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课件第七章气候与农业气候

合集下载

《世界的气候类型》课件

《世界的气候类型》课件
总结词
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分旱 雨两季。
详细描述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的热带地 区,全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 ,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 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地区。
特点
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干季 少雨,雨季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
01
02
03
04
总结词
全年高温少雨,降水稀少。
详细描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 季寒冷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详细描述:温带大陆性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重要影 响,这种气候下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同时也适宜发展 畜牧业和林业。
温带季风气候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包括中国 、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分布地区
特点
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区的热带地区。
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明显,干季少雨 ,湿季多雨。
03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总结词: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总结词:特点 总结词:影响
详细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南 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受海洋影响较大,全年温和湿 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详细描述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回归线附 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全
年高温少雨,降水稀少。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和澳大利
亚的沙漠等地区。
特点
终年高温少雨,降水稀少,干 燥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总结词

气象学-第8章 气候及农业气候(ppt模板)

气象学-第8章 气候及农业气候(ppt模板)

• 三、气候分类 • 气候分类:将全球气候按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气 候类型,或以全球为对象,根据自然规律将各地 气候归纳为若干类别的方法。 • 1实验分类法: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气候 要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为依据,结 合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水分平衡、水文情况 及自然景观等因素对照划分气候类型。如柯本、 桑斯威特等分类 • 2成因分类法: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 因子和下垫面因子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如斯 查勒分类。 • 3柯本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 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
• (三)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 • 1沙漠气候: • 大陆性的极端化。 空气干燥,蒸发极盛,降水稀少,年雨量小于 250mm;白天太阳辐射和夜间地面有效辐射都很 强;温度年、日较差都很大。沙漠气候自然植被 贫乏。 地区:1)20-40度大陆内部;2)信风带西部 • 2草原气候: • 热带草原:夏热多雨,冬暖干燥,年降水量为 500~1000mm;原为喜温作物,如水稻、棉花、 香蕉、甘蔗、咖啡等的产地。 • 温带草原:冬寒夏暖,年降水量为200~450mm, 冬有积雪覆盖层,主要生长小麦等旱作作物。
• 3、下垫面因素 • 包括:海陆分布、海气相互作用、洋流、地形、 植被、冰雪覆盖等。 • (一)海陆分布 • 1)海陆的热力差异,->表面温度差异。海洋上温 度日、年较差比陆地小,极值出现时间推迟。夏 季大陆为热源,海洋为冷源;冬季相反->影响大 气活动中心的强弱和高低气压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 2)影响水汽供应。 • 3)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暖夏凉;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夏季酷热、冬季严寒。 • 4)季风和海陆风。
125.0
131.5
133.0
(1)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赤道,极小值出现在极地。

气象学 第七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

气象学 第七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

世界洋流分布图
注:图中红色线条和箭头表示暖洋流,蓝色表示冷洋流。
洋流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EI Nino)一词起源于 秘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 每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会发生 季节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当地 称这种现象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的 意思为“圣婴” 。
(4) 中国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 使中国的气候也呈现出复杂多样 的特点,适应各种作物的种植气候在我国基 本上都能找到。
地势西高东低 对加强冬夏季风都有一定的作用
山脉多东西走向 对冷暖空气都有一定的阻挡 作用,使南北气候的差异增大。
高原面积广大 四大高原的面积达400多万平方 公里,其中青藏高原的面积就达成230万平 方公里。
一次厄尔尼诺过程(1997—1998)
一次拉尼娜过程(1998—2000)
一次厄尔尼诺(200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成因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以北海面盛行东北信 风,赤道太平洋以南海面盛行东南信风,太平洋东侧 表层暖的海水被输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不 断上升,热量也不断积蓄,使得西部海平面通常比 东部偏高40厘米,年平均海温西部约为29℃。
③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 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 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④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 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3.地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地形对自身气候的影响: 辐射:随海拔增高,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增多, 散射辐射减少。 气温:高山温度变化平缓,谷地变化剧烈;高 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比平地、谷地小。

气象学.pptx

气象学.pptx

《巴黎协定》等国际气候合作框架为 应对全球变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合作 机制,各国需共同努力实现减排目标 。
适应策略
针对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采取适应 策略来降低其影响,如建立气候适应 型城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水 资源管理等。
06
气象观测与预报技术
Chapter
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建设
站点布局与选址
农业生产指导
气象学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天 气信息和气候预测,指导农民合理安 排农事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02
大气圈层与结构
Chapter
大气圈层划分
01
对流层
地球表面最接近的大 气层,天气主要发生 在这里,包括云、雨 、雪等。
02
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之上,其 中包括臭氧层,对地 球生命起到重要保护 作用。
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季节变化 ,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植被茂盛。
全年气温较高,有明显的干湿季 之分,湿季时草木茂盛,干季时 草原枯黄,动物有大规模迁徙现 象。
温带气候类型及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01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植被以温带落叶阔
叶林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
02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植被由森林到草原、
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气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天气预报
气象学为天气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 技术支持,帮助人们及时了解未来天
气情况,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气候预测
通过对历史气候资料的分析和研究, 气象学可以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 ,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灾害防御
气象学在防御台风、暴雨、洪涝、干 旱等气象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减少灾害损失提供了有力支持。

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PPT课件

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PPT课件

2021/3/24
授课:XXX
16
(3) 大地形对气候的分界作用
大地形往往都是气候的分界线。如天山、秦岭等。
秦岭: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高度2000-3000
米。
例 : 北 部 的 西 安 , 一 月 均 温 - 1.3℃ , 年 雨 量 604.2mm;
南部地区汉中1月均温2.0℃,年雨量889.7mm;
分析各气候带的特点,主要应考虑两个因素:
太阳辐射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
南、北半球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气候带:
1. 赤道气候带(equatorial climatic belt) 10S - 10 N
处于赤道无风带(我国10 N为南海诸岛)。特点: • 终年高温,年均温25-28℃,最冷月>18℃,无四季之分; •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 降水充沛,年雨量一般在2000mm以上,且分配均匀,
• 改变大气成分 如二氧化碳、各种污染物的释放 等。
• 人工释放热量:工业民用燃料,使气温升高,造 成热岛效应。
2021/3/24
授课:XXX
21
§2 气候带和气候型
一 气候带 二 气候型
2021/3/24
授课:XXX
22
一.气候带(climatic belt)
气候环绕地球的带状分布称为气候带。
绿。以地中海及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 大陆东岸:夏炎热多雨,冬寒冷干燥,为季风气候 区。中国东部华北最为典型。
2021/3/24
授课:XXX
26
5. 冷温带气候带(cold temperate ~) 45—66.5 N(S)
这一气候带位于西风带中。我国蒙新地区属此带。 主要特点有:
西岸: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绪论1 大气、大气科学的概念大气是包围在地球的空气的总称,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2 叙述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及大气圈与地球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其它圈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相互作用。

3叙述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气象监测(2)农业气象信息服务(3)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4)农业小气候、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手段的研究(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4 叙述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

5 叙述农业生产与气象学的关系(1)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2)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物质、能量基础(3)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全过程和农业设施等的影响(4)大气对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5)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第一章大气1 大气的组成包括悬浮集中的液体和固体质粒在内的气体混合物。

气体混合物干结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2 什么叫干结大气?干结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称为干结大气。

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氩气,但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

(1)氮是地球生命体的基本成分,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2)氧是维持人类及动物生命极为重要的气体,因为动植物都需要呼吸,并在氧化作用中获得能量,以维持生命。

氧还决定着有机质的燃烧、腐败及分解过程。

(3)臭氧可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总紫外C的全部和紫外B的绝大部分。

臭氧层因吸收紫外线而引起的增暖,可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4)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3叙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特点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不均匀的。

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将大气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课件7:2.2气候

课件7:2.2气候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__黑__龙__江__漠__河__县__的__北__极__村__,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____新__疆__的__吐__鲁__番_____,人称“火 洲”。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 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__寒__温__带__、 __中__温__带___、__暖__温__带___、__亚__热__带___、___热__带____。 另外,还有一个_青__藏__高__原__区。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0.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__纬__度__位__置____、 ___海__陆__位__置___和___地__形____等。 11.我国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冬季盛行 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___偏__北____风,__寒__冷__干__燥__; 夏季盛行从__太__平__洋___吹来的东南风和从__印__度__洋___ 吹来的西南风,__温__暖__湿__润___,___雨__热__同__期____。
( D)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下列地区中,受冬季风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
最大的是( B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海南岛
D.塔里木盆地
17.我国西北内A )
A.远离海洋
B.纬度位置太靠北
C.经度位置太靠西
D.地势较高
18.读图2-2-6,完成下列各题。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8.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____气__候__复__杂__多__样_____ 和____季__风__气__候__显__著_____。 9.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___季__风____气候区, 由北向南分布着__温__带__季__风____气候、__亚__热__带__季__风___ 气候和___热__带__季__风____气候;西北部分布着______ ___温__带__大__陆__性____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 __高__原__山__地___气候。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气候与农业气候 农业气象应用

课:24 学时

验:8 学时
考核形式
● 考勤占10%
● 实验成绩占20% ● 考试成绩占70%
绪 论(Introduction)
本章主要内容:
大气与大气科学 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21世纪对农业气象的需求与发展前景
7号:玛利亚 8号:桑美 9号:宝霞 同时现身!
梅州 韶关
广州
深圳
阳江
广东省雷达拼图
汕头
卫星定位方法--QUIKSCAT(风矢量)
五、中国21世纪对农业气象的需求 与发展前景
1、大气探测技术更加先进 2、数值天气预报更加精细化 3、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研究不断深化 4、气候系统动力学的研究 5、重大气候事件和天气灾害的研究 6、突出学科交叉,重视应用气象学研究
3、气象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1)大气探测学
(2)天气学和气候学
(3)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 (4)动力气象学 (5)应用气象学
4、气象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1)大气现象、大气状态的观测和探测; (2)大气现象的解释和大气运动规律的研究; (3)天气预报;气候预测; (4)减灾防灾;人工影响天气。
二、农业生产与气象之间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
(Agrometeorology)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课程性质
● 是应用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农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 是搞好气象为农业服务的专业基础课
程。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 论 大气 辐射 温度 水分 气压和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视频资料
从宇宙空间看到的地球,包围在地球外 部的一层美丽而又千变万化的气体,总 称为大气或大气层。大气层以地球的水 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
透明、无色、无味无臭的,由许多种气体 组成。
在不停的运动这中,风就是空气运动的 表征。
传递声波,帮助人类进行语言交流。
阻止有害于人类健康的辐射线进入.
气象学
气候学基础 天气学基础 气象学基础
气象学基础 大气环境概述 辐射 温度 气压与风 大气中的水气
气象: 大气 现象 气象学:关于大气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科学,大气物理 学
单个气象要素
特定时间、地区大气的综合状况
天气 天气学
研究天气变化规律、预报未来天气
气象要素综合状况
水汽能强烈地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也能 放出长波辐射,水汽的蒸发和凝结又能吸收和 放出潜热,这都直接影响到地面和空气的温度, 影响到大气的运动和变化。
(6)气溶胶粒子 水气凝结的核心 (7)大气污染物
外逸层

暧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 气 温 分 布 与 大 气 运 动 )
外逸层 电离层(热层)
能强烈地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也能放出 长波辐射,是一种温室气体。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 臭氧:
臭氧是分子氧吸收短于0.24微米的紫外线辐射 后重新结合的产物。臭氧的产生必需有足够的 气体分子密度,同时有紫外辐射,因此臭氧密 度在22—35公里处为最大。
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加热 了所在高度(平流层)的大气,对平流层温度 场和流场起着决定作用,同时臭氧层阻挡了强 紫外幅射,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山岳气候,≥2000m为高山气候。主要特 点有:
① 太阳辐射强度大,紫外线含量随高度增加 ② 山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同高度的空气温度 ③ 年、日温差小,极值出现时间随高度落后 ④ 一般云雾和降水较多,且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2)高原气候(plateau-climate) :
① 白天与夏季接受的太阳辐射比山地多,为热源; 冬季相反
1. 赤道气候带(equatorial climatic belt) 10S - 10 N
风带特点:处于赤道无风带。
气候特点: 温度: 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季节:无四季之分; 降水:降水充沛,年雨量一般在2000mm以上,
且季节分配均匀; 植被:天然植被是热带雨林,土壤是红壤。
摄于2005年12月3日
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 个 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
3. 地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地形对自身气候的影响: 辐射:随海拔增高,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增
多,散射辐射减少。 气温:高山气温比同高度自由大气温度高;
高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比平地、 谷地小。
其它凡是能影响地表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和 水分平衡的因素,也都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四、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改变下垫面性质:
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荒、植被破坏导致土壤 反射率、粗糙度、水热平衡变化、沙漠与半沙漠化、 气候变干。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又有水土保持的作用,能 增加空气湿度,使气候温和。 • 改变大气成分:如二氧化碳、各种污染物的释放等。 • 人工释放热量:工业民用燃料,使气温升高,造成 热岛效应。
作用,使南北气候的差异增大。 高原面积广大 四大高原的面积达400多万平方
公里,其中青藏高原的面积就达成230万平 方公里。
天山
秦岭
4.地表性质—土壤、植被和冰雪覆盖等
土壤种类和结构: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热
容量、热导率,影响地表温度,进而影响到 当地的气候。 植被:植被的有无和种类影响辐射的吸收和反 射,影响大气湿度和降水量。 冰雪覆盖:影响地表的反射率,使地面吸收的 太阳辐射减少。
第七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
第一节 气候的形成因素
第二节 气候带和气候型 第三节 气候变迁 第四节 中国气候 第五节 农业气候 第六节 农业小气候
退出
第一节气候形成因素
一 太阳辐射 二 大气环流 三 下垫面 四 人类活动
一. 辐射因素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不均匀,造成了地 表热量分布的不均匀,这是各地气候差异的重 要原因。
(2)沙漠气候(desert climate)
特点: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50mm,
变率极大,年平均相对湿度<40%,蒸发强,日照 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可达35—45℃。
例如: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铁干里克站51—53年滴雨未下; •南美智利的阿里卡连续7年仅下过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阵雨, 三次总量仅为0.5mm; •智利的伊基克连续4年无雨,但第5年一次阵雨就下了15mm; •北非阿齐泽气温曾达到58℃。 •撒哈拉沙漠中的比几—米哈站在1978年12月25日白天气温 为37.2℃早晨最低温度为-0.6℃。
动力作用 即对气流的机械阻挡作用。 热力作用 即冷热源作用。一般来说,高大的
地形冬季为大气的冷源,夏季为大气的热源。
(3) 大地形对气候的分界作用
大地形往往都是气候的分界线。如: 秦岭、天山等。
秦岭:副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高度2000-3000米。
秦岭北侧的西安 秦岭南侧的汉中
一月均温 -1.3℃ 2.0℃
climate)
夏炎热冬严寒,日 夏凉爽冬温和,日 较差、年较差大 较差、年较差小
春、秋温 春温高于秋温
春温低于秋温
日照、湿度
日照丰富,相对湿 度小
降水
降水少且集中于夏 季,变率大
日照少,云雾多, 相对湿度大
降水丰富,季节分 配均匀,变率小
2.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季风气候
(monsoon climate)
太阳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又是季节的交替 的根本原因。
但一地气候除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制约外, 还受地面净辐射的影响。所以地面净辐射是形 成气候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辐射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是大气中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能源 决定了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分布 形成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进一步影响其它各种气象要素
2.地球上太阳辐射年总量的分布
气压带与风带特点: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 信风带。
气候特点: 温度:气温日、年较差都较大; 季节:有四季之分; 降水:年降水少,且有明显的年变化; 植被:地面少植被,多沙漠,世界上的大沙漠
都位于副热带。 ❖大陆东岸湿润,西岸干燥;
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猪毛菜、沙地合掌消、盐节木、盐穗木
4.暖温带气候带(warm temperate ~),33—45 N(S)
降水: 水平分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如:长白
山,迎风坡月东,年雨量1006mm,背风坡沈 阳,年雨量665mm。
垂直分布:一定高度内随高度增加,此高
度以上则递减。 喜马拉雅最大雨量高度为1000~1500米 阿尔卑斯山最大雨量高度为2000~3000米
风:山谷风;焚风;改变风向;狭管效应。
(2) 地形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二. 大气环流
1. 大气环流的作用
(1)不同地区热量的输送 (2)不同地区水汽的输送
由于大气环流的上述两种作用,各地气 候不仅受本地太阳辐射、地面净辐射以及地 理条件的作用,而且还受其它地方的影响。
2. 环流的输送方式 大型涡旋 即移动性的气旋和反气旋 经圈环流 指具有南北分量的气流
三. 下垫面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成因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 主要季风雨带偏南;秋冬季,我国降水 的分布为北少南多型,冬季青藏高原多 雪。拉尼娜年正好相反。
对温度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 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 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 出现冷冬热夏。
② 干燥度大,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
③ 光照充足,风沙多,尤以春季为甚;
(1) 草原气候(prairie climate) 热带草原:夏热多雨,冬暖干燥,年雨量一 般
500—1000mm。 温带草原气候:冬寒夏暖,年雨量大多为200—
450mm。 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新疆、
青藏高原等地。
• 太阳辐射年总量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值在北回归线
附近,冬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值在赤道。 • 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值冬季大,夏季小;
• 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异随纬度增高而 增 大;
• 同一纬度上,太阳辐射总量都是相同的,这是气 候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
拉尼娜
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表面温度大 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洋流异常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
娜”
出现标准: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
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 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 0.5℃分别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 娜”。
一次厄尔尼诺过程(1997—1998)
年雨量 604.2mm 889.7mm
天山:南疆沙漠与北疆半沙漠的分界,海拔5000米。
天山北侧的乌鲁木齐 天山南侧的吐鲁番
气温≥0℃的天数 不足220天 超过260天
年雨量 236mm 16.6mm
(4) 中国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 使中国的气候也呈现出复杂多样 的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 对加强冬夏季风都有一定的作用 山脉多东西走向 对冷暖空气都有一定的阻挡
二. 气候型(climatic type)
气候型是根据气候的基本特征划分 的 气候类型。
同一个气候带里,由于不同的地理条 件或环流性质可出现不同的气候型;
不同的气候带里,由于相似的地理条 件或环流性质也可出现相同的气候型。
1.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
温度
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marine
(continentalclimate)
② 土温与气温较高,如青藏高原在4000m还能种 粮食作物青稞
③ 气温日、年较差大,如昌都的日较差可达 28~29℃,一日有四季之分
④ 高原中央降水少,如青藏高原中部的年雨量为 300mm左右。
4. 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
都属于大陆性气候,但是比一般的大陆性气候更 加干旱。特点:
① 气温日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多;陆上相反;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中国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交
界的地方,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最为典型。
2. 洋流
大规模海水的水平运动就叫洋流。
洋流的成因: (1) 海水密度差异,
(2)江河入海口的水流, (3)盛行风。
洋流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洋流呈反气旋型,大陆东
岸受暖洋流的影响,西岸受冷洋流的影响;高纬 度洋流呈气旋型,大陆东岸受冷洋流的影响,西岸 受暖洋流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实现不同地方热量的输送
2. 热带气候带(tropical ~) 10-23.5 N(S)
风带特点:赤道无风带与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区。
气候特点: 温度:气温年较差较大; 季节:分热、雨、凉三季; 降水:年雨量1000-1500mm,有明显的旱季和
雨季; 植被:天然植被为疏林草原。
南亚旱季 南亚雨季
热带疏林草原
3.副热带气候带(subtropical ~), 23.5—33 N(S)
由于大气的热量、水汽都主要来源于下垫面, 因此一地的气候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受到下垫面的 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