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随笔化教学角度解决作文言语失真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随笔化教学的角度解决作文言语失真问题
据调查,学生在写作中千篇一律,言不由衷,“假、大、空”的“失真”现象已相当严重。真可谓童真流失、童意丧失、童情缺失。作文言语失真带来的不仅是作品的无情无味,也会让学生的灵性黯淡,缺失。面对作文教学的这种无奈和仓皇,如何从根上解决问题,如何扭转作文教学中言语失真的现象?笔者认为:提倡随笔化写作,主张一种回归本真的语文教育,回归到一种更朴实、更本真,与儿童天性更为贴近的写作方式,也许能够走出假教学、假作文、假语文的尴尬境地。
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时、随地、随形、随意。只要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
高效地进行随笔化教学,必须对导与写、师与生等诸要素进行重新定位,切实改变某些教学中不尽合理甚至本末倒置的做法。
一、理论和实践的重新定位:尽可能聚焦实践
打破教学常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进行随笔化教学训练。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人活在树木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定然会活得更舒服些。”的确,教师应当,也必须要冲破钢筋水泥筑就的作文“围城”,从机械说教的模式转向对学生个体生命的体验与感悟,从远离学生生命世界的格局中走出来,带领学生投向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在快乐中酝酿习作情感,在快乐中捕捉文思。
步入社会生活,让实践活动成为习作的素材源头。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了让溪水长流,就要引导学生到真正能深入到学生个体灵魂的社会生活中徜徉,瞄准作文教学与学生身边生活的最佳连接点,从而为习作素材丰盈泉源。“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二、导和写的重新定位:先写后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主张:“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山东省邹平县的成浩老师也说:“是杨树就让它长成杨树,是柳树就让它长成柳树,不要求全责备,扼杀孩子们五彩缤纷的言语个性,逼迫它们都变成整齐划一的冬青树。”只要是积极主动的、有创意的表达,就可以成为言语生命的有效生长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今日的作文教学必须避免先入为主的给学生规定的写作套路,必须摈弃先导后写、步调一致的训练模式,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教师要让学生说自己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或是习惯的方式去说,养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独特思维,写出自己独特的、真情真意的作文来。从先导后写到先放后收的转变,更有利于实现言语生命的多姿多彩,更有利于激活学生最本真的人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孩子们的潜能,实现真实灵动、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和写作。
“先写”意味着“放”,就是不受“章法”的束缚,让学生想写
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当然,学生提笔写作时,教师并非是清闲者。相反,教师应冷静地对课堂的生成状态(事实上是学生的状态)予以全面细致的观察,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以便考虑并组织下一步的“放”。“放”是对言语生命野性的“牧养”;“后导”意味着“收”,就是按照“章法”,予以指导,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推敲琢磨,精益求精,是对学生某方面写作能力的回拢与强化。三、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的重新定位:重视大阅读
由于应试这一功利性目的的存在,语文课堂普遍表现为“试题化”倾向,连课外阅读都变成了为应试作文而读,读的内容多为名人事例、范文、作文选之类,从读到写都带有浓浓的功利化色彩。如此教学,使语文这个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不仅逐渐迷失了自己,也逐渐失去了原本灵动活泼的学生。
所以,我们倡导“大阅读”。所谓“大阅读”,是指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开发人的生命潜能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相伴终生的开放式阅读活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杜甫和鲁迅先生的话已经足以证明“大阅读”在提高人的语文实际能力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倡导大阅读其实就是注重对人文因素的挖掘,即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怀,改变学生精神世界贫乏荒芜的状况,力图唤醒知识硬壳内包裹着的“不见人本身”的灵魂,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亮丽的精神
底子。正如王元骧所言:“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绝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
如果说,生活是作文的“源”,那么大阅读便是作文的“流”。当我们指导大阅读成为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家园”,并进而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时,孩子们的作文也许会流淌出缕缕芳香,孩子也会尽情徜徉在这种为生命的美丽和真实而写作的喜悦和精彩中。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