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价值观与态度讲义ppt(共33页)
管理心理学-价值观与态度
![管理心理学-价值观与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1465b52f5901020207409cb1.png)
将价值观分为“行为方式”与“终极状态” 两大类,每一类由18项价值信念组成。
终极价值观(terminal values):个人一生中最想
达到的目标。
工具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个人为达目 的价值观的手段,即个人偏爱的行为表现方式。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Rokeach Value Survey,RV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人、物、事
件,也可以是组织、群体或代表某种具体事物的
观念。
态度结构
态度有内在的心理结构,是由认知、情感与行 为倾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认知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情感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体验。 行为倾向: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
工具价值观
雄心勃勃(辛勤工作、奋发向上) 心胸开阔(开放) 能干(有能力、有效率) 欢乐(轻松愉快) 清洁(卫生、整洁) 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 宽容(谅解他人) 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 正直(真挚、诚实) 富于想象(大胆、有创造性) 独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智慧(有知识、善思考) 符合逻辑(理性的) 博爱(温情的、温柔的) 顺从(有责任感、尊重的) 礼貌(有礼的、性情好) 负责(可靠的) 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
米尔顿·罗克奇(Milton Rokeach)于1973年编制
的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价值观问卷。
罗克奇的价值系统理论认为,各种价值观是按一
定的逻辑意义联结在一起的,它们按一定的结构
层次或价值系统而存在,价值系统是沿着价值观 的重要性程度的连续体而形成的层次序列。
管理心理学第五讲(11):价值观、态度(课件)
![管理心理学第五讲(11):价值观、态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778d176edb6f1aff001f4f.png)
管理心理学5:价值观、态度
8
第五讲:价值观、态度
一、工作价值观
■ 价值观:个体关于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可取
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
►所有人的价值观都具有层级性,构成其价值系统; ►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价值观从总体上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以绩效作为报酬分配的依据VS以资历作为报酬分配的依据
管理心理学5:价值观、态度
■ 内在工作价值观与外在工作价值观
– 情感承诺: – 持续承诺:
管理心理学5:价值观、态度
6
■ 影响满意度的因素
人格 工作状态
工作特点 同事、上司、下属 物理性条件 报酬、工作时间、 安全性
工作满意度 社会性影响
同事、团队、文化
工作价值观
内在价值、外在价 值
管理心理学5:价值观、态度
7
■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表现
►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 满意度与缺勤 ►满意度与跳槽 ►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 ►满意度与员工福祉(well-being)
管理心理学5:价值观、态度
4
二、态度
■ 态度:个体对人、客体和观念的积极或消极评价。
►态度的构成:
认知成分:看法; 情感成分:情绪或感受; 行为成分:行动意向。
上司在处理员工失误时…… 上司在处理员工失误时……
管理心理学5:价值观、态度
5
►常被关注的工作态度:
工作满意度:对目前工作的态度 组织承诺:对目前组织的态度
►内在工作价值观与工作特征有关,如兴趣性、挑战性、 贡献性、创造性、自主度、责任度、能否学到新的东西 等; ►外在工作价值观与因工作而获得的结果有关,如报酬、 福利、稳定性、社会接触、社会地位、与家人一起的时 间、满足嗜好的时间等。管理心理学5: Nhomakorabea值观、态度
管理心理学 第五章 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精品PPT课件
![管理心理学 第五章 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468a95482fb4daa58d4bd7.png)
3、生活——质量价值观
20世纪70年代兴 起的最新价值观
主张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不仅要考虑所有者的 利益,还要考虑防止污染等社会效益,企业要有社 会责任感。
到80年代,演变为企业文化潮流,认为企业应有一系列明 确的,为全体职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念。
企业职工 共有的
价值观念
顾客观念 市场观念 质量观念 效益观念 美化环境观念 其他
按经营管
(四)经营管理价值观
理所追求 的不同目
标划分。 • 是对经营者好坏的总看法和总评价,
西方管理心理学家将其分为三类。
• 1、最大利润价值观
• 2、委托管理价值观
• 3、生活——质量价值观
1、最大利润价值观
最古老、最简单,局限性最大。企业全部管理决 策和行为都必须服从最大利润,并把它作为评价
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以及对自 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
重要性的总评价、总看法。
1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行为结 果,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价值观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1、价值观是一种
价 值
总的看法和评价, 是一个人世界观的
不是具体、零散的看法 和评价,是总括性、整 体性的看法和评价。
第五章 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第一节 价值观 第二节 态度与管理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与管理
❖ 教学目标:掌握价值观的含义、特性和分类;
明白态度的成分、特性和态度形成与改变理论及 改变态度的方法;理解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及 组织忠诚度的含义,懂得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关系。
免,有时是必要的
只有经济需要、 是管理手段和目的 本身就是目的
次要地位
专权、专制
管理心理学第五章价值观与态度
![管理心理学第五章价值观与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635cce37bcd126fff7050bed.png)
三、态度的作用
1.态度对人们的判断和选择的影响。 2.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1)对学习本身的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2)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3.态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态度与工作效率的关 系并非如此简单,并非绝对的正相关关系。 4.态度对人的忍耐力和相容度的影响。 (1)态度对人的忍耐力的影响; (2)态度对人的相容度的影响;
2.态度的构成,由以下四个要素组成: (1)认知要素。即对客体、对象的客观描述。(是基于对 认的心理规律的研究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激励人的积极性和 目的的科学) (2)评价要素。即主体依凭其对客体、对象的认识而作 出的相对客观的评价。(我认为有助于改善管理组织绩效) (3)情感要素。即主体根据其对客体、对象的认知、评 价并结合自己的偏好、价值观念而作出的喜欢与厌恶。 (我喜欢) (4)意向要素。即主体凭借对客体的知觉、评价、情感 反应而形成的行为倾向。(我准备学习)
3.态度的四个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1)认知是态度的基础; (2)评价和情感是态度的核心; (3)意向是态度的最终表现形式。
二、态度的特征
1.对象性。这种对象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 是抽象的概念,可以是主体自身,也可以是群体。
2.社会性。这是因为任何人对任何对象的态度 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不是独立的人,而是 社会的人。
谢谢观赏!!!
第三节 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
一、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 二、态度改变理论及应用
一、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
1.主要因素: a:社会环境因素 b:团体因素 c: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d:个体人格因素
2.研究发现当态度具有下列任何一个特性时,就 很难发生改变: (1)态度形成于幼小时期; (2)态度反映出个人的价值观; (3)态度能满足多种需要; (4)态度中的认知、情感、意向相互协调,没有 矛盾; (5)某个态度长期保持一致,已转化为信念; (6)态度趋向于极端。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d70e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8.png)
03 性格特征
体现了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稳定特 征,如诚实、勇敢、自律等。
2024/1/28
9
行为动机与激励
2024/1/28
需要理论
阐述了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是满足自身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社交需要等。
动机理论
解释了人们为何会采取某种行动的原因,涉及内在动机和外在动 机的探讨。
激励理论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结构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假设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组织文化由物质层 、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构成。
组织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组织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等功能;对于提高组织绩效、塑造组织形象和增强 组织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组织文化的建设与传承
组织文化建设包括诊断评估、规划设计、实施推广和评估反馈四个步骤;传承组织文化需 要注重言传身教、制度保障和持续创新等方面。
职业成长。
绩效管理
通过心理分析,了解 员工工作动机和需求 ,制定激励措施,提
高员工绩效。
员工关系管理
运用心理学原理,处 理员工间的冲突和矛 盾,构建和谐的工作
氛围。
2024/1/28
24
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分析
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 为特点,了解消费者 需求和购买决策过程 ,为产品设计和营销 策略提供依据。
组织的类型
根据组织的目标、结构和运行方式,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 正式组织;根据组织的规模和复杂性,可分为简单组织、 复杂组织和巨型组织等。
组织的功能
组织具有协调、整合、创新和适应等功能,能够有效地实 现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的目标。
16
组织变革与发展
2024/1/28
组织变革的动因与阻力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PPT59页)(1)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PPT59页)(1)](https://img.taocdn.com/s3/m/5dd4bbc98e9951e79a892763.png)
2020/11/29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PPT59页)(1)
¡为什么选这门课? ¡你认为管理心理学是学什么的?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PPT59页)(1)
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⑴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 ⑵其目的是探讨、揭示人在管理活动中的心理活动 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 富。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PPT59页)(1)
团队的成长阶段
¡ 第三阶段:认同期
¡ 逐渐建立和谐且相互信任支持和尊敬带头人 的环境,成员彼此之间更开放,且经过环境 锻炼,技能逐步提高,在获得个人收获的同 时也给予团队更多的回报。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PPT59页)(1)
团队的成长阶段
¡ 第四阶段:成熟收获期
四大徒弟
沙僧:
白龙:
脚夫:能解决主管业务 忠厚诚实,团队调和力 及业务之外的锁事,忠
缺少创造力,平凡但实 在
心耿耿。不能多,也不 能少。
业绩平常,做事平常, 绝不会给团队带来麻烦,
也不会带来危害。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PPT59页)(1)
唐僧在取经路上有没有得到帮助? 来自哪里的帮助?(玉帝——外界的帮助)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PPT59页)(1)
3.团队的定位(Place)
¡ 团队的定位包含两层意思: ¡ △ 团队的定位,团队在企业中处于什么位置,
由谁选择和决定团队的成员,团队最终应对 谁负责,团队采取什么方式激励下属? ¡ △ 个体的定位,作为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 角色?是订计划还是具体实施或评估?
23管理心理学(第7章2.3节 态度,价值观)
![23管理心理学(第7章2.3节 态度,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39a305283169a4517723a3fa.png)
• 态度的形成与态度的改变是有关联的。
• 态度转变是指人的态度由旧变新的过程。
• 态度形成之后比较持久,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新 的态度。
• 态度的转变有两个方向,一是方向的转变,另 一为强度的转变。
• 2、添加新的认知因素,以缓和双方的矛盾。 • 例如抽烟的人决定今后“改抽带过滤咀的香
烟”。这是一种用新的认知因素来解除或减轻 原有的认识因素之间的紧张关系。
• 费斯定克的这一理论,实际上就是如何使认知 矛盾达到统一,从而使得人们心情舒畅。这是 从心理学的观点提出的解决思想矛盾的方法。
(二)凯尔曼(Kelman)的态度变化阶段说
• 2、同化阶段
•
这一阶段表现为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
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并使自己的
态度与他人的态度相接近。
• 例如:员工在组织和同志们的教育和帮助 下,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员工,应
该自觉地遵守纪律,因而他会同其他职工一样, 把遵守劳动纪律当作是一种信念和观点。显然,
同化这一阶段已不同于服从阶段,它不是在外 界压力下转变态度,而是自愿地进行的。
• 2、P改变对X的看法,认为X(清洁工)也是工 作的需要;
• 3、P劝说O,不要去做清洁工。
•
由上可见,不平衡状态会导致认知结构
中的各种变化,所以,态度可以凭借这种不平
衡的关系而形成和改变。
第三节 个体价值观与管理
一、什么是价值观?
(一)价值、
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
• 宣传对态度的转变是有影响的。这取决于以下 的因素: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5e46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e.png)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管理心理学概述•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目录•组织心理与行为•领导力提升策略•员工心理健康关注01管理心理学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发展历程从工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到管理心理学的演变过程,以及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
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个体、群体和组织在特定组织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以及领导心理与行为等方面。
与管理学的关系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管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揭示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与心理学的关系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借鉴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与其他学科关系02个体心理与行为03知觉与归因的偏差探讨常见的知觉和归因偏差,如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并分析其对个体和团队行为的影响。
01知觉的定义与过程阐述知觉的概念,解释知觉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行为。
02归因理论介绍归因理论,解释我们如何解释和理解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我们的反应。
知觉与归因学习与行为塑造学习理论介绍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理论,解释学习如何影响行为。
行为塑造技术探讨行为塑造技术,如强化、惩罚、消退和模仿,并分析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与行为改变的挑战讨论学习和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习惯势力、抵制变革等,并提供应对策略。
态度与价值观态度的定义与组成阐述态度的概念,解释态度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价值观的形成与影响探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分析价值观如何影响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分析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解释为什么有时候态度和行为会不一致,并提供改善方法。
挫折与应对挫折的定义与来源阐述挫折的概念,解释挫折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第1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第1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46ad4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0.png)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研究机构不断扩大,专业研究人员不断增加。 研究的范围已由工业组织扩大到政治团体、工会、公共机构、政府
机关、军队、医院乃至监狱、精神病院等各种组织。 在理论上,逐步从静态的观点发展为从系统观点和应变观点来考察
组织和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例如:提出了“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的概念。 在研究方法上,逐步从单因素分析发展到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从过 去传统的实验室实验方法发展为现场实验,参与观察以及大规模的 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
实验的自变量是播放音乐的音量,因变量是购物时间长短和花钱总量。研究者 在顾客走出超级市场后向顾客提出以下问题:你是否意识到了背景音乐?请对音乐 的响度进行评价;是否喜欢这一乐曲?
研究结果表明,高音量组与低音量组的顾客在花钱总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 购物时间上有明显差别,即在高音量的市场中,顾客一般更迅速地选购货物。
现场实验法:超市音乐
在超级市场中是否播放音乐或播放何种类型的乐曲,对顾客在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是否有影响呢?
研究者根据日常经验提出了一个假设,即不同水平的音响将影响顾客在超级市 场内的行为(如低音量将减缓人的行动,而高音量将加速人的行动)。实验是在两 个规模不同的超级市场里进行的,时间是星期五下午和星期六下午。
第1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内容纲要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即内容结构体系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学习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古代中外管理心理学思想的产生 管理心理学的建立后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趋势
管理心理学 价值观与态度共41页PPT
![管理心理学 价值观与态度共4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6e9c3450e2524de4187e5b.png)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管理心理学 价值观与态度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
第1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第1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5f574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2.png)
01
推进管理的现代化和 02
充分发掘人的潜能,
科学化。
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03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 科学性和有效性。
04
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 改进领导方法,讲究领 导艺术。
1.4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1.4.1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原则,主要有以下方面:
0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客观性原则 02
1.3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 1.3.1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管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 一门应用学科,它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具体来 讲,其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努力提高 组织的生产效率, 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
(2)提高管理 者和组织成员的 思想水平和心理 素质,促进精神 文明的发展。
(3)不断完善 具有中国特色的 管理心理学理论 体系。
1.3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
1.3.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 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表现在技术和资金上,更突出的是人力资源 的缺乏、管理的落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 管理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对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2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2.2 我国管理思想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1)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和实践 ➢ 在中国5 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实
践,也蕴藏着许多管理心理思想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体 现在:
(1)组织管理
(2)领导艺术和心理 (3)经营理财 (4)选人用人之道
管理心理学PPT讲解学习
![管理心理学PPT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95f9009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f.png)
第八章 激励行为与决策行为
一、激励行为
(一)一般概念: 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员工判别需要 寻找满足需要途径 选择指向目标行为 员工修正需要 受到奖励或惩罚 员工采取行动
(二)重要作用
管理职能 目标实现 提高绩效 绩效=能力 X 激励
(三)主要方式 外在 内在
(四)强化方法 巴甫洛夫 斯金纳 (五)有效奖惩的实施方式
四、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个案研究法
例,研究一个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 观察法 ※ 谈话法 ※ 活动产品分析法 ※ 经验规律总结法
2、实证研究法 3、 心理测验法 4、 宏观与微观环境条件分析法 5、 其它高科技方法的应用
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参考书目
1、《人的行为与组织管理》(美) Paul.R.Timm & Brent D. Peterson著、钟 谷兰 译《当代管理与心理学应用系列》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版; People at Work: Human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5th Edition)
4、 需要与管理
(1)需要层次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 满足职工需要的方法与途径/措施
二. 动机
1、什么是动机 2、动机的种类
❖起源:生物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内容的性质:高尚/卑劣 ❖范围、时间:长远的概括的/短暂的具体的 ❖意识:意识到的/未被意识到的 ❖引起动机原因:外在动机/内在动机
《心理学导读系列》
2、Psychology and Work Today: An
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管理心理学价值观与态度讲义
![管理心理学价值观与态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367276ebd64783e08122b09.png)
态度的性质。 ①习得性。 ②针对性。③持久性。④内隐性。⑤间接性。 ⑥价值性 。3.态度的机能
1)适应功能。2) 自我防御功能。3) 价值表现功能。4)认识或理解功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1、态度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它是个体特征的一部分,可以被看作是内在的,但它却不 像特质那样稳定,它的可变性较大。这说明,态度虽然是内在的,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 产生于人们生活的情境。
2)根据不同对象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 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
3)根据不同行为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格雷夫斯) 反应型,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会交往型,现实主义型
4) 根据洛克奇价值观测量问卷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洛克奇) 目的的价值观和工具的价值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4、态度是具体,任何态度都必有其明确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它与价值观有明显的区 别。
❖ 5、价值观对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人们对于某对象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该事物所 具有的价值(包括实用价值、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的大小。同样一个事 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想一想
❖ 某服装厂总经理周女士毕业于著名大学,获得MBA学位,近来感觉非常 苦恼,碰到了很多问题。如自己手下的一些管理人员越过自己直接向股 东(有三位股东)汇报工作,而老板又直接授权给他们,她感到自己这 个总经理被架空了,无实权。更可气的是自己的好多想法跟股东不一致, 如员工经常加夜班,很辛苦,但车间并没有开水供应,如果要饮水则要 到很远的食堂去取,她提议在车间设立开水供应点,方便员工饮水,但 却未得到股东的认同,股东认为员工上班期间就是工作,赶任务,至于 喝水,他们应该在下班后自行解决。周女士感觉自己离开工厂是迟早的 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态度不是行为本身,它只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倾向。态度不能直接观察,它只能从 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及动作中去推测。例如,从某职工一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 的行为中推测他对工作是保有热爱、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态度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态度除了内在的心理过程之外,还包括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狭义的态度是比较 符合心理学的原意,广义的态度则比较符合日常用语中的态度的含义。
价值观的分类 1.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价值观具有下列主要特征:①主观性 ②选择性 ③稳定性 ④社会历史性
2.价值观的分类
1)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奥尔波特) 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宗教价值观
2)根据不同对象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 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
为什么周女士会很苦恼?
态度及其改变
态度的特性和机能
1.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
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 态度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
★ 老板很有魄力,非常随和——态度的认知成分 ★我很钦佩我的老板,也很喜欢他——态度的情感成分 ★ 我愿意和老板一起讨论问题,偶尔开开玩笑——态度的行为成分
管理心理学
主讲人:郑丹丹 2009年
第三讲 价值观与态度
u 价值观的分类 u 态度及其改变 u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价值观 和态度决定着他/她是否愿意:
在多大程度上向顾客介绍企业和推荐企业产品 融入企业文化,为企业多付出一些 留下来和企业一起成长和发展
员工的价值观和态度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一切
(5)预言实现改变态度理论 (6)信息传播理论。 霍夫兰德等 (7)心理抗拒理论
,
费斯廷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
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于1957年提出,这一理论试图解释态度和行为 之间的联系。
2.态度的改变
态度的改变,广义指由于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使某一定时期内持续的、稳定 的态度发生变化;狭义指的是由于社会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说服性沟通使以前的 态度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态度改变的理论 (1)认知失调理论 菲斯廷格在1957年提出的。 (2)认知平衡理论 1958年,海德提出。 (3)转变与形成三阶段论 凯尔曼 (4)沟通改变态度理论 墨菲
4、态度是具体,任何态度都必有其明确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它与价值观有明显的区 别。
5、价值观对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人们对于某对象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该事物所 具有的价值(包括实用价值、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的大小。同样一个事 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态度的形成
人的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态度是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是社会化的结果。
态度的形成过程是指从没有态度到具有某种态度,从简单的 态度到复杂多样的态度,从不稳定的态度到稳定态度的过程。
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和态度转变过程经过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服从
三种主要的经营价值观
企业经营价值观与企业的经营行为有直接的 关系,它决定着企业行为的选择和结果。
大多数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可 能会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价值观
想一想
某服装厂总经理周女士毕业于著名大学,获得MBA学位,近来感觉非常 苦恼,碰到了很多问题。如自己手下的一些管理人员越过自己直接向股 东(有三位股东)汇报工作,而老板又直接授权给他们,她感到自己这 个总经理被架空了,无实权。更可气的是自己的好多想法跟股东不一致, 如员工经常加夜班,很辛苦,但车间并没有开水供应,如果要饮水则要 到很远的食堂去取,她提议在车间设立开水供应点,方便员工饮水,但 却未得到股东的认同,股东认为员工上班期间就是工作,赶任务,至于 喝水,他们应该在下班后自行解决。周女士感觉自己离开工厂是迟早的 事。
指个人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罚,按照社会的需要,群体的规范或别 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行为。这一阶段人的态度和行为的特点是: (1)态度受外部压力的影响,或受外力的诱惑;(2)表面的顺从,但 内心并不相信;(3)服从行为往往是表面的,有人监督就规规矩矩地 “绝对”服从,而无人监督就违反纪律;(4)从被迫服从,逐渐形成 习惯,就转化为自觉的服从。
3)根据不同行为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格雷夫斯) 反应型,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会交往型,现实主义型
4) 根据洛克奇价值观测量问卷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洛克奇) 目的的价值观和工具的价值观
中国当今劳动力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不 同时期的劳动力也具有不同的主导价值观
2.态度的特性
1)态度的社会性 2)态度的内潜性 3)态度的稳定性 4)态度的方向性
态度的性质。 ①习得性。 ②针对性。③持久性。④内隐性。⑤间接性。 ⑥价值性 。3.态度的机能
1)适应功能。2) 自我防御功能。3) 价值表现功能。4)认识或理解功能。
1、态度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它是个体特征的一部分,可以被看作是内在的,但它却不 像特质那样稳定,它的可变性较大。这说明,态度虽然是内在的,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 产生于人们生活的情境。
认同
这是接受他人的观点与行为的影响,是自己的态度与外界要求接近的 阶段。这时的态度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 信”他人的观点、行为、态度是正确的,情感体验也是趋于一致。
内化
新观点和新思想已经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与个体的体验完全融 合一致,产生了强烈的行为意向,这就是新态度的完全形成和旧态度的 彻底改变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