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为主体》课件
个人奖金
根据个人工作表现和业绩给予的 奖金。
团队奖金
根据团队整体表现和业绩给予的 奖金。
利润分享计划
将企业利润分享给员工,以激励 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
福利制度
社会保险
为员工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福利保障。
住房补贴
为员工提供住房补贴,帮助员工解决住房问题。
带薪休假
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按劳分配能够保障劳动者享有基本的劳动权利和尊严,提 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2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 价值,而且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
泉。
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指出,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 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它体现了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
按劳分配的特点
公平性
调节性
按劳分配坚持公平原则,按照劳动者 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等价交换 ,不承认任何形式的剥削和特权。
按劳分配能够调节社会财富积累与贫 困积累的矛盾,缩小收入差距,促进 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总结词:相辅相成
详细描述: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在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为主体 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竞争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市场经济也为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实现提供了广阔 的平台和有效的机制。
按劳分配与全球化的关系
总结词: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实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 素的国际流动,使得劳动力的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实现。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竞争压力和分配 不公等问题,需要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一、教案导入教学目标:了解按劳分配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念,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知识讲解1. 按劳分配的概念按劳分配是指按照个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的本质是劳动价值论,强调个人努力和贡献与收入的直接关系。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
2. 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2)个人劳动的时间和强度。
(3)个人的技能和能力。
(4)个体的劳动所得。
三、实践操作1. 集体经济分配方式集体经济分配方式是指按照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按一定比例分配利润或收益的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强调集体经济组织的整体利益和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在集体经济中,按劳分配仍然是主要的原则,但也需要考虑集体组织的利益和发展。
2. 国家公共财政分配方式国家公共财政分配方式是指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调节和分配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保障基本民生和公共利益。
在这种方式下,按劳分配仍然是主要原则,但也需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均衡。
3. 工资制度分配方式工资制度分配方式是指根据个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岗位等级和工资标准,确定个人收入的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强调个人劳动的贡献和能力,同时也考虑到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公平。
工资制度下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重要分配方式。
四、案例分析以各国按劳分配制度为例,简要分析其特点和问题。
1. 中国的按劳分配制度中国的按劳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重要分配方式。
在中国,按劳分配主要以工资制度为主,同时也有集体经济分配和国家公共财政分配的方式。
中国的按劳分配制度强调个人劳动的贡献和能力,但也面临着个人收入差距拉大、公平性不足等问题。
政治:3.7.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昔日义 乌 —— 鸡 毛 换 糖
今日
新义乌
城 市 灰 姑 娘 _ 深 圳
我国 初级 阶段 客观
Hale Waihona Puke 生产力 决 定总体发展水平低、不平 总体发展水平低、 衡、多层次
体 生产 多 发展 平 多
体
发展
作业: 辩析 辩析] 作业:[辩析
※
资本、 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与社会主义的本 有利于经济发展, 质相违背
(产品如何分配) 产品如何分配)
读一读 视野更开阔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完
党的十六届三中 全会通过了《 全会通过了《关于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若干问题的决定》 若干问题的决定》其 中第四点指出: 中第四点指出:加快 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 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 特别要大力发展资本 市场、人才市场、 市场、人才市场、劳 动力市场、 动力市场、经理市场 及其其它要素市场。 及其其它要素市场。
东西部差异
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 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 所有制结构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 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 所有制方式
共同富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方式
我国的分配制度
【注意点】 注意点】 范围 原则 对象
公有制 多劳多得,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个人消费品
作用: ② 作用
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劳 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 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学习兴趣1.2 教学内容按劳分配的定义和意义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按劳分配的定义和意义,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第二章:按劳分配的含义与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和原则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优点和不足2.2 教学内容按劳分配的含义和原则按劳分配的优点和不足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和原则,以及按劳分配的优点和不足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按劳分配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第三章: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过程3.2 教学内容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特点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特点和演变过程图片展示法:展示我国分配制度演变过程中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四章: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和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多种分配方式的具体内容4.2 教学内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和意义多种分配方式的具体内容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多种分配方式的具体内容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多种分配方式的理解和看法第五章: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分配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5.2 教学内容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当前我国分配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查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分配问题第六章:按劳分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按劳分配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6.2 教学内容按劳分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按劳分配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6.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按劳分配的具体应用案例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按劳分配对个人和社会影响的看法第七章: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具体实践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方面的具体实践让学生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成效和挑战7.2 教学内容我国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方面的具体实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成效和挑战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成效挑战调查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问题第八章:公平与效率在分配制度中的平衡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平与效率在分配制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公平与效率平衡方面的探索和成效8.2 教学内容公平与效率在分配制度中的关系我国在公平与效率平衡方面的探索和成效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平与效率在分配制度中的关系,以及我国在平衡方面的探索和成效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公平与效率在分配制度中平衡的看法第九章:分配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分配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未来分配制度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9.2 教学内容当前我国分配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分配制度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前我国分配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未来分配制度发展趋势的看法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教案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分配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教案的学习内容思考分配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整个教案学习内容的回顾和思考报告演示法:组织学生进行报告演示,展示对分配制度在现实生活中意义和作用的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按劳分配的定义和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和劳动贡献的尊重。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本框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人教版必修教材中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课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懂得了如何创造财富,这就为本框的学习如何对财富进行分配做了铺垫。
同时又为下一框如何在分配过程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本着三贴近的原则,我的教学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主。
以学生们最喜欢的电视剧进行导入,接着以导入的例子继续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起到连贯的作用,让知识点没有那么零散。
在第二目知识点特别是难点讲解时,我利用学生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进行讲解,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学情作为高一新生,刚刚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形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够,尽管他们对身边的一些经济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关注,但是对纯粹的经济理论把握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会使学生兴趣不足,所以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使他们获取理性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对身边的分配方式进行理性的分析。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分析,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原因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特别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和原因。
在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精神。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抓住教材和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信念,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一一分配制度。
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基本经济制度 ),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 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完善分配体系 , 理顺分配关系。
所以 ,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二)学情分析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
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二、教育教学目标㈠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㈡教育教学目标要点⒈知识目标①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②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③懂得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④了解我国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⑤了解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⒉能力目标①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②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的自觉性②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意义2、难点:其他分配方式的形式;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中的引导、点拨、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相结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22张)(共22张PPT)
不应该,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 配的制度! 即: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 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知识体系构建
我 国 的 生 决定 产 力 水 平
公有制 为主体 基 本 经 济 制 度
决定
原因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内容 意义
决定
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 资本、技术、 管理等生产 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 制度
基 本 内 容 和 要 对 是社会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不包括 求 象 生产资料 结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果
地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 位 基本原则 前 在公有制的范围内 提 标 以劳动为尺度 准
客 观 必 然 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 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 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 性)
生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 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完善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 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小莉的爸爸是一家国企的高级工程师,去年工 资收入共69600元,奖金12000元,个人发明 专利转让8000元;她的妈妈在小区开了家美 发店,去年经营收入42000元,家里购买国债 收入5800元。小莉一家去年的各项收入分别 属于按什么分配取得的收入?
5.按劳分配的地位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 主体 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 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生活:2015年3月,小张经过竞聘进入了一家大 型国企工作。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工作业绩突出,工资升到了令同事们大为羡 慕的6000元/月。 同事小王工资只有2000元/月,他看到小张的 工资和自己的工资有差距,心理不平衡,觉 得不公平。他认为:国有企业,应该实行平 均分配。 问题:小张的工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同 事小王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框架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框架还记得必修一的政治课本讲了哪些内容吗?必修一的政治属于经济生活,大部分知识点都与经济相关,那么第三单元介绍的收入与分配的知识点,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必然性: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③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4、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③意义: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13个显著优势,其中第六个显著优势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这一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路,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建设领域最大的制度优势。
而这一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资源配置体制。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优势要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优势的论述,就要分析清楚我们目前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么来的,它的理论渊源是什么,它的制度特征是什么,它的制度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事实上,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脱胎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三根最重要的“柱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
这三根“柱子”,今天很多党员干部已经不甚理解,尤其是第三根“柱子”——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来源。
实际上,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里,社会主义是要实行计划经济的体制,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有最高的效率,才能避免工人阶级被剥削和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才能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所以,从当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到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所实行的体制都是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以指令作为配置资源最重要的手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交换、消费等都是依据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的指令进行,所以,那时的“计划委员会”(即今天“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前身)在行政体系中权力非常大。
《按劳分配为主体》课件
06
按劳分配的发展趋势与展 望
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按劳分配的基础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为劳动者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报酬水平,是实现按劳分配的重 要平台。
按劳分配促进市场经济效率
按劳分配能够激励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创新和效率提升,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按劳分配为主体 》ppt课件
目 录
• 按劳分配的概述 • 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 •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 按劳分配的实践与探索 • 按劳分配的国际比较 • 按劳分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按劳分配的概述
按劳分配的定义
按劳分配是指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 数量和质量,按照等量劳动相交换的 原则,分配给劳动者相应的劳动报酬 。
劳动报酬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要与市场供求关系相适应, 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劳动报酬的市场调节。
按劳分配的意义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01
按劳分配原则能够激励劳动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有利于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02
按劳分配能够实现劳动者之间的平等竞争,缩小收入差距,促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
加强教育和培训
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竞 争力
05
按劳分配的国际比较
西方国家的工资制度
美国的工资制度
以市场为导向,工资水平主要由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府 通过最低工资法等法规保障低收
入者的基本生活。
欧洲的工资制度
以工会和雇主协会协商谈判为主 要形式,政府通过宏观干预和调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
高一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本框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人教版必修教材中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课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懂得了如何创造财富,这就为本框的学习如何对财富进行分配做了铺垫。
同时又为下一框如何在分配过程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本着三贴近的原则,我的教学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主。
以学生们最喜欢的电视剧进行导入,接着以导入的例子继续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起到连贯的作用,让知识点没有那么零散。
在第二目知识点特别是难点讲解时,我利用学生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进行讲解,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学情作为高一新生,刚刚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形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够,尽管他们对身边的一些经济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关注,但是对纯粹的经济理论把握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会使学生兴趣不足,所以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使他们获取理性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对身边的分配方式进行理性的分析。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分析,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原因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特别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和原因。
在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精神。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抓住教材和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的信念,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
高中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件
假如你是国家的决策者,在 确立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时, 你会考虑哪些因素?请说明你 的理由。
● 生产决定分配
决定 我国的生产力状况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水
不
多
平
平
层
低
衡
次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决 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 定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构建和谐社会
按劳分配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 动的性质和特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
1.通过归纳新中国建立以来文艺事业 的发展 和成就 ,培养 学生从 文艺现 象中领 悟历史 的能力 ;
❖
7.我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此基本理念 之上设 计的。 另外, 本课设 计能充 分利用 信息技 术,巧 妙把多 媒体技 术与教 学内容 融合起 来,极 大地提 高了课 堂教学 效率, 也能实 现课堂 与课外 的完美 结合, 真正为 学生的 终身学 习与发 展打下 良好的 基础。
按劳分配
农民靠承包土地进行生产获得收入
按劳分配
个体经营收入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农民靠出租土地使用权获得收入 按土地要素分配
______
债券、股票交易收入
按资___本___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获得利息收入 按资___本___要素分配
按 生
提供技术、信息获得收入 外企工作,工资收入
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_____________
❖
按劳分配为主体精品PPT课件
注 意:
(1) 、实行范围: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2)、分配尺度: 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3)、分配内容: 社会总产品作各项必要
扣除后余下的个人消费品
(4)、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5)、地位: 基本原则 主体
探究二:
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 为什么收入不同?
同等劳动≠同等收入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是与企业
•按管理要素分配:强调的是企业中的经理等管理 者,如管理者的年薪
走进联想看分配
中国民营企业联想采用按贡献参与分 配的模式,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员工的积 极性,薪酬从几千元到几百万。基层营 销人员,基本工资2000元。软件工程师, 基本月薪8000元。高层管理人员,如全 面负责本集团业务规划及运作的联想集 团总裁(杨元庆)2003年年薪为600万 元。
的经济效益等相联系的。
二、按劳分配
• 1、是什么 • (1)定义 • (2)地位: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一、按劳分配
• 1、是什么 • 2、为什么 • (1)必要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不能按资分配)
不是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 内实行的,而经营早点的摊位属于个体经济,所 以个体经营者的收入虽然也是劳动所得,但却不 属于按劳分配。
劳动收入≠按劳分配
个体经济:
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以劳动 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和支配的经济形式。 特点:
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资本 劳动
要注意各种要素参与分配的特点:
•按劳动要素分配:突出强调劳动者所得,如私营企 业及三资企业中的工人劳动报酬如工资、奖金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开课优质课件
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职业道德; × 职业技能
④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进程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自主学习
1.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必然性以及意义; 2.其他分配方式有哪些? 3.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P59
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 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 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1、(07文基广东)某位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 入,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等构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B.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C.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资收人属于按生 产要素分配 D.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奖金、股票投资收人属于按生 产要素分配
★分配范围: 公有制经济 ★分配依据: 以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
★分配对象: 个人消费品
★分配结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思考1: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吗?
公有制经济中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吗?
一般说来,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 奖金和津贴都是属于按劳分配的。 但是也不能够一概认为公有制经济中都是 按劳分配。 比如说,公有制单位中职工的福利性收入 和社会保障收入都不属于按劳分配。
下列收入分配符合按劳分配基本原则的有(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
D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承包经营中获得的收人
③孙某在某国家机关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 ④李某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高一政治 6.2.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教案 沪教版
(新教材教案)第六课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第二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第一框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第六课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第二节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第一框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识记并理解与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掌握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家庭收入和分配问题的调查以及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认同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和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制度,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自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的教材,理解基本内容;2、指导学生作好课前的研究性学习,做好班级家庭收入调查和分类;3、教师查找、筛选相关分析资料;4、师生合作,制作各自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关注与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学生多媒体展示】班级家长所在单位所有制形式和家庭收入来源的调查师:可以看到我们的家长有在公有经济组织工作的,也有在非公经济组织工作的;他们的收入来源也呈现出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其实也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那么,从整个国家看,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与我国现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教师:从我们班级家长所在单位所有制形式和家庭收入来源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大部分的家长,他们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可见,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各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财产性收入
通过所拥有的各类 财产获得的收入 【利息、租金、专 利收入、红利等】
经营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通过生产经营活 动所获得的收入,
如开网店。
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 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 之间的经常性收人转移,包括养 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等
你能区分我国居民收入途径吗?
看法1:工资考核以平均数决定分配金额, 大家平均发放。 看法2:工资应满足所有员工对于工资的要求。 看法3:工资考核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为原则。
你支持哪一种看法、为什么? 你不支持另外两种看法的原因又是为什么?
分组讨论,并选 出一名发言代表阐 述本组的观点……
二、按劳分配
INSERT THE TITLE OF YOUR PRESENTATION HERE
按劳分配
小政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政的妈妈是一家
按劳动要素分配
外资企业的总经理,除年薪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
按资本要素分配
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政的叔叔是农民,除了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获得的一定收入,还自己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政是私营企业的普通
4.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
看法1: 平均发放
平均分配
干多干少一个 样,滋生懒汉”
束缚 生产力
普遍贫困
看法2: 满足所有员 工的需求
按需分配
人们劳动的性质
看法3:
与特点存在差异
多劳多得
√ 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
否定不劳而获
前:人们素质极大提高,物质 极大发展,能满足人民各种需求。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这是由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营方式,市场运行体制三方面第一: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多种分配方式其中就有专业户的个人收入,而此正是多种所有制当中的个体经济,因此,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分配结构。
第一个原因——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有: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等。
这些实现形式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
第二个原因——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就得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就得使得各种生产要素都有相应的市场,而同时这些生产要素的持有者就会得到收入,这也是一种分配方式。
第三个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社会保障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里面就包括了其他的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主要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
它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或价格。
3.资产收益。
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如红利、股息、利息和分享收益。
4.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包括凭借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或入股、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5.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主要指我国私营企业主和外资及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中的企业主按资本获得的利润收入。
此外,还存在国有企业的承包者和租赁者通过按经营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国家和社会公平原则进行福利性分配而得到的一些收入,以及分享风险收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含课件)北京铁二中邵娟 100045点击下载: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以及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
能够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两方面,说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能力目标: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而加深对“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解。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调查、互动讨论、归纳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框题内容,并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家庭收入构成分析表[提问]请同学结合对自己家庭收入构成的调查,谈谈家庭收入的各项构成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发言。
教师: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存在按劳分配和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请同学们准确说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
【讲授新课】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提问]什么是按劳分配?判断某一收入是否属于按劳分配应注意把握什么特征?学生:要注意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按劳分配是以劳动者的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掌握按劳分配要注意明确三点:第一,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也就是说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具有明显公有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才实行按劳分配;第二,社会向劳动者分配的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生产资料;第三,实行按劳分配的一个原则就是以劳动为尺度,根据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分配,最终的结果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这里所说的劳动不能是无效劳动,必须是社会需要的,被市场承认的劳动)。
指导学生分析P44最后一段。
(见课件)[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公有制范围内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呢?学生: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劳动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提问]不知道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是否注意过那些经营早点的摊位,他们非常辛苦,在用劳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赚取了不少收入。
他们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吗?为什么?学生:不是按劳分配。
因为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而经营早点的摊位属于个体经济,所以个体经营者的收入虽然也是劳动所得,但却不属于按劳分配。
(二)其他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想一想]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和按劳分配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我们再来探讨其他一些情形:[师生互动](逐一显示五种情形)教师:A是某外商独资企业中的普通职员,月工资3000元,是按劳分配吗?为什么?如果不是按劳分配,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学生:不属于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只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而A是在外商独资企业中打工,A的收入应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教师:B把钱存入银行定期获得利息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学生:这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教师:结合课前对家庭收入构成的调查,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学生:买国债获得的利息收入、持有股票获得的分红、买卖股票获利、买证券投资基金的获利等。
教师:这种分配形式由什么突出的特征?学生:因投入资金而取得的收益教师:再来看第三种情形:C承包土地后转租给他人获得的收入,这是哪种分配形式?你还能举出属于这种分配方式的例子吗?学生:这是按土地要素分配,还有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收入。
教师:D获得专利后进行转让,获利10万元,这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学生:这是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教师:最后我们看第五种情形:(E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学生:这是按管理要素分配(在师生互动中,针对学生发言中不准确或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教师:我们刚才谈到的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信息、管理都是可以用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
以上涉及的五种分配的具体形式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提问]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谈谈你的看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生产要素是从事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谁拥有生产要素,谁就能从事经济活动和占有经济成果。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中,还存在着资金不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
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涉及个人切身利益,必然会激发全社会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生产要素投入的热情,有利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所以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提问]除我们学习的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非按劳分配的形式?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例如: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
3、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巩固]1)讨论:“工资属于按劳分配,非劳动所得属于剥削收入”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1)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虽然是劳动收入,但不属于按劳分配,而是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2)非劳动所得的情形较多,如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从社会保障中获得的收入等均不属于剥削收入2)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学生: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是一种混合收入,包括资本要素收入、经营管理收入。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注意到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而在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而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什么?(三)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初中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有关知识)教师: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内容之一,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理清思路: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内容之一,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而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引导学生完成图表填写(见课件),加深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的理解。
[归纳]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3、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做出分析)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必然使一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诚实经营先富起来,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现实:[资料]据报道,目前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亿元的家庭有数百户,过1000万元的已达到数百万户。
与此同时,我国尚有数百万年均收入在300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有一千多万生活在贫困中的城镇居民。
占总人口20%的贫困人口占总收入或总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总收入或总消费的份额高达50%。
20多年来,我国基尼系数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目前已达到0.447。
按照国际惯例,一国基尼系数达到或超过0.4,就说明其收入差距过大,我国社会的收入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
[提问]能不能任由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发展下去,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不能任由它发展下去。
因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造成许多社会矛盾与社会不合谐的现象,潜伏隐患,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提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取消收入的差距?为什么?学生:不能。
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先富带后富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拉开一定的收入差距,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不能搞“平均主义”。
教师:这就是说,在现阶段的分配政策上,必须鼓励部分先富,先富带动后富,即讲求“效率”;与此同时又必须调节收入差距,避免收入水平过分悬殊。
否则就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提问]那你认为怎样才能逐步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呢?学生:征收个人所得税,高收入者多纳税、整顿灰色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适时开征遗产税等等。
教师: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人事部、财政部、民政部和劳动保障部的有关负责人,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有关情况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谈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原则(《北京青年报》2006年7月18日A3版)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是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结论──公平与效率并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课堂小结】围绕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学习了两个问题: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由学生总结复述)【课堂练习】1、(1999,全国)单项选择题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这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C)决定的。
A.产品结构 B.产业结构 C.所有制结构 D.消费结构2、(1999,上海)不定项选择题小陈在某国家控股公司工作。
他还持有本公司的一些股票,年底获得了股息收入。
这表明,决定他的收入的分配方式有(AD)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平均原则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