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

⾼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25课⼈民解放战争教案第25课⼈民解放战争教案课程标准:1.了解争取和平民主的⽃争。

2.认识全⾯内战的爆发。

3.了解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4.认识新民主主义⾰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课标解读:1.从“史实论证”⾓度分析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及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从“家国情怀”⾓度分析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争取和平民主的⽃争1.重庆谈判(1945年8⽉~10⽉)(1)原因:蒋介⽯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泽东到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2)结果:国共双⽅达成《双⼗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民权利等。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民的政协协议。

⼆、全⾯内战的爆发1.爆发原因2.标志:1946年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内战爆发。

3.进程(1)全⾯进攻①时间:1946年6⽉~1947年3⽉。

②⽅针:针对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的形势下,中共确⽴了⾃⼒更⽣,以⾃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针。

③成果:1946年7⽉~10⽉,⼈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32个旅,连同⾮正规军在内,共约30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进攻。

(2)重点进攻①时间:1947年3⽉~1947年6⽉。

②⽅针:⽑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③成果: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崩溃(1)原因: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2)影响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向萎缩。

②国民党在⼈民中的信誉⼀落千丈。

2.政治孤⽴(1)1946年11~12⽉,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会”在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

(2)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过是国民党⼀党专政和蒋介⽯独裁的装饰品,进⼀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

高中历史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25课 人民解放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25课 人民解放战争教案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课程标准:1.了解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认识全面内战的爆发。

3.了解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4.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课标解读:1.从“史实论证”角度分析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及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从“家国情怀”角度分析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1)原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2)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爆发原因2.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进程(1)全面进攻①时间:1946年6月~1947年3月。

②方针:针对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的形势下,中共确立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③成果:1946年7月~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32个旅,连同非正规军在内,共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2)重点进攻①时间:1947年3月~1947年6月。

②方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③成果: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崩溃(1)原因: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2)影响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向萎缩。

②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2.政治孤立(1)1946年11~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

(2)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过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说课稿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说课稿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5.情感教育:结合战争背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习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讲授法:能够系统、全面地传授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过程和重要知识点。
首先,本节课将详细阐述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国共两党的矛盾冲突等。其次,将分析战争的过程,涉及战略战术、战役布局等方面。此外,本节课还将重点介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等关键战役,突出这些战役在战争胜利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本节课将探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讲述战争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4.多元评价:采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小组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说课稿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是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重要一课。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次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重要战役、战争胜利的意义等。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战争背景、战争过程、战争胜利意义。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当堂完成。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发现和弥补知识漏洞,提高历史素养。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土地改革政策、新中国成立等知识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教师引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1.教学内容:教师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内外背景、国共两党的政治军事斗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土地改革政策、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等历史事件。
设计意图:通过系统讲授,让学生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脉络。
2.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过程和重要事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深入分析的能力。
4.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在解放战争胜利的背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材版本部编版授课题目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目标1.借助漫画、照片、地图、日记与数据、视频对比,按照时间顺序,理顺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认清国民党的独裁、卖国、内战本质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平、民主方针。

2.通过国共两党统治措施的对比,认识国共力量此消彼长的原因,理解中国共产党最后的胜利也是人民民主斗争的胜利。

3.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学习,理解1947年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了解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生活的困苦,进一步培养内战没有赢家、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意识。

教学立意本课以转折的1947为中心,国共两党的较量为明线,人民民主斗争的胜利为暗线,展现在国际背景下,国内斗争中人民解放战争在1947年前后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取得最后胜利,人民民主斗争也最终获得胜利。

在1947年底,毛泽东称“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本课就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动荡的年代,走过“前夜”、“曙光”最终见到“旭日”,体会新民主主义战争胜利的不易,深刻理解国共势力此消彼长的原因并能于最后讨论归纳出中共胜利的意义。

为了凸显“1947”的转折,加强对国共统治政策的对比,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解放战争主要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手段教师教法:图表对比,问题探究,启发思考学生学法:材料提取,分组讨论,探究学习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时间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2min 导入出示丰子恺于抗战胜利后作的两幅漫画,结合教材P148学思之窗内容,提问: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的心愿是什么?答:和平漫画导入,较为轻松的进入课程,开篇就引导学生认清战后人民的心愿,为后文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失败做铺垫。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本节课是高一历史课程中的第25课,主要讲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程。

通过四个子目(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___政权的统治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阐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唯物史观和辩证分析理论,分析___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___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提前准备课程资料,并提出问题以增加教学的目的性。

同时,学生也应该在课前预,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和搜集有关资料。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图片来导入本课研究。

通过观察渡江战役和人民解放军开进南京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场战争的背景、爆发原因和最终结果,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在讲授新课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入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这个话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通过自主研究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重庆谈判的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___主张成立___,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___则坚持和内战的方针。

重庆谈判的时间是1945年8月至10月。

教学重点是___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和___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难点是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分析理论看待历史问题。

1946年6月,___军队开始对___的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标志着解放战争的爆发。

为了粉碎___的进攻,___采取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___军队进攻的方针,并在1946年7至10月期间共歼灭___军队约30万人,成功粉碎了___的全面进攻。

此后,___军队又于1947年3月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采取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的策略,成功粉碎了___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并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研究报告、课堂问答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成长,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国共两党的矛盾冲突等,从而认识到战争的必然性。
2.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战斗过程和重要历史事件,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分析战役战斗的胜利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民放战争的主要过程、关键战役及其胜利原因,以及战争对新中国的意义。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背后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以及战争对国内政治格局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战役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整体过程。
3. **实践性作业:**
-设计一次关于人民解放战争的采访活动,可以采访家中长辈或其他经历过战争的人士,记录他们对战争的回忆和感受。
-组织一次班级内的历史知识竞赛,题目涉及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4. **反思性作业:**
-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章节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对未来学习历史的方法和策略的思考。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战役或一个时期的变革进行深入讨论。
2.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探讨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课堂练习
1.设计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重大事件或战役的分析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设计一份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变化的思维导图,要求结构清晰,能够体现出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1.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共两党的政治军事对抗。
2.详细介绍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分析战略战术及胜利原因。
3.探讨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影响。
三、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课后作业
设计具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2)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提高课堂参与度。
(3)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不同难度的史料和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深度等。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及时反馈学生答题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重要事件以及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的第3课。

共分3个子目: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一个子目呈现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个阶段:国共两党围绕未来如何建设国家的问题进行较量。

第二、三、四子目是解放战争的第二阶段:关系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过程。

一方面,本课上承前两课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和命运的抉择。

另一方面,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下一单元新中国成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文字、图片(地图)史料,了解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时空脉络。

(时空观念)2.学会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梳理教材中国民党反动派坚持政治独裁和经济崩溃的史实,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学会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梳理教材中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的努力,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4.感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认识取得“民心”是一个政党取得执政地位的关键。

(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讲读法、谈话法、图示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出《终战诏书》,向盟军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左边的图片就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出后,大公报之中刊登了。

投降消息传来,中美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欢庆胜利。

在接下来一个月内,日本完成一系列投降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教案
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①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和的重点进攻。
②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转战陕北。
③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④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




重点
梳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所作的努力。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史实,认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难点
全面内战的基本史实,分析认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学情分析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自主学习
归纳提升
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
一、网控全局——知识结构化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②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③平津战役: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经济危机
①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因为共产党想要建立联合政府,想要用和平手段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能够史论结合、多角度的认知历史。

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在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一份《会谈纪要》,简称双十协定,国民党同意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并在1946年1月组织召开了由国共两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参与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出来五项议案。

但蒋介石在短短两个月后就公然否决《双十协定》和政协路线。

随后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环节三:生与死的较量比一比:共产党和国民党,谁更有胜算?从图片获取信息,国民党和共产党在统治面积、占据城市和人口上有巨大的悬殊,并且还获得了美国的支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能够概括历史事件的特征。

阅读材料:1946年5月蒋介石对其内部人员说:“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共果不就犯,一年期可削平之”。

“我们有空军、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高华《革命年代》美国的帮助给蒋介石打了一剂强心针,他对内战胜券在握,他认为共产党不过是乌合之众,一年之内就能速战速决,奸匪消灭。

战争是如蒋介石所预想的一样吗?这场战争打了将近3年,我们按照毛泽东的分期,把战争划分成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三个阶段。

设计意图:承前启后,完成教学环节过渡。

一、战略防御阶段。

这一阶段,国民党的作战计划是首先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对全国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后来又集中兵力对陕北、山东展开重点进攻,但最后都被共产党给突破了。

这得益于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和防御战略,非常适合当时国共两党兵力差异悬殊的战情。

毛泽东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军事思想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诱敌深入各个歼灭对于这一战争结果,毛泽东早就有预言,毛泽东对内战也十分有信心,他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案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案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派遣大批军人和官员前往原日本占领区,共接收了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还接收了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资、金银等,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

这些资产完全由国民党官僚资本集团控制。

国民党接收大员们贪婪地掠夺财物,接收变成“劫收”。

抗日战争何时胜利?以什么事件为标志?抗战胜利后,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如何?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人民解放战争》。

设计意图:创造历史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第一目:正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材料一: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式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1945年8月蒋介石智囊陶希圣材料二:我准备坐班房……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1945年8月26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过程:①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

②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师:结合所学知识,请同学们思考近代国共关系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时期特征结果国民革命1924——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土地革命1927——1937年国共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红军长征,日本大举侵华全面抗战1937——1945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解放战争1946——1949年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对抗蒋介石独裁政府被推翻,败退台湾,造成两岸“分离”展示近代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因素:设计意图: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不同的建国主张,分析其目的,使学生对国共两党的性质又进一步的认识;展示材料;了解重庆谈判的背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22)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22)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22)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斗过程;2.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挽救国家危亡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3.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军事指导思想和战斗策略方法;4.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国家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和胜利的原因;2.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3.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指导思想和战斗策略方法。

三、教学难点1.人民解放战争的战斗策略和战胜敌人的原因;2.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领导作用和贡献;3.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图像教学、课堂讨论、课文分析。

五、教学过程5.1 课前预习1.课前复习相关知识;2.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做好笔记,理解文章大意。

5.2 课堂教学5.2.1 导入新知通过对上一节课进行复习,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5.2.2 文章解析1.介绍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现代中国的重要影响;2.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领导作用和贡献;3.讲解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指导思想和战斗策略方法。

5.2.3 讨论围绕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军事指导思想等方面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印象,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历史规律和思想精髓。

5.3 课后复习学生需要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理解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和难点,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和战斗策略方法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加深学生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讲解历史规律和思想精髓,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家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本课是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第25课,新课标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因此有必要在梳理解放战争进程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等。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时空观念】能够按时间顺序排列人民解放战争中重庆谈判、内战的各阶段、北平谈判、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相关历史事件的地点。

【史料实证】搜集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和经济崩溃的史实,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释】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史实,认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家国情怀】通过对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1.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结果:国共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代表: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22)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22)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22)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历史背景与重要历史事件;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地位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策略实践;3.掌握人民解放战争的战争形式和作战方式;4.熟悉人民解放战争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历史背景本部分主要介绍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它涉及到的重要事件和因素。

主要包括: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形势;2.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3.解放战争前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2. 战略策略和战争形式这一部分介绍人民军队的军事思想和战略策略,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的战术和作战方式。

主要包括:1.军事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2.战略策略的选择和实践;3.我军在不同战役中采用的作战方式;4.战争形式和战争胜利的原因。

3. 军事成就和政治影响这一部分介绍人民解放战争的军事成就和政治影响。

主要包括:1.各个战役的胜利和取得的成就;2.我军组织建设和指挥系统;3.战争的政治影响和深远影响。

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概念解释、图表解读、讨论和辩论等。

教学模式综合了传统的教学和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的帮助,以便将教学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1. 展示学习目标通过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重点和目标。

教师可以使用PowerPoint展示,动态展示学习目标与内容。

2. 开始讲课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性,包括解放军各个战役的胜利和取得的成就。

接着,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地位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策略实践,包括军事思想的形成,战略模式和作战方式的选择及实践。

最后,介绍人民解放战争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3. 进行讨论和辩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地位和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策略实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2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2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与立意本课题目为《人民解放战争》,本课教学落点是要突出“人民”两个字,要通过战争凸显出人民选择和人民力量在此次战争中的作用。

通过两党方针和政策的对比,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对于“人民”的定位也突出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推进者的唯物史观。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是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第25课。

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为独立单元来处理,强调战争的连续性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冲击与改变。

本课定位从对解放战争全过程的介绍延伸到通过战争所反映出的国共两党方针、政策的分析。

使学生们全面且客观地认识到国民党政权所存在的违背民愿之处,进一步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能够最终体会到在人民的选择之下,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的胜利。

三、学情分析本讲对象为高一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对于中国近代史部分的学习,学生对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有了一定了解,但仅停留在感性层面,对于解放战争全局的把握和理解还不够深刻。

由于缺乏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党在解放战争过程中方针、政策的对比,不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革命取得胜利是人民选择的结果。

四、教学目标1、了解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通过阅读教材,提炼概括国民党政权在人民解放战争前后统治政策的内容及其实施。

通过梳理国民党政权违背民意的表现,分析造成其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3、通过梳理材料,掌握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做出的相关努力。

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原因,认识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史实。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2、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革命取得胜利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六、教学设计思路定位“人民”来分析解放战争。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2、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知识梳理】一、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②中共力争建立联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③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重庆谈判:①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共接受邀请,力争和平民主。

②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③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3、政协会议:1946 年1 月10 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后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二、解放战争的爆发——全面内战的爆发1、国民党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7—10月,被解放军粉碎。

2、国民党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整编第七十四师,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表现:①为了维持战争的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②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③1946年11—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2)影响: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所导致的经济、政治困局,表明国民党政权面临着统治危机。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947年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本课通过四个子目(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讲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程。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人民解放战争》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所作的努力,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重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2.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渡江战役;右图是人民解放军开进南京。

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最后的结果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如何?自主学习1.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结果:国共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代表: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

(3)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图片情境合作探究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史料一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1945年8月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史料二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据史料一概括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及真实目的。

原因:迫于当时国内外的厌战情绪;蒋介石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争取备战时间。

真实目的:利用政治手段,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2)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民主建国的路线;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全面内战的爆发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是如何爆发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粉碎国民党的进攻的?自主学习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2.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1)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2)时间:1946年7至10月。

(3)结果: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3.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1)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方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结果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②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视频情境播放视频——孟良崮战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有哪些表现?影响如何?自主学习1.滥发纸币(1)背景: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

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

(2)表现:1948年前八个月纸币的发行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

(3)影响:带来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官僚资本的压制(1)表现: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2)影响: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3.一党专政独裁(1)表现:1946年11至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

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过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

(2)影响: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图片情境合作探究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统治的腐败史料这位在重庆上飞机时只有油条吃的接收大员,到了北平,一下飞机立即被接去大吃大喝。

看着鱼翅端上桌,金专员惊喜之余,心里还来了首四句联:“登机吃油条,下机吃鱼翅,日本不投降,怎能有此事?”不消多等,从“吃油条”变成“搬金条”的接收大员就开始强占民宅,或逼人贱卖或接管、转卖日本人的房子及其被没收的财物。

——小说《五子登科》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大员”的所作所为暴露了什么?国民党反动派的贪污腐化、不得人心已经完全暴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如何进行?其影响如何?自主学习1.时间:1947年夏。

2.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3.内容: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4.影响: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从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的过程?自主学习1.战略进攻(1)时间:1947年6月。

(2)表现: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 战略进攻首先选中原的原因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中原兵力空虚;战略位置重要。

3.战略决战(1)表现图片情境视频情境播放视频——三大战役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哪些努力?自主学习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召开: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

(2)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③提出了“两个务必”,提醒中国共产党全党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2.北平和谈(1)背景①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全线崩溃。

②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

(2)谈判: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3)结果: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3.渡江战役(1)经过: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战线上,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2)结果: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图片情境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自主学习1.原因(1)国民党方面: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2)中国共产党方面: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2.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2)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合作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根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灵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

(3)中坚: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4)保障: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

(5)基础: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