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发展史
中国冶金发展史
3. 从西汉晚期进入完全的铁器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是制钢术大发 展的时期。以生铁为原料的铸铁脱碳钢、炒铁技术以及百炼钢和 灌钢的发明,使钢铁技术较为完备。
谢
10
炼铁工艺:铸铁柔化术、球状石墨铸铁、块炼铁和块炼渗 碳钢、炒铁、百炼钢、铸铁脱碳成钢、灌钢,宿铁法和双液 淬火法等。 《天工开物·五金·铁》记载:“凡铁分生、熟 ,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
-
11
四、冶金飞速发展时期
-
12
-
13
-
14
-
15
冶金史也像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高潮也 有其低迷的时期。这其中与历朝历代的政治制 度及其所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宋代的矿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这就得 益于宋朝政府对矿冶业的重视的国家政策。由 于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矿冶管理政策的失误 以及当时国外近现代冶金技术的引进等原因, 导致了中国冶金技术在清末的逐渐衰弱与萎缩 。 如今,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政 府及其重视,相信冶金工业必将有大的突破。
-
3
二、青铜器时期
这个过程是逐步地、缓促地实现的。目前已知最早的金 属实物是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所出铜刀,其年代可 能早到公元前三世纪初期,约公元前4700年左右,经北京钢 铁学院冶金史组检验为锡青铜器件。 传说中就有禹铸九鼎、 用铜工具开凿龙门、疏通河道。
-
4
-
5
竖炉炼铜:目创已知最早的
中国铸造简史及发展简介
B.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
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 被誉为 “世界奇观中独一 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是“精神世界的圣山”, 曾侯乙 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 编钟,堪称『编钟王』。凡有机会耳闻目睹过的人,无不为此千古绝响, 惊 叹叫绝,赞誉它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之奇迹。是 中国古老优秀文明的象征,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重 大发现。
一、中国古代铸造的发展简史
• 我国的铸造技术已有6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早掌握 铸造工艺的文明古国之一。
• 我国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起就己创造了 灿烂的青铜文化,所谓“钟鸣鼎食”,成了当时贵 族权势和地 位的标志。
• 在河北省兴隆县的古燕国铸冶作坊遗址的发掘中,发现距今 2200~ 2350年的战国时期的铁范 (铁质铸型)等87件,说明早在 战国时期,铸铁件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了。
出自战国时期的秦国。由3462个铸件组成,总重量达1241公斤
在汉代,铸造技术进一步提高。从唐宋时期起, 我国在用泥范铸造大型和特大型铸件方面,取得了令 人瞩目的成就。如沧州的五代铁狮,当阳的北宋铁塔, 北京大钟寺明代的大钟等,它们的重量都有几十吨, 即使在现代条件下铸造,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我国古代在泥范铸造方面还有一项重大的发明枣 叠铸法。所谓叠铸,是把许多个范块或成对范片叠合 装配,由一个共同的浇道进行浇注,一次得到几十甚 至上百个铸件。这种铸造方法效率高,铸件质量好, 节约造型材料和金属液,适合于小型铸件的成批大量 生产。
商代时期的青铜冶铸场景
钢铁冶金概述
❖ 普通生铁: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炼钢生铁供转炉、 电炉炼钢使用。铸造生铁则主要用于生产耐压铸件。
❖ 合金生铁:硅铁、锰铁。作为炼钢的辅助材料,如 脱氧剂、合金元素添加剂。
普通生铁
炼钢生铁[Si]≤1.25%
铸造生铁 1.25%≤[Si]≤4.25%
❖ 鱼肠剑,一名鱼藏剑,据传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 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 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现代钢铁生产的一般流程
❖ 长流程: 铁矿石—高炉—铁水—转炉—钢水—浇注— 钢坯—轧钢—钢材
❖ 短流程: 废钢等—电炉—钢水—浇注—轧钢—钢材
现代钢铁生产的一般流程
1.2.2 高炉冶炼产品
❖ 一般来说,生铁和钢的化学成分主要差别是含碳 量。钢中含碳量最高不超过2.11%。
❖ 高炉生铁含碳量在2.5~4.5%范围,铸铁中不超过 5.0%(此时Fe3C含量约占75%,当铸铁中Fe3C达 100%时,其含碳量为6.67%)。当铸铁中C>5.0% 时,铸铁甚脆,没有实用价值。而含碳量在 1.6~2.5%之间的钢铁材料,由于缺乏实用性,一 般不进行工业生产。
2.1.2 高炉冶炼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 (1)含碳量高,灰分低 ❖ (2)含硫等有害杂质要少 ❖ (3)成分稳定 ❖ (4)挥发分含量适合 ❖ (5)强度高,块度均匀
2.1.2 高炉冶炼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焦炉
2.2 喷吹用燃料
❖ 向高炉内喷吹的辅助燃料可代替部分焦炭, 大幅度降低焦比。目前喷吹的燃料已占高炉 全部燃料用量的10~30%,有的达40%。在 日本和德国一般维持在10%左右,他们更着 重于提高喷吹效率。
[整理版]中国冶金简史
中国冶金简史中国冶金概况埃及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时开始利用自然铜,公元前40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爱琴海地区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印度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时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8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而中国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的。
在早期的文明国度和地区中,中国使用铜、铁等金属的年代相对说来是较晚的。
但是,由于中国在冶铸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创新,使中国的冶金业很快就后来居上,跃升于世界的前列,并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技术进步带动生产发展,并进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典型范例。
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铸造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至于铸造既作为成形工艺而存在,又成为冶炼工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达到了“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地步。
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是冶铸并称,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常用词汇“模范”、“范围”、“陶冶”、“就范”等,都是由冶铸技术衍生而来的。
这种冶与铸密不可分的冶金传统,是古代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夏王朝时期中国冶金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采石和烧陶发展起来的。
采石时不断发现各种金属矿石,烧陶窑为金属的冶铸准备了高温炉和在炉内还原条件下冶炼矿石的技术。
在甘肃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约5000年的青铜刀,以及在其他一些新石器晚期遗址中相继发现的早期铜器和铜渣等,标志着中国冶金业的诞生。
《左传》等古文献中关于夏代铸九鼎的记载和这时期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物,说明随着夏王朝的建立,青铜冶铸业有了初步发展。
商周青铜冶铸的兴盛历年出土的商周青铜工具有锄、铲、 、锛、斧、凿、钻、刀、削、锯等,青铜武器有戈、矛、钺、戟、剑、镞等,礼乐器有鼎、簋、盘、盂、钟等。
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前行者(一)——1974-2004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创建与发展
①.ຫໍສະໝຸດ 回溯 了该 所 早 期 创 建 和 发 展 情 况 。② [ 键 词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 金 与材 料 史 研 究所 ; 关 冶 冶金 史
J n . 01 ue2 1
Vo . 7 No 2 12 .
第2 7卷 第 2期
口述 史
【 编者的话 】 “ 所谓大学,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言之于耳, 已成历史回声。虽说常识, 但却是仍令今天的人们值得深思回味
的。 大学之 大 . 大在何处。 非在 高楼堂皇 , 外表 光鲜, 花团锦 簇 , 冠盖如云 。 当一代代的 学人渐行渐远 , 回望历史, 政治纷争 , 时难唯 艰 , 都不能 阻挡以学 问为志业 的人 前行 步伐 ,盖将以脱心志 于俗谛之桎梏 ” “ 的精神 , 致力学术研 究。 大学能得其 “ , 大”一是研 究学术, 是造 就人 才 , 二 视
2 1 年 6月 01
北京科技 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u a oU i ri f cec n eh ooy e ig or lf nv s y ineadT c nlg in n e toS B j
( o il ce c sE io S ca in e dt n) S i
[ 稿 时 间 ]0 1 0 - 5 收 21-6 0
的生铁和生铁炼钢技术是世界公认第一的, 它对于生
产力 的提 高 、 于 中华 民族 的发展 起 到 了极为 重要 的 对
作用④ 。在北京科技大学( 原北京钢铁学院) 就有这样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人们发掘出各种各样的矿物,进而为了利用这些矿物,发展出了一门技术——冶金技术。
中国的冶金技术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而且这门技术一直发展到今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先秦时期的铜铁冶金技术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已经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
同时期,中国的冶金技术也逐渐发展出两个分支:铁技术和铜技术。
这两种技术在先秦时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铜冶炼技术是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早期,由于铜的原矿比较稀缺,所以人们主要从矿床或旧铜器中提取铜。
后来,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铜冶炼技术开始有了明显的进展,人们利用更高的炉温和更大的熔化窑来加强冶炼技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冶炼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口钩法和黄池法。
这两种技术都是在当时以精湛的技术成为代表工艺的。
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中国的铜器在雕刻和工艺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简单的箭头和勾玉,到复杂的鼎、觥、爵等,中国的铜器工艺达到了极致。
铁冶炼技术在中国也开始于先秦时期。
早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人们就开始了铁冶炼的生产。
在铁冶炼过程中,人们探索出了使用多种金属和矿物质的方法,用来在铁器上制造出各种优秀的艺术痕迹。
而且,先秦时期铁冶炼技术的成熟也奠定了中国冶金技术的基础,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冶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朝时期的青铜器和铁器汉朝时期,冶金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青铜器和铁器的冶炼技术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青铜器的制作,除了铜冶炼和铜合金的手段之外,还应运用熟化技术、壳牌美学、精湛的琢磨衬嵌技术,以及不同于其他器物做法的文学审美特质。
这些技术的应用,让青铜器成为了汉代时期的代表之一,也在原有的民族生活方式中增添了新的特色。
铁器方面,时间在思考如何将铁冶炼技术发挥到更高的层次。
时代在这一需求下,诞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铁器。
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史
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史1、宝钢股份(600001)-- 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破土动工,1985年9月投产。
2、武钢股份(600005)-- 武钢集团为独家发起人,武钢集团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产。
3、马钢股份(600808)—全称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953年2月成立马鞍山铁矿厂,马钢全面恢复生产。
1958年8月11日,马鞍山钢铁公司正式成立。
1964年7月29,我国第一个直径为840毫米的整体车轮在马钢诞生,结束了我国车轮轮箍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4、包钢股份(600010)—包钢集团公司为主要发起人,前身包头钢铁公司,1954年建厂。
5、鞍钢股份(000898)—发起人鞍钢集团,前身是1916年动工兴建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
1949年恢复生产。
1952年7月14日鞍钢三大工程之一的无缝钢管厂动工建设。
1953年3月19日,完全依靠自己力量修复的鞍钢8号高炉开工。
6、邯郸钢铁(600001)—邯郸钢铁集团发起,前身邯郸钢铁总厂,1958年建成投产。
7、攀钢钢钒(000629)--攀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攀钢集团于1965年春开工建设,1970年出铁、1971年出钢、1974年出钢材。
8、唐钢股份(000709)—母公司唐钢集团,前身1943年建厂。
1952年,唐钢在国内率先试验成功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技术;1953年,在国内率先试制成功高铝质耐火材料;1958年,又在国内率先试验成功了侧吹碱性转炉富氧炼钢技术;1960年,作为国内首批企业建设了一套连铸机。
9、济南钢铁(600022)--1958年建厂,厂名“济南钢铁总厂”10、首钢股份(000959)--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
1958年建起了侧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70年代末首钢二号高炉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高炉。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中国冶金强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而史诗般的历程。
这一过程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和变革,它的背后是中国人民骨骼精奇的奋斗。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冶金产业不断壮大,从产品规格到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变革,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产业之一。
明代以前,中国的冶金技术较为落后,主要以手工坑炉、大炮火炉进行冶炼,产出的铁种类单一,冶炼效率也比较低下。
直到元代以后,中国的冶金技术逐渐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炼铁、炼钢的过程得到了改进和优化。
在明朝时期,中国铁器规格提高,炼铁技术也有所创新。
在清朝时期,随着采矿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机械化轨道的进步,中国冶金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品种、规格和品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20世纪初期,中国冶金产业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工业化改革,真正进入到了现代化的阶段。
1920年代至1930年代,煤铁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先后形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国钢铁巨头——沙钢、包钢、鞍钢等也在这一时期创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冶金产业得到全面的改革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大力加强冶金生产的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拓展钢铁生产线,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了当时全球冶金产业的领头羊。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国际钢材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和机遇。
随着国际化经营和产业升级,中国产钢规模进一步扩大,设备先进化程度不断提高,钢铁工艺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高档钢铁的生产品种蓬勃兴起。
到2019年,在“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的新全球形势下,中国冶金产业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中国冶金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中国钢铁巨头功不可没。
这些企业不仅集成了中国铁矿石采选、炼钢、轧钢等生产线,还推出了各种创新产品和工艺技术。
例如,包头钢铁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无需浸泡处理的环保电镀钢卷,极大改善了环保问题,提高钢的质量并降低了成本。
同样,鞍钢等品牌也推出了大量创新型产品和绿色制造技术。
中国钢铁冶炼简史
中国钢铁冶炼简史春秋战国钢铁的冶炼春秋时代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阶段。
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商代用陨铁制作了铁刃铜钺,说明对铁的性质和锻打嵌铸的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当时尚不知人工炼铁。
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
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
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
晋国用铁铸刑鼎,铸鼎的铁是作为军赋向民间征收的,可见晋国民间铁已不少。
在江苏六合县程桥、湖南长沙龙洞坡等地出土了春秋时的铁器。
战国初或稍早已发明铸铁技术,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冶金技术的重大贡献,比外国早一千八百年左右。
河北兴隆县寿王坟出土了大量战国时的铁范,其中有较复杂的复合范和双型腔,还采用了难度较大的金属型芯,反映了当时的铸造工艺已有较高水平。
战国时发明的用柔化退火制造可锻铸件的技术和多管鼓风技术是冶金技术的重要成就,比欧洲早二千年左右。
战国时还掌握了块炼铁固态渗碳制钢的方法和淬火技术。
块炼铁的方法也就是“固体还原法”。
由于块炼铁是铁矿石在较低温度下从固体状态被木炭还原的产物,所以质地疏松,还夹杂有许多来自矿石的氧化物,例如氧化亚铁和硅酸盐。
这种块炼铁在一定温度下若经过反复锻打,便可将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机械性能就改善了。
从江苏六合县程桥东周墓出土的铁条,就是块炼铁的产品。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一些锻造铁器也是以块炼铁为材料。
在反复锻打块炼铁的实践中,人们又总结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
从河北易县武阳台村的燕下都遗址44 号墓中曾出土79 件铁器,经分析鉴定,它们的大部分都是由块炼钢锻成的,这证明至迟在战国后期块炼渗碳钢的技术已在应用,块炼铁质柔不坚,块炼钢虽经渗碳处理,变得较坚硬,但在生产上仍嫌不足。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又摸索出块炼钢的淬火工艺,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块炼钢的机械性能。
中国古代冶铁的肇始
中国冶金业历史悠久,冶金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尤其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冶金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古代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既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又是生产力进步的标志。
第三,官营冶金业不断进步。
我国青铜器的生产流行于新石器晚期到秦汉时期,以商周时代的器物最为精美,青铜铸造业在此时进入了繁荣时期。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和饰物;夏代开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朝中期,品种最为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物类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为后人留下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建议教师从制作工艺、艺术性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随后,青铜器胎体变薄,纹饰逐渐简化;而春秋至秦汉,一方面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铸造青铜器,另一方面,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铜器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青铜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制造业,是我们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无论是从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媲美。
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
第四,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
中国开始和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考古发现的人工冶炼的最早铁器属于春秋时期,目前已知有大约二十件左右,有凹型锄刃、梯形锛刃、削、刮刀、剑、鼎等,经金相核验,多数属固态还原的块炼铁(指不含碳的铁)。
战国时期,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及其淬火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军事创造了技术条件。
铁器的出现既是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标志,又是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的重要标志。
,认识铁农具的推广与使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冶铁时所需要的燃料与动力,是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
《中国冶金发展史》课件
《中国冶金发展史》
探索中国冶金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 代,最终到近代冶金的进步与现状,并展望冶金行业的火焰来烧制陶器和制作工具。
2
技术突破
使用火打石技术将矿石加热并冷却,从而使石头开裂提取金属。
3
应用与影响
铜器和石器共同出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2 环保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促进绿色冶金的发展。
3 市场需求
中国冶金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冶金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将推动冶金行业的智能 化和自动化。
可持续发展
绿色冶金和循环经济将成为未来冶金行业发展的主 要方向。
结论和总结
通过对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回顾和展望,我们可以看到冶金对于人类文明和社 会进步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冶金行业的巨大潜力和机遇。
青铜时代冶金
冶炼技术
掌握了青铜的制作工艺,铸造出 华丽的青铜礼器。
战争与革新
青铜武器的制造大幅提升军事实 力,改变了战场格局。
音乐与文化
青铜钟鼓代表了古代中国音乐和 宗教仪式的高度发展。
铁器时代冶金
冶炼技术进步
祖汤炼铁法的发明为中国冶 金带来了重大突破。
冶金与国家繁荣
铁器的大规模生产提高了生 活质量,带动了经济和文化 的繁荣。
战争与征服
铁制武器使中国国家实力大 幅增强,决定了历史的发展 和演变。
近代冶金发展
1
引进外国技术
近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国家的冶金技术
工业化进程
2
和设备。
中国冶金业逐渐实现工业化,并成为国
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冶金工艺发展史心得与体会
冶金工艺发展史心得与体会综国内目前的冶金史研究,在其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取“实地考察、抽取样品——实验分析——文献印证——得出结论”的研究程序,即科技史研究领域所谓的实证性研究方法。
从其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来说,按科技史研究界的通俗分类,处于内史的研究阶段。
实践证明,在科技史研究的历程中,内史的研究首先是科技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首要关注点,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因为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总是从认识其本身而开始的。
浏览一下目前国内唯一的部级的科技史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从其创刊伊始直至1999年,该刊所公开刊登的科技史学术论文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内史的研究范畴,即驻足于史料的收集考辨或论证的阶段,特别是在其20世纪80年代所刊登的科技史论文,几乎概莫能外,而对于与科技史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的因素则很少涉及。
这是我国国内科技史研究初创时期的研究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所以这也必然影响到冶金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众多的犹如冶金史研究一样的其他科技史研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氛围,而最终形成了当时国内科技史研究的现状。
其实,目前国内科技史的研究的大气候、大环境、大氛围仍然还裹足于内史研究的阶段,还处于蹒跚前进之状态。
然而,放眼国外的科技史研究同行,他们早已走出内史研究的圈子,而关注于和科技本身密切相关的一切外在因素——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哲学等等。
例如苏联物理学家赫森1931年发表的《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和默顿于1938年发表的《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其实就标志着科技史研究之外史研究的转向。
前者后来发展为以贝尔纳为代表的科学学,后者发展为以默顿为代表的在西方有着重大影响的科学社会学。
这两者都把科技的发展作一种外在的、社会学的理解,从而开创了科技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此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众多的伟大的研究成果。
例如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等,成为科技史研究领域的经典研究之作,并形成了所谓的贝尔纳学派;而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或称之为默顿学派,除默顿本人的成名作及其《科学界的规范结构》和《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外,其他代表性研究人物及其著作还有本·戴维德的《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戴安娜·克兰的《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以及科尔兄弟的科学界社会分层研究等;同时,从其中还发展出了所谓的“后默顿”传统,即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
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中国古代冶金发展史主要可分为青铜时代和从早期铁器时代到完全铁器时代两部分。
我国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进入铁器时代的,在早起的文明国家中我们使用金属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由于中国在冶铸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创新,青铜冶炼和生铁冶铸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国的冶金业很快后来居上,跃升为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青铜时代在夏王朝建立时期开始,夏王朝的青铜器冶炼技术标志着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开端,也标志着我国古代人民正是告别石器时代走向新文明,在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达到鼎盛时期。
而铁冶炼技术开始于从春秋时期,东周、秦汉到南北朝时期得以发展,在唐宋元时期达到最高潮,在明清时期又得以扩展,发展了铸造、锻造、有色金属生产和加工技术。
古时期铜或铁制文物,主要为兵器、生产工具、礼器等,如作为国宝级文物的司母戊铜鼎,中山王铁足铜鼎,还有许多古墓中挖掘出的铁制兵器等等,我们可以看出冶金技术的发展,无论是铜器时代还是铁器时代都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近代冶金发展史早在19世纪中期,西方冶金技术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以钢铁工业发展突出。
1832年尼尔松(Neilson)用热风炼铁,大大强化了炼铁生产。
增加了高炉炉高,改进了高炉的炉型,使得高炉构造更适于炼铁生产,工艺远比古时期得以优化,也使得19世纪末铁产量较世纪初翻了十几番。
1856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转炉炼钢,标志着近代炼钢技术的开端,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平炉炼钢技术的产生,电炉技术的发明,使得钢铁工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古代冶金技术的面貌。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它的建设标志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
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联合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本溪、鞍山、上海、阳泉和石景山等地的钢铁工厂也先后起步,使得我国的冶金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冶金发展史》课件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01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冶金过程进行智能优化,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数字孪生技术
02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冶金过程的虚拟模型,实现生产过程的
实时监控与预测性维护。
增材制造技术
03
利用增材制造技术进行金属材料的快速原型制造和小批量生产
,满足个性化需求。
绿色冶金技术的发展
低碳排放技术
钢铁制品的多样化
大型工程的建设
这一时期,钢铁制品的种类更加多样化, 如剑、甲胄、犁铧等,满足了不同领域的 需求。
秦汉时期,建设了许多大型工程,如长城 、秦始皇陵等,这些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 的金属材料和先进的冶金技术。
唐宋元明清的冶金技术
总结词 冶金技术的持续发展,金属货币 和金融业的发展
金属制品的应用 这一时期,金属制品的应用更加 广泛,如铜钱、银元等货币的使 用,以及金属在建筑、工艺品等 领域的应用。
这一时期出现了铸铁柔化处理 技术,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条 件,使铸铁更加坚韧和耐用。
钢铁制品的普及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钢铁制 品逐渐普及,广泛应用于农业
、手工业和军事等领域。
秦汉时期的冶金技术
总结词
炼钢工艺的进步
钢铁技术和炼钢工艺的进步,大型工程的 建设
秦汉时期,炼钢工艺取得了重大进步,如 采用炒钢和灌钢法等技术,提高了钢铁的 质量和产量。
新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自 己的冶金工业,包括钢铁 、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 领域。
技术创新与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冶金工业 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 新和改造,如推广电炉炼 钢、连续铸钢等技术。
产业布局调整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 业布局的调整,冶金工业 也逐渐从沿海地区向内陆 地区转移。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开始掌握铜的冶炼技术,开启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之路。
在中国古代,冶金技术起初并不是为了生产金属工具,而是为了制作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象征,也是古代社会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青铜器的制作使用了铜和锡的合金,这种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非常适合制作各种日常用品和仪式器物。
最早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晚新石器时代晚期。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一般是铺陈器,主要包括器皿和饰品。
这些器物制作精美,有时还雕刻了猛兽和浮雕图案,展现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是铁的冶炼。
铁的冶炼技术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左右,但真正大规模应用起来要等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
铁的冶炼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战争的发展。
铁的冶炼技术的提升,使得中国古代人们能够大量生产铁器,从而取代了青铜器的地位。
铁器使用不仅具有廉价、富有弹性和坚固性等优势,而且容易加工和修复,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铁器的普及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随着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高温度和更先进的炉子来炼制金属。
这些炉子包括鼓风炉、簿煅炉和高炉等,极大地提高了冶炼的效率和产量。
鼓风炉的发明使得冶炼温度大幅提高,炼铁的效果也相应提高。
除了铜和铁,中国古代还掌握了其他金属的冶炼技术,例如金、银和锡等。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一个重要成就是金融。
在中国古代,黄金和白银是重要的货币和贵重物品,用于交换商品和储蓄财富。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进步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最早的青铜器制作,到铁器的普及和高温冶炼技术的出现,中国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冶金知识和经验。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
中国冶金强国发展历程介绍中国冶金工业是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历程充满艰辛和辉煌。
本文将从多个层面介绍中国冶金强国的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阶段丰富的资源储备中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冶炼铁器的历史,表明中国冶金工艺的悠久历史。
随着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冶金工业开始迈向现代化。
技术引进与合作在建国初期,中国冶金工业欠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为了迅速发展,中国积极引进国外的冶金技术,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交流。
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短期内的技术跃迁,还为中国冶金工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冶金企业的兴起随着国家对冶金工业的重视,一批大型冶金企业相继建立。
例如,首钢集团、宝钢集团等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冶金工业的代表。
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中国冶金强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发展阶段技术创新与突破近年来,中国冶金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中国的冶金装备和工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质增效与环境保护为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冶金工业积极推进提质增效和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中国冶金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国际合作与走出去战略中国冶金工业逐渐开展国际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冶金组织和论坛。
同时,中国冶金企业也积极投资海外资源,推进“走出去”战略。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中国冶金工业不断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中国冶金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冶金生产过程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持续发展未来,中国冶金工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进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中华冶金发展历程
中华冶金发展历程
中华冶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和发展冶金技术。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这也是中国冶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古代中国冶金工艺主要包括炼铜、炼铁以及炼金等,这些技术都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冶金技术逐渐发展和创新。
在汉代,中国冶金工艺有了重大突破,包括炼铁技术的改进和钢铁的制造。
钢铁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和军事实力,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在近代,中国冶金发展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
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冶金设备和技术,并在山西、辽宁和河北等地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冶金企业,如柳林铁厂、新民铁厂和天津钢铁公司等。
这些企业的建设推动了中国冶金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冶金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中国加大了对冶金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并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中国的冶金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化,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同时,中国冶金产业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挑战,推动了绿色发展和创新技术的应用。
至今,中国的冶金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冶金技术和产品也在国
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未来,中国冶金企业将继续努力,不断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冶金产业的更大发展。
中国冶金发展史
中国冶金 自动化发展史
-
1
人类社会发展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人类冶金的历史: 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铁器时期→工业化
4. 从唐代到明代中叶,是现代钢铁技术全面发展和定型的时期。唐 宋时期实现了农具从铸制改为锻制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转 变,已生铁冶炼——生铁炒炼熟铁——生、熟铁合炼成钢为主干 的钢铁工艺体系趋于定型,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
5. 明代中叶到到清末是传统钢铁技术继续缓慢发展,但由于帝国主 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而未能向现代钢铁技术转化的时期。
-
6
失蜡法,范铸法,铸焊法等工艺相当成熟。 《考工记》说: “金仑·大齐,六分共金而锡居一, 谓之钟鼎之并,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裁之齐,三分共金而锡居 —·,调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 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熔之齐。”
-
7
三、铁器时期
1. 从冶铁术的最初发生到春秋战国之交为萌生期。已知早期铁器有 55件,多数属于春秋晚期和春秋战国之 交,其中,工具、兵器 多用锻制,农具、容器用铸制, 具有冶铁术初起的技术特征。铁 器的较多使用,标志着 新一代社会生产力的形成,据此认为,春 秋战因之交已 进入铁器时代。
炼钢竖炉出自铜绿山旷冶遗址年代为春 秋晚期。已发掘清理的8座坚炉,由炉 基、炉缸和炉身组成,形制基本相同, 多建在坡地或土墩上。筑炉时先在地面 挖坑,用粘土充城夯实,再用粘土和石 块混合逐层夯筑炉基使高出地面。炉基 内修筑T形风沟,沟壁用高岭土搪衬。 炉缸呈椭圆形,用高岭土、石英砂、岩 屑、铁矿粒等分层修筑。炉身也用混合 型耐火材料分内、外壁夯筑再加炉衬。 炉的前壁下部设有金门、冶炼时堵塞, 再在上开设出渣和出铜的孔洞。炉的两 侧各有一略向下倾斜的风口供鼓风用。 炉旁有工作台和碎料台,用石砧和石球 破碎矿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从战国到西汉中期是以铸铁为主,生、熟铁并用和 平行发展 的早期铁器时代。铁范铸造、铸铁柔化和块炼铁渗碳成钢是战国 冶铁术的三项主要成就。这三项技术到西汉臻于成熟,生产工具 特别是铁农具多数经过柔化处理,缎铁器件也逐渐增多。
3. 从西汉晚期进入完全的铁器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是制钢术大发 展的时期。以生铁为原料的铸铁脱碳钢、炒铁技术以及百炼钢和 灌钢的发明,使钢铁技术较为完备。
炼铁工艺:铸铁柔化术、球状石墨铸铁、块炼铁和块炼渗
碳钢、炒铁、百炼钢、铸铁脱碳成钢、灌钢,宿铁法和双液 淬火法等。 《天工开物·五金·铁》记载:“凡铁分生、熟, 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
四、冶金飞速发展时期
冶金史也像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高潮也 有其低迷的时期。这其中与历朝历代的政治制 度及其所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宋代的矿冶业之所以如此发达,这就得 益于宋朝政府对矿冶业的重视的国家政策。由 于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矿冶管理政策的失误 以及当时国外近现代冶金技术的引进等原因, 导致了中国冶金技术在清末的逐渐衰弱与萎缩。 如今,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政 府及其重视,相信冶金工业必将有大的突破。
4. 从唐代到明代中叶,是现代钢铁技术全面发展和定型的时期。唐 宋时期实现了农具从铸制改为锻制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转 变,已生铁冶炼——生铁炒炼熟铁——生、熟铁合炼成钢为主干 的钢铁工艺体系趋于定型,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技术成就。
5. 明代中叶到到清末是传统钢铁技术继续缓慢发展,但由于帝国主 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而未能向现代钢铁技术转化的时期。
二、青铜器时期
这个过程是逐步地、缓促地实现的。目前已知最早的金 属实物是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所出铜刀,其年代可 能早到公元前三世纪初期,约公元前4700年左右,经北京钢 铁学院冶金史组检验为锡青铜器件。 传说中就有禹铸九鼎、 用铜工具开凿龙门、疏通河道。
竖炉炼铜:目创已知最早的
炼钢竖炉出自铜绿山旷冶遗址年代为春 秋晚期。已发掘清理的8座坚炉,由炉 基、炉缸和炉身组成,形制基本相同, 多建在坡地或土墩上。筑炉时先在地面 挖坑,用粘土充城夯实,再用粘土和石 块混合逐层夯筑炉基使高出地面。炉基 内修筑T形风沟,沟壁用高岭土搪衬。 炉缸呈椭圆形,用高岭土、石英砂、岩 屑、铁矿粒等分层修筑。炉身也用混合 型耐火材料分内、外壁夯筑再加炉衬。 炉的前壁下部设有金门、冶炼时堵塞, 再在上开设出渣和出铜的孔洞。炉的两 侧各有一略向下倾斜的风口供鼓风用。 炉旁有工作台和碎料台,用石砧和石球 破碎矿石。
失蜡法,范铸法,铸焊法等工艺相当成熟。 《考工记》说: “金仑·大齐,六分共金而锡居一, 谓之钟鼎之并,五分其金而戈裁之齐,三分共金而锡 居—·,调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 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熔之齐。”
三、铁器时期
1. 从冶铁术的最初发生到春秋战国之交为萌生期。已知早期铁器有 55件,多数属于春秋晚期和春秋战国之 交,其中,工具、兵器 多用锻制,农具、容器用铸制, 具有冶铁术初起的技术特征。 铁器的较多使用,标志着 新一代社会生产力的形成,据此认为, 春秋战因之交已 进入铁器时代。
中国冶金 自动化发展史
人类社会发展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人类冶金的历史: 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铁器时期→工业化
(钢铁时期) →信息社会(多种新材料)
一、新石器时期
在探讨冶金术的起源时,必须对石器社会日常所用的特定技 术进行考究,因为金属的应用来源于该时期人们使用金属材料的 经验。从远古时代起,广大地区都熟知在宗教和丧葬仪式中使用 红色的赤铁矿。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还用它来粉刷墙壁。大约公元 前4000年,人们就将赤铁矿用在陶器上。绿色的和蓝色的铜旷石 曾大受欢迎。业已证明,山顶洞人、周口店、河姆渡人等,它们 都曾用作化妆品或饰品。在河姆渡遗址上,在公元前约6000年的 居住层中,曾发现有小块的蓝铜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