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讲课用)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 损伤和感染等有关。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流 动力学改变、基因突变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治颅内动 脉瘤,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 疗方法,通过血管内操作来填塞动脉 瘤腔或放置覆膜支架等,达到治疗目 的。
介入治疗的缺点在于复发率较高,需 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尤其适用于高龄、身体 虚弱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动脉瘤。
典型案例二
•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李某,女性,58岁,因视力下降、头痛就诊。 • 诊断过程:经过头部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左侧后交通动脉有
一个直径约0.8cm的颅内动脉瘤。 • 治疗方式: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将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术后患者视力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 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 颅内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内腔的 局限性异常扩大,导致动脉壁的 一种瘤状突出,是造成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分类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药物, 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病 情。
04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颅内动脉瘤(教学及宣教)
颅内动脉瘤疾病概述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
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
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上,其中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动脉瘤发生后,常常进一步发展,出现动脉瘤扩大。
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瘤逐渐扩大的一个重要后天因素。
动脉瘤的破裂实际是只有瘤壁的渗血。
这种破裂与想像中的动脉瘤爆裂(如术中动脉瘤破裂)是不同的,这种情况下往往出血十分汹涌,病人常在几分钟之内陷入昏迷,因脑干受损而迅速死亡。
忧虑、紧张、激动、血压突然升高、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体力劳动、性生活等仅是动脉瘤破裂的诱发因素。
在更多的情况下,出血是在没有明显诱因时突然发生的。
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出血处由血凝块凝固以及血管痉挛收缩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加之脑脊液的促进作用,破裂处停止出血。
在出血后1~2周,纤溶现象亢进,使破裂处纤维网脆弱、血凝块液化,由于此时动脉壁破裂口的纤维化尚不牢固,故容易发生再出血。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颅内动脉瘤病人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只有极少数病人,因动脉瘤影响到邻近神经或脑部结构而产生特殊的表现。
动脉瘤症状和体征大致可分为破裂前先兆症状、破裂时出血症状、局部定位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等。
先兆症状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张或局部少量漏血的过程。
其中动眼神经麻痹是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最有定侧和定位意义的先兆破裂症状。
出血症状80%~90%的动脉瘤病人是因为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才被发现,故出血症状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最多见。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简介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预后与康复
01
颅内动脉瘤简介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在颅内动脉壁上发生的异常膨出,根 据形态和部位可分为多种类型。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颅内 动脉壁的薄弱部分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膨出形成。根据 形态和部位的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囊状、梭形、分 叶状等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遗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相关。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颅内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 行诊断。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一 些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 充分了解治疗效果和风险,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概述
手术治疗的优点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 方法,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 颅内动脉瘤或进行血管重建。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根治颅内动 脉瘤,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一 些大型、复杂的颅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 疗方法。
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恢复期较 长,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 险。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基础 疾病较重的患者来说,手术治 疗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颅内动脉瘤》课件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 结果,制 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 如手术治 疗、药物 治疗等
诊断注意事项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 视力模糊等
检查方法:CT、MRI、 DSA等
诊断标准:根据症状、检查 结果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 治疗、介入治疗等
预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 治疗效果不同,预后也不同
等
遗传学检测: 家族史、基
因检测等
手术治疗: 开颅手术、 介入治疗等
诊断标准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体征: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颅内压增高等 影像学检查:CT、MRI、DSA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 神经功能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等 遗传学检查:家族史、基因检测等
遗传因素:家族 中有颅内动脉瘤 病史的人,患病 风险较高
创伤:头部外伤 可能导致动脉壁 受损,形成动脉 瘤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
头痛:最常 见的症状, 通常为持续 性、搏动性
头痛
视力障碍: 可能出现视 力模糊、视 野缺损等症
状
恶心、呕吐: 可能伴有头 痛、头晕等
症状
意识障碍: 可能出现意 识模糊、昏
迷等症状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 病史、家 族史、生 活习惯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 神经系统 症状,如 头痛、头 晕、视力 下降等
影像学检 查:CT、 MRI、 DSA等, 观察动脉 瘤的位置、 大小、形 态等
实验室检 查:血常 规、生化、 凝血功能 等,评估 患者身体 状况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 查和实验 室检查结 果,综合 判断是否 为颅内动 脉瘤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02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护理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护理课件xx年xx月xx日•颅内动脉瘤概述•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康复目•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录01颅内动脉瘤概述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通常呈囊状或梭形,大小不等,可单发或多发。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颅内动脉瘤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血管壁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也可能加速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02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高血压药物Array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小动脉瘤破控制高血压,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
裂风险。
抗癫痫药物药物治疗的优缺点预防癫痫发作,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可以避免手术风险,但长期用药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且不能根治疾病。
切除动脉瘤或进行血管重建,防止再次破裂出血。
手术治疗手术目的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手术方法手术治疗可以根治疾病,但手术风险较高,可能留下后遗症。
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放射治疗方法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放射性栓塞。
放射治疗目的控制肿瘤生长,减小破裂风险。
放射治疗的优缺点放射治疗可以避免手术风险,但需要多次治疗,且可能产生放射性损伤。
放射治疗03颅内动脉瘤的护理1术前护理2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
术前准备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颅内动脉瘤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的风险。
健康宣教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监测生命体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如固定患者、准备手术器械等。
配合医生手术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为术后护理提供参考。
颅内动脉瘤PBL形式查房授课PPT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和点评, 解答学生的疑问,补充相关知识。
初步了解
自主学习
分析讨论
教师指导
学生通过阅读案例资料,对病情和治 疗方案进行初步了解。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对案例中的病情 、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案例讨论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反思与改进
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PBL查房中 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措施。
反馈与提高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
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05
PBL查房的教学效果评 估
评估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问卷调查
通过匿名问卷的形式,收集学 生对PBL查房的感受、收获以及
对教学的建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问题设计的技巧与方法
紧密围绕病例
逐步深入
问题应紧密围绕病例展开,引导学生 从病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问题设计应逐步深入,从简单到复杂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探究。
跨学科整合
设计的问题应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如 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学、神经内科等 ,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
问题的难度与层次设计
分类
根据形态、部位和病因,颅内动 脉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囊状、 梭形、夹层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 括遗传、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创伤 等。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血流动力学、血管壁结构异常等, 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脑动脉瘤诊断与治疗PPT
症状:头痛、头晕、视力下降等, 严重时可能导致脑出血、昏迷甚至 死亡
高血压:长期高血 压可能导致血管壁 变薄,形成动脉瘤
动脉硬化:动脉硬 化可能导致血管壁 变薄,形成动脉瘤
遗传因素:家族中 有脑动脉瘤病史的 人,发病风险较高
创伤:头部外伤可 能导致血管壁破裂, 形成动脉瘤
头痛:最常见 的症状,通常 为持续性、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体重等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手术治疗:开 颅手术或微创 手术,切除动
脉瘤
放射治疗:使 用伽马刀、射 波刀等放射治 疗设备,对动 脉瘤进行照射
脑动脉瘤治疗注意 事项
治疗时机:脑动脉瘤破裂后,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适应症:脑动脉瘤直径大于5mm,或出现症状,如头痛、头晕、视力下降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如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
治疗效果: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风险较高;非手术治疗风险较低,但效果较差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细菌感 染
预防出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血压稳 定
预防癫痫:按时服药,避免刺激性食物
预防脑水肿: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过度 饮水
预防神经损伤:避免长时间压迫神经, 保持神经功能正常
预防血管损伤:避免过度拉伸血管,保 持血管弹性
血液检查: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 标
影像学检查:CT、MRI、DSA等,观察 动脉瘤形态、大小、位置等
血管造影:通过血管造影剂显示动脉瘤 位置、大小、形态等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指标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指标
颅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PPT
分类:根据动 脉瘤的位置和 形态,可以分 为前交通动脉 瘤、大脑中动 脉瘤、大脑后
动脉瘤等
病因:动脉粥 样硬化、高血 压、先天性血
管畸形等
症状:头痛、 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先天性血管畸形等 发病机制:血管壁薄弱、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损伤等 动脉瘤形成:血管壁薄弱处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壁破裂,导致出血和脑损伤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等
诊断方法:CT、MRI、DSA等 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介入治 疗、药物治疗等
预后:取决于动脉瘤的大小、 位置、形态等因素
03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技术
影像学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显示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壁和血流情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情况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但分辨率较低
综合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手术治疗:开颅手术、介入手术等 放射治疗:伽马刀、射频消融等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05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和再出血
出血原因: 动脉瘤破裂、 手术操作不 当、抗凝药 物使用不当
等
出血症状: 头痛、恶心、 呕吐、意识
障碍等
介入治疗优点:创 伤小,恢复快,并 发症少
介入治疗适应症: 动脉瘤直径大于 3mm,瘤颈宽大于 4mm
介入治疗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术后 观察,定期复查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动脉瘤,防止破裂出血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或微创手术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抗感染、止痛、营养支持等
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演稿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手术方法
开颅手术
联合治疗
通过开颅暴露动脉瘤,直接夹闭或切 除动脉瘤,达到治疗目的。该方法适 用于动脉瘤位置较表浅、容易暴露的 情况。
对于复杂颅内动脉瘤,可采用开颅手 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血管内介入治疗
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管和栓塞材料送 入动脉瘤内,栓塞动脉瘤腔,达到治 疗目的。该方法适用于动脉瘤位置较 深或手术夹闭困难的情况。
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一旦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应遵循 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 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心态。
04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可能导致血 压升高,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 风险。
01 03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检查项 目应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血管检 查,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瘤。
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有助于降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风 险。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 摄入,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炎症。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保护血管健康,降低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控制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
积极治疗和管理慢性疾病,保持血糖、血脂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股 动脉穿刺将导管送入颅内动脉瘤处,填入弹簧 圈或注入栓塞剂,以闭塞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 少等优点,适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早 期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需在全麻下进行,术后需进行 抗凝治疗,并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了解动脉 瘤闭塞情况。
脑动脉瘤讲课PPT课件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脑动脉瘤概述 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脑动脉瘤的预防和护理 脑动脉瘤的病例分享 脑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定义和分类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 壁的局限性异常膨 出,通常呈囊状或 梭形
根据病因分类:继 发性脑动脉瘤、原 发性脑动脉瘤
根据形态分类:囊 状动脉瘤、梭形动 脉瘤、柱状动脉瘤
临床试验和应用前景
脑动脉瘤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计划 脑动脉瘤治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脑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脑动脉瘤治疗后的并发症和康复问题 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次治疗问题 脑动脉瘤的病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根据部位分类:前 循环脑动脉瘤、后 循环脑动脉瘤
病因和发பைடு நூலகம்机制
病因:脑动脉瘤 的病因较为复杂, 可能与遗传、环 境、生活习惯等 多种因素相关。
发病机制:脑动 脉瘤是由于动脉 壁的先天性缺陷 或后天损伤引起 的,在血流的冲 击下逐渐扩张, 最终形成动脉瘤。
病理生理:脑动 脉瘤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会对 周围的组织和器 官产生压迫和刺 激,引起相应的 症状和体征。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尽早手术,避免 动脉瘤破裂引起并发症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血管 内介入治疗等
手术目的:夹闭或栓塞脑动脉 瘤,防止其破裂和再次破裂
手术风险:可能引起脑缺血、 脑积水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
定义:通过导管 等器械对脑动脉 瘤进行栓塞或血 流重建的治疗方 法。
优点:创伤小、 恢复快、并发症 少。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目前介入治疗是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未来将会有更先进 的介入治疗技术,如血流导向装置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颅内动脉瘤演示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提高公众认知度
01
加强颅内动脉瘤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
知度和重视程度。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02
加大对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
颅内动脉瘤
汇报人:XXX
2024-01-19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诊断方法与评估 •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 。
。
情绪支持
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 支持,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
战。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颅内动脉瘤基本概念
介绍了颅内动脉瘤的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等基础知 识。
诊断方法与评估
详细阐述了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流程,包括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分 析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
治疗策略及选择
地域与种族差异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存在 一定的地域和种族差异, 某些地区和种族的发病率 较高。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癫痫、视力障碍等。破裂出血后可出现剧烈头痛、脑 膜刺激征、偏瘫、失语等严重症状。
分型
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位置,可分为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等类型。其中囊状动脉瘤最为常见,占所有颅 内动脉瘤的9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Rhoton, Albert L. Neurosurgery. 51(4), October 2002
.
8
Locations of aneurysm rupture
Top Middle Neck unclear
64% 10% 2%
24%
Top-rupture
.
9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meningeal irritative sign : Headache, vomit, neck rigidity
hemiplegia
aphemia
Epilepsy
unconsciousness
Intracerebral hematoma
Communicate -hydrocephalus
Cerebral vasopasm
➢ Highest:Finland、Japan、Scotland 26.4~96.1/100 thousands
➢ F:M 1.3~1.6:1。Common age:40-60 years , about2/3。
Linn FH, Rinkel GJ, Algra A, van Gijn J. Incidence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ole of region, year, and rat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a meta-analysis. Stroke. 1996 Apr;27(4):625-9.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
Intracranial aneurysm diagnosis and therapy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王晶
.
1
Epidemiology ➢ Morbility : 6~35.3/100 thousands
➢ area :
➢ Lowest:India、the Middle East 、China 1 ~2/100 thousands
1、Lumbar puncture: caution! 2、CT&CTA 3、MRI&MRA 4、DSA
.
13
Lumbar puncture
.
14
CT
.
15
CTA(3D-animation)
.
16
CTA(modelling surgical approach)
.
17
CTA(show the clip after op)
.
2
Aneurysm etiology
1、Congenital 80%~90% 2、Arteriosclerosis 10%~18% 3、Infective 0.5%~2.0% 4、Traumatic 0.5%
.
3
Risk factors
1、Age 2、heredity 3、blood flow dynamic 4、Defects in the arterial wall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vertebral artery
and basilar artery VA&BA
others
30% 30% 20%
5% 15%
.
7
Aneurysm classification position:
middle 5、Aneurysms coexist with other
congenital anomalies 6、Hypertension
.
4
Aneurysm classification
size:1.S:<0.5cm;2.M:0.5-1.4cm;3.L:1.5-2.4cm;4.H:≥2.5cm
V-P shunt
26
Craniotomy
Hemorrhage Cerebral Vasospasm
Hydrocephalus
.
Rest in bed Drugs Op 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Liquid replacement 3H therapy (Hypervolemia, hypertention,hemodilution) Drugs
.
5
Aneurysm classification shape:1 、capsular 2、intervallum 3、Fusiform
.
6
Aneurysm classification common position:
anterior of Willis arterial circle > 80%
Mild neurological deficits
Ⅳ
Coma, in moderate to severe hemiplegia
Early decerebrate rigidity
Ⅴ
Deep coma, decerebrate rigidity, moribund
.
12
Examination & Diagnosis
non-rupture 1、No clinical symptoms, physical examination when the accidental discovery 2、Intracranial pressure symptoms
.
10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aneurysm rupture
.
11
Hunt&Hess grading
Hunt&Hess (1968)(1974)
Ⅰ
No Symptom or headache, neck rigidity
Ⅱ
cerebral N palsy (Ⅲ, Ⅳ)
Moderate to severe headache, neck rigidity
Ⅲ
Drowsiness or confusion
.
18
MRI&MRA
.
19
MRA
.
20
DSA
.
21
DSA:L-OphA AN
.
22
CTA:nagetive
DSA:L-PICA AN
.
23
CTA:L-PcoA AN
DSA:L-PcoA Shadow
.
24
DSA:nagetive
.
CTA:R-PcoA AN &R-OphA AN
25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