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_董飞

合集下载

水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
各河段都满足规定水质目标为约束方程,运用最优化方法求解最大污染负荷,将各段污染源允许排放负荷加和即得。
④ 概率稀释模型法:根据来水流量、排污量、排污浓度等随机波动性,运用随机理论对河流下游控制断面不同达标率条
件下环境容量进行计算。
⑤ 未确知数学法: 将水体水环境系统参数定义为未确知的参数,结合水环境容量模型,建立水环境容量计算未确知模
④ 入口断面流量Q0、水流流速u
确定设计水文条件,建立水动力模型,从而求得Q0、 u。
5.
计算案例
5. 计算案例
a. 江汉平原水环境容量研究以湖北潜江市为例
• 水环境特点
汉江
湖北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境内天然水体主要为汉江和东荆河。
主要引水水源为汉江和长湖,水系以东荆河为界分属四湖流域和江汉流域,大小沟渠纵横交错,
• 水环境容量模型
采用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计算多种设计水文条件下的COD和氨氮水环境容量。
5. 计算案例
b. 辽河流域太子河流域水环境容量分析
• 水环境容量计算
太子河流域水功能区划
设计水文条件
太子河干流划分为两个一级区,太子河新宾源头水保护区和太子河本溪、辽阳、 根据太子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水文站近50年逐日流量监测数据,计算得到各水文站不
基本概念
研究意义
计算方法
数学模型
计算案例
参考文献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水环境容量
影响因素:
① 水域特性 水域特性是确定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主要包括:几何特征(水深、体积等);水文特征(流量、流速、降雨、径流等);化学自 净能力(氧化、水解等);生物降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理自净能力(挥发、扩散、稀释、沉降、吸附)。

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

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
E-mail: dongfei99999@ 163. com 通信作者: 彭文启,E-mail: pwq@ iwhr. com
452
水科学进展
第 25 卷
1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关于中国 “水环境容量” 或 “环境容量” 概念的起源,一般认为不在中国,而是引自日本 “環境容量” 概念[16]。从含义上讲,欧美国家使用的 “Assimilative capacity”[17-18] ( 同 化 容 量) 、 “Total maximum daily loads”[19] ( TMDL,最大日负荷总量) 、“Environmental capacity”[20] ( 环境容量) 与中国使用的水环境容量含 义类似。中国台湾地区使用的 “涵容能力” 也有类似的含义[21]。关于水环境容量的定义,一般认为,水环 境容量是指水体环境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数量,容量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及污染物 特性有关,同时还与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及排放的时空分布有密切关系[1]。水环境容量从概念上讲,并不是 一个独立提出的概念,而是在研究环境容量的过程中,由于定量化计算的需要,将环境要素解析为大气、水 体、土壤等组成部分,亦即将环境容量的概念分别应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于是自然有了大气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
(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 2.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摘要: 为厘清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演变历史,探讨计算方法发展趋势,在系统调研大量水环境容量研 究文献基础上,详细梳理水环境容量从概念引入到研究至今的过程,归纳出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研究过程中产 生的五大类计算方法: 公式法、模型试错法、系统最优化法( 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 、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 知数学法。解析了各类方法的基本思路、产生过程及应用进展,评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与国 外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基于水环境系统复杂性及中国水资源管理特点与应用需求,认为中国应强化对概 率稀释模型法、未确知数学法及随机规划法等 3 种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灌溉工程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全文)

灌溉工程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全文)

灌溉工程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全文)1、计算参数的确定我省地下水一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随着水位埋深不断加大,地下水的赋存运移规律发生了变化,与水资源有关的一些参数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计算参数主要为:大埋深灌溉入渗补给系数、渠系输水节水前后扣除蒸发损失水量系数、潜水蒸发系数、土面蒸发占作物总蒸发量的比例等。

1.1大埋深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确定(1)地下水位深埋时降雨(灌溉)入渗补给浅埋时地下水和上部土壤存在水分的双向交换;深埋时,地下水只承受上部土壤水分的入渗补给,水分总是由上而下迁移的,地下水常年承受入渗补给。

分析了地下水深埋条件下入渗补给和土壤水疏干的特征。

(2)渠灌田间入渗系数和井灌回归系数在灌溉过程中用于渠道周边下渗,有一部分会下渗补给地下水,当灌水到达田面后,因农田表土疏松且包气带土壤的渗透性较强,将有较多的水量入渗补给地下水。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层为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与灌溉水量的比值。

渠灌田间入渗补给系数为渠灌区斗渠(包括斗渠)以下田间渠灌入渗补给量与斗渠引水量比值;而井灌回归系数β是指田间灌溉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与灌溉水深的比值。

β值可通过灌溉入渗试验或动态资料分析确定。

1.2渠系输水节水前后扣除蒸发损失水量系数的确定渠系水蒸腾蒸发损失量(包括全部渠系面积的蒸腾蒸发量和渠系侧渗影响带面积的附加蒸腾蒸发损失量),约占渠系输水过程总损失的l0%一15%(该百分比以下简称“渠系水蒸发损失系数”代表渠系输水时蒸发损失除以渠系渗漏损失的系数),约占小麦播种面积上总蒸腾蒸发量的6%一10%(包括田间与渠系)。

渠系防渗后,渠系水蒸腾蒸发损失量一般只占防渗以前渠系输水过程中总损失量的3%一4%,约占节水前小麦播种面积上总蒸腾蒸发量的2%一3%。

由此可见,对于土渠输水的大型灌溉区在小麦全生育期,由渠系节水所能够减少的无效蒸腾蒸发量一般只占节水前农田蒸腾蒸发总量的4%一7%。

同样可以得出,对于土渠输水的井灌区在小麦全生育期,由土渠输水改为管道化输水所能够减少的无效蒸腾蒸发量一般只占节水前农田蒸腾蒸发总量的3%左右。

环境容量的计算

环境容量的计算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二维水质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以长江武汉段巡司河排污口为例学生姓名:李俊学号: 070205011110学部(系):城市建设工程学部专业年级: 07级环境工程指导教师:刘年丰/王慧丽职称或学位:教授/助教2011年6月111. 前言 (6)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6)1.2. 国内外水环境容量研究状况 (6)1.2.1. 国内研究状况 (7)1.2.2. 国外研究状况 (7)1.3. 论文内容 (8)2. 长江武汉段水环境概况 (9)2.1. 长江武汉段概况 (9)2.2. 巡司河断面状况 (10)2.3. 长江武汉段水环境状况 (11)2.3.1. 长江武汉段水量变化 (11)2.3.2. 长江武汉段水质变化 (11)2.3.3. 长江武汉段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13)3. 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和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水环境容量概述 (13)3.1.1. 水环境容量概念 (13)3.1.2. 水环境容量特征 (14)3.1.3. 水环境容量类型 (14)3.2. 水环境计算模型简介 (14)3.3. 模型参数选择 (15)4. 巡司河排污口环境容量案例分析 (15)4.1. 巡司河排污口水系状况 (15)4.1.1. 巡司河水文状况 (15)4.1.2. 巡司河污水水质、水量、污染源 (17)4.2. 水环境容量模型选择 (17)4.2.1. 零维水质模型 (17)4.2.2. 一维水质模型 (18)4.2.3. 二维水质模型 (19)4.2.4. 模型选择 (20)4.3. 模型参数 (20)4.3.1. 降解系数K (20)4.3.2. 河流设计流量 (21)4.3.3. 污水中污染物浓度Cp (21)4.3.4. 其它模型参数 (22)4.4. 理想环境容量计算 (23)4.4.1. 长江武汉段平水期100m污染长度环境容量 (23)4.4.2. 理想环境容量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1官厅水库及其上游流域水环境容量计算范文1

2021官厅水库及其上游流域水环境容量计算范文1

2021官厅水库及其上游流域水环境容量计算范文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而我国北方地区多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较少,而蒸发量较大,水资源更为贫乏。

除了水资源短缺,北方地区的水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

201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北方水系普遍水质较差,其中,海河区水污染最为严重,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仅为 34. 6%,劣Ⅴ类水河长比例高达 46. 1%。

水污染控制面临巨大挑战。

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设计水文条件和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污染物量。

理论上,水环境容量反映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积存规律,也反映了特定功能条件下水体对污染物的接纳能力。

实践中,水环境容量是水质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水污染控制规划的主要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参数。

国内学者对水环境容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以及对某一具体区域水环境容量的测算上,案例研究主要以某一河流、湖库为对象,两者结合起来计算某一流域水环境容量的研究较少。

另外,目前水环境容量研究与具体水环境管理存在一定的脱节,研究者只是针对特定区域计算水环境容量,但没有进一步分析水环境容量对该区域水污染治理的启示作用。

文中以官厅水库及其上游流域为例,通过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和物料衡算模型,分别求出官厅水库及其上游流域各功能区段COD和NH3- N 的水环境容量,并基于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的分析提出流域内水污染治理的相应措施,以期使流域尽快达到目标水质,为流域内人民的健康生活以及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创造有利条件。

1、材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官厅水库地处北京和张家口的交界处,其上游流域包括永定河及其支流桑干河、洋河,属于海河水系。

官厅水库于1954 年 5 月竣工,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

水库中心坐标为北纬40°20'43″,东经115°42'49″,海拔490m,面积可达280km2,设计总库容41. 6 亿 m3,控制流域总面积4. 34 万 km2,具有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等多种功能。

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董飞,黄爱平,彭文启,王伟杰,赵晓辉,陈学凯,刘晓波,司源,王威浩,杜霞,马冰,李今今,雷阳,廉秋月,杨晓晨,
阎柳青,侯军华
申请号:CN202110656306.2
申请日:20210611
公开号:CN113420512B
公开日:
202204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包括S1、计算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S2、根据收集的跨界河流的河道大断面和水文水质实测数据,构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对河道糙率和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进行率定;S3、基于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S4、计算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S5、基于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目标水质浓度,评价下游水功能区是否达标;S6、根据逐月水质是否达标评价结果,采用频次法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申请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地址: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何凡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黄河流域地表水可利用量分析计算

黄河流域地表水可利用量分析计算

措施 , 可供河道外生活 、 生产 、 态用水 的一 次性最 大水 量 ( 生 不 包括 回归水 的重 复利用 ) 。它具有流域水系独 立性 、 动态性 、 模 糊性 、 弹性极限性 的特点 。笔者采用 断面径流量 减去河道 内生 态需 水量与河道外难控制利用弃水量 , 并扣 除二者问重复 计算
量 比较 的最 大外包 值。
2 1 河 道 内基本 生态 环境 需水 量计 算 .
河道 内基本生态环 境需 水量 包括 防止河 道 断流 和维持水
1 2 河 道外 难控 制 利用 弃水量 Q i . q 的计算
河道外难控制 利用 弃水量计算涉及 4个方面 的内容 : 究 研 时段河流天然径 流量 ; 河道外社会经济 和生态环境 的现状最 大 用、 耗水量 ; 可预见期 内需 水增量 ; 可预 见期 内河道 外控制利 用
量的算法来计 算 :
q = Q t 一Q 一Q 一Q () 1
式 中: 为第 i q 个水文 断面 的河道外地表水 可利用 量 ; q 为该 断面的天然河川径流量 ( 含入境径 流量 ) Q ; 为断面的河道 内需
水量 ; 为断面的下泄弃水量 ; 为 q Q q 与 q 间的重复量。
收稿 日期 : 0 — 2 2 2 8 0-6 0 基金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 究发展 规划项 目( l9 o 3O ) G99462 。
本流域河川径流量最 大可 能的流 域工 程调控 总能力 。计算 步 骤如 下 : 确定合理 的汛期起 止月份 。② 计算 历年 汛期能 够 ① 控制利用 的洪水量 。利用 控制水 文 站长 系列汛 期月径 流还 原
径流量最大可能 的流 域工程 总调 控水 量 确定 。④ 多年平 均汛期难 以控制利用下泄洪水量计算 。根据 ③ 确定 的 , 用 控制水文站 长系列汛 期天 然径 流量逐 年减 去 , 即得历 年汛 期难 以控制 利用 下泄洪水量 , 。若汛期天然 径流量小 于或等

全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定

全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定

全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复核要点(征求意见稿01)中国环境规划院2004年2月一、总体校核要求本核定要点是全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复核大纲的征求意见稿简本。

规划院将根据各地反馈意见,同时系统补充各类基本参数,进行完善,形成最终的技术复核大纲。

各省环保局组织进行全省城市水环境容量核定具体数据的技术校核。

本技术复核要点可供各省环保局组织技术校核时参考。

各省应在完成污染源调查数据校核以及相关各类系数校核后,将全省数据汇总,报规划院进行技术复核。

在此基础上,规划院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按照省域、省内各流域、区域性控制单元等层次,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进行技术复核,并对有问题的具体单元、容量较大的典型单元等,进行模拟计算抽查,并复核各类系数。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的具体工作目标为如下2项:1、整合出一套系统基础数据: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在系统分析原有各类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和监测,获得污染源排污去向(对应到水环境功能区)和排污量,并整合得到水环境功能区、河流、地市、省、流域各个不同层次的排污状况基础数据。

2、获得一套全国容量数据:以工业、生活污染物入河量为输入,通过水质模拟,获得水环境功能区、河流、地市、省、流域各个不同层次的水环境容量数据。

对应地,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复核主要对象包括2个方面,一是污染源调查数据,二是水环境容量计算数据,两者相辅相成,但规划院对各省的技术复核以水环境容量数据复核为主。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复核的总体要求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系统性、规范性等3个方面。

其中,数据的准确性在后续的复核步骤2-7中详细论述,是技术复核工作的重点。

总体要求侧重对数据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要求,侧重表达的规范性和信息的全面性。

其中,规范性要求全国各地水环境容量核定提交的基础数据要完备、信息表达要一致。

系统性要求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各类数据相互匹配、相互照应。

规划院将根据各地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最终要求的报告格式以及各类基础数据、汇总分析数据的清单和格式。

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_董飞

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_董飞

第25卷第3期2014年5月㊀㊀水科学进展ADVANCESINWATERSCIENCEVol.25,No.3May,2014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董㊀飞1,2,刘晓波1,2,彭文启1,2,吴文强1,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㊀100038;2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㊀100038)摘要:为厘清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演变历史,探讨计算方法发展趋势,在系统调研大量水环境容量研究文献基础上,详细梳理水环境容量从概念引入到研究至今的过程,归纳出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五大类计算方法:公式法㊁模型试错法㊁系统最优化法(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㊁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㊂解析了各类方法的基本思路㊁产生过程及应用进展,评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㊂通过与国外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基于水环境系统复杂性及中国水资源管理特点与应用需求,认为中国应强化对概率稀释模型法㊁未确知数学法及随机规划法等3种方法的研究和改进㊂关键词: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概率稀释模型;系统最优化;未确知数学中图分类号:TV131,X143;G353 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6791(2014)03⁃0451⁃13收稿日期:2013⁃10⁃11;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0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i net/kcms/detail/32 1309 P 20140410 0950 010 htm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9230);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7501⁃004)作者简介:董飞(1983 ),男,山东淄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流域容量总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等研究㊂E⁃mail:dongfei99999@163 com通信作者:彭文启,E⁃mail:pwq@iwhr com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实际应用问题之一[1]㊂水环境容量是环境容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容量总量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㊂随着中国水环境管理体系从浓度控制㊁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的转变,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管理[2]与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3],水环境容量理论及计算方法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㊂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环境容量概念的引入,中国学者即开始了对水环境容量的研究[4]㊂在经过短时期的对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的强烈争论后,迅速实现从基本理论到实际应用,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化计算的转变[5];同时注重吸收欧美等国的研究成果[6]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水环境数学模型应用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公式法[7]㊁系统最优化法[5]㊁概率稀释模型法[6]㊁模型试错法[8]等计算方法,盲数理论等不确定性数学方法也引入其中[9]㊂在地表水方面,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所用的水环境数学模型从Streeter⁃Phelps简单模型[5]发展到WASP㊁Delft3D等大型综合模型软件[10],计算区域从河段㊁河流发展到河口㊁湖库㊁河网㊁流域[11],计算维数从一维发展到二维和三维[12],计算条件从稳态发展到动态[13],所针对的污染物从易降解有机物㊁重金属发展到营养盐等[7]㊂近年来,常见关于水环境容量总体研究进展的文献[14⁃15],然而未有专门系统论述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的文献;同时,文献中通常将中国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分为3类或4类[8,10],笔者认为这难以对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作全面概括,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不足㊂以地表水水环境容量为重点,兼顾海洋水环境容量,大量调研中外文献,系统研究中国在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面从起步到当前的各种方法;同时对照欧美国家的计算方法,对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进行重新归类㊂在解析各类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各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作了评述㊂在比较分析国内外计算方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各类计算方法对复杂水环境系统的适应性及中国水资源管理特点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的需求,对中国今后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㊂452㊀水科学进展第25卷㊀1㊀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关于中国 水环境容量 或 环境容量 概念的起源,一般认为不在中国,而是引自日本 環境容量 概念[16]㊂从含义上讲,欧美国家使用的 Assimilativecapacity [17⁃18](同化容量)㊁ Totalmaximumdailyloads [19](TMDL,最大日负荷总量)㊁ Environmentalcapacity [20](环境容量)与中国使用的水环境容量含义类似㊂中国台湾地区使用的 涵容能力 也有类似的含义[21]㊂关于水环境容量的定义,一般认为,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环境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数量,容量大小与水体特征㊁水质目标及污染物特性有关,同时还与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及排放的时空分布有密切关系[1]㊂水环境容量从概念上讲,并不是一个独立提出的概念,而是在研究环境容量的过程中,由于定量化计算的需要,将环境要素解析为大气㊁水体㊁土壤等组成部分,亦即将环境容量的概念分别应用于大气㊁水体和土壤,于是自然有了大气环境容量㊁水环境容量㊁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㊂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体系㊂例如:根据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可分为确定性数学方法和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确定性数学方法主要包括公式法㊁模型试错法和线性规划法;不确定性数学方法主要包括随机规划法㊁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㊂根据所计算的水体类型,可以分为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㊁湖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㊁河口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和海洋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等㊂根据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维数,可以分为零维模型方法㊁一维模型方法㊁二维模型方法和三维模型方法㊂根据预设的水体达标范围,可以分为水体总体达标法和控制断面达标法[22]㊂根据所选取的控制断面的位置,可以分为段首控制法㊁段尾控制法和功能区段尾控制法[23]㊂根据污染源的类型,可以分为点源污染计算法和非点源污染计算法[24]㊂对于地表水体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截至目前,中国发展了公式法㊁模型试错法㊁系统最优化法(主要是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㊁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等五大类计算方法㊂当然,上述方法有的也适用于地下水㊁海洋等其他类型水体㊂1 1㊀公式法中国最初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之一是从定义出发而直接建立其计算公式的[25],可以称这种计算方法为公式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又结合了水环境数学模型公式,即基于水环境容量定义及水环境数学模型,推导一定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基于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中所需各项参数,进而代入公式计算水环境容量㊂由于所推导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也被称为水环境容量模型(周密等[26]最早使用了 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 ㊁ 水环境容量模型 的概念),故公式法又名水环境容量模型法㊂1 1 1㊀研究概况方法提出时,由于水环境容量(或环境容量)定义本身即存在争议,因而基于定义的公式必然难以统一㊂王华东和夏青[5]将环境容量定义为:相对于某种环境标准,某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同时认为环境容量是一个变量,且由基本环境容量(差值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同化容量)两部分组成,基本环境容量指拟定的环境标准与环境本底值之差,变动环境容量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㊂余顺[7]将环境容量定义为:环境容量是环境本底值和环境标准值之浓度差范围内区域环境所能允许容纳污染物的量㊂以上两定义即存在明显差别,后者没有考虑同化容量,亦即水体自净作用而产生的水环境容量部分㊂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计算公式)很多,但其基本形式均为:水环境容量=稀释容量+自净容量+迁移容量㊂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逐步完善,且根据不同的污染物㊁不同的水体而建立不同的计算公式㊂刘天厚和施为光[27]从水体稀释㊁自净和输移能力㊁水域生态系统转化能力和流域3个层次,分别研究了沱江B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高兴斋[28]利用建立的重金属水环境容量公式计算了湘江重金属水环境容量㊂曲衍华等[29]在建立水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单独计算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而后加和的方法,计算了东母猪河不同水期(枯水期㊁平水期和丰水期)下COD和BOD的水环境容量㊂刘兰芬等[30]基于中小㊀第3期董飞,等: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453㊀河流特点,提出针对中小河流的系统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周孝德等[23]提出基于一维稳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的3种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段首控制法㊁段尾控制法及功能区段尾控制法,并用所提出的方法计算了渭河干流COD的水环境容量㊂此3种方法充分考虑了控制断面位置选择对水环境容量大小影响的问题㊂徐贵泉等[31]推导了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以上海浦南东片河网为例进行了COD水环境容量计算实例研究㊂蒲迅赤和赵文谦[32]针对当时计算水环境容量对自净容量部分不考虑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输移扩散特性的问题,提出考虑污染物浓度在河流断面分布不均匀性的计算水环境自净容量的精确方法㊂刘芬等[33]基于建立的湘江霞湾段二维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了湘江霞湾段平水期和枯水期汞的水环境容量;韩龙喜等[34]给出了不同功能区组合情况下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㊂李永军等[35]基于地理信息建模方法建立了水环境容量的地理信息模型,以漓江桂林段COD水环境容量为例进行了验证㊂董飞等[11]在计算水环境容量公式参数时,将进口断面污染物浓度取为上游水功能区达标浓度,因而只建立了水动力模型,而未建立水质模型㊂近期研究中重视水环境容量安全性问题㊂姚国金等[36]最早提出考虑不均匀系数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探讨了河流㊁湖泊㊁水库等不同类型水体不均匀系数的取值范围㊂孙卫红等[37]在文献[36]的基础上,应用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求解不均匀系数㊂于雷等[38⁃39]提出考虑设计河段水质达标比例㊁设计断面水质超标幅度和设计河段计算单元长度的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并计算了广西左江某河段水环境容量;应用二维水质模型对一维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基于混合区不均匀系数修正,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并能与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合理衔接㊂公式法可以认为是各类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其他各类方法的计算也以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为基础㊂常用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见表1㊂表1㊀常用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Table1Commonformulasofwaterenvironmentalcapacity污染物类型计算公式符号含义适用条件可降解污染物W=86 4Q0(CS-C0)+0 001kVCS+86 4qCS[22]CS为污染物控制标准浓度;C0为污染物环境本底值;V为区域环境体积;k为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㊂零维公式,适用于均匀混合水体(河段)或资料受限㊁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㊂可降解污染物W=ðmj=1QjCS-ðni=1QiC0i()+kVCS[40]Qi为第i条入湖(库)河流的流量;C0i为第i条河流的污染物平均浓度;Qj为第j条出湖(库)河流的流量;其余符号意义同前㊂零维公式,适用于均匀混合湖库㊂可降解污染物W=86 4(Q0+q)CSexp[kx/86400u]-C0Q0[][22]Q0为河道上游来水流量;q为排污流量;u为河水平均流速;x为河段长度;其余符号意义同前㊂一维公式,适用于资料较丰富的中小河流㊂可降解污染物W=12CS-C0()uxh4πDyx∗/ux()㊃exp-uxy2/4Dyx∗[]exp-kx∗/ux[][40]ux为河流纵向平均流速;h为平均水深;Dy为横向离散系数;x∗为给定混合区长度;其余符号意义同前㊂二维公式,适用于污染物在河道横断面非均匀分布,污染物恒定连续排放的大型河段㊂营养盐W=CShQaA1-R()V[40]Qa为湖(库)年出流流量;A为湖(库)水面面积;R为营养盐滞留系数;其余符号意义同前㊂基于狄龙(Dillon)模型,适用于水流交换条件较好的湖库㊂重金属W=CSQ0+Csoq1+q2()[28]Cso为底泥质量标准,q1为底泥推移量;q2为底泥表观沉积量;其余符号意义同前㊂适用于一般河流,考虑了水体及底泥的重金属容量㊂重金属W=CShπDyxu[33]符号意义同前㊂适用于污染物连续排放的宽浅河流,只考虑水体的重金属容量㊂454㊀水科学进展第25卷㊀1 1 2㊀方法述评由于不同工况下公式概化方法存在差别,正如表1所示,公式法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也会使得水环境容量的计算结果有所不同;特别是早期阶段,由于水环境容量定义本身即差别较大,则计算结果必然存在差别,故早期阶段只能对水环境容量进行粗略估算㊂但由于公式法概念清晰㊁计算简便,同时还可以与水动力模型㊁水质模型相结合,借助模型工具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吻合实际情况㊂目前来看,公式法已成为中国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40]和‘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41]中所采用的即为公式法㊂1 2㊀模型试错法模型试错法求解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思路为:在河流的第一个区段的上断面投入大量的污染物,使该处水质达到水质标准的上限,则投入的污染物的量即为这一河段的环境容量;由于河水的流动和降解作用,当污染物流到下一控制断面时,污染物浓度已有所降低,在低于水质标准的某一水平(视降解程度而定)时又可以向水中投入一定的污染物,而不超出水质标准,这部分污染物的量可认为是第二个河段的环境容量;依此类推,最后将各河段容量求和即为总的环境容量[42]㊂韩进能[43]提出计算水环境容量的模型试错法,但未进行实例计算㊂曾思育等[44]基于建立的平原河网非稳态水质模型,采用模型试错法估算了温州市河网地区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㊂栗苏文等[10]计算了大鹏湾BOD㊁TN㊁TP㊁氨氮㊁磷酸盐的水环境容量㊂Zhang等[45]计算了红旗河COD㊁氨氮㊁TN㊁TP的水环境容量;张红举等[46]基于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采用试错法计算了太湖各湖区相应环湖河道的水质控制浓度,可视为水环境容量的间接计算㊂模型试错法本质上同公式法类似,计算中仍需以水环境数学模型为工具㊂其最大的缺点在于计算过程中需多次试算,计算效率低[13],最初一般只适用于单一河道或计算条件简单的其他类型水体的计算;后期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及高效数学方法的引入,也在河网等复杂水体得到应用㊂但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模型试错法的研究及应用较少㊂1 3㊀系统最优化法环境科学中所采用的系统最优化方法有线性规划㊁非线性规划㊁动态规划及随机规划等[47]㊂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所采用的主要是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㊂方法基本思路是:①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建立所有河段污染物排放量和控制断面水质标准浓度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②以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为目标函数(或者基于其他条件建立目标函数),以各河段都满足规定水质目标为约束方程(或者增加其他约束条件);③运用最优化方法(如单纯形法㊁粒子群算法,等)求解每一时刻各污染物水质浓度满足给定水质目标的最大污染负荷;④将所求区段内的各污染源允许排污负荷加和即得相应区段内的水环境容量㊂1 3 1㊀研究概况1981 1983年,夏青与王华东[5,16,26]提出将污染物分为易降解耗氧有机物㊁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3类而计算水环境容量,其中,计算易降解耗氧有机物水环境容量的方法即为线性规划方法,当时采用的求解方法为单纯形法㊂金海生和郑英铭[48]建立了计算潮汐河流COD水环境容量的一维动态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并以黄浦江河段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宿俊英等[49]基于椭圆形偏微分方程在第Ⅰ类边界条件下满足叠加原理的原则,计算了太湖各主要入湖河道的主要污染物(COD㊁TN㊁TP㊁酚类)输入响应矩阵,而后利用改进的单纯形法解算输入响应矩阵,进而计算出太湖的水环境容量㊂陈燕华等[50]建立了污染负荷与水体水质的响应关系,提出了近岸区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并计算了长江九江段不同水文条件和不同空间限制范围的水环境容量㊂郑孝宇等[13]基于 河道⁃节点⁃河道 法的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引入节点污染物允许进入量概念,建立了求解大型河网非稳态水环境容量的 河道⁃节点⁃河道 计算方法㊂李适宇等[51]提出计算海域及感潮河段的二维水环境容量的分区达标控制法,并计算了汕头市海域的水环境容量㊂刘晓波等[52]提出基于污染分担率和湖泊水质水动力模型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㊂周刚等[53]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线性目标函数和非线性约束方程组成的规划模型,计算了赣江下游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㊂系统最优化法计算水环境容量,多数学者采用了上述的线性规划方法,亦有少量学者采用随机规划方㊀第3期董飞,等: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455㊀法,Li和Morioka[54]建立了考虑支流引起干流横向混合不均匀性的随机优化模型㊂林高松等[55]建立了考虑污染源强随机变化及感潮河流感潮周期内动态水文变化的随机规划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㊂1 3 2㊀方法述评系统最优化方法的优点在于:①自动化程度高㊁精度高㊁对边界条件及设计条件的适应能力强[13];②方法适用范围广,无论是非感潮的河流㊁湖库,还是感潮河网㊁河口均有广泛应用㊂其缺点在于:①较之公式法,系统最优化法计算复杂;②在不增加约束条件情况下,经常会出现某些排污口被 优化掉 的现象,亦即某些排污口的允许排放量为0,这在数学上可以取得极值,但是与客观实际不符[56];③优化的结果可能不可行,如可能忽略了公平问题㊁效率问题等㊂系统最优化法在中国学者研究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初期即已提出,然而由于计算机计算能力及水环境数学模型发展所限,当时只用于计算边界条件比较简单的水体,如小型河流或大型河流的局部河段;然而由于其上述优点,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和大型综合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出现,系统最优化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计算水环境容量最主流的方法㊂1 4㊀概率稀释模型法概率稀释模型(Probabilisticdilutionmodel)法最早由美国EPA在1984年[57]提出,中国学者在1989年引入并加以改进[6]㊂概率稀释模型法是根据来水流量㊁排污量㊁排污浓度等所具有的随机波动性,运用随机理论对河流下游控制断面不同达标率条件下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的一种不确定性方法,是目前从不确定性角度计算河流水环境容量的主要方法之一㊂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①基于特定的基本假定,建立污染物与水体混合均匀后下游浓度的概率稀释模型;②利用矩量近似解法求解控制断面在一定控制浓度下的达标率;③利用数值积分求解水体在控制断面不同控制浓度㊁不同达标率下的水环境容量㊂1 4 1㊀研究概况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出了改进的概率稀释模型法,当时的改进是基于中国与美国的环境背景值的差异,考虑了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而推导计算体系[58]㊂曾维华和王华东[59]提出风险水环境容量的概念,并建立其计算方法,此计算方法与概率稀释模型法类似;王有乐等[60]利用简化的概率稀释模型法计算了黄河兰州段COD㊁石油类和挥发酚的水环境容量㊂胡炳清[58]应用概率稀释模型法计算了滏阳河邯郸市段COD的水环境容量,然而在计算过程中并未考虑COD的降解㊂尤作亮和蒋红花[61]应用概率稀释模型法计算康慧河COD在不同水质控制目标下的达标率(未进一步计算在不同达标率下的水环境容量)㊂韩国新和刘明华[62]利用概率稀释模型法计算了淮河干流息县和和淮滨县两个区段的水环境容量㊂陈顺天[63]应用概率稀释模型法计算了引水工程对东溪及晋江COD水环境容量变化的影响,计算过程中同样并未考虑COD的降解㊂王有乐等[64]应用概率稀释模型法计算了黄河兰州段COD㊁氨氮㊁挥发酚㊁石油类㊁铅㊁锌的水环境容量㊂1 4 2㊀方法述评概率稀释模型法有如下优点:①与确定性计算方法相比,概率稀释模型法直接考虑了河流流量㊁背景浓度㊁排污流量㊁排污浓度等输入项的随机波动过程,从而使水质达标率和水环境容量等输出项也具有了随机波动过程,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更接近于水体的真实情况[58,65];②可以避免一般单一设计水文条件下,利用稳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得出的计算结果的 过保护 问题,从而更加充分地利用水环境容量[59]㊂概率稀释模型方法的最大缺点在于数据需求量大,计算中所涉及的水文㊁水质数据一般均需长系列监测数据㊂概率稀释模型法目前的应用存在如下问题:①方法提出之初,仅考虑了单污染源(单排污口)的情况,未涉及计算区段内有多个排污口情况;②只考虑了水环境容量中的稀释容量部分,亦即只考虑了水体的稀释作用,而未考虑水体的自净作用;虽然经过处理也可以考虑降解㊁沉降等衰减过程[6],然而许多研究者在计算易降解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时,也未考虑污染物的降解过程;③方法仅用于小河或大河的局部河段的计算,而未用于湖库㊁河网㊁流域的计算;④方法只考虑了点源污染情况,未考虑非点源污染的处理;456㊀水科学进展第25卷㊀⑤概率稀释模型法是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建立的,存在着固有缺陷,即当流量较小时将造成错误传递,这将导致流量较大时的计算值偏大[57]㊂1 5㊀未确知数学法采用未确知数学法计算水环境容量是一种较新的方法㊂未确知数学法计算水环境容量是在将水体水环境系统参数(流量㊁污染物浓度㊁污染物降解系数等)定义为未确知参数的基础上,结合水环境容量模型,建立水环境容量计算未确知模型,然后计算水环境容量的可能值及其可信度,进而求得水环境容量㊂1 5 1㊀研究概况1990年,中国学者王光远[66]提出未确知信息的概念,早期类似研究成果还有美国学者Shafer[67]提出的信度函数理论和Zadeh[68]提出的可能性测度理论㊂李如忠等[69⁃70]将未确知数学中的盲数理论引入水环境容量计算中,并应用此方法进行了河流及河道型水库水环境容量的研究;后来又建立了盲信息下湖泊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及湖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未确知模型,并以长江下游某浅水湖泊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㊂李如忠和范传勇[71]在已有的盲数理论计算水环境容量方法基础上,用三角模糊数代替盲数中的区间数,构造了可以综合处理随机信息㊁模糊信息㊁灰信息和未确知信息等信息的延拓盲数,进而将水环境系统参数定义为延拓盲参数,建立了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延拓盲数模型,并以某假想河段进行了计算,但未进行实例研究㊂1 5 2㊀方法述评未确知数学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水环境容量的最新方法㊂其优点在于:①可以更加充分地考虑水环境系统中各类参数的不确定性;②较之概率稀释模型法,无需对水环境系统参数作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假设,故计算相对简便;③对少资料情况适应期较强㊂然而迄今未有应用此方法进行潮汐河流㊁大型湖泊等水动力情况复杂水体的报道㊂未确知数学法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应用相对较少,然而由于其对水环境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考虑最为充分,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㊂1 6㊀方法特征比较基于前文对各类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解析,将各类计算方法所涉及的水域类型㊁污染物类型㊁数学方法归纳总结见表2㊂表2㊀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特征比较Table2Characteristicsofcalculationmethodsofwaterenvironmentalcapacityofsurfacewaters计算方法应用水域污染物类型㊀㊀㊀㊀㊀数学方法公式法河流㊁湖泊㊁水库㊁(感潮)河网㊁流域㊁河口可降解有机物㊁营养盐㊁重金属确定性方法模型试错法河流㊁河网㊁海湾㊁湖泊可降解有机物㊁营养盐确定性方法系统最优化法河流㊁湖泊㊁水库㊁(感潮)河网㊁流域㊁河口可降解有机物㊁营养盐㊁酚类线性规划㊁随机规划概率稀释模型法河流可降解有机物㊁重金属㊁营养盐㊁石油类㊁酚类随机数学㊁数值积分未确知数学法河流㊁湖泊㊁水库可降解有机物㊁营养盐未确知数学2㊀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若干问题讨论2 1㊀国外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概况欧美国家对于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在考虑非点源污染之前,除少数计算方法外,通常是在优化分配排污口(点源)污染物的同时,得到各排污口或不同区段的允许排污量及水体水环境容量,亦即将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污染物总量分配在同一过程中实现㊂其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确定性方法(20世纪60年代 70年代)和不确定性方法(20世纪70年代至今)两个阶段㊂早期,一般采用确定性方法进行研究㊂Liebman和Lynn[72]基于污水处理费用最小,研究了Willamette河。

董铺水库有机污染物水环境容量研究

董铺水库有机污染物水环境容量研究
l 【 科研环评 】 l
董铺水库有机污染物水环境容量研究
王 嵩嵘
库) 模 型对 董铺 水 库 C O D 水 董铺水库是合肥市城 市饮用水水 维湖 ( 源地 , 位于巢湖水 系南淝河上游 , 是一 环境容量进行 了估算 。 座以拦洪 防汛和城市供水为主的大 型 当把 水库 视 为完 全混 合反 应 器
年) 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 , 董铺 水库水 初始时间水库 中污染物数量 , k g ; W 为 铺 水库 的水质恶化。
质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可将董铺水库 时段末水库中污染物数量, k g 。 视为完全混合反应器 。该研究 选择零 该研 究根据 董铺水 库 2 0 0 9年 逐
四、 结 论


韩小 勇


三 、水 环境 容量 结 果
1 . 董铺水库有机污染物水环境容量
根据中国 《 水 环 境质 量 标 准 》
G B 3 8 3 8 - 2 0 0 2 ) ,采 用 地 表 水 I I类 水 水 库 。 水 库 正 常 蓄 水 水 面 面 积 时 ,水 库中污染 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
化进程的加快 , 董铺水库流域入库污染 处于平衡状态 时, 其函数表达式为 : 负荷逐渐加剧 , 库区水体有较为 明显的 富营养化趋势, 水库作为城市饮用水水 源地的功能将很快受到严重威胁 。
Q i C t - Q e C - k C V = 0 ( 1 )
6 m g / L , 则得到董铺 水库 2 0 0 2 ~ 2 0 1 4年 的
关 键闸坝 ( 罗管 闸) 相应 监测数据 , 以
地 表水 I I 类 水 质 判 定 标 准 ,选 择
2 . 模型参数值
库在 目标年污染物 的背景储量 。 背景储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第一篇: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1、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五大类计算方法: 公式法、模型试错法、系统最优化法(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2、水环境容量软件:WASP、Delft 3D 等大型综合模型软件3、王华东和夏青[5]将环境容量定义为: 相对于某种环境标准,某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同时认为环境容量是一个变量,且由基本环境容量(差值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同化容量)两部分组成,基本环境容量指拟定的环境标准与环境本底值之差,变动环境容量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

4、水环境容量=稀释容量+自净容量+迁移容量表5、公式法6、模型试错法在河流的第一个区段的上断面投入大量的污染物,使该处水质达到水质标准的上限,则投入的污染物的量即为这一河段的环境容量;由于河水的流动和降解作用,当污染物流到下一控制断面时,污染物浓度已有所降低,在低于水质标准的某一水平(视降解程度而定)时又可以向水中投入一定的污染物,而不超出水质标准,这部分污染物的量可认为是第二个河段的环境容量;依此类推,最后将各河段容量求和即为总的环境容量7、环境科学中所采用的系统最优化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及随机规划等8、概率稀释模型法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① 基于特定的基本假定,建立污染物与水体混合均匀后下游浓度的概率稀释模型;② 利用矩量近似解法求解控制断面在一定控制浓度下的达标率;③利用数值积分求解水体在控制断面不同控制浓度、不同达标率下的水环境容量。

9、10、粒子群算法众多变种中的RPSM[21]方法11、12、三角模糊数/盲数理论13、第二篇:水环境容量错误问题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过程中一些错误问题从成都地表水环境容量验收会议后,我们对部分省市在具体的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过程和中间结果进行了校核和验算,发现了一些具体的技术处理问题,现将对广西、江西、湖南的主要问题汇总如下,以便全国各省市参考:1.广西(1)正向计算全部采用了规划院第三版模型,此模型没有二维计算的结果,二维计算在模型中只是起对一维计算结果的校核作用,实际输出的仍然是一维结果。

基于多源监测与数据融合的水质动态评价方法

基于多源监测与数据融合的水质动态评价方法

基于多源监测与数据融合的水质动态评价方法作者:司源董飞廉秋月来源:《人民黄河》2021年第02期摘要: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对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精度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在长期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迫切需要研究建立基于多源监测与数据融合的水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

系统论述了实施水质动态评价的支撑条件,总结了数据有效利用方面存在的数据孤岛现象较明显、数据共享不畅通、数据有机融合不充分等不足,梳理了多源数据融合的加权平均法、卡尔曼滤波、D-S证据理论、粗糙集理论等主要技术方法,分类综述了地面数据融合、地空数据融合、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等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水质监测评价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多源数据;数据融合;水质监测;水质评价;水质预测;预警Abstract:The precision and time-effectiveness of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are required by the delicacy management of water environment. China has accumulated a large amount of data in the long-term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so it is urgent to study and establish key technologies for dynamic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multi-source monitoring and data fus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ynamic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effective use of data, such as obvious data island phenomenon, blocked data sharing and insufficient data fusion. Then we sorted out the main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multi-source data fusion, e.g.,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Kalman Filter, 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and Rough Set Theory. Moreover,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ulti-source data fus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by categories (i.e., ground data fusion, ground-space data fusion and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fusion)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multisource data; data fusio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water quality prediction; early warning当前我国水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水环境污染已成为新时期水安全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天津市水环境容量测算方法探证

天津市水环境容量测算方法探证

天津市水环境容量测算方法探证
董志远;王亮;张继红
【期刊名称】《天津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5(015)B08
【摘要】对天津市水环境容量测算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针对天津市自身水系特点,提出一套水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并对其理论性与实用性进行了探讨。

应用该方法测算得出天津市90%和75%水文保证率下的理想水环境容量、可分配水环境容量和最大允许排放量等一系列成果。

【总页数】3页(P238-240)
【作者】董志远;王亮;张继红
【作者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天津300191;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6
【相关文献】
1.水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 [J], 司全印;高榕
2."二级分配"方法在天津市水环境容量分配中的应用 [J], 孙韬;张宏伟;孟祥明;王媛
3.两部制竞价模式容量电价的探证 [J], 张银芽
4.水环境容量与目标削减量测算方法研究——以重庆市梁滩河为例 [J], 黄乐
5.水环境容量与目标削减量测算方法研究
——以重庆市梁滩河为例 [J], 黄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表水环境监测模式的研究和启示

地表水环境监测模式的研究和启示

地表水环境监测模式的研究和启示李少飞【摘要】利用属地监测、采测分离监测、自动监测三种监测模式分析了地表水环境监测形式,并总结分析出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采测分离监测模式不仅从机制上避免了行政干预,并且对监测环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加强了监测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8)004【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地表水;采测分离;行政干预;规范化;平台【作者】李少飞【作者单位】烟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烟台 2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地表水环境质量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重视,水环境质量状况已成为考核地区政府履责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过去地表水环境质量为属地监测,断面由当地环保部门负责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根据地方汇报的数据对地方环保部门进行考核,数据造假和行政干预现象屡见不鲜。

为进一步提高地表水监测质量,厘清水环境保护责任,2017年,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的通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牵头制定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

2017年10月起,对2 050个考核断面全面推行“采测分离”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地表水监测网络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1-2]。

1 地表水监测现状和模式对传统的属地监测模式、现行的采测分离模式和未来的自动监测模式,从概念、机制、监测范围、监测频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1 属地监测模式1983年,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较详细地规定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监测管理部门和监测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与职能、监测站的管理、三级横向监测网的构成及报告制度等。

属地化管理,又称分级管理,指单位由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统一管理,采用这类管理方式的政府职能部门或机构,通常实行地方政府和上级同类部门的“双重领导”。

[指南]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公式

[指南]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公式

一、掌握常用河流水质预测模式的运用性污染物,在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段,可近似采用非持久性污染物预测模式掌握利用数学模式预测各类地面水体水质时,模式的选用原则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水环境预测模型种类如下图所示:除此之外,按水质数学模式的求解方法及方程形式划分为解析解和数值解模式。

(1)在水质混合区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应选用二维或三维模式;在水质分布均匀的水域进行水质影响预测时,选用零维或一维模式。

(2)对上游来水或污水排放的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显著情况下的水质影响预测,应选用动态或准稳态模式:其他情况选用稳态模式。

(3)矩形河流、水深变化不大的湖(库)及海湾,对于连续恒定点源排污的水质影响预测,二维以下一般采用解析解解模式;三维或非连续恒定点源排污(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的水质影响预测,一般采用数值解模式。

(4)稳态数值解水质模式适用于非矩形河流、水深变化较大的湖(库)和海湾水域连续恒定点源排污的水质影响预测。

(5)动态数值解水质模式适用于各类恒定水域中的非连续恒定排放或非恒定水域中的各类污染源排放。

(6)单一组分的水质模式可模拟的污染物类型包括: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和废热(水温变化预测);多组分耦合模式模拟的水质因子彼此间均存在一定的关联,如S-P模式模拟的DO和BOD。

常用的河流水质模式及其选择表常用河流水质数学预测模式有:1.河流稀释混合模式2.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式3.Streeter-Phelps模式4.河流二维稳态水质模式5.常规污染物瞬时点源排放水质预测模式、6.有毒有害污染物(比重≤1)瞬时点源排放预测模式1.河流稀释混合模(1)点源:河水、污水稀释混合方程。

对于点源排放持久性污染物,河水式 与污水完全混合、反映河流稀释能力的方程为:式中:C —污水与河水混合后的浓度,mg /L ;C p —排放口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 /L ;Q p —排放口处的废水排放量,mg /s 。

C h —河流上游某污染物的浓度,mg /L ;Q h —河流上游的流量,mg /s ;h u B Q h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①河流充分混合段;②持久性污染物;③河流为恒定流动;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2)非点源方程:对于沿程有非点源(面源)分布入流的情形,可按非点源方程计算河段污染物的浓度:式中:W s —沿程河段内(x =0到x =x s )非点源汇入的污染物总负荷量,kg/d ;Q —下游x 距离处河段流量,m 3/s ;Q s —沿程河段内(x =0到x =x s 。

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预验收会议纪要.doc

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预验收会议纪要.doc

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预验收会议纪要中国环境规划院2004年9月8日2004年8月31日~9月3日,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预验收会在北海市顺利召开。

国家环保总局郭瑾珑参加了会议,会议组成了由规划院、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环科所、上海环科院、安徽环科院等单位代表组成的专家组,江苏、广东、广西、福建、上海、江西、山东、山西、北京、吉林、湖南、海南、辽宁、重庆、河南、安徽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负责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规划院吴舜泽主任主持,对江苏省环保厅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及其技术报告进行了验收,对广东、广西、福建、上海、山东、山西、北京、吉林、湖南、海南、重庆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进行了预验收。

会议通过了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江苏省环保厅将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技术报告,而后按程序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会议重点对污染源数据调查、面源入河量估算、设计流量选择、计算参数的选取及校核、模型选择及其应用边界条件、大江大河二维混合区计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请预验收省市按照专家意见,尽快完善技术报告,准备正式验收。

河南、安徽、辽宁、江西等4省主管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的管理及技术人员也到会参加了讨论,学习其他省市测算工作经验。

经过专家和各地水环境容量测算的技术、管理人员相互交流、热烈讨论,在容量计算过程中很多重要方面取得了一致性的意见。

规划院后续将出台相关要求以进一步规范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问题。

会议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安排,督促东部地区的辽宁省、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江西、河北省及西部地区的有关省市加强与环境规划院的沟通,尽早完成技术报告,并预计将在适当时机对这次会议上已经预验收的部分省市进行正式验收,同时对余下的部分省市容量测算工作进行预验收。

考虑到各省技术报告有关问题具有一定的共同性,现将有关意见汇总纪要如下,以便全国各省市参考:一、江苏1、报告缺一张江苏全省河网概化图,明确概化、计算河网水面积占全省河网比例,以及概化后计算水量占全省河网水量的百分比,以便对水环境容量计算范围有一个概念。

地表水开发利用潜力计算方法初探

地表水开发利用潜力计算方法初探

地表水开发利用潜力计算方法初探
邹连文;宋承新;等
【期刊名称】《水资源研究》
【年(卷),期】2002(023)002
【摘要】本文根据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当地实际分析了影响地表水(当地地表水)现状开发利用潜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地表水最大剩余水量和地表水极限开发利用潜力的计算方法,对地表水现状开发利用潜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邹连文;宋承新;等
【作者单位】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济南250014;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1.11
【相关文献】
1.河北省地表水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2.对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中2个观点的评价--谈辽宁省地表水资源量的确定
3.地表水开发利用潜力计算方法初探
4.
连续流动分析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氨氮和总磷方法初探5.伊犁河流域地表水资源
优势及开发利用潜力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公式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公式

一、掌握常用河流水质预测模式的运用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数学模型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

1、数学模型法:一般情况数学模型法比较简单,应首先考虑;2、物理模型法:物理模型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主要指水工模型。

水工模型法定量性较高,再现性较好,能反映出比较复杂的地面水环境的水力特征和污染物迁移的物理过程,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场所和条件以及必要的基础数据,制作这种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水工模型法只适用于解决个别特定问题或有现成模型可资利用的情况。

水工模型应根据相似准则设计。

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评价级别比较高的,对预测要求比较严时,应用此方法。

3、类比分析法:属于定性或半定量预测。

对三级评价或二级评价的个别情况(如对地面水环境影响较小的水质参数或在地面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过程复杂而其影响又不太大的水质参数),由于评价时间短、无法取得足够的数据,不能利用数学模式法或物理型法预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可采用此法。

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害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释放等,目前尚无实用的定量预测方法,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类比调查法。

预测对象与类比调查对象之间应满足下要求:(a)两者地面水环境的水力、水文条件和水质状况类似;(b)两者的某种环境影响来源应具有相同的性质,其强度应比较接近或成比例关系。

4、专业判断法: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当水环境影响问题较特殊,一般环评人员难以准确识别其环境影响特征或者无法利用常用方法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或者由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无法满足采用上述其他方法进行环境影响预测等情况下,可选用此种方法。

建设项目对地面水环境的某些影响(如感官性状,有毒物质在底泥中的累积和释放等)以及某些过程(如pH值的沿程恢复过程)等,目前尚无实用的定量预测方法,这种情况,当没有条件进行类比调查法时,可以采用专业判断法。

在选择模型时,必(1)水质模型的空间维数;须考虑以下几个重要的技术问题(2)水质模型所描述(或所使用)的时间尺度;(3)污染负荷、源和汇;(4)模拟预测的河段范围;(5)流动及混合输移;(6)水质模型中的变量和动力学结构(1)空间维数①大多数的河流水质预测评价采用一维稳态模型,②对于大中型河流中的废水排放,横向浓度梯度(变化)较明显,需要采用二维模型进行预测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3期2014年5月水科学进展ADVANCES IN WATERSCIENCE Vol.25,No.3May ,2014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董飞1,2,刘晓波1,2,彭文启1,2,吴文强1,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38; 2.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摘要:为厘清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演变历史,探讨计算方法发展趋势,在系统调研大量水环境容量研究文献基础上,详细梳理水环境容量从概念引入到研究至今的过程,归纳出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五大类计算方法:公式法、模型试错法、系统最优化法(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

解析了各类方法的基本思路、产生过程及应用进展,评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通过与国外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基于水环境系统复杂性及中国水资源管理特点与应用需求,认为中国应强化对概率稀释模型法、未确知数学法及随机规划法等3种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关键词: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概率稀释模型;系统最优化;未确知数学中图分类号:TV131,X143;G353.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791(2014)03-0451-13收稿日期:2013-10-11;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0网络出版地址:http :// /kcms /detail /32.1309.P.20140410.0950.010.htm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9230);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7501-004)作者简介:董飞(1983—),男,山东淄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流域容量总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等研究。

E-mail :dongfei99999@通信作者:彭文启,E-mail :pwq@ 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实际应用问题之一[1]。

水环境容量是环境容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容量总量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随着中国水环境管理体系从浓度控制、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的转变,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管理[2]与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3],水环境容量理论及计算方法研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环境容量概念的引入,中国学者即开始了对水环境容量的研究[4]。

在经过短时期的对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的强烈争论后,迅速实现从基本理论到实际应用,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化计算的转变[5];同时注重吸收欧美等国的研究成果[6]。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水环境数学模型应用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公式法[7]、系统最优化法[5]、概率稀释模型法[6]、模型试错法[8]等计算方法,盲数理论等不确定性数学方法也引入其中[9]。

在地表水方面,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所用的水环境数学模型从Streeter-Phelps 简单模型[5]发展到WASP 、Delft 3D 等大型综合模型软件[10],计算区域从河段、河流发展到河口、湖库、河网、流域[11],计算维数从一维发展到二维和三维[12],计算条件从稳态发展到动态[13],所针对的污染物从易降解有机物、重金属发展到营养盐等[7]。

近年来,常见关于水环境容量总体研究进展的文献[14-15],然而未有专门系统论述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的文献;同时,文献中通常将中国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分为3类或4类[8,10],笔者认为这难以对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作全面概括,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不足。

以地表水水环境容量为重点,兼顾海洋水环境容量,大量调研中外文献,系统研究中国在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面从起步到当前的各种方法;同时对照欧美国家的计算方法,对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进行重新归类。

在解析各类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对各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作了评述。

在比较分析国内外计算方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各类计算方法对复杂水环境系统的适应性及中国水资源管理特点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的需求,对中国今后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DOI:10.14042/ki.32.1309.2014.03.020452水科学进展第25卷1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关于中国“水环境容量”或“环境容量”概念的起源,一般认为不在中国,而是引自日本“環境容量”概念[16]。

从含义上讲,欧美国家使用的“Assimilative capacity”[17-18](同化容量)、“Total maximum daily loads”[19](TMDL,最大日负荷总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20](环境容量)与中国使用的水环境容量含义类似。

中国台湾地区使用的“涵容能力”也有类似的含义[21]。

关于水环境容量的定义,一般认为,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环境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数量,容量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及污染物特性有关,同时还与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及排放的时空分布有密切关系[1]。

水环境容量从概念上讲,并不是一个独立提出的概念,而是在研究环境容量的过程中,由于定量化计算的需要,将环境要素解析为大气、水体、土壤等组成部分,亦即将环境容量的概念分别应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于是自然有了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

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体系。

例如:根据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可分为确定性数学方法和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确定性数学方法主要包括公式法、模型试错法和线性规划法;不确定性数学方法主要包括随机规划法、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

根据所计算的水体类型,可以分为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湖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河口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和海洋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等。

根据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维数,可以分为零维模型方法、一维模型方法、二维模型方法和三维模型方法。

根据预设的水体达标范围,可以分为水体总体达标法和控制断面达标法[22]。

根据所选取的控制断面的位置,可以分为段首控制法、段尾控制法和功能区段尾控制法[23]。

根据污染源的类型,可以分为点源污染计算法和非点源污染计算法[24]。

对于地表水体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截至目前,中国发展了公式法、模型试错法、系统最优化法(主要是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等五大类计算方法。

当然,上述方法有的也适用于地下水、海洋等其他类型水体。

1.1公式法中国最初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之一是从定义出发而直接建立其计算公式的[25],可以称这种计算方法为公式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又结合了水环境数学模型公式,即基于水环境容量定义及水环境数学模型,推导一定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基于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中所需各项参数,进而代入公式计算水环境容量。

由于所推导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也被称为水环境容量模型(周密等[26]最早使用了“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水环境容量模型”的概念),故公式法又名水环境容量模型法。

1.1.1研究概况方法提出时,由于水环境容量(或环境容量)定义本身即存在争议,因而基于定义的公式必然难以统一。

王华东和夏青[5]将环境容量定义为:相对于某种环境标准,某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同时认为环境容量是一个变量,且由基本环境容量(差值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同化容量)两部分组成,基本环境容量指拟定的环境标准与环境本底值之差,变动环境容量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

余顺[7]将环境容量定义为:环境容量是环境本底值和环境标准值之浓度差范围内区域环境所能允许容纳污染物的量。

以上两定义即存在明显差别,后者没有考虑同化容量,亦即水体自净作用而产生的水环境容量部分。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计算公式)很多,但其基本形式均为:水环境容量=稀释容量+自净容量+迁移容量。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逐步完善,且根据不同的污染物、不同的水体而建立不同的计算公式。

刘天厚和施为光[27]从水体稀释、自净和输移能力、水域生态系统转化能力和流域3个层次,分别研究了沱江B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高兴斋[28]利用建立的重金属水环境容量公式计算了湘江重金属水环境容量。

曲衍华等[29]在建立水质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单独计算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而后加和的方第3期董飞,等: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453法,计算了东母猪河不同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下COD 和BOD 的水环境容量。

刘兰芬等[30]基于中小河流特点,提出针对中小河流的系统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周孝德等[23]提出基于一维稳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的3种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段首控制法、段尾控制法及功能区段尾控制法,并用所提出的方法计算了渭河干流COD 的水环境容量。

此3种方法充分考虑了控制断面位置选择对水环境容量大小影响的问题。

徐贵泉等[31]推导了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以上海浦南东片河网为例进行了COD 水环境容量计算实例研究。

蒲迅赤和赵文谦[32]针对当时计算水环境容量对自净容量部分不考虑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输移扩散特性的问题,提出考虑污染物浓度在河流断面分布不均匀性的计算水环境自净容量的精确方法。

刘芬等[33]基于建立的湘江霞湾段二维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了湘江霞湾段平水期和枯水期汞的水环境容量;韩龙喜等[34]给出了不同功能区组合情况下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李永军等[35]基于地理信息建模方法建立了水环境容量的地理信息模型,以漓江桂林段COD 水环境容量为例进行了验证。

董飞等[11]在计算水环境容量公式参数时,将进口断面污染物浓度取为上游水功能区达标浓度,因而只建立了水动力模型,而未建立水质模型。

近期研究中重视水环境容量安全性问题。

姚国金等[36]最早提出考虑不均匀系数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探讨了河流、湖泊、水库等不同类型水体不均匀系数的取值范围。

孙卫红等[37]在文献[36]的基础上,应用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求解不均匀系数。

于雷等[38-39]提出考虑设计河段水质达标比例、设计断面水质超标幅度和设计河段计算单元长度的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并计算了广西左江某河段水环境容量;应用二维水质模型对一维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基于混合区不均匀系数修正,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并能与二维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合理衔接。

公式法可以认为是各类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其他各类方法的计算也以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为基础。

常用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见表1。

表1常用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Table 1Common formula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污染物类型计算公式符号含义适用条件可降解污染物W =86.4Q 0(C S -C 0)+0.001kVC S +86.4qC S [22]C S 为污染物控制标准浓度;C 0为污染物环境本底值;V 为区域环境体积;k 为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