要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 构成。 上部由左肺动脉弓形成,为边缘光滑的半 圆形影,易被误认为肿块;
纵隔 (mediastinum)
• 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上为 胸廓入口,下为横膈。两侧为纵隔胸膜和肺门。 其中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 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 • 常用九分法 从胸骨角至第4胸椎下缘画一水平线, 肺门下缘(约平第8胸椎)水平线。前纵隔系胸骨 之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中纵隔相当 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的区域;食 管以后和胸椎旁区为后纵隔
主动脉窗层面(弓下)
右上叶支气管层面
• 右上叶支气管水平: 右上叶支气管、B3、B2、 中心V、右肺上叶A, • 左:B1+2:A。
左上肺段A
右上肺A
右上肺V
是右肺门下部层面之一; 1)右中间支气管 ,其前方为右肺A,在 稍低层面转向外侧。 肺A之前外方为肺V 2)左肺门可见左主支 气管及左上叶支气管 。其前方为肺V,后方 为左肺A。
6、左心房层面
(主动脉根部平面)
• 升主动脉根部位于纵隔中央,其左前方为肺动脉干根 部,构成纵隔左缘的前部,右侧为右心房,构成纵隔 右缘的前部,升主动脉根部的后方为左心房,有时可 见肺静脉汇入左心房。左心房之后有食管、奇静脉、 降主动脉。
主动脉根部层面
主动脉根部层面
7 四腔心层面 • 此层面同时显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 • 升主动脉位于四个房室中间,左心室位于升主动脉根部左 侧,右心室位于前方。左心房位于升主动脉根部正后方, 右心房位于右侧。 • 左心房两侧是双侧下肺静脉,是两肺门的最后下方结构。
侧位片
★ 透视与摄片的优缺点
• A) 方便、快捷、经济 • B) 可随意变换体位, 多角度观察病变 • C) 可动态观察膈肌运 动和心脏搏动 • D) 清晰度不及胸片 • E) 不能保留永久记录
透视
• A) 清晰度较高 • B) 能保留图象资料, 以便会诊、随访 • C) 不能多角度、动态 的观察肺内及纵隔 内的病变
三、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
由于肺内含有大量气体,MR信号很弱 ,对肺部病变检查效果较差,但对纵隔及 大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各种影像检查的优点
普通平片 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CT 扫描 具有无前后影像重叠的特点。 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 MR 检查 适用于纵隔肿瘤和心脏大血检查。 超声检查 对胸水和纵隔肿瘤有一定诊断价 值。
肺叶(lobule)
• 右肺:上叶:斜裂前,水平 裂上.中叶:斜裂前,水平 裂下.下叶:斜裂后. • 左肺:上叶:斜裂前.下叶 :斜裂后.
X线解剖上的肺叶示意图
3 肺段
肺叶由2~5个肺段(segment)组成,各 有其单独的支气管。正常时,X线片不能显 示肺段的界限,只有在病理情况下,单独肺 段受累,才能看到肺段的轮廓。
正常肺门
侧位: 右肺门略偏前。 肺门表现似一尾巴拖 长的“逗号”,前缘 为上肺静脉干,后上 缘为左肺动脉弓,拖 长的“逗号”尾巴由 两下肺动脉干构成。
CT肺门
一 主动脉窗层面
右肺门上部: 右上叶尖段支气管起始部的 断面,其内侧可见伴行的尖段肺动脉。 左肺门上部: 可见尖后段支气管断面。

左肺动脉平面
右肺动脉平面
• 此层面显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中间段支气管 、升降主动脉、腔静脉、奇静脉等结构。 • 升主动脉的左侧为肺动脉主干,其分出的右肺动脉向 后行,形成半弧行,穿过上腔静脉和右侧中间段支气 管之间构成右肺门的主要部分。右侧中间段支气管前 缘、上腔静脉外侧有右上肺静脉通过构成右肺门的前 部;
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 界于两肺之间。上至胸廓入口,下达隔, 两侧为纵隔胸膜和肺门。 其中有心、大血管、气管、、主支 气管、食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 脂肪等器官和组织。
纵隔分区及各区内结构
• 纵隔内主要层面的解剖结构 胸腔入口层面 胸骨柄层面 主动脉窗层面 • 纵隔内主要间隙的解剖结构 血管前间隙 主肺动脉窗 气管前间隙 隆突下间隙
胸腺
• 位置:血管前间隙,左右两叶。 • 形状:似箭头,尖端指向胸骨。边缘光滑 或呈波浪 状。 • 《10Y 儿童胸腺外缘常隆起。 • 》10Y 外缘常凹陷。 • 20-30Y 密度低于肌肉,外缘平直或凹陷。30-40Y 胸 腺密度明显下降。 • 60Y以上 胸腺几乎全部为脂肪组织代替, 仅见一些细纤维索条状结构。
胸廓入口层面
胸廓入口层面
2、 胸骨柄层面
(五个血管层面)
此层面可见5条血管断面。 气管右侧:偏后为无名A,偏前为头臂V。
(无名A 为右侧的颈总A和锁骨下A汇合而成)
气管左侧:最前为左头臂V,稍后为左颈总A, 最后方为左锁骨下A。此层面多能显示
左头臂V自左向右跨越无名A前方,与右头臂V汇合 成上腔V。
第一节
影像检查技术
(Examine Technology of Imaging)
• • •
X线检查: 透视 CT检查:平扫 MRI检查:
摄片 增强
螺旋扫描
一、X线检查方法

胸 胸 特 造
部 部 殊 影
摄片 透视 检 查 检 查
• • • • •
后前位 前 后 位 侧位 斜 位 前 弓 位
(一)胸部摄片与透视
(三)气管、支气管
(Bronchus & Branch)
• 气管(trachea)起于环状软骨的下缘,长11~13cm, 宽1.5~2.0cm。在第5、6胸椎水平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 • 气管分叉部下壁形成隆突,分叉角度为60°~85°,吸气 时角度略大。 • 两侧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的角度不同,右侧为20~30度 ,左侧30~45度。 • 两侧主支气管分别分为肺叶支气管,又分出肺段支气管 ,经多次分支,最后与肺泡相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