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姜夔 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 之誉。远在公元前486 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 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 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 2480余年的历史 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古今扬 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 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 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 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 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 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 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 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 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 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 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扬州,在隋、 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扬州,在隋、 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 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但是南宋时金兵 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 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词人感慨 今昔,写下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今昔,写下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 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 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 美梦的诗意很好, 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 二十四桥仍然还在, 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 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 念桥边的红芍药, 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 人开花繁生! 人开花繁生!
•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 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 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 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 不思恢复。 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 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 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 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 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 他那力主恢复, 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 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 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 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 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 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 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 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 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 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 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 的悲凉意蕴。 的悲凉意蕴。
• 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不写 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 淫词秽语;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 淫词秽语;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 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词作多咏物纪游, 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 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其作品精工典雅, 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其作品精工典雅,意 蕴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 蕴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在 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 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 成为骚雅词派的代表作家, 成为骚雅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有重要地位。
• 杜牧是最欣赏扬州的诗人,他歌咏扬州的 杜牧是最欣赏扬州的诗人, 诗篇,表现出了卓越的鉴赏水平. 诗篇,表现出了卓越的鉴赏水平.杜牧眼中 笔下的扬州是何等的繁华绮丽, 笔下的扬州是何等的繁华绮丽,他又如何 能想到曾经盛况至极的扬州会变成今日这 般荒凉冷落, 般荒凉冷落,即使杜牧重回扬州也会愕然 震惊的。 震惊的。作者在这里借杜牧来写自己内心 的震撼. 的震撼.
• 姜 夔 ( jiāng kuí 1155 — kuí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 西鄱阳人, 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 西鄱阳人, 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 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 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移往 湖州( 今浙江) 漫游苏、 湖州( 今浙江) ,漫游苏、杭、维 扬等地,与范成大、杨万里、 扬等地,与范成大、杨万里、辛 弃疾等人交往。布衣终生, 弃疾等人交往。布衣终生,以清客 身份周游四方, 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 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上客。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 精音乐, 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 骚雅派)。 (骚雅派)。
•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 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 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 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 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 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 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 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 ),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 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 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 开篇便点明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城,竹西 开篇便点明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城, 又是这著名都城中名胜所在, 又是这著名都城中名胜所在,吸引着作者 驻足观瞻。在这里解下马鞍,小住停留, 驻足观瞻。在这里解下马鞍,小住停留, 这是远行中开始的一段路程。 这是远行中开始的一段路程。
• 然而昔日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竹西亭已不 复存在了,眼前只有“过春风十里, 复存在了,眼前只有“过春风十里,尽荠 麦青青”这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 麦青青”这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哪里还 有什么绮丽风光,处处亭台楼阁的十里长街, 有什么绮丽风光,处处亭台楼阁的十里长街, 这里的居民大多数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 景象显得无比萧条, 了,景象显得无比萧条,今昔的巨大反差让 人丧乱之感顿生。 人丧乱之感顿生。
• 想那桥边的红芍药,现在已经无人有心情来欣赏 想那桥边的红芍药, 它们了, 它们了,可是它们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鲜艳的 花朵,它们究竟是为谁生长为谁开呢? 花朵,它们究竟是为谁生长为谁开呢?这桥边盛 开的红芍药或许也曾是一景,让人流年往返。 开的红芍药或许也曾是一景,让人流年往返。可 是战乱之后,死的死去,生的逃亡,纵有留下的, 是战乱之后,死的死去,生的逃亡,纵有留下的, 恐怕也无赏花之雅兴了。花依然红艳, 恐怕也无赏花之雅兴了。花依然红艳,却无赏花 之人,美景被白白辜负了。 之人,美景被白白辜负了。
•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 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 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 的路程。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 的路程。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 荠菜麦子一派青青。 荠菜麦子一派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 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 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 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 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 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 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 扬州城
• 下片主要写情,作者并不直接写情,而是 下片主要写情,作者并不直接写情, 采用化入的方法将杜牧的诗句引入词中, 采用化入的方法将杜牧的诗句引入词中, 今昔对比, 今昔对比,含蓄的抒发了作者伤今怀古之 情。
作者在这首词中一共化用了杜牧的四首诗, 作者在这首词中一共化用了杜牧的四首诗, 同学们知道是哪四首吗? 同学们知道是哪四首吗?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 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 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 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 春风十里扬州路” “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 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 尽荠麦青青” 凉景象 尽荠麦青青 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 “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 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 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 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 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 明月夜” 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 明月夜” 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 月无声”的哀景。 月无声”的哀景。
•
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 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 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 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 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 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 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 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 可是, 佳处,二十四桥 可是 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 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 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 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
• 杜牧才华横溢,但纵有赞美“豆蔻’芳华 杜牧才华横溢,但纵有赞美“豆蔻’ 的精工丽词, 的精工丽词,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 恐怕面对今日的扬州之景, 能,恐怕面对今日的扬州之景,也难有当 年的兴致和情思了。 年的兴致和情思了。
• 作者徘徊亭边,凄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 作者徘徊亭边,凄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 桥下江中波涛激荡,显得十分清冷、空寂。 桥下江中波涛激荡,显得十分清冷、空寂。 虽在而“玉人”不在, “桥”虽在而“玉人”不在,水波空自荡 唯有“冷月无声”当年遗踪全无, 漾,唯有“冷月无声”当年遗踪全无,唯 有满目萧瑟之景,满腔悲怆之情。 有满目萧瑟之景,满腔悲怆之情。
• 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而是以“胡马窥江” 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而是以“胡马窥江” 来写金兵的南侵,含蓄委婉。 来写金兵的南侵,含蓄委婉。着重写战争 后,以战后之景衬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 这种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名城被毁、 苦,这种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名城被毁、 风光不再已是其次, 风光不再已是其次,人们心灵深处的创伤 才是最难抚平的。 才是最难抚平的。
• 扬州于宋高宗在位期间,曾两次遭到金兵的侵扰。 扬州于宋高宗在位期间,曾两次遭到金兵的侵扰。 南宋建炎三年(1129) 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 (1129),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 建康、临安等城,烧杀掳掠。 建康、临安等城,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 1161),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 ),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 (1161),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 扬州自然受到影响。 扬州自然受到影响。诗人于宋孝宗淳熙三年 1176)冬至这一天, (1176)冬至这一天,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 十五年,路过扬州, 十五年,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 条残破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 条残破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以寄托 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 哀思, 哀思,反映了南宋时人民遭受的战争灾难 。
• 天气渐渐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 天气渐渐到了黄昏时分, 凄凉清苦的号角,使行人感到阵阵的寒意, 凄凉清苦的号角,使行人感到阵阵的寒意, 号角声不断地在劫后的空城上回荡, 号角声不断地在劫后的空城上回荡,以号角 之声来衬托空城的孤寂, 之声来衬托空城的孤寂,更让人感到凄凉 静寂。 静寂。
•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以对比的手法表现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 古今之变,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片萧索、 古今之变,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片萧索、空 冷落、荒凉的景象, 阔、冷落、荒凉的景象,让人不得不深思 带来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何在, 带来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何在,引起人们 对战争的思考。 对战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