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单元复习资料课程教案
2024年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2024年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光现象》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光纤通信和激光应用等。
重点聚焦于光的传播原理、反射和折射定律、色散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使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原理,以及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应用,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光纤通信模型、激光笔。
2. 学具: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到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复习光的反射现象。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定律。
(2)通过实际例子,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3)介绍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
(2)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现象。
4. 小组讨论(15分钟)(1)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的优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定律。
2. 光的色散原理。
3. 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定律。
(2)解释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论述光纤通信和激光技术的优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定律:光的传播是直的,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2)光的色散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的。
《光现象》单元复习课教案

(1)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其他演员的面孔,这是因为光 的_________ 的缘 (2)演员的衣服主要是黄色,而我们却看到的是黄色与黑色的交 替,原因是: 10.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 钱包.图 5 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 并的赞叹,并写下了赞美的诗句, 你还能列举哪些美丽的诗句是赞美神奇的光现象的?
例 3、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在 水中游动,有时只能看到大雁似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 ) 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原理相同 B、前者光线较弱,后 者光线较强,原理相同 C、前者是大雁的像,后者是大雁的影 D、前者是大雁的影, 后者是大雁的像 专题二、作图专题 例 4.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灯
沙发
钱 包
图5
11.画出折线 ABC 在镜中的像.
板 书 设 计 参 考 资 料 教 学 反 思
一、光的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五、光的色散 六、看不见的光
400
例 5、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出图 a 中由A点发出经平面镜反 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b 图是两条反射光线,请找出光源S,并补充 光路。 )
我来总结:以上作图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专题三、实验专题 例 6 、如图所示光的反射实
验: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第一步改变 的入射角度, 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 到 , 实 验 结 论 是: 。 第三步:使入射光线从左侧射入,记下右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再使入 射光线从右侧刚才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入,观察左侧反射光线的位置。 实验结论是: 例 7.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 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 A 和 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 璃板前的蜡烛 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 9 所示,在此实验中: (1)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 关系; ( 2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移去蜡烛 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 A 的火焰的像 (填“能”或“不能” ) ,这说明平面镜成的 是_______ 像; (4) 、我们做这一实验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章节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次的光现象章节复习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光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镜子、水槽、光线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光现象的图片,如太阳光、彩虹、镜子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回顾(5分钟)简要回顾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引导学生通过笔记本进行记录,巩固已学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进行光现象的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和分享(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光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024年第四章 光现象 复习教案

2024年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1.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1.3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
3.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1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1.2光的色散现象。
2.难点:1.1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实验观察。
1.2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分析。
三、教学过程1.引入(1)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光现象,谁能举例说明?2.光的传播(1)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的基本特性。
(2)举例:阳光穿过窗户、月光照在地面上等。
(3)讨论: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会发生什么现象?3.光的反射(1)讲解: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光线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3)案例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
4.光的折射(1)讲解: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3)案例分析:透镜成像原理。
5.光的色散(1)讲解:光的色散是指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颜色的现象。
(2)实验:演示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原理。
(3)讨论: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6.综合应用(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你能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吗?(2)讨论:如眼镜的原理、彩虹的形成等。
(1)回顾: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知识有什么疑问或建议?(3)解答: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的相关知识。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查找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分析其原理,并写成小论文。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具体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通过对光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知识点,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
(1)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将凸透镜、凹透镜放在阳光下,观察光线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3)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4. 例题讲解:针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等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给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图。
(3)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下列情况中,成像的性质是什么?a. 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b. 凹透镜,物距小于二倍焦距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涉及第十二章《光与眼睛》和第十三章《光的性质》两章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相关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掌握透镜成像规律,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透镜成像。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透镜成像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回顾光的传播规律。
2. 知识点回顾(15分钟)(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5)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讲解透镜成像的计算题,强化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2.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2)计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并根据成像规律判断物体与像的关系。
2. 答案:(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影子、日月食等。
(2)凸透镜焦距为正值,成像为实像;凹透镜焦距为负值,成像为虚像。
2024年《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2024年《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物理教材《光现象》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成像等基础知识,着重对光学现象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系统复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激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经典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光学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点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点。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光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光学现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3. 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解释生活中一个与光学现象相关的实例。
(3)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影子的形成。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如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如透镜成像。
(2)实例: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虹。
(3)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激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了解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
5. 学生实验(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讨论与分析(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现象4. 实验现象与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2)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2. 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对太阳光中的蓝光进行散射,使得蓝光在观察者眼中更加明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课后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方面,可让学生研究光的偏振、干涉等更深入的光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学生实验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光现象复习课中,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作为教学难点和重点是非常关键的。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光学》教材第四章“光现象”,具体内容包括: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电效应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光源、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光源、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水面反光、彩虹、光的传播等,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光的反射: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原理,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
(2)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现象,解释为何在水中物体看起来更浅。
(3)光的干涉:讲解干涉现象的原理,演示双缝干涉实验。
(4)光的衍射:讲解衍射现象的原理,演示单缝衍射实验。
3. 随堂练习:布置与光学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原理、反射定律、应用。
2. 光的折射:原理、折射定律、应用。
3. 光的干涉:原理、条件、应用。
4. 光的衍射:原理、条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解释为何在水中物体看起来更浅。
(3)简述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及其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掌握较好,但对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实验演示。
2. 拓展延伸:(1)研究光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2)探索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
(3)了解光学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教学难点、例题讲解、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具体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原理,如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等。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提高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光屏、图示等。
2. 学具:学生用光现象实验盒、直尺、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教学细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2. 例题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教学细节:通过图示和实验,形象直观地讲解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细节:及时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2. 光的反射3. 平面镜成像4. 凸透镜成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2)简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计算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和像距。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平面镜上的交点即为像。
(3)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1/f = 1/v 1/u,结合实际情况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知识点。
课后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探索光的奥秘,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答案:如图所示
学生练习后展示答案,如有错误小组内交流改正,教师巡查指导。
例4: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一钟表和分针的位置,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设疑:你能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吗?
【精讲点拨】
启发:人眼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生:物体上的光线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明确:物体表面发出、反射或折射的光线进入到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启发:人眼又是怎样看到平面镜中的像呢?
【课件展示】
引导回忆:镜前烛焰上的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进入眼里,由于眼睛的视觉习惯,人们总认为进入眼睛的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看起来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在镜后延长线的交点S'射出来的,跟S'处真有一“光源”一样。
交流展示:
【解法要诀】入射角或反射角不是光线与镜面的夹角而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法线与镜面垂直,反射的类型:反射面平整光滑;当光平行入射时,会被平行反射,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只能从这一个方向看见物体。反射面粗糙,凸凹不平;当光平行入射时,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使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物体。
A.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
B.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
C.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
D.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
3、要把一束光线,用平面镜反射到井底,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答案]1、B 2、B 3、如图所示
学生练习后展示答案,如有错误小组内交流改正,教师巡查指导。
引导学生针对上述习题,总结归纳光的反射解题技巧。
2024年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2024年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的基本原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应用。
难点: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偏振片、光屏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回顾反射定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入射到水面上,求折射角。
(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解释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2)观察偏振片的作用,解释偏振光现象。
4. 知识点回顾(10分钟)(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速度、光年等。
(2)反射:定律、应用。
(3)折射:定律、应用。
(4)光的色散:原因、表现。
(5)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原理。
2.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3.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请解释原因。
答案:(1)折射角为37°。
(2)白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不同,导致彩色光带的形成。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彩虹、太阳镜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第四章“光现象”,主要涉及教材第4章第14节内容,具体包括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及光学仪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规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光谱,并能解释彩虹等现象。
3. 掌握光学仪器的构造及原理,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光学仪器原理。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光学仪器的设计与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学仪器模型。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问题:“光是如何发生反射的?反射光与入射光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反射光、入射光、法线、反射角等概念。
(2)讲解光的折射定律,介绍折射角、入射角、临界角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的过程,解释彩虹等现象。
(4)讲解光学仪器的构造及原理,如凸透镜、凹透镜、望远镜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绘制光的反射、折射光路图,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2)学生观察光学仪器模型,分析其工作原理。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光学仪器的设计与使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4. 光学仪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雨后的彩虹、近视眼镜的原理。
(2)绘制光的反射、折射光路图。
2. 答案:(1)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光的反射;雨后的彩虹:光的色散;近视眼镜:凹透镜原理。
(2)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掌握较好,但对光学仪器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环节。
光现象单元复习教案

光现象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
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
5. 光的应用:光纤、显微镜、望远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学问题。
2. 利用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光学现象的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过程:a) 复习导入:回顾光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 课堂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
c) 实验演示: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光学现象。
d) 小组讨论:围绕光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e)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f)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光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b) 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学生光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d)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光学实验器材(如凸透镜、平面镜、玻璃棒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验演示: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光学现象,如凸透镜成像、平面镜反射等。
4. 小组讨论:围绕光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第四章《光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传播:教材第4.1节,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光的反射:教材第4.2节,包括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等内容。
3. 光的折射:教材第4.3节,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视深与实际深度的关系等。
4. 光的色散:教材第4.4节,涉及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学会运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自然界中的光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概念的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内容。
2. 光的传播:a. 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b. 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c. 学生随堂练习:画光线路径图,分析光在介质中的传播。
3. 光的反射:a. 讲解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等内容。
b. 演示光的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
c. 学生随堂练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4. 光的折射:a.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视深与实际深度的关系等。
b. 演示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
c. 学生随堂练习:运用折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5. 光的色散:a. 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等。
b. 演示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分解现象。
c. 学生随堂练习:分析彩虹的形成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和眼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规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光的三原色,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3. 掌握眼睛和眼镜的原理,了解近视、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眼睛和眼镜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平面镜、三棱镜、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白纸、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水面的倒影、彩虹、眼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例题讲解:(1)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例分析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2)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分析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的原因。
(3)光的色散: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的过程。
(4)凸透镜成像: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5)眼睛和眼镜:讲解眼睛的构造,解释近视、远视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光现象,解释其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现象4. 凸透镜成像规律5. 眼睛和眼镜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光的反射、折射光线路径图。
(2)分析生活中一个光现象,解释其原理。
(3)简述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2. 答案:(1)见教材图示。
(2)如: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3)近视眼戴凹透镜,远视眼戴凸透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规律掌握较好,但对光的色散现象和眼睛、眼镜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光现象》这一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光谱与光的色彩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传播、反射、折射等,能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光学元件的成像特点,能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3. 培养学生对光的色彩现象的认识,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色散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平面镜、透镜的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色散实验器材。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面倒影、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等概念。
反射: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介绍反射定律。
折射:讲解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
成像:分析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凸透镜为例,讲解实像、虚像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谱。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基本性质传播、反射、折射、色散2. 光学元件成像特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透镜3. 光谱与色彩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说明平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描述光的色散现象。
2. 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正立、放大。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物理I》中第五章《光现象》的内容,具体包括第5.1节光的直线传播,5.2节光的反射,5.3节光的折射,以及5.4节光的色散。
详细内容涉及光的传播原理、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光的反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光的色散现象。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激光笔、白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准备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激光笔、白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光具座上的小孔,观察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定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光的反射、折射知识。
4. 分组讨论与实验(10分钟)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7.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定律4. 光的色散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运用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分析实际现象。
(3)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因。
2. 答案:(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根据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进行解答。
(3)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光沿直线传播:光速3×108m/s。
2.光的反射:反射规律、漫反射和镜面反射;3.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正立、虚像、物距等于相距、物与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像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5.光的折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6.光的色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 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光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已经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主要针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等光学现象进行复习巩固。
^`^` 考点/易错点1、光沿直线传播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的直线传播所产生的现象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等。
4.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
5.光年是长度单位.^` 考点/易错点2、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2.光的反射规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可逆。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表面,另一侧可看到耀眼的亮光。
漫反射:一束太阳光斜射到粗糙的木板表面,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
4.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水中倒影。
^` 考点/易错点3、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正立、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2.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球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用:汽车后视镜等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太阳灶等^` 考点/易错点4、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是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④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池水变浅等^` 考点/易错点5、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说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色散的原理:光的折射现象2.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等比例混合成白光。
3.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4. 红外线: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
应用:①红外线加热②红外线遥控③红外线成像。
(2)紫外线:光谱上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应用:①防伪②消毒灭菌③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平静的水面映出的倒影B、日食月食的形成C、影子的形成;D、小孔成像【答案】A【解析】A、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B、日食、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
^` 【例题2】【题干】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手影游戏B、海市蜃楼C、小孔成像D、水中倒影【答案】D【解析】A、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手挡住了光而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当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到小孔上时,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在小孔的后方会出现一个倒立的实像,不符合题意.D、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符合题意.^` 【例题3】【题干】入射光线和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2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_____【答案】70°【解析】入射角等于90°-20°=70°,由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等于7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和,即为140°。
^` 【例题4】【题干】小明到湖边游玩,他站在岸上看到了:(1)岸上的树(2)水中的鱼(3)空中的小鸟(4)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他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答案】(1)(3)(4); (2)【解析】能看到岸上的树,空中的鸟,是他们反射的光射到了人的眼睛里,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自己看到水中的倒影,这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小明看到的“水中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例题5】【题干】身高1.7m的人站在1m高的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是m,像与他相距m,若他以0.5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像的速度为,像的大小将 . 【答案】1.7 6 0.5m/s 不变【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像,物距等于相距。
所以镜中的像大小等于人的身高为1.7m,由于物距等于相距,所以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而像与他相距为6m。
还是由于物距等于相距,所以物体预想的速度也是相同的,所以像的速度为0.5m/s。
平面镜成等大的像,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 【例题6】【题干】如图,a、b是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答案】【解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四、课堂运用【基础】1.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答案】折射反射【解析】通过潭水看水底光由于折射是的池水变浅。
通过水面看天上的月亮。
这时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所以可以看做平面镜成像,即为光的反射现象。
^`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的传播路线,图中相互垂直的两根直线分别表示界面和法线。
其中表示入射光线,表示反射光线,表示折射光线。
入射角为度,折射角为度。
【答案】BO OA OC 60 30【解析】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NN’为法线,MM’为界面,NN’左面两条光线分别为反射光线OA和入射光线BO,右边为折射光线OC;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图可知,入射光线和界面夹角为30度,则入射角为90-30=60,入射角为60度,折射光线与法线夹角为30度,所以折射角为30度.^` 【巩固】3.九塞沟的镜海中有“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丽奇观,这美丽的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呢?【答案】鱼是折射所成的虚像;鸟是反射所成的虚像。
【解析】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所成的虚像,水面可视为平面镜,水中的“鸟”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反射所成的虚像.^` 4.从早晨到傍晚,你观察到电线杆影长如何变化?晚上当你从路灯下经过时,影子的长度又如何呢?【答案】先变短后变长;先变短后变长【解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到不透明物体上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下:早晨太阳离人比较远,所以形成的影子区域比较大,中午时,太阳离人比较近,所以形成的影子比较小,下午太阳离人比较远,所以形成的影子区域比较大;路灯下:人在远方时影子区域较大,人在灯下时,影子较小,古人经过路灯时影子线变短后变长。
^`5.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镜面成60°角,当入射角增加5°后,则()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5°C.反射角为35°D.反射角为65°【答案】C【解析】一开始入射角是90-60=30度,入射角增加5度,反射角也曾增加5度,所以反射角为35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即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和即为70度。
^` 【拔高】6.一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角固定放在水平桌面上,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的像是()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答案】B【解析】球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像关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像的运动轨迹与物的运动轨迹也相对于镜面对称,由于物的运动方向与镜面成45°角,像的运动方向也应与镜面成45°角,如图所示:所以像的运动方向与物的运动方向垂直,即竖直向下运动.^` 7.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到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到鱼的身上,则激光应对哪一点射出()A、B上方点B、B点C、B下方D、B左方或右方【答案】B【解析】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到鱼身上了。
如图所示,故选B。
^`五、课堂小结1.光沿直线传播:光速3×108m/s。
2.光的反射:反射规律、漫反射和镜面反射;3.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正立、虚像、物距等于相距、物与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像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5.光的折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6.光的色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