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远古时期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史 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 总结

PS:个别字不知道怎么打出来所以就是凑起来的,注意了哈:革及(这是一个字)、春(下面的日要开叉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1.、远古时期音乐形式以及特点:远古音乐与狩猎、捕鱼等物质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实用性强。

宗教及巫术色彩浓厚。

原始时期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这是我国音乐早期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艺术表演形式简单,因而歌、舞、乐三者之间相互依赖依存。

原始月舞分两类:一是劳动结合。

二是与黄帝等统治者有关,歌功颂德。

原始音乐的音调是极为简单的,最初可能没有一定的音律,只是运用一些高低不等的音而且很不肯定的音连接起来。

后来经过长期的实践,才逐渐有了简单的音律观念,开始运用他们认为比较谐和的几个音来构成曲调。

2、夏商代表性乐器:1)击乐器:鼓、磬、钟。

2)管乐器:骨笛、龠、埙。

(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一座墓葬,出土了共25支鹤骨制成的笛,其年代约8000(正负150)年,七音音阶。

第二章周秦的音乐1、六代之乐即六代乐舞。

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以及周初的《大武》。

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歌功颂德。

特点是规模宏大,有个尤物,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2、雅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

在大典的时候用于表演的乐歌。

大雅的内容与送相似,所用场合亦大体相同。

如两君相见礼。

小雅比较接近于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整理或改编而成的。

小雅用于诸侯大射、燕礼以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有唱的,也有只奏不唱的。

3、郑卫之音:当时黄河流域一带以郑、卫、宋、齐等地的民歌最具有特色,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所以士大夫们常以“郑卫之音”来作为北方民歌的代称。

4、成相: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

古时人们在进行春米等劳动时,常常伴随杵声而歌唱,称之为“相”。

春米所用的杵,后来转化为乐器,是用一根几尺长的竹筒顿地发声,成为春犊。

成相是说唱音乐的远祖。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

辽---清晚清---30,40 年代传统^音乐西安鼓乐:大型套曲“法鼓段”、“八鼓段”两种;:“六、尺、上、五”四调山西八大套冀中管乐河北吹歌《弦索十二套》(《弦索备考》1814)京剧的发展:谭鑫培(1846—1914 )刘鸣声、汪笑侬(1858—1918)地方小戏:二人转、二人台;梆子、粤剧、川剧京剧:四旦一梅、程、尚、荀,四生一余、言、咼、马/麒派:周信芳,梅派:梅兰芳。

“富连成班”叶春善、萧长华,“南通伶工学社” 欧阳予倩广东音乐:二弦、提琴、二弦、月琴、横箫“五架头”。

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

江南丝竹:二胡、二弦琵琶、、扬琴、笛、箫、板、鼓《老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慢六》《行街》等评剧:成兆才,30年代女演员花莲舫、李金顺、白玉霜板胡,越剧:“绍兴(女子)文戏”袁雪芬、傅全香改革生腔、板式、伴奏调整(中西乐器)/楚剧:花鼓类戏中共李龙之汉口“血花世界”演出田汉《杀宫》河南坠子“三弦书”乔清秀(乔派)董桂芝(董派)/四川清音声乐学堂乐歌:1903年前后一批流日学生接触到西方音乐,受资本主义文化影响,开始酝酿开乐歌课;1、1912年民国建立后正式在中小学开音乐课,人们称此为“乐歌”2、乐歌创编沈心工《学校唱歌集》(最早教材)《心工修歌集》《女子体操》、《黄河》石更词、辛汉曲《何日醒》;李叔同(1880 —1942)《送别》《春游》《西湖》《清凉歌集》1906在日本《音乐小杂志》、曾志忞。

学堂乐歌意义:1、出现早期音乐教育家(师资基础)2、展示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及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3、西欧音乐理论介绍到国内4、“集体唱歌”的形式为“五四” 后群众歌曲积累了经验萧友梅《冋》《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赵元任《劳动歌》《尽力中华》《西洋镜歌》《卖布谣》《叫我如何不想她》《老天爷》《也是微云》《海韵》(曲调与字调、声韵、语调、语气)、聂耳《毕业歌》《新编九一八小调》《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歌女》(非方整、多变句式、突出短句,巧用休止)黄自《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花非花》《卜算子》《思春曲》《长恨歌》夏之秋《思乡曲》麦新《大刀进行曲》刘雪俺《长城谣》《红豆词》《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青主《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江文也《台湾山地同胞歌》冼星海《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曲》《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马思聪《民主大合唱》《祖国大合唱》张曙《洪波曲》《日落西山》、任光《渔光曲》吕骥《自由神》《保卫马德里》贺绿汀《游击队歌》、《嘉陵江上》《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费克《茶馆小调》延安:马可《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里》劫夫《歌唱二小放牛郎》卢肃《团结就是力量》践耳《打得好》刘炽《翻身道情》郑律成《八路军军歌》《延安颂》。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远古(约前21世纪以前)一,原始乐舞形式:1歌舞乐三位一体。

2旋律简单,节奏较为平淡,是一种平等的无阶级意识的原始音乐艺术形态。

内容:其表现了原始人们的民族图腾崇拜,狩猎生活,抗击自然灾害,农牧生活(尊重自然规律),战争,爱情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原始先民处于蒙昧时期的思想。

葛天氏之乐:1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片中记载的一组原始乐舞。

2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生活和图腾崇拜。

3形式:表演者手持牛尾,且歌且舞。

4该组乐舞所反应的内容,与中国古老的的农耕文化特征相吻合。

因而有一定的客观性。

伊耆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先秦文献《礼记。

效特性》。

它是一部岁末祭祀乐舞,用以崇奉万物,反映了原始先氏在岁末祭祀祈求收获的愿望。

阴康氏之乐: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的一篇原始乐舞,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搏斗。

是一种古老的健身舞,体现了原始社会音乐朴素的社会功能。

朱襄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其内容反映了人们在干旱面前祈求神灵降雨的愿望。

刑天氏之乐:原始乐舞,见于《山海经.海外西经》是一部表现战争的乐舞。

弹歌:1据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首猎歌。

见于文献《吴越春秋》2歌词描写了一个原始狩猎的过程。

反映了远古的狩猎生活。

3这个过程与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是相吻合的。

因而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部原始乐舞,六代乐舞之一。

它是一部反映图腾崇拜的乐舞。

表现了处于蒙昧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

《咸池》:1尧时乐舞,六代乐舞之一。

《周礼》和《吕氏春秋》中记载“皇帝所做乐也,尧增修而用之”。

可能是皇帝时已有之,而最终的完成是在尧。

2它是一部表现水鱼图腾崇拜的乐舞。

3《庄子。

天运篇》称其“此之谓天乐”。

可知它是一部远古时期十分优秀的乐舞作品。

《萧韶》:1相传为舜时乐舞,见于《吕氏春秋。

仲夏纪》,《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等多部文献。

乐舞的排箫为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2乐舞有九个段落,九次歌唱,九次变化。

简明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3篇)

简明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21世纪)1. 远古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祭祀仪式和劳动生产中的歌谣。

2.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黄帝时已有乐官,负责音乐创作和演奏。

3. 传说中的乐器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4. 殷商时期,音乐成为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六乐”制度。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1. 先秦时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祭祀音乐。

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大量民歌。

3.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体裁,其中包含了许多音乐元素。

4. 儒家思想对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审美标准。

5. 墨家主张“非乐”,认为音乐是奢侈的象征,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6.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成为诸侯争霸的工具,各诸侯国纷纷设立音乐机构。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焚书坑儒”,但对音乐文化有所保留。

2. 汉朝音乐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祭祀音乐均有较大发展。

3. 汉乐府是汉朝政府设立的音乐机构,负责收集、整理民间音乐。

4. 汉代乐器有:琴、瑟、筝、笛、箫、笙等。

5. 汉代音乐理论有:五声音阶、十二律吕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融合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江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2. 南北朝音乐以民歌为主,如《子夜歌》、《读曲歌》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传入中国,对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理论有所发展,如“声律学”。

5. 乐器有:琵琶、古筝、古琴、笛、箫、笙等。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1. 隋唐时期,音乐进入鼎盛时期,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均有较大发展。

2. 隋唐音乐以唐乐为代表,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

最全中国音乐史

最全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一)远古1、20世纪80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9000年可考历史。

2、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节奏3、原始音乐往往与现实生活、巫术、宗教相结合。

4、《弹歌》反映原始狩猎生活。

《八阕》反映原始农牧生活。

5、《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6、《咸池》尧时期崇天(水鱼图腾)乐舞。

浪漫主义气息。

7、《九韶》(《箫韶》):舜。

原始社会最高水平。

伴奏乐器:排箫。

共九段。

歌、舞、乐三位一体。

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由。

8、远古时期的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9、《大夏》夏朝。

乐舞。

大禹治水。

《大濩》商朝。

商汤伐纣。

(二)周秦时期1.(1)礼乐制度:周代周公制定的等级制度。

(2)礼乐机构:春官(史上第一个)2.(1)乐舞: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尧《咸池》、舜《箫韶》、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小舞、散舞、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傩舞》秋季驱除瘟疫)(2)乐歌:雅乐(大雅、小雅)、颂乐(大典)、南音(长江中下游一代民歌)、郑卫之音(黄河流域郑卫宋齐民歌)、九歌(祭典,大型歌舞曲)、成相(劳动)。

3. (1)乐器:八音(按照制造材料性质划分)标志我国古代器乐艺术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2)编钟:战国时期达到历史性高峰。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编钟。

4. 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弦长为计算基础)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春秋时期。

产生宫商角徵羽。

(三)三国两汉1.汉代乐府: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

大规模、大范围采集民间歌谣。

代表人物:李延年(汉代协律都尉)根据西域音乐创作“新声二十八解”。

最早汲取西域音乐精华。

2.相和歌:汉北方歌曲形式。

特点:一唱众和,器乐伴奏。

发展的最高形式:汉魏“相和大曲”,(歌舞套曲)三段式歌舞曲。

结构:艳、曲、解、趋、乱。

3.乐器:吹管,弹弦(《广陵散》琴唱结合)4.音乐思想:(1)《乐记》:我国最早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

其中八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专业课及共同课考试大纲专业课与共同课通用,但出题形式与答题程度要求有所区别古代音乐史部分教材:参看《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配套音响:专业课CD十张一套;共同课七张一套(音乐学系办公室有售)。

一、远古(约前21世纪以前)(一)概述人类在从原始落后的低级阶段逐渐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与生俱来的创造音乐和接受音乐的能力也随之与日俱增。

中国古代的先民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以创造了音乐,并在夏朝以前已经产生了一些作品和乐器。

(二)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陶埙:陶土制作,圆形或橄榄球形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

常根据音孔多少来称呼。

骨哨:动物肢骨做成的哨子。

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距今约有9000年形制统一,制作规范长约20厘米,直径约1厘米开管管侧开有7个孔,没有当今笛子的吹孔和笛膜孔有的骨笛上面还留有设计音孔位置的刀痕标记直吹,吹奏时将骨笛斜持,使顶端吹口与嘴保持一定倾斜度,吹奏时大部分气流进入管内,在管内一侧形成气体震荡而发声陶钟:陶土制作的钟考古学家认为钟铎先是由竹、木制成,后来用陶制作,再发展到用铜制作原始乐舞图(三)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朱襄氏,葛天氏,伊耆氏,伏羲氏,女娲,神农氏,••••••••••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舜,禹(四)关于中国音乐的起源1,中国音乐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萌芽2,萌芽时期的音乐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3,萌芽时期的中国音乐具有多民族的特点二、章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771年)••(一)概述(二)历史传说中的音乐作品《九歌》,《九辨》,《九韶》(《九招》),《时日曷丧?》,••••••••《大濩》,《桑林》,《大武》(三)“雅乐”与礼乐音乐1,“雅乐”的来源“雅乐”一词今存文献中最早见于《论语·阳货》雅(夏)原是地名,是周族的发源地“雅”的音乐,实际就是周族的传统音乐2,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相传是周公旦参照夏礼和殷礼制定的;后经汉初文人追记,基本内容保留在《周礼》、《仪礼》和《礼记》中西周礼乐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等极化的音乐制度2)繁复的音乐礼节3,专职乐师的产生和音乐机构的建立专职乐师:黄帝时有乐师伦,舜时有乐师夔,尧时有乐师质;大约夏时起,有“瞽”(盲人)担任乐师巫,是古代祭祀活动中能以歌舞沟通鬼神的人女性巫曰巫,男性巫曰觋音乐机构:瞽宗,是乐师瞽人的宗庙大司乐,是西周时建立的庞大的音乐机构负责人:大司乐职能:1)掌管宫廷贵族子弟的学习 2)掌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大司乐中共有一千四百多人4,音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以培养人的思想感情为目的西周的音乐教育包括师、乐、舞三个方面(四)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1,《易经》中的民歌《周易》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一部筮书,即算卦书《易经》相传萌芽于殷周之际2,《诗经》中的早期作品《诗经》中的“二雅”中的周族历史叙事歌、风俗歌都属于西周、甚至西周以前的作品3,四夷之乐是指华夏民族四周的少数民族音乐另: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流入宫廷,丰富了宫廷的礼乐音乐,也促进了西周音乐的发展(五)乐器的发展1,考古发现的古乐器1)埙2)磬3)鼓4)钟2,甲骨文中关于乐器的字1)磬2)鼓3)庸4)龠5)和6)缶7)竽8)乐3,“八音”乐器分类法相传虞舜时已经有之1)金(钟-编钟、钲、铙、铎等)2)石(磬-编磬)3)土(埙、缶)4)革:鼓类乐器,如建鼓、悬鼓、鼗等5)丝(琴、瑟)6)木()7)匏(笙、竽)8)竹(龠、箫、管)(六)乐律学的形成1,古乐器测音与音阶问题由商代无音孔陶埙能吹奏的音来看,商代已经具备产生十二律的音乐基础了2,十二律、五声音阶名称的产生十二律的产生相传在黄帝时代真正的十二律和五声音阶的名称所见最早文献是《国语·周语》和《周礼·春官》3,宫调理论“宫”的含义就是“均”,是指一个八度中的各音位置“调”则是以每宫之中宫音之外的各音为主音的调“宫调”是我国古代音乐基本理论的概称三、春秋战国(前771至前221)(一)概述1、周朝的礼乐制度土崩瓦解,民间音乐蓬勃发展起来(雅乐衰落,俗乐兴盛)2、音乐作品、乐器、音乐表演艺术、音乐基本理论思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3、在诸子百家学说的影响下,各家各派的音乐思想随之产生(二)民间音乐1,雅乐的衰落和俗乐的兴盛俗乐中,影响最大的是郑国和卫国的音乐俗乐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乐律学、乐器学、音乐表演艺术以及音乐美学思想的进步2,《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十五国:周南、召南(楚文化)、邺、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3,《楚辞》音乐《楚辞》源于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依据楚国民间歌调填词的诗作。

(完整版)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完整版)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古代部分 :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 : 模拟说、感情说、劳动说乐舞:初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因此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

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校正过,故后辈又称此乐为《韶虞》。

《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关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

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代伟绩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由于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不能够赐予科学的讲解,因此就造成了这种观念的表现。

在无力抗争或抗争失败的情况下,就寄希望于借助某种超自然的法术来推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或能预知他们命运的吉凶。

瞽宗:一个起源于商代的音乐教育场所。

商代的音乐教育不但教本国的贵族子弟,而且还有别国的学生。

天然资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律:1 ,既有旋律性的乐器(骨哨、骨笛、陶埙等),又有节奏性的乐器(摇响器、铃、鼓),说明旋律和节奏是最早的音乐中的两大概素; 2 ,商代出土的编铙、编磬,诚然大小周边,但可以用不相同的厚度调出不相同的音高,说明商代人已经掌握了运用不相同规格的钟体和磬体产生不相同音高的技术;3 ,夏商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五声音阶的歌曲和乐曲。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格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格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格1 / 1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一)远古至汉内容前 21—前 16 世纪,前 前 11 世纪— 前 770— 前 前 475—前 221前 221 前 208— 前 25— 16 世纪—前 11 世纪前 771476— 前 前8(新8 前 220206 — 23)远古 夏商 西周春秋战国秦 西汉东汉乐 乐 《葛天氏》、《朱襄 《大夏》 礼乐(六代乐 “礼崩乐坏”、 相和歌种舞氏》(引阴气)、 《大濩》舞颂乐、雅 “郑卫之音”:民歌(风、楚声)徒歌—但歌— 《阴康氏》 (引阳 巫乐乐、房中乐、 民间音乐发展:宋玉对楚王问 相和歌气)青海大通马家 (《舞雩》) (巫风:恒 乡乐、四夷之 曾侯乙钟鼓之乐:相和大曲窑舞蹈纹彩陶盆、 舞于宫,酣歌于室 )乐) 艳—曲—乱或趋:“解” 器乐插段广西花山壁画 乐悬、八佾《云门》 六代之乐民间舞蹈:巴渝、 鞞舞、公莫舞、 《咸池》 小午(帗、羽、 铎舞、槃午。

《韶》(九成)旄、干、人) 四夷之乐宗教乐舞民 《弹歌》、南音(候 《易经 ?归妹》 (剪羊 《诗经》歌人)、北音(燕子)毛)《楚辞》(九歌)《易经 ?贲》(婚姻)《尚书 ?汤誓》(抗争)说 荀况《成相篇》:相—春牍,粗竹筒制 百戏(散乐)东海黄公唱成的打击乐器。

三、三、七句式,揭示 叙事诗《焦仲卿妻》统治者笨拙,主张开通政治。

器乐乐器贾湖骨笛、 鼓、埙、磬 ( 新石器时代后期)乐律理论机构音乐家 夔(制磬传说)伯牙《顶峰》、《流水》传说煽动乐:黄门煽动、骑吹、短箫铙歌、横吹编钟、编磬、籥、殷 70 种(乐器)曾侯乙墓 8 种(钟、磬、篪、笙、箫、排箫、笛、羌笛、笳、角、箜篌、 墟编铙、云门火烧沟 八音:金、石、 琴、瑟) 125 件;编钟 65 件,分三层 筝、阮咸、琴陶埙、河南辉县陶埙、 土、革、丝、 悬挂,编磬 32 件,曾钟 2800 多字铭文, 商虎纹大磬、商双鸟 木、匏、竹楚、齐、晋、周、申、曾等国律名对照、 铜鼓、一钟双音,变化音名、 八度分组( 5 个)绝对音高: #c\#f\#a 十二律(六 《管子》五声、《吕氏春秋》十二律、 相和三调:平、清、瑟 律、六同)、 三分损益法、曾侯乙种中心音域十二律 京房 60律七声音阶具全,采用三分损益律和纯律结合的复合律制音乐教育 文化下移,有教无类、百花绽放《史记》(司马迁前 145—前 86)成均之法、乐 儒家(《乐记》)、道家(老、庄)、墨子 董仲舒,刘向德、乐语、乐 (《非乐》)《考工记》记谱法—《投壶记》 、《河南周歌法声乐《乐记 ?师乙》、《韩非子 ?外储右上》 声曲折》春官(大司乐 汉承秦制,设乐府(前 112—前等 1463 人)8),收集、整理、编创师况、师涓、师文、师乙、韩娥、秦青、 李延年 乐府领导人 协律都尉薛谭、王豹、高渐离、优孟。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产生2.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3.为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产生4.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远古骨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一侧钻孔制成的吹奏乐器,属于直吹乐器。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1986-1987年于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其中有八、七、六、五孔笛,共计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就可吹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可能为七声音阶。

它们距今已经有9000年,是我国音乐具有9000年的依据舞蹈纹彩陶盆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余年,盆内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装饰有头饰、尾饰,可能是装扮鸟兽,他们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于节奏感和情感。

这是我国乐舞具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云门》(黄帝时期)《咸池》(尧)《韶》(舜)《韶》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是一部宗教性乐舞。

它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既“萧”(排萧),据说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评价它“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

夏、商大夏(夏)大(商)商代虎纹大石磬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发音略高于#C1西周、春秋、战国春官这是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

大司乐这是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特点是:机构庞大、分工明细、各司其职。

它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国子、世子、学士,教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

除教育职能外,大司乐还有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春秋末年,分风、雅、颂,共305篇。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梳理

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产生2.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3.为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产生4.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远古骨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一侧钻孔制成的吹奏乐器,属于直吹乐器。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1986-1987年于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其中有八、七、六、五孔笛,共计18支。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孔笛,用简单的指法就可吹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

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可能为七声音阶。

它们距今已经有9000年,是我国音乐具有9000年的依据舞蹈纹彩陶盆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约5000余年,盆内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装饰有头饰、尾饰,可能是装扮鸟兽,他们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于节奏感和情感。

这是我国乐舞具有悠长历史的确证,八阕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云门》(黄帝时期)《咸池》(尧)《韶》(舜)《韶》是古乐舞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是一部宗教性乐舞。

它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既“萧”(排萧),据说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评价它“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准则。

夏、商大夏(夏)大(商)商代虎纹大石磬1950年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制作工艺水平极高,音色柔美,发音略高于#C1西周、春秋、战国春官这是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而设置的我国第一个礼乐机构。

大司乐这是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特点是:机构庞大、分工明细、各司其职。

它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其教育对象是国子、世子、学士,教学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

除教育职能外,大司乐还有另外两个职能:严格的行政管理与音乐表演职能《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产生于春秋末年,分风、雅、颂,共305篇。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1)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第一章远古(一)名词解释1.陶埙: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者橄榄形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按音孔。

出土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山西太原义井村遗址……2.骨笛: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贾湖骨笛”):猛兽骨制成,共出土25支。

(二)问答题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它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①乐器有: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②价值:贾湖骨笛的发现证明了9000年前中国音乐文明的起源;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乐器,标志着中国乐器史的开端;贾湖骨笛1200的历史反映了这一时期古代先民的音乐文化。

第二章夏、商、西周(一)名词解释1.雅乐: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所说的雅乐,是指西周以来礼乐制度中的音乐。

2.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其音乐活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和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②繁复的音乐礼节3.六代乐舞:被儒家封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皇帝之乐《云门》以祀天神尧之乐《大咸》以祭地示舜之乐《九韶》以祀四望禹之乐《大夏》以祭山川商之乐《大濩》以享先妣周之乐《大武》以享先祖4.大司乐: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其机构负责人“大司乐”的职能——①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即宫廷音乐机构②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培养王、贵族子弟的音乐学习“世子”、“国子”——相当于音乐学校5.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其中包含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十二律:在西周时产生,其中包括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问答题1.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享受音乐有相应的规定舞队编制:“佾”——方阵“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左传·隐公五年》乐队使用:“县”——通“悬”“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礼·春宫宗伯》②繁复的音乐礼节对内容、乐舞、宫调、乐器都有规定2.简述商、周时期的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历史笔记摘抄(3篇)

中国音乐历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远古时期的音乐1. 远古音乐概述中国音乐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了音乐活动。

这一时期的音乐主要是祭祀音乐和劳动音乐。

2. 奎鼓文化在远古时期,我国音乐文化以“奎鼓”为代表。

奎鼓是一种以牛角为鼓面的鼓,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奎鼓文化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有广泛的影响。

3. 钟鼓文化钟鼓文化是远古时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钟鼓文化起源于商朝,以青铜钟和鼓为主要乐器。

钟鼓音乐在祭祀、宴请、战争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二、夏商周时期的音乐1. 夏商周音乐概述夏商周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包括祭祀音乐、礼仪音乐、宫廷音乐等。

2. 钟鼓音乐钟鼓音乐在夏商周时期达到了鼎盛。

这一时期的钟鼓音乐以编钟为代表,编钟音乐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节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3. 礼乐制度夏商周时期的音乐与礼乐制度密切相关。

礼乐制度规定了音乐的演奏形式、演奏场合和演奏对象,使音乐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 春秋战国音乐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音乐以民间音乐为主,出现了大量的民间歌曲和乐曲。

2. 《诗经》与音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民间歌曲。

这些歌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琴曲与琴论春秋战国时期,琴曲和琴论得到了迅速发展。

代表作品有《高山流水》、《广陵散》等。

这些琴曲和琴论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秦汉时期的音乐1. 秦汉音乐概述秦汉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2. 汉乐府与音乐汉乐府是秦汉时期的重要音乐形式,以民歌为基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代表作品有《上邪》、《陌上桑》等。

3. 琵琶与胡琴琵琶和胡琴是秦汉时期的两种重要乐器。

琵琶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胡琴则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风格。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音乐史知识点汇总
二、 远古时期的乐器 1、 骨笛 骨笛是一种以动物、飞禽等兽骨为材料制作成的笛子,是迄 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
1 / 37
远古夏商时期
贾湖骨笛便是骨笛中的代表,其由丹顶鹤的尺骨所制。共 35 件,做工精良,可完整的演奏六声、七声音阶,以及若干变 化音。贾湖骨笛距今约 8000-9000 年左右,是目前我国出土 年代最早、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乐器之一。 2、 鼓 鼓是由一个共鸣箱两面蒙皮制作成的一种打击乐器。在远古 时期,鼓身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 远古时期鼓声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不同的节奏可以传递出不 同的信息符号。 3、 磬 磬由石块打制而成,亦称为石磬。磬在我国的历史上十分悠 久,早期的石磬制作十分粗糙,如山西襄汾出土的距今 4000 多年的石磬,是我国所知最早的石磬。而到了商代时,其制 作工艺已十分成熟,如商代晚期出土的虎纹磬。 4、 埙 埙是汉族特有的一种闭口吹奏乐器,远古时期均为陶埙,外 形呈扁平的圆鱼状,只有上方一个吹孔,可吹奏 4-8 个音。 5、 青铜类乐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音乐制作的材料也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即青铜乐器。具有代表性的青铜乐器非钟 莫属,尤其是编钟,其余还有镈、铙、铎、铃、铜鼓等乐器。 青铜乐器不仅大大丰富了音响色彩,乐器上的铭文也为理解
d ī lóu
的乐舞,即秦、楚、吴、越一带的音乐。由宫廷所设的鞮鞻 氏掌管,用于祭祀和宴飨,其中吹奏乐与歌唱是其主要音乐 形式。
三、 民间音乐 “礼崩乐坏”后,民间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民间音乐的 兴起也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
6 / 37
周秦时期
1、 散乐 散乐是侏儒、倡优、角抵戏、相扑、体育竞技等综合性、感 官性很强的一种乐舞体裁。主要来自各地民间乐舞。周代我 国就出现了散乐,汉朝以后由于散乐与西域传来的百戏相似, 鼓二者融合,统称散乐,其对唐朝宫廷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2、 郑卫之音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在郑国和卫国之间的民间俗乐,是一种活 泼而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这种音乐由于与雅乐冲突,故遭到 儒家的极力反对,成为雅乐的对立面,俗乐的代名词。 3、《成相篇》 《成相篇》是《荀子》中的一个篇章,被称为我国最早的说 唱音乐。“相”是一种棒状打击乐器,成相即手持“相”击奏 而说唱,以分节歌的形式反复演唱,被认为是后来的快板书 及说唱音乐的鼻祖。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
新音阶(下徵)、八声音阶、燕乐28调、万宝常84调,祖孝孙、张文收旋宫转调,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敦煌藏经洞乐谱)
理论
阮籍《乐论》嵇康《声无哀乐论》
《乐书要录》元万顷93等,《教坊记》崔令钦93、《羯鼓录》南卓94、《乐府杂录》段安节94
机构
太常寺:大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103-104
音乐家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远古---汉
内容
前21—前16世纪,前16世纪—前11世纪
前11世纪—前771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6
前208—前8(新8—23)
前25—前220
远古
夏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乐种
乐舞
《葛天氏》、《朱襄氏》(引阴气)、
《阴康氏》(引阳气)青海大通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广西花山壁画
民歌
曲子词即宋词或词调:应歌合舞,结构长短句为主。创作上依乐填词,有减字、偷声、摊破等形式的变化。体裁:令、慢、引、近犯。姜夔《扬州慢》、《杏花天影》
元代散曲—分为小令(只曲短小)、带过曲(2-3只曲连缀)、散套(组歌加尾声间有2个以上同宫的只曲连缀)《天净沙﹒秋思》马
冯梦龙《挂枝儿》《山歌》收集编辑民歌,民歌体裁有:
2、南方清商乐(吴、西+相和歌)
3、其他;拂舞、白宁舞、杯盘舞
中西音乐文化交流:
与少数民族音乐融合:雅乐、龟兹、疏勒、鲜卑、西凉、高昌、康国
乐器的传入: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方响
佛教音乐传入(1世纪)
1、隋七部(隋581年后);七部:国伎、清商、高丽、天竺、安国、龟兹、文康。2、隋九部:加康国、疏勒(605—618);3、唐贞观十年九部:+燕乐、废礼毕(文康)。

中国音乐史笔记

中国音乐史笔记

中国音乐史笔记中国古代史(一)一.远古时期:1.音乐形式:歌、舞、乐合而为一(基本因素是节奏),与生产力发展紧密相关(古歌、古乐舞)。

①《弹歌》——狩猎。

②《八阙》——农牧。

③《蜡辞》——祭歌。

④《云门》——黄帝拜神乐舞(图腾)。

⑤《咸池》——尧崇天乐舞(星座)。

⑥《萧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2.乐器:①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最古老的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9000年可考的依据。

20支,距今9000年。

音孔不一,五、六、七、八。

七音笛居多,保存完整。

②骨哨,陶埙(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孔)、籥。

③鼓——山西陶寺鼍鼓,永登土鼓,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

二.夏商时期。

1.音乐发展:与远古乐舞性质不同,有阶级烙印。

①《大夏》:歌颂夏禹治水。

②《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③巫乐:求雨,驱鬼逐疫,出征。

2.乐器:磬——石制。

虎纹大石磬。

山西陶寺夏磬。

编磬——故宫商代编磬,三枚一组。

“永启”、“夭余”、“永余”。

埙——商代,五孔。

钟——陶钟。

商代青铜钟。

编钟——河南安阳商代编钟,三个一组。

编铙——殷墟,五件一组。

三.西周。

(奴隶制社会达到鼎盛)1.周代礼乐制度实质——等级制度。

a.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排列的严格规定。

①乐队——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代礼乐制度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排列的严格规定。

天子的乐队为四面排列,称宫县。

)②舞队——天子-八佾;诸侯六佾;依次递减。

b.典礼仪式,祭祀,宴飨的步骤。

2.乐舞:①六代乐舞: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宴享,儒家雅乐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箫韶(九韶);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由来。

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

1②小舞:彩绸舞、羽毛舞、牛尾舞、长袖舞。

(娱乐性强,道具与舞的关系)③散乐:民间音乐。

④四夷之乐:周边部落音乐、歌曲。

⑤宗教性乐舞:攤舞。

3.八音分类法: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中国音乐史——远古夏商

中国音乐史——远古夏商

中国音乐史——远古夏商中国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夏商时期。

夏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音乐在中国社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夏商时期,音乐被视为一种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商人民相信通过音乐可以与神明沟通,并且音乐能够传达人们的愿望和祈祷。

因此,音乐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史书记载,夏商时期的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

每一声调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它们代表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秩序的理解。

这些声音被认为是连接人类与神灵之间的桥梁,通过音乐演奏创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

当时的乐器种类也非常多样化。

最早的乐器是由动物的骨骼和角制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商人民开始使用青铜制作乐器。

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鼓和编钟。

大鼓一般用于庄严的祭祀仪式,而编钟则常常用于庙宇的音乐演奏。

除了祭祀活动外,夏商时期的音乐也在社交场合中被广泛应用。

人们在婚礼、宴会和庆典等场合中都会演奏音乐来增加气氛。

这些音乐通常欢快活泼,展示人们的快乐和幸福。

另外,在夏商时期,音乐还被用来进行军事活动。

当时的将领们相信通过音乐可以激励士兵,增强他们的战斗意志。

因此,在战斗中,军队会派出乐队演奏激昂壮丽的音乐,以提高士兵的斗志。

总之,夏商时期的音乐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祭祀仪式和庆典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交和军事活动的必备元素。

这一时期的音乐不仅传承了古老的传统,也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史——远古时期贾湖骨笛: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被测定距今约8000年,因此说我国音乐文化距今有8000年可考的历史,M282:20是由鹤类尺骨构成,七音孔,五声音阶。

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是新时期时代产物,比舞阳骨笛晚约1000年,由禽骨构成。

彩陶盆: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距今约5000余年,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在盆的内壁有三组舞者,每组五人,手挽手列队跳舞,舞姿优美,富有节奏感和情感。

舞者头上有下垂的发辫或装饰物,身边拖着一条小尾巴,可能是扮演鸟兽的装饰物。

雩舞:商代用于求雨仪式的乐舞,用牛尾做道具,在舞者之间相互传递,因此又被称为“代舞”或“隶舞”,舞步盘旋,因此卜辞又称“盘隶”。

魌舞:商代驱鬼逐疫的乐舞,由方相戴着假面具扮演鬼怪的模样,边舞边唱,充分体现了商代巫乐多姿多彩的特色。

音乐的起源:1、巫术说原始人为了生存必须与险恶的大自然苦斗,在不能战胜大自然和客观环境时,就会产生精神力量的支柱,进而演变成巫术。

《朱襄氏之乐》: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

它是炎帝部族的乐舞,是说朱襄氏部族的生活环境,风沙很大,天气干旱,植物枯萎,有个叫士达的人造了一个五根弦的瑟,用来求雨,以安定百姓的生活,反映了原始人在干旱等自然灾害面前以音乐娱神,祈求降雨的愿望。

2、情感说远古人类在获得猎物后,尝尝聚集在一起以歌舞庆贺,情感的多方面用音乐表达进而演变成情感说。

3、模仿说大自然各种鸟类的名叫是有固定音程的,因此原始音乐音程的形成有可能模仿鸟鸣的因素。

4、劳动说产生于劳动生产,劳动号子之类的。

古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ou4)《葛天氏之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木草》;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级》。

它是传说中的一种古乐,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阙:终曲。

《载民》:歌颂祖先;《玄鸟》:歌颂这一氏族的鸟图腾;《遂木草》:歌颂并希望植物生长茂盛;《奋五谷》:歌颂并希望粮食丰产;《敬天常》:歌唱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达帝功》:感谢自然地赐予;《依地德》:要按照徒弟的自然规律从事生产活动;《总禽兽之级》:歌唱并希望畜牧生产得到繁荣增殖。

这些都反映了先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礼记-郊特牲》记载的古代祭歌: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易经-愤》:愤如,番如,白马瀚如;匪寇,昆垢(P8)六代乐舞黄帝时代的《云门》:祭天神尧的《咸池》:崇天的乐舞舜的《韶》:祭四望夏的《大夏》:赞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商的《大濩》:祭先妣周初的《大武》:祭先祖散乐、夷乐——民间乐舞,由旄人掌教四夷之乐——当时王朝四周各部族的乐舞,歌曲,由提楼市掌教宗教性的乐舞——包括田旱时求雨的舞鹤每年秋季驱除瘟疫时所用的摊舞。

古乐器鼓:最早产生的击打乐器,最古老的是土鼓,后有木鼓,商代出现铜鼓。

制造水平最高的是商代的双鸟耗真纹铜鼓磬:最古老的民族乐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称为“石”或“鸣球”,最早用在先民的乐舞中,按照场所和演奏方式分为特謦和编磬;虎纹大石磬: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石器,通体用大理石造成,表面光滑,右上角钻有小孔以便悬挂,通体刻画的有类似老虎的图案,造型精美,音色浑厚、柔美。

钟:目前发现最早的是陶钟,新石器时代遗物编钟:青铜制成,印能奏成出唱歌一样的旋律,因此又被称“歌钟”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的高低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巨大的钟架上,用十字形木槌个长兴木棒敲陶埙:以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一般成平底,卵形。

陶响器:原始乐器具有特殊节奏色彩的乐器,形制为封闭状的腔体,和内装的小石粒或小泥丸相互碰撞发音,以小巧玲珑和多种奇特的形状为其特征。

西周时期乐舞等级制度和音乐教育乐舞等级制度:春秋末期在“礼崩乐坏“的局面中,周代建国初期,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它是一种用礼仪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把上层社会的人分成许多等级,再依照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实施的礼乐,其目的是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音乐的发展。

分为佾(yi4)和乐县(xuan2)。

县:悬挂钟磬多少的规格及排列的方位。

规定王使用的乐舞可以排列在东南西北四方,诸侯可以排列三面,卿和士大夫可以排列两面,士看可以排列一面。

佾:王的乐舞列队可以有八行,每行8人,共64人;诸侯则只可以六人一行,排六排,共36人,以下逐渐递减。

我国第一个礼乐几个头是周代设置的春官。

音乐教育:1、音乐礼仪:郊社(祭天地神明)、尝祭(贵族祭祖)、食祭(政治上的外交宴会等)、乡射(乡里中贵族们联欢仪式)、师大献(凯旋庆典)、行军田役(军事演习性质的狩猎)。

音乐体裁:歌舞音乐、声乐(独唱、群唱)、器乐(合奏、独奏)。

2、礼乐教育: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春官中有大司乐、乐师、大师共1463人,分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物。

教育对象:世子和国子。

教育时间:13—20年。

大司乐教:乐德(乐的思想、崇高目的)、乐语(表现方式)、以致乐舞(大型乐舞)。

乐师教:小舞。

大师和小师:音乐和乐器演奏。

六艺:礼: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音乐、诗歌、舞蹈等;射:射箭技术的训练;御:驾驭战车的技术书: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宗教技术的传授。

古乐和新乐古乐:即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表演的乐舞和演奏的音乐,它是一版用于郊社、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是我国历史上建立起的第一个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

六代乐舞为其最高典范。

特点:1、有乐队变化的群舞形式,表演者为男性;2、音乐的表演有一定的程式规范;3、有特定的内容和历史内涵;4、具有修身养性、和睦家庭、安定社会的教育意义和作用新乐:即郑卫之音,是黄河流域一带郑、卫、宋、齐等地的民歌泛称。

特点:1、演奏者为女性、倡优;2、舞蹈前进后退都作出俯身扭腰的夸张动作;3、音乐放纵没有节制;4、内容不十分具体,历史内涵不大深刻。

三、《诗经》、八音分类法、三分损益法《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瑞安经典之作,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末年共500年间的各类音乐共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称为《诗经》,现所传为汉朝毛享传下来,因此有脚“毛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国风:160篇,雅分大雅(31)和小雅(74)共105篇,周颂(31)、鲁颂(4)、商颂(5)40篇。

包括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舞三种不同内容形式的音乐作品。

特点:1、地域:产生在黄河流域,也远及长江汉水一带;2、作曲技巧:1、同一曲调多次反复;2、带有副歌形式的歌曲;3、被俗世称为“号子”一类的歌曲和“山歌”一类的抒情民歌,在演唱时采用有“歌”和有“和”的形式;3、演唱形式:演唱时大都是无乐器伴奏的“徒歌”但也有用埙等乐器伴奏。

《楚辞》:战国时期南方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实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文学加工整理而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以楚国历史、风俗、音乐、方言进行创作的,有着独特文化传统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的作品。

分为《九歌》、《离骚》、《天问》、《招魂》。

《九歌》原来是楚国南部民间祭祀时唱的一套歌曲。

屈原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写成了充满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的艺术作品。

《成相篇》:周代的劳动歌曲,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说唱音乐。

内容是揭露统治者愚蠢,要他们改变作风,实行开明的政治。

演唱形式:用一种叫做“相”的打击乐器打着节奏伴唱。

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曾侯乙编钟:1978年春秋之交出土于湖北随县,我国目前所见最大的一套编钟,显示出我国编钟音乐文化的发展大到惊人的成就,通体由错金铭文,2800字,用以表明各个钟发音的律和音阶。

一钟双音,音域达到五个八度。

整个编钟共64枚钟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扭钟19枚,分三组排列,种下两层是编钟的主题,也分三组。

第一套钟称为“琥钟”,由11枚长乳甬钟组成,第二套称为“音丝”,由12枚长乳甬钟组成,第三层称为“揭钟”,由22枚长乳甬钟组成。

左边分布短架,长335cm,高173cm,长架分布在中间和右边,长748cm,高165cm,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时期,由6个武士托起,古代打击乐器,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

(第65枚为缚钟,楚惠王所赠)十二律:十二律分作六律六吕,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称为六律,是阳律,大吕、夹种、仲吕、林忠、南吕、应钟是六吕,是阴律。

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振动体的长度来进行音节或十二律的相称——三分损益法。

它是以弦长为其计算基础的。

记载于《管子.地员篇》即用增加或减少弦长的三分之一,往返交替,反复求律的方法。

《乐记》:是一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着作,它以客观艺术实践为依据,总结出音乐的原理及其艺术规律,提出关于音乐的本源,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的社会功能,对音乐的美感认识。

主要内容:1.就音乐的产生,提出“物动心感”的命题,指出了诗歌、音乐表现感情的特征,否定了当时在音乐起源上模拟自然、来自阴阳的观点,具有唯物的认识因素;2.系统得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乐的特点是“和”目的在于“和同”,即通过音乐歌舞的演奏,使不同的人在情感上相融。

礼的特点是“异”,目的在“辨异”,即通过各种不同的具体的文饰等规定,把贵贱、上下、亲疏等界限区别开来。

儒、道、墨家各自的音乐思想儒家孔子:1.赋予礼乐新的内容——仁,由此构成新的礼乐精神;2.承认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3.认为音乐可以反映热门的痛苦和欢乐,但在感情上要受到节制4.重视音乐的教育,提出学习的六门功课即礼、乐、射、数、御、书。

孟子:1.提出“君与民同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人民的重要性2.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音乐比说教更有说服力,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荀子:主张“以古持今”,“以时顺修”的原则改造旧的礼乐2.认为音乐可以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力,音乐可以感化人心。

墨家墨子提出“饥者得食,函者得衣,劳者得息”2.主张“节用”,宣传兼爱、非攻,在音乐上主张“非乐”。

3“弦歌弦瑟,习为声乐“此足以表天下。

道家老子:1.《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哲学思想先河,音乐方面是原始唯物主义,提出“道法自然”“无为”2.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主张“大音希声”庄子:1.主张“清静无为”2.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崇尚天籁之音,反对人的主观作用3.反对包括音乐在内的一些科学文化艺术,认为会打乱他那“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理想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