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教学:从冰冷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积分教学:从冰冷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4490字)

作者: 张奠宙(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上海200062)本文已被浏览788次(本文是作者在2005年11月7日“首届全国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大会报告)

数学成果通常具有三种不同的形态.第一,数学家构建数学思想、发现数学定理时的原始形态.其次是公开发表,写在论文里、教科书里的学术形态.最后,则是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课的教育形态.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前主席、数学家 H·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1908-1990)有一句名言:“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以后,相应地发展成一种形式化的技巧,结果使得火热的思考变成了冰冷的美丽.”(Freudenthal,Hans.1983.Didactical Phenomenology of Mathematical Structures.Dordrecht:Reidel.P.9)

事实上,教科书里陈述的数学,往往是“冰冷的美丽”.因此,数学教师的责任在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使学生既能高效率地进行火热的思考,又能比较容易接受,理解隐藏在“冰冷美丽”背后的数学本质.

一微积分在中国的一个世纪

1859年,李善兰和伟列亚力翻译《代微积拾级》,微积分学传入中国.这时离开微积分的创立已经近200年.但是,这毕竟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甚至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的数学家能够读到的微积分著作,依然只有李善兰的这一译本.日本使用的微积分名词,“微分”、“积分”,都从《代微积拾级》而来.

李善兰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数学家.他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最后一人,又是现代中国数学发端的代表人物.在中国出版的微积分著作中,应该提到他的名字.

2005年是废除科举的100周年.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曾经开设微积分课程.用的就是《代微积拾级》,那是竖排本,不能使用拉丁字母和微积分通用符号,现在读来宛如天书.

“彳者,天之微分也.禾者,积分也. 禾彳天,言天微之积分也.”

用今天的符号表示是 ∫ d x.

这样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拒绝与国际接轨的做法,读者当然非常累.

100年前,全国懂得微积分的不过百人.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动下,1920年代高等教育大发展.各地大学纷纷兴办数学系,微积分学成为理工科大学生的必修果.但是,那时的大学生数量很少,通常也只学初等微积分,高等微积分则依然十分神秘.英美留学归来一些数学教授,甚至还有人不能掌握ε-δ语言.

真正的较大范围普及微积分,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笔者于1951年进入大连工学院的应用数学系,一年级采用斯米尔诺夫编著的《数学教程》第一卷(当时还是讲义,尚未出版),开宗明义便学习极限的ε δ定义.这在解放前是不会有的.任课老师徐润炎先生,在黑板上写ε的读法是“一不是龙”,印象深刻.在“全面学习苏联”政策的影响下,苏联数学学派严

谨、抽象、形式化的数学风格,使得中国数学教学逐渐成熟.中国的微积分教学的特征,至今依然是形式化的处理占主导地位.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微积分教学进入新时代.今天的中学,也普遍教授微积分(上海除外).微积分“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神秘,而改进微积分教学,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微积分教学?这使我们想起“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故事.宋玉的《对楚王问》说: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人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人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己.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如果说,李善兰时代的微积分是“引商刻羽”,五四以后还是阳春白雪,1950年代的微积分相当于“阳阿

薤露”,那么今天的微积分已经是下里巴人了.

让更多的人知道和掌握微积分的思想方法,成为当代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透过形式主义的美丽,领略微积分的无穷魅力

多少年来,我们都是宣扬微积分的形式美丽.ε-δ语言的伟大,极限—连续—导数—积分的不变演绎顺序,推理—证明成为微积分教学的主旋律.形式主义的美丽,几乎掩盖了微积分本身的无穷魅力.尽管严密的形式主义表示十分重要,“阳春白雪”是永远不可缺少的.然而大多数人确实难以欣赏形式主义的美丽.今天,作为“下里巴人”的微积分,应该通过火热的思考充分展现微积分的魅力.

在微积分教学中,我们总是按照定义—定理—推论—习题的逻辑顺序展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个一个概念,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优秀学生要到后来才恍然大悟,一般的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不知所云.最近看到一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微积分教学大纲,除了按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的逻辑顺序展开之外,特别是要讲左右极限.是否有必要涉及这样的枝

节问题?数学本原问题是处理数学教学的灵魂,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会用微积分观点看问题才是最主要的.没有思想的数学等于废了武功(郑绍远).剑招可以生疏,剑法不能忘记(李大潜).萧树铁先生在一份《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报告中要求:“讲推理,更要讲道理.”

确实,微积分教学应该多讲道理,避免把充满人类智慧的微积分思想淹没在形式主义的海洋里.关肇直先生说过:“ε-δ推理曾被认为已经使微积分建立在严格的基础之上,其缺点在于丢失了牛顿、莱布尼兹那种微积分的生动的直观”[1].西南师大的陈重穆先生曾经呼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2].项武义先生则一再主张“返朴归真,平易近人”.姜伯驹先

生说:“在某种意义上说,会用微积分比会证明更重要.”我想他们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微积分教学不能只让学生背诵一些求极限,求导数、求不定积分那样的符号运算,面对“冰冷”的微积分形式,使他们无法体会微积分思想的实质.尽可能恢复原始的火热思考,并以现代数学水平加以处理.

例如,17世纪的一些伟大的数学家,曾经使用无穷小方法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结论.由于逻辑上存在缺陷,经过分析严密化运动,在形式主义数学哲学的影响下,无穷小成为一种“错误”,离开了微积分课本.其实,这个无穷小量,就是“微分dx”.在积分学中,它是构造微元f(x)dx的基本的思考途径.然而,今天的微积分教学,已经把生动的“原始形态”当作陈旧的垃圾丢弃了.未免可惜.

记得袁枚(清)在《随园诗话》里说过“学如箭镞,才如弓弩,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与知识、能力相比,数学思想,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把微积分淹没在形式主义的海洋里.

我国数学教学受形式主义数学观的影响比较大,是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前已提及,1950年代苏联数学学派对中国数学影响非常深刻.数学分析课程的严谨程度远超过英美的教材.微积分课程也没有初等微积分和高等微积分的层次,ε δ语言也是在1950年代得到普及.流行的数学学科的特性是抽象性、严谨性,以及因为抽象而获得的广泛应用性.崇尚严密,当然是进步.但是,事情还有另一面:数学思想往往是朴素的,创新在开始时多半是不严密的.储存在人们头脑里的理解,通常又是生动而粗略的.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治学严谨”,清代的考据学派和逻辑推理一脉相承.此外,数学哲理界不断地提到“三次数学危机”,关注数学基础的严密性.《自然辩证法》教材,反复强调19世纪以来的非欧几何、群论、四元数、分析严密化等理性思维的成就,对于影响人类进程的傅立叶方程、流体力学方程、马克斯韦尔电磁学方程的成果则较少提及.数学,似乎只能是公理化的、形式主义、演绎式的那付模样.

总之,数学是一种文明,数学不只是事实的推砌;数学不限于技巧的运用;数学解题不等于创造;数学整体不等于数学杂技.数学考试只是把人已经做过的题目重做一遍而已.数学思想、观念的突破性创新,是对数学文明的主要推动力.

2000年在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日本数学会主席藤田宏教授认为,世界上出现过四个数学高峰,成为人类文明的火车头:

●古希腊文明:欧氏《几何原本》为代表;

●文艺复兴和17世纪的科学黄金时代;牛顿的微积分为代表;

●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科学文明:非欧几何、希尔伯特、黎曼几何与相对论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