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1,1细胞生活的环境复习课程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材料)教学目标:知识: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能力: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情感:认同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与《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讨”活动,意在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意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内环境中体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
资料分析所提供内容不要求学生记忆,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成分时参考。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
《细胞的生活》 说课稿
《细胞的生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细胞的生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细胞的生活》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生活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包括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控制中心这两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为后续学习细胞的分裂、分化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能力,但对于细胞内部的微观世界还比较陌生。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阐明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2、能力目标(1)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2)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处理信息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2、教学难点(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结构、物质进出细胞的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2)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归纳总结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学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细胞生活的基本内容。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度: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合理的教材分析对教授新课极为重要,接下来我将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高中必修3第1章第1节内容,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与后面其他章节内容联系紧密,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作用。
(过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
)二、说学情从知识水平上来说,学生在初中以及学过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
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水,排出废物,学生也已有一定的认识。
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构建“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从认知水平来说,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整理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这对开展新课都有一定的帮助。
(过度:根据教材的分析、学情的掌握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搜集材料能力、知识概括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过度: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知识点难易程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初中生物细胞环境教案
初中生物细胞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及功能;2. 了解细胞的环境对其生存和生长的影响;3. 能够理解和解释细胞内外环境维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2. 细胞的环境对其生存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内外环境的调节机制;2. 掌握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学》教科书;2. PPT课件;3. 实验材料:显微镜、玫瑰花瓣、盐水溶液、葡萄糖溶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结构图,引入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结构,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2. 学习细胞的结构及功能:通过PPT课件,详细介绍纤维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3. 讨论细胞的环境对其生存的影响:通过展示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玫瑰花瓣生长情况,引导学生探讨细胞与环境的关系。
4. 探究细胞内外环境的调节机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掌握细胞维持内外环境稳定的机制。
5. 总结:总结细胞的结构及功能,以及细胞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1. 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复习今天学习的知识点;2. 按照老师提供的实验步骤,自行进行实验观察,写出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和解释细胞与环境的关系。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说课稿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说课稿大杨树一中张承智一说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四节的内容,通过前三节的内容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生活距离远,教学难度较大,但本节在本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但对于细胞是如何生活的却不是很了解,本节的内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同时也对该节的内容难以理解。
3)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①学生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②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③理解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2.能力目标:通过类比、推测、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及信息,同时尝试运用本节课知识对一些相关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3.情感目标:通过对细胞中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逐步建立“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同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5.教学难点:(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二说教法本节课的知识较抽象,如何让学生能够集中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是至关重要的。
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培养能力。
例如采用了演示法、讨论法、类比法、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
三说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学生亲自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利用的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细胞中有哪些物质和线粒体、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来突破重难点。
1.2.4细胞的生活说课稿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人教版2024)
(3)了解细胞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细胞结构模型,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细胞的功能。
(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3)细胞代谢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具体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年龄大约在12-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们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但仍然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其次,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学习兴趣广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学习习惯上,他们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规律,但自律性尚待提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3.创设情境,如讲解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细胞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4.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充分尊重和肯定他们的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5.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2.4细胞的生活说课稿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人教版2024)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细胞的生活》是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教材中的一节重要内容。它位于第二章“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第二节,是继“细胞的发现”之后,进一步深入探讨细胞功能的一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细胞膜的功能: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物质进出。
高中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教案设计范文教案设计:细胞的生活环境引言: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细胞的正常运作和发育。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细胞的生活环境,包括细胞膜的特性、渗透与渗透压、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等内容。
一、认识细胞膜1.概念解释:细胞膜是细胞的皮肤,由脂质双层组成。
2.特性:a.选择性通透性:允许一些物质自由通过,限制其他物质的进出。
b.稳定性: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渗透与渗透压1.渗透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过程。
2.渗透压的定义:维持水溶液中渗透平衡所需的外部压力。
3.渗透压的影响因素:a.溶质浓度: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
b.温度:温度越高,溶质分子运动越剧烈,渗透压越大。
c.环境压力:环境压力越大,渗透压越大。
三、细胞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1.强渗透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的适应性:能通过鳃排出多余的盐分,保持体内渗透平衡。
b.植物的适应性:通过扩张射水胞降低细胞内渗透压。
2.弱渗透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的适应性:吸取水分以及通过归还尿液排除过量的水。
b.植物的适应性:通过打开和关闭气孔调节水分的流失。
四、细胞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适应性1.寒冷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血液中的抗冷蛋白减少冻结的可能性。
b.植物:体液中的低温抗性蛋白保护细胞免受寒冷的伤害。
2.高温环境下的细胞适应性:a.鱼类:鳃的扩张增加散热面积以及背部含有黑色素表面的温度调节。
b.植物:通过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流失,并且通过调节根系温度降低体温。
五、练习与讨论1.谈谈温衡细胞在渗透压方面的适应性。
2.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3.了解细胞对不同温度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你认为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是否有生物存在?六、实验设计推荐1.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在强烈渗透环境下的变化。
2.实验步骤:a.准备一片鲜嫩的洋葱表皮。
b.将洋葱表皮放入高浓度食盐溶液中。
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互转化关系
成,关注人体健康
自主预习
读教材、抓双基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含义: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 1 _水__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
图中①~⑥为人体内的液体,它们依次代表:① 2 __血__浆__, ② 3 _组__织__液___,③ 4 _淋__巴___,④ 5 _细__胞__外__液___,⑤ 6 _细__胞__内__液___, ⑥ 7 _体__液___。
中获得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
5.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
A.Fe2+、Cl-
B.K+、Cl-
C.Na+、Cl-
D.Ca2+、Cl-
解析:选 C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 Na+、Cl-维持,细胞
内液的渗透压主要由 K+维持,即“内钾外钠”。
课堂探究
解疑难、提能力
探究点一|体液、内环境组成及相互关系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C.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D.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 C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 体环境。
3.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血红蛋白
C.唾液淀粉酶
D.呼吸酶
解析:选 A 分布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呼吸酶)和分
布于消化道内的物质(唾液淀粉酶)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4.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解析:选 B 肌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可从组织液
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pdf版)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第一周课时A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研究对象是人体)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人体是多细胞生物体,绝大多数细胞没有和外界直接接触,都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必须借助内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
2、内环境概念的考察要点
(1)汗液,泪液,尿液,乳汁,消化液等,不属于体液(2)血浆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而淋巴和组织液不含蛋白质。
(3)不同细胞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直接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件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
细胞正常生活的液体环境
几种组织水肿的原因----渗透压失衡
组织细胞破裂
血浆PH的调节分析——
食物 消化系统 (碱性NaCO3)
正常 机体
剧烈运动
PH升高
NaCO3
PH降低
NaHCO3
NaHCO3
1.判断哪些地方属于内环境? 消化道,肺泡,细胞质,呼吸道,肾小管内液,肾小球 内液,输卵管
2.判断哪些成分属于内环境?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蛋白质纤维,纤维蛋白原,呼吸 酶,蛋白质水解酶,体液中的溶菌酶,神经递质,糖原, 激素,抗体,载体蛋白,淋巴因子
3.判断哪些反应在内环境? 细胞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TP水解供能,DNA复 制,消化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突触间隙,乳酸与碳 酸钠反应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
酸进入血液后,不会使血液pH改变因为
使
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 蛋白 酸质
② ①
③
④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糖尿病 严重腹泻 感冒发烧 高原反应 组织水肿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流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血氧过低,体内缺氧 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过高
《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 说课稿
《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是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呼吸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
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生物体的能量供应和物质代谢具有关键作用。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细胞呼吸过程和原理的深入拓展,又为后续学习光合作用以及细胞的生命历程等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对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细胞呼吸这一生命活动,并且能够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对于细胞呼吸的概念和反应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学生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推理和探究。
然而,他们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2)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关注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2)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探究环境因素对细胞呼吸影响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2)解释环境因素影响细胞呼吸的机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
淋巴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知识点补充:请分析以下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
生活的直接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
淋巴液 或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液和组织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 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当堂练习
B 2.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A液是血液,B液是淋巴液,C液是组织液, 共同组成人体内环境 B.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A液或B液 C. B液最终汇入C液之中 D. 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B液
当堂练习
B 3. 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外液 B. 人体体液由细胞内液和内环境组成 C. 组织液流入血浆与淋巴液的量相当 D.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均可相互转化,以维持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膀胱内的尿液、肺泡腔内的气体、小肠腔内的消化 液都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 境。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骨骼肌细胞借助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 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物质 交换的必要条件 D. 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
当堂练习
7. 在人体中,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 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
C 白,至少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
A. 4 层 B. 5 层 C. 10 层 D. 12 层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选择性必修1专题复习课件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实现免疫系统的
三大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第四章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
病B抗胞辅细子记②①③⑤④⑥细原助胞忆体胞体呈性因B细(递T如细胞细新流胞胞感浆知病细讲毒胞)解
Knowledge Explanation
①一些病原体可以与B 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 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分别调控 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基础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脑
大脑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 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 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 高级中枢。
小脑
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 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 体平衡。
下丘脑
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 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 制有关。
选择性必修一复习专题
第一章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体液: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排除泪液、唾液、尿液等 细胞内液 约占2/3 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外液 约占1/3 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
血浆
淋巴循环
细胞外液
毛细血管壁
大部分渗回
组织液
少部分 毛细淋巴管壁
淋巴液
一、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1)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特点——言语区
书写性语言中枢(Write)
此区发生障碍, 不能写字。
失写症
运动性语言中枢(Speak)
此区发生障碍, 不能讲话。 运动性失语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View)
此区发生障碍, 不能看懂文字。
失读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Hear)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1册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教学难点: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min
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
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不断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为引导,以草履虫为例分析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
在此基础上通过细胞参与各种器官的组成,最终得出“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内环境让每一个细胞共享,也靠所有细胞共建。”
1min
小结
本节课重要概念小结
10min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任务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学生通过分析问题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和问题2: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二氧化碳),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的?绘制内环境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概念图。
归纳概括内环境通过消化、呼吸、泌尿和循环系统与外界环境建立物质交换路径,内环境也是外环境和细胞之间的中转和缓冲。
分析细胞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认同单细胞生物需要生活在水环境中,并提出问题:“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 min
人体内的液体环境
认识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观察血液高速离心后的结果,初步认识血浆。
15min
细胞外液——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认识内环境
任务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都有哪些物质?
2. 通过绘制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之间的关系图,阐明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内环境是一个整体;通过绘制简图表现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阐明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模仿并运用绘制关系图的方法直观表现生物知识。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_1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
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
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
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同上。
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知识点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知识梳理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错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①血浆:血液中除错误!血细胞外的液体.②组织液:存在于错误!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错误!细胞间隙液.③淋巴:错误!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液,也叫错误!淋巴。
(3)常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2.内环境(1)概念:由错误!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主要由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
(2)内环境各成分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相互关系(3)作用:是错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错误!1。
血液、血浆、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的关系?提示:2.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内环境的区别?提示:3.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有没有内环境?提示:没有.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4.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属于内环境吗?提示:不属于。
因为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5.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属于细胞外液吗?为什么?提示:不属于。
因为它们不属于体内的液体,也不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典题分析题型一体液种类及其关系[例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解题分析]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正确;①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B正确;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只有②,C错误;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1,1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老师和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中的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是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一章的第一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整个模块的开篇之作,在整个模块当中起到引线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的作用很重要。
2、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给学生建构了"内环境"的概念及,为第二节"稳态"概念的提出、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以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提出打下基础。
因此学好这节内容很重要。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中三级学生,已经学过细胞学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强
根据以上分析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环境的组成
难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五.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通过两幅图片的比较、分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归纳总结导入本节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通过课本引用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一句话再次引起学生兴趣,提出体液的概念。
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提出血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概念即体液的组成。
通过举例、提问、和启发等方式提出组织液和淋巴,进而指出细胞外液是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说明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二.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锻炼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归纳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最后进行总结,突出难重点,交代学生课后及时复习,以便夯实基础,并预习下一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