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科教育中德育融合问题的研究”研究方案
教育学中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教育方案研究
教育学中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教育方案研究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
因此,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教育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教育方案的研究。
一、德育与智育的概念解析德育和智育是教育的两个核心方面。
德育是指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具备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的人;智育则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与智育的目标不同,但是两者的关系又密不可分。
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既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又要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各种挑战时能够全面发展。
二、融合教育方案的设计1. 文化教育的融入文化是德育与智育融合的重要桥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朗诵比赛、书法展览等,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同时,也可以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比如,在历史课上,老师可以讲述历史人物的行为道德,并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评估。
2. 课程设置的整合德育与智育的融合需要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
学校可以将德育和智育相关的知识点安排在同一门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德育的熏陶。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增加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的讲解和理解,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来体会道德的重要性。
3. 评价方式的创新传统的评价方式偏重于智育的考核,忽略了德育的培养。
为了使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更加有效,评价方式也需要创新。
学校可以设计一些道德观察记录表或者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发展水平,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三、融合教育方案的效果评估实施融合教育方案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
在定性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以及他们的作品和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德育和智育发展情况。
在定量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数据,分析学生的成绩和素质发展情况。
通过评估结果,不仅可以总结融合教育方案的优点和局限性,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方案,提高其实施效果。
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与策略研究摘要:德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灵魂,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在分析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将德育融入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模式,并据此给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学科教学;德育;融合德育是培养人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始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人才为核心目标,为各类大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这些成功的德育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
但应该清醒认识到的是,“高投入”与“低产出”仍然是中小学校阶段德育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1]。
学校德育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但各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经常方式。
无论从学生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还是从德育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都应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
然而,当今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小学校如何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将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借此大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值得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究。
一、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现状分析在当今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已大不如前。
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滞后、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的问题,增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度,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低下,如下图1所示。
图1 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因果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中小学校德育方法落后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科本位意识,造成对学科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弱视”乃至熟视无睹;空洞说教式的“单边行动”,导致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两张皮”。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应该融合在学科教学之中,融合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2]。
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研究
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已不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
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德育教育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将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也有助于小学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对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数学教育,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德育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做出正确的选择。
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品德修养的影响。
通过详细分析小学数学和德育两者在教育实践中的特点和作用,探讨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为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数学与德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和案例分析,总结出有效的融合方式,并评估融合的成效,为推动小学数学与德育融合在实践中的落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最终旨在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为小学数学和德育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新墩镇中心学校【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突出了“以人的开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开展。
因此,我们的中学学科教学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理解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使学生的学科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使之成为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支撑平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长期以来,我国的根底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学科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无视了利用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
在今天实施新学科课程标准,从事学科教学时,不可防止地受到应试教育某种程度的影响,制约着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在中学教学中,或因不明确中学学科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内容,使一局部学科教师有心去渗透德育,却感到力不从心或无所事事。
3.随着新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中学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中学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
能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考核一个学科教师是否具有以人的开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
4.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近几年来呈现上升的开展态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反映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环节的薄弱。
不失时机地利用中学学科教材内容,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使学生从中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改良和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构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德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学校德育教学是一个广泛的课题。
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
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
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学校提升学生素质综合能力最直接有效的一项教育实践。
充分体现学生在国家未来发展、国家未来社会所需的德育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审美的鉴赏性及创造性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是让学生有能力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构成体系的完整,否则就会没有意义。
因此,对它的实施加以完善,使其更有层次性,才能将学校提出的知识教学活动,和德育经历完美融合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教育教学体系。
做到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首先是要从教材入手,科学而合理把德育主题融入学科教学内容,既要把教材中有关德育主题的内容引入,又要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的模式,传播正向的道德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牢牢掌握学科知识,让德育主题起到更好的熏陶和激励发挥作用。
另外,还要注重教师实践引导和教学技巧的熟练掌握。
合理运用技巧,充分发挥教育渗透力,起到对学生形象思想和人生观的培育作用,让学生自觉到自己的价值观,有助于建立更加得体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
要落实到位的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需要相关的政策保障及考核制度,以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并引起家长的关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企业家精神,最终达到予以尊重的学习意识和奉献精神。
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研究
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研究德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学科教学的严谨性和针对性,德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一直是教育界探索的难题。
本文旨在研究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课程目标统一要实现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首先需要统一课程目标。
学校和教师应把德育纳入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中,使之成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统一课程目标,可以为德育渗透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教学内容贯通德育的渗透需要与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有机的衔接关系。
教师可以选择与德育相关的话题和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讲解伟人的伦理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对正确品质的认识和追求;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研究环境保护等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教学内容的贯通,可以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知到德育与学科教学的相互联系和价值。
三、教学模式创新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也需要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偏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而对德育的培养关注较少。
教师可以借助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德育素质。
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精神。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四、评价方式改革德育的渗透还需要改革评价方式。
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关注不足。
学校和教师应从成绩评价向素质评价转变,将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中。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平时表现评价、案例分析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状况。
通过改革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德育积极性,推动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研究
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这一部分将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教师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
而在德育教育中,虽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但缺乏实际的操作方法和评估体系。
其次是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对于建设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旨在深入了解小学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的意义和价值,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方式、实践案例、效果评价,以及挑战与对策,旨在为小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2. 正文2.1 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意义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与此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将数学与德育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品格,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锻炼素质,培养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道德规范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和态度,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注重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小学数学与德育的融合意义重大,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融合课题方案
德育融合课题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目标也逐渐发生变化,不仅仅是单纯地追求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德育素质更是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为了切实抓好学生德育教育,我们学校决定开展德育融合课题研究,深入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与其他课程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研究目的通过德育融合课程的实施,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课程中,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三、研究方案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德育融合课程的实施方案:1. 语文课程与德育融合将语文课程中的课文进行精选和教材修改,将其中的德育内容更好地体现出来。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引导,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中的德育内涵和思想,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修养。
2. 数学课程与德育融合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且是高度逻辑性的。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审视数学知识对社会的作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线路等等。
3. 自然科学课程与德育融合在自然科学课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生态和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在进行常规的实验操作时,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4. 社会科学课程与德育融合社会科学课程涉及到的主题和话题非常丰富,可以涵盖很多社会领域的热点问题,例如国际和本地时事、政治和社会事件等。
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维工具和能力,以及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德育素质。
四、研究成果通过德育融合课程的实施,我们预计会取得以下成果:1.让学生的德育意识和修养得到提高。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引言:现代教育追求思想品德全面发展,德育在学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基础,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培养出道德情操和道德思维,实现德育目标。
本文将从跨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和实施、评价方法三方面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研究。
一、跨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方式。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方法和形式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地理学科中可以通过讲解自然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地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语文学科中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关于道德伦理的文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跨学科整合能够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设计和实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有关德育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
例如,在历史学科中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数学学科中可以通过讨论数学公式和智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评价方法评价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检测,而渗透德育的评价应更注重考察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思维。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个案分析等。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道德表现和价值认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指导和帮助。
同时,评价应该注重全面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评价其道德修养和品德表现。
结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通过跨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和实施、评价方法等途径来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一、探索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模式近年来,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它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又把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学科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为了探索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模式,我们需要从多方面下手,努力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将学生的品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
课堂教学不仅要延伸到现实生活,而且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为课堂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要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利用多媒体等物质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的思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教学中可以丰富和丰富教学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使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实用性,而且还能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形式呈现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比传统课堂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分析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效果近年来,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研究者们纷纷投入到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性质、机制及其效果的研究中。
综合分析表明,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分析学生的多元智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多角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第一篇: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
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赫尔巴特也曾说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
在学校工作中,要着重解决为谁而学,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
而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则涉及到学习的动机、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等,属于德育范畴。
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近几年,我校在学科教育为中,积极进行学科德育渗透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并积极提高教师的学科德育渗透意识。
要抓好学科德育渗透,领导重视是最根本的保证。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学科德育渗透教育。
针对“在学科中如何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首先,学校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校长亲自作动员,明确意义,统一认识。
其次,学校还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教育法》和《教师法》并组织了辅导报告。
第三,各科级还组织教师再次学习教学大纲,再次明确教学大纲中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
五育融合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五育融合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五育融合,特制定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五育融合教育的认识,明确五育融合的重要性。
2. 培养教师具备五育融合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2022年11月15日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各教研组办公室、教室等五、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五育融合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五育融合的内涵和实施策略。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学习借鉴优秀经验。
3. 教学研讨(1)分组研讨:各教研组围绕五育融合主题,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开展研讨活动,提出教学策略。
(2)集体研讨:各教研组汇报研讨成果,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五育融合教育的实施路径。
4. 教学实践(1)教师自选课题: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五育融合教学课题进行实践。
(2)专家指导:邀请专家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5. 教学成果展示(1)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评选出优秀五育融合教学案例,进行展示和推广。
(2)教学成果交流: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成果,促进相互学习。
六、活动组织1. 成立五育融合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2. 各教研组成立五育融合教研小组,负责本组活动的具体实施。
3. 教师积极参与活动,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和总结。
七、活动评价1. 教师对五育融合教育的认识程度和教学能力。
2. 五育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3. 教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4. 教师对活动的满意度。
八、预期效果1. 教师对五育融合教育的认识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开发研究
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开发研究引言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教师德育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而学科教育则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
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成为当代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开发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部分: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教师德育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而学科教育则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
教师德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平,学科教育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和学习途径。
教师德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现状与困境目前,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有效的德育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第二,教师缺乏德育与学科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第三,教育评价体系偏重学科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发展存在障碍。
第三部分: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开发原则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开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德育和学科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有机整体;第二,注重知识和品德的并重,通过学科教育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第三,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四部分: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设计方法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设计方法有很多种。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学科教育的课程中引入道德问题,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道德传统和价值观的熏陶。
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在学科教育中设置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道德冲突和抉择的过程,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一、背景现今社会,德育教育逐渐被重视,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也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性考量,需要在各学科中融入德育元素,形成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二、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的方式和效果,为学校提供可行的德育课程改革方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研究内容1.收集各学科德育课程的现状和特点;2.探索德育元素在各学科中的融合点和实施方式;3.设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方案,并进行实操;4.分析实践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
四、研究步骤1.调研:收集各学科德育课程资料,了解现状和特点;2.探索:分析德育元素在各学科中的潜在融合点和实施方式;3.设计:结合调研结果,制定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方案;4.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实践;5.分析: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五、预期结果1.建立了适合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方案;2.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全面发展;3.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德育课程改革方案。
六、实施计划1.第一阶段(1-3个月):调研和探索,收集资料、分析数据;2.第二阶段(4-6个月):设计和实践,制定方案、进行实操;3.第三阶段(7-9个月):分析和总结,评估效果、撰写研究报告。
七、预算安排1.调研经费:¥10000;2.设计实施经费:¥20000;3.分析总结经费:¥10000。
八、风险与对策1.教师抵触情绪:加强宣传,提高教师参与度;2.学生反馈不佳:及时调整实践方案,与学生互动沟通。
九、评估与改进通过实践效果、师生反馈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结合教学实际,对方案进行不断改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
以上是本研究的方案文档,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谢谢!特殊应用场合地方教育局的德育改革项目申请1.条款增加:在预算安排中增加配套政策研究的经费。
说明:地方教育局可能需要详细的政策研究和论证来支持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项目。
(完整版)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
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市从2004年开始实施了经历教育行动研究。
三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切实提高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经历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历,在经历中体验、感悟,追求成功、学会发展。
在经历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道德教育只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其实效性,必须把学生体验感悟放在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加以研究和实践,才有可能赢得学生心灵。
只有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这是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此我们把经历教育行动研究进一步深化,提出了“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行动研究”(简称“融合教育”行动研究)。
“融合教育”行动研究即把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互相促进,紧密结合,同时运作,形成整体。
实施道德教育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步培养学生相关的良好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实施“融合教育”研究,大力提高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的形成,开发道德智慧和多元智能。
2、通过“融合教育”研究,在教师培训中实施融合教育,抓校本培训、校本科研,提高校长、教师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实施能力,培养一批专家型校长、教师。
3、通过“融合教育”研究,大力提高实验校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施水平,打造实验校特色、优势,造就一批四平名校、省名校。
(二)主要研究内容:1、学生、教师、家长和谐一体的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2、在“经历教育活动指导”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完整版)学科与德育融合计划
小学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纪为摘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那么,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合道德教育呢?一、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首先,我们作为教师要从思想方法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语文观。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二、在课文教学中进行德育融合。
1、借助教材内容融合德育。
2、导入中融合。
3、读讲中融合。
4、拓展中融合。
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融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确,让学生拥有知识是我们的责任,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成人、成才。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对人才的认识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人才不仅要拥有一定技能、掌握丰富知识,更要具备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即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德艺双馨。
几千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书难,育人更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便形象地说明了育人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在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进行“育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认为,除了班会课和德育课外,在学科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融合,也是重要的渠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那么,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合道德教育呢?一、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我们作为教师要从思想方法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为语文教育要考虑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德育能力的提高,考虑到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实践工作的需要,就必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
小学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
小学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小学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研究方案1. 研究目的与意义: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学科学习的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方式,总结有效的融合策略,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a) 分析小学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和现状;b) 探究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和方式;c) 分析融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d)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促进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2.2 研究方法a) 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对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情况;b) 调查问卷方法:设计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认识和看法;c) 观察法:观察融合教学的实施情况,记录教学过程和效果;d) 实验方法:选择一些学校进行实验性教学,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德育和学科学习方面的差异。
方案实施1. 制定实施方案:a) 选择若干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和农村学校,确保样本的多样性;b) 设计教学模式和活动,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c) 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实施,在学校的支持下,推动融合教学的开展;d) 分阶段进行实施,并记录实施过程的细节。
2. 收集数据:a) 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并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获取他们对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看法和感受;b) 观察融合教学的实施情况,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和优化方向;c) 收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德育评价数据,分析融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a)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认识和看法;b) 根据观察记录,总结融合教学的实施情况、优点和不足;c) 整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德育评价数据,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和目的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为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果不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学校的德育教育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德育教育的效益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善于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既是学科教学的必要,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
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体现了时代要求。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现实中,德育教育不容乐观,在目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掌握,只注重中考的要求,只注重成绩的提高,把学科德育离弃于课堂教学之外,极不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由此可见,研究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鉴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着力转变德育教育方式,整合、提高实践活动资源的利用效率,把它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来,形成德育教育的课内课外教学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意义对于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加强时代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机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中培养的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
是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构想:1、研究的目标通过对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之道,从而达到以下目标:①循序渐进,形成学科德育渗透序列,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德育序列。
德育一体化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质量,促进学校德育一体化发展,我校决定开展德育一体化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德育素养,优化德育课程,创新德育方法,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增强德育意识,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落实德育任务。
2. 优化德育课程,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课程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创新德育方法,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 促进学校德育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活动内容1. 德育课程建设(1)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有关德育工作的政策法规,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2)开展德育课程研讨,优化德育课程设置,丰富德育内容。
(3)组织教师开展德育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活动,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2. 德育方法创新(1)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德育先进经验,借鉴成功做法。
(2)开展德育方法研讨,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3)组织教师开展德育案例研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德育工作实践(1)组织教师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2)开展德育工作调研,了解德育工作现状,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3)组织教师开展德育经验交流,推广优秀德育案例。
四、活动安排1. 时间:本次活动分阶段进行,共计6个月。
2. 阶段一:准备阶段(1个月)(1)成立德育一体化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2)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有关德育工作的政策法规。
(3)开展德育课程研讨,优化德育课程设置。
3. 阶段二:实施阶段(3个月)(1)开展德育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活动。
(2)开展德育方法研讨,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3)组织教师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
4. 阶段三:总结阶段(2个月)(1)开展德育工作调研,了解德育工作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镇市红枫六小“学科教学中德育融合问题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为形式的教研活动。
为了加强我校教师的教研意识及能力,真正做到教研兴校、教研促教,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丰富教育教学理念。
结合学校的教研现状,将“学科教学中德育融合问题的研究”定为我校的研究课题,为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背景: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学科中往往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从事小学学科教育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制约着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合。
随着新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小学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小学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能否在小学学科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已成为考核一个学科教师是否具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
另外,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明显缺失和扭曲,学科教学表现出明显的德育缺失,主要表现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略情感陶冶炼和价值观的提升,尤其是理科学科,认为思想教育是思品老师和班主任的事,与自己的教学无关。
殊不知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
而教师明知其重要性,却找不到合适的德育因素和最佳切入点,不能进行有效融合,最终使教学失去了教育性,而这恰恰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道德发展理论的发展期待新型德育,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的发展是基于认知的发展的。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道德判断和推理的结构有不同的类型,他们之间不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不同。
在进行学科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活动,能够体现学生最真实的道德认知,通过对学科教学活动中所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道德问题,更容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体现德育的现实意义,最大化地发挥学校德育功能。
3、网络时代挑战学校传统德育。
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使得信息更加公开,更加快捷和方便,也出现一种情况:青少年接受新信息的速度比成年人更快,掌握着更多的新技术,信息来源更广,这使得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学校的权威和地位受到更多质疑。
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的兴起,为学校德育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4、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近些年来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反映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环节的薄弱。
不失时机地利用小学学科教材内容,在小学学科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实施学生从中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构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本课题立足于小学学科教学,主要从小学学科的角度,探讨和研究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融合,研究摸索融合的切入点、方法、原则、明确德育教育内容,力争使小学学科教师在从事小学教学时,恰到好处地融合德育教育,不仅能使小学生受到知识、思想、技能的启迪和训练,而且受到深刻的德育熏陶和教育,真正使小学学科的教学符合学科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小学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探索出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和谐融合的新机制。
本课题研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教育学原理,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因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本课题还全面突出了学科教学的功能,在提高小学学科知识素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来的观点。
他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的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形成或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正是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追求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结合的人格的养成。
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的要求,是学生个体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
作为传道者的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科中德育融合的有效方法、原则,通过学生内部的矛盾斗争,经过同化和顺应,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德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意志。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小学各科课标及法制教育进课堂的相关文件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一)研究目标(1)总目标通过对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融合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德育融合之道。
找到学科与德育教学的最佳融合点;构建启发融合式课堂德育模式;构建具有良好师德,创新意识较浓的新型教师群体。
让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融合,既不只停留在具体内容上,也不搞形式,而是辩证的,按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进行德育融合。
(2)阶段目标①、组织课题组教师制定各年级各学科德育融合计划,通过计划的制订,要求教师对教材本身进行挖掘,找到德育融合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能力。
②、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学科融合德育研究课”。
研究和探讨如何利用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③、将几年来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融合的教案、论文汇总成册,为今后继续研究收集资料。
(二)主要内容1、如何进行学科中的德育融合问题的训练,最大限度地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2、探索德育教育融合的契机、切入点和范围,融合的方法、确定融合的原则;3、研究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机制。
四、课题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预计突破的重点难点(一)研究方法:1、情景教学法:根据学科的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设置学科教学德育融合课程的教学情景,形成双向探讨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2、经验总结法:注意学习吸收外地有关德育目标研究经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3、专家访谈法:就课题研究实践的相关问题聘请有关专家指导。
4、文献法:强调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
(二)研究思路:在“教会学生学会选择”的道德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选取了语文、数学、品德、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和综合实践等学科进行实验,共有16位教师参加该课题的研究。
学校是德育的主渠道,教师是德育的主力军。
围绕课题,立足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学寓教育活动之中,培养良好道德思想素质。
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要求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德育、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
通过对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融合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德育融合之道。
找到学科与德育教学的最佳融合点;构建启发融合式课堂德育模式;构建具有良好师德,创新意识较浓的新型教师群体。
让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融合,既不只停留在具体内容上,也不搞形式,而是辩证的,按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进行德育融合。
(三)预计突破的重点和难点:1、所有课题组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
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2、课题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3、课题组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熟知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各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
4、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注重德育实效。
5、寻找德育研究与教学研究的契合点,使德育研究的成果最终服务于课堂。
五、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11.5——2011.11)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1.12——2013.1)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7、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3.1——2013.6)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六、组织管理(1)、成立红枫六小“学科教学中德育融合问题的研究”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郎启敏副组长:安何祥成员:朱贤会李连华姚玲玲胡蓉吴雪莲王定萍文峰陈霞黄素君肖燕周莉林静程灵丽罗岚协作人员:曹时萍(清镇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教研员)王欣(青龙教育办公室教研员)(2)、分工职责:组长:组织讨论、拟定工作计划,落实实施工作意见,组织、督促实验过程的实施,对实验工作进行总结。
对实课题组全体人员进行分配任务,对实验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副组长:组织并督促各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利用课题组研究活动时间实施问题记录制度、问题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实验制度,并对各成员的实验资料进行收集。
成员: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对课题实验资料进行整理收集。
六、具体措施一、学校建立健全五个制度。
一是建立问题记录制度。
二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
三是建立学习培训制度。
四是建立课题研究实验制度。
五是建立评价考核制度。
(一)建立问题记录制度1.教师本人教学问题:倡导课题组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可尝试结合把教学常规中的教学反思中存在问题记录成问题记录单,也可结合平时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记录成问题记录单,写在自学笔记本上或形成电子文档,产生问题,并初步尝试设计个人的解决方案,为课题组交流会做好准备。
(二)建立对话交流制度1.即时交流:课题组的教师通过实践提炼出来的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
让教师养成即时交流、即时记录的习惯,从而提升为有价值的话题。
2.对话交流:每两星期一次课题组问题交流会,各课题组教师将提炼出来的问题在交流会上提出,全体成员讨论,要求做到公开诚然,深入剖析的交流,互不遮掩、互不忌讳的交流,力求达到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三)建立学习培训制度1.自学制度:为每位教师准备统一的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坚持自学,看书读报,学习理论书籍,并有重点摘记,每学期至少有8—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