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作用力课件.ppt
合集下载
7.3 分子间的作用力(共17张PPT)
![7.3 分子间的作用力(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c962e2bceb19e8b8f6ba81.png)
练习1、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r0为分子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CD)
A.两个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只有斥力 B.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C.两个分子间距离由较远逐渐减小到r0的过程中, 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为引力
D.两个分子间距离由极小逐渐增大到r0的过程中, 引力和斥力都同时减小
4.分子力与距离的关系: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都随分子间的距离r 的增大而减小,斥 力减得更快.
当 r=r0 时, F引=F斥,分子力F=0
当 r< r0 时, F引< F斥,对外表现的分
子力F为斥力.
当r>r0时, F引 >F斥,分子力F为引力. 当r>10r0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7.3 分子间的作用力
莒县二中物理组
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点击下图观看实验演示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如:压 紧的铅块结合在一起,它们不易被拉 开).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如:固 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实际 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 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分子力.
小结:
•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它们都随距离r增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减小;
• 当r=r0 ( r0约为10-10m )时,分子力F为 零;
• 当r>r0时分子力F表现为引力;
• 当r<r0时分子力F表现为斥力.
练习3、有两个相距较远分子A和B,设A固 定不动,而逐渐向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
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分子力总是对B做正功
B.B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分子间的作用力 课件
![分子间的作用力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50395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8.png)
(2)当两个分子的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的引力与斥力大小 _相__等__,此时分子所受的合力_为__零__;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 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_斥__力__;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 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_引__力__.
二、分子动理论 1.内容:物体是由_大__量__分__子__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无__规__ _则__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_引__力__和_斥__力__. 2.统计规律:由大量_偶__然__事__件__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
(2)液体:液体分子间的距离也很小,液体分子可以在平衡 位置附近做无规则振动,而且液体分子的平衡位置不是固定的, 因而液体虽然具有一定的体积,却没有固定的形状. (3)气体: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彼此间的作用力极为微小, 可认为分子除了与其他分子或器壁碰撞时有相互作用外,分子 力可忽略.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总 是充满整个容器.
分子间的作用力
【探究导引】 人们常说“破镜难重圆”,也就 是把镜子打碎之后很难再恢复原 样,请思考以下问题:
(1)在打碎之前,玻璃分子靠什么结合在一起? (2)打碎之后的玻璃片再靠在一起时,分子之间还有作用力 吗?
【要点整合】 1.分子力: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总是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而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分子力,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 (1)平衡位置:分子间距离r=r0时,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 分子力为零.分子间距离等于r0(数量级为10-10 m)的位置.
统计规律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探究导引】 我们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为什么物体有固态、液态、 气态等不同物质形态呢?我们用力拉橡皮筋,为什么感到橡皮 筋有弹力呢?
【要点整合】 1.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偶然事件整体起作用的规律.统计规律 表现这些偶然事件整体和必然的联系,而个别事件的特征和偶 然联系已经不是重点了. 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 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 (2)当外力欲使物体压缩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 为斥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压缩.
二、分子动理论 1.内容:物体是由_大__量__分__子__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无__规__ _则__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_引__力__和_斥__力__. 2.统计规律:由大量_偶__然__事__件__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
(2)液体:液体分子间的距离也很小,液体分子可以在平衡 位置附近做无规则振动,而且液体分子的平衡位置不是固定的, 因而液体虽然具有一定的体积,却没有固定的形状. (3)气体: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彼此间的作用力极为微小, 可认为分子除了与其他分子或器壁碰撞时有相互作用外,分子 力可忽略.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总 是充满整个容器.
分子间的作用力
【探究导引】 人们常说“破镜难重圆”,也就 是把镜子打碎之后很难再恢复原 样,请思考以下问题:
(1)在打碎之前,玻璃分子靠什么结合在一起? (2)打碎之后的玻璃片再靠在一起时,分子之间还有作用力 吗?
【要点整合】 1.分子力: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总是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而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分子力,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 (1)平衡位置:分子间距离r=r0时,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 分子力为零.分子间距离等于r0(数量级为10-10 m)的位置.
统计规律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探究导引】 我们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为什么物体有固态、液态、 气态等不同物质形态呢?我们用力拉橡皮筋,为什么感到橡皮 筋有弹力呢?
【要点整合】 1.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偶然事件整体起作用的规律.统计规律 表现这些偶然事件整体和必然的联系,而个别事件的特征和偶 然联系已经不是重点了. 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 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 (2)当外力欲使物体压缩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 为斥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压缩.
分子间的作用力 完整版课件
![分子间的作用力 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ab541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7.png)
D
6.甲、乙两分子相距较远(分子力为零),固定甲、乙逐渐靠近甲,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 )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 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后分子力对乙做正功 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D
7.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打湿了的两张纸很难分开 B.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Zx x k C.用斧子劈柴,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柴劈开 D.用电焊把两块铁焊在一起
AB
解析: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合力. F引和F斥都随r增大而减小.
2.有两个分子,设想它们之间相隔10倍直径以上的距离,逐渐被压缩到不能再靠近的距离,在这过程中,下面关于分子力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变小; B.分子间的斥力变小,引力变大; C.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变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快; D.分子力从零逐渐变大到某一数值后,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F引
F引
F斥
F斥
r>r0
(4)当r=10r0时,可以认为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和分子力都为0 所以,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F斥
F引
分子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距的变化关系图
纵轴表示分子间的作用力
正值表示F斥
横轴表示分子间的距离
负值表示F引
F
0
r
思考 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细线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图所示).如果你想使玻璃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量大的力向上拉细线.动手试一试,并解释为什么?
ACD
玻璃板离开水面后,可以看到玻璃板下表面上仍有水,说明玻璃板离开水时,水层发生断裂.
水分子发生分裂时,由于玻璃分子和水分子、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外力要要克服这些分子引力,造成外界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6.甲、乙两分子相距较远(分子力为零),固定甲、乙逐渐靠近甲,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 )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 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乙克服分子力做功,后分子力对乙做正功 D.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D
7.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打湿了的两张纸很难分开 B.磁铁吸引附近的小铁钉Zx x k C.用斧子劈柴,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柴劈开 D.用电焊把两块铁焊在一起
AB
解析: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合力. F引和F斥都随r增大而减小.
2.有两个分子,设想它们之间相隔10倍直径以上的距离,逐渐被压缩到不能再靠近的距离,在这过程中,下面关于分子力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斥力增大,引力变小; B.分子间的斥力变小,引力变大; C.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都变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快; D.分子力从零逐渐变大到某一数值后,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增大到某一数值.
F引
F引
F斥
F斥
r>r0
(4)当r=10r0时,可以认为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和分子力都为0 所以,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F斥
F引
分子引力和斥力与分子间距的变化关系图
纵轴表示分子间的作用力
正值表示F斥
横轴表示分子间的距离
负值表示F引
F
0
r
思考 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细线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图所示).如果你想使玻璃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量大的力向上拉细线.动手试一试,并解释为什么?
ACD
玻璃板离开水面后,可以看到玻璃板下表面上仍有水,说明玻璃板离开水时,水层发生断裂.
水分子发生分裂时,由于玻璃分子和水分子、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外力要要克服这些分子引力,造成外界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教学PPT分子间作用力(32页)
![教学PPT分子间作用力(32页)](https://img.taocdn.com/s3/m/d1f922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2.png)
氢键
■同理,HF及NH3亦分别较同族的氢化物有较高的 沸点, ・而CH4则因为没有分子间氢键,
所以与同族其他氢化物相较,并无较高沸点。
2-64
氢键
>氢键并非只存在于分子间,有时化合物的结构 条件符合时, 亦可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如下图:
0
H
C
I
I
C
O
0
邻苯二酚_柳 酸 邻羟基苯甲醛■顺丁烯二酸
2-64
分子量相同的戊烷异构物中,新戊烷因对称性最 高,堆轵紧 密,故具有最高熔点。
分子晶体
许多分子晶体也具有如金肩 例如:
曱烷及干冰皆利用< 成面心立方
之晶体结构。 在冰的晶体结构中,
水分4 则地排列,当其熔化成水日;
使
坆
望
i§
26
5 6+ 运鍵(•*
L6 A J
范例2-8
氢键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化学键,脱氧椋糖榇醜 的双螺旋结 构就是利用氢键来维系的。下列用点线 表示的键结(不考虑键角),哪些是
>与另一坱磁铁相遇时,
异极性的两端会彼此吸引。
Cl H Cl
引力
d 6 〆--二-----
§
$
>例如:氯化氢分子中
^^7 一
■氯原子带部分负电(以S-表4偶板一偶极力 ( ■所以和另一分
子中带部分正电
\ 6+
(以5+表示)的氢原子端靠近时,''1 6
会产生库仑静电引力,
\ 8- 5 1
■称为偶极一偶极力。
点及沸点皆较第1族元素高。
CH2Leabharlann 本章摘要2-1金属键与离子键 6. 离子晶体中的离子键为阴离子与阳离子间的库仑静 电力° 7. 氯化钠晶格中,氯离子与钠离子交错排列,配位数 为6。 8. 卤化钠之熔点顺序为NaF>NaCl>NaBr>NaI。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完整版课件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31a2c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4.png)
A.6
B.8
C.10
D.12
【解析】选D。根据干冰结构特点,干冰晶体是一种面心立方结构,每 个CO2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CO2有12个(同层4个,上层4个,下层4个)。
【总结归纳】 1.典型的分子晶体模型:
单质碘
干冰
冰
晶胞或结核模型
微粒间作用力
晶胞微粒数 配位数
范德华力 4
范德华力
4 12
范德华力和 氢键
4
2.分子晶体的变化规律: (1)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晶体中不含氢键的物质来说,随着相对分子 质量的增大,范德华力增大,熔、沸点升高。如卤素单质、四卤化碳、 稀有气体等。 (2)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沸点:正戊烷>异戊烷> 新戊烷。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熔、沸点一般遵循“邻位> 间位>对位”的顺序。
(5)存在氢键的分子的熔、沸点比一般分子的高。 ( ) 分析:×。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会导致物质的熔、沸点升高,但是分子内 氢键的存在会降低物质的熔、沸点。 (6)分子晶体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分子内的化学 键。 ( ) 分析:√。分子晶体熔化时,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并没有变化, 所以不破坏分子内的化学键。
有方向性、 有饱和性
有方向性、有饱 和性
范德华力
氢键
共价键
强度 比较
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
①随着分子极性的增 影响
大而增大 强度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 的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 因素
大,范德华力越大
A—H…B中A、B的 电负性越大,B原 子的半径越小,氢 键越牢固
成键原子半径越 小,键长越短,键 能越大,共价键 越稳定
3.分子间的作用力.ppt
![3.分子间的作用力.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b0c765e2bd960590c677a0.png)
• 答案: D
• 【反思总结】 (1)判断分子力是做正功还是负功,依据分子力的方向与 位移方向的关系.
• (2)由于分子力做功,引起分子能量的改变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内容.
【跟踪发散】 3-1:一般情况下,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 力和分子斥力.若在外力作用下两分子的间距达到不能再靠近为 止,且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可自由移动,则去掉外力后,当 乙分子运动到相距很远时,速度为 v,则在乙分子的运动过程中 (乙分子的质量为 m)( )
• B.把一块铅和一块金表面磨光后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四五年, 结果金和铅互相渗入,这是两种金属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
• C.扩散现象不但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 子间是有空隙的
• D.压缩气体比压缩固体和液体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远大于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
离r变化的图象.例如,当r=OP时,这个分子所受斥力的大小可用线段 PC的长度表示,所受引力的大小用PD的长度表示,从C向下作CQ=PD, 于大是约线10段个P值Q时的代长表度合就力代的表点了,合连力成F的平大滑小曲:线F,=这F斥条-曲F引线,将再在作第出5r节取用其到他,
因此作图时要尽可能准确,讨论这条曲线的含义.
• 二、分子动理论
• 1.内容:物体是由
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
的无规则运动,大分量子之间存在着
和
.
• 2永.统不计停规息律
引力
• (斥1)微力观方面: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
的,带有偶然性.
• (2)宏观方面: 量分子的运动受
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大 的支配.
无规则
大量分子 统计规律
• 一、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解释
• 【反思总结】 (1)判断分子力是做正功还是负功,依据分子力的方向与 位移方向的关系.
• (2)由于分子力做功,引起分子能量的改变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内容.
【跟踪发散】 3-1:一般情况下,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 力和分子斥力.若在外力作用下两分子的间距达到不能再靠近为 止,且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可自由移动,则去掉外力后,当 乙分子运动到相距很远时,速度为 v,则在乙分子的运动过程中 (乙分子的质量为 m)( )
• B.把一块铅和一块金表面磨光后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四五年, 结果金和铅互相渗入,这是两种金属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
• C.扩散现象不但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 子间是有空隙的
• D.压缩气体比压缩固体和液体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远大于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
离r变化的图象.例如,当r=OP时,这个分子所受斥力的大小可用线段 PC的长度表示,所受引力的大小用PD的长度表示,从C向下作CQ=PD, 于大是约线10段个P值Q时的代长表度合就力代的表点了,合连力成F的平大滑小曲:线F,=这F斥条-曲F引线,将再在作第出5r节取用其到他,
因此作图时要尽可能准确,讨论这条曲线的含义.
• 二、分子动理论
• 1.内容:物体是由
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
的无规则运动,大分量子之间存在着
和
.
• 2永.统不计停规息律
引力
• (斥1)微力观方面: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
的,带有偶然性.
• (2)宏观方面: 量分子的运动受
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大 的支配.
无规则
大量分子 统计规律
• 一、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解释
人教版选修3-3 第7章 第3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 课件(21张)
![人教版选修3-3 第7章 第3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 课件(21张)](https://img.taocdn.com/s3/m/06e06ae5783e0912a3162a4f.png)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第3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知识、要点梳理 练能力、课后提升
固知识、要点梳理
要点一 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有空隙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表明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 1 _空__隙___.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 2 _减__小___,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 在着空隙. (3)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的分子,能 3 _扩__散___到对方的内 部,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谢谢观看!
要点二 分子动理论
1.内容:物体是由 8 __大__量__分子组成的,分子在 9 _永__不__停__ __息__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 10 _引__力__和 11 _斥__力___.
2.分子力与物体三态不同的宏观特征 分子间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也就不一样,物体 的状态特征也不相同.
物态
分子特点
宏观表现
①分子间的距离小
②作用力明显
①体积一定
固态
③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无 ②形状一定
规则的振动
①分子间距离小 液态 ②平衡位置不固定
③可以较大范围做无规则运动 ①分子间距离较大 气态 ②分子力极为微小,可忽略 ③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①有一定体积 ②无固定形状
①无体积 ②无形状 ③充满整个容器
3.统计规律 (1)微观方面:每个分子的运动都是 12 _无__规__则___的,带有偶
然性. (2)宏观方面:大量分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叫做统计规
律,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 13 _统__计__规___律___的支配.
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 D.分子动理论是在一定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解析:选 C 由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可知,A、B 正确;分子 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C 错误;分子动理论是在扩散现 象、布朗运动等实验基础上提出的,D 正确.
第3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知识、要点梳理 练能力、课后提升
固知识、要点梳理
要点一 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有空隙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表明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 1 _空__隙___.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 2 _减__小___,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 在着空隙. (3)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的分子,能 3 _扩__散___到对方的内 部,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谢谢观看!
要点二 分子动理论
1.内容:物体是由 8 __大__量__分子组成的,分子在 9 _永__不__停__ __息__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 10 _引__力__和 11 _斥__力___.
2.分子力与物体三态不同的宏观特征 分子间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也就不一样,物体 的状态特征也不相同.
物态
分子特点
宏观表现
①分子间的距离小
②作用力明显
①体积一定
固态
③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无 ②形状一定
规则的振动
①分子间距离小 液态 ②平衡位置不固定
③可以较大范围做无规则运动 ①分子间距离较大 气态 ②分子力极为微小,可忽略 ③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①有一定体积 ②无固定形状
①无体积 ②无形状 ③充满整个容器
3.统计规律 (1)微观方面:每个分子的运动都是 12 _无__规__则___的,带有偶
然性. (2)宏观方面:大量分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叫做统计规
律,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 13 _统__计__规___律___的支配.
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 D.分子动理论是在一定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解析:选 C 由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可知,A、B 正确;分子 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C 错误;分子动理论是在扩散现 象、布朗运动等实验基础上提出的,D 正确.
分子间的作用力ppt课件
![分子间的作用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e2b55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7.png)
结论:在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数越多,熔、沸点就越低,如沸点: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思考1】
(1)将干冰气化,破坏了CO2分子的——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熔、沸点及溶解度等) (2)将CO2气体溶于水,破坏了CO2分子的——共—价— 键
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主)和物理性质
组成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
大。
(4)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单质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F2
38
Cl2
71
Br2
160
I2
254
-219.6 -101.0 -7.2 113.5
-188.1 -34.6 58.8 184.4
结论: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4.手性分子的应用:
催化剂
催化剂
(1) 合成手性药物
合成的对映体
不与催化剂手 性匹配的对映体
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药物生产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现今使用的药物中
手性药物超过50%。对于手性药物,一个异构体可能是有效的,而另一个异
构体可能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开发和服用有效的单一手性的药物不仅可以
排除由于无效(或不良)手性异构体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还能减少用药剂量
绕轴旋转 不能叠合
互为镜像关系的分子不能叠合,是手性分子,不是同种分子
(2)观察有机物分子中是否有手性碳原子,如果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则 该有机物分子就是手性分子。
手性碳原子:如果一个碳原子所连结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各不相同,那 么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记作﹡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
在H2O分子中,由于O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 H—O键的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向O原子, 亦即H原子的电子云被O原子吸引,使H原子几乎成 为“裸露”的质子。这个半径很小、带部分正电荷 的H核,就能与另一个H2O分子中带部分负电荷的O 原子的孤电子对接近并产生相互作用。这种静电相 互作用就是氢键。
②对溶解度的影响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溶 解度增大。
化学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比较
化学键
氢键
范德华力
分子间(内)电负
概
念
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 性较大的成键原子 物质分子间存在的 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通过H原子而形成的 微弱相互作用
静电作用
范围
原子或离子
分子中含有与H原子 相结合的原子半径小、 电负性大、有孤对电 子的F、O、N
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沸点:O2>N2>H2
HI>HBr>HCl
物质
相对分子 量
熔点(℃)
F2 38
-219.6
Cl2 71
-101
Br2 160
-7.2
I2 254
113.5
沸点(℃) -188.1 -34.6 58.78 184.4
熔沸点变 化趋势
熔沸点逐渐升高
H2O
一
些
HF
氢
H2Te
化
物
NH3
B、CO2和H2O D、CCl4和KCl
2、下列粒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B
A. N N
H+
-
B. H N H
Cl
H
C. H+
F
D. Na+2
2S
3、下列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实验事实是 C
A、氯化氢不易分解
B、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
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D、氯化氢的水溶液显酸性
4、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C
A、氯化氢溶于水
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
C、碘升华
D、氯化钠溶于水
5、下列分各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个电子结
构的是 C
A、H2O
B、BF3
C、CCl4
4;③NaOH;④NaCl;⑤NH4Cl; ⑥Ne;⑦N2;⑧金刚石; (1)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_⑥__________;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①__②________; (3)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③__④__⑤______; (4)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___③__⑤_________。
氢键属于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既可以 存在于分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复杂分子的内部。
理解氢键应注意: ➢X—H……Y表示氢键
➢氢键不属于化学键
➢氢键作用小于化学键大于分子间作用 力
水分子三态与氢键的关系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①对熔点和沸点的影响
分子间形成氢键会导致物质的熔沸点 升高 分子内形成氢键则会导致物质的熔沸点 降低
的
H2S HCl
H2Se AsH3
HBr
SbH3 HI
SnH4
沸
PH3
GeH4
点
SiH4
CH4
3、氢键
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其实氢键并不神秘:它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在有些化合物中氢原子似乎可以同时和两 个电负性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如O、F、 N等)相结合,一般表示为X—H···Y,其中 H···Y的结合力就是氢键。
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
B.一水合氨分子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
D.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 分子之间
2.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C )
A.极性键
B.非极性键
C.离子键
D.氢键影响
练习
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可以用氢键的知 识来解释的是( BD ) A.水比硫化氢气体稳定 B.水的熔沸点比硫化氢的高 C.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 D.0℃时,水的密度比冰大
专题1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三课时 分子间作用力
我们学了原子间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共 用电子对)形成了共价键,从而形成了分子。 那么,分子之间是否也有相互作用呢?
想一想: 1、为什么冰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汽时需要加热? 2、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事实胜于雄辩:干冰升华、硫晶体熔化、液氯汽 化都要吸收能量。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从液态转变为气态,为什么要吸收能量?在降低温 度、增加压强时,Cl2、CO2等气体能够从气态凝 结成液态或固态。这些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
1碳.分氯子化中钠原在子熔间化的强状烈态的或相水互溶作液用(中共具价有导 电性,键而)液,态故加氯热化时氢不却容不易具使二有氧导化电碳性分。解这。是为 什么?
2.干冰受热汽化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 而二氧化碳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却不易被分解。 这是为什么?
规律:1、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2、一般来说,组成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
三、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分子间存在的将分子聚集在一起 的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又称为范德华力。
(1)存在:分子间
(2)大小:比化学键弱得多。
2、意义: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性等 物理性质
答:因为构成氯化钠的是离子,在受热熔 融时,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被克服,成 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熔融的氯化钠能
分子间
强度比较
很强烈,克服它需要 较高的能量
比化学键弱得多, 比范德华力稍强
比化学键弱得多
性质影响
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
沸点升高硬度增大、 随范德华力的增大,
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 水中溶解度增大
物质的熔沸点升
物理性质
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熔 高、溶解度增大
沸点降低、硬度减小
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D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 B.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 C.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有影响 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广泛地存在
于自然界中
1、下列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AB
A、SO2和SiO2 C、NaCl和HCl
有密切物答导自关质:想是电由利系中因一共。移用。微为想价而动熔干:化请粒液的融冰判合与间态离状汽断物子H同的态化一,C,学作下l是种还由故化讨用克化可分不合论力服合以子导物分物用构下的电能子是什成列类。否间离么,问型导的子方无题与电作化法法,物来用合?产判加质力物生断,还深性。对质 物质结这要构种是与作二性用氧力化质微碳关弱分系,解的在则认加需识热要时破。容坏易形克成服二,氧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