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原理,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的色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色散。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色光屏、直尺。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棱镜、一张白纸、一把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光穿过云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2. 实验观察:让学生将三棱镜放在白纸前面,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现象。

引导学生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3.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4. 知识拓展: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三棱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5. 总结提升:让学生复述光的色散现象,并提问学生如何验证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7. 板书设计: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六、教学内容:光的折射现象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现象。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原理,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光的色散的原理。

2. 能够运用光的色散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光的色散现象。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三棱镜、白纸、直尺。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天空中的彩虹,提问学生: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引出课题——光的色散。

2. 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教师演示实验:将白光通过三棱镜投射在白纸上,让学生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引导学生发现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直尺测量七种颜色光的折射角度,观察折射角度与颜色的关系。

3. 讲解光的色散原理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光的色散原理: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三棱镜时,折射角度不同,发生色散。

4. 应用光的色散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光的色散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雨后的彩虹、七彩光环等。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光的色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能否运用光的色散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实验、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时间。

3. 学生对光的色散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光的色散的教案范文

光的色散的教案范文

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概念: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折射。

光的折射与入射角和折射角有关,遵循斯涅尔定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光的色散原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讲解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激光笔、棱镜、白纸、直尺、透明塑料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激光笔、棱镜、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激光笔射出的光线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

2. 讲解光的色散概念,介绍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3. 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方向改变。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激光笔通过棱镜后的色散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讨论与总结: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光的色散原理和折射定律。

6. 课堂小结:教师对光的色散现象和折射定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光的色散现象和折射定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光的色散与彩虹: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彩虹也是光的色散现象的一种表现。

2. 光的色散与光谱:介绍光谱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和折射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能力。

《光的色散》教案(精选5篇)

《光的色散》教案(精选5篇)

《光的色散》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里的5篇《光的色散》教案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光的色散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光的色散教案篇一教材简析:本次《语文七色光》是根据单元主题设计的一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内容,它共分四部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日积月累、知识窗和由学生搜集小笑话、小幽默等为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大家一起来”。

旨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多途径,突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内外的沟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设计理念: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

”生动、逼真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两个基本理念:一是努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语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奇情妙趣:二是打破教材原来的板块顺序,先带领学生走进充满奇情妙趣的语文世界,再以语言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去进行表达和运用,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教学目标:1、填词训练,了解语言的某些规律,夯实语言文字基础。

2、积累成语,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恰当运用成语。

3、积累名人名言,使学生逐渐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良好习惯。

4、了解“国际盲人节”的有关知识,用爱心去帮助盲人。

教学重、难点:1、字词的综合性练习、日积月累和大家一起来。

2、理解名人名言所蕴涵的内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领略其中的无穷乐趣。

先来唱响《七色光》(学生随音乐齐唱歌曲),欢迎大家带着七彩梦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

二、一起练一练。

1、智填词语。

(1)情境创设。

(课件出示)瞧,一只快乐的白鸽带着七彩梦从远方飞来了,它在向同学们汇报这一路来它看到的美丽景色呢!同学们仔细听……哎呀,小白鸽飞得太高了,我们听不清,那只有靠同学们自己来想象了,有信心吗?(文字随图片依次出现)小白鸽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带着自己的七彩梦,飞过()的云,飞过()的山,掠过()的塔。

4.5光的色散教案-范本两篇

4.5光的色散教案-范本两篇

4.5光的色散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光的色散的概念,掌握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分析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色散的概念及产生原因2. 实验法: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光的色散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彩虹、棱镜等图片,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

时间:5分钟2. 讲解光的色散概念及产生原因。

时间:10分钟3.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时间:15分钟4. 分析生活中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安排:按实验小组就座,便于实验操作和讨论2.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和兴趣分组,保证实验效果3. 课堂纪律管理: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课堂秩序六、学生活动1. 问答: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色散概念的理解2. 作业:布置有关光的色散现象的解释和应用问题3. 测验:在单元测试中包含光的色散相关知识八、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分析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2. 解释生活中的色散现象:选取一个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3. 提交时间:下次课前九、教学反思1. 评估学生对光的色散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2. 分析实验效果,改进实验操作流程3. 关注学生对生活中色散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2. 学生对光的色散概念的理解和应用3. 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和全面性4. 课堂管理和学生活动的组织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1. 提前检查实验器材,确保无损坏,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光的色散课程教案

光的色散课程教案

2.4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任务分析从教材编排看,本节内容是光学最后一节,既是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的应用,也是光的传播规律的进一步深入。

其中光的色散这一知识点既是光的折射的延续,也是揭开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的基础。

通过调查发现,本年级近一半的同学已在课外提前学过本节相关内容。

虽然有如上所述的基础,但其中人多数同学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深度并不够,更不能很好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本节课将以实验为载体,用问题做引导,在教师创造的认知冲突和实验情景中,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I.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及产生原因:II.知道红、绿、蓝光是三原色光;III.知道物体颜色的产生原因。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各种色散现彖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观察与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究光的色散的物理学史,体会科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艰辛,养成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的色散现彖:难点:理解色散原因。

教学资源实验装置的改进:左侧为原装置,右侧为改进后装置改进:2、实验装置(1)学生实验学生实验1:放大镜、手机学生实验2:光的三原色合成器学生组织:2人一组(2)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红色筷子、红绿筷子、三棱镜、摄像头演示实验2:平行光源、三棱镜演示实验3:红、绿激光、三棱镜四、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节课以多个实验为载体,在问题设置引导卞,不断地给学生创造认知冲突,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缜密性。

实验创造认知冲突一一“筷子断开实验”知识储备:学生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已知:透过棱镜会观察到筷子断成两截,但是棱镜中的这一段不会断开。

实际现象:教师把筷子涂上颜色,再请学生用三棱镜观察远处的两根筷子。

学生发现棱镜中“红色筷子”没有断开,但是“红绿筷子”却断开了。

实验现彖完全出乎学生意料,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2024年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2024年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2024年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教材《光的色散》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太阳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与色散、光谱的组成、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光谱的组成,了解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谱的组成、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色散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三棱镜、白色光光源、色散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色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彩虹、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 理论讲解:(1)太阳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经过三棱镜等透明物体时,不同颜色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形成彩色光带。

(2)光的折射与色散:光的折射现象使不同波长的光发生色散,波长越短,偏折角度越大。

(3)光谱的组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3. 例题讲解:(1)题目:解释为什么雨后天晴会出现彩虹。

(2)答案:雨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经过这些水滴时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4. 随堂练习:(1)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观察彩色光带的组成。

(2)用色卡观察光的色散现象,了解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

5. 小组讨论:探讨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桥、光盘、光纤通信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2. 光谱的组成3. 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4. 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

2. 答案: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经过三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形成彩色光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对光的折射与色散关系的理解还需加强。

光的色散物理教案

光的色散物理教案

光的色散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光的色散过程,掌握彩虹的形成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原理。

2.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过程的微观解释,光的折射定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色光屏、透明塑料尺、玻璃珠。

2. 学具:学生实验套具(包括三棱镜、光屏、塑料尺、玻璃珠)、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彩虹的形成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3. 实验演示: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

4. 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操作三棱镜,观察白光的色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5. 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通过讲解光的折射定律,让学生理解彩虹的形成过程。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在透明塑料尺上标出不同颜色的光的位置,加深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光的色散现象和彩虹的形成原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彩虹现象,拍摄照片或绘制图案,下节课分享。

3. 思考光的色散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下节课讨论。

六、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定律:讲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介绍斯涅尔定律。

2. 光的色散的应用:介绍光的色散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彩虹激光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光的折射定律:让学生掌握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理解斯涅尔定律。

3. 学生实验:让学生利用玻璃珠和塑料尺,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教案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教案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光的色散》。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颜色;理解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探讨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能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2. 使学生理解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色散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的分解,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与应用,实验操作与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棱镜、白屏、激光笔、色散实验装置。

学具:每组一个三棱镜、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彩虹、光盘等生活中常见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新课导入:讲解光的色散概念,介绍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3. 实验演示: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解出的七种颜色。

4.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解释色散现象。

5.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色散现象,解释其原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三棱镜进行实验,观察色散现象,并在白纸上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太阳光→三棱镜→七种颜色2. 光的波长与颜色关系:波长越短,颜色越偏向紫色;波长越长,颜色越偏向红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遇到的色散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例如,彩虹是由于雨后空气中的水滴对光的色散作用;光盘上的彩色图案是由于光的干涉与色散现象。

2. 作业题目: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应用。

答案: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等介质分解为七种颜色。

应用方面有:彩虹的形成、光纤通信、光盘存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光的色散现象,但部分学生对色散现象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概念: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 光的色散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3. 光的色散原理:光的折射和色散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2.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规律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阳光照射下的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光的颜色。

2. 讲解光的色散概念:介绍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

3. 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光的色散规律。

5. 讲解光的色散原理:讲解光的折射和色散规律。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光的色散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设置阶梯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棱镜、太阳光、白色屏幕、彩色笔。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棱镜、一张白纸、一把彩色笔。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5篇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5篇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光学》第四章第三节“光的色散”,主要内容包括: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与解释,太阳光的组成,彩虹的形成原理,以及三棱镜在光的色散实验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太阳光的组成及彩虹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解释,太阳光的组成及彩虹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操作,三棱镜在光的色散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棱镜、白屏、光源(如手电筒)、尺子。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张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彩虹的颜色分布。

(2)提问: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2. 例题讲解(1)讲解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太阳光的组成。

(2)以三棱镜为例,讲解光的色散实验操作步骤。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动手操作三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2)测量不同颜色光的折射角,分析折射角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4. 知识巩固(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2)讨论太阳光为什么是白色的,以及彩虹为什么有七种颜色。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2. 太阳光的组成3. 彩虹的形成原理4. 三棱镜实验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光的色散现象。

(2)解释太阳光为什么是白色的。

(3)简述彩虹的形成原理。

2. 答案:(1)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通过介质时,不同颜色的光因折射率不同而分离的现象。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因其折射率不同,所以呈现为白色。

(3)彩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反射、再折射后形成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所以形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兴趣。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教材内容力图展现光学是有用的。

在学习光的传播规律之后,通过感性认识的丰富,表现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既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世界。

教材安排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获得生动的事实材料,感悟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成长。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光的折射,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也比较熟悉、感兴趣且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初步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3.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难点: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教师: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直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

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请看视频。

探究活动1:探究太阳光的色散。

将三棱镜放在太阳光下,调节位置,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现象。

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1.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2.白光是复合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视频并思考。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象。

说明太阳光是由很多种颜色组成的。

续表3.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反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七色光的一种B.任意一种色光斜照到三棱镜上都能发生光的色散C.白光不可能用色光的混合得到D.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例2 如图所示为日晕景象。

高中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不同颜色的光在折射过程中的差异。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概念: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 光的色散原理:不同颜色的光在折射过程中的折射角不同,导致光的色散。

3. 光的色散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分析不同颜色光的折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2. 难点:光的色散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色散现象。

2. 运用讲授法,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及相关知识。

3. 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光的色散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光穿过三棱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光的色散概念、原理及历史背景。

3. 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不同颜色光的折射规律。

5. 总结:归纳光的色散现象,强调光的色散在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6. 拓展:介绍光的色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彩虹、光谱分析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具:三棱镜、白纸、直尺、彩色笔。

2. 学具:实验手册、笔。

3. 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第二步: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成七种颜色。

3. 第三步:介绍光的色散原理,解释不同颜色光在折射过程中的差异。

4. 第四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5. 第五步:分析实验数据,探讨不同颜色光的折射规律。

6. 第六步:总结光的色散现象,强调光的色散在物理学科的重要性。

7. 第七步:拓展光的色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彩虹、光谱分析等。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经过探求活动,确认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存在;(4)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运用和防护;2.进程与方法初步尝试运用转换的方法将不可见的事物经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停止研讨的方法,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求的学习活动,培育先生尊重客观理想、实事求是的迷信态度。

(2)经过探求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先生取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光的色散、不可见光。

2.难点:能用色光的混合知识解释五颜六色的世界。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求法,讲授法四、教具:多媒体等。

五、课型:新授课六、课时布置:1课时七、教学进程:(一)温习提问,引入新课请同窗回想前一节学习的内容,回答:光的折射时遵照什么规律? (先生回答,教员总结)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达方向不改动。

在折射光阴路是可逆的。

[复杂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普通不等(空气中大)]。

[思索] 白光射到玻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先生猜想) [多媒体展现图片] 以下这些你见过吗?[思索] 你见过彩虹吗?它们是怎样发生的?你画过这样美术作品吗?这些美丽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引入] 同窗们明天学完第四节光的色散(板书)就能完整回答这些效果。

(二)停止新课[想一想] 太阳光是白色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大家猜猜看)我们用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想能否正确?1、光的色散同窗们看课本图4-30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是不是怎样,我们用以下实验来探求它们。

[演示]照以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先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光的色散物理教案

光的色散物理教案

光的色散物理教案第一章:光的色散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的定义和原理掌握光的色散的应用和意义1.2 教学内容光的色散的定义和原理光的色散的实验现象光的色散的应用和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光的色散的定义和原理实验法:观察光的色散的实验现象讨论法:探讨光的色散的应用和意义1.4 教学步骤引入光的色散的概念讲解光的色散的原理进行光的色散的实验观察探讨光的色散的应用和意义第二章:光的折射和色散2.1 学习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的定义和原理掌握光的折射和色散的关系2.2 教学内容光的折射的定义和原理光的折射和色散的关系光的折射的应用和意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光的折射的定义和原理实验法:观察光的折射的实验现象讨论法:探讨光的折射和色散的关系2.4 教学步骤引入光的折射的概念讲解光的折射的原理进行光的折射的实验观察探讨光的折射和色散的关系第三章:光的色散实验3.1 学习目标掌握光的色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能够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并观察现象3.2 教学内容光的色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光的色散实验的观察现象3.3 教学方法实验法: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法:观察光的色散实验现象3.4 教学步骤介绍光的色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并观察现象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第四章:光的色散的应用4.1 学习目标了解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光的色散在科技领域的应用4.2 教学内容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光的色散在科技领域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光的色散的应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光的色散的应用实例4.4 教学步骤介绍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光的色散在科技领域的应用讨论光的色散的应用的意义和价值第五章:光的色散的拓展学习5.1 学习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的进一步研究掌握光的色散的相关知识5.2 教学内容光的色散的进一步研究光的色散的相关知识5.3 教学方法自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光的色散的进一步研究讨论法:学生之间讨论光的色散的相关知识5.4 教学步骤布置光的色散的进一步研究的自学任务学生进行自学并准备讨论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分享学习成果第六章:光的色散与彩虹6.1 学习目标理解彩虹的形成与光的色散的关系掌握彩虹的颜色的顺序和含义6.2 教学内容彩虹的形成原理光的色散在彩虹形成中的作用彩虹的颜色顺序和含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和光的色散的关系实验法:观察人工彩虹实验现象讨论法:探讨彩虹的颜色顺序和含义6.4 教学步骤引入彩虹的形成原理讲解光的色散在彩虹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人工彩虹实验观察探讨彩虹的颜色顺序和含义第七章:光的色散与光谱7.1 学习目标理解光谱的形成与光的色散的关系掌握光谱的分类和应用7.2 教学内容光谱的形成原理光的色散在光谱形成中的作用光谱的分类和应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光谱的形成原理和光的色散的关系实验法:观察光谱仪实验现象讨论法:探讨光谱的分类和应用7.4 教学步骤引入光谱的形成原理讲解光的色散在光谱形成中的作用使用光谱仪进行实验观察探讨光谱的分类和应用第八章:光的色散与激光技术8.1 学习目标理解激光技术与光的色散的关系掌握激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8.2 教学内容激光技术的原理光的色散在激光技术中的应用激光技术的应用领域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激光技术的原理和光的色散的关系实验法:观察激光实验现象讨论法:探讨激光技术的应用领域8.4 教学步骤引入激光技术的原理讲解光的色散在激光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激光实验观察探讨激光技术的应用领域第九章:光的色散与光纤通信9.1 学习目标理解光纤通信与光的色散的关系掌握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应用9.2 教学内容光纤通信的原理光的色散在光纤通信中的影响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和光的色散的关系实验法:观察光纤通信实验现象讨论法:探讨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9.4 教学步骤引入光纤通信的原理讲解光的色散在光纤通信中的影响使用光纤通信设备进行实验观察探讨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第十章:光的色散的综合应用与未来展望10.1 学习目标了解光的色散在多个领域的综合应用展望光的色散技术的发展前景10.2 教学内容光的色散在多个领域的综合应用案例光的色散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光的色散在多个领域的综合应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光的色散应用案例讨论法:探讨光的色散技术的发展前景10.4 教学步骤介绍光的色散在多个领域的综合应用案例分析光的色散应用案例的技术原理和效果讨论光的色散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光的色散物理教案的十个章节,涵盖了光的色散的定义、原理、实验现象、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展望等内容。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的色散》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创设情景法、分组实验法等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学生回答。

(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折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1、光的色散学生完成实验4-30(上次作业),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了彩色。

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学生回答:白光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变成了彩色,具体的是七种颜色的光,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光的色散》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光的色散”。

具体内容包括: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与解释,太阳光的组成,彩虹的形成原理,以及光的折射与反射在色散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太阳光的组成,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太阳光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棱镜,白屏,实验光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个三棱镜,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彩虹图片,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

2. 观察:学生分组使用三棱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3. 讲解:教师讲解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太阳光的组成,彩虹的形成原理。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光的色散实验,验证彩虹的形成原理。

5. 例题讲解:讲解光的色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色电视、投影仪等。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观察现象: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太阳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虹形成原理:光的折射与反射2. 光的色散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2) 为什么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光带?(3) 简述彩虹的形成原理。

2. 答案:(1) 光的色散现象是指白光经过透明介质(如三棱镜)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速度不同,发生折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彩色光带的现象。

(2) 因为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经过三棱镜后,不同颜色的光因折射角度不同而分离,形成彩色光带。

(3) 彩虹的形成原理是:阳光射入水滴后,经过折射、反射、再折射的过程,形成彩色光带。

4.5光的色散教案7篇

4.5光的色散教案7篇

4.5光的色散教案7篇4.5光的色散教案篇1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初步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他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2、难点:色光的混合。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学生光源,三棱镜,红玻璃片,蓝玻璃片五、教材分析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

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六、教法思考本节介绍的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的,是科学常识,有很强的趣味性,可用实验法将各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出来,在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启发式教学。

为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温故知新:光的折射的两道习题。

导入:方案一:教师可向学生讲述牛顿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学生实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

这个实验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知道,对于这个实验,教师可稍加指导。

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1.学生实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

这个实验学生是生疏的,为保证实验质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两点:(1)两个棱镜要靠得很近(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离第二个棱镜太远,避免能量损失太大,亮度过弱,看不清楚。

2.物体的颜色教学应分为两部分。

(1)透明体的颜色演示太阳光通过棱镜和红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条红色光带,启发学生解释此实验现象的原因。

如果此实验现象不明显,可适当增加几块红玻璃或多层红玻璃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创造认知冲突——“筷子断开实验”
知识储备:学生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已知:透过棱镜会观察到筷子断成两截,但是棱镜中的这一段不会断开。
实际现象:教师把筷子涂上颜色,再请学生用三棱镜观察远处的两根筷子。学生发现棱镜中“红色筷子”没有断开,但是“红绿筷子”却断开了。
实验现象完全出乎学生意料,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学生惊讶之余,必然会思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不只是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引出课题。
③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色,为什么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
光的三原色
师:下面同学们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
师:请大家将手机调到白色的拨号界面,将玻璃棒放到屏幕上,透过玻璃棒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实验二:
师:请大家改变红绿蓝光的强度,观察它们混合的中心有什么现象?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手机屏幕上有红绿蓝三种颜色条纹组成;红绿蓝可以混合出很多种颜色)
师:在光学中,我们把红、绿、蓝叫做三原色光。以不同的比例将它们混合,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我们的彩色电视机、手机屏幕、电脑屏幕都是用到了这一知识,改变红绿蓝的亮度比例,荧光屏上发出的光的颜色就不同。
因此本节课将以实验为载体,用问题做引导,在教师创造的认知冲突和实验情景中,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I.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及产生原因;
II.知道红、绿、蓝光是三原色光;
III.知道物体颜色的产生原因。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各种色散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观察与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师:这是滤纸和卫生纸的反射光谱,会看到卫生纸的颜色更接近标准白色。生产中应用这样的测量就会更加精准,包括怎样的颜色代表水果成熟等等。
师:2015年9月美国航空航天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条消息:火星上存在液态水!而这一结论强有力的证据就是利用光谱仪测出的火星上某地区的反射光谱,再将光谱和已知物质的光谱做对比,便得到火星上存在着含有的液态水,而且是含有盐的水!
师:刚刚学过的凸透镜是三棱镜的组合,白光入射到透镜时应该也会发生色散现象,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对应焦距不同。但是我们在实验室并未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师:一、我们用的是薄透镜;二、我们实验中透镜成像的距离在几倍焦距范围内。
师:在拍照时,照片在颜色对比强烈的边缘上容易发生色差,这张照片中绿色树叶边缘便出现了紫色。为了消除色差,有些镜头会使用两块或更多块不同的镜片,使不同颜色光聚焦到一点。这幅图上便是加了一块凹透镜。
(板书:二、三原色光:红、绿、蓝)
物体的颜色
师:(请大家思考)一个爱研究的园艺家想:植物叶子多数呈现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为了使植物更快的生长,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上绿玻璃,他的做法会成功吗?
师:(我们知道了光的颜色,那么不发光的物体颜色是怎样产生的?)(板书:三、物体的颜色)
师: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所以红色玻璃只透过红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所以蓝色物体的表面吸收或者透射了其它颜色,只反射了蓝光,所以是蓝色。(板书:)
活动II:学生实验。通过学生实验2:“观察三原色光的合成”,用三原色合成器改变三色光强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
活动III:实例分析。利用几个实例讨论物体颜色产生原因。
活动IV:应用。通过对情景I中实例:“红绿筷子断开”的揭秘,感受色散现象的美妙。
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景I:演示分别透过三棱镜观察“红色筷子”和“红绿筷子”,发现棱镜中的“红色筷子”仍然完好,但是“红绿筷子”却断成两截。引起认知冲突,提高思维积极性,引入课题。
情景III:分别将红、绿光以完全相同的方向通过三棱镜,发现红绿激光经过三棱镜后的传播路径不同。提出问题:“若将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后入射到三棱镜,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现象,学生能轻松得出结论:棱镜对红光、绿光的折射程度不同,进而得出白光的色散是由于玻璃对各种颜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造成的,得出色散原因。
实验创新突破难点——“红绿激光的折射实验”
实验操作:将红、绿激光以完全相同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为了看清光路,教师在棱镜中滴加硝酸银,使得水中的光路可见;在空气中释放喷雾,使得空气中的光路可见。
实验现象:学生发现经过三棱镜后红绿激光的传播路径不同了,绿色激光向上偏折的更显著。
问题设置:“若将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后入射到三棱镜,会发生什么现象?”
(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三)应用
活动IV:解释引入情景红绿筷子为什么会在颜色相接处断开?感受色散现象的美妙。对知识进行应用的同时,又梳理了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
思考:
①近视镜是凹透镜,为什么带眼镜的同学没有看到色散现象?
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光的颜色决定,为什么肥皂泡的颜色随观察角度变化呢?
(二)新课
一、光的色散
1、色散原因
情景II:教师演示人造彩虹: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的色散现象。提出问题: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该问题对学生有难度,教师设计情景III启发学生思考。
如果学生回答“由于折射形成”,教师进一步提问“折射是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是光的传播路径的改变。颜色是怎么产生的?”于是,教师演示情景III:“红绿激光折射实验”。
师:我们先看红色筷子,红色筷子和我们之前观察的现象相同,棱镜中没有断开。咱们再看另一根(请。。。把电脑屏幕上的纸拿走),红绿筷子断开了,而且断在颜色相交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问: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新课——《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
色散原因
问:打开光源,看到白光;将棱镜放入,观察墙上出现了彩色光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究光的色散的物理学史,体会科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艰辛,养成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现象;
难点:理解色散原因。
教学资源
实验装置的改进:
左侧为原装置,右侧为改进后装置
改进:
①在水中滴加硝酸银后,光路清晰可见(如下图)
②尺寸大,透过棱镜可观察的范围大
2、实验装置
(1)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1:放大镜、手机
学生实验2:光的三原色合成器
学生组织:2人一组
(2)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1:红色筷子、红绿筷子、三棱镜、摄像头
演示实验2:平行光源、三棱镜
演示实验3:红、绿激光、三棱镜
四、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节课以多个实验为载体,在问题设置引导下,不断地给学生创造认知冲突,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缜密性。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意识到不同颜色的光会散开,并且白光发生色散的原因就是不同色光在棱镜中的折射程度不同引起的,从而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I: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1:利用三棱镜观察“红绿筷子的断开”,引起认知冲突,提高思维积极性,引入课题。
师:园艺家的做法会成功吗?应用了什么知识?(学生回答)
(叶子呈现绿色,说明反射绿色,植物不喜欢绿色;绿色玻璃只透过绿光,所以不成功)
师:欣赏一个短片,看短片中包含了什么物理知识?(播放女神的新衣)
(女演员利用投影,将白色裙子变成了很多套不同颜色的衣服: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师:大家看这(白色滤纸)是什么颜色?(白色)这个(卫生纸)呢?(白色)
师:我们把光经过三棱镜后颜色散开的现象叫做色散现象。(一、色散现象)
问:色散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观察一个实验,从实验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问:我将红绿两束激光以相同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喷雾),两束激光经过棱镜后传播路径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喷雾)
(实验后,学生回答:向上偏折;绿光向上偏折更加明显)
情景II: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2:“人造彩虹”,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的色散现象,提出问题: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情景III: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3:“红绿激光的折射”,展现以相同方向入射的红、绿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路径,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得出白光组成及色散原因。
活动I:学生实验。通过学生实验1:“用放大镜观察手机屏幕的颜色”,得出RGB是三原色光。
2.4光的色散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从教材编排看,本节内容是光学最后一节,既是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的应用,也是光的传播规律的进一步深入。其中光的色散这一知识点既是光的折射的延续,也是揭开光和物体的颜色之谜的基础。
通过调查发现,本年级近一半的同学已在课外提前学过本节相关内容。虽然有如上所述的基础,但其中大多数同学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深度并不够,更不能很好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白光的组成
介绍色散实验的物理学史,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艰辛,养成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得出白光的组成。
讨论自然界彩虹的形成原因,讨论如何消除各种镜头的色差。
单色光、复色光
介绍单色光和复色光的定义。
4、三原色光
(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活动I:学生用玻璃棒观察亮着的手机屏幕,发现手机不同部位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成。
③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色,为什么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
教学详案
引入
问:大家还记得这个实验吗?透过三棱镜会看到筷子断成两截,但是棱镜中的这一段不会再断开
问:现在我把两根筷子涂上颜色,一根红色,另一根一半红色一半绿色,然后再透过棱镜观察筷子,(棱镜在讲台上,涂上颜色的筷子在教室后面,我用摄像头转播给大家看。摄像头对着三棱镜,所以它拍到的应该只是棱镜中的这一段筷子)
应用
解释红色筷子没有断开,“红绿筷子”为什么会断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