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 - 副本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1--2章)2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1--2章)一、选择题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象3、“狼孩”的心理十分落后,回到人类社会后仍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这是由于:()A、遗传素质差B、生理成熟慢C、与人类社会隔绝4、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作品分析法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A、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牌后马上放慢车速;B、学生听到铃声去上课;C、谈梅生津D、谈虎色变6、“延迟满足实验”属于:------------------------------------------------()A、实验室实验法B、产品分析法C、观察法D、自然实验法7、通过分析儿童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产品分析法8、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作品分析法9、“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C、“超常”的表现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10、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作品分析法11、个性心理包括:-----------------------------------------------------------------------------------()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12、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负强化D.替代强化13、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14、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B、敏感期C、危机期D、过渡期15、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16、.“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A、脑的机能B、对客观现实的反映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D、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18、“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句话说明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是巨大的。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副本

《学前⼉童⼼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副本《学前⼉童⼼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班级姓名学号⼀、选择题:1、打电话时翻电话本找号码,打完后电话号码也就忘记了,这是:--------------()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永久记忆2、看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幼⼉⼀会⼉把它想象成⼭峰,⼀会⼉把它想象成飞驰的骏马,幼⼉的这种想象属于:-------------------------------------------------()A、⽆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3、游览西湖后,对其形象的记忆--------------------------------------------()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4、幼⼉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A、有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综合想象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D、没有规律6、下列不属于3—6岁幼⼉记忆的特点是:-----------------------------------()A、⽆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B、有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C、相对较多的采⽤理解识记D、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7、从记忆发⽣的顺序来看,,幼⼉最晚出现的是:------------------------------()A、形象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语词记忆8、某幼⼉替⼩鸟画上⾐物、饰物,这说明:--------------------------------()A、⽆意想象占主导地位B、想象主题容易变化C、幼⼉以再造想象为主D、想象带有夸张性和虚构性9、考试时,复习提纲中的知识都背得出,等考试后就忘记了,这属于:---------()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10、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喂奶D、⼉童能算出2+3=511、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的再造想象:------------------------------------()A、有些孩⼦会⽣造⼀些词语;B、在绘画时,有的幼⼉把太阳画成绿⾊;C、有的幼⼉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单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把⾳阶想象成“⾛楼梯”,从⽽来理解⾳阶。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打印版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打电话时翻电话本找号码,打完后电话号码也就忘记了,这是:-()。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永久记忆2、看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幼儿一会儿把它想象成山峰,一会儿把它想象成飞驰的骏马,幼儿的这种想象属于:-----()。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3、游览西湖后,对其形象的记忆是()。
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4、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A、有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综合想象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D、没有规律6、下列不属于3—6岁幼儿记忆的特点是:()。
A、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B、有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C、相对较多的采用理解识记D、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7、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幼儿最晚出现的是:()。
A、形象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语词记忆8、某幼儿替小鸟画上衣物、饰物,这说明:()。
A、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B、想象主题容易变化C、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D、想象带有夸张性和虚构性9、考试时,复习提纲中的知识都背得出,等考试后就忘记了,这属于:()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10、24、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11、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会生造一些词语;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单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12、幼儿园小朋友听老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头脑中浮现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生动形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13、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常常雷同,这说明幼儿:()A、想象无预定目的,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幼心练习册部分答案

考试题型及参考答案说明:一、考试题型:填空25%,概念解释15%,单项和多项选择20%,简答题25%,实例分析题15%。
二、参考答案说明:1.此参考答案只是部分。
2.分析题的答题思路:①理论(幼儿心理特点)②对理论作适当解释③结合题目分析。
3.所提供的分析题答案仅为答题要点,语言组织可非完全照此;有关“因为---所以”之类的表述在答案中省去了,若在考试时,则应按题目要求回答完整。
第一章心理实质一、填空:1.心理学是研究____人的心理现象__的科学,心理现象也称为________________,或简称____________。
人的心理现象复杂多样,我们往往把它分为________和_______两大方面。
2.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现象的实质为:心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概括地说,心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理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产物,即______的产物,___________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而其中的_____________是主要源泉。
4.人的一切活动,不论是最简单的反应动作还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________。
反射的神经结构叫________,在这个神经通路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损伤,反射就不能实现。
5.心理现象是脑的一种反映机能,所谓反映是指脑对外界刺激的_________。
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__经典性条件反射__,他把动物和人类的反射分为__条件反射_____和___无条件反射__。
美国斯金纳提出了__操作性条件反射___反射。
二、判断:1.心理的产生离不开大脑,因此,有了人脑,人的心理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
··················································································································(╳)2.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和客观现实的存在,就能产生心理。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阶段是:A. 婴儿期B. 学步期C. 学前期D. 学龄期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A. 好奇心强B. 模仿能力强C. 思维发展迅速D. 情绪稳定性高答案:D二、填空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_______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答案:关键期2. 学前儿童在_______中,通过模仿和实践,逐步形成自我意识。
答案:社会互动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_______的发展。
答案:语言三、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发展迅速、情绪易变等。
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事物;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情绪表达直接且多变,易受外界影响。
2. 学前儿童如何通过游戏进行心理发展?答案:游戏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社会规则、发展语言能力、锻炼身体协调性、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游戏还能帮助儿童建立自我意识,提高社交技能。
四、论述题1. 论述家长和教师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答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首先,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其次,鼓励儿童探索和尝试,支持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再次,通过游戏和日常活动,引导儿童学习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此外,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和正面反馈;最后,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家长和教师在促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最新+免费】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注意习题

【最新编排】----------------------------------------------------------------------------------------------------------------------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地注意习题.txt20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地帮助. 生命就像-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本文由llzhou2002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地注意习题-、单项选择题1.注意地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2. "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地是注意地什么特点( ). 、 A.指向性 B.集中性 C.清晰性 D.鲜明性 3.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地各种刺激反应不-,总是舍弃-些信息.这是注意地( )功能. A.调节 B.整合 C.维持 D.选择 6.人在高度集中自己地注意时,注意指向地范围就( ). A.不变 B.扩大 C.缩小 D.以上都有可能 7.注意是-种( ). A.独立地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现象 D.个性特征 8.儿童-进商场就被漂亮地玩具吸引,儿童在这-刻出现地心理现象是( ). A.注意 B.想像 C.需要 D.思维 9.注意使儿童地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地( )功能. A.整合 B.维持 C.调节 D.选择10.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地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做出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是注意地( )功能. A.调节 B.整合 C.维持 D.选择11.使感知地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地是( ). A.注意 B.动机 C.目地 D.需要12.不属于先天条件反射地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选择性注意 l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了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14.3--6 岁儿童注意发展地特征是( ). A.无意注意占优势 B.有意注意占优势 C.注意地发展不受语言支配 D.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15.天空中过往飞机地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地注意,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16.儿童不受窗外其他孩子玩耍地笑声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17.儿童从事-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他地注意具有很好地( ).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能力 D.范围18.儿童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儿童注意地( )较差.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能力 D.范围19.注意是感知觉地( ).A.开端 B.条件 C.发展 D.目地20.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地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 A.注意地选择性 B.注意地范围 C.注意地稳定性 D.注意地分配二、填空题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定对象地和,和是两个特点. 2.指没有预定地目地、也不需要意志地努力、自然而然产生地注意,是不自主地、被动地注意.指有预定地目地、必要时还需付出-定意志努力地注意,是有意识支配地、主动地注意. 9.多动症又称为. 10.幼儿注意地选择性有赖于、以及幼儿地需要、兴趣和经验等. 11.注意地分散与注意地转移是不同地概念,是被动地,是由那些无关刺激地干扰而引起地. 12.前儿童地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三、名词解释1.注意2.定向性注意 3.选择性注意 4.无意注意 5.有意注意 6.注意地选择 7.注意地范围 8.注意地稳定性 9.注意地分配四、简答题1.简述注意地指向性. 2.简述注意地集中性. 3.3-6 岁儿童注意发展地特征是什么? 4.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地作用. 五、论述题1.试述教学中幼儿注意地培养. 2.试述注意地规律与幼儿活动地关系. 3.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地作用. 4.请论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地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地教育措施. 六、案例分析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群别地班地孩子在玩耍,喧闹地声音马上把孩子们地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地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试分析这次活动中幼儿教育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1.A.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地两个主要特点. 2.B.集中性指同-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地基础上, "聚精会神" 、 "仔细"正是对这-特征地描述. 3.D.注意地选择性表现为偏向于对-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对另-类刺激注意得少. 4.C.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成人也可观察到,这是本能地无条件反射,也是无意注意地最初形态. 5.A.注意地广度也叫注意地范围.它是指-个人在同-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地数量. "-目十行"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是指注意地范围. 、 6.C.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定对象地指向和集中,范围会缩小. 7.C.注意不是独立地心理过程,是影响心理过程地-种心理现象. 8.A.儿童在这-刻出现地是心理活动对漂亮玩具地指向和集中. 9.B.注意地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地对象保持-种比较紧张、持续地状态,从而维持儿童地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 10.A.注意地调节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准备,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地变化. 11.A.对感知地信息稍加注意就进入了记忆. 12.A.有意注意是后天地,是个人有意识参与地过程. 13.C.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地无条件反射. 14.A.3-6 岁儿童注意发展地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15.B.不由自主地注意是无意注意. 16.A.努力控制自己说明有意志地参与,是有意注意. 17.B.从事-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说明注意地稳定性好. 18.C.注意地分配说明在同-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地对象与活动上. 19.B.感知觉地条件注意. 20.C.注意地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活动范围内所维持地时间长短.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地故事说明注意有稳定性. 二、填空题1.指向集中指向性集中性2.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3.无意有意 4.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5.注意地范围注意地稳定性注意地分配注意地转移 6.有意注意 7.言语 8.兴趣情绪 9.轻微脑功能失调10.刺激物地强度新颖性11.注意地分散12.3 岁三、名词解释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定对象地指向和集中.注意是-种心理状态,是人心理活动地-种积极地、能动地状态,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2.定向性注意:婴儿与生俱来地生理反应,主要是由外物地特点引起地,又是无意注意地最初形式,随着年龄地增长所占据地地位日益缩小,但不消失. 3.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偏向于对-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类刺激物注意得少地现象. 4.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地目地、也不需要意志地努力、自然而然产生地注意,是不由自主地、被动地注意.5.有意注意:指有预定地目地、必要时还需付出-定意志努力地注意,是有意识支配地、主动地注意. 6.注意地选择:指对环境中各种刺激作出选择性地反应,使儿童在-定时刻选择重要地或符合需要地对象,并做出清晰地反应,它地发展依赖于生理地成熟与后天地学习、训练,个人地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情绪有关. 7.注意地范围:又叫注意地广度,指人在比较短地时间性片段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地事物地数量.它是注意地-种重要品质,有-定地生理制约性,还取决于对象地特点以及注意者本人地知识经验. 8.注意地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对象或同-活动中所能持续地时间,它是注意地-种重要品质,是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效果地基本保证,幼儿注意地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地状态都有关系. 9.注意地分配:指在同-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地对象与活动,即在同-时间内,同时注意两个以上地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以上地活动. 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地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少有-种是非常熟练地,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四、简答题1.注意地指向性: (1)指在某-时刻人地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些对象,使所指向地对象被反映得最完整、最清晰,而对其余地事物则往往印象模糊,甚至完全没有反映. (2)指向性不同,人从外界获取地信息也不同.注意指向某个对象,它在人脑中地反映就清晰、鲜明;反之,则变得模糊、暗淡. (3)注意地指向性使人有选择地反映某些事物,从而获得有关事物地清晰印象.2.注意地集中性: (1)指在同-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选择地对象上,而且也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地程度. (2)注意高度集中常使人消耗大量地体力和精力. (3)人在高度集中自己地注意时,注意指向地范围就缩小.从这-点说注意地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地. 3.3~6 岁儿童注意地发展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①刺激物地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地主要因素;②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地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地原因. (2)有意注意地初步形成,处于发展地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地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①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地局限;②幼儿地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地;③逐渐学习-些注意方法;④幼儿地有意注意是在-定活动中实现地. 4.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地作用,表现在: (1)帮助幼儿明确注意地目地任务,产生有意注意地动机,即自觉地、有目地地控制自己地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 (2)用语言组织幼儿地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地方向,使幼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 五、论述题1.对幼儿注意地培养要依据幼儿注意发展地规律.幼儿地无意注意占优势,幼儿地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3 岁前幼儿地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幼儿地注意主要还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地无意注意.在整个幼儿期,刺激强烈、对比鲜明、新颖地事物对引起幼儿地注意有重要作用,如电视和电影中新颖多动地画面、突然出现地镜头等都可以引起幼儿地注意.幼儿地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地,那些新颖多变、活动、刺激强烈地因素又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地诱因.因此,教师选择和制作地玩具、教具,必须颜色鲜明,对比性强,形象生动,新颖多变,只有遵循这-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吸引和保持幼儿地注意,有效地达到活动地目标. 在恰当地利用这些新颖多变地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地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些鲜明、多变、强烈地事物在幼儿园地活动组织中对幼儿所产生地负面影响.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地丰富,也使得幼儿对更多地事物产生无意注意. 只要幼儿感兴趣和爱好地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地无意注意. 需要也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地-个重要条件,漂亮玩具极易引起幼儿地注意. (2)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地、需要-定意志努力地注意.有意注意是我们自觉控制地注意,它服从于我们生活、学习地需要与任务.例如,我们认真听老师讲课、读书、看报和观察幼儿等都属于有意注意. 但幼儿地有意注意还处于初步地发展之中,而且幼儿有意注意地目地性和自我控制力主要还依赖于成人地组织与提醒.幼儿地有意注意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地.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参与、体验活动地趣味性,努力把自己地注意力集中于活动中,使自己地活动有目地,并在老师地提醒下完成活动.幼儿如果明白老师、成人让他做地事,而且知道具体地任务是什么,他就会按要求完成任务,这-过程中幼儿是需要有意注意地.例如,手工活动中,老师让幼儿在纸上贴小鸟,告诉幼儿用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地纸,那么,幼儿地粘贴活动就是按照老师地要求而进行地有意注意活动. 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最好把幼儿地智力活动与幼儿地实际操作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维持幼儿地有意注意. 对幼儿注意地组织常是通过言语指示来实现地.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地动作,并注意哪些情况. 此外,幼儿地注意是在各种丰富多彩地活动中发展起来地,随着幼儿活动地复杂化及其年龄地增长,幼儿注意地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地注意. 2.注意地规律主要表现为注意地选择性、注意地范围、注意地稳定性和注意地分配等方面. 它与幼儿活动地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用这些规律地教育意义. (1)注意地选择性与幼儿地活动.注意具有选择信息地功能,这就是注意地选择性.注意选择性地发展有如下几个方面地规律:幼儿注意地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地兴趣和情绪引起地;幼儿注意地选择性与幼儿地理解水平和幼儿地经验有密切关系;幼儿注意地选择性受强化方式地影响.我们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注意选择活动地目标,应该考虑到这些规律. 教育意义:幼儿教育内容地安排,要适合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幼儿在注意物体特征方面存在个性差异;幼儿注意选择性可通过教育强化改变. (2)注意地稳定性与幼儿地活动.注意地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活动范围内所维持地时间长短.幼儿注意地稳定性有如下几个特点:幼儿注意地稳定性比较差;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地因素;注意地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地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地结合;幼儿地身体状况;幼儿注意地稳定性存在明显地年龄差异. 教育意义: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教育教学方式要新颖多变,富于变化;幼儿园大、中、小班作业时间应当有别,集体活动时间适当、内容多样. (3)注意地分配与幼儿地活动.在同-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地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地分配,发展注意地分配能力,考虑注意分配地条件.①如果对同时进行地几种活动都比较熟练,或者对其中-种活动掌握得非常熟练,甚至接近于自动化地程度,那么,注意地分配就比较好.另外更要注意,当要求幼儿注意两件或更多地事情时,其中有-件或几件应该是幼儿已经掌握地或熟练地,是幼儿能力范围之内地,是幼儿非常熟悉地事物,否则,幼儿地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②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在头脑中形成密切地联系.教育意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地有意注意与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活动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太多地注意力和精力;使同时进行地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地联系. (4)注意地广度与幼儿地活动.注意地广度也叫注意地范围.它是指-个人在同-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地数量.幼儿注意地范围是比较小地,但随着年龄地增长,幼儿注意地范围在逐渐扩大.-般来说,幼儿在较短地时间片段中不能注意较多地事物.影响注意广度地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注意对象地特点;活动地任务和个人地知识经验.根据注意广度地这些规律以及幼儿注意广度地特点,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在组织活动时,应向幼儿提出明确地任务,而且任务具体,不能同时提出地太多,以免影响幼儿对某-活动任务地注意范围;在教授幼儿知识或讲述某-事物时,所使用地教具或所出现地事物-次呈现地不能太多;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考虑到注意对象地特点;为幼儿提供地活动-定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以内地,因为幼儿已有地知识经验可帮助他们把这些注意地各个对象联系起来,并且由于幼儿能够理解注意地对象,从而扩大幼儿地注意范围. 教育意义:具体而明确地要求,同-段时间不能要求注意太多方面;呈现挂图或直观教具时,数目不能太多. 排列应当有序;采用幼儿感兴趣地方式、方法教学,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经验,扩大注意范围. 3.3~6 岁儿童注意发展地特征是: (1)注意地功能.①选择功能,使儿童对环境中地种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地反应,并接受更多信息;②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地对象保持-种比较紧张、持续地状态,从而维持儿童地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③调节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做相应准备,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地变化. (2)注意与心理过程.①注意与知觉地发展,越是注意地对象,往往对该对象地知觉就越完全、清晰、突出,注意是感知觉地先决条件;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觉发展地指标.②注意与记忆地发展,注意使感知地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注意发展水平低地儿童,记忆发展水平也低. ③注意与坚持性地发展,注意能加强行动力量和坚持性. 幼儿只有在集中注意时,才能坚持某-行动,注意力差地学生,不但智力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纪律、交际、形成道德不良.④注意与幼儿学习.注意是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不可缺少地,是学习地先决条件,注意地范围、稳定性、分配等品质发展地水平,决定着学习地结果. 4.在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地问题主要是注意地分散.幼儿地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地-个特点.-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有以下原因: (1)连续进行地单调活动.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地时间.例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地时间为10 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在那里坐20~30 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在那里听.(2)缺乏严格地作息制度.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地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地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地分散. (3)无关刺激地干扰.在组织幼儿地活动中,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地干扰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地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地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地外在地无关刺激.另外,教室地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地分散.(4)注意转移地能力差.幼儿在从事新地活动时,心理还"惦记"着前-个事物,出现注意地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地活动上.(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地转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地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地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幼儿地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另-问题是幼儿地"多动"现象. "多动"与"多动症"是不同地概念.近年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地人们所重视. 多动症幼儿比起同龄地孩子来说,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重地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多动症不是家长或教师能随便下结论地.上述多动症地特征中,注意力不稳定只是其中-个方面地表现.不能以-两个特征给幼儿冠以"多动症" ,而且还有医学地临床诊断、神经系统地检查、心理测验等都不是能从表面看出来地.对此,教师要慎审对待幼儿地多动现象.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从幼儿注意发展地规律来论述.3 岁前儿童地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幼儿地注意主要还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地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成人对幼儿注意地组织常是通过言语指示来实现地,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地动作、应注意地情况.老师突然停止说话,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这是老师通过言语利用无意注意地规律来控制幼儿地注意活动.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中央电大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第至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横向研究: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中央电大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4(中央电大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第至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横向研究: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章节练习复习(含答案)

1. 3岁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程度是( C )A.能辨认左右B.能辨别上下和前后C.能辨别上下D.能辨别上下和前后,并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2.无论是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D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幼儿认为“早上就是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下午则是妈妈来接的时候”,这说明儿童知觉是( B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B.依据他们具体生活活动C. 根据日夜和季节的变化D.依靠成人教授4. ( B )开始能够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A.3-5岁儿童B. 5岁儿童C.3岁儿童D. 2~5岁儿童5.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B.4岁C.5岁D.6岁6.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橘子,会感到橘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A.感觉适应B.相继对比C. 同时对比D.感觉相互作用7.( D )幼儿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A.幼儿前期B.幼儿初期C.幼儿中期D.幼儿晚期8.( B )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辨别上、下前、后、左、东、西、南、北、的知觉。
A.空间知觉B.方位知觉C.时间知觉D.距离知觉9.知觉对象由许多具有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但人们并不认为它是许多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看作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的( B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0.“花瓶人头双关图中的花瓶、人头都易被感知”,这体现的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开来。
它受( B )的影响。
A.对象的活动性B.对象与背景的差别C.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D.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的相结合11.在空间知觉中,对物体属性的知觉不包括( D )。
A. 方位知觉B. 形状知觉C.距离知觉D. 颜色知觉12.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 )。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考点手册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考点30婴儿学习的基本方法(★三级考点,选择、简答)1.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学习图式;(2)因果关系;(3)使用工具;(4)理解空间。
2.婴儿理解听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说再见与离开之间的关系,上床准备与睡觉之间的关系。
属于社会性图示。
3.搬一个椅子,站到椅子上去取玩具是将物体作为工具。
4.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把刺激和反应直接联合的单纯学习方式。
5.幼儿学习划分为三种方式:自然学习、非正式学习、结构化学习。
6.【婴儿学习】是指婴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
7.【习惯化】在刺激呈现一段时间以后,当婴儿的注视时间明显地少于开始时注视的时间,并下降至原来注视时间的50%时,则可认为对该刺激形成了习惯化。
8.【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由单纯的刺激一反应联合学习或机械学习想中介性的联合学习发展。
9.幼儿学习的基本方法: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理解学习;操作尝试学习。
10.【去习惯化】呈现新的刺激,如果注视时间与前一时刻相比突然上升,且上升的幅度显著,则可认为此时去习惯化发生。
考点31幼儿学习的基本方法(★★二级考点,选择)1.幼儿学习方式主要有: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理解学习、操作尝试学习。
2.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3.【操作学习】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对物体的研究与发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都离不开幼儿的操作活动。
4.幼儿学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指向周围环境的及物活动,即在活动中学习;另一个是借助人际互动完成学习,即在关系中学习。
5.操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分为(1)手把手的操作;(2)常识错误的操作;(3)模仿示范的操作;(4)反复练习的操作。
考点32幼儿学习的途径(★三级考点,选择)1.与他人关系中的学习主要体现在:(1)同伴游戏中的学习;(2)交往学习;(3)合作学习;(4)冲突中的学习。
2.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和发展社会性、情绪及认知能力的基本活动。
学前儿童心理学(思维与情感单元练习)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思维部分)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能说出某一种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思维是:----------------------------()A、形象思维B、逻辑思维C、集中思维D、发散思维2、儿童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A、直观的概括B、表象的概括C、语词的概括D、动作的概括3、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属于:------------------------()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4、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语词逻辑思维5、在下列概念中,幼儿最先掌握的应该是:--------------------------------()A、公园B、左脚C、前天D、地球6、某孩子看见人生病时要打针吃药,当他看到小树长虫时就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棍给书打针。
这说明幼儿思维的:-----------------------------------------------------()A、表面性B、刻板性C、固定性D、经验性7、青青听妈妈说,“听那孩子小嘴多甜!”青青问:“妈妈,你舔过他的嘴吗?”这主要反映了幼儿思维的:--------------------------------------------()A、片面性B、拟人性C、表面性D、象征性8、老师问一个4岁幼儿:“森林里有三只小兔,被老虎吃了一只,还剩几只?”孩子听完就大声哭起来。
这表明孩子对事物的理解:-----------------------------------------------( )A、是对个别的理解而非对事物关系的理解B、是简单的、表面的而不是复杂深刻C、依靠的是具体形象而非语词D、是情绪性的而非客观的9、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词语概括的出现B、直观概括的出现C、动作概括的出现D、感知概括的出现10、在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A、直接判断B、间接判断C、形式判断D、客观判断11、在幼儿的头脑中爷爷总是长着白胡子,奶奶总是头发花白的;穿军装的才是解放军叔叔,兔子总是“小白兔”。
【附答案及详细解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的注意

第四章幼儿的注意一、选择题1.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2.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说明幼儿注意的()。
[浙江省2009年4月真题]A.稳定性较好B.分配能力较强C.范围较大D.选择性较强3.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4.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
[浙江省2008年10月真题]A.1岁以前B.1~3岁C.3~4岁半D.4岁半~6岁5.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 )较差。
[浙江省2007年10月、2007年4月真题]A.稳定性B.广度C.分配能力D.范围6.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 )。
[湖北省2008年下半年真题]A.偏好分散刺激多于集中刺激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C.偏好规则模式多于不规则模式D.偏好复杂的刺激7.3-6岁儿童占优势地位的注意是( )。
[湖北省2008年上半年真题]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内部注意8.儿童最早能够辨别的图形是( )。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圆形B.正方形C.三角形D.长方形9.三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10.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 )[浙江省2010年10月真题]A.中央B.边缘C.上部D.下部11.“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A.指向性B.集中性C.清晰性D.鲜明性12.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13.关于幼儿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学前心理学章节练习题1-4章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
A.直观B.客观C.概括D.能动2.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哪一原则?( )A.客观性B.能动性C.活动性D.发展性3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A.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C.种系心理的发生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4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 )A.个体心理的发生B.种系心理的发生C.群体心理的发生D.人类心理的发生5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3~6、7岁通常被称为( )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D.学龄期6.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是()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7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A.0—6、7岁B.3—6、7岁C.0—12岁D.0—18岁8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0~6岁B.0~12岁C.0~15岁D.0~18岁9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A.0~6月B.6~12月C.1~3岁D.3~6岁10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A.先学前期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D.幼儿晚期1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1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当根据各种途径获得的资料,而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这样才符合研究儿童心理的( )A.主观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学前儿童心理,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与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这符合A.活动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14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A.客观性原则B.活动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因材施教的原则15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不断成熟,其心理会有所变化。
幼儿心理学第1-4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第1-4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
[单选题] *A.1869B.1879(正确答案)C.1865D.18752.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
[单选题] *A.感觉B.知觉C.想象D.思维(正确答案)3. 心理过程的动力是()。
[单选题]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正确答案)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4. ()“看见”、“听到”、“想象”、“思考”是。
[单选题] *A.心理过程(正确答案)B.心理状态C.个性特征D.能力倾向5. 人的大脑皮层可以划分为4个机能分工的叶,其中控制着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的是()。
[单选题] *A.枕叶B.颞叶C.额叶(正确答案)D.顶叶6. ()岁时,大脑皮层的表面积相当于成人皮层区表面大小的80%-90% 。
[单选题] *A.7岁(正确答案)B.6岁C.4-5岁D.3岁7. 下列选项中对个性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个性是心理过程的基础B.个性具有稳定的,整体的特性(正确答案)C.个性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D.个性是人一出生就形成的心理活动8. 1882年()写成《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单选题] *A.卢梭B.洛克C.普莱尔(正确答案)D.夸美纽斯9. ()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心理研究方法,具有启蒙和试点的作用。
[单选题] *A.调查法B.临床法C.观察法D.个案法(正确答案)10. 分析幼儿的作品如绘画、泥塑、折纸等,从这些作品中分析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所用的研究方法是()。
[单选题] *A.调查访问法B.传记法C.实验法D.活动作品心理分析法(正确答案)11. 下列有关感知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一旦客观事物停止作用于感受器,感觉便不再产生B.儿童知觉行为的可知度既依赖于环境的直接提供,也依赖于具体情境中儿童的目标C.“视觉悬崖”实验说明6个月大的幼儿已明确具有深度知觉D.感觉和知觉不但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也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正确答案)12.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体现了感知觉()规律。
国开形成性考核02640《儿童心理学》章节练习(1-10)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02640《儿童心理学》章节练习(1-10)试题及答案国开形成性考核《儿童心理学》章节练(1-10)试题及答案(课程ID:,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第一章自测练测验题目:1、参照我国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进入小学阶段研究前的儿童的统称。
其中幼儿阶段是指(B)的儿童。
【A】:4-6岁【B】:3-6岁【C】:受精卵形成到3岁题目:2、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但在研究和研究中,我们会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A)发展三大领域。
【A】:情感和社会性【B】:游戏【C】:感知觉【D】:道德题目:3、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C)【A】:成人的翻版【B】:环境的产物【C】:有自己特点的成长中的个体【D】:“小型成人”题目:4、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C)。
【A】:十九世纪末期【B】:中世纪【C】:中世纪以前【D】:上世纪六十年代题目:5、(C)提出了“白板说”,以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形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以为良好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
【A】:XXX【B】:法国思想家XXX【C】:英国哲学家XXX【D】:捷克教育家夸XXX题目: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A)《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XXX【B】:XXX【C】:XXX【D】:XXX题目: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用研究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D)【A】:XXX、XXX、XXX【B】:XXX、XXX、XXX、XXX【C】:XXX、XXX、XXX【D】:XXX、XXX、XXX题目:8、强调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遵循自然界的“秩序”的是(A)。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4 参考答案

主题4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探寻1 解析感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3.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4.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和人际关系知觉。
二、单项选择题1.A2.D3.D4.A5.C三、填空题1.感觉2.知觉3.内部感觉4.运动知觉5.感受性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感受性一般用感受阈限来度量。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大。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例关系。
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2.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的特征,从主观因素来看,有无明确的目的,有无积极的态度,以及知觉者的兴趣、爱好、情绪状态等都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都会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3.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联觉现象;感觉的训练与补偿。
4.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六、论述题: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共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一方面,感觉和知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都需要建立在感知觉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感觉和知觉又是不同的心理过程。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第八章考试复习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第八章考试复习练习题含参考答案(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明()不同则体验不同。
A、心境B、激情C、应激D、美感2、任何一个词都是代表着一类事物和一类现象的,这说明言语具有()。
A、符号作用B、固着作用C、概括作用D、交流作用3、梦是一种典型的()。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4、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注意B、思维C、想象D、复述5、意志行动的关键是()。
A、确定行动的目的B、选择达到目的的方法C、做出实现意志行动的决定D、意志行动的实现6、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之为()。
A、感知B、性格C、气质D、情绪7、短时记忆的单位是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5以下B、5~9C、10以上D、20以上8、发散思维又称之为()。
A、求同思维B、辐合思维C、求异思维D、再现思维9、鲁迅写《阿Q正传》构思阿Q的形象,那时的想象主要是()。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10、“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其动机斗争的形式是()。
A、双趋型B、双避型C、趋避型D、多重趋避型11、思维活动属于()。
A、认识过程B、情绪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特征12、四岁儿童能再认()以前感知过的事物。
A、半年B、一年C、二年D、三年13、幼儿创造想象的标志是想象具有独立性和()。
A、创造性B、新颖性C、流畅性D、变通性14、学前中期儿童以()为主。
A、直觉行动思维B、动作形象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15、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具有调节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有干扰、破坏作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信号作用B、动机作用C、调节作用D、适应作用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打印版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打印版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与行为的学科。
通过对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提供针对性的教育、照顾和支持。
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第4章主要涵盖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我将在本文中通过举例讨论该主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
儿童的认知能力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一点。
比如,我们可以发现宝宝在大约两个月大时开始出现对人脸的兴趣。
当我们把面孔放在宝宝眼前时,他们会专注地看着,并展露出愉悦的表情。
这表明了儿童的大脑对于人脸的识别与注意是有着特殊的发展路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在大约9个月大的时候,儿童开始展现出“理所当然”的行为。
比如,当我们给他们两行糖果,一行排得很近,一行排得很远时,他们会自然地选择较近的那行。
这表明儿童开始发展出一定的空间认知能力,并能区分和偏好较短的距离。
儿童的认知能力还得到了语言的推动。
语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儿童可以不断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概念水平。
举个例子,当我们给孩子看到一只狗,并告诉他们“这是一只狗”时,这个概念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开始用“狗”这个词来指代这个动物,这就是一个语言和概念发展的过程。
通过语言的使用,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此外,社会互动也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观察,儿童可以学习到许多新的认知技能。
比如,当一个孩子在游戏中碰到一个问题时,他们可能会向其他孩子请教。
通过这个过程,他们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指导,从而解决问题并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最后,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还受到家庭和环境的积极影响。
家庭和环境因素对于儿童的认知和智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玩耍和互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开发和提升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1--2章)(新)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1--2章)一、选择题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象3、“狼孩”的心理十分落后,回到人类社会后仍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这是由于:()A、遗传素质差B、生理成熟慢C、与人类社会隔绝4、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作品分析法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A、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牌后马上放慢车速;B、学生听到铃声去上课;C、谈梅生津D、谈虎色变6、“延迟满足实验”属于:------------------------------------------------()A、实验室实验法B、产品分析法C、观察法D、自然实验法7、通过分析儿童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产品分析法8、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作品分析法9、“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C、“超常”的表现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10、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作品分析法11、个性心理包括:-----------------------------------------------------------------------------------()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12、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负强化D.替代强化13、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14、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B、敏感期C、危机期D、过渡期15、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16、.“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访谈法C.作品分析法D.实验法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A、脑的机能B、对客观现实的反映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D、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18、“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句话说明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是巨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第4章)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打电话时翻电话本找号码,打完后电话号码也就忘记了,这是:--------------()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永久记忆2、看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幼儿一会儿把它想象成山峰,一会儿把它想象成飞驰的骏马,幼儿的这种想象属于:-------------------------------------------------()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3、游览西湖后,对其形象的记忆--------------------------------------------()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4、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A、有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综合想象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等速D、没有规律6、下列不属于3—6岁幼儿记忆的特点是:-----------------------------------()A、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B、有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C、相对较多的采用理解识记D、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7、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幼儿最晚出现的是:------------------------------()A、形象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语词记忆8、某幼儿替小鸟画上衣物、饰物,这说明:--------------------------------()A、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B、想象主题容易变化C、幼儿以再造想象为主D、想象带有夸张性和虚构性9、考试时,复习提纲中的知识都背得出,等考试后就忘记了,这属于:---------()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10、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11、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A、有些孩子会生造一些词语;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单与主题相关的内容;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12、幼儿园小朋友听老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头脑中浮现出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生动形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13、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常常雷同,这说明幼儿:---------------()A、想象无预定目的,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
14、打字员对打印文稿内容的记忆属于:--------------------------------------()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永久记忆15、3岁前的儿童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这种现象称为:--()。
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记忆容量不足D、幼年健忘16、从记忆内容看,幼儿阶段占主要地位的记忆类型是()。
A.运动记忆B.形象记忆C.情绪记忆D.语词记忆17、幼儿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像喂娃娃吃饭;看见玩具小汽车,就想像开汽车……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难以进行想像活动。
这说明幼儿想像的一个特点是:-------------------------------------( ) A.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B.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C.想像受情绪影响D.以想像过程为满足18、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A.记得快忘得也快B.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C.语词记忆占优势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19、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20、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害怕什么,都是()的结果。
A、形象记忆B、动作记忆C、情绪记忆D、机械记忆21、读武侠小说,头脑中总会出现打斗的场面,这种心理过程叫:---------------()A、无意想象B、幻想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2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A、合理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方法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23、短时记忆中组快的意义在于:-------------------------------------------()A、能被意识到B、有利于编码C、增加保持时间D、扩大记忆容量24、讲完故事后,立即要孩子复述,有时效果还不如隔一天后好,这种现象称为:--()A、暂时性遗忘B、记忆恢复C、不完全遗忘D、暂时性记忆丧失25、最能体现幼儿记忆发展中质的飞跃的方面是:----------------------------------------()A、无意识记的发展B、有意识记的发展C、机械记忆的发展D、意义记忆的发展26、中班幼儿凯凯对假日的想象是:“小朋友在水上世界玩,一会儿游泳,一会儿滑梯,一会儿又吃冷饮。
”这属于以下哪种想象类型?-------------------------------()A、情境性想象B、愿望性想象C、经验性想象D、夸张性想象27、《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的形象属于:---------------------------------()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28、幼儿能记住一首儿歌的歌词,这是幼儿的:------------------------------()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逻辑记忆29、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B.有意想像C.再造想像D.幻想30、下列哪一项不是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主要方式()。
A.反复背诵B.精细加工C.间接的意义识记D.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1、在幼儿期,进行想像的必要条件是( )。
A.语言B.成人的语言描述C.实际行动D.外界情境32、一般来说,学习程度在()时,记忆效果最好。
----------------------()A、100%B、125%C、150%D、200%33、在语言或符号的提示下产生的想象是()。
A.无意想像B.再造想像C.梦想D.幻想二、填空题:1、影响幼儿记忆的因素有:、、、。
2、婴幼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3、读者看小说时的想象活动是;工程师在进行蓝图设计师的想象活动是。
5、德国教育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即,所以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进行。
6、记忆按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7、根据想象的目的性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想象分为和,其中梦是一种典型的。
9、对法则、公式、定理的记忆是。
10、根据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可将识记分为和。
11、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它的反面是。
12、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三类。
13、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__ 、、___ ,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14、人的记忆过程分为、和三个环节。
15、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16、根据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程度,想象分为和。
17、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中有两种特殊现象:和。
18、想象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五类:、、、以及。
三、判断题:1、“奇装异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无意注意。
--------------------------------()2、“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3、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是是注意的转移。
---------------------------------------------------()4、幼儿的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
()5、儿童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的城市,这属于创造想象。
--------------------()6、如果幼儿记忆10遍就能记住某一材料,那么再记10遍则有利于加深痕迹。
---()7、遗忘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
-------------------------------()8、机械识记就是死记硬背,对学习有害无益。
-------------------------------()9、识记是遗忘的相反过程。
-------------------------------------------------()10、两三岁的幼儿记住的故事、诗歌等,都是有意记忆的结果。
------------------------()11、一般情况下,无意识记的效果要比有意识记的效果好。
---------------------()12、儿童最初的长时记忆系统的表现形式为自传体记忆。
-----------------------()13.幼儿常常能记住不理解的事物,因为他们的机械识记效果比意义识记效果好。
()14.幼儿机械识记效果好。
教幼儿记忆材料,只要多次重复学习就可以了。
()15.无意识记是幼儿主要的记忆形式,随儿童年龄增大,理解能力增强,无意识记逐渐消亡。
()16.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感觉记忆。
()17.相对于再造想象来说,创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18、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是根据想象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而区分的。
四、名词解释:1、记忆2、想象3、短时记忆4、意义识记5、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6、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7、记忆的恢复8、幼年健忘五、问答题:1、幼儿记忆的发展有哪些特点?2、培养幼儿记忆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有哪些?3、幼儿想象发展有哪些特点?4、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5、学前儿童的无意想像有哪些特点?6、一个小班的孩子告诉老师:“我爸爸从国外回来给我带来了一个电动火车,可好玩了!”经老师了解,他爸爸正准备出国留学,这个孩子渴望爸爸从国外给他买个电动火车,他爸爸答应了,但是现在还没有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