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课堂)

合集下载

古书的注解(课堂)

古书的注解(课堂)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译文:“把 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
第二,古注常涉及字词意义的演变和古代社会文化知
识。因此,要真正读懂古书,就必须依靠古注(如《礼记正
义》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疏) 。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 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於庙,而拜迎於门外, 入揖让而升,听命於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听命,谓主人听使者所传婿家之命。
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
无礼仪也○相息亮反篇内同[疏]相鼠三章章四句至礼仪正义曰作相鼠
诗者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 者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 刺无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
古注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古书注释的体式类型
毛传:
毛亨对《诗经》的注 释。“传”指阐明经 义。 郑笺:
郑玄对《诗经》的注释。 “笺”有补充订正毛传 的意思。
孔疏:
孔颖达对《诗经》原文 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 释。“疏”不仅解释古 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 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 做“正义”。
(一)传注类
这原是版本的不同,但朝廷对一个经典只 立一个博士,于是古文经和今文经都强调自己 的解释好,这样的论争也促进了古书注释的发 展。
2、注释对象
以解经为目的,所注之书大部分为经部 典籍;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3、注家注本
毛亨《毛诗诂训传》,郑玄《毛诗 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 注》,何休《春秋公羊传注》,赵岐《孟 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高诱《战 国策注》,《吕氏春秋注》。(贾逵、服虔、

古书的注解课件

古书的注解课件

(二)串讲句子大意 1、翻译 按字面直接释义,包括直译和意 译。 ①直译——译文与正文词义对应, 语法结构基本相当。 《尚书· 洛诰》:‚考朕昭子刑, 乃单文祖德。‛苏轼《书传》: ‚考我所以明子之法,乃尽文王 德也。‛
②意译——不拘于正文词义和语
法结构的串讲,目的在于沟通文 意。 《孟子· 尽心上》:‚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赵岐《孟子章 句》:‚当自勉强以忠恕之道, 求仁之术此最为近也。‛
《仪礼注》、《礼记注》 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 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这个时期,除了经部书外,还出
现了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 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如: 史部方面:‚《史记》三家注‛: 张守节《史记正义》、 司马贞 《史记索隐》 、 裴骃《史记集 解》。 颜师古 《汉书集注》、裴松之 《三国志注》
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 《淮南子· 精神篇》:‚不识天下之 以我备其物与?且惟无我而物无不备 者乎?‛高诱注:‚与,耶,辞也。‛ 《孟子· 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 尽心焉耳矣。‛赵注:‚焉耳者,恳 至之辞。‛
2、实词用法 《礼记· 表记》:‚不自大其事。‛
孔疏:‚大谓夸大。‛这里‚大‛用 为动词。 《左传· 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 于郑庄公。‛杜注:‚以女妻人曰 女。‛ 《史记· 卫世家》:‚繄起死人而肉 白骨也。‛韦昭注:‚是使白骨生肉, 德至厚也。‛
孟子
孝经 论语 尔雅 公羊传 谷梁传 左氏传 周礼 仪礼 礼记 周易 尚书 诗经
汉武帝
初唐
唐文宗
宋仁宗

元古文训释—古书注解(古代汉语课件)

元古文训释—古书注解(古代汉语课件)

所谓“脱文”,就是指出古书中脱落文
字的现象。
《诗·周南·桃夭》孔疏:“此云 家人,家犹夫也, 犹妇也。” 阮元《校勘记》:“‘犹妇’上 当脱‘人’字。”
三 、阅读古书注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古人作注的目的 古人作注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经典,因而对作 品的思想的解释难免有错误之处。
2.注意古人作注的习惯
5.笺 郑玄对《诗经》的注解称笺,是对毛 传有所阐发和补充。 后来一些古书注解称为“笺证”“笺 注”也就是注释
一、古书注解的类型
(二)义疏类 疏 又称“义疏”或“正义”,即疏通其义。 是一种既解释正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是针对“注”而言的。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三)章句类
章句;除了解释字词之外, 主要是串讲文章大意。 赵岐《孟子章句》 王逸的《楚辞章句》
(四)集解类
集解可以分为两类: 1.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等,这是汇集各家解说,加以选择并 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如三国 魏 何晏的《论语集解》。 2.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如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 集解》。
(五)补注类
补注,即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 包括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清王先谦 《汉书补注》,焦循《论语补疏》。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 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8.如字 表示按照某字常见的读音来读,相对于变读和改字而是 原文用的是通假字,现在要改成本字读。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
“×,×也”。 多数情况下,“×,×也”是 在解释词义,有时并不是在解释词义。
《诗·召南·行露》郑笺:“谓媒灼之言 不和,六礼之来强委之。”《释文》: “媒,谋也。”

古书的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的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的注解幻灯⽚1古书的注解⼀、古代注疏簡介⼆、古書注解的體例三、古書注解的內容四、注解術語五、古注閱讀實例幻灯⽚2古代注疏簡介●注解古書的⼯作開始於漢代。

●鄭⽞是漢代最著名的注解家,對《周易》、《⽑詩》等多部經書都作過注解。

●唐代出現了“疏”、“正義”,它不僅注解經書原⽂,還對漢代學者的注釋也作解釋。

●六朝以后,注解的古書的范圍有所擴展。

唐代除了為先秦經書做注疏⼯作之外,也對其他古書做了注解。

●清代是⼩學發展的⿍盛期,學者幾乎對每⼀種重要的經典都做了新的注解,取得極⾼的成就。

幻灯⽚3古書注解的體例● 1.傳注類和義疏類的體例●以《⼗三經注疏》的《⽑詩正義》為例。

● 2.集注、集解類注疏書的體例●以《論語集解》、《孟⼦集注》為例。

● 3.⾳義類書的體例●以《經典釋⽂》為例。

● 4.章句類書的體例●以《孟⼦集注》引鄒⽒“章指”為例。

幻灯⽚4古注的体例·传●1、传(zhuàn)。

本义为传(chuán)递、传述的意思。

引申指解释经义的⽂字,也指对古书字句解释疏通的注释。

●前者如解释《易经》的《易传》,解释《春秋经》的《左传》、《公⽺传》、《⾕梁传》等,这类“传”,多数侧重于经⽂的思想内容,或是叙述事件的原委(如《左传》),或是对“微⾔⼤义”的阐发解说(如公⽺、⾕梁⼆传)。

幻灯⽚5古注的体例·传●后者如西汉⽑亨的《⽑诗故训传》,它是以语⾔⽂字的考释疏通为宗旨的注解形式。

《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使为《离骚》传。

”颜师古注:“传谓解说之,若《⽑诗传》。

”《⽑诗正义·关雎》“诂训传”孔颖达疏:“传者,传通其义也。

”可见,传是注解的⼀种形式,讲古书注解,主要指后⼀类书。

幻灯⽚6古注的体例·注●注,本义为灌注,引申为传注、注释。

《说⽂·⽔部》:“注,灌也。

”段⽟裁注:“引申为传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以明其义⽈注。

”唐贾公彦《仪礼·⼠冠礼》疏:“⾔‘注’者,注义于经下,若⽔之注物也。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三)注
• 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传” 而称“注”。
• 注,流注、注明的意思,用在注释古书时,是指使文意如 水之流注,畅通明晓。 • 另外,“注”还可以是古书注解的通称,如《十三经注疏》 的“注”,就包括“毛传”和“郑笺”。
(四)疏
• “疏”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注解方法。它不仅解 释正文,而且还给古人的注解作注解。
• ⑤儒家七十子之徒,于先秦古书多有注解.
• 《汉书•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 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 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献王所 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 《礼记》、《孟子》、《老子》之属,七十子之徒所论。”
孔颖达经学成就
• 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 师说等门户之见,于众学中择优而定一尊,广采 以备博览,从而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各种纷争; • 是他摒弃南学与北学的地域偏见,兼容百氏,融 合南北,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尽行保存,使前 师之说不致泯灭,后代学者有所钻仰;也由于他 的《五经正义》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 从而完成了中国经学史上从纷争到统一的演变过 程。 • 他是一个对中国经学具有总结和统一之功的大经 学家。
(六)章句
• “章句”是离章辨句、分析章节句读的意思, • 它是在训释名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注释方 式。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句意,分析其中的含 义。章句于每章之末还有章旨,总括该章主旨。
• 如汉赵歧《孟子章句》在《孟子· 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 言者许行”章后注: • “章指:言神农务本,教于凡民。许行蔽道,同之君臣。 陈相倍师,降于幽谷;不理万情,谓之敦朴。是以孟子博 陈尧舜上下之叙以匡之也。”

第一讲 古书的注解

第一讲  古书的注解

(三)常用的注音术语 读曰,读为: 1、读曰,读为: 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郑玄注:"时读曰莳 "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2、读若,读如: 读若,读如: 又重之以修能. 又重之以修能. 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故有绝才者谓之能 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 :"霾读若埋 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 吾是以狂而不去也。(《庄子·逍遥游》) 吾是以狂而不去也。(《庄子 逍遥游》 。( 逍遥游 王先谦注:狂音读如诳,言以为诳。 王先谦注:狂音读如诳,言以为诳。 如字: 3、如字: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礼 大学》 记·大学》) 大学 《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 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 好好, 好好 呼报反,下如字。 呼报反,下如字。
• 练习: 练习: 写出下列几部典籍的注疏者 诗经》 《诗经》:汉 传,汉 笺,唐 集解, 论语》 《论语》魏 集解,宋 疏。 左传》 等正义。 《左传》晋 注,唐 等正义。 孟子》 《孟子》汉 注,宋 疏。
等正义。 等正义。
• 三、古注的基本体例 1."传":是用今语传达古语含义的意思。 传 :是用今语传达古语含义的意思。 广义: 注解” 广义:“注解”: 狭义:指直接阐释经义的注解。 狭义:指直接阐释经义的注解。 如毛亨《毛诗诂训传》 如毛亨《毛诗诂训传》。 2.“笺”:主要是对原注加以补充和订正。 主要是对原注加以补充和订正。 笺 如郑玄的《毛诗笺》 如郑玄的《毛诗笺》 3.正义(义、疏):串讲文意 ):串讲文意 .正义( 如孔颖达《毛诗正义》 如孔颖达《毛诗正义》。 4.章句:训释词义,按章和句串讲分析经文大意。 章句: 章句 训释词义,按章和句串讲分析经文大意。 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大意。 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大意。 如汉代的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如汉代的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古书的注解-讲解[优质PPT]

古书的注解-讲解[优质PPT]
稷麦菽也。”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 后面,相当于“……的样子”。
例:《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 注:“泠然,轻妙之貌。” 4、犹、犹言——一般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解本文。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或“等于说”。 例:《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
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 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 之此类众矣。”
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
1、古注的源流 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释
杂夹文中。 如:
(1)《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 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 兑,说也。”
唐代进行义疏的著作主要有:
尚书 汉孔安国传 唐孔颖达正义
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正义
诗经 汉毛亨传 郑玄笺 唐孔颖达正义
周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仪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礼记 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 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 唐徐彦疏
郭 象 《庄子注》
孔颖达 《五经正义》(《易》《书》《诗》《礼》 左》)
贾公彦 《周礼疏》、《仪礼疏》
邢 昺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孙 奭 《孟子疏》
陆德明 《经典释文》
杨 倞 《荀子注》
张守节 《史记正义》
颜师古 《汉书集注》
(4)古注的中落——宋、元、明
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 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最新6--第六章--古书的注解汇总PPT课件

最新6--第六章--古书的注解汇总PPT课件
笺,始於东汉郑 玄的《毛诗笺》。
傳注體-釋例
毛亨 传
毛亨 传
郑玄 笺 郑玄 笺 郑玄 笺
義疏體-概念
传注体
古注的 體例
义疏体
章句体 集解体
疏,疏通,疏导。 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 释前人注解的注释方式 叫做疏,也叫“正义”。 正义是解释经传以得出 正确含义的意思。
义疏有时简称“义” 或“疏”。如:
冠,絭也,所以絭髪。弁冕之总名也。
音训
义训

从冖,从元,元亦声。冠有法制,
形训
形训
从寸。
(同上)
漢代的訓釋工具書
义训汇编:
《 尔 雅 》 西汉
沟通殊语:
《 方 言 》 西汉·扬雄
形训为主: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专用声训:
《 释 名 》 东汉·刘熙
《尔雅》以时间为 主,《方言》以地域为 宗,《说文解字》以形 说义,《释名》以音索 义。时、地、形、音四 者,为研治汉语训诂的 办法,已完全具备。
时读曰莳。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 郭庆藩注:
气之辩,以遊无穷者。
辩读为变。
《庄子·逍遥遊》
讀若、讀如
这是用来注明音读的术语。一般是用来 注音(不一定完全同音),有时也可以用本 字来说明假借字。
需注释的词语
运用术语的注释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脩能。
屈原《离骚》
洪兴祖注: 故有绝才者谓之能,
此读若耐。
宋宋宋宋唐唐唐唐唐唐
孙邢邢邢徐杨孔孔贾贾





士 勋
颖 达
颖 达
公 彦
公 彦
疏疏疏疏疏疏正正疏疏
义义
唐唐唐

第一讲古书的注解

第一讲古书的注解

1、傳注體 、
1.1詁、訓 詁 1.2傳612 傳 《說文》:“傳,遽也。”段玉裁注: “傳者,今之驛馬。” 1.3注 注 《說文》:“注,灌也。”用在注釋古書 上,指使文意如水之流注,暢通明曉。 1.4箋612 箋
《說文》:“箋,表識書也。”
1.1詁、訓 詁
唐孔穎達說:“詁者,古也,古今異言, 通之使人知也。訓者,道也,道物之貌以 告人也。”(《詩•周南•關雎》疏)。 清馬瑞辰認為:“單詞則為詁,重言則為 訓。詁是就其字之義旨而證明之,訓則兼 其言之比興而訓道之。此詁與訓之辨也。”
(三)闡釋語法
1、詞法 、 1.1注釋虛詞 注釋虛詞 1.1.1使用專門術語訓釋虛詞 使用專門術語訓釋虛詞 1.1.2區分虛詞具體用法 區分虛詞具體用法 1.1.3比較分析虛詞用法的細微差別 比較分析虛詞用法的細微差別 1.2實詞用法分析 實詞用法分析 2、句法 、 2.1對句讀的分析 對句讀的分析 2.1.1明注 明注 2.1.2暗注 暗注 2.2對句式的分析 對句式的分析 2.2.1語序變異的分析 語序變異的分析 2.2.2省略 省略
1.2.2指出修辭手法,點明句子的言外之意 指出修辭手法, 指出修辭手法 • (19)牂羊墳首,三星在罶。(《詩·小雅 苕之華》)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 《 小雅 苕之華》 小雅·苕之華 牂羊墳首 毛傳: 牂羊, 牝羊也。 大也。 毛傳 : “ 牂羊 , 牝羊也 。 墳 , 大也 。 罶 , 曲梁 寡婦之笱也。 牂羊墳首, 言無是道也。 也 , 寡婦之笱也 。 牂羊墳首 , 言無是道也 。 三 星在罶, 言不可久也。 鄭箋:“‘無是道 無是道’ 星在罶 , 言不可久也 。 ” 鄭箋 : “‘ 無是道 ’ 喻周已衰, 求其復興不可得也。 不可久’ 者 , 喻周已衰 , 求其復興不可得也 。 ‘ 不可久 ’ 喻周將亡, 如心星之光耀見於魚笱之中, 者 , 喻周將亡 , 如心星之光耀見於魚笱之中 , 其去須臾也。 其去須臾也。”

第七讲古书的注解

第七讲古书的注解

《诗经· 魏风· 伐檀》:“置之河之 侧兮。”毛传:“侧,犹涯也。”
《孟子·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 也。”
4、貌、之貌
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所 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常用“被注释 词+注释词+貌”的形式解词。它 可以译作“……的样子”。
(2)读若法 《吕氏春秋》“饬其辞令。”高诱注:“饬读 如敕。”
(3)直音法 《离骚》“偭规矩而改错。”洪兴祖《补注》: “偭音面。”
(4)反切法
十九世纪著名的音韵学家陈澧在《切韵》考
卷一中认为:“切韵之法以两字为一字之音, 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 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
孔颖达 《五经正义》(《
易》《书》《诗》《礼》 《左》) 贾公彦 《周礼疏》、《仪 礼疏》 徐 彦 《春秋公羊传疏》 杨士勋 《春秋谷梁传疏》


陆德明 杨 倞 张守节 司马贞 裴 骃 颜师古 李 善
《经典释文》 《荀子注》 《史记正义》 《史记索隐》 《史记集解》 《汉书集注》 《文选注》
(四)集解类
集解类包括集注、集传、集释,是汇集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经史子集) 扩大到小学著作:晋郭璞《尔雅注》《方言 注》 ②出现了“疏”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弼 郭 象 何 晏 郦道元 郭 璞 杜 预
《老子注》 《庄子注》 《论语集解》 《水经注》 《尔雅注》 《春秋经传集解》
《论语》:“后生可畏。”何晏注: “后生谓少年。”
《孟子· 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训诂学古书的注解PPT课件

训诂学古书的注解PPT课件

第2页/共40页
训诂学相关概念-2
3、古典文献学 : 4、目录学:研究图书
文献学是研究古典 文献的保存、流传、 目录、版本、校勘、 辩伪等知识的科学。
目录工作的科学。我国 传统目录学始于西汉刘 向、刘欣所撰的《别录》 和《七略》,后来多有 著述。现代目录学的任
也 包 括 传 统 小 学 考 务是研究目录工作的理
第25页/共40页
• 宛县者,谓宣王改封之后也,以前则不 知其地。
• 孔颖达解释了为何杜预注中把申国解释 为一个小国,而且指出具体地点。这就是孔 颖达正义的基本形式:解释杜预的注文,并 对注文进行一定的考证。“正义”属于“义 疏”,它在唐代出现的背景,一是到唐代不 少人对汉代的古注已看不懂,二是唐人比汉 人掌握了更多的材料,可以进行考证,这是 一种说明描写的工作。“武姜”,是用娘家 的姓(申国是姜姓第2)6页加/共4上0页丈夫的谥号(郑武
第11页/共40页
第三节 古书注释的体例
• 以《诗经.魏风.硕鼠》为例: • 首先是正文:一般大字竖排 • 其次是毛传:双行小字竖排 • 第三是郑笺:笺字以后是郑笺 • 第四是注音:圆圈之后是唐代陆德明《经
典释文》一书中所收汉唐以来各家对正文 和注文 的注音。 • 第五是孔颖达疏:[疏]字以下是孔颖达的
释方面的内容。
论、在研究传统目录工
作的基础上,更好的为
现代话服务。
第3页/共40页
训诂学相关概念-3
5、版本学 :研 究图书的特征和 差异,鉴别起真 伪和优劣的学问 叫版本学。
一部书经过多次 传写或印刷后形 成 的各种不同的 本子叫版本。
不同的版本在制作 过程中会形成不同 的特征,如书写印 刷的形式、年代、 版次、字体、行款、 纸墨、装订,内容 的增删修改,以及 相关记录:包括藏 书、印记、题识、 批校等。

古书的注释ppt课件

古书的注释ppt课件

• (六)章句 • “章句”的意思是”离章析句,委屈支派 “,即除了解释字词句之外,还串讲文章 大意。如赵歧的《孟子章句》、王逸的 《楚辞章句》等就属于这种形式。《孟子 章句》在每一段之后有”章旨”,就是概 括一段的大意。但这种解释方法并不限于 以“章句”为名的注释才用,象“毛传” 虽不以“章句”为名,但在注解时也经常 串讲文章大意。
三、古注的内容
• (一)注音 • 1、古注常见的注音方法 • (1)譬况:是一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也叫描写 注音法。 • • • • • 《淮南子· 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言乃得之。” (2)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经典释文》:”拾,音十“。 《康熙字典》:”壕,音豪“。
• (4)点明章旨,即指明主题思想 • 《诗经· 魏风· 硕鼠》毛传:“刺重敛也。” • 《楚辞· 九辨》王逸注:“九辨者,谓陈说 道德,以变说君也。” • (三)释事,解释或指明成语典故、历史 名物、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 • 《史记· 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 玉,有隋和之宝……”张守节《史记正义》: “昔隋侯行遇大蛇,中断,疑其灵,使人 药之,蛇乃能去,因号其处为断蛇丘。岁 余,蛇衔明珠,径寸,绝白而有光,号隋 珠。”这里指明了“隋和之宝”的出处。
• (四)疏 • “疏”是相对于“注”而言的,是在“注”的基 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它既解释古书的原文,又解 释古书的注。《十三经注疏》中《诗经》就包含 汉代毛亨传、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疏;《周礼》 包含汉代郑玄笺,唐贾公彦疏;《礼记》包含汉 郑玄笺,唐孔颖达疏。 • (五)正义 • “正义”原指解释经传而得其正确之义者。古注 中的正义大多指“疏”,所以“疏”也叫“正 义”。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就是为“五经”所 作的疏。清人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 《孟子正义》也等于疏。但并不是所有的正义都 等于疏,有的正义只相当于“注”,如唐代张守 节的《史记正义》就只是注而不是疏。

古代汉语课件 古书的注解

古代汉语课件 古书的注解

《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历肛文选》注:“施(yí):延,及,作‘跟踪’解。” 赵注:“施者,邪施(同迤)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
4、再者,读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问题。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不敢加也,必以信。” 杜注说:“祝辞不敢以小为大,以恶为美。” 《说文》:“加,语相譄加也。”段注:“譄下曰‘加也’, 诬下曰‘加也’,此云‘语相譄加’,知譄、诬、加三字同义 矣。”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郑玄注: “《大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见孔颖达 《正义》)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 害色为妒。”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 “《说文》曰: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2、谓
与“谓之”的差别:使用的位置不同 ① ②解词的内容不同 “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 译为“是指”、“指的是”。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农桑”。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颜师古 杨 倞 张守节 司马贞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1)本期注释的特点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 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朱 熹 《四书集注》
—《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2、注释的兴盛——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 ①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因素) ②封建政府的提倡(人为因素) ③古今文之争的影响(学术因素) (2)两汉注释的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3)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毛 亨 《毛诗故训传》 《古文尚书注》 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 《孝经》、《周礼》、《仪礼》、《礼记》等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
目的
帮助读者理解古书的韵律和节奏,深入理解古文的意境和美感。
语法分析
定义
语法分析是对古汉语语法结构的研究,通过分析古书中的句子结构、 词序等特征,揭示古汉语的语法规律。
方法
运用语法学、语言学等学科知识,对古书中的句子结构、词序进行 归纳和分类。
目的
帮助读者理解古书的语法结构,解决阅读中的句法障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宋代的注解
《四书章句集注》
对《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的注解,由朱熹
所著,主要解释义理和考据。
《资治通鉴音注》
对《资治通鉴》的注解,由司马 光所著,主要解释史实和地名。
《九经解》
对九部儒家经典的注解,由欧阳 修等所著,主要解释文义和考据。
明清的注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01
对四库全书的提要和评价,由纪晓岚等所著,主要评价书籍的
新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应用于古书注解领域。这些技术 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注解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古书注解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影响分析
新技术应用对古书注解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注解 的质量和效率,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便利;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导 致一些传统方法的丧失,需要合理平衡新旧方法之间的关系。
方法
运用现代语言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古书中的字、 词进行语义、语音、语用等方面的分析。
目的
帮助读者理解古书中的语义,解决阅读中的语言障碍。
音韵研究
定义
音韵研究是对古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古书中的韵脚、 声调等特征,揭示古汉语的音韵规律。

古书的注解.ppt

古书的注解.ppt
• 寤言不寐,願言則嚏。(《詩經·邶風·終 風》)
• 漢·鄭玄《毛詩箋》:“言,我;願,思也 。~當讀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憂悼而不能 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則嚏也。今俗,人嚏 雲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
• 【按】寤:醒著。言:助詞。寐:睡著。
衛人來媵。(《左傳·成公八年》)
• 唐·孔穎達《左傳正義》:“莊十九年《公 羊傳》曰:‘~者何?諸侯娶一國,則二國 往~之,以侄、娣從。侄者何?兄之子也。 娣者何?弟也。諸侯一聘女。’……傳曰: ‘同姓~之,異姓則否。’是夫人與~皆同 姓之國也,魯衛同姓,故來~之。”
成熟的、大規模的古書注釋工作始於西漢
1、內部:語言變化產生的解釋的需要。 • 從先秦到兩漢語言不斷發生變化,先秦時代
的著作的語言到兩漢時,不少人已看不懂。 2、外部:統治者的提倡。 • 秦始皇“焚書坑儒”,秦代很快滅亡。漢代
從西漢初的惠帝就提倡讀書,因為他們發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經典是其鞏固思想的有力武器。 3、文化因素:經書的今古文之爭。
注釋類型增多
• 集解出現:集解由於是彙集眾家之說,必然 是在注釋工作開展一段時期後才會出現,因 此出現稍晚。
• 義疏出現:它的特點是:既解釋經文本身, 也解釋前人對經文的注釋。它的出現也必然 是在注釋工作開展一段時期後。義疏的出現 還有其它因素,如:佛教的傳入等。
唐代:古注的又一高峰。
• 突出的成就是義疏的發展。義疏這種體例,雖 然魏晉南北朝時已出現,但當時數量不大,成 就不高。
古書的注解
古漢語通論(十七)(十八)
為什麼讀古注?
• 首先,古注是閱讀古言語的階梯和橋樑。
一是對字詞句進行訓釋,以排除語言文字的障 礙。
古人注釋,接近實際,較為可靠。

古书的注解课件

古书的注解课件

学习交流PPT
24
•这个时期,除了经部书外,还出 现了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 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如:
•史部方面:“《史记》三家注”: 张守节《史记正义》、 司马贞 《史记索隐》 、 裴骃《史记集 解》。
• 颜师古 《汉书集注》、裴松之 《三国志注》
学习交流PPT
25
•子部: •魏王 弼 • 晋郭 象 • 唐杨 倞 •唐尹知章
学习交流PPT
17
•古文经学:汉景帝时,人们从孔子
旧宅的壁缝里发现了用篆文书写的
《尚书》、《周礼》、《论语》等书,
这些书称之为古文经,河间王刘德也
从民间获得了古文经书,献给了朝廷。
古文经和今文经文字有差异、甚至连
篇章、内容和解释、评价也不同。研
究古文经的学者形成了古文经学派。 如:许慎、马融、郑玄。
学习交流PPT
2
二、古书注解的缘起 •语言的时空差异是训诂产生的根 本原因。
学习交流PPT
3
•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 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
•《中国古代文选作品选》:“声 声思,一声声都含有哀怨的情 思。”
•“思”字古有忧、悲、哀、愁之 义,“声声思”即声声悲、声声 哀。
学习交流PPT
•《春秋·文公五年》:“秋,楚人 灭六。”
•《左传·文公五年》:“六人叛楚, 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 师灭六。”
学习交流PPT
10
•《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 郑伯克段于鄢。”
•《公羊传·隐公元年》:“克之 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 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学习交流PPT
11
•出现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一 书,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训 诂专书。

古书注解知识讲解课件

古书注解知识讲解课件

古人注和今人注
古书的注释: 古人注——清代及之前的注释,用文言文写成, 有一定的体例(简称古注) 今人注——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通俗 (一般来说,可包括“五四”以来学者的注释, 但解放后的较多)。 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今人注是在 古人注的基础上选择、翻译而来的,即使没有 古注,也多依古注推衍。
• 大型辞书的许多解释也是从古注而来,有时 读古注比查工具书更能解决问题。
• 4、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 理论 •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 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 者,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 《诗》之此类众矣。”
• 《說文》:“誼,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誼、 義古今字。周時作誼,漢時作義,皆今之仁義字也。 其威儀字,則周時作義,漢時作儀。凡讀經傳者, 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爲古則漢爲今, 漢爲古則晉宋爲今,隨時異用者爲古今字。”
古书注解的重要性
清代戴震《爾雅文字考序》:“昔之婦孺聞而輒曉
者,更經學大師轉相傳授,仍留疑義,則時爲之矣。” 由於語言的發展變化,前人寫的書後人看不懂了, 需要有專門知識的人來注釋。 古代注釋家距所注古代文獻的時代較近,對古代文 獻產生的時代背景、文化特點、典章制度、風俗習慣等 情況都比較了解,故其注釋的准確性相對較高。 《孟子·梁惠王上》:“爲長者折枝,語人曰:我 不能。是不爲也,非不能也。” 趙歧注:“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 劉熙注:“折枝,若今之案摩也。” 朱熹注:“爲長者折枝,以長者之命折草木之枝。” (謬)
1、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诗经·邶 风·终风》) 汉·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 也。~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 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 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 《詩經·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 斷壺,九月叔苴。”毛亨傳:“壺,瓠也。 叔,拾也。苴,麻子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鄉,遂在遠郊之外。比年入學,學者,每歲來入也。中年考校。
中,猶間也。鄉遂大夫間歲則考學者之德行道藝。《周禮》:“三歲
大比。”乃考焉。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 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 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離經,斷句絕也。辨志,謂別其心意所
趣鄉也。知類,知事義之比也。強立,臨事不惑也。不反,不違失師
二、古书注释的发展概况
(一)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礼记·乐记》:“《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 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者同故喻焉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相鼠有齿人而无 止止所止息也笺云止容止孝经曰容止可观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人而无 止不死何俟俟待也相鼠有体体支体也[疏]传体支体○正义曰上云 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徧体也故为支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遄速也○遄市专反专反
古人注和今人注
古书的注释: 古人注——清代及之前的注释,用文言文写成, 有一定的体例(简称古注) 今人注——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通俗 (一般来说,可包括“五四”以来学者的注释, 但解放后的较多)。
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今人注是在古人 注的基础上选择、翻译而来的,即使没有古注, 也多依古注推衍。
一、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桥梁和阶梯 (古注的优势)
第一,从时代上说,古注更接近古书的文本,从 语感各方面都能体会得更为真切。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 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未革身无大罪不可人废之故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
尊位犹为暗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
与人无威仪者同○行下孟反之处昌虑反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
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疏]相鼠至何为○正义曰文
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相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 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无礼仪则伤化 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笺视鼠至者同○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暗 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与人无威仪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译文:“把 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
第二,古注常涉及字词意义的演变和古代社会文化知
识。因此,玄注、 唐·孔颖达疏) 。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 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於庙,而拜迎於门外, 入揖让而升,听命於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听命,谓主人听使者所传婿家之命。
• 燭不見跋。鄭玄注:“跋,本也。燭盡則去之。
嫌若盡多有厭倦。”孔穎達疏:“本,把處也。 古者未有蠟燭,唯呼火炬為燭也。火炬照夜易盡, 盡則藏所然殘本。所以爾者,若積聚殘本,客見 之,則知夜深,慮主人厭倦,或欲辭退也,故不 見殘本,恒如然未盡也。” 《禮記正義·曲禮上》
例2
• 如果離開鄭《注》孔《疏》,我們更 不可能知道“燭不見跋”這句話說的 是什麼意思。鄭《注》使我們知道 “跋”通“本”。孔《疏》又使我們 進一步知道“燭”指火炬,“本”是 火把的根部,即手把握之處。
古书的注解
➢ 一、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桥梁和阶梯 ➢ 二、古书注释的发展概况 ➢ 三、古书注释的体式类型 ➢ 四、古注的常用术语 ➢ 五、古书注释的主要内容
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
礼仪也○相息亮反篇内同[疏]相鼠三章章四句至礼仪正义曰作相鼠诗者
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由 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 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
第三,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
第四,当代大型辞书的许多解释也是从古注而来,有时读 古注比查工具书更能解决问题。
第五,目前还有许多古书没有今人注,只能依靠古注。
举例1
•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術,當為
“遂”,聲之誤也。古者仕焉而已者,歸教於閭里,朝夕坐於門,門 側之堂謂之塾。《周禮》,五百家為黨,萬二千五百家為遂。黨屬於
○昏者,一本作“昏礼者”,婚礼用昏,故经典多止作昏字。合,如字,徐音閤。好,呼报反。 采,七在反,采择也。期,徐音情,又如字。筵音延。使,色吏反。传,直专反。[疏]“昏礼”至 “礼也”。○正义曰:此一节总明昏礼之义,而拜迎於门外,揖让而升,自从始至终也。 ○“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云:“下达,纳采,用雁也。”必用雁者,《白虎通》 云:“雁,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节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问名”者,问其 女之所生母之姓名,故《昏礼》云“谓谁氏”,言母之女何姓氏也。此二礼一使而兼行之。 ○“纳吉”者,谓男家既卜得吉,”与女氏也。○“纳徵者,纳聘财也。徵,成也。先纳聘财, 而后昏成,《春秋》则谓之“纳币”。其庶人则缁帛五两;卿大夫则玄纁,玄三纁二,加以俪 皮;及诸侯加以大璋,天子加以穀圭,皆具於《周礼》经、注也。“请期”者,谓男家使人请 女家以昏时之期,由男家告於女家。何必“请”者,男家不敢自专,执谦敬之辞,故云“请” 也。女氏终听男家之命,乃告之。纳吉、纳徵、请期每一事,则使者二人行。惟纳徵无雁,以 有币故,其馀皆用雁。○“主人筵几於庙”者,谓行此等之礼。主人,谓女父母设筵几於祢庙。 此等皆据《士昏礼》而知之也。○“听命於庙”者,谓女之父母,听受婿之使者之命於庙堂之 上两楹之间也。
道。 鄭玄《禮記注·學記》
例1
• 如果沒有鄭玄的解釋,我們是很難讀懂這段文字的。通過 鄭玄的解釋,至少使我們明白了這樣幾個問題:第一、 “塾、庠、序、學”作為古代學校的差異,“塾”的位置; 第二、“黨、遂”均屬於行政區劃單位,“術”是“遂” 的誤字;“離經、辨志、知類、強立、不凡”的確切含義。
举例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