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妊娠及管理
二级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二级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4eed51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a.png)
一、总则为加强二级医院高危妊娠管理,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全面提高我院高危妊娠识别、筛查、管理、救治能力。
2. 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孕产妇满意度。
三、管理对象1. 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1)有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2)有既往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史;(3)有不良妊娠结局史;(4)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5)有慢性病、传染病、职业病等;(6)有其他影响妊娠的因素。
2. 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1)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2)孕期血压异常;(3)孕期血糖异常;(4)孕期胎位不正;(5)孕期胎心异常;(6)孕期羊水异常;(7)孕期胎盘异常;(8)孕期胎儿发育异常。
四、管理措施1. 高危妊娠筛查与评估(1)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高危妊娠风险等级;(2)根据高危妊娠风险等级,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3)定期对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高危妊娠专案管理(1)成立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小组,负责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全程管理;(2)对高危妊娠孕产妇实行专人专案管理,确保及时救治;(3)制定高危妊娠孕产妇救治预案,提高救治效率。
3. 高危妊娠信息报告与随访(1)严格执行高危妊娠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准确、及时;(2)定期对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3)对转诊、分娩等环节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4. 高危妊娠培训与宣传(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高危妊娠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2)加强高危妊娠宣传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五、质量控制1. 建立高危妊娠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2. 定期对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与协作,提高高危妊娠救治水平。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f16fb5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2.png)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孕产妇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本制度所称高危孕产妇,是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孕产妇。
三、组织机构1.成立高危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实施的领导和监督。
2.设立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工作。
四、工作流程1.筛查与评估(1)各级医疗机构对首次就诊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了解孕产妇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填写《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
(2)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孕产妇进行分级,填写《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
2.信息报告(1)各级医疗机构应将高危孕产妇的信息及时上报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
(2)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对上报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各级医疗机构。
3.妊娠风险管理(1)对低风险孕产妇,提供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较高风险孕产妇,加强监测和随访,必要时转诊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
(3)对高风险孕产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急救预案,确保母婴安全。
4.产后风险评估与管理(1)对产后孕产妇进行常规访视,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填写《孕产妇产后风险评估表》。
(2)对产后出现并发症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母婴安全。
五、质量控制1.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督查,确保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各级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高危孕产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高危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
附件:1.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2.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3.孕产妇产后风险评估表4.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记录5.高危孕产妇随访登记表6.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流程图七、工作职责1.高危孕产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实施的领导和监督,定期对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c028a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1.png)
高危妊娠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各种原于是面临较高风险的情况。
为了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高危妊娠需要进行专业的管理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高危妊娠管理的规范,包括早期筛查、定期监测、综合干预、分娩方式选择以及术后护理等五个方面。
一、早期筛查:1.1 详细问询孕妇的个人和家族病史,了解潜在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1.2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以及超声波检查等。
1.3 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对有遗传病史的孕妇进行基因检测和胎儿畸形筛查,以及羊水穿刺等操作。
二、定期监测:2.1 孕期定期产前检查,包括每月一次的产检,检测孕妇的血压、体重、尿蛋白等指标,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
2.2 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血糖、血脂、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2.3 高危妊娠需要定期进行超声波检查,评估胎儿的生长发育、羊水量、胎盘功能等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异常。
三、综合干预:3.1 针对高血压妊娠,及时控制血压,避免发生并发症,如子痫前期和子痫等。
3.2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和胰岛素治疗,保持血糖稳定,预防胎儿宏大畸形。
3.3 针对妊娠期贫血,进行铁剂补充和营养指导,维持足够的血红蛋白水平,预防贫血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四、分娩方式选择:4.1 对于高危妊娠,应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阴道分娩或者剖宫产。
4.2 对于子痫前期和子痫等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妊娠,应优先选择剖宫产,以避免胎儿窘迫和母婴双重危(wei)险。
4.3 在分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的心率,及时处理并发症,保障母婴的安全。
五、术后护理:5.1 对于剖宫产的高危妊娠,术后应加强切口护理,预防感染和伤口裂开等并发症。
5.2 对于阴道分娩的高危妊娠,应加强产后护理,监测子宫收缩和出血情况,及时处理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是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是](https://img.taocdn.com/s3/m/ee5806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b.png)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是一、高危妊娠的定义及原因高危妊娠是指孕期因各种原因导致母体和/或胎儿面临潜在或即将发生的生命危险,需要特别关注和进行干预的情况。
高危妊娠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孕妇年龄过大或过小:年龄过大的孕妇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年龄过小的孕妇生理不成熟,容易发生早产、胎儿畸形等情况。
2. 孕妇有慢性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甲亢等,这些疾病会增加孕妇及胎儿的风险。
3. 孕妇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包括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4. 多胎、胎盘早剥等胎儿因素:多胎妊娠容易导致早产、胎儿发育不良等问题;胎盘早剥会导致胎儿供氧不足,影响胎儿健康。
5. 其他原因:如孕妇有家族史、孕前检查发现异常、孕期合并症等。
因此,对于高危妊娠的孕妇,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危妊娠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情,高危妊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孕前高危因素:如孕妇有慢性疾病史、孕前有不良生活习惯等。
2. 妊娠合并高危因素:如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心脏病等。
3. 孕期并发症:如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等。
4. 临产高危因素:如羊水过少、宫缩功能不全等。
5. 产后高危因素:如产后出血、产后子痫等。
不同类型的高危妊娠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保障母婴的安全。
三、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建立为了规范高危妊娠的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这一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机构设置:建立专门的高危妊娠管理机构或部门,配备专业的医生和护士,提供全面的监护及服务。
2. 人员培训: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对高危妊娠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诊疗设备:提供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确保对高危妊娠的诊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 建立档案:对每位高危孕妇建立详细的病史档案,记录其诊疗信息及治疗进展。
5. 制定工作流程:明确高危妊娠的筛查、诊断、治疗方案及随访计划,建立完整的工作流程。
卫生部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卫生部高危妊娠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035db4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2.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可能发生对母儿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妊娠。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孕产妇保健机构。
第三条高危妊娠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确保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安全。
第二章高危妊娠筛查与评估第四条孕产妇保健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筛查制度,对孕产妇进行全面评估。
第五条高危妊娠筛查内容包括:(一)孕妇基本信息采集;(二)既往病史、家族史、婚育史询问;(三)体格检查;(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五)超声检查;(六)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
第六条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应进行详细评估,明确高危因素,确定高危等级。
第三章高危妊娠管理第七条高危妊娠管理分为一级管理、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
第八条一级管理:对一般高危孕妇,由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定期随访,指导孕期保健。
第九条二级管理:对中度高危孕妇,由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进行定期检查,必要时转诊。
第十条三级管理:对高风险孕妇,由专科医院或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负责,进行严密监测和治疗。
第十一条高危妊娠管理措施包括:(一)制定个体化孕期保健方案;(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三)实施孕期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四)开展孕期心理辅导,减轻孕产妇心理压力;(五)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后访视,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并发症。
第四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高危妊娠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第十三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管理档案,定期分析、总结高危妊娠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妇幼保健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妇幼保健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23ae38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c.png)
妇幼保健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我院高危妊娠的管理,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成立高危妊娠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产科、新生儿科等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组织实施高危妊娠的筛查、评估、干预和随访工作,协调解决高危妊娠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三、高危妊娠的定义与分类1.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间存在可能对母亲或胎儿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感染等。
2.根据危险程度,将高危妊娠分为三级:(1)一级高危:存在可能对母亲或胎儿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如严重心脏病、重度贫血、重度子痫前期等。
(2)二级高危:存在可能对母亲或胎儿造成一定危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
(3)三级高危:存在可能对母亲或胎儿造成较小危害的疾病,如轻度贫血、轻度子痫前期等。
四、高危妊娠的筛查与评估1.筛查(1)初筛:在孕早期进行初筛,了解孕妇的一般情况、家族史、病史等,评估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2)定期筛查: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定期筛查,评估孕妇的血压、血糖、尿蛋白等指标,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
2.评估(1)根据筛查结果,对高危孕妇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高危妊娠的级别。
(2)对一级高危孕妇,应立即进行干预,并制定详细的产前、产时、产后管理计划。
(3)对二级和三级高危孕妇,应加强监测,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五、高危妊娠的干预与随访1.干预(1)对一级高危孕妇,应立即进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干预措施。
(2)对二级和三级高危孕妇,应根据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干预措施。
2.随访(1)对所有高危孕妇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2)对一级高危孕妇,应增加随访频率,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三甲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三甲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ce40d5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e.png)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妊娠的定义及范围1. 高危妊娠:指在妊娠期间,由于孕妇自身疾病、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因素,可能导致孕妇、胎儿或新生儿出现严重风险的情况。
2. 高危妊娠范围包括:(1)孕妇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疾病;(2)孕妇年龄≥35岁或≤18岁;(3)有不良孕产史,如自然流产、异位妊娠、死胎、死产等;(4)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或染色体异常;(5)多胎妊娠、胎盘位置异常、胎儿发育异常等;(6)妊娠期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7)其他可能影响母婴安全的因素。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1. 早期识别与筛查(1)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对孕妇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是否存在高危因素;(2)对疑似高危孕妇,及时进行高危妊娠评分筛查,明确高危等级;(3)对高危孕妇,建立专案管理,实施全程跟踪。
2. 分级分类管理(1)根据高危等级,对高危孕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2)对橙色、红色、紫色级别的高危孕妇,实行重点管理,确保及时发现、干预风险因素;(3)对重症高危孕妇,及时指导转诊上级医院。
3. 专案管理(1)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确保专人专案、全程管理;(2)定期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对高危孕产妇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确保及时干预。
4. 质量控制(1)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高危妊娠的认识和处理能力;(2)定期对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对高危妊娠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工作。
四、附则1.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孕妇,包括门诊、住院及分娩等环节;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和修订;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我院相关规定执行。
高危妊娠管理总结范文
![高危妊娠管理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8d3d4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1.png)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生育政策的调整,高危妊娠的孕妇数量逐年增加,这对我国围产医学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高危妊娠的管理工作日益重视。
以下是对高危妊娠管理的总结:一、高危妊娠的识别与评估1. 高危妊娠的识别:高危妊娠的识别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根据相关标准,孕妇年龄小于16岁或大于35岁、有习惯性流产、早产、死胎、死产与畸形等异常生育史、孕期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或过少、胎位不正、过期妊娠、胎儿发育异常、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骨盆狭小或畸形等异常情况、合并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急性传染性肝炎、肺结核、重度贫血等妊娠合并症、孕期曾服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有害物质或放射线及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均可视为高危妊娠。
2. 高危妊娠的评估:医疗机构应按照孕产妇风险预警评估标准对高危妊娠进行评估,整个孕期至少进行三次评估,并根据病情变化酌情增加。
评估结果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
二、高危妊娠的管理措施1. 高危孕妇筛查制度:所有孕妇应在辖区卫生所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建册(卡),首次建册(卡)时特别强调要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内、外、妇产科病史,并按规范认真预约产前检查。
2. 高危产妇首诊负责制度:产科门诊医生对高危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妇要建档管理(专案管理),专人负责,做到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3. 高危孕妇逐级报告制度:村级(街道)发现高危孕妇及时报告辖区医院妇保医生,妇保医生负责全乡(镇)街高危孕妇动态管理,并将高危孕妇每月10日前报告市级保健院保科进行动态管理,实行零报告制度。
4. 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收到的高危孕产妇信息卡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地医院防保科,妇保医生定期下村(委)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并做好追踪笔录。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c6660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a.png)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导致怀孕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和风险增加的情况。
对于这些高危妊娠的孕妇,医疗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和周到的管理和照顾,以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在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做好孕妇的定期检查和监测工作。
这包
括孕妇的血压、血糖、体重等生理指标的监测,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的观察。
通过及时的监测和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其次,针对不同的高危因素,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
计划。
比如对于患有高血压的孕妇,需要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病和子痫前期等并发症;对于糖尿病孕妇,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胎儿发育异常等问题。
通过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高危妊娠的风险,保障母婴的健康。
此外,心理护理也是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孕妇在怀孕
期间由于身体状况的变化和风险的存在,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
医疗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心理疏导,帮助孕妇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轻焦虑和恐惧,促进母婴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医疗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以及科学
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只有通过全面的管理和照顾,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高危妊娠的风险,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未来在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工作中,医疗工作人员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更多的高危孕妇带来健康和幸福。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53bf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9.png)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二孩、三孩,高龄孕妇和高危孕产妇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高危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对高危孕产妇进行有效的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至关重要。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及危害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难产或危及母婴安全的妊娠。
高危妊娠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孕妇的年龄、健康状况、生育史、孕期并发症等。
高危妊娠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可能导致胎儿死亡、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早产、新生儿疾病等。
二、五色管理的含义及作用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危妊娠,我国实行了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五色管理。
五色管理是指根据孕产妇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绿色(低风险)、黄色(一般风险)、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和紫色(传染病)五种颜色,以便于对孕产妇进行分类管理和及时救治。
三、五色管理的具体实施1. 绿色(低风险):孕妇基本情况良好,未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标识者(正常孕妇),常规产检。
2. 黄色(一般风险):年龄35岁或18岁,追踪重点孕妇报告单确诊结果、了解孕妇孕期动态变化并督促其定期产检及住院分娩等。
3. 橙色(较高风险):年龄40岁,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及住院分娩。
4. 红色(高风险):评估以明确是否需紧急手术、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5. 紫色(传染病):孕妇患有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胎儿进行评估和干预。
四、五色管理的效果及意义五色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
通过五色管理,医疗机构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孕产妇的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孕期保健和救治工作。
同时,五色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孕产妇的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其定期产检和接受孕期保健知识。
五、高危妊娠的预防和管理1. 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孕妇的自我管理意识。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1fb91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d.png)
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及胎儿在妊娠期间遇到一些疾病、并发症或其他因素,可能导致孕产妇及胎儿健康风险增加的情况。
通过建立完善的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本文将对高危妊娠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高危妊娠概念、分类、管理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措施等内容。
二、高危妊娠概念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及胎儿在妊娠期间,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的情况。
高危因素可以来自孕妇本身的疾病,也可以来自孕妇妊娠期间的合并症、并发症,同时也包括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对于高危妊娠,需要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减少母婴发生不良后果的风险。
三、高危妊娠分类根据高危因素的不同,高危妊娠可以分为多个类型,主要包括:1. 孕前高危:指在孕妇怀孕前存在一些疾病或因素,可能对怀孕及生产过程产生风险,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等;2. 妊娠期高危:指在孕妇妊娠期间出现一些合并症或并发症,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3. 胎儿高危:指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可能需要干预或监测,以保障胎儿的健康。
四、高危妊娠管理目标1. 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对高危妊娠进行筛查和评估;2. 制定个性化的妊娠管理方案,确保孕产妇及胎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干预;3. 降低高危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母婴健康风险;4. 提高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五、高危妊娠管理流程高危妊娠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初次接触及筛查:孕妇怀孕后就诊,医生会进行初次接触和筛查,了解孕妇的基本情况及高危因素;2. 风险评估:根据孕妇的情况及筛查结果,医生会进行高危妊娠的风险评估,确定高危程度;3. 制定管理方案:根据孕妇的评估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高危妊娠管理方案,包括定期的产检、专科检查、生活指导和用药干预等;4. 定期随访和监测:孕妇需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和监测,以确保母婴健康的及时发现和干预;5. 怀孕期间的并发症处理:一旦出现怀孕期间的并发症,医生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风险;6. 临产前准备:孕妇接近分娩时,医生需进行临产前准备,以保障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职责及流程
![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职责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49475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8.png)
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职责及流程一、工作职责1.1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高危妊娠管理制度,明确高危妊娠管理组织架构,配备专业人员,确保高危妊娠管理的顺利开展。
医疗机构应当对高危妊娠患者进行及时诊断、评估、治疗和跟踪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1.2 医生医生是高危妊娠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员,负责对高危妊娠患者进行诊断、评估、治疗和跟踪管理。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
1.3 护士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高危妊娠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
护士还应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4 助产士助产士负责高危妊娠患者的分娩工作,确保母婴安全。
助产士应当根据医生的分娩计划,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分娩指导和护理服务。
1.5 妇幼保健人员妇幼保健人员负责对高危妊娠患者进行妊娠风险评估、筛查和管理。
妇幼保健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
二、工作流程2.1 妊娠风险评估妇幼保健人员应当在患者首次就诊时,对患者进行妊娠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妊娠过程中的并发症等。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和传染病风险五个等级。
2.2 筛查和诊断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妊娠风险等级,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筛查和诊断。
对于较高风险、高风险和传染病风险的患者,医生应当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3 治疗和护理医生和护士应当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助产士应当根据医生的分娩计划,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分娩指导和护理服务。
2.4 跟踪管理妇幼保健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
对于病情恶化的患者,应当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报告上级医生。
2.5 信息报告和统计妇幼保健人员应当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报告高危妊娠患者的信息,并按照要求进行统计和分析。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PPT
![高危妊娠及五色管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88032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c.png)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LT 50-100×109/L)但无出血倾向;妊娠合并贫血(Hb 60-110g/L);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
孕产期合并症
《妊娠风险筛查表》五颜六色动态评估
1
2
3
4
孕产期并发症
双胎妊娠;先兆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外红、橙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羊水过多;
≥36周胎位不正;低置胎盘;妊娠剧吐
孕产期并发症
孕产期并发症
孕产期并发症
《妊娠风险筛查表》五颜六色动态评估
基本情况(2项)年龄≥40岁BMI≥28
橙色(较高风险)
《妊娠风险筛查表》五颜六色动态评估
《妊娠风险筛查表》五颜六色动态评估
动态评估
内分泌系统疾病:需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泌乳素瘤;肾性尿崩症(尿量超过4000ml/日)等
《妊娠风险筛查表》五颜六色动态评估
心脏病(经心内科诊治无需药物治疗、心功能正常):先天性心脏病(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修补术后无残余心脏结构异常等);心肌炎后遗症;心律失常;
孕产期合并症
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目前病情稳定肾功能正常);内分泌系统疾病:无需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泌乳素瘤等;血液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治疗后无转移无复发;智力障碍;精神病缓解期;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失神发作)、重症肌无力(病变波及四肢骨骼肌和延脑部肌肉)其他
孕产期合并症
孕产期合并症
孕产期合并症
孕产期合并症
三胎及以上妊娠Rh血型不合疤痕子宫(距末次子宫手术间隔<18月)疤痕子宫伴中央性前置胎盘或伴有可疑胎盘植入各类子宫手术史(如剖宫产、宫角妊娠、子宫肌瘤挖除术等)≥2次双胎、羊水过多伴发心肺功能减退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原因不明的发热产后抑郁症、产褥期中暑、产褥感染等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流程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ba7a2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f.png)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和流程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与安全,降低高危妊娠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对高危妊娠的筛查、评估、管理、救治及质量控制等工作。
第三条高危妊娠管理应遵循早期识别、及时干预、专人负责、全程管理的原则,确保母婴安全。
第四条高危妊娠管理包括高危妊娠筛查、评估、报告、管理、救治及质量控制等环节。
二、高危妊娠筛查与评估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高危妊娠筛查制度,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
第六条高危妊娠筛查内容包括:孕妇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妊娠期的症状和体征等。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根据筛查结果,对孕妇进行风险评估,将孕妇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第八条高风险孕妇应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检查、胎心监测、血糖筛查、血常规、尿常规等。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妊娠评估分级制度,明确各类风险孕妇的诊疗措施和管理要求。
三、高危妊娠报告与转诊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高危妊娠报告制度,确保高风险孕妇的信息及时上报至上级医疗机构或妇幼保健机构。
第十一条高风险孕妇的信息报告应包括:孕妇的基本信息、高危因素、评估结果及采取的措施等。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对高风险孕妇应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孕妇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救治。
第十三条高风险孕妇如需转诊,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办理,确保孕妇在转诊过程中的安全。
四、高危妊娠管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孕妇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明确管理责任人,确保孕妇得到全程管理。
第十五条高危妊娠管理应包括:定期产检、特殊情况下的诊疗、分娩计划、产后管理等。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高危妊娠的宣传教育,提高孕妇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高危妊娠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质量。
五、高危妊娠救治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高危妊娠救治制度,确保孕妇和胎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计划
![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3b89d1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1.png)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高危妊娠人群逐渐增多,这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高危妊娠管理水平,保障母婴安全,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高危妊娠筛查率,确保及时发现高危孕妇。
2. 完善高危妊娠管理流程,确保高危孕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 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工作内容1. 高危妊娠筛查(1)开展高危妊娠知识宣传,提高孕产妇对高危妊娠的认识。
(2)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产时,对孕妇进行高危妊娠筛查。
(3)建立高危孕产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危孕妇的动态管理。
2. 高危妊娠管理(1)对高危孕妇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加强高危孕妇的产前、产时、产褥期保健,确保母婴安全。
(3)加强高危孕妇的随访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提升(1)加强危急重症救治团队建设,提高救治水平。
(2)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3)完善危急重症救治流程,确保救治及时、有效。
4. 围产期营养管理(1)开设围产期营养门诊,为孕妇提供合理饮食指导。
(2)对高危孕妇进行营养检测,制定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
(3)开展孕期营养知识宣传,提高孕妇的营养素养。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危妊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制定高危妊娠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3.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高危妊娠诊疗水平。
4. 完善高危妊娠救治设备,提高救治能力。
5.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高危妊娠的认识。
五、工作计划时间表1. 第一季度:开展高危妊娠知识宣传,提高孕产妇对高危妊娠的认识。
2. 第二季度:加强高危妊娠筛查,建立高危孕产妇信息管理系统。
3. 第三季度:完善高危妊娠管理流程,提高高危孕妇救治水平。
4. 第四季度:开展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和围产期营养管理工作。
六、总结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通过实施本工作计划,我们将不断提高高危妊娠管理水平,为孕产妇及围产儿提供更好的保障。
县级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县级医院高危妊娠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0b2131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7.png)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妊娠的定义高危妊娠是指孕妇在妊娠、分娩和产褥期间,可能发生对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妊娠。
具体包括:1. 孕产妇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疾病;2. 孕产妇有不良孕产史,如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等;3. 孕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上;4. 孕产妇有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生殖道感染、胎盘位置异常等;5. 孕产妇有胎儿发育异常、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6. 孕产妇有其他可能对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
三、高危妊娠的管理1. 高危妊娠筛查(1)所有孕妇应在辖区卫生所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建册(卡),首次建册(卡)时特别强调要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内、外、妇产科病史。
(2)医疗机构产前检查时必须做心、肝、肾、血液等病史的采集和检查,按规范认真预约产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围产期保健手册》相应之处,做到早点发现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3)产检检查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2. 高危妊娠分级分类管理(1)查出高危孕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凡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治疗监护;重症高危孕妇,门诊不能处理或难做出诊断的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2)由有经验的医师专人管理高危孕产妇,科主任要定期出高危妊娠门诊。
(3)在产前检查中,对高危孕妇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并实行专案管理。
3. 高危妊娠信息报告(1)村级(街道)发现高危孕妇及时报告辖区医院妇保医生,妇保医生负责全乡(镇)街高危孕妇动态管理,并将高危孕妇每月10日前报告市级保健院保科进行动态管理,实行零报告制度。
(2)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收到的高危孕产妇信息卡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地医院防保科,妇保医生定期下村(委)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并做好追踪笔录。
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7a34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9.png)
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制度一、高危妊娠的分类高危妊娠可以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包括:1. 孕妇年龄:如过早或过晚的孕龄;2. 妊娠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3. 妊娠合并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早产等;4. 妊娠合并并发症:如胎儿先天畸形、胎盘早剥等。
二、高危妊娠的管理团队高危妊娠的管理需要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来全面评估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包括产科医生、内科医生、儿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这些医疗人员应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
三、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1. 孕早保健:在孕妇怀孕初期就要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高危因素,包括检测孕妇的血压、血糖、肾功能等,同时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
2. 定期复诊: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定期复诊,包括产前检查、超声波检查、宫内胎监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3. 营养指导:给孕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营养指导,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4. 高风险妊娠的处理:对于高危妊娠,需要有专门的处理方案,包括积极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定期监测孕妇和胎儿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5. 紧急情况处理:对于急性发生的并发症,如胎位异常、胎心异常等,需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保障母婴安全。
6. 产后护理:产后也需要对高危妊娠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护理,帮助孕妇恢复健康,并及时处理产后并发症。
四、高危妊娠管理的评价和监控为了确保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有效实施,需要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控,包括监测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情况、评估管理团队的工作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
结语高危妊娠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细致的护理,才能保证高危妊娠的安全和顺利分娩。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能够提高高危妊娠的管理水平,使更多高危妊娠母婴能够健康平安地度过怀孕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记与标识
1. 登记 实行高危孕产妇首诊负责制。对评定为高危孕产妇对象,首诊机构要
在《无锡市高危孕产妇管理登记本》进行登记并专案管理。
2. 标识 为增强警示作用,须在高危孕产妇管理对象保健册右上角加盖“高 危管理”标记,并将高危评分结果写在保健册“高危评分栏”中。
举例
某女,36岁。现妊娠11周,来医院就诊。 36岁 : 5分 在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管理 既往病史: 有糖尿病史,饮食控制 10分 查体: 身高:138cm 10分 化验: RH血型(阴性) 20分 在 无锡市孕产妇救治中心进行管理 合计45分 合计25分 在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就诊进行管理 合计15分 在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就诊进行管理
分级管理
高危孕产妇按照高危评分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 1. 各级机构管理范畴 一级医疗保健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参照二级管理的医 疗机构):高危单项评分<10分,累计评分<15分的孕产妇,中孕期开始产 前检查必须在具有助产技术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 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高危单项评分<20分,累计评分<30分的孕产妇。 孕产妇救治中心:累计评分≥30分且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单项评分≥20分 的严重高危孕产妇必须在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系统管理和住院分娩。
行分级,具有2种及以上高危因素时,总高危评分由各单项评分累加,根
据高危评分的高低分一般高危和严重高危。一般高危指高危单项评分<20
分,累计评分<30分者;严重高危指高危累计评分≥30分且妊娠合并症
(并发症)单项评分≥20分者。
无锡市高危孕妇评分标准
高危因素 5分 10分 20分
⑴年龄<18岁,≥35岁; ⑴.年龄>40岁; ⑵.体质指数: ⑵身高≤145cm; BMI≥28; ⑶产道(软、骨)畸 ⑶体质指数: 形(含LEEP术后)、 骨盆狭窄、胸廓畸形; ⑴重度智力低下。 一、基本情况 ⑷中度智力低下; 2 4 < B M I < 28 ; ⑸女方不孕史; ⑹辅助生育技术后受 孕; ⑷轻度智力低下; ⑺孕妇本人、配偶及 一级亲属遗传病。
二、不良孕产 ⑴流产≥2次、宫外孕 史 史。
⑴三次自然流产史、 围产儿死亡史、早产 史、畸形儿史、阴道 难产史、疤痕子宫。
1.心血管病
⑴原发性高血压:BP持续 ≥140/90mmHg(18.6/12KPa) <160/100mmHg (21.3/13.3KPa); ⑵心肌炎史; ⑶心脏病心功能Ⅰ-Ⅱ级。 ⑴乙、丙肝病毒携带者。 ⑴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⑵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 ⑴肾功能轻度损害。 ⑴哮喘; ⑵肺结核。 ⑴中度贫血(Hb6-8克)。 ⑴重度贫血(Hb<6克); ⑵血小板<7.5万。
8其他
⑴偶发癫痫。
1胎位不正
⑴孕晚期横位、臀位。
2胎膜早破
3过期妊娠 四、 妊 娠 5产前出血 并 发 6羊水量异 症 常 7双胎,巨 大儿 8胎儿生长 受限 9胎动 4妊娠高血 压
⑴足月胎膜早破。
⑴未足月胎膜早破。
⑴≥42孕周。 ⑴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轻 度。 ⑴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及并 发症。
处理及时、管理规范,并做到门诊、病房一贯制。
6.质量控制。有专人负责产科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做好高危妊娠管理自查、 抽查,尤其对高危筛查、转诊、管理及孕期保健质量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与考 核,进一步完善高危妊娠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保证高危妊娠管理工作得到 有效地落实。
高危妊娠的管理指导原则
• 对高危妊娠的筛查应进行全面仔细的动态监测,按危险程度给予不同
的监测和管理
• 孕早期:不宜妊娠的应终止妊娠
• 孕28周以后:全面评估,注意高危因素的发展及胎儿发育
• 孕足月:鉴定、制定分娩时间和方式
高危妊娠的监测指标
• 1、一般情况的监测:体重、血压、腹围、宫底高度等 • 2、胎动计数:>30次/12小时 • 3、胎心电子监护
• 4、B超指标:胎儿大小、羊水量、S/D值、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
⑴Rh阴性。
⑴Rh溶血症。
五、环境及社会 因素
控制的目标
• 1.高危孕产妇筛查率100%
指从初次产检开始到分娩,每次产检均进行高危妊娠筛查的孕产妇占 所有孕产妇之比。 • 2.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执行率100%
按医疗保健机构管理级别进行规范管理的孕产妇的数量占所有高危孕 产妇之比。
• 3.高危孕产妇随访率≥95% 按照产检周期及时进行高危随访的高危孕产妇占所有高危孕产妇之比。 • 4. 高危因素评分准确率≥98% 按《无锡市高危妊娠评分标准》,评分准确的孕产妇占所有高危孕产妇 之比。
高危孕产妇管理
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
高危孕产妇的定义
• 凡妊娠时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或导致难产,造
成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孕产妇称高危孕产妇,为高危妊娠的管理对象。
• 高危妊娠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几乎包括所有的病理妊娠和异常
分娩的一组综合疾病。
高危妊娠管理的必要性
• 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卫生发展状况的重要 指标 • 孕产妇系统管理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高危
2肝病
三 3肾病 、 妊 4呼吸道疾病 娠 合 并 症 5血液病
6内分泌病
7肿瘤
⑴甲亢、糖尿病不需用药者。
⑴甲亢、糖尿病需用药者、甲 ⑴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 减。 毒。 ⑴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6cm。 ⑴恶性肿瘤。 ⑴性病(梅毒、淋病、尖锐湿 疣);⑵癫痫需药物控制; ⑶精神病静止期; ⑷SLE静止期; ⑸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 胆结石。 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AIDS自 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 ⑵精神病活动期; ⑶SLE活动期。
统
产后访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高危情况增加访视频次
初筛评估
1.初筛 在早孕建册和首次产检服务中,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 常规辅助检查,严格按照高危评分标准进行首次高危评分。 (1)早孕建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辖区孕产妇建 立《江苏省孕产妇保健手册》(以下简称“保健册”),同时进行首 次高危评分,相关信息即时录入“无锡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以下 简称“信息系统”)。 (2)首次产检:未建立保健册、首次至产科医院接受孕期检查的孕妇, 产科医院为其进行首次高危评分,相关信息一并录入妇幼信息系统中 “未建册孕产妇情况一览表”。 2.复评 各产前检查机构在孕妇每次产检复诊时都应进行高危复评,及时发 现新的高危因素,特别应在妊娠28周、34周、37周、住院临产各期应 常规复评一次,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中。
• 5、化验指标:孕妇血糖、血HPL+E3、胎儿头皮血 • 6、羊膜镜 • 7、其他
护理日常工作—高危妊娠的管理
1 .对孕妇、已分娩的产妇、住院待产妇和感染产妇,实施不同的管理要求 ①感染产妇与非感染产妇要分室收治。
②对病理孕妇应根据病情,制订产前、产时和产后的护理计划措施。
③对待产妇要进行产前卫生教育,使之了解临产的征兆、产时应注意的事项、 母乳喂养知识以及如何与接生人员配合等。 ④对产后的产妇,应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哺乳技巧的教育,有预防产褥热和 乳腺炎的卫生教育措施。
3.高危随访 高危孕产妇随访工作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产前检查机 构协同开展。产科医院负责本机构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与随访。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所有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和随 访。 4. 住院分娩
各医疗保健机构须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住院分娩制度,如因超 标准接受住院分娩产妇,须经分管院长签字同意后方可收治(审批样式见附 件6,审批单随同病历留存),并即时上报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必要时辖区 妇幼保健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医疗机构执行。科室 应全面掌握在院高危孕产妇总体情况,重点关注病情动态变化。
⑴≥28孕周的边缘性及部分性 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原因不明。
⑴羊水过多或羊水过少。
⑴完全性前置胎盘、凶险性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 入。
⑴估计巨大儿。
⑴双胎。 ⑴胎儿生长受限。
⑴胎动减少/频繁。
⑴3胎及以上。
⑴胎动消失。
10母子血 型不合
⑴ABO溶血症。
⑴被动或主动吸烟≥20支/日, 滥用药物、酗酒、早孕期接触 禁忌药物、放射线及可疑致畸 物; ⑵临产前无产前检查、家庭经 济困难(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 最低生活保障线)、家庭暴力。
入
信
1.转诊机构:出具“转诊单” 2.接诊机构:提交“回执” 3.未转诊者:提交“通知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所有高危孕产妇的随访 双重管理
息
高危随访
产科医院:负责本单位筛查出的所有高危孕产妇的产 检、随访 分级住院,超标准 者
系
住院分娩
专项审批,收治入院
产科医院:分娩后 3 天内完成分娩信息录入并上传
妊娠的管理
• 高危孕产妇的筛选、孕期管理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围生儿死亡率、孕 产妇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
高危评分标准
• 高危孕产妇评分通过对妇女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进行全面的生理、心理
和社会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对妇女妊娠及
产褥期造成的生理、心理影响程度,分5分、10分、20分三个高危分值进
2.高危转诊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对超出本级医疗机构管理范畴的高危孕产妇,根据高危 评分结果,将高危孕产妇及时转至相应级别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专案管理。
转出机构:与孕妇充分沟通确定转诊单位,出具《无锡市高危孕产妇转诊 单》交孕妇本人,嘱其携转诊单及孕期检查资料到转诊医院及时就诊,并持 续跟踪随访1周,直至收到回执(转诊单和回执单由妇幼信息系统中生成)。 对严重高危孕产妇须将上转高危孕产妇信息事先报送并对接转诊医院高危孕 产妇管理负责人,并持续追访直至转诊到位。 收治机构:对下级医疗保健机构上转的高危孕产妇,要及时收治并做好进 一步检查与高危管理,在信息系统中完成接诊情况录入与转诊回执反馈。对 未经基层转诊的高危孕产妇,产科医院在完成产前检查、高危妊娠筛查和信 息录入的同时,在信息系统生成并提交《无锡市高危孕产妇通知书》,方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及时将其纳入高危妊娠管理系统。标识 • 分级管理 • 高危随访 • 住院分娩 • 产后访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