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机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疼痛基础理论ppt课件

疼痛基础理论ppt课件
等上行束的痛觉传递 (transmission) , 皮层和边缘系统的痛觉整合 (interpretation) , 下行控制和神经介质的痛觉调控 (modulation) 。
疼痛的产生
有害刺激 压力 热 化学 电
组织损伤 介质释放 氢和钾离子,神经递质,激肽, 前列腺素 刺激伤害感受器 通过传入通路 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
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 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 上的体验。
5
定义更新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1979 年 )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IASP , 1986 年 ) 1995 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 James Campbell提出将疼痛列为
第五大生命体征
2001 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 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2002 年第 10 届 IASP 大会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慢性疼痛 是一种疾病。
6
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症状(包括疼痛)和体征
潜在组织损伤
实际组织 损伤
Changing
实际损伤
疼痛产生过程
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基本过程 可分为 4 个阶梯。
伤害感受器的痛觉传感 (transduction) , 一级传入纤维、脊髓背角、脊髓一丘脑束
28
(3) 视觉模拟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划一条长线 ( 一般长为 10cm ) ,一端代表无 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 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评估者根据患者划的位置估计患 者的疼痛程度。
(4) 疼痛强度评分 Wong-Bakcr 脸

疼痛规范管理课件PPT课件

疼痛规范管理课件PPT课件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 治疗方法,通过调整患者 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 疼痛。
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是指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综合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和非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不同治疗方式的交替使用。
综合治疗旨在全面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依赖 性。
经验教训3
加强患者教育和参与是提高疼痛管理效果的重要 途径,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反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情绪因素
情绪状态可以对疼痛的感知和调制 产生影响,例如焦虑和抑郁可以增 强疼痛感。
03 疼痛规范管理
疼痛规范管理的原则
01
02
03
04
全面评估
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全面评 估,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
持续时间等。
科学治疗
根据患者的疼痛状况,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个体化方案
疼痛规范管理课件ppt课件
目录
• 疼痛概述 • 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 疼痛规范管理 • 疼痛治疗手段 • 疼痛规范管理的效果评价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疼痛概述
疼痛的定义
总结词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通常由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引起。
详细描述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涉及多种感觉、情感和认知成分。它通常 由身体组织损伤、疾病或神经系统异常引起,表现为疼痛的感知和不适感。
提供疼痛管理知识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培训, 提高疼痛管理的专业水平。

《疼痛医学》PPT课件

《疼痛医学》PPT课件
精品文档
痛的脊髓机制
伤害性初级传入在脊髓的调制
脊髓后角内含有GABAA和 GABAB两种受体亚型,它 们对DRG初级感觉神经 元的作入在脊髓的调制
突触前抑制
激活分布在脊髓的GABAA受体, 可使DRG神经元传入神经末梢Cl电导加大,产生去极化。由于这 种分流作用而使传入冲动的电位 幅度降低,减少递质释放,结果 使后角痛敏神经元的活动减弱。
会自行消失,临床治疗也非常困难
伤害性刺激



局部组织损伤
直接溢出
致痛物质释放 入
溢出酶合成与白细胞游走带
自身释放
伤害性感受器
感受器活动
痛传入纤维传入
脊髓背角
DRG
概 念
背根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中感受和 传递伤害性冲动的初级感觉神经元 的外周部分,称伤害性感受器。
它是没有特化的游离神经末梢,广 泛分布在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 器官。
C-迟反应
可出现敏感化
Wind-up
分辨痛强度
精品文档
分辨空间定位、 感觉性质
精品文档
痛的脊髓机制
伤害性初级传入递质(SP)
P物质及其受体
SP是速激肽家族一员,11肽组成
家族成员
受体
SP
NK-1
NKA
NK-2
NKB
NK-3
神经肽K
神经肽r
精品文档
SP
GLu
精品文档
痛的脊髓机制
伤害性初级传入在脊髓的调制
致痛物质
来源
对初级传入的影响
K+ Ach ATP 5-HT BK 组织胺 PG 白细胞素 SP
损伤细胞 损伤细胞 损伤细胞 血小板/色氨酸羟化酶 血浆激肽原/激肽释放酶 肥大细胞 花生四烯酸代谢物 花生四烯酸代谢物 初级传入末梢

2-疼痛PPT课件

2-疼痛PPT课件
头痛是指额、顶、颞、枕部的疼痛。
2021
13
头痛的病因
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 3.中毒:铅、酒精、CO、有机磷、颠茄等 4.其他:中暑、尿毒症、低血糖、贫血、 红斑狼疮、行经期头痛等。
2021
14
颅内病变
1.感染: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 2.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死、高血压、 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 3.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寄生虫病 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
2021
7
临床特点
3. 经过 •周期性、间歇性、阵发性、进行性、 持续性、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
2021
8
4.敏感性:
1)皮肤: 对疼痛最敏感,皮肤痛发生迅速,呈尖 锐性刺痛,定位明确,可伴有烧灼感;
2)肌肉、肌腱、筋膜、关节等深部组织对疼痛敏感 性次之,定位较准确,疼痛剧烈而持久常伴压痛;
3)内脏器官对疼痛的敏感性较弱,缓慢而持久,可 为钝痛、胀痛、绞痛等,定位不明确,常伴有牵涉 痛,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兴奋症状。
2021
34
慢性腹痛的伴随症状
伴发热:提示腹腔内慢性炎症如脓肿、恶 性肿瘤
伴呕吐:胃炎、胃癌等 伴腹泻:肠道的慢性炎症如慢性肠炎、肝
炎等
伴消化道出血:胃癌、消化性溃疡等 伴反酸、嗳气: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
病等
2021
35
身心反应
反复发作的腹痛可出现食欲降低和消 化吸收障碍,导致营养失调。 剧烈持久的腹痛患者还会出现血压下 降或休克的表现。
2.胸痛部位: 胸壁胸廓、肋骨、胸内脏器、神经病变 等疼痛的部位不同。
3.胸痛性质: 肋间神经痛呈阵发性的灼痛或刺痛;食 管炎多呈烧灼感;心绞痛呈压榨性伴窒息感;心 梗更剧烈而持久伴濒死感等。

疼痛的诊断与发生机制 PPT课件

疼痛的诊断与发生机制 PPT课件

二、疼痛的分类
• 1、按病理学特征,疼痛可以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 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或两类的混合性疼痛) •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完整的伤害感受器受到有害刺 激引起的反应,疼痛的感知与组织损伤有关。正 常情况下,疼痛冲动由神经末梢产生,神经纤维 负责传递冲动。 • 当神经纤维受损或神经系统因创伤或疾病发生异 常改变时也会产生自发冲动,引起痛感会投射到 神经起源部位,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三、疼痛发生的机制
• 2、痛觉上行传递 • (1)痛觉传入神经纤维:传递痛觉信号的一级传 入神经轴突是有髓鞘的A & 和无髓鞘的C纤维,其 神经胞体位于脊髓背根神经节。 • (2)疼痛信号在脊髓中的传递:脊髓是疼痛信号 处理的初级中枢。伤害性刺激的信号由一级传入 到脊髓背角,经过初步整合后,一方面作用于腹 角运动细胞,引起局部防御性反射,另一方面则 继续向上传递。
• (二)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慢性疼 痛的发生还有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特殊发生 机制: 1、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反复慢性刺激促使脊髓 背角细胞发生病理变化,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产 生逆向动作电位 ( 由神经传至感受器 ) 。储存在 神经末端的化学物质颗粒释放 P 物质和神经生长 因子,提高了伤害感受器的兴奋性,增强外周痛 觉信号向中枢的传递。因此,严重的慢性疼痛患 者甚至可能在无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也会感觉到疼 痛。
二、疼痛的分类
• 2、按疼痛持续时间和性质,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 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又分为慢性非癌痛和慢性癌痛。 • 急性疼痛指短期存在(少于2个月)、通常发生在伤 害性刺激之后的疼痛。 • 慢性疼痛的时间界限说法不一,多数将无明显组织 损伤,但持续时间3个月的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 • 3、其他特殊疼痛类型还包括反射性疼痛、心因性疼 痛、躯体痛、内脏痛、特发性疼痛等。

疼痛机制精品PPT课件

疼痛机制精品PPT课件
9
疼痛的特点
• 自主性疼痛:疼痛持续存在但没有确定的器 官疼痛
• 心理因素没有相关的临床体征
10
伤害感受器感受的疼痛
组织伤害性刺激激活伤害感受器的机制 • 神经源性的炎症:血管舒张,炎性细胞,逆行的
神经感受器释放P物质,其它的物质由神经末 梢释放 • 内源性物质:直接激活神经感受器例如P物 质,短肽,ACH,5-羟色胺,钾离子 • 前列腺素:使有害性刺激的阈值降低,在慢性 疼痛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疼痛的机制及合理评估
Jessie VanSwearingen,PhD,PT 译者:girlning
1
疼痛
• 疼痛是一种不适的感觉和感情经历,与组织 损伤有关
Intl.Assoc for Study of Pain
2
关于疼痛的报道
• 患者对于疼痛的3种不同体验: 1.局部范围内的感觉方面 2.情感方面 3.真正意义上的疼痛
19
骨关节疼痛的基础:脊髓机制
背角神经元: 伤害感受器(NS) 活性范围增宽(WDR)
关节传入
内脏
皮肤传入
关节疼痛的基础
局限化,区别不良 牵涉痛和痛觉过敏的基础
20
骨关机疼痛基础:脊髓机制
• 关节伤害性刺激传入至皮层:关节 炎性刺激传入更广泛的脊髓上区域
• 持续的伤害性刺激的传入,背索的 神经元敏感性增加:反应增强感受 区域扩大
5.DRG中产生异位冲动,传递的物质减少 背角
神经元放大感受区域(痛觉过敏)
13
神经病性疼痛:中枢的活动
• 外周神经受损后脊髓下丘脑皮质的活动增 加 中枢神经元的敏感化 异常反馈(交感神经发出冲动 刺 激周围神经感受器)
14
临床所见的疼痛

疼痛的产生机制 PPT课件

疼痛的产生机制 PPT课件
6
2019/9/13
7
• 其中粗、细纤维传入活动的力量对比, 制约着闸门的启闭:细纤维的传入冲动 使闸门开放,将痛信息内传;粗纤维的 传入冲动使闸门关闭,中断痛信息的传 递,同时激活脑部高级中枢,通过下行 控制系统控制闸门的活动。
8
外周敏化
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时,受损部位的细胞如肥大细胞、 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同时,伤害性 刺激本身也可导致神经源性炎症反应,进一步促进炎症介 质释放。这些因素使平时低强度的阈下刺激也可导致疼痛, 这就是"外周敏化"过程。
9
中枢敏化
组织损伤后,不仅受损伤区域对正常的无害性刺 激反应增强,邻近部位未损伤区对机械刺激的反 应也增强,即所谓的继发性痛觉过敏。这是因疼 痛发生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可塑性(plasticity) 变化,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呈现"止扬 (wind-up)"效应,也即中枢敏化过程。
10
• 在成人,疼痛还常由于心理原因引起, 而无明显直接的物质原因。一般说,疼 痛易受注意、暗示和期待等心情的影响; 一个人的既往经历和当时的情境均给疼 痛带来很大变异。
等满清十大酷刑 • 第10级:造成肢体残疾,如打仗中受伤被炸掉
手指 • 第11级:内脏痛,据说苏联特工发明了一种逼
供法,把毛巾拧成螺旋状,让人吞下去,毛巾 到胃部与胃壁缴在一起 • 第12级:母亲分娩时的感觉
13
2019/9/13
14
11
疼痛的等级
• 级别越高,感受到的疼痛感就越大。 • 第1级:蚊子叮咬 • 第2级:打过麻药后动手术 • 第3级:情人间友好的打情骂俏 • 第4级: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打骂 • 第5级:用巴掌抽打,留下红色掌印

第二节 疼痛 PPT课件

第二节 疼痛 PPT课件

二、腹痛(abdominal pain)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护理评估要点 4. 相关护理诊断
腹痛是临床常见症 状,多数为腹部脏 器疾病引起,亦可 由胸部疾病及全身 性疾病引起。
腹痛--分类
按病变性质:功能性、器质性 按病程: 急性腹痛 --穿孔/急性炎症/梗阻/扩张/扭转/破裂 /腹内血管阻塞/胸部疾病的牵涉痛/全身疾病 慢性腹痛-- 慢性炎症/溃疡/包膜张力↑/肿瘤压迫 侵润/胃肠N功能紊乱/中毒/代谢障碍

二、疼痛分类


按部位分类


皮肤痛

躯体痛


内脏痛
头痛 胸痛

牵涉痛
腹痛
传 导
神经痛
腰背痛

假性痛
关节肌肉痛

三、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
1)皮肤:对疼痛最敏感,皮肤痛发生迅速,呈 尖锐性刺痛,定位明确,可伴有烧灼感;
2)肌肉、肌腱、筋膜、关节等深部组织对疼痛 的敏感性次之,定位较准确,疼痛剧烈而持 久,常伴压痛;
1.胸壁疾病:疼痛部位明确,局部有压痛。 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等
2.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梗、心包炎。 3.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气胸、肺癌等。 4.纵隔疾病: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瘤等 5.其他:如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膈
下脓肿、脾梗塞等
胸痛--发生机制
各种刺激因子及理化因素→刺激 胸部的感觉神经纤维→产生痛觉 冲动,并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 枢引起胸痛。
慢性腹痛--病因
1、腹腔脏器慢性炎症: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 胆道感染、结核性腹膜炎等
2、消化性溃疡: 3、腹内脏器包膜张力增加:肝炎 4、肿瘤压迫与浸润:胃癌、大肠癌、肝癌等 5、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症等 6、中毒与代谢障碍:铅中毒、尿毒症等

疼痛的机制ppt精品医学课件

疼痛的机制ppt精品医学课件

2018/11/19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痛感觉:痛觉的主观感觉 痛反应: 1.局部反应:血管扩张,皮肤潮红等. 2.反射性反应: 骨胳肌收缩 交感神经系统的强烈活动 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
3.行为反应:躲避、逃跑、反抗、攻击等
2018/11/19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2)疼痛信号在脊髓中的传递
脊髓是疼痛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
作用于腹角运动细胞, 引起局部的防御性反射 继续向上传递
传入纤维
脊髓背角
2018/11/19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3)疼痛信号由脊髓传递入脑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伤害性感受器主要为
于皮肤和深部组织。 根据身体分布的部位及接受刺激的不同,可将伤害性 感受器分为
皮肤感受器 肌、关节感受器 内脏感受器
2018/11/19
游离的神经末梢 ,广泛分布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身体不同部位疼痛信号在脊髓传导的上行通路分为
: 躯干和四肢的痛觉通路包括:
①新脊-丘束:到大脑灰质中央后回,具有精确的定位分析 能力; ②旧脊-丘束或脊-网-丘束:到丘脑,与疼痛伴随的强烈 情绪反应和内脏活动密切相关。 头面部的痛觉通路:三叉神经 内脏痛觉通路:内脏痛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因此内脏 痛往往是弥散的,定位不够准确。
(一)“阿片肽”家族

《疼痛机制的特点》课件

《疼痛机制的特点》课件
疼痛机制的特点
疼痛机制的特点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疼痛的本质以及相关的生理与治疗机 制。
什么是疼痛?
疼痛是一种身体告诉我们存在问题的信号。它是由神经系统对可能损害身体 的刺激所产生的复杂感觉体验。
疼痛的分类
急性疼痛
通常与创伤或手术相关,是自体保护反应。
神经痛
由神经损伤引起,如带状疱疹。
慢性疼痛
3
中枢神经系统
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调控,维持疼痛 平衡。
长期疼痛的发生机制
1 神经可塑性
2 炎症反应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可变 性,加剧疼痛传导与感知。
组织受损引起炎症,导致 持续性疼痛。
3 神经病理性
神经通路异常,增加疼痛 敏感度。
பைடு நூலகம்
持续时间较长,可能由神经系统异常引起。
癌症相关疼痛
由癌症本身或其治疗引起。
疼痛的生理机制
1 感觉受体
接收疼痛刺激的神经元。
3 中枢神经系统
对疼痛信号进行加工和解读。
2 传入神经
将疼痛信号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
4 传出神经
将反应信号传递给相关组织和器官。
疼痛的传导
1
感觉受体
受到刺激并产生电信号。
2
传入神经
将电信号沿神经传递至脊髓。
3
脊髓
对电信号进行初步加工和传递至大脑。
神经递质在疼痛中的作用
多巴胺
与疼痛感受相关的愉悦感和奖励 系统。
5-羟色胺
内啡肽
参与调控疼痛的情绪成分和处理。
天然止痛物质,减轻疼痛感和提 升情绪。
疼痛的调节机制
1
升极性调制系统
减轻疼痛感,促进舒适感。
降极性调制系统
2
加强疼痛感,触发警戒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害性感受器主要为 游离的神经末梢 ,广泛分布
于皮肤和深部组织。 根据身体分布的部位及接受刺激的不同,可将伤害性
感受器分为
温度、机械刺激等
皮肤感受器
牵拉、压力、机械刺激等
肌、关节感受器
内脏感受器
牵拉、膨胀、化学性刺激等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感觉传入通路:
痛感觉:痛觉的主观感觉 痛反应:来自1.局部反应:血管扩张,皮肤潮红等.
2.反射性反应: 骨胳肌收缩 交感神经系统的强烈活动 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
3.行为反应:躲避、逃跑、反抗、攻击等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闸门控制学说
脊髓背角的第II 层,被认为是“闸门”所在. 当粗纤维( Aδ )传导时,形成闸门关闭效应
疼痛的机制优秀课件
LOGO
伤害性刺激



调 节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痛感觉 痛反应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温度刺激
化学性刺激(强酸、强碱等)
机械刺激(刀割、针刺、碰撞、挤压、手术、 身体组织受牵拉、肌肉受压等)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1)痛觉传入神经纤维 (2)疼痛信号在脊髓中的传递 (3)疼痛信号由脊髓传递入脑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1)痛觉传入神经纤维
传导痛觉信号的一级传入神经轴突主要是 有髓鞘的 A δ 纤维 无髓鞘的 C 纤维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2)疼痛信号在脊髓中的传递
脊髓是疼痛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
传入纤维
脊髓背角
作用于腹角运动细胞, 引起局部的防御性反射
继续向上传递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3)疼痛信号由脊髓传递入脑
身体不同部位疼痛信号在脊髓传导的上行通路分为 :
躯干和四肢的痛觉通路包括:
,而细纤维(C)传达时,形成闸门开放效应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 (一)“阿片肽”家族
在脊髓背角胶质区存在大量参与背角痛觉信号 调节的内源性阿片肽 ( 脑啡肽和强啡肽 ) 、中 间神经元及各类阿片受体。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 (二)下行抑制系统
①新脊-丘束:到大脑灰质中央后回,具有精确的定位分析 能力;
②旧脊-丘束或脊-网-丘束:到丘脑,与疼痛伴随的强烈 情绪反应和内脏活动密切相关。
头面部的痛觉通路:三叉神经 内脏痛觉通路:内脏痛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因此内脏
痛往往是弥散的,定位不够准确。
伤害性刺激 伤害性感受器 感觉传入通路-中枢整合 疼痛的调节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