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知识
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医院感染知识(一)消毒、灭菌基本程序是什么?1、一般器械: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2、特殊感染(朊毒体、炭疽杆菌、原因不明感染病原体)病人用后的器械执行:先消毒,再清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二)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有哪些?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三)如何配制含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1000ml自来水﹢含氯制剂健子素(500mg/片)一片即可. (四)如何配制含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1000ml自来水﹢含氯制剂健子素(500mg/片)四片即可. (五)2%戊二醛用于浸泡灭菌至少需要多长时间?至少需要10小时。
(七)使用中的消毒剂有效期:所有消毒剂开启后标明开启日期和时间(1)蘸取用的小包装的消毒剂有效期暂定为72小时(3天);(2)含醇手消剂有效期为30天;(3)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配制好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期为24小时(1天);(4)浸泡用2%戊二醛有效期7-14天(监测浓度);开启的原包装戊二醛28天内用完。
2、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1)所有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2)在没有明确标明有效期和失效期的具体日期下,有效期指当月最后一天(如有效期至2010年7月是指在2010年7月31日前有效);失效期指上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如失效期至2010年7月是指在2010年6月30日前有效);3、院内灭菌的无菌物品管理(1)所有院内灭菌的无菌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2)灭菌包效期:纺织品:环境符合要求14天,否则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1个月医用一次性皱纹纸、无纺布、纸塑袋、硬质容器:6个月(3)打开后的无菌包/无菌物品(换药包、储槽、敷料缸、棉签、纱布、棉垫…)要标明开启时间,有效期24小时4、相关治疗用物品管理无菌纱布、棉球、棉签等一经打开在24小时内使用,在容器外注明开启时间,消毒液棉球现用现泡。
消毒 灭菌管理制度课件
消毒灭菌管理制度课件一、概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场所,为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采取科学有效的消毒灭菌措施,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人体内外传播,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传播,提高生产和服务质量,确保产品安全的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工作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
二、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1.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根据不同场所和不同物品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消毒灭菌方法,包括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生物消毒等。
2.选择适当的消毒剂:使用经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3.控制消毒时间和温度:掌握不同消毒方法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
4.保持消毒环境的清洁:消毒前要先清洁物品表面,去除污垢和有机物质,提高消毒效果。
5.消毒灭菌后要及时通风:消毒灭菌后,要通过通风的方式将残留的消毒剂及时排出,以防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6.定期检测消毒效果:对消毒灭菌后的物品进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符合卫生标准。
7.消毒灭菌记录:对消毒灭菌工作的时间、地点、方法和结果等进行记录,建立档案,以备查证。
三、消毒灭菌的管理流程1.确定消毒灭菌责任人:在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单位中,应当确定专门负责消毒灭菌工作的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建立消毒灭菌制度:单位应当制定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明确消毒灭菌的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和验收标准,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档案。
3.提供员工培训:对从事消毒灭菌工作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消毒灭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工作质量。
4.定期检查验收:单位应当定期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5.建立监督检测机制:建立监督检测机制,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符合卫生标准。
6.建立紧急处理预案:在发生消毒灭菌事故或不合格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消毒与灭菌方法的选择
螺旋体
(0 .1 ~ 0 .6)×(6 ~ 20)μm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低 , 与细菌繁殖体相似 ;常用消毒剂可杀死 。
立克次体
直径 0 .25 ~ 0 .4μm
对热 、干燥 、消毒剂抵抗力低 , 很易被杀灭 ;离开宿主细胞即可死亡 。
放线菌
直径 1μm ±
真菌
酵母菌 霉菌或丝状菌
直径 2 ~ 10μm
表1
名 称
大 小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
病毒
细菌
繁殖体 芽孢
直径 0 .01 ~ 0 .25μm
0 .1 ~ 10μm 不同菌形成的芽孢其位置 、大小各 不相同 , 可大于或小于细菌直径
可通过除菌滤器 ;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 ;X 射线 、(射线 、 紫外线 、强酸 、强碱条件下可被灭活 。 多数无芽孢细菌经 55 ~ 60 ℃、30 ~ 60min ;80 ℃湿 热 5 ~ 10min 可被 杀死 。
体 、螺旋体 、放线菌 真核细胞型 :真菌(包括酵母菌 、霉菌或丝状菌)、
当菌体死亡时崩解而游离出来的 , 主要由微生物产 生的代谢产物 ———内毒素组成 , 而内毒素一般由革 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脂多糖组成 , 即热
藻类 、原虫
原 =内毒素 =脂多糖 。
灭菌过程中要求杀灭或去除的细菌芽孢是某些 3.2 微生物的大小及抵抗力
和化学法相比 , 由于物理法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而成为首选的消毒灭菌方法 :杀菌效果可靠 、性能稳 定 ;可以准确地控制剂量 ;对自然环境无污染 ;便于 生产和管理 , 消毒灭菌设备均可工业化生产 。
热力法由于杀菌效果最可靠 、使用最广泛 、运行 费用低而成为所有消毒灭菌方法中的首选方法 。 其 中湿热法由于杀菌 温度低 、穿透力强 、作用 时间快 速 , 从而使其消毒灭菌效果优于干热法 。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有效性:所选方法必须能够有效地杀灭或去除目标菌种,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达到要求。
2. 安全性:所选方法必须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无害或有害作用较小,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或对健康造成损害。
3. 可操作性:所选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简便、操作方便,且能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
4. 经济性:所选方法应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并兼顾使用材料、能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成本。
5. 广谱性:所选方法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杀灭或去除多种目标菌种,避免因特定菌种的存在而导致消毒灭菌效果不彰。
6. 持久性:所选方法的消毒灭菌效果应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尽量避免菌种迅速复苏和再次感染。
7. 环保性:所选方法应尽量选择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消毒灭菌方法,避免对大自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综上所述,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应综合考虑以上各个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方法。
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
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
消毒灭菌是预防感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基本原则如下:
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常用的有酒精、漂白粉、过氧化氢、紫外线等。
2.正确使用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剂,确保有效的消毒效果。
3.保持消毒物品的清洁和干燥:在开始消毒之前,确保消毒物品本身是清洁干燥的,避免细菌滋生。
4.注意消毒时间和浓度: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浓度进行操作。
5.全面消毒:对需要消毒的区域或物品进行全面覆盖和处理,确保所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地方都得到消毒。
6.定期检查和更新消毒计划:定期检查消毒计划,确保消毒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及时更新消毒剂和方法。
7.个人卫生和防护:在进行消毒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手套、口罩等,避免自身感染。
总之,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正确使用消毒剂,保持消毒物品的清洁和干燥,注意消毒时间和浓度,全面消毒,定期检查和更新消毒计划,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消毒的六个原则
消毒的六个原则
1.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不同的物体材料和用途需要使用不同
的消毒方法,如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
2.按照规定剂量使用消毒剂: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需要严
格按照规定操作。
不要过度或者不足,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
3.确保消毒工具和器具的干燥:湿润环境是菌类繁殖的良好条件,因此在消毒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工具和器具的干燥,以避免再次生长菌类。
4.按照时间和温度要求消毒:消毒的时间和温度是非常关键的,这些参数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要求来执行,否则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
5.保持环境清洁:消毒只是消除已有的细菌,保持环境清洁对
于预防菌类繁殖也是至关重要的。
6.消毒与隔离相结合:在疾病高发期间需要加强消毒与隔离措
施的结合,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消毒灭菌的原则
消毒灭菌的原则
消毒灭菌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和去除微生物,以达到预防疾病传播和保护健康的目的。
消毒灭菌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或灭菌方法。
根据被处理物品的材质、形状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合的消毒剂或灭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含氯化合物、过氧化氢、臭氧等。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辐射灭菌等。
2. 保证消毒剂或灭菌方法的强度和时间。
消毒剂或灭菌方法的强度和时间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因素。
强度和时间过短,可能无法杀灭所有的微生物;过长则可能对被处理物品造成伤害或者浪费消毒剂。
3.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消毒灭菌过程中,操作环境的清洁程度对消毒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操作环境不清洁,可能会引入新的微生物,降低消毒效果。
4. 确保被处理物品的清洁程度。
被处理物品的清洁程度对消毒灭菌效果同样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被处理物品存在较大的污染或污垢,可能会影响消毒剂或灭菌方法的强度和时间,降低消毒效果。
5. 严格遵守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消毒灭菌是一项专业的操作,需要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
操作者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
消毒灭菌标准操作程序
消毒灭菌标准操作程序一、消毒、灭菌基本原则1、基本要求(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5)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道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2)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3)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试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4、职业防护(1)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呀!这可不能马虎!首先呢,选择消毒灭菌方法要考虑好多因素呢!比如要消毒灭菌的物品性质,是耐高温还是不耐高温呀,是怕腐蚀还是不怕腐蚀呀。
还有就是要考虑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敏感度可是不一样的哟!另外,消毒灭菌的目的也得考虑进去,是要达到高水平消毒还是灭菌效果呢。
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权衡这些因素,就像我们挑衣服一样,要挑最适合的呀!然后说说步骤和注意事项。
这就像是走钢丝,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比如使用热力消毒法,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那可太关键了,温度不够或者时间太短,消毒效果就大打折扣啦!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时候呢,要注意浓度的准确配制,浓度太高可能会损坏物品,浓度太低又起不到作用,哎呀,真的好麻烦呀!还有呀,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可别让自己受到伤害呀!再来说说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就像是坐火车,一定要稳稳当当的呀!选择的消毒灭菌方法不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不能有残留呀!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要稳定可靠,不能今天有效明天就不行了呀!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经过验证的、可靠的方法和产品呀!接下来谈谈应用场景和优势。
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呀!比如医院里,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那可马虎不得,就得用最严格的方法。
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消毒方法就够用啦!像紫外线消毒,方便又快捷呀!还有一些消毒灭菌方法可以在大规模场合使用,比如公共场所的消毒呀!我给你说个实际案例吧。
在疫情期间,各种消毒措施那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呀!公共场所的定期消毒,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全。
医院里对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灭菌,保障了患者的治疗安全呀!这些实际应用效果那可是杠杠的呀!总之呀,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呀!。
药品消毒灭菌方法
药品消毒灭菌方法引言药品消毒灭菌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消毒灭菌方法对于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疾病防治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药品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探讨。
选择原则合理选择药品消毒灭菌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杀灭广谱微生物:消毒灭菌方法应具备杀灭各类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能力,确保药品的无菌状态。
2.病原微生物抵抗性:针对已知的有抵抗性的微生物,需要选用特殊的消毒灭菌方法,以确保其彻底杀灭。
3.药品适应性:不同药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特性不同,选择的消毒灭菌方法必须适应药品的特点,不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4.经济性和有效性:选择的消毒灭菌方法应当经济、有效,且易于操作和监控。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常用的药品消毒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化学消毒、辐射灭菌和过滤灭菌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优缺点。
1. 热力灭菌热力灭菌是通过加热药品来杀死或去除细菌、真菌和病毒。
常用的热力灭菌方法包括湿热灭菌、干热灭菌和高温短时灭菌。
•湿热灭菌: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常用蒸汽灭菌器对药品进行灭菌。
适用于耐热材料如培养基、玻璃器皿等。
优点是彻底灭菌,缺点是对热敏药品不适用。
•干热灭菌:将药品暴露在高温(最好在160-180°C)下一定时间。
适用于热敏性药品如抗生素粉末等。
优点是不会改变药品性质,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
•高温短时灭菌:在相对较高温度下(100-135°C)以较短时间进行灭菌。
适用于注射剂等药品。
优点是灭菌迅速,缺点是对药品有一定热敏性要求。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使用化学物质对药品进行杀菌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过氧乙酸、氯己定、醛类及乙酸乙酯等。
•过氧乙酸:广谱杀菌剂,能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
适用于针剂、外用溶液等。
优点是速效,缺点是对环境有一定刺激性。
•氯己定:广谱杀菌剂,适用于清洗灭菌容器和设备表面。
优点是稳定性好,缺点是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消毒灭菌的一般原则
消毒灭菌的一般原则
消毒灭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有效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以下是一般的原则:
1. 卫生原则: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培养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以及避免接触已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或液体。
2. 清洁原则:在进行消毒灭菌之前,首先需要对物品或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洁。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或肥皂水清洁物品,去除污垢和有机物。
3.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场所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含氯化合物、含醇类、过氧化氢、紫外线辐射等。
根据相关规定和建议使用消毒剂。
4. 正确使用消毒剂: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指导,正确稀释消毒剂,确保其浓度在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内。
使用合适的工具(如喷雾器、湿布等)将消毒剂均匀地应用到物品或表面上。
5. 注意安全性: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其安全性。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并确保通风良好,以防止有害气体的积聚。
储存消毒剂时应注意防火和防盗。
6. 频率和定期性:根据实际需要,确保对物品、表面和环境进行定期的消毒灭菌。
不同的场所和物品的污染程度不同,对于频率和定期性要有科学合理的安排。
在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时,要坚持卫生原则,进行彻底的清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正确使用。
保障安全性和合理的频率与定期性,以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维护环境与个人的健康。
医疗机构消毒和灭菌指南
医疗机构消毒和灭菌指南一、消毒与灭菌的原则1.医疗机构应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2.环境物体表面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
手、皮肤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
3.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要求。
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1.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热的物品。
2.化学消毒剂浸泡:适用于各种不耐高温的诊疗器械、精密仪器等。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3.紫外线消毒: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等。
紫外线灯管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
4.臭氧消毒:适用于室内空气、水等。
臭氧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三、消毒与灭菌的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消毒与灭菌的操作规程,确保消毒与灭菌的效果。
2.定期对消毒与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3.定期对消毒与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4.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消毒与灭菌意识和技能水平。
5.做好消毒与灭菌的记录和管理工作,以备查证。
四、特定区域的消毒与灭菌要求1.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感染科门诊、急诊、各类重症监护病区等,其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处理应合理增加消毒剂浓度和消毒频次。
2.接诊、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诊疗区域,其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处理同样应合理增加消毒剂浓度和消毒频次。
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剂浓度应调整为1000mg/L。
3.隔离病区、病人住所、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等,应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选择有效氯含量1000mg/L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
总之,医疗机构消毒和灭菌是保障医疗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知识(汇总)
标题: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知识(汇总)一、引言医疗器械在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则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目的是消除或杀灭医疗器械上的病原微生物,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汇总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相关知识,以供大家参考。
二、医疗器械的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的接触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类:侵入性器械、非侵入性接触器械和表面接触器械。
1. 侵入性器械:如手术器械、穿刺针、导管等,这些器械直接进入人体内部,与血液、组织等接触,因此对消毒灭菌的要求较高。
2. 非侵入性接触器械:如呼吸机管道、氧气面罩等,这些器械不直接进入人体内部,但与患者有密切接触,需进行消毒处理。
3. 表面接触器械:如病床、血压计等,这些器械仅与患者皮肤接触,需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1. 物理消毒灭菌方法:(1)高温高压灭菌: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医疗器械,如金属器械、玻璃器皿等。
(2)干热灭菌:适用于不耐潮湿、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如玻璃注射器、金属器械等。
(3)紫外线消毒:适用于空气、表面和液体的消毒,但对器械的穿透力较弱,需直接照射。
2.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1)氧化剂消毒:如过氧化氢、过硫酸盐等,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2)醛类消毒:如戊二醛、甲醛等,能渗透微生物的细胞壁,破坏蛋白质和核酸,起到消毒作用。
(3)酚类消毒:如苯酚、甲酚等,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
3. 辐射消毒灭菌方法:(1)紫外线辐射:适用于空气、表面和液体的消毒,但对器械的穿透力较弱,需直接照射。
(2)臭氧消毒:适用于空气和水的消毒,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3)电离辐射:如γ射线、电子束等,能穿透器械,杀灭微生物。
四、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根据医疗器械的种类、材质和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灭菌过程中,要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消毒灭菌的护理规章制度
消毒灭菌的护理规章制度1.消毒灭菌的定义消毒又称杀菌,是指使用化学药剂或物理手段将器械、用具、环境等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灭活或抑制到不致引起感染的程度的过程。
灭菌是指将器械、用具等物体中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杀灭或全部去除的过程。
消毒和灭菌的宗旨都是为了避免病原微生物传播和感染。
2.消毒灭菌的原则(1)彻底性原则:消毒和灭菌工作必须彻底、彻底、再彻底,不能松懈。
(2)专业性原则:消毒和灭菌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杜绝外行乱入。
(3)全程性原则:消毒和灭菌工作必须从采购消毒剂到使用器具,再到处理废弃物都要全程监控。
(4)安全性原则:消毒和灭菌工作必须做到有利于环境和人体的安全,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5)经济性原则:消毒和灭菌工作要尽可能节约消毒剂和成本,提高效率。
3.消毒灭菌的基本流程(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灭菌方法。
(2)摆放好待消毒和灭菌物品。
(3)正确使用消毒剂和灭菌设备。
(4)按照要求的时间和温度进行消毒和灭菌。
(5)清洁消毒剂和灭菌设备,存放好消毒和灭菌器具。
4.消毒灭菌的分类(1)按照消毒对象的不同,分为器械消毒灭菌、环境消毒灭菌、手部消毒灭菌等。
(2)按照消毒剂的不同,分为物理消毒灭菌、化学消毒灭菌等。
(3)按照消毒时间的不同,分为紧急消毒和常规消毒。
5.消毒灭菌的管理(1)制定消毒灭菌标准和操作规程。
(2)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3)建立消毒灭菌档案,记录每次消毒和灭菌的情况。
(4)培训消毒灭菌人员,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5)定期组织消毒灭菌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交流。
6.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和设备,避免使用过期或损坏的物品。
(3)保持消毒灭菌场所的整洁和通风,防止二次污染。
(4)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消毒剂。
(5)消毒和灭菌后要及时清洁消毒设备。
以上就是消毒灭菌的护理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通过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
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
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法消毒。
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
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消毒灭菌一般原则
消毒灭菌一般原则消毒灭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卫生措施,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菌、细菌、真菌和病毒,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在进行消毒灭菌时,有一些一般原则需要遵循,以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首先,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被处理物品的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消毒灭菌效果,可以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辐射消毒等。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到被处理物品的耐受性和适用性,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达到要求。
其次,消毒灭菌的操作要规范严谨。
在进行消毒灭菌前,要先对被处理物品进行清洁,去除污垢和有机物,以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
在消毒过程中,要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正确稀释和使用,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符合要求。
此外,要注意消毒灭菌的环境要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另外,消毒灭菌的频率也需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对于高风险的环境和物品,消毒灭菌的频率要增加,以保障消毒灭菌的效果。
同时,要定期检查消毒灭菌的效果,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消毒灭菌的措施。
此外,消毒灭菌的安全性也是需要重视的。
在进行消毒灭菌时,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消毒剂对皮肤和呼吸道的损害。
消毒灭菌的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剂的溅洒和蒸汽,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消毒灭菌的残留物要及时清洗,避免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消毒灭菌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需要遵循一些一般原则,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和安全性。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规范严谨的操作,适当的消毒频率,以及消毒灭菌的安全性,都是消毒灭菌的关键。
只有在遵循消毒灭菌的一般原则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消灭病原菌,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消毒灭菌的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卫生工作,对于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5.1基本要求5.1.1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再进行消毒灭菌。
5.1.2 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
5.1.3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5.1.4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5.1.5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5.2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5.2.1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5.2.2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d)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5.2.3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b)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一、消毒、灭菌方法
1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d)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3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 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b)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c)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二、职业防护
1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2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3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
4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
a) 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
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b)紫外线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c)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
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
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d)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