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历史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一、制定德育教育计划
根据历史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历史德育渗透教育计划,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和内容。
二、注重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观念。
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中的成功和失败,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认识。
五、注重历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
六、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通过德育渗透,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感受到团结、友爱和互助的力量。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多年来,我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渗透德育的方法和途径,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模式。
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用历史学科相关内容来丰富德育的内涵,增强德育的感染力,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教育。
笔者现在就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谈下面几点看法。
一、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的首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阶段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教师首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历史教材中有国家的繁荣强大令人瞩目,也有国家的积贫积弱遭外来入侵;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有造福本国、本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发明创造;等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素材,就会产生爱国主义热情。
如《中国历史》记载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的成功、唐朝的兴盛、明朝时的抗击倭寇的斗争、清代的林则徐禁烟运动;等等,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学生在学习这些历史时,爱国热情就会油然而生,爱国主义思想便在学生心中不自觉地逐渐形成。
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勤劳智慧的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包含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成就,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物,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
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宝贵资料。
在教学中,可随时把相关的知识展示给学生。
例如,中国的许多科学技术发明在世界上属于“第一”“最早”,具体说,有:四大发明在世界历史进程特别是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外国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脉名为“祖冲之山”;等等。
中学历史课堂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中学历史课堂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德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教学基本任务之一”。
因此,历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不断地发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进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一、强化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责任是把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教授,寓德于教,让年青一代从小就树立起热爱国家、热爱民族团结的信念,产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发展民族经济,建立统一、繁荣、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而努力。
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长期共同的愿望。
中国各地远古人类都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这些地域性的远古文明各具特色,在漫长岁月中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华灿烂的文明。
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时,本课主要授课内容是讲述两宋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时战时和的局面。
在本节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中,我突出了两方面:一方面我考虑到我校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抗金将领岳飞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展开,通过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掌握岳飞的抗金事迹,分析岳飞受到人们尊敬的爱戴的原因,理解岳飞身上所具备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另一方面我在本节课的结尾部分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反映两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图片和文字史料,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进行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各民族之间友好相处、共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教学中应当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比如在介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时,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革命先烈对国家和人民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尊敬英雄。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历史是活生生的过去,我们的今天是革命先烈和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在讲解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培养他们有担当、有责任心,为实现民族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公平意识历史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具体历史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正义与公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公平意识。
比如在介绍各种社会不公和暴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让他们进一步明确各种不公的危害,并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培养他们热爱和平,向不公正挺身而出的勇气。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历史教学应该是一个逐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相互信任、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个小组合作完成的历史研究任务,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记住历史知识,更要能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和问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主动探究,主动思考。
老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资料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一、背景德育与学科渗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德育渗透是指通过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力和素养。
历史学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本文针对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进行总结。
二、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 立足课程,突出德育内容在历史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突出德育内容。
例如,将先进的思想和崇高的品质融入到历史学课程中,设置关于公民意识、人权尊重、爱国主义等的教学内容。
2. 融合育人,体现学科功能历史学的渗透不仅是在德育方面,还应该体现出学科的功能。
历史学教育强调人文素质、思辨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培养,可以通过教材设计和教学方法,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历史学教学中。
3. 提高教师素养,推动学科发展教师作为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的主体,其德育观念和水平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教师的德育素养进行提高,有助于推进历史学学科的发展。
三、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需要立足于课堂,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
例如:1. 案例研讨法案例研讨法是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的有效手段。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引导学生思考其历史意义、人文价值和道德启示,从而使学生获得思想启示和道德感召。
2. 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常用手段。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问题,探讨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视听教学法视听教学法是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影视资料、图片等视听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真切的历史感受和社会责任感。
四、总结历史学学科德育渗透是实现德育和学科育人的有机统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和现实,从而实现学科功能和德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在教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和道德意识。
德育渗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核心素养和德育要求,并探讨如何将其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核心素养既是学生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素养:学生能够把握历史文化脉络,了解历史事件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事物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文化的魅力。
2. 历史思维能力: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提取并整理有关信息,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历史研究、讨论历史争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信息素养:学生能够获取、评估和应用历史信息,善于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历史研究。
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4. 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关心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德育目标与历史知识有机结合。
以下是一些推动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1. 教师角色定位:教师应以德育导向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信仰、有责任感的公民。
2. 案例教学:通过讲述历史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判断和决策能力。
通过讨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家如何塑造自己的艺术品,教育学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3. 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书和网络等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思想内涵。
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成长。
4. 课堂讨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就不同观点展开讨论。
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的教学工作,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其特点是“渗透”。
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工作特点与实际,研究其渗透的方法与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针对本学科特点,拟定本学科渗透德育教育计划如下:
1、紧扣教材,自然渗透。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悄无声息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如果生拉硬扯,像贴标签一样贴上去,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其反作用。
2、把握学科特点,增强渗透的生动性。
把握本学科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内容的生动性。
如:历史课在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可以
结合教材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
3、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
德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渗透德育时对症下药。
总之,我们只有在平日的教学中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探索渗透德育的新途径,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中学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激发爱国情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历史人物的品德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镜头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观念。
中学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德育教育,以培养有道德情感和爱国情感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德育教育、道德情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爱国情感、中华传统文化、历史人物品德、渗透、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1. 引言1.1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历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历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中学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德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像,是道德伦理观念的源头和见证者。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义、公平和道德。
历史教材中的许多事件和人物都是道德榜样,值得学生学习和崇尚。
德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和展示历史文献,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避免片面性和误导性的解读。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与渗
透
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是推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
一是融入德育教育内容。
历史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到历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是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是以实践为导向。
历史学科教学中要以实践为导向,让学生学会以实践去验证历史,学会以实践去检验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是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
历史学科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让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德育教育理念,让学生从教师的行为榜样中学会德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总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是推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以实践为导向、加强教师的德育教育等方式,才能真正推动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历史德育渗透 教案 初中

历史德育渗透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遭受的侵略和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担当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抗争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团结互助的精神。
3. 抗争过程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如林则徐、邓世昌、杨靖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抗争精神。
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抗争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所遭受的侵略和抗争历程。
(2)重点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讲述抗争过程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如林则徐、邓世昌、杨靖宇等,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英勇精神。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艰苦的抗争中取得胜利?(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情感熏陶:(1)教师播放相关歌曲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在抗争中的英勇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对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认识。
5. 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重要性。
(2)学生发表自己对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感悟文章。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德育渗透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华民族抗争历史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认同和感悟。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担当的精神品质。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长期以来,有关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的研究和论述已经很多,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新课程标准》中更是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历史教学之所以要强化其德育功能,是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事迹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但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拙见。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则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也就不同,而德育渗透则是通过教材、教法以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来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中对林详谦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
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
林详谦的这种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2.直观教学的渗透直观教学是一种最直接、生动,最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宏伟磅礴的三大战役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形象、生动、直观地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顺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模型展现我们祖国祖先的发明创造,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时,如果将圆明园焚毁前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就会受到更为深刻的教育。
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所以使用直观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最壮观的场面、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
可以表现民族的优良的传统。
因此,一件教具的恰当使用,往往就是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3.教师情感的熏陶情感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一、注重德育教育的理论指导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有明确的理论指导。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来渗透德育教育。
还可以通过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体现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正确对待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
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历史事件的启示和历史文化的精髓来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还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也是很好的德育培养途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理论指导、德育意识培养、课堂教学渗透和课外活动培养等方面来实现。
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和历史文化素养。
希望各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将德育教育融入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历史中的一些道德教育案例
3.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道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如孔子、孟子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引起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和兴趣。
2. 学习:讲解道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一些历史中的道德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实践: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历史中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并讨论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道德教育。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道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道德修养融入日常生活中。
四、课堂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如参与志愿活动、关爱他人等。
2. 配合历史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些历史人物或事件中的道德教育价值。
五、课后反思: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实践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
2. 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结合学生的道德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帮助,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发展。
七、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措施。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历史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德育。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中华历史中凝聚的灿烂文化和对历史中一些保卫祖国利益的英雄的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二是对历史上曾经侵害中国权益的侵略者的否认,激发学生强国不受外侵,勿忘国耻的爱国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巧妙渗透这方面的教育。
在近代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键不是如何对待列强的侵略,而是如何反思。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历史”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功能给带来了便利。
尤其是与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学得有趣。
因为它可以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现场景与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
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在清静的气氛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泼思维。
以达“触景生情”之成效。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播放了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疯狂抢劫的纪录片,学生很投入,个个义愤填膺……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爱国情感,对史实有了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开展起来的思潮,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个性的开展。
人文主义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
恰如鲁迅先生所说,教育是要立人。
人文素养教育要靠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到达根本效果。
目前,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主要是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一直被当做副科存在。
教师要么对本学科不重视,要么必要时采用题海战术以提高成绩,却无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养成。
而历史学恰恰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社会开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人文科学。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历史

德育渗透教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 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
3. 基于历史事件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内容:1. 介绍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以历史事件为例,讨论其中涉及的道德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历史事件的介绍或者一个道德故事的讲解,引起学生对德育渗透的思考和讨论。
2. 学习历史知识:介绍和讲解与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
3. 谈论道德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历史事件中涉及的道德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4. 总结反思:结合历史事件和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选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5.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德育渗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并展示讨论结果。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会他们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选择和决断。
3. 德育故事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或者他人的德育故事,从中感悟道德的力量。
4.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者观看历史纪录片,扩展对历史和道德的理解。
评价方法:1. 学生讨论和小组展示中的表现。
2.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3. 学生对德育渗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1.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历,引导他们将历史和道德问题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联系起来。
2. 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3. 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一、引言。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历史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渗透是指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本方案旨在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实施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设计。
1. 选材精准,在历史教学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为教学材料,注重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激励学生向优秀的历史榜样学习。
2. 引导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
3. 融入现实,将历史事件与当下社会现实相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方法探索。
1.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全面提升。
2.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 案例式教学,通过历史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人们的启示和警示,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四、评价方式建构。
1. 考察学生的历史观和道德品质,通过学生的历史作业、课堂表现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历史观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情况。
2. 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通过学生的历史论文、课堂讨论和思辨性问题的解答等方式,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的提升情况。
3. 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参与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等方式,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提升情况。
五、结语。
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热爱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总之 , 德育主题贯穿着历史教学与教育的全过程, 渗透刘历史教学的每一个 环节。 我们广大 历史教师任重 而道远 要在教学实践 中使 历史知识的育人功能有 更深层次的体现 , 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得到提高, 为他们最终成为高素质的合
一
了解人类文 明发展史 。 培养学生民族的 自豪感 中 学 时 期 是 一 个 人 人 生 观 、 界 观 形 成 的 关 键 时 期 。 这 个 阶 段 , 生 的 可 世 在 学
、
塑性强 , 培养学生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意识至关重要 。 中学历史教 科 书不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 , 不论 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 , 都从政治 、 经济 、 文 化、 科学技术等方面全方位强化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历史知识的 德育功能蕴含在对历史 的评述 之 中, 有意识但又不露痕 迹地给学生 以心理和行
要让学生记住这一历史知识 ,更重要 的是要让其懂得 四大发 明对整个人类的贡 献, 并进一步 了解世界上的许多现代科学成果都渊源于中国古代科 学成就。 这样
一
来 , 仅 丰 富 了学 生 的历 史 知识 , 且 增 强 了 学 生 的 民族 自信 心 和 自豪感 。 不 而 二 、 习 中 外历 史 上 杰 出人 物 的 高 尚 品质 学 杰 出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健康成 长的好榜样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杰 出的政治
渗 运 勤历 史 学 中
0江 苏 省 江 都 市 丁沟 锯 中 学 富 爱 国
结合学科 特点对 中学生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 , 历史学科 有着得天独厚 的资源 优势 。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课堂阵地 , 索历史学科教学 与德育渗透 的有效 探 途径 , 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 具体做法如下 :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概述: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素质和价值观念。
1. 加强德育内容的融入- 在历史课程中注重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 增加德育素材的选取,如历史人物的品德感悟、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案例。
-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重要性。
2. 创设德育环境- 营造积极向上、尊重他人的研究氛围,倡导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细心观察学生的交往行为,及时给予正确的道德引导。
3. 引导德育思考- 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个人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
- 提出具有道德问题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思考解决方案。
-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德育表现和变化,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成长。
4. 与家庭、社会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现和成长。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 与相关机构合作,组织德育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
总结: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德育内容融入、创设德育环境、引导德育思考和与家庭、社会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情感素质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担当的合格公民。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内容:历史德育渗透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对德育的重要性;
2. 掌握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历史事件对德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将历史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好课堂笔记和参与讨论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出历史事件中的德育价值,并激发学生对历史和道德的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历史事件对德育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三、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历史事件并探讨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及从中能够得出什么样的道德
观念。
四、展示和交流(10分钟)
每组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并对历史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再次强调。
六、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道德观念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道德观念,达到教学目标。
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精选5篇)

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精选5篇)历史德育渗透计划篇1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
做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灵。
把德育与智育比做水杯与水,人们总想让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来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学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道德境界1、加强自身学习: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____学习读本》以及时时关心国家大事,认真抄写政治笔记。
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
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2、同事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3、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
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一身垂范,严格要求,以自身的道德素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师不但教好书,更重要的要育人,因此,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1、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
因此作为老师,在这学期中我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语文学科为教育内容,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
本学期我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进行对照。
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巧抓机遇,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活动不失时机地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6-03-25T16:29:50.6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1期作者:李丽君[导读]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当前历史教育应当体现的时代特征。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255400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这也为进一步从历史教育中提升德育功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历史学科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它不但能拓宽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而且能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正确的世界观。
因此,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当前历史教育应当体现的时代特征。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教材内容不同,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不同,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诸因素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感染。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如教材对林祥谦英勇就义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
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
”林祥谦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师应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2.教学方法的再现。
不同类型的素材,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
直观教学,即通过教具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阔的历史场面再现出来,因而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法。
我们说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多么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呀!我们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如果拿出实证,将圆明园烧毁前后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会受到多么深刻的教育!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会油然而起么!所以使用直观教具可以演示历史最壮观的场面,可以表现英雄人物的业绩,可以表现优良传统。
所以教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教材。
3.教师情感的熏陶。
情感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引起兴趣,燃起热情,激起联想,强调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谐关系,建立最佳教学情境等。
教师应注意发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情感素材,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师生产生共鸣。
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文中的黄海海战时,教师感情充沛地说:致远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中鱼雷,全舰250多人壮烈牺牲。
就在即将沉没的当儿,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救他,可是他因全舰俱没,义不独生,摇手拒绝。
这时他所养的名叫“太阳犬”的爱犬到面前,叨住他的臂膊,不使下沉。
邓世昌毅然用手揽住爱犬,一同沉没在祖国的黄海波涛之中。
就这样,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听了深受感动,不禁泪下。
师生同仇敌忾,共同声讨日帝的侵略,进而产生了振兴中华、富强国家的决心。
4.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效信息。
作为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手头的资料——教材,挖掘其中正面的、优秀的一面,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学生高尚、优良的品格。
如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不畏艰险七下西洋的郑和等等,都是可以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那种精神,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在进行这一块教育时,要十分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毕竟不是所有的事都是正面的,要让学生学会合理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是历史事件。
二、在历史课外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更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们曾进行了如下活动: 1.开展“学史一得”演讲比赛。
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形式。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几年来在省市历史教研会的组织发动下,活动开展得很广泛,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2.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历史学习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
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入的了解,从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几年来我们历史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绘制了二百余张历史人物画像,制作了几十件模型教具,有些教具还在省市的评比中获奖了。
3.利用历史文物进行德育教育。
利用文物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是一个好方法。
我们曾从多个方面开展这项活动:(1)考察历史古迹,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了我们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使学生看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认识到人民江山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
(2)进行文物参观。
(3)倡导收集文物,通过对文物的收集和考证,学生们的思想受到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人们可以用历史借鉴现实,也可以用现实反思历史。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德育的主体是广大的学生,单纯的道德理论对学生进行说教,缺乏饱满的情感,显得苍白无力,不能达到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目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给孩子们以一定的教育。
育人德为先。
历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以德育作为出发点,教育我们的孩子们都有一种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