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四年级上册国学
![四年级上册国学](https://img.taocdn.com/s3/m/677726e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f.png)
1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 心发狂;难得之货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 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26.甚爱必大赞,多藏必厚亡。
2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jiù]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 是满足的。
28.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2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11.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人说的话多,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译文】 “道”指的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道是独一无二的,道包含阴阳 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欲歙[xī]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 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36.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 后之相随,恒也。
四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da1836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8.png)
四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内容
一、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日积月累中的语句。
1.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回文联)
2.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拟人联)
3.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叠字联)
4.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叠字联)
7.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8.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最新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最新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d9efa1c0029bd64793e2c0f.png)
4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为政第二(一)◎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 )。
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二)◎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③。
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①。
”(三)◎子贡问君子①。
子曰:“先行②其言而后从③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四)◎哀(①♓)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⑥♓)孝,友于兄弟。
’施④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必背全集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必背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021d9d9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1.png)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必背全集1、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tāo)声吼地来,头高数丈(zhàng)触山回。
须臾(yú)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鹿柴(zhài)【唐】王维(wé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fǎn)景入深林,复照青苔(tái)上。
3、暮(mù)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sè)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题西林壁【宋】苏轼(sh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yuán)身在此山中。
5、雪梅【宋】卢钺(yuè)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xùn)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7、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凉州词【唐】王翰(hàn)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pí)琶(pá)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9、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全资料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2fc6bd9680203d8ce2f2469.png)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2015版)第一单元主题:走进千山万水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舟行人剡》崔颢),面对大自然中美丽的山山水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不免让我们想起了《论语》中的一段话:—————————。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当我们来到海边,面对大海,极目远眺,海风吹面,波涛汹涌,不免感慨万千,思潮涌动,就会随口吟诵起曹操的诗句:—————————。
)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春夏秋冬的四时变化,山山水水,日月星辰,万事万物生老病死、生生不息,其中充满了人生的哲理,正如《庄子·知北游》中的句子:—————————。
)第二单元主题:以诚待人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需要经常反省自己:怎样做人?怎样交友?怎样学习?我们可以从《论语》中找到答案:—————————)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论语》(君子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气质呢?《论语》中有专门的论述:“庄重”、“忠诚和信用”、“慎交友”、“有错就改”,你能记得原句吗:—————————。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做人必须有诚信,没有诚信的人是什么样子呢?《论语》中有精彩的比喻::—————————。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上册内容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上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50d2c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2.png)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上册内容节选如下:
* 《诗经·木瓜》。
* 《诗经·木桃》。
* 《诗经·木李》。
*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 《泊秦淮》(唐·杜牧)。
* 《乌衣巷》(唐·刘禹锡)。
* 《放鱼》(唐·李群玉)。
* 《剑客》(唐·贾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国学经典原著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当然,我可以帮你继续往下写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上册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篇目:
*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
* 《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孔子言行的经典,内容包含了许多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非常有帮助。
*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是一本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里面有许多关于人生、道德、处世的格言和谚语,对于学生的思想启蒙非常有益。
*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介绍中国姓氏的启蒙读物,可
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姓氏文化。
* 《千字文》。
《千字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识字课本,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编写而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等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文化素养很有帮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经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经](https://img.taocdn.com/s3/m/edbb273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9.png)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经导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四年级上册必背古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古经内容。
以下是四年级上册必背古经的详细内容。
古经一:《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记录而成。
它涵盖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教材。
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背诵《论语》中的第一篇至第五篇内容,内容涉及君子修身、为人立志等方面。
古经二:《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诗歌集锦,是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收录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美丽意象的古代诗歌,以及对于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的描写和反思。
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背诵《诗经》中的《关雎》、《蒹葭》两篇。
这两篇诗歌分别描写了爱情和人生哲理,适合帮助学生们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古经三:《大学》《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之一。
它是一部包含了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诲和思考的书籍。
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背诵《大学》中的第一章和第四章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和理解,学生们可以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意识。
古经四:《论衡.相见篇》《论衡.相见篇》是中国古代辩论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刘向。
它主要是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礼仪的思考和指导。
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背诵《论衡.相见篇》的第六条至第十三条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研究和领悟,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古经五:《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读本之一,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和基本原则。
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中的全部内容,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内容,学生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修养。
结语四年级上册必背古经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经典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思想的体现,通过背诵和学习这些古经,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综合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建议学生们在背诵过程中加强理解和思考,并将这些古经的精神内涵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小学四年级必背国学经典篇目
![小学四年级必背国学经典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3e1f7ae489eb172ded63b75c.png)
小学四年级必背国学经典篇目1 【必备古诗】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论语》精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4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7 三衢道中(南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四年级上册国学书内容
![四年级上册国学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afe559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0.png)
四年级上册国学书内容一、古诗词部分。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告诉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最后得出自己看不清庐山全貌是因为身处山中的结论。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赏析: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名句。
它描绘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也蕴含着困境中蕴含希望的哲理。
全诗描写了乡村的美好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在“烟花三月”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友人孟浩然要去扬州,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
诗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景写情,友人的船帆渐渐远去,最后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长江向天际奔流,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二、文言文部分(可能包含)-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 启示:体现了精卫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四年级上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上国学经典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80b62b09c281e53a5802fff9.png)
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第一单元:论语--为政第二(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二)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三)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四)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古诗词四年级上册必背
![古诗词四年级上册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cb6576a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3.png)
古诗词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知识,还能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以下是四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词列表,供同学们学习和背诵: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绝句》(迟日江山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1. 《江南逢李龟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些古诗词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从写景到抒情,从咏史到送别,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诗词的韵味和深意。
四年级第一学期国学经典必背篇目
![四年级第一学期国学经典必背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0b2a28f9102de2bd96058831.png)
四年级第一学期基础篇北陂杏花宋·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题画竹清郑板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己亥杂诗清龚自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四年级第一学期提高篇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升华篇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留别王维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四年级第二学期四年级第二学期基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四年级必背必考古诗词上册
![四年级必背必考古诗词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c244a6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f.png)
四年级必背必考古诗词上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夜泊牛渚怀古》杜牧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20201115153146)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20201115153146)](https://img.taocdn.com/s3/m/3b0bff66a58da0116c1749e5.png)
4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为政第二(一)◎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 之。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 之,曰:“思无邪③。
”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 之以刑,民免③ 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孟懿子① 问孝,子曰:“无违()。
②”樊迟③ 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 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 。
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③。
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①。
”(三)◎子贡问君子①。
子曰:“先行② 其言而后从③ 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 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 害也已④。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四)◎哀()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① 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① 谓孔子曰:“子奚② 不为政?”子曰:《“书》③云: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e6d43f619e8b8f67d1cb90c.png)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内容第一部分:国学经典《大学》选读1、本末始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修身为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3、诚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4、正心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5、齐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于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5)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6、治国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四年级上册小古文必背
![四年级上册小古文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926aed3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e.png)
四年级上册小古文必背
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小古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些小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学习它们,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以下是小古文必背的推荐列表,这些小古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首先,《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这些句子简单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孟子》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其中,《鱼我所欲也》一文讲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强调人的道德操守和节操。
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思想深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
此外,《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其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如《关雎》、《蒹葭》等。
这些诗歌不仅有美丽的语言,还有深远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在学习这些小古文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理解文章的背景和含义,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其次,要注重朗读和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要注重实际应用,将学到的知识和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生境界。
总之,四年级上册的小古文必背篇目是学生们学习古代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宝贵资源。
通过认真学习这些小古文,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上国学经典必背
![四上国学经典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282520847375a417866f8fb8.png)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4、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8、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年级上学期选背:《大学》P3—P8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shì声)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四年级上学期必背:《论语·学而》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古诗四年级上册必背
![古诗四年级上册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d74cecd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5.png)
古诗四年级上册必背1、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
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题西林壁
苏轼(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游山西村
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5、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83df671f524ccbff12184f8.png)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为政第二(一)◎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④。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
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二)◎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③()。
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①。
”(三)◎子贡问君子①。
子曰:“先行②其言而后从③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四)◎哀()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枉()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为政第二(一)◎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
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二)◎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
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③。
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①。
”(三)◎子贡问君子①。
子曰:“先行②其言而后从③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四)◎哀( )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④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于夏礼,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③也。
见义⑤不为,无勇也。
”国学经典——第二单元《千家诗》1.泛舟[宋] 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①巨舰一毛轻。
向来②枉费③推移力④,此日中流⑤自在行2.观书有感[宋] 朱熹半亩方塘①一鉴开②,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莺梭[宋] 刘克庄掷柳①迁乔太有情,交交②时作弄机声③。
洛阳④三月花如锦⑤,多少工夫织得成⑥。
4.蚕妇吟①(南宋)谢枋得子规啼彻四更时②,起③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④,玉人⑤歌舞未曾归。
国学经典——第三单元《论语》八佾第三(一)◎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三家①者以《雍》②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③’,奚取于三家之堂④?”◎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②何?”◎林放①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诸夏②之亡③也。
”◎季氏旅①于泰山。
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能救④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二)◎子曰:“君子无所争。
——毕也射①乎!揖②让而升③,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③!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征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③不足征也;文献④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①自既灌②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③。
”◎或①问禘之说②。
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③乎?”指其掌。
◎祭如①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②祭,如不祭。
”◎王孙贾①问曰:“‘与其媚( )②于奥③,宁媚于灶④。
’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⑤,无所祷( ) 也。
”(三)◎子曰:“周监①于二代②,郁郁③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②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①,为力不同科②,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①之饩羊②。
子曰:“赐也!尔爱③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①君尽礼,人以为谄②也。
”◎定公①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②礼,臣事君以忠。
”(四)◎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哀②而不伤。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②。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③。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①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②,官事不摄③,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④,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⑤,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子语(yù)①鲁大师②乐,曰:“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③如也;从④之,纯⑤如也,皦⑥如也,绎(yì)⑦如也,以成。
”◎仪封人①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②。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③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④。
”◎子谓《韶》①:“尽美②矣,又尽善③也。
”谓《武》④:“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①,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②观之哉?”国学经典——第四单元《千家诗》1.古朗月行①[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镜③,飞在白云端④。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⑤此沦惑⑥,去去⑦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⑧摧心肝。
2.秋登宣城谢脁北楼①[唐] 李白江城如画里②,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③,双桥落彩虹④。
人烟寒橘柚⑤,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⑥,临风怀谢公⑦?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三万里河①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②上摩天。
遗民③泪尽胡尘④里,南望王师⑤又一年。
4.中秋月[宋] 苏轼暮云收尽溢①清寒。
银汉②无声转玉盘③。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国学经典——第五单元《千家诗》1.题淮南寺[宋] 程颢南去北来休便休①,白蘋②吹尽楚江秋。
道人③不是悲秋客,一任④晚山相对愁⑤。
2.冷泉亭①[宋] 林稹一泓②清可③沁诗脾,冷暖年来④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⑤,回头不似⑥在山时。
3.题松汀驿①[唐] 张祜山色远含空②,苍茫泽国③东。
海④明先见日,江白⑤迥闻风。
鸟道⑥高原去,人烟⑦小径通。
那知⑧旧遗逸⑨,不在五湖中。
4.过香积寺①[唐]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②。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③。
泉声咽危石④,日色冷青松⑤。
薄暮⑥空潭曲⑦,安禅⑧制毒龙。
国学经典——第六单元《千家诗》1.秋兴其一[唐] 杜甫玉露凋伤①枫树林,巫山巫峡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③,塞上④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⑤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⑥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②。
2.秋兴其三[唐] 杜甫千家山郭①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②。
信宿③渔人还泛泛,清秋④燕子故飞飞。
匡衡⑤抗疏⑥功名薄,刘向⑦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⑧。
3.秋兴其五[唐] 杜甫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②霄汉间。
西望瑶池③降王母,东来紫气④满函关。
云移⑤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⑥识圣颜。
一卧沧江⑦惊岁晚,几回⑧青琐点朝班。
4.秋兴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