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练习试题D卷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施太伦
6、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一张卡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消退法
D.系统脱敏法
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本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8、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示法
10、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12、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13、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尊敬感
14、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15、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一
C.心理
D.劳动起源论
16、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17、学校德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但其中最基本的途径是()。
A.思想政治其它学科教学
B.课外和校外活动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8、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19、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20、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依附性
C.时代性
D.独立性
21、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4、简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7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
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2、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学生的化妆问题,找她谈了一次话。
老师:“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吗?有趣吗?
学生:有趣。
老师:那个要大家评论四张妇女化妆像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讲出她们的优缺点吗?
学生:这还不晓得!第一个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细眉,脸就更大了,丑死啦……
老师: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那些妆不合她们的身份和特征。
老师: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
学生:我不晓得,老师讲讲。
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化妆切记莫乱学别人的浓妆艳抹。
学生:为什么呢?
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的化妆会掩盖住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
学生:嗯,有道理。
老师:还有,中学生应该有蓬勃向上的气质,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
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老师:是啊!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