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

合集下载

工业级次氯酸钠溶液 标准号

工业级次氯酸钠溶液 标准号

工业级次氯酸钠溶液工业级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其化学式为NaClO2。

它是由次氯酸钠固体与水混合而成的水溶液,在水中可以迅速解离为次氯酸根离子(ClO2-)和钠离子(Na+)。

特性和用途工业级次氯酸钠溶液具有以下特性和用途:1.强效消毒剂:次氯酸钠溶液可有效杀灭各类细菌、病毒和真菌,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饮用水处理等领域。

2.漂白剂:次氯酸钠溶液对多种颜色的染料和污渍有良好的漂白效果,被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化妆品等行业中的漂白工艺。

3.氧化剂:次氯酸钠溶液可以用作某些化学反应中的强氧化剂,常见于有机合成和水处理等领域。

4.水处理剂: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水处理过程中的消毒、除臭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

5.氧气剂:次氯酸钠溶液在适宜的温度和酸度条件下能释放出氧气,从而提供氧气需求的环境。

优点和注意事项工业级次氯酸钠溶液具有以下优点:•高效杀菌:次氯酸钠溶液在低浓度下即可实现对多种微生物的快速杀灭,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快速分解:次氯酸钠溶液在分解后生成的产物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易操作:次氯酸钠溶液易于调配和使用,可以便捷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消毒和漂白工作中。

注意事项:•次氯酸钠溶液属于氧化性物质,应远离可燃物质和还原剂,并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避免与强酸、酚类和有机物接触,以防发生剧烈反应或产生有害气体。

•使用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以免溶液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产生刺激和损伤。

安全性和环保考虑工业级次氯酸钠溶液的使用需要注意安全性和环保问题:1.安全性考虑:在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时,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溶液。

2.溶液配置:在配置次氯酸钠溶液时,应按照规定的浓度和用途进行稀释,遵守正确的配置方法和操作步骤,避免误操作导致溶液过浓或腐蚀等危险。

3.废弃物处理:次氯酸钠溶液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更新时间:07-11—30 14:26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之间符合下列组成要求的次氯酸钠类消毒液:①杀菌成分为次氯酸钠、不含其他辅助成分的消毒液;②以次氯酸钠为杀菌成分,以烷基磺酸钠和(或)烷基苯磺酸、氢氧化钠和(或)香料为辅助成分的复配液体消毒剂产品。

2. 对原材料的要求2。

1. 次氯酸钠溶液:原料质量应当符合《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 中规定的A型质量标准,有效氯含量≥10%.2.2. 烷基磺酸钠: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烷基磺酸钠》QB142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定。

2.3。

烷基苯磺酸: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直链烷基苯磺酸》GB/T8447规定.2.4。

氢氧化钠应当符合《工业用氢氧化钠》GB209规定.2.5。

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生活饮用水,或在生活饮用水基础上进一步净化得到的水。

3. 对消毒液的要求3。

1. 外观无色或浅黄色清澈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无分层沉淀.3。

2。

有效氯含量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范围内。

3。

3. 稳定性包装后的消毒剂,在遵守储运、贮存规则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不得低于6个月。

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不得低于标识有效氯含量下限值、且应≥4%。

3。

4。

杀灭微生物能力要求*杀菌试验用有机干扰物质浓度为0。

3%。

3。

5。

允许使用浓度及使用条件限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食饮具消毒、果蔬消毒、织物消毒、血液及粘液等体液污染物品消毒、排泄物消毒;并规定按照限定的使用浓度、消毒时间、使用方法使用。

4。

检验方法4.1. 外观在自然光源或日光灯前裸视观察。

4。

2. 有效氯含量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有效氯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4。

3。

稳定性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室温留样法进行有效氯含量稳定性测定,有效氯含量下降率≤15%,且下降后的原液有效氯含量≥4%为通过.4.4。

次氯酸钠国标含量

次氯酸钠国标含量

次氯酸钠国标含量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消毒、漂白和水处理等多个领域。

在国际上,次氯酸钠的国标含量是指其有效氯含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次氯酸钠国标含量。

首先,次氯酸钠的国标含量主要由有效氯含量来表示。

有效氯含量是次氯酸钠溶液中游离氯离子(Cl-)的浓度,它是该化学物质的主要活性成分。

有效氯含量越高,次氯酸钠的杀菌、漂白和消毒效果就越好。

通常国标要求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在5%至12%之间,这个范围被认为是具有较好效果的含量。

其次,次氯酸钠国标含量还包括一些其他重要的指标,例如pH值、比重、不挥发物含量等。

pH值是指次氯酸钠溶液的酸碱度,它对次氯酸钠的稳定性和杀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国标要求次氯酸钠溶液的pH值在10至13之间,这个范围被认为是比较适宜的。

比重是指次氯酸钠溶液相对于水的密度,通常国标要求次氯酸钠溶液的比重在1.05至1.18之间。

不挥发物含量是指溶液中除了有效氯外的其他物质的含量,国标要求不挥发物含量不超过0.5%。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次氯酸钠国标含量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影响,例如用途、环境、装置以及法规等。

不同的用途对次氯酸钠的国标含量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水处理中的次氯酸钠国标含量通常要求较高,而漂白剂中的次氯酸钠国标含量通常要求较低。

环境因素也对国标含量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次氯酸钠会分解,因此国标含量需要相应调整。

此外,不同的装置和施用方法也可能影响次氯酸钠的国标含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标准,次氯酸钠的国标含量也可能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次氯酸钠的国标含量主要指其有效氯含量,一般要求在5%至12%之间。

同时,pH值、比重和不挥发物含量等指标也需要满足相应要求。

但是,具体的国标含量还需要根据应用、环境、装置和法规等因素进行调整。

次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消毒、漂白和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国标含量的标准化有助于确保其效果和安全性。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次氯酸钠溶液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编制日期:2019年9月10日SDS 编号:版本: 1.1第 1 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

第 2 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腐蚀品。

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吸入次氯酸起雾可引起呼吸道反应,甚至发生肺水肿。

大量口服腐蚀消化道,可产生高铁蛋红蛋白症。

GHS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腐蚀品。

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引起严重的眼睛损伤。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避免吸入粉尘或烟雾。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禁止排入环境·事故响应——食入:漱口,不要催吐。

——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皮肤接触:洗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

用水冲洗皮肤、淋浴。

——眼睛接触:用水细心地冲洗数分钟。

如带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

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泄漏:收集泄漏物。

——灭火:根据着火原因选择合适的灭火剂灭火。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

——上锁保管。

——贮存时切勿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

·废弃处置:——本品尽可能回收使用。

在规定的处理厂处理和中和。

滤出固体,当作有害废物在规定场所掩埋。

物理和化学危险:腐蚀性物质。

具有强氧化性。

次氯酸钠说明书

次氯酸钠说明书

次氯酸钠溶液使用说明书
次氯酸钠溶液系淡黄色碱性液体,为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消毒漂
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容易分解,不宜久存。

其稳定性受光、热和重金属阳离子及PH值的影响较大。

一、适用范围
次氯酸钠溶液广泛用于食品加工、水产养殖、医疗卫生、宾馆、饭店、
家庭、游泳池等公共场所的消毒杀菌和纺织、造纸等行业的消毒、漂白。

二、使用方法
根据不同物质,其用法如下表(仅供参考):
三、本产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106—2003)。

次氯酸钠溶液理化指标应符合下列表中要求:
四、包装与储存
次氯酸钠溶液常温下不稳定,遇光、遇热易分解,对金属容器有腐蚀性,宜采用黑色塑料桶密闭盛装,并贮于阴凉、避光、干燥、通风处。

五、注意事项
1、次氯酸钠溶液对皮肤有刺激和腐蚀性,分装、搬运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若溅到眼睛和皮肤上,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

2、应与还原剂、易(可)燃物、酸类、碱类等分储分运。

3、对织物有漂白脱色作用,带色衣物勿直接使用。

4、误食,饮温水,催吐。

本产品经烟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定期监督检查,质量合格稳定,价格低廉,欢迎惠顾。

厂址:烟台市芝罘区化工路邮编:264002
电话:(0535)6531528 传真:(0535)6526048
烟台市鲁东化工厂。

次氯酸钠溶液

次氯酸钠溶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次氯酸钠发生器sodium hypochlorite generator GB 12176—9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隔膜电解法电解低浓度食盐水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饮水消毒、废水处理卫生防疫及工业生产部门使用的次氯酸钠发生器。

2 引用标准GB 3859 半导体电力变流器GB 5461 食用盐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JB 1043 化工防腐蚀低压电器JB 1045 电工产品化工气体腐蚀试验方法JB 2759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 名词、术语3.1 电解槽 electrolytic cell在电解低浓度食盐水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内,把发生电解反应和溶液反应的装置称为电解槽。

根据运转方式和使用上的不同要求,电解槽可以采用不同的槽体结构和电极形状。

3.2有效氯浓度(C) concetration of available chlorine次氯酸钠溶液氧化能力的强弱用有效氯浓度定量表示。

表示每升溶液所具有的氧化能力,相当于若干克质量的氯气在水中所具有的氧化能力。

单位g/L。

有效氯浓度等于溶液中呈正价态氯元素浓度的2倍。

溶液中每含有1g次氯酸钠则含有效氯0.953g。

3.3有效氯产率(G) production of available chlorine次氯酸钠发生器的产量用有效氯产率表示,其数值等于设备在额定状态下工作时,每小时生成有效氯的质量(g)单位g/h。

有效氯产率按式(1)计算:G=C×Q (1)式中:Q——每小时次氯酸钠溶液流量,L/h。

3.4电流效率(n) current efficiency电解槽中流过一定电量后,有效氯的实际生成量与理论生成量之比,称为该电解槽的电流效率。

根据法拉弟电解定律,电解槽每通过1A·h的电量,有效氯的理论生成量为1.323g。

83501次氯酸钠溶液

83501次氯酸钠溶液

次氯酸钠溶液危规分类及编号:其他腐蚀品。

GB8.3类83501。

规格:工业级(HG 1-1173-78)含量(以有效氯计)≥一级品13%,二级品10%。

用途:油脂漂白剂、医药、氧化剂、漂白剂、净水剂、消毒剂、杀菌剂、去臭剂、清净剂等。

物化性质:固体次氯酸钠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受热后迅速分解为氯化钠、氯酸钠和氧。

只有在碱性状态时较稳定。

市上一般均为碱性溶液,为微黄色液体,有氯的气味。

碱度不低于2%~3%的溶液可储存10~15天,碱性较小时分解较快,并放出不稳定的次氯酸,再分解而成氯和氧,或转变成氯酸盐。

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大于10%,游离碱(NaOH)0.5%~1.5%。

能溶于水。

一种叫“安替福明”的溶液每100mL中含5.68g活性氧、7.8g 氢氧化钠和32g碳酸钠,用作消毒剂、杀菌剂、去臭剂和通用试剂。

危险特性:与有机物、日光接触发也有毒的氯气。

对大多数金属有轻微的腐蚀。

溶液能刺激眼睛和皮肤,造成灼伤。

与酸接触时散出具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气体。

应急措施消防方法: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灭火。

急救:眼睛受刺激用大量水冲洗,严重者就医诊治。

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误服立即漱口、饮水并送医院诊治。

储运须知包装标志:腐蚀品。

包装方法:用衬胶槽车或塑料槽车装运。

储运条件:储存于低温、阴凉的库棚内。

不可在阳光下曝晒。

远离热源、火种。

与自燃物、易燃物隔离储运。

本品容易变质,不可久储。

含碱度2%~3%的溶液可储存10~15天。

泄漏处理:泄漏物处理须戴好防护面具与手套。

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10%次氯酸钠执行标准

10%次氯酸钠执行标准

10%次氯酸钠执行标准
次氯酸钠 (sodium hypochlorite) 主要用于漂白、消毒和清洁等应用领域。

以下是常见的次氯酸钠的执行标准:
1. 国际标准:ISO 7393-1:2010
- 标准名称:次氯酸钠液体测定. 第1部分:滴定法和酸度计法
- 标准内容:该标准规定了用滴定法或酸度计法测定次氯酸钠液体中有效次氯酸含量的方法。

2. 美国标准:ASTM D2020-97(2012)
- 标准名称:次氯酸钠液体检验标准规范
- 标准内容:该标准涵盖了用于检验工业等级的次氯酸钠液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方法。

3. 欧洲标准:EN 901:2017
- 标准名称:化学试剂. 次氯酸钠
- 标准内容:该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的纯度、化学性质、外观和包装等指标和要求。

这些标准是用于评估次氯酸钠液体的品质和纯度,并确保其在不同应用中的合适性和安全性。

每个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适用的国家或地区标准。

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

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

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前言本标准表1中的A指标、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生产单位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本标准组织生产,经销单位自20XX年6月15日起实施。

本标准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及国内生产和使用实际需要而制定。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化学工业标准HG/T 2498-1993《次氯酸钠溶液》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CSBTS/TC63/SC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锦西化工研究院、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沛云、胡立明、魏静、李富荣。

本标准解释权归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CSBTS/TC63/SC6)。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溶液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氢氧化钠经氯化而制得的次氯酸钠溶液。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T 601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化学试剂杂质滴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10.1化学试剂砷测定通用方法(砷斑法)GB/T 1250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8451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3要求3.1外观:浅黄色液体。

3.2次氯酸钠溶液应符合表1给出的要求。

4采样4.1产品按批检验。

生产企业以成品槽、一天或一个班次生产的次氯酸钠溶液为一批。

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

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

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前言本标准表1中的A指标、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生产单位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本标准组织生产,经销单位自20XX年6月15日起实施。

本标准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及国内生产和使用实际需要而制定。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化学工业标准HG/T 2498-1993《次氯酸钠溶液》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CSBTS/TC63/SC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锦西化工研究院、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沛云、胡立明、魏静、李富荣。

本标准解释权归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CSBTS/TC63/SC6)。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溶液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氢氧化钠经氯化而制得的次氯酸钠溶液。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T 601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化学试剂杂质滴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10.1化学试剂砷测定通用方法(砷斑法)GB/T 1250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8451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3要求3.1外观:浅黄色液体。

3.2次氯酸钠溶液应符合表1给出的要求。

4采样4.1产品按批检验。

生产企业以成品槽、一天或一个班次生产的次氯酸钠溶液为一批。

次氯酸钠清洗标准

次氯酸钠清洗标准

实际审核中发现:一是一些加工企业提供的次氯酸钠溶液供应商资质仅为工业级别的;二是企业提供的次氯酸钠溶液出厂检验报告单中,经常只有有效氯及游离碱两项指标数值,而铁、重金属和砷三项指标为空白。

鉴于市场上工业级氢氧化钠的大量存在、食品企业实际生产中次氯酸钠溶液用量比较大和铁、重金属、砷三项指标于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性,笔者建议食品加工企业购进次氯酸钠溶液时:一定要加强对供应商提供的次氯酸钠溶液出厂检验报告单的审查,铁、重金属和砷三项指标检测值一定不能为空白,且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次氯酸钠溶液各项检测指标有了测试值,便于其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对相关供应商的责任追究及索赔。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之间符合下列组成要求的次氯酸钠类消毒液:①杀菌成分为次氯酸钠、不含其他辅助成分的消毒液;②以次氯酸钠为杀菌成分,以烷基磺酸钠和(或)烷基苯磺酸、氢氧化钠和(或)香料为辅助成分的复配液体消毒剂产品。

2.对原材料的要求2.1.次氯酸钠溶液:原料质量应当符合《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中规定的A 型质量标准,有效氯含量≥10%。

2.2.烷基磺酸钠: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烷基磺酸钠》QB142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定。

2.3.烷基苯磺酸: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直链烷基苯磺酸》GB/T8447规定。

2.4.氢氧化钠应当符合《工业用氢氧化钠》GB209规定。

2.5.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生活饮用水,或在生活饮用水基础上进一步净化得到的水。

3.对消毒液的要求3.1.外观无色或浅黄色清澈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无分层沉淀。

3.2.有效氯含量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范围内。

3.3.稳定性包装后的消毒剂,在遵守储运、贮存规则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不得低于6个月。

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不得低于标识有效氯含量下限值、且应≥4%。

3.4.杀灭微生物能力要求*杀菌试验用有机干扰物质浓度为0.3%。

3.5.允许使用浓度及使用条件限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食饮具消毒、果蔬消毒、织物消毒、血液及粘液等体液污染物品消毒、排泄物消毒;并规定按照限定的使用浓度、消毒时间、使用方法使用。

4.检验方法4.1.外观在自然光源或日光灯前裸视观察。

4.2.有效氯含量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有效氯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4.3.稳定性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室温留样法进行有效氯含量稳定性测定,有效氯含量下降率≤15%,且下降后的原液有效氯含量≥4%为通过。

4.4.对微生物的杀灭性能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次氯酸钠中有效氯含量国标

次氯酸钠中有效氯含量国标

次氯酸钠中有效氯含量国标
次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有效氯含量是衡量其消毒能力的重要
指标,并与国际和国内相关法规和标准有关。

一、国际有效氯含量的标准
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应不少于 5.0mg/L。

2. 欧盟《化学与商品分类指令》中规定,次氯酸钠制品中的有效氯含
量不应低于20g/L。

3.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次氯酸钠制品中的有效氯含量应不
少于50~200mg/L之间。

二、国内有效氯含量的标准
1. 根据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供水单位应确保出厂饮用水
的有效氯含量不低于0.5mg/L。

对于消毒水处理,应在出水口保证有效氯含量不低于5mg/L。

2. 我国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卫生标准次氯
酸钠》中规定,次氯酸钠中的有效氯含量不得低于55.0g/kg。

3. 行业标准《次氯酸钠消毒用产品规范》要求,次氯酸钠制品中的有
效氯含量应不少于50mg/L。

总结,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但最
终目的是保证消毒水质量安全且有效。

因此,在使用次氯酸钠进行消
毒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要求。

10%次氯酸钠执行标准

10%次氯酸钠执行标准

10%次氯酸钠执行标准
10%次氯酸钠是一种含有10%次氯酸钠溶液的化学品。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执行标准:
1. 纯度要求:10%次氯酸钠的纯度应达到一定的要求,通常要求不低于99%。

2. 外观要求:应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不应有明显的浑浊或悬浮物。

3. 化学性质:10%次氯酸钠的pH值通常在6-8之间,总碱含量不得超过0.5%。

4. 包装要求:应使用耐酸碱的塑料容器或玻璃瓶进行包装,以防止泄漏和外界污染。

5. 标签要求:包装上应标明次氯酸钠的成分和浓度,相应的危险性符号和警示语,以及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等信息。

6. 使用和储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使用和储存,避免与其他化学物品混合使用,远离热源和火源,存放在干燥阴凉处。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10%次氯酸钠的执行标准,具体的标准可能会根据地区、用途和生产商的要求有所不同。

在购买和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标签,并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次氯酸钠国标

次氯酸钠国标

次氯酸钠国标次氯酸钠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学物质,其化学式为NaClO。

在水溶液中,次氯酸钠能够迅速分解释放出活性氧,具有广泛的杀菌、消毒、漂白、清洁等应用。

目前,在国内外常用的次氯酸钠国标为GB 1918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次氯酸钠》。

该国标共分为6个部分,包括一般规定、材料要求、制品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藏、交通安全的规定。

其中,针对次氯酸钠的成分和品质,国标规定了其纯度、含水量、重金属含量、游离碱、游离酸和色度等指标。

此外,国标对不同种类的次氯酸钠制品(如片剂、颗粒、水溶片等)也作出了详细的制品要求,包括总活性氯含量、PH值、溶解度、不溶物含量、包装要求等。

在国标中,次氯酸钠的检验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方法、物理指标测试以及有机物检验等多个方面。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氯测定法、碱度测定法、游离酸和碱测定法、重金属测定法、灰分测定法等;物理指标测试包括PH值、溶解度、不溶物含量、色度、含水量、总活性氯含量等;有机物检验主要包括对难以酸化的游离残留物和有机卤素的检测。

通过这些检验方法,可以对次氯酸钠进行全面、科学的检测评估,确保其品质和安全性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在运输、贮藏和交通安全方面,国标也明确了次氯酸钠的要求。

次氯酸钠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与易燃物、易氧化物等物品接触,防止受潮和受热。

在运输和交通安全方面,国标规定必须采取专业的运输工具和包装方式,定期检查货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货物在运输中出现意外。

总之,次氯酸钠国标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市场活动也起到了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在使用次氯酸钠时,我们应当严格遵守国标的要求,保证其品质和安全性,同时遵守环境保护的规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社会的持续发展。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技术规范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技术规范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之间符合下列组成要求的次氯酸钠类消毒液:(1)杀菌成分为次氯酸钠、不含其它辅助成分的消毒液;(2)以次氯酸钠为杀菌成分,以烷基磺酸钠和(或)烷基苯磺酸、氢氧化钠和(或)香料为辅助成分的复配液体消毒剂产品。

2、对原材料的要求2.1、次氯酸钠溶液:原料质量应当符合《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中规定的A型质量标准,有效氯含量≥10%。

2.2、烷基磺酸钠: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烷基磺酸钠》QB142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定。

2.3、烷基苯磺酸: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直链烷基苯磺酸》GB/T8447规定。

2.4、氢氧化钠应当符合《工业用氢氧化钠》GB209规定。

2.5、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生活饮用水,或在生活饮用水基础上进一步净化得到的水。

3、对消毒液的要求3.1、外观无色或浅黄色清澈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无分层沉淀。

3.2、有效氯含量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范围内。

3.3、稳定性包装后的消毒剂,在遵守储运、贮存规则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不得低于6个月。

在标识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不得低于标识有效氯含量下限值、且应≥4%。

3.43.5、允许使用浓度及使用条件限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饮食餐具消毒、果蔬消毒、织物消毒、血液及粘液等体液污染物品消毒、排泄物消毒;并规定按照限定的使用浓度、消毒时间、使用方法使用。

4、检验方法4.1、外观在自然光源或日光灯前裸视观察。

4.2、有效氯含量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有效氯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4.3、稳定性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试问留样法进行有效氯含量稳定性测定,有效氯含量下降率≤15%,且下降后的原液有效氯含量≥4%为通过。

4.4、对微生物的杀灭性能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5、标签说明书5.1、产品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要求。

次氯酸钠溶液标准

次氯酸钠溶液标准

次氯酸钠溶液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2498一93次氯酸钠溶液代替HG/丁1-1137-78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溶液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氢氧化钠经氯化而制得的次氯酸钠溶液。

2 引用标准GB/T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3049 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通用方法邻菲罗琳分光光度法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3 技术要求3门外观:浅黄色液体。

3.2 次氯酸钠溶液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指标1型,型.型有效氯含量(以c1计) 李13.0 10.0 5.0游离碱含量(以NaOH计) 0.1- 1.0铁含量( 0.0104 试验方法试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中三级水规格。

4.1 有效氮含2的测定4.1.1 方法原理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为终点。

反应式如下:2H '+ O C I一 +2 1- = T,+ C l- + Hz O 1z+ 2 % 0, 2-= S a0 61 -+ 2 1-4.1.2区筵鱼这鱼一_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93一09一08批准1994一10一0,实施 HG/T 2498一93般实验室仪器。

4门.3 试剂和溶液4.1.3.1 盐酸(GB/T 622)溶液:1+1;4门.3.2 碘化钾(GB/T 1272)溶液;100 g/L,称取100 g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至1 000 ml摇匀;4.1.3.3 硫代硫酸钠(GB/T 637)标准滴定溶液:‘(Na,S,O,)二0.1 mol/L,按GB/T 601配制及标定;4.1.3.4 可溶性淀粉(HG B 3095)溶液:10 g/L,按GB/T 603配制。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

附件1: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卫生质量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之间符合下列组成要求的次氯酸钠类消毒液:①杀菌成分为次氯酸钠、不含其他辅助成分的消毒液;②以次氯酸钠为杀菌成分,以烷基磺酸钠和(或)烷基苯磺酸、氢氧化钠和(或)香料为辅助成分的复配液体消毒剂产品。

2. 对原材料的要求2.1. 次氯酸钠溶液:原料质量应当符合《次氯酸钠溶液》GB19106 中规定的A型质量标准,有效氯含量≥10%。

2.2. 烷基磺酸钠: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烷基磺酸钠》QB142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规定。

2.3. 烷基苯磺酸:原料质量应当符合《工业直链烷基苯磺酸》GB/T8447规定。

2.4. 氢氧化钠应当符合《工业用氢氧化钠》GB209规定。

2.5.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生活饮用水,或在生活饮用水基础上进一步净化得到的水。

3. 对消毒液的要求3.1. 外观无色或浅黄色清澈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无分层沉淀。

3.2. 有效氯含量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在4%-7%范围内。

3.3. 稳定性包装后的消毒剂,在遵守储运、贮存规则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不得低于6个月。

在标识的有效期内,原液有效氯含量不得低于标识有效氯含量下限值、且应≥4%。

3.4. 杀灭微生物能力要求3.5. 允许使用浓度及使用条件限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食饮具消毒、果蔬消毒、织物消毒、血液及粘液等体液污染物品消毒、排泄物消毒;并规定按照限定的使用浓度、消毒时间、使用方法使用。

4. 检验方法4.1. 外观在自然光源或日光灯前裸视观察。

4.2. 有效氯含量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有效氯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4.3. 稳定性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室温留样法进行有效氯含量稳定性测定,有效氯含量下降率≤15%,且下降后的原液有效氯含量≥4%为通过。

4.4. 对微生物的杀灭性能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消毒剂杀微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次氯酸钠溶液

次氯酸钠溶液

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 2016年08月01日本标准表1中的A型指标、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性。

标准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及国内生产和使用实际需要而制定。

本标准为2003年5月16日网上发布标准的修订版,并代替上述网上发布的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SAC/TC63/SC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锦西化工研究院、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沛云、胡立明、魏静、李富荣。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溶液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氢氧化钠经氯化而制得的次氯酸钠溶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l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滴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610.1 1987 化学试剂砷测定通用方法GB,T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6678 化千产品采样总则GB,T6680 液休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9107 次氯酸钠包装要求3 要求3.1 外观:浅黄色液体。

3.2 次氯酸钠溶液应符合表1给出的要求。

4 采样4.1 产品按批检验。

生产企业以成品槽、一天或一个生产周期生产的次氯酸钠溶液为一批。

用户以每次收到的同一批次的次氯酸钠溶液为一批。

4.2 次氯酸钠溶液用槽车、贮槽装运时,建议用GB,T 6680中规定的适宜的取样器,从深度不同的上、中、下三处采取等量的有代表性的样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次氯酸钠溶液国家标准 前言本标准表 1中的 A 指标、第 7章、第 8章为强制性 ,其余为推荐性。

生产单位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本标准组织生产,经销单位自 2003 年 6 月 15 日起实施。

本标准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及国内生产和使用实际需要而制定。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 ,化学工业标准 HG/T 2498 -1993《次氯酸钠溶液》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 CSBTS/TC63/SC6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锦西化工研究院、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沛云、胡立明、魏静、李富荣。

本标准解释权归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 CSBTS/TC63/SC6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溶液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 存、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氢氧化钠经氯化而制得的次氯酸钠溶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杂质滴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610.1 化学试剂 砷测定通用方法(砷斑法) GB/T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451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3 要求3.1 外观 :浅黄色液体。

3.2 次氯酸钠溶液应符合表 1 给出的要求。

4 采样4.1 产品按批检验。

生产企业以成品槽、一天或一个班次生产的次氯酸钠溶液为一批。

用 户以每次收到的次氯酸钠溶液为一批。

4.2 次氯酸钠溶液用槽车、贮槽装运时 ,建议用 GB/T 6680 中规定的适宜的取样器 ,从深度 不同的上、中、下三处采取等量的有代表性的样品。

4.3 次氯酸钠溶液用塑料桶 (瓶)包装时 ,应按 GB/T 6678 中规定的采样单元数随机抽取样 品。

4.4 将抽取的样品混匀 ,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带磨口塞的棕色广口瓶中 ,密封。

每瓶样品量不得少于 200mL 。

一瓶用于检验 ,一瓶用于备检。

样品瓶上应贴上标签 ,并注明 :生产企业 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或生产日期、采样量、采样日期及取样人姓名等。

5 试验方法除非另有说明 ,在分析中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 中规定的三级水或相应纯度的水。

GB/T 601 化学试剂 GB/T 602 化学试剂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规定时,均按GB/T 601 、GB/T 602 、GB/T 603 规定制备。

5.1 次氯酸钠溶液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5.1.1 原理在酸性介质中,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反应式如下:2H++ OCl-+ 2I-= I2+ Cl-+ H2OI2+ 2S2O32-= S4O62 -+ 2I-5.1.2 试剂5.1.2.1 碘化钾溶液:100g/L 称取100g 碘化钾,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 摇匀。

5.1.2.2 硫酸溶液:3+100量取15mL 硫酸,缓缓注入500mL 水中,冷却,摇匀。

5.1.2.3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5.1.2.4 淀粉指示液:10g/L5.1.3 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

5.1.4 分析步骤5.1.4.1 试料量取约20mL 实验室样品,置于内装20mL 水并已称量(精确到0.01g )的100mL 烧杯中,称量(精确到0.01g )。

然后全部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1.4.2 测定量取试料( 5.1.4.1)10.00mL, 置于内装50mL 水的250mL 碘量瓶中,加入10mL 碘化钾溶液(5.1.2.1 )和10mL 硫酸溶液( 5.1.2.2),迅速盖紧瓶塞后水封,于暗处静置5min,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5.1.2.3)滴定至浅黄色,加2mL 淀粉指示液( 5.1.2.4)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5.1.5 结果计算有效氯以氯的质量分数X1 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X1 = { (V/1000 )cM X100}/{m >10/500} = 5VcM/m (1)式中:V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c-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 —氯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 = 35.453)。

5.1.6 允许差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5.2 次氯酸钠溶液中游离碱含量的测定5.2.1 原理用过氧化氢分解次氯酸根,以酚酞为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

反应式如下:ClO-+ H2O2= Cl-+ O2+ H2OOH-+ H+= H2O5.2.2 试剂5.2.2.1 过氧化氢溶液:1+55.2.2.2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 )=0.1mol/L5.2.2.3 酚酞指示液:10g/L5.2.3 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

5.2.4 分析步骤量取试料( 5.1.4.1)50.00mL, 置于250mL 锥形瓶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5.2.2.1)至溶液不冒气泡为止,加2〜3滴酚酞指示液(5.223),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5.222)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

5.2.5 结果计算游离碱以氢氧化钠(NaOH )质量分数X2 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表示:X2 = { (V/1000 )cM X100}/{m >50/500} = {VcM}/m (2)式中:V-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 = 40.00)。

5.2.6 允许差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04%。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5.3 次氯酸钠溶液中铁含量的测定5.3.1 原理在不含次氯酸根的介质中,用盐酸羟胺将溶液中Fe3+还原成Fe2+,在pH4〜4.5缓冲溶液体系中,Fe2+同1,10 —菲?啉生成橙红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反应式如下:2Fe3++ C6H8O6= 2Fe2++ C6H6O6+ 2H+Fe2++ 3C12H8N2= [Fe(C12H8N2)3]2+5.3.2 试剂5.3.2.1 过氧化氢溶液:1+55.3.2.2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4.55.3.2.3 盐酸羟胺溶液:10g/L称取1g 盐酸羟胺,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5.3.2.4 铁标准溶液:0.1mg/mL5.3.2.5 铁标准溶液:0.01mg/mL量取25.00mL 标准溶液( 5.3.2.4),置于2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该溶液使用前配制5.3.2.6 1,10—菲?啉指示液:2g/L5.3.3 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和分光光度计。

5.3.4 分析步骤5.3.4.1 标准曲线绘制5.3.4.1.1 量取铁标准溶液(5.3.2.5)0.0、1.0、2.0、3.0、4.0、6.0、8.0、10.0mL 分别置于八个100mL 容量瓶中,向每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mL 盐酸羟胺溶液( 5.3.2.3)、10m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5.3.2.2)和5mL1,10 -菲?啉指示液( 5.3.2.6),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0min 。

5.341.2以不加铁标准溶液的空白溶液调整分光光度计为零,在波长510nm处,选用合适的比色皿,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

5.3.4.1.3 以铁含量为横坐标,与其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3.4.2 空白试验不加试料,采用与测定试料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进行空白试验。

5.3.4.3 测定量取50.00mL 试料(5.1.4.1)置于100mL 容量瓶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5.3.2.1)至不冒气泡为止,然后加5mL 盐酸羟胺溶液( 5.3.2.3)、10m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5.3.2.2)和5mL1,10 —菲?啉指示液(5.326),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0min。

以下按5.3.4.1.2规定进行。

5.3.5 结果计算铁含量以铁的质量分数X3表示,数值以%表示,按式(3)计算:X3 = {[m/1000] K)O}/{m >50/500} = m1/m (3)式中:ml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试料中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5.3.6 允许差平行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001%。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5.4 次氯酸钠溶液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5.4.1 原理在弱酸性(pH3〜4)的条件下,试料中的重金属离子与硫离子生成棕黑色沉淀,与同法处理的铅标准溶液比较,作限量试验。

5.4.2 试剂5.4.2.1 盐酸5.4.2.2 过氧化氢溶液:1 +55.4.2.3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 ~35.4.2.4 硫化氢饱和溶液5.4.2.5 铅标准溶液:0.1mg/mL5.4.2.6 铅标准溶液:0.01mg/mL量取铅标准溶液( 5.4.2.5)稀释10倍。

该溶液使用前配制。

5.4.2.7 酚酞指示液:10g/L5.4.3 仪器一般实验室仪器。

5.4.4 分析步骤5.4.4.1 量取25.00mL 试料( 5.1.4.1)置于50mL 比色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5.4.2.2)至无气泡为止。

加 1 滴酚酞指示液( 5.4.2.7),用盐酸( 5.4.2.1)调节至呈微红色。

再加5m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5.4.2.3),摇匀,备用。

5.4.4.2 量取1.0mL 铅标准溶液(5.4.2.6)于50mL 比色管中,加5m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5.4.2.3),摇匀,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