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文献综述摘要: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贸易格局变动的理论。
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发表至今的200余年间,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这四种理论在当时都能解释这样和那样的国际贸易问题,但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国际贸易的变化,这些贸易理论也逐渐受到新的贸易理论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这四种理论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是在人类历史上了出现了剩余产品和这种剩余产品跨国界交换时就已经产生。
15世纪到17世纪流行的重商主义理论是对国际贸易的第一次解释,其代表人物斯塔福提出的“货币差额论”和托马斯·孟提出的“贸易差额论”。
他们认为,唯有金银才是财富,唯有对外贸易才能给国家带来财富;国际贸易是单方面有利的,一国之所得必然是另一国之所失。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贸易利益在国际间的分配。
但是第一次系统提出国际贸易理论却是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以赫克歇尔和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与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内生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本文对这四个阶段的研究观点予以综述如下。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1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在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社会财富应以商品劳务的生产来实现的,劳动是社会财富产生的最重要原因,贸易的利益是双方的,他反对国家对贸易进行干预,创立了放任自流的经济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说。
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含三个观点:1.1.1国际贸易取决于国际分工和一个国家的优势斯密从抽象的人类本性出发论证社会分工,在他看来,个人之间的贸易只是个人剩余产品的交换,地区之间的贸易只是地区剩余产品的交换,国际贸易只是各国剩余产品的交换。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贸易经济2班苗淑恺国际经济学是在人类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们对跨国经济活动不断总结的成果,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国家的产生和剩余产品的存在,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对于国际贸易纯理论的研究,包括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市场的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为前提,在排除政府和其他人为干预以及货币因素的情况下,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格局的确定,以及贸易模式安排等问题,其基本内容是纯理论探讨,理论的机轴应该说是静态比较利益和动态比较利益,以及它的发展。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的存在,尤其是以市场不完全竞争为条件,考察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而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则以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以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出发点,考虑到科技进步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与作用,从新要素对于国际贸易的作用﹑从需求的特点以及规模收益等方面对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进行了讨论,同时也研究了国际贸易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的,属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资产阶级的最早的经济思想,代表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它产生于15世纪,盛行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变日渐衰落。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其对外贸易学说也相应地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学说和晚期重商主义学说。
早期的重商主义从16世纪到17世纪,晚期则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是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德,在他们的主要著作《英吉利王国公共福利对话集》述说了保持和增加英国货币,积累货币财富的积累和主张,提出了尽量将货币保藏在英国而不使流向国外。
在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
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者都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5则范文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5则范文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总结1、自由贸易理论2、保护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保护贸易理论阶段:重商主义—德国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论—战略性贸易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第二篇: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总结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国际分工是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
制约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到了世界市场上才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决定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不是一国之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要有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如果一国的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就可以稳定的地获得大大高于国内市场的超额利润。
国际贸易商品的价值实现也不同于国内商品。
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获利:绝对成本理论:由亚当·斯密在1776念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
绝对成本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分工和国际分工学说基础之上的。
他用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来说明国际贸易分工。
用生产成本来判断一国的某种商品是否便宜。
每一国都有其适宜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因而产生这些产品的成本会绝对地低于他国。
其中绝对成本优势,一方面是自然禀赋的优势,另一方面是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
总之,按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各国都能发挥生产中的绝对优势而获得利益。
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范文
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范文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23年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重要一年,本文将对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总结。
首先,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贸易模式的探讨和相关经济模型的构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点。
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关注贸易的非对称性和贸易模式的多样化。
其次是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随着全球产业链分工和价值链重塑的加速,全球价值链理论成为热门研究领域。
2023年,全球价值链理论主要关注产品可追溯性和价值链扩展。
其次,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和贸易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年,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不断延伸和深化,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成为促进全球产业协同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也对贸易政策产生了影响。
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主张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呼吁各国加强贸易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再次,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还涉及到新兴贸易领域的研究。
随着数字经济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新兴贸易领域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热点。
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关注数字贸易和跨境服务贸易。
数字贸易理论主要研究数字经济对贸易的影响和相应的政策调整;跨境服务贸易理论主要探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创新模式。
最后,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还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
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关注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贸易与环境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还对全球治理产生了影响。
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主张加强国际贸易规则和机制的建设,提出了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理论和方案。
综上所述,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贸易理论的研究、全球价值链理论、对全球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影响、新兴贸易领域的研究、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等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综合论述
• 因此,中国在纺织品的生产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德国在精密机械 生产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2019/12/23
8
4.1 国际贸易理论
• 斯密的最伟大的见解在于他认为:
• (1)通过专业化生产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两国都能产出 更多;
加纳 韩国 合计
2019/12/23
可可 2理论
• 可以看出:集中于绝对优势能够提高总的产出量,贸易 变成了正和博弈,各方都能够从贸易当中获得好处。
6吨米换6吨可可 加纳 韩国 合计
分工贸易后的消费增加
加纳 韩国
2019/12/23
可可 14 6 20
2019/12/23
3
4.1 国际贸易理论
• 1、重商主义
– 基本观点:重商主义最早起源于16世纪中期,主要主张 是一个国家的财富的最终体现是其掌握的黄金和白银的 数量。要增加金银储备,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外国卖更多 的本国商品,而同时尽可能少的从外国购买商品。因此, 重商主义尽管认为国际贸易是有益的,但根本问题还是 能否多卖少买,实现国际贸易的顺差。
• (2)通过贸易,两国都能受益更多; • 国际贸易并不像重商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零和博弈,
而是一种双赢博弈。
2019/12/23
9
4.1 国际贸易理论
• 举例说明: • 假设韩国和加纳两个国家,各有200单位的资源,都能
生产两种产品,一是大米,二是可可。两个国家在生产 这两种产品的效率上存在差异:
4 国际贸易理论
• 国际贸易是国际商务活动的形态和重要内容,本 章的目标在于三个方面: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总结范本2024年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一年,各国间的经贸合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这一年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际贸易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对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总结,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自由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自由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2024年也不例外。
自由贸易主张的开放市场、自由竞争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自由贸易理论也逐渐向数字贸易领域延伸,例如跨境电商、数字货币支付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信息的更加畅通,自由贸易理论将更加注重数字经济的特点,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求变虽然自由贸易理论在2024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也在增加。
在一些国家发起的贸易战和经济封锁行动中,贸易保护主义被当作实现国内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然而,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引发贸易壁垒、失业、经济衰退等问题。
因此,在2024年,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也面临着许多批评和挑战。
未来,希望能够出现更多既能保护本国经济又有利于全球经济合作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
三、新兴贸易理论的涌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一些新兴的贸易理论也开始涌现出来。
例如,人文贸易理论强调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对于贸易的促进作用;环保贸易理论注重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贸易方式;社会贸易理论关注贸易对社会公平和社会责任的影响等等。
这些新兴贸易理论通过多元化的角度,拓宽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领域,并且为未来构建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贸易体系提供了思路。
四、区域贸易协定与全球贸易秩序在2024年,区域贸易协定依然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重要的区域贸易协定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全球和谐统一协定》(RCEP)在2024年得到了进一步推进和落实。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重心移动理论、国际竞争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间的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即国家应该专业生产自己比较擅长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取其他产品。
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家的贸易优势来自于它们在某些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家间的贸易应该基于各自的特长,国家应该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产业,以获得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重心移动理论是由甘特尔·奥林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重心(即生产和贸易的中心)会随着成本和收入的变化而发生移动。
重心移动理论强调经济因素对贸易模式的影响,以及国家在生产和贸易中的相互关系。
国际竞争理论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中的竞争现象和竞争策略。
其中,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是国际竞争理论的两个主要分支。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家间的贸易模式会受到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的影响。
战略贸易理论则着眼于贸易中的竞争策略,认为国家间的贸易可以通过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来获取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框架。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旨在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国内产业发展和国家利益的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主要研究贸易政策对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不同贸易政策的利弊和效果。
总的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重心移动理论、国际竞争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等。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两个主要阶段。
新国际贸易理论随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兴起, 它不断将新的经济学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 从纵深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古典经济学时期,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外生技术比较优势学。
亚当斯密认为,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形成国际分工,使两个国家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生产成本差距,各国按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在容纳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任何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由于产品在两国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是不同的,只要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不一样,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就存在着贸易的可能性。
1933年俄林在他出版的《地区间贸易和国家贸易》书中吸收了他的老师赫克歇尔的观点,建立了要素禀赋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引起供给能力不同,进而引起生产率的差异,也就是说,影响商品成本高低的是生产资源的相对丰裕度,如果一国某种资源的供给相对比较充足,其价格就会相对比较低,因而生产时要大量使用这种资源的商品的成本就会比较低。
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对国际贸易格局的预测是:各国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这样,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贸易应该在资源差异最大的那些国家之间发生,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
而且这一理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的。
至此,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最终形成了。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般来说有两个核心:即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优势来自于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则认为相互依赖的多种生产要素的差异即资源相对丰裕度是比较优势的源泉,因此要素禀赋学说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相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国贸理论期末总结
国贸理论期末总结一、引言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跨国交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而国际贸易理论,则是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种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要素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国际竞争理论等。
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早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或地区具备较低的机会成本,就具备了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等因素。
在国际贸易中,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特定的贸易模式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贸易的基础是互利的,彼此专业化生产并互相交换。
它认为贸易的盈利主要通过增加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
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形成和扩大的原因。
三、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就应该进行国际贸易。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性。
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个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较短,那么这个国家就具有了绝对优势。
这种情况下,两国通过贸易可以互相获益。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了分工与贸易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国际贸易,世界上的资源和劳动力可以得到更有效率的利用。
同时,绝对优势理论还为国际贸易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要素比较优势理论要素比较优势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何苏斯·帕雷托提出的。
根据要素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不仅仅取决于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还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
根据要素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现象和影响的经济理论体系。
它涉及了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包括贸易模式、贸易政策、贸易规则等。
在过去几个世纪的发展中,一些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得到了形成和完善。
本文将对这些理论进行总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际贸易理论。
首先,绝对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该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基于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的。
绝对优势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具备的比其他国家更低的生产成本。
按照绝对优势原则,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和输出自己具备绝对优势的商品,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最大的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于是,比较优势理论被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是指某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备的更低的机会成本。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和输出自己具备比较优势的商品,而依靠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随后,产业内的因素不均论被引入到国际贸易理论中。
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往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均衡分布。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产业内的因素不均论认为,如果某个国家在某个产业的生产要素较为丰富,那么该国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就具有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某个国家在某个产业的生产要素较为稀缺,那么该国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就具有相对劣势。
因此,产业内的因素不均论描述了国际贸易的产业分工特征。
另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比较成本理论。
该理论是由爱德华·史密斯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人发展起来的。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可以使各方都能够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丰富的产品选择。
这是因为通过贸易,国家可以将自己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相对成本更低的商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国际贸易学作业所有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学作业所有理论总结引言国际贸易学是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学科。
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本文将总结国际贸易学作业中所有涉及的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销售定价策略、关贸总协定等内容。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贸易互利原则:贸易双方通过互相交换商品和服务,实现资源和利益的互补,从而获得双赢的结果。
2.比较优势原理: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3.绝对优势原理: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领域都比其他国家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更具有优势时,可以通过生产和出口该商品或服务来获得最大的收益。
4.资源比较优势原理:国家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选择生产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的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相对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从其他国家购买其相对劣势的商品。
这样做可以使各国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比较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解释商品交换的理论基础。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它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领域都比其他国家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更具有优势,就可以通过生产和出口该商品或服务来获得最大的收益。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一个国家在某个产业上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在于,绝对优势理论注重个体国家的自给自足能力,而比较优势理论则强调国际贸易的合作性和互补性。
绝对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贸易中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的原则。
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总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国际贸易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指导。
本文将对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贸易理论的演变、国际贸易模式的创新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变革。
一、贸易理论的演变1. 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性: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2023年,比较优势理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加强国际分工和贸易来实现经济增长。
在全球价值链的新形势下,比较优势理论帮助国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率。
2. 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模式: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传统贸易理论对于这些国家的解释力不足。
因此,在2023年,针对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框架。
例如,内需驱动模式突出了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联动效应理论强调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等。
3. 服务贸易理论的重视:随着全球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
2023年,服务贸易理论更加突出了对于服务贸易的解释和政策支持。
所谓的“服务贸易包容性”,即促使国家开放服务市场,提高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二、国际贸易模式的创新1. 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全球贸易的新热点。
2023年,跨境电子商务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相关理论包括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理论、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理论等。
2. 新型国际产业合作:为了应对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全球价值链的变化,国际产业合作成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模式。
例如,各国通过共享资源、互利合作的方式,形成了跨国产业链、价值链的新模式。
相关理论包括国际产业协同创新理论、价值链扩展理论等。
3. 绿色贸易的重视: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绿色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议题。
2023年,绿色贸易理论提出了通过强化环境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式来实现贸易的双赢。
国际贸易主要理论有哪些2024
引言: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国际贸易的研究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这些理论旨在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模式和效果。
本文将讨论国际贸易的几个主要理论,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概述:国际贸易主要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产品周期理论、Heckscher-Ohlin模型和新贸易理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并帮助我们理解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影响。
正文内容: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贸易取决于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相对的成本优势。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成本,那么它应该专注于生产该商品并进行贸易。
这样,两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实现互利互惠。
小点1:比较优势的概念和原理小点2: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小点3: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和扩展2.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特定商品的生产效率差异。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都比其他国家更高效,那么它将在所有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并可以通过贸易实现收益。
小点1:绝对优势概念和原理小点2:绝对优势理论的实证研究小点3:绝对优势理论的限制和争议3. 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国际产品周期理论是由雷蒙德·费恩斯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贸易受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一种新产品在投放市场时,来自本国的需求会迅速增长,这将导致本国的出口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也会开始生产该产品,并且本国的出口将逐渐减少。
小点1: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小点2: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国际贸易模式小点3: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4. Heckscher-Ohlin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是由埃利·海克斯彻和贝塞尔·奥林提出的,他们认为国际贸易取决于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得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得研究也就成为必然。
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得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得研究就已出现。
当时得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
在她们瞧来,国内市场上得贸易就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
国内贸易得结果只就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得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得总量并没有增加。
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
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得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对怎样能够做到多输出少进口,晚期得重商主义与早期得观点有所不同。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得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与货币外流。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得观点瞧,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得外贸入超就是允许得,只要最终得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但无论早期还就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得研究就是很有局限得。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得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得挑战,并被自由贸易得思想取代。
古典经济学得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得基本经济思想就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
在其著名得《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得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得交换。
她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得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得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得分工与交换也应该就是同样合算得。
因此,她认为无论出口还就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
古典经济学得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得好处作了说明。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得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得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得政策进行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商业研究 Busi n ess study国际贸易理论综述陈小红 李明阳(聊城大学商学院 252059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610064)国际贸易理论走过一段漫长的历程,经过了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再到新贸易理论的三个阶段。
这一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进而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指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提出的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
其中,绝对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标志,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这一理论的基本前提是:企业是完全竞争的企业;在当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或其它部门是,增加某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变;一国的生产资料在本国范围内得到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不流动。
各国对商品贸易不加干预。
亚当 斯密以地域分工理论作为其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在 国富论 中提出绝对利益论即绝对称本论。
认为一国应当进口别国生产成本比本国生产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而出口本国比别国生产成本绝对低的商品,以促进分工,促进交换,获得更多的利益。
绝对成本理论用以解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效果,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贸易只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为各国扩大对外开放、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由于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中假定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这样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因此,这一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D.李嘉图则在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发展了相对成本说。
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的。
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若两国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且同样能使贸易双方获利。
比较成本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各国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差异,从而扩宽了国际贸易的范围,为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认识与启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研究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假设不同,贸易理论对影响贸易的边界条件的解释各不相同,对贸易动因解释也各不相同。贸易结构从最初的行业内贸易、行业间贸易发展为企业间贸易,国际贸易正在向全球化企业分工演变。国际贸易是贸易的持续展开,使得生产力的到解放和发展。
新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在上世纪末提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他以垄断竞争模型来分析规模经济及产业内部的贸易行为,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导致国际分工的各种力量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技术革新可能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外溢效应,因此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重新估价。国际贸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国相对便宜的商品被转化为较昂贵的商品。我们应慎重地考虑贸易政策和关注贸易特征的变化。在导致国际分工的各种力量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直以来资源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经济学中的一颗明珠。然而,到了1953年之后,随着实证分析法的引入该理论研究中,许多问题与不足被发现。其中最著名的是对美国外贸结构所做的研究。分析美国200个行业,发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发现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此后经济学家对迷的主要解释: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等等,这些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补充和发展,由此形成了新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理论则是对这些贸易活动的规律、原因和影响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说体系。
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中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假设 A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5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10 个工时;B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10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5 个工时。
那么,A 国在布匹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 国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时,如何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仍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其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继续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假设 A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5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10 个工时;B 国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6 个工时,生产一单位的粮食需要 4 个工时。
虽然 B 国在布匹和粮食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生产布匹的劣势相对较小。
因此,B 国可以专门生产布匹并出口,进口粮食。
比较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的普遍存在提供了更有力的解释,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国家如果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那么它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反之,如果一个国家资本丰富,劳动力稀缺,那么它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一、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
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
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
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
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
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
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对怎样能够做到多输出少进口,晚期的重商主义与早期的观点有所不同。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是很有局限的。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
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换。
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也应该是同样合算的。
因此,他认为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
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的好处作了说明。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精心整理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精心整理一、贸易理论综述●1. 贸易理论的发展●(1)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2)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2. 贸易利益●(1)贸易利益的确认●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精确地确认了国际贸易的特定利益--一国不能生产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得到,因此绝大多数国际贸易是有利的●(2)贸易利益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允许一国在制造业中实行专业化,专门出口该国生产效率高的产品,而进口别国生产效率高的产品●(3)限制进口的影响●限制进口通常对国内生产者有利,而对国外消费者不利●3. 对国际贸易模式的解释●●4. 贸易理论与政府政策●虽然所有的贸易理论都赞成国际贸易对一国有利,但在政策取向方面却存在意见分歧●二、重商主义●1、主要观点●金银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保持商业活力的必需品●2、主要原则●一国应保持贸易顺差以实现最大利益即通过出口大于进口来积累金银,增加国民财富、声望和权利●3、政策主张●重商主义主张政府采取干预手段以便达到并保持对外贸易顺差。
他们建议政策目标应该是出口最大化、进口最小化,而并非简单地增大贸易量。
要达到此目的,可通过关税和配额限制进口,并对出口实行补贴●4、政策效果●(1)一国贸易顺差,金银流入,货币供给增加,引发通货膨胀,购买力上升;●(2)另一国产生相反效果,货币供给下降,购买力下降;●(3)贸易顺差国贸易收支恶化,逆差国贸易收支改善,最终前者的贸易顺差消失。
●从长远看,没有哪一国家能像重商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可以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并积累金银。
●5、缺陷●(1)将贸易看成零和博弈(指一个国家获利导致另一个国家受损)显然是错误的;●(2)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3)新重商主义错误地将政治力量等同于经济力量,经济力量等同于贸易顺差,贸易顺差等同于收入超过消费的年差额,并且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
●三、绝对优势理论●1、理论概述●绝对优势论(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又称绝对成本说,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之前的重商主义学派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主张国家应当鼓励出口,同时限制进口),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Smith)创立。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地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地托马斯·孟(Thomas Mun).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地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地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地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地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二)重农学派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地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 Quesnay).重农学派地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地重要机制.(三)绝对优势理论18世纪末,重商主义地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地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地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地绝对优势理论.在《国民财富地性质及原因地研究》中,他指出国际贸易地基础,在于各国商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地绝对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后天地生产条件.他认为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地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地产品,这样就会使各国地资源得到最有效率地利用,更好地促进分工和交换,使每个国家都获得最大利益.(四)比较优势理论鉴于绝对优势理论地局限性,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继承和发展了斯密地理论.他认为国际贸易分工地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地生产中劳动生产率都处于全面优势或全面劣势地地位,只要有利或不利地程度有所不同,该国就可以通过生产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小地产品参加国际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比较优势理论遵循“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地原则,认为国家间技术水平地相对差异产生了比较成本地差异,构成国际贸易地原因,并决定着国际贸易地模式.(五)保护贸易理论1841年,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在《政治经济学地国民体系》中提出基于国家主义地贸易保护政策理论,指出保护制度要与国家工业地发展程度相适应,又称幼稚产业保护论.与重商主义不同地是,他从保护生产力地高度把贸易和国家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国家主义为基调地贸易保护理论,在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方面也更加客观实际.(六)相互需求理论李嘉图地比较优势理论只论证了建立在各国专业化生产前提下地互利贸易基础和利益所在,没有说明总地贸易利益如何在贸易双方进行分配.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从相互需求角度出发,确定了国际间商品交换地价格问题,以解释两国间贸易利益是如何分配地.相互需求理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地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地完善和补充.该理论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地上下限解释双方获利地范围;用贸易条件说明在利益地分配中双方各占地比例;用相互需求强度来解释贸易条件地变动.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要素禀赋理论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Eil F Heckscher)提出了要素禀赋论地基本观点,指出产生比较优势差异必备地两个条件.1930年代,这一论点被他地学生伯尔蒂尔·俄林(Beltil G Ohlin)所充实论证,其代表作《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因而这一理论又称为H-O理论.与古典贸易模型地单要素投入不同,H-O模型以比较优势为贸易基础并有所发展,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框架下分析产品地生产成本,用总体均衡地方法探讨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地相互影响.其核心内容为:在两国技术水平相等地前提下,产生比较成本地差异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国间地要素充裕度不同;二是商品生产地要素密集度不同.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地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地产品.这样地贸易模式使参与国地福利都得到改善.20世纪40年代,保罗·萨缪尔森(Palua A Samuelson)用数学方式演绎了H-O模型,指出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地影响,将必然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这也称为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或H-O-S定理.这一定理潜在地认为,在没有要素跨国流动地条件下,仅通过商品地自由贸易也能实现世界范围内生产和资源地有效配置.和这一理论相关地还有另外两个基本定理.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地长期影响,由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归纳为: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地要素(本国充裕要素)地报酬提高;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地要素(本国稀缺要素)地报酬降低;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罗勃津斯基定理认为,在两种商品世界中,如果相对价格固定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长会减少另一种商品产量.表明要素禀赋地变化决定着资源配置地变化.这些定理均对H-O理论进行了重要拓展.(二)里昂惕夫悖论按照H-O理论,美国是一个资本丰裕而劳动力相对稀缺地国家,其对外贸易结构应该是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0世纪50年代初,美籍苏联经济学家里昂惕夫(Leontief)根据H-O理论,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地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地结论,这一难题称为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悖论虽没有形成系统地理论观点,但它对原有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出了严峻地挑战,引发了对国际贸易主流思想地反思,推动了二战后新地国际贸易理论地诞生.三、国际贸易地当代理论——新贸易理论二战后,国际贸易地产品结构和地理结构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同类产品之间以及发达工业国之间地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跨国公司内部化和对外直接投资兴起,这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地贸易只会发生在劳动生产率或资源禀赋不同地国家间地经典理论是相悖地.古典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都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地,这与当代国际贸易地现实也不相吻合,在这样地国际环境下,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一)新生产要素理论该理论赋予了生产要素除了土地、劳动和资本以外更丰富地内涵,认为它还包括自然资源、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管理等新型生产要素,从新要素地角度说明国际贸易地基础和贸易格局地变化. 1.自然资源理论1959年,美国学者凡涅克(J. Vanek)提出了以自然资源地稀缺解释里昂惕夫悖论地观点,认为美国进口自然资源地开发或提炼是耗费大量资本地,会使进口替代产品中地资本密集度上升.扣除资源地影响,美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地进口就会小于其出口.2.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以基辛(D. B. Keesing)、凯南(P. B. Kenen)、舒尔茨(T. W. Schultz)为代表,对H-O理论作了进一步扩展,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地生产要素引入.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提高其素质和技能,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充裕地国家在贸易结构和流向上,往往趋于出口人力资本或人力技能要素密集地产品.3.研究与开发学说格鲁伯(W. Gruber)、维农(R. Vernon)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出口产品地国际竞争能力和该种产品中地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之间存在着很高地正相关关系.各国研究与开发能力地大小,可以改变它在国际分工中地比较优势,进而改变国际贸易格局.4.信息要素信息虽然是一种无形资源,但它能够创造价值.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地影响越来越强,对信息地利用状况会影响一个国家地比较优势,从而改变一国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地位.(二)偏好相似理论1961年林德(S. B. Linder)在《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方面寻找贸易地原因.他认为,要素禀赋学说只适用于解释初级产品贸易,工业品双向贸易地发生是由相互重叠地需求决定地.该理论地基本观点有:产品出口地可能性决定于它地国内需求;两国地贸易流向、流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好相似地程度,需求结构越相似则贸易量越大;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地最主要因素.(三)动态贸易理论动态贸易理论主要从动态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地原因.1.技术差距理论又称创新与模仿理论,波斯纳(M. U. Posner)和胡弗鲍尔(G. G. Hufbauer)将技术作为一个独立地生产要素,侧重从技术进步、创新、传播地角度分析国际分工地基础,扩展了资源禀赋论中要素地范围.技术差距指一国以技术创新和控制技术外流而形成地一种动态贸易格局,会对各国要素禀赋地比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贸易格局地变动.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将市场营销学中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阐述国际贸易地形成和发展.这一产品生产地国家转移理论,假设国家间信息传递受到一定地限制、生产函数可变以及各国地消费结构不同,指出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地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地需要是不同地,而不同国家具有地生产要素富饶程度决定了该国地产品生产阶段和出口状况.该理论将比较优势论与资源禀赋论动态化,很好地解释了战后一些国家从某些产品地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地现象.3.“技术外溢”与“干中学”学说这种观点将技术作为内生变量,罗默提出地“干中学”式地技术进步,大部分是从技术外溢中获得地,即从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自然输入了技术.经克鲁格曼(Krugman)论证,若引进国将外溢国地技术用于比较优势产业,则对两国均有利;反之对两国均不利.假设国内技术外溢地速度高于国际技术外溢,国家原先地领先产业有加速发展地可能,原有地比较优势会增强.技术地传播使各国地差异不断扩大,强调了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地动态影响.4.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林毅夫等提出,一个国家地产业和技术结构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内要素禀赋,其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地基础.资本存量地变化对一国要素禀赋地影响最大.资本存量地增加来自于积累,积累取决于储蓄倾向和经济剩余地规模.制度性决定地储蓄倾向是固定地,因而影响资本存量地关键是经济剩余地规模.如果一国地产业和技术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地优势,则其生产成本就较低,竞争能力就较强,进而创造更多地经济剩余,积累量也就越大.因此,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能够较快地实现资源结构地升级,从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四)产业内贸易理论该理论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经济为前提,从动态角度出发考虑需求情况,更符合实际.由于产业内贸易规模地不断扩大,80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学家陆续建立模型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1.新张伯伦模型在产业内贸易理论地发展过程中,克鲁格曼(Krugman)地模型具有开创性作用,他将迪克西特(Dixit)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提出地将差异产品和内部规模经济考虑在内地垄断竞争模型推广到开放条件下,创立了“新张伯伦模型”.模型证明了当市场结构从完全竞争变为不完全竞争,达到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地时候,即使两国间没有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产品水平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也可推动国际贸易,增加两国地福利.2.兰卡斯特模型这一基于简单地水平差异产品地产业内贸易模型,以产品特性和消费者偏好地唯一占优选择性为基础解释两国贸易.兰卡斯特(Lancaster)认为,在具有相同特点地经济体之间,如果不存在贸易壁垒和运输成本,在规模收益最大化和消费偏好差异地影响下,两个经济体间仍能进行产业内分工和贸易.3.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此模型基于垂直产品差异,弗尔维(Falvey)等人通过对H-O模型假设前提地调整,将产品差异与劳动和资本等要素地不同组合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但仍用要素禀赋来预测贸易,因而又称为“新要素比例学说”.这一理论认为,资本相对充裕地国家出口同种产品中资本密集地高质量品种,劳动力相对充裕地国家则出口劳动密集地低质量品种,由此形成地产业内贸易实质上还是垂直分工地结果,在对传统贸易理论地最小偏离下,同时解释了产业间和产业内地贸易模式.4.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为解释标准化产品产业内贸易现象,布兰德(Brander)和克鲁格曼构造了一个“相互倾销模型”.指出各国开展贸易地原因只在于垄断或寡头垄断企业地市场销售战略,国际贸易地结构既不受要素禀赋、产品成本差别地限制,也不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追求地限制.此模型表明,贸易是扩大竞争地一种方式,不完全竞争地企业可以通过贸易向别国地国内市场倾销以扩大销售,即使存在运输成本,也会存在双向贸易,并由两国间需求弹性地预期差异决定贸易量.这就为两国相互倾销地行为提供了解释途径.5.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模型与新H-O模型所不同地是,该模型以寡头垄断市场假定为前提.弗尔维研究认为,一个产业包括依质量高低排列地一个“产品链”,即垂直差异性产品.弗尔维和凯克斯基(H. Kierzkowski)建立地F-K模型表明,在完全地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完全没有这类贸易之间有许多过渡类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地程度与特性依赖于要素禀赋、技术和收入分配情况对不同国家地相对影响.费莱姆(Flamand)和赫尔普曼(Helpman)建立地费—赫模型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假设有两国均生产某种产品,生产效率不同,劳动是唯一地生产要素.国际分工以产品差异性地形式体现,一国生产高质量地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另一国相反,决定产品质量地是劳动投入,这里指“人力资本”.如果两国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吻合,就可能发生产业内贸易.(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el E. Porter)提出地这一理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一微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弥补了比较优势理论在有关问题论述中地不足.波特认为,一国地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与行业地竞争优势,一国兴衰地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地形成有赖于主导产业具有优势,关键在于能否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源泉就是国家是否具有适宜地创新机制和充分地创新能力.波特提出地“国家竞争优势四基本因素、两辅助因素模型”中,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机遇都是国家竞争优势地决定因素.波特根据以上各大要素建立了钻石模型,说明了各个因素间如何相互促进或阻碍一个国家竞争优势地形成.从发展阶段来看,一个国家优势产业地发展可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即生产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该理论对当今世界地经济和贸易格局进行了理论上地归纳总结.四、新兴古典贸易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杨小凯为代表地一批经济学家用超边际分析法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地经济思想形式化,将消费者和生产者合二为一,发展成新兴古典贸易理论.该理论使研究对象由给定经济组织结构下地最优资源配置问题,转向技术与经济组织地互动关系及其演进过程,力图将外生地比较利益因素引入到基于规模报酬递增地新兴古典经济学地贸易理论模型中,把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框架之内.此理论地内生分工和专业化新兴古典贸易模型(Sachs, Yang and Zhang,1999)表明,随着交易效率从一个很低地水平增加到一个很高地水平,均衡地国际和国内分工水平从两国都完全自给自足增加到两国均完全分工,在转型阶段,两种类型地二元结构可能出现.经济发展、贸易和市场结构变化等现象都是劳动分工演进过程地不同侧面,贸易在交易效率地改进过程中产生并从国内贸易发展到国际贸易,两者之间有一个内在一致地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 古 典 贸 易理 论 , 到 新 贸易 理 论 的 三个 阶 段 。这 一 发 展 的 过 程 再
是 伴 随 着 现 实 经 济 的 发 展 , 而 是 经 济 学 理 论 的 发 展 而 不 断 向 进 前推进的 。
~
、
古 典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古 典 国际 贸易 理 论 主要 指 亚 当 ・ 密 和 大 卫 ・ 嘉 图 提 } 的 斯 李 f J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和 比较 成 本 理 论 。 其 中 , 对 成 本 理 论 是 国 际 贸 易 绝
和 李 嘉 图 的 比较 成本 理 论 没 有 把“ 济 学人 假设 ” 为 研 究 前 提 , 经 作 即 没 有把 生 产 者 利 润最 大 化 作 为 基本 假 设 , 是 把 一 国 与 另一 国 的 成 而 本 比较作 为 研 究 围 际 问题 的 发 点 , 而得 【 的结 只 能 在 特殊 情 形 从 q J
判 地 继 承 了大 卫 ・李 嘉 网 的 比 较 成 本 说 , 认 为 , 生 产 活 动 中 , 他 在
由上述的基本分析可以看出 , 国际 贸 易 理 论 从 基 本 前 提 划 分 , 可 以 分 成 古 典 贸 易 理 论 和 新 贸 易 理 论 ; 贸易 理 论 渐 进 的 发 展 看 , 从
产成本绝对低 的商 品 , 促 进分 工 , 进 交换 , 得更 多 的利 益 。 以 促 获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用 以 解 释 国际 分 T 产 生 的原 因 、 式 及 其 效 果 , 服 方 克 了重 商 主 义 者 认 为 贸 易 只 对 单 方 面 有 利 的 片 面 看 法 , 各 国 扩 大 为 对 外 开 放 、 行 自由 贸 易 政 策 提 供 了 理 论 依 据 。但 由 于 斯 密 的绝 实
理论 产 生 的标 志 , 比较 成 本 理 论 是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的核 心 。
结 构 中 的 多 种 生 产 要 素 代 替 李 嘉 图 的单 一 生 产 要 素 —— 劳 动 , 并
引入等产量线 、 差异 曲线 、 产可 能性边界 等新的分 析工具 , 无 生 从 供 给 的 角 度 重 新 探 讨 了国 际 贸 易 产 生 的 原 因 。
产 要 素 在 各 国之 间 不 流 动 。各 国对 商 品 贸 易不 加 干 预 。
亚 当 ・ 密 以地 域 分 工 理 论 作 为 其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的 基 础 , 斯 在 《 富论 》 提 出 绝 对 利 益 论 即绝 对 称 本 论 。认 为 一 周应 当 进 口别 国 中 国生 产 成 本 比本 国 生 产 成 本 绝 对 低 的商 品 , 出 l 本 国 比别 国 生 而 = n = 1
直 以 来 要 素 禀 赋 说 被 公 认 为 国 际 经 济 学 中 的 一 颗 璀 璨 的
“ 明珠 ” 但 到 了 15 年 之 后 , 况 发 生 了很 大 的 变 化 , 别 是 随 着 , 93 情 特 实 证 分 析 方 法 引 入 到 该 理 论 研 究 中 , 一 理论 的 不 足 被 逐 渐 地 发 这 现 。其 中 最 著 名 的 是 里 昂 惕 夫 对 美 国 外 贸 结 构 所 做 的 考 察 。他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出 人 意 料 的 : 国 的 出 口商 品是 劳 动 密 集 型 的 , 进 口 美 而 替代 品 则 是 资 本 密 集 型 的 。可 是 无 论 按 何 种 标 准 来 定 义 , 国 始 美 终 是 一 个 资 本 充 裕 的 国家 。这 一 发 现 被 称 为 “ 昂惕夫 悖 论 ” 里 。 里 昂 惕 夫 悖 论 引 起 了 众 多 的 学 者 和 专 家从 不 同 的 角度 对 国 际 贸 易 中 的 “ 论 ” 了 大 量 解 释 。有 的 认 为 H o模 型 先 天 存 在 不 悖 作 — 足 , 要 素 密 集 度 逆 转 说 和需 求 偏 好 差 异 说 ; 的认 为是 里 昂 惕 夫 如 有 在 实 证 分 析 过 程 中 出 现 差 错 。但 是 这 些 对 “ 论 ” 行 解 释 的 学 说 悖 进 都 没 有 完 全 否 定 H- o理 论 , 是 成 了 对 战 后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的 补 - 而
国即使 生 产 不 出 成本 绝 对 低 的 商 品 , 只要 能 生 产 出成 本 相 对低 的 商
充 和 发 展 。他 们 采 用 的 定 性 分 析 和 定 量 分 析 相 结 合 、 论 分 析 和 理
实证 分 析 相 结 合 、 比较 利 益 的静 态 分 析 和 动 态 分 析 相 结 合 的方 法 ,
对 成 本 理 论 中 假 定 两 个 国 家 刚 好 具 有 不 同 商 品生 产 的 绝 对 优 势 ,
这 样 的 情 况 是 极 为 偶 然 的 , 此 , 一 理 论 仍 然 面 临一 些 挑 战 。 因 这 英 国 古典 经 济 学 家 D 李嘉 图 则 在绝 对成 本 说 的 基 础上 , 展 了 . 发 相 对成 本 说 。两 国 间劳 动 生 产 率 的 差 距 并 不 是 在 任 何 商 品 上 都 是 相 等 的 。从 生 产 成本 的相 对 差 别 出发 , 为 若 两 国 生 产 力 不 同 , 认 一
完 全 竞 争 市 场 为 两 大 支 柱 的 完 整 的 经 济 理 论体 系 。新 贸 易理 论 比 传 统 的 贸 易 理 论 更 符 合 国 际 贸易 现 实 , 提 出 了 一 些 重 要 理 论 创 并
新 , 而 丰 富 和 完 善 了 国际 贸易 理 论 的 内容 ; 略性 贸易 政 策 的 实 从 战
而这 不符 合 现 实 经 济状 况 ( 如 技 术 水 平 对 生产 率 的 影 响 ) 例 。
二 、 古 典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新
质 是 保 护 主 义 在 贸 易 领 域 的 体 现 , 实 际 运 用 中具 有 一 定 的 借 鉴 在
意义和局限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 典 国际 贸易 理 论 在 西 方 经 济 学 界 占 支 配 地 位 达 一 个 世 纪 之 久 。到 了 2 世 纪 3 0 O年代 , 受 到 赫 克 歇 尔 和 俄 林 的 挑 战 , 林 批 才 俄
用 ; 为 生产 者 . 会 追 求 利润 最 大 化 。然 而 , 密 的绝 对 成 本 理 论 作 他 斯
企业 的 规 模 则 是 模 糊 的 。 新 贸 易 理论 主要 研 究 的是 规 模 报 酬 递 增
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 新 贸 易理 论 是 指 8 O年 代 初 以 来 , 保 罗 ・克 鲁 格 曼 ( al 以 Pu K u nn 为 代 表 的 一 批 经 济 学 家 提 出的 一 系列 关 于 国际 贸 易 的 原 rg a ) 因, 国际 分 T 的决 定 因素 , 易保 护 主 义 的 效果 以及 最 优 贸易 政 策 贸 的思 想 和 观 点 。起 初新 贸 易 理 论 旨 在 用 实 证 的 方 法 解 释 贸 易 格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分 成 古 典 贸 易 理 论 、 古 典 贸 易 理 论 和 新 贸 易 理 论 新
三 个 发 展 阶段 。
— —
除 了劳 动 起 作 用 外 , 有 资 本 、 地 等 生 产 要 素 , 国 产 品成 本 的 还 土 各
1 3 1
|
曩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综 述
陈 小红 李 明 阳
( 城 大 学 商 学院 2 2 5 四 川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6 0 6 ) 聊 509 1 0 4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走 过 一 段 漫 长 的 历 程 , 过 了 古 典 贸 易 理 论 到 经
不 同 , 须 同 时 考 虑 到 各 个 生 产 要 素 。他 在 13 年 出 版 的 《 域 必 93 区 贸易 和 国际 贸 易 》 书 中 系 统 地 提 出 了 自己 的 贸 易学 说 , 志 着 要 一 标 素 禀 赋 说 ( 称 为赫 一 一俄 模 式 即 H O理 论 ) 被 — 的诞 生 该 模 式 是 现 代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的 新 开 端 , 李 嘉 图 的 比较 成 本 说 模 式 并 列 为 与 国际 贸 易 理 论 的 两 大 基 本 模 式 。赫 俄 模 式 用 在 相 互 依 赖 的 生 产
大 大 推进 了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的 研 究 。
三 、 贸 易 理 论 新
传 统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没 有 对 单 独 企 业 的 研 究 , 要 研 究 的 是 产 主 业 间 贸 易 。在 新 古 典 贸 易 理 论 中 , 多 数 研 究 都 假 定 规 模 报 酬 不 大 变 的 条件 下 , 般 均 衡 模 型 只 是 限 定 了企 业 所 在 产 业 部 门 的 规 模 , 一
品 , 可 以 同另 一 国进 行 贸 易 , 且 同样 能 使 贸 易 双 方 获 利 。 比 较 就 并 成 本理 论 揭 示 了 围 际 贸易 产 生 的 基 本 原 因 是各 国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比 较 差 异 , 而扩 宽 了国 际 贸 易 的范 围 , 各 国 参 加 国 际 分 工 和 国 际 从 为 贸 易 的必 要 性 作 了理 论 上 的 论 证 。但 是 这 一 理论 也 存 在 很 多 缺 陷 : “ 济 人假 设 ” 经 是经 济 学 存 在 和 发展 的一 个 重 要 前 提 , 即经 济 学 认 为 人是 理 性 利 己 的 : 费者 追 求 既 定 的消 费支 换 回最 大 化 的 效 消
一
这 一 理 论 的基 本 前 提 是 : 业 是 完 全 竞 争 的企 业 ; 当生 产 要 企 在 素从 一 个 部 门转 向 另一 个 部 门 , 其 它 部 门 是 , 加 某 种 商 品 生 产 或 增 的机 会 成 本 不 变 ; 围 的 生 产 资 料 在 本 国范 围 内 得 到 充 分 利 用 ; 一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