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工程课件(1) 5.7 5.8

合集下载

《工程微波》课件

《工程微波》课件

电容器
总结词
电容器是工程微波系统中重要的元件之一,用于存储电荷和过滤信号中的高频成分。
详细描述
电容器由两块平行金属板或金属箔片之间夹以绝缘介质构成。在工程微波系统中,电容器常用于调频 、调相和滤波等应用。
电感器
总结词
电感器是工程微波系统中常用的元件之一, 用于存储磁场能量和过滤信号中的低频成分 。
通过测量微波网络的散射参数(S参数),分析微波 网络的传输和反射特性。
网络相位测量
利用相位测量技术,分析微波网络的相位响应和相干 性。
群时延测量
测量微波网络信号的群时延特性,评估微波网络对信 号畸变的影响。
微波仿真技术
电磁仿真
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模拟微波系统的电磁场 分布和传输特性。
电路仿真
采用电路仿真技术,模拟微波电路的电压、电 流和阻抗等电气参数。
雷达、通信和加热等领域。
微波集成电路
要点一
总结词
微波集成电路是工程微波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多个 微波元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微波集成电路采用微电子工艺制作,具有小型化、高性能 和低成本等优点。常见的微波集成电路包括放大器、混频 器和滤波器等。它们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导航和卫星 等领域。
系统级仿真
对整个微波系统进行仿真,评估系统性能和优化系统参数。
05
工程微波的应用实例
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雷达测距
利用微波的反射和传播特性,测 量目标距离,广泛应用于导航、
气象观测等领域。
雷达测速
通过分析微波反射回来的时间差, 计算目标的速度,在交通监控、飞 行器测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雷达探测
利用微波对不同介质的穿透能力和 反射特性,探测目标物的形状、大 小等信息,用于军事侦察、资源勘 探等领域。

微波课件

微波课件

宇宙窗口
(4) 不少物质的能级跃迁频率恰好落在微波的短 波段,因此近年来微波生物医疗和微波催化等领域 已是前沿课题。 (5)计算机的运算次数进入十亿-千亿次,其频率 也是微波频率。超高速集成电路的互耦也是微波互
耦问题因此,微波的研究已进入集成电路和计算机

(6) 微波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场论的研究方法
2.2.1 传输线参量—传输线参量计算的一般公式
单位电感
Wm L I0 4
2
Wm

4
* H H ds
s
L
I0
2
s H

H ds(H / m )(2.17)
*
单位长电容
We C V0 4
2
We

4
* E E ds

C

V0
2
* E E ds(F / m)(2.18)
V0
2 s
E E ds(S / m)(2.20)
1、分析前提:
同轴线内外导体为理想导体;
波传输方向为z方向;
填充介质的介电常数为复数。 2、同轴线的特点: 传输主模 TEM模 无纵向场分量,即
Ez=Hz=0
圆柱坐标系的旋度表达式
1 A A

jH (2.24a) jE (2.24b)
z
又考虑到Eρ的解的形式, h( z ) jg ( z ) (2.26a) z 因此有:
g ( z ) jh( z ) (2.26b) z
同轴线的电压和电流:
V ( z ) E ( , z )d h( z )
微波与光波段比较 光通过雨雾衰减很大,特别是 雾天兰光、紫光几乎看不见,这 正是采用红光作警戒的原因。而 微波波段穿透力强。

射频微波工程介绍分解课件

射频微波工程介绍分解课件
特点
射频微波信号具有高频率、短波长和 宽带宽等特点,使得射频微波工程在 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电磁兼容等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射频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
通信
射频微波技术是现代通信系统 的核心,包括无线通信、卫星
通信、移动通信等。
雷达
射频微波雷达用于目标检测、 跟踪和定位,在军事和民用领 域均有广泛应用。
电路进行优化。
性能指标
根据电路的功能需求,制定相应的性 能指标,如频率范围、增益、噪声系 数等。
可靠性测试
对优化后的电路进行可靠性测试,以 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03 射频微波材料与器件
射频微波材料的基本特性
电介质材料
这类材料具有高绝缘、低损耗的特性,常用于制 造微波电容、微波天线等。
磁性材料
具有高磁导率、低损耗的特性,常用作制造微波 磁性器件,如变压器、电感器等。
导电材料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常用于制造微波传输线、 微波电阻等。
射频微波器件的种类与应用
射频微波晶体管
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等 领域。
射频微波二极管
常用作混频器、检波器等。
射频微波放大器
用于增强射频信号的功率,提高通信 系统的性能。
05 射频微波工程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当前射频微波工程面临的挑战
技术更新换代快速
射频微波工程领域涉及的技术不断发展,新旧技术更新换 代迅速,对行业内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射频微波工程在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等领域的应用需要 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系统,以确保传输和接收的信号质量 。
发展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射频微波工程在高速数 字信号处理、高精度测量、无线充电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 。同时,随着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射频微波工程 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微波课件第1.1节)

微波课件第1.1节)

A1 ez cos(t z) A2 ez cos(t z)
结论
传输线上任意点上的电压和电流都由二部分组成,在任一点处电压或
电流均由沿-z方向传播的入射波和沿+z方向传播的反射波叠加而成。
不管是入射波还是反射波,它们都是行波。
行波在传播过程中其幅度按ez 衰减,称 为衰减常数。而相位随z 连续滞后z ,故称 为相位常数。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第二类是均匀填充介质的金属波导管,因电磁波在管内 传播,故称为波导,主要包括矩形波导、圆波导、脊形波 导和椭圆波导等。
第三类是介质传输线,因电磁波沿传输线表面传播, 故称为表面波波导,主要包括介质波导、镜像线和单 根表面波传输线等。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2. 均匀传输线方程
当高频电流通过传输线时,在传输线上有:
导线将产生热耗,这表明导线具有分布电阻; 在周围产生磁场,即导线存在分布电感; 由于导线间绝缘不完善而存在漏电流,表明沿线各处有分布电导; 两导线间存在电压,其间有电场,导线间存在分布电容。
通解为
U z A1ez A2ez
I z A1ez A2ez Z0
Z0 (R jL) /(G jC)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A1 , A2 为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决定。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传输线的边界条件通常有以下三种
已知始端电压和始端电流Ui、Ii 已知终端电压和终端电流Ul、Il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5. 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

《工学微波技术》课件

《工学微波技术》课件

仿真与优化
利用仿真工具对设计进行验证和优化,确保设计 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工学微波技术的实现过程
硬件实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硬 件设备,搭建工学微波技术的
硬件平台。
软件实现
编写和调试软件程序,实现各 项功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
系统集成与测试
将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起,进 行系统测试,确保整个系统能 够正常工作。
工学微波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工学 微波技术将逐渐实现智能化,提 高自动化和自适应性。
微型化
02
03
集成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工学微 波设备将逐渐微型化,便于携带 和应用。
工学微波技术将与其他技术进行 集成,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应 用。
工学微波技术的未来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工学微波技术的概念
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具有穿透 性、反射性、吸收性等特点。
工学微波技术是指利用微波的 特性,将其应用于工程领域中 的一种技术。
工学微波技术涉及的领域包括 通信、雷达、加热、检测等。
工学微波技术的原理
微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同 介质会因为反射、折射、散射 和吸收等作用而发生能量衰减
05
工学微波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工学微波技术面临的挑战
技术更新迅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学微波 技术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以满 足新的应用需求。
设备成本高昂
工学微波技术需要高精度的设备 和材料,导致其成本较高,限制 了大规模应用。
安全性问题
工学微波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 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要加强 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

微波工程基础课件

微波工程基础课件

案例四
总结词
该卫星导航系统在设计与实现过程中, 通过对定位算法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优化, 提高了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VS
详细描述
该卫星导航系统在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采 用了先进的定位算法和信号处理技术,实 现了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目标定位。同时, 通过对卫星信号接收质量的分析和优化, 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此外,还通过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降低了系统复杂度, 提高了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宽带宽和短波长的特点。
高增益特性
02 由于微波毫米波系统的传输距离较短,因此需要高定
向性和高增益的天线来提高信号接收效率。
干扰和噪声特性
03
由于微波毫米波系统的频带很宽,因此容易受到各种
干扰和噪声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抑制。
微波毫米波系统的应用领域
通信领域
01
利用微波毫米波系统的宽带和高速特性,可以实现大容量、高
介质谐振器参数
描述介质谐振器性能的参数,包括谐 振频率、品质因数、损耗角等。
PART 03
微波电子学基础
电子注与微波电场
电子注
在微波工程中,电子注指的是在强电场作用 下,具有足够动能的电子束。
微波电场
微波电场是一种交变电场,其频率在微波频 段。
电子注的驱动与控制
要点一
电子注驱动
通过在电子注通道中施加适当的高频电场,使电子注得到 加速。
微波工程的应用领域
雷达和通信
雷达是利用微波进行测距、定 位和跟踪的一种装置,而通信 则是利用微波进行信息传输的
一种方式。
导航
在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中, 利用微波进行导航定位已经成 为了普遍的应用。
加热和干燥

微波课件1-1234

微波课件1-1234
微波课件1-1234
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第 1 章 微波传输线理论
§1.1 传输线的基本概念 §1.2 长线理论 §1.3 传输线的特性参量和状态参量 §1.4 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1.5 圆图 §1.6 阻抗匹配
第 1 章 微波传输线理论
§1.1 传输线的基本概念
1.1.1 微波传输线分类 1.1.2 微波传输线的分析方法
2I
0
Z 1 Y 1 ( R 1 jL 1 ) G 1 ( jC 1 ) j
由式
V(z) = Aez + Bez = Vi(z) + Vr(z)
dV dz
Z1I,
可得电流的通解
I(z ) Z A 1 /z e Z 1 B / ( ze ) Z A 0e z Z B 0e z Ii(z ) Ir(z )
决定,而与负载的性质无关的参数。
1.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比较电压和电流表达式
V(z) = Aez + Bez = Vi(z) + Vr(z) I(z )Z A 0e z Z B 0e z Ii(z ) Ir(z ) 可知,传输线上的入射波和反射波分别为
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通解
V(z) = Aez + Bez = Vi(z) + Vr(z) I(z )Z A 0e z Z B 0e z Ii(z ) Ir(z ) A 和 B 是待定常数,由给定的边界条件来确定。
在负载 z = 0 处,V(0) = VL,I(0) = IL,即
VL A B,
IL
A Z0
dI ≈ V(G1 + jC1)dz =VY1dz
Y1 = G1 + jC1 :单位

《微波技术》课件

《微波技术》课件

03
微波器件与系统
微波振荡器
微波振荡器是产生微波信号的 电子器件,其工作原理基于电 磁振荡,通过在谐振腔内形成
电磁振荡来产生微波信号。
常见的微波振荡器有晶体振荡 器和负阻振荡器等,广泛应用 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领
域。
微波振荡器的性能指标包括频 率稳定度、相位噪声、输出功 率等,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微 波系统的性能。
微波滤波器的设计需要考虑电 磁波理论、材料特性、工艺制 造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其性能 和可靠性。
微波天线
01
微波天线是用于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 的辐射和接收。
02
常见的微波天线有抛物面天线、平板天线、八木天线等,广泛应用于 雷达、卫星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
03
微波天线的性能指标包括增益、方向性图、极化方式等,这些指标直 接影响着微波系统的性能。
微波技术的发展历程
要点一
总结词
微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过程,目 前仍在不断发展中。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微波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的基础研究,随着电子技术 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技术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实 际应用。在通信领域,微波技术率先得到广泛应用,如微 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等。随后,在雷达、加热、医疗等 领域,微波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目前,随着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微波技术仍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中 。
向,以实现微波技术的绿色发展。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新型微波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结词
新型微波材料的研发是推动微波技术进步的关键,它们在改 善微波性能、提高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微波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逐渐受到关注。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性能,能够大幅提 高微波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为微波技术的应用开拓更广阔 的领域。

《微波知识培训》课件

《微波知识培训》课件
详细描述
微波滤波器通常采用电抗元件和传输线结构,根据不同的设 计要求,可实现带通、带阻和陷波等不同的频率响应特性。
微波混频器
总结词
微波混频器是用于将两个不同频率的 信号转换为另一个频率的电子器件,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非线性效应将两个 信号相互调制。
详细描述
微波混频器通常采用固态电子器件, 如晶体管或场效应管,通过将两个不 同频率的信号输入到混频器中,实现 频率的变换和信号的解调。
微波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微波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通信、 雷达、导航、加热、医学诊断和治疗等 。
VS
详细描述
在通信领域,微波用于无线通信、卫星通 信和光纤通信等领域,是现代通信的重要 手段之一。在雷达和导航领域,微波用于 目标检测、定位和导航等。在加热领域, 微波用于微波炉、物料干燥、物料熔化和 化学反应等领域。在医学领域,微波用于 医学成像、肿瘤治疗和疼痛缓解等。
微波振荡器
总结词
微波振荡器是产生微波信号的电子器 件,其工作原理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 微波能量。
详细描述
微波振荡器利用非线性效应,如谐波 产生、调频或反馈放大,在微波频段 产生振荡信号。常见的微波振荡器有 晶体振荡器和负阻振荡器等。
微波放大器
总结词
微波放大器是用于放大微波信号的电子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增加信号的幅度 来提高信号的功率。
详细描述
微波放大器通常采用固态电子器件,如晶体管或场效应管,利用其放大功能对微 波信号进行放大。根据工作频段和用途,微波放大器可分为低噪声放大器、功率 放大器和中频放大器等。
微波滤波器
总结词
微波滤波器是用于选择特定频率信号的电子器件,其工作原 理是通过设计特定的频率响应来选择性地传输或抑制特定频 率的信号。

射频微波工程基础介绍课件

射频微波工程基础介绍课件
雷达天线
不同雷达系统中天线的设计和应用,如阵列天线 、相控阵天线等。
电子对抗系统中的射频微波技术
通信对抗
射频微波技术在通信对抗中的应用,包括通信干扰、通信侦察等 。
雷达对抗
射频微波技术在雷达对抗中的应用,包括雷达干扰、雷达侦察与 反侦察等。
电子支援措施
射频微波技术在电子支援措施中的应用,如电磁频谱监测、信号 分析等。
射频微波工程基础介绍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射频微波工程概述 • 射频微波基础知识 • 射频微波工程关键技术 • 射频微波工程应用实例 • 射频微波工程测试与仿真 • 射频微波工程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射频微波工程概述
CHAPTER
射频微波工程定义
01
射频微波工程是一门研究射频和 微波频段内电磁波的产生、传输 、控制和应用的学科。
避免频谱冲突是射频微波工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射频微波工程未来发展展望
5G/6G移动通信技术
随着5G/6G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射频微波工程将在其 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毫米波通信、大规模天线阵列等技术的 研究和应用。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
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为射频微波工程提供了新的应 用场景和需求,如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的 研究和开发。
射频微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医学影像
射频微波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如核磁共振成像(MRI)中的 射频脉冲发生器和接收器。
微波炉
射频微波技术在微波炉中的应用,利用微波加热食物。
工业加热与干燥
射频微波技术在工业加热与干燥中的应用,如高频感应加热、微波干 燥等。
05 射频微波工程测试与仿真
CHAPTER
射频微波信号特点与传播

微波工程微波网络分析PPT课件

微波工程微波网络分析PPT课件

第20页/共53页
50Ω
V V
2
2
例4.4 求3dB衰减器的S参数,匹配负载为50Ω。
计算分压
141.8(58.56) /(141.8 58.56) 41.44
V V V ( 41.44 )( 50 ) 0.707V
2 2 1 41.44 8.56 50 8.56
1
S S 0.707
([Z] [U])[V ] ([Z] [U])[V ]
其中[U]为单位矩阵
1 0 0
[U]
0
1
0
1
[S ] ([Z ] [U ])1([Z ] [U ])
[Z ] ([U ] [S ]) 1([U ] [S ])
第22页/共53页
互易网络与无耗网络
对于互易网络
[S] [S]t 对称矩阵
S11
S12 S 21 1 S22
(0.1) ( j0.8)( j0.8) 1 0.2
0.633
RL 20log 3.97dB
第26页/共53页
参考平面的移动
S参数与入射到网络和反射自网络的行波的振幅和相位有关, 因此网络的每一端口的相位参考平面必须加以确定。
当参考面从它们的原始位置移动时,S参数需要进行转换。
免反射的出现。
Sii:当所有端口接匹配负载时,向i端口看去的反射系数。 Sij:当所有端口接匹配负载时,从j端口到i端口的传输系数。
第19页/共53页
例4.4 求3dB衰减器的S参数,匹配负载为50Ω。-自学!
V
S 1
11
V
1
Z(1) Z
in
0
Z Z (1)
V2 0
in
0

微波课件第.节

微波课件第.节

2020/3/3
标准波导BJ-32各模式截止波长图
2020/3/3
单模传输区域
截止区
[例2-1]设某矩形波导的尺寸为a=8cm,b=4cm,试
求工作频率在3GHz时该波导能传输的模式。
解:由f=3GHz得 c 10(cm)
f
而各模式的截止波长为
cTE10 2a16(cm) cTE20 acTE01 2b8(cm)
E y
j

m 1 n 1
k
2 c
nπ b
E mn
sin

mπ a
x cos

nπ b
y e jz

Hx
m 1 n 1
j
k
2 c
nπ b
E mn
sin

mπ a
x cos

nπ b
y e jz
a
x
H
x

ja π
H 10
sin
a
x
H
z

H 10
cos
a
x
Ex Ez H y 0
2020/3/3
TE10模场分布沿纵向传播瞬时图
2020/3/3
TE10模场分布横截面上瞬时图
2020/3/3
场强与y无关,各分量沿y轴均匀分布,沿x方向的变
其中,A1 、A2 、 B1 及B2为待定系数,由边界条件确定。
Hz应满足的边界条件为
H z x
|x0
H z x
|xa 0
H z y
|y0
H z y
|yb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12 |2 + | s13 |2 = 1 | s12 |2 + | s23 |2 = 1 | s13 | + | s23 | = 1
2 2 * s13 s23 = 0
( 5.7.6 ) ( 5.7.7 ) ( 5.7.8) ( 5.7.9 )
式(5.7.9)要求 s13= 0 或 s23= 0,但不论是 s13= 0,还是 ) , , s23= 0,都不能使式(5.7.6)、( )、(5.7.7)、( )、(5.7.8)同时成立 ,都不能使式( )、( )、( ) ,即说明前面的假设 sii(i=1,2,3)全为零不成立,亦即说 , , )全为零不成立, 明无耗互易三分支的三个端口不可能同时实现匹配。 明无耗互易三分支的三个端口不可能同时实现匹配。
0
s31 的功率传送到端口 3,这是一种功率分配方式。另一种 2, 2,1/2 3,这是一种功率分配方式。 s33 s13 s23
21 1 输入时,将有 1/4 的功率被反射回去,1/4 的功率传送到端口 输入时, 的功率被反射回去,
s11
s
功率分配方式如图 5.14(a)和图 5.15(a)所示,信号从端口 3 ( ) ( )所示, 输入,将不存在反射波, 各得一半功率, 输入,将不存在反射波,端口 1 和 2 各得一半功率,称为三分 贝功分器。 贝功分器。图 5.14(b)和图 5.15(b)是将 T形分支当作功率 ( ) ( ) 形分支当作功率 合成器使用的情况, 合成器使用的情况,但此时端口 1 和端 的输入驻波比较大( ),且 口 2 的输入驻波比较大( ρ =3),且 ), 也不相互隔离, 端口 1 和 2 也不相互隔离,性能虽然 不太好,但因其结构简单, 不太好,但因其结构简单,故有时也 被采用。 被采用。
5.7.波导 形分支 波导T形分支 波导 5.7.1 E-T和H-T 分支 - 和 - 在微波系统中, 在微波系统中,波导 T 形分支用来将功率进行分 配或合成, 配或合成,常见的有 E-T - 和H-T 分支,分别如图 - 分支, 5.13(a)和(b)所示。 ( ) )所示。
型分支( ) - 图 5.13 波导 T 型分支(a)E-T 分支 (b)H-T 分支 ) -
s11 [ s ] = s12 s13 s12 s11 − s13
H
s13 − s13 0
由于网络无损耗,故应满足酉条件, 由于网络无损耗,故应满足酉条件,即
[ s ] [ s ] = [1]
[s]
H
的第一行乘以[ ]的第一列, 的第一行乘以[s]的第一列,得
E-T分支 - 分支 型分支看作三端口网络,对各臂进行编号, 将 T 型分支看作三端口网络,对各臂进行编号,主波导的 臂称作端口 1 和端口 2,分支臂称作端口 3,工作波型为 TE10 , , 形分支中的电场分布。 波,根据边界条件可以大致地画出 T 形分支中的电场分布。图 5.14 中的三张图画出了 -T分支中三种不同激励情况下的电场 中的三张图画出了E- 分支中三种不同激励情况下的电场 分布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波导非均匀处的场是非常复杂的, 分布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波导非均匀处的场是非常复杂的, 这里仅是一种示意图。 这里仅是一种示意图。由图 5.14(a)可以看出,波从端口 3 输 ( )可以看出, 入时, 有等幅反相波输出; 入时,端口 1 和 2 有等幅反相波输出;由图 5.14(b)可以看出, ( )可以看出, 端口1 等幅反相激励时, 有输出; 端口 和 2 等幅反相激励时,端口 3 有输出;而由图 5.14(c) ( ) 可以看出, 等幅同相激励时, 无输出。 可以看出,端口 1 和 2 等幅同相激励时,端口 3 无输出。
| s12 |2 + | s13 |2 = 1
式(5.7.13)要求 s13=0 或者 s23=0,若 s13=0,代入式(5.7.15) ) , ,代入式( ) * ,由于 s 此时不能为零(由性质一),只能是 有 s33 s23 = 0 33此时不能为零(由性质一) s23=0,以上条件代入式(5.7.11)和式(5.7.12)得 ,以上条件代入式( )和式( ) |s12|= 1,|s33|= 1 , * 代入式( 若 s23=0 代入式(5.7.14)有 s33 s13 = 0 ,所以有 s13=0,代入 ) , 式(5.7.10)和式(5.7.12)得 )和式( ) |s12|= 1,|s33|= 1 , 由以上推导可见, 由以上推导可见,若无耗互易三分支的端口 1 和 2 同时实现 匹配, 分支对外已被“封闭” 对内已被隔离, 匹配,则第 3 分支对外已被“封闭”,对内已被隔离,而端口 1 和 2 之间实现全通,亦即此时的三分支已退化为一个二端口 之间实现全通, 网络。 网络。
[s]
H
的第三行乘以[ ]的第一列, 的第三行乘以[s]的第一列,得
* * S13 S11 − S13 S12 = 0
所以
S11 = S12 ( 5.7.3)
1 S11 = 2 1 jβ S11 = S12 = e 2
将式( 将式(5.7.2)、式(5.7.3)代入式(5.7.1),得到 ) )代入式( ) 得到| 设
图 5.16 三分贝微带线功分器
接匹配负载, 假设端口 2 和端口 3 接匹配负载,经 1/4 波长分支线的变 换,在分支线的中央 O 点处并联后的电导为2 Z C Z12 ,若令 则输入端口匹配, 此值等于端口 1 输入线的特性导纳 1/ZC,则输入端口匹配,即 2 Z in = Z 01 RL s11=0,无反射。由此得出,分支线 ,无反射。由此得出, 的特性阻抗 Z1为 2ZC 。由于两路 为 结构的对称性, 结构的对称性,保证了两路功率平 分。为了使端口 2 和端口 3 相互隔 离,在两分支线的末端 A、B 两点 、 图 5.16 三分贝微带线功分器 处跨接电阻 R,且 R =2ZC。 , 下面来推导跨接电阻 R 何以等于 2ZC? 设信号从端口 2 输入, 输入, 接匹配负载, 端口 1 接匹配负载, 将图 5.16 改画成图 5.17 的形式。 的形式。
上式已经应用了互易条件, 上式已经应用了互易条件,即 sij=sji(i,j=1,2,3)。网络 , , ) 无损耗,满足酉条件, 无损耗,满足酉条件,故有
0 s ] = s12 [ s13
s12 0 s23
s13 s23 0
[ s ] [ s ] = [1]
H
展开上式得
( 5.7.11) ( 5.7.13) ( 5.7.15)
二端口等效单元电路的阻抗矩阵、 表 4.2 二端口等效单元电路的阻抗矩阵、导纳矩阵和转 移矩阵单元电路复习 移矩阵单元电路复习
5.8微带线功分器与合成器 微带线功分器与合成器 所示为一个三分贝微带线功分器结构示意图。 图 5.16 所示为一个三分贝微带线功分器结构示意图。它的 输入线和输出线的特性阻抗均为 ZC,两段长度为 λg/4 的分支 , 线的特性阻抗为 Z1 = 2ZC 。在分支线的末端 A、B 两点跨 接 、 两点跨C接 这种结构的功分器具有以下特性: 一个电阻 R,其值为 2ZC。这种结构的功分器具有以下特性: , 当输出端口 2 和 3 接 匹配负载时, 匹配负载时,输入端 无反射, 口 1 无反射,从端口 1 输入的功率被平分 到端口 2 和 3,且端 , 相互隔离。 口 2 和 3 况 -
H-T分支 - 分支 对于H- 分支 分支, 所示。 对于 -T分支,三种激励情况如图 5.15 所示。图 5.15(a) ( ) 输入时, 有等幅同相波输出; 中波从端口 3 输入时,端口 1 和 2 有等幅同相波输出;图 5.15 等幅同相激励时, 有输出; (b)中端口 1 和 2 等幅同相激励时,端口 3 有输出;而图 ) 5.15(c)中端口 1 和 2 等幅反相激励时端口 3 无输出。 无输出。 ( )
当分支波导在主波导的宽壁上, 当分支波导在主波导的宽壁上,分支平面与主波导中 TE10 平行时,这种分支称为E- 分支 分支; 波的电场 E 平行时,这种分支称为 -T分支;如果分支波导在 主波导的窄壁上, 平行时, 主波导的窄壁上,分支平面与主波导中 TE10波的磁场 H 平行时, 则称这种分支为H- 分支 分支。 则称这种分支为 -T分支。下面首先定性地分析 T 形分支的基 本特性,然后由其特性求出它的散射矩阵。 本特性,然后由其特性求出它的散射矩阵。
5.7.2 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的性质 分支的散射矩阵时,仅设其中的某一端口匹配( 在求 T 分支的散射矩阵时,仅设其中的某一端口匹配(例 如 s33=0),这时因为对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有如下性质。 ) 这时因为对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有如下性质。 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不可能同时实现匹配, 性质 1 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不可能同时实现匹配,即其散射 参量 sii( i=1,2,3)不可能全部为零。 , , )不可能全部为零。 采用反证法证明。 全为零, 证明 采用反证法证明。假设 sii全为零,则
| S11 |2 + | S12 |2 + | S13 |2 = 1 ( 5.7.1) 的第三行乘以[ ]的第三列, 的第三行乘以[s]的第三列,得
[s]
H

2 | S13 |2 = 1
S13 1 = 2

1 jα S13 = e 2
( 5.7.2 )
式中, 为任意相角, 参考面的位置。 式中,α 为任意相角,它取决于端口 1 和 3 参考面的位置。
式中, 为任意相角, 式中,β 为任意相角,它取决于端口 1 和 2 参考面的位置 对称移动, ,移动参考面 T1、T2和 T3,且保持 和 T2对称移动,使 α 、 和 ,且保持T1和 对称移动 =β =0,在这组特定的参考面下,E -T 分支的散射矩阵成为 β ,在这组特定的参考面下,
1 1 [ s] = 1 2 2 1 1 − 2 2 − 2 ( 5.7.4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