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成语故事
战争诞生的成语典故5则
战争诞生的成语典故5则战争是古代将领斗智斗勇的时期,诞生了很多成语故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战争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城下之盟公元前700年,楚国兴兵讨伐绞国,楚国的大军把绞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
而绞国人坚守城池,不肯出战。
楚军虽然几次发起强攻,却都被箭雨逼退,始终不能接近城门。
楚军的统帅见攻城受阻,只好暂时下令让大军撤到南门休整,又命人赶回国内禀报楚武王。
将军屈瑕对楚王说:“绞国人行事鲁莽,眼光不长远。
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点,采用一个巧妙的计策对付他们。
”楚武王觉得他的计策很高明,就吩咐楚军按计行事。
次日,绞城城外突然出现了好几拨楚国的樵夫,他们或砍柴或伐木,忙得不亦乐乎。
实际上,这些人都是楚国士兵装扮而成的。
绞国的将军发现樵夫后,怒上心头,立即派出士兵抓捕那些樵夫。
没多久,士兵们就抓回了三十个楚国樵夫。
绞国将军大喜,重重奖赏了立功的士兵。
一天后,又有很多楚国的樵夫来城外打柴,这次绞国的士兵不等主将吩咐,就私自出城抓人。
此时,隐藏在北门附近的楚国伏兵趁机猛攻绞城,逼近绞城城门。
绞国人慑于敌方的军事压力,不得已签下了不平等条约。
后人就用“城下之盟”来形容被迫签署的屈辱条约。
唇亡齿寒春秋时期,虢国屡次侵犯晋国,晋献公便决定灭掉虢国。
大夫荀息想了一个计策:“虢国与虞国唇齿相依,我们可以先从虞国借道讨伐虢国,等灭了虢国,就能顺道灭掉虞国。
”晋献公认为虞公未必会答应借道。
荀息说:“虞公很贪婪,如果我们把垂棘的美玉和屈地的良马送给他,他必然见利忘义,痛快地答应我们的要求。
”晋献公也很珍爱美玉和良马,不愿轻易予人,因而沉吟不决。
荀息便说:“这只是权宜之计,等我们灭了虢国之后,就去讨伐虞国,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取回美玉和良马了。
”晋献公权衡之后,同意了荀息的提议,派他带着美玉和良马前往虞国游说。
虞公见到这些珍贵的礼物,喜出望外,当即允诺借道给晋国。
虞国的大夫宫之奇是位有识之士,他对虞公说:“有一句谚语说:‘唇亡齿寒。
战争成语故事
战争成语故事在中国古代,战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成语,这些成语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蕴含着智慧和哲理。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战争成语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讲述“百战不殆”这个成语的故事。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孙膑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善于指挥作战。
有一次,他率领军队与敌人作战,经历了数百次的战斗,却始终未曾失败。
后来,孙膑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的名将。
他的战绩之所以辉煌,正是因为他在战场上百战不殆,善于运用兵法,善于指挥作战。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兵不厌诈”这个成语的故事。
在战争中,有时候需要运用一些诡计和谋略才能取得胜利。
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孙武的军事家,他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兵不厌诈”的观点。
他认为,战争中需要善于运用诡计和谋略,才能取得胜利。
有一次,孙武利用假装撤退的计策,成功引诱敌人上当,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战争中,兵不厌诈,需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取得胜利。
再来说说“以逸待劳”这个成语的故事。
在战争中,有时候需要善于利用地利之便,以逸待劳,才能取得胜利。
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孙膑的军事家,他提出了“以逸待劳”的作战理念。
有一次,孙膑利用地形的优势,设下埋伏,成功打败了强大的敌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战争中,需要善于利用地利之便,以逸待劳,才能取得胜利。
最后,我们来说说“百折不挠”这个成语的故事。
在战争中,有时候会遇到重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最终取得胜利。
有一位名叫岳飞的将军,他在抵抗金国侵略的战争中,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失败,但他始终不放弃,最终取得了抵抗金国侵略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战争中,需要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通过这些战争成语的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智慧,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哲理。
愿我们珍惜和平,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共创美好未来。
战争的成语故事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8篇【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
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精心整理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围魏救赵】、【运筹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短兵相接】【偃甲息兵】、【倒戈相向】、【上兵伐谋】、【穷兵黩武】、【腹背受敌】【用兵如神】、【同仇敌忾】、【暗度陈仓】、【胡服骑射】、【炮火连天】【出奇制胜】、【兵戎相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刀剑无眼】【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大获全胜】、【远交近攻】、【单枪匹马】、【秣马厉兵】、【招兵买马】90万,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元279降。
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
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
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
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
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10篇)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10篇)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1先发制人秦末时期,陈胜起义。
会稽郡守殷通召项梁商量说:“先生的学富五车,对起兵反秦,您有什么看法?”项梁开诚布公地说:“两岸的人都起来反对暴秦统治,说明秦朝气数已尽了。
这时候先动手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会被别人控制。
”殷通说:“听说你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军,看来,起事只有靠你了!”项梁对殷通的话将信将疑,他走出门外小心翼翼地叮嘱侄儿项羽,回来对殷通说:“请你召见项羽。
”殷通刚叫项羽,就走进来一位五大三粗的青年,手里拿着一把寒光逼人的长剑。
殷通边打量边赞不绝口道:“这位勇士确是将门虎子啊!”项羽走到他身边,这时项梁对他使了个眼色,项羽一剑杀了殷通。
项梁、项羽提着殷通的头,带了官印绶带,来到郡府,又杀了百来个大小官吏,其他的人吓得面如土色,不敢起身。
项梁派人召集旧友和相识的达官贵人,告诉他们已杀掉了郡守,最后开诚相见说:“我们现在要发动吴中的军队攻打各县,建立自己的武装,实施有效的统治。
割据吴中,争取主动。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2危在旦夕东汉末年,家徒四壁的太史慈在孔融的接济下,他母亲才把他养大。
起义爆发后,孔融在都昌被管亥的部队围得水泄不通。
太史慈的母亲对他说:“儿啊,孔大人遇到危难,你去帮帮他!”太史慈潜入都昌城,孔融急得焦头烂额。
有人提议派人突围向平原相刘备求援。
孔融面有难色道:“主意是不错,可这城被围得密不透风,没人能冲出去。
”太史慈站出来请求出城送信。
第二天,都昌城门突然打开,太史慈纵马驰出,城外围军一时不知如何对付。
太史慈下马滚入沟堑,搭弓射箭连中两名敌兵,随着跃身上马进了城,城门又关上了。
战国时期的战争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的战争成语故事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夫人齐姜生有一男一女,儿子叫做申生,立为太子,女儿嫁给秦穆公为夫人,成为穆姬;献公又娶北狄狐家的两个女子,她们是姊妹俩,其中姐姐生了儿子重耳,妹妹生了儿子夷吾;献公伐骊戎,又收纳了骊戎之君的女儿骊姬,生了儿子奚齐;陪骊姬陪嫁的妹妹生了儿子卓子。
晋献公宠爱骊姬,就立她为夫人,逼死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
重耳和夷吾为避开祸害,逃出晋国,夷吾逃到梁国,重耳逃到狄国。
晋献公去世后,奚齐成为国君,被申生、重耳、夷吾的同党杀了;卓子被立为国君,又被杀。
秦穆公派兵护送夷吾回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上台后,对内大开杀戒;对外背信弃义,趁秦国遇灾,出兵攻击秦国。
秦穆公忍无可忍,出动大军迎击晋军,大败晋军,俘虏晋惠公。
后根据穆姬的求情,释放了晋惠公,但把晋国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
重耳出逃后,最初在狄国避难。
夷吾从秦国回到晋国后,生怕重耳归国会和他争夺君位,派人去狄国行刺重耳。
重耳闻信后,逃出狄国,投奔年迈的齐桓公。
齐桓公热情地接待了重耳,并把自己的宗女嫁给重耳,给他们提供了安逸的生活。
两年后齐桓公死了,齐国已不能帮助重耳重振大业,姜氏和重耳的谋士狐偃设计将重耳灌醉,驶离齐国,历经曹国、宋国、郑国,均不受待见,直到来到楚国。
楚成王以诸侯国君之礼厚待重耳,重耳十分感激。
有一次,楚成王开玩笑对重耳说:“您假使回了国,怎样来报答我呢?”重耳说:“我愿意晋国和楚国友好,如果日后不得已发生了战争,在两军相遇时,我一定退避三舍(三舍为九十里)。
”后晋惠公死,从秦国逃回去的子圉当了国君,即晋怀公,晋国局势更加不稳。
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杀死晋怀公子圉,登位为晋文公。
当时晋文公年已六十二岁了。
晋文公登位后,铲除奸佞,重用贤良,晋国很快繁荣起来。
而这时周王室发生内乱,晋文公派军队勤王,安定了王室,得到周襄王的分封,继承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此时,楚的势力已深入北方:汉水流域的很多姬姓小国,早已被楚灭掉;陈、蔡两国和楚结成同盟;郑、许、曹、卫、鲁等国,也时而倒向楚国一方;宋襄公的“仁义之师”,也被楚国打得一败涂地。
关于战争的简短的成语故事
关于战争的简短的成语故事1.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要短点的直捣黄龙:岳飞向周同学习武艺,周同死后,每月都要为周同扫墓。
他的父亲勉励他说:“如有机会为国效力,也应该这样!”宣和四年,岳飞应招入伍,由于骁勇善战,从一个普通士卒渐渐跃升为领袖。
岳飞对待部下很宽厚:士卒生病了,他亲自给熬药,战死了负责养活家小,把朝廷给自己的犒赏一律分给士卒。
每有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将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动,所以部队突然遇到敌人,也不惊慌。
但他的军纪却很严:一次一个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条麻绳绑马鞍子,马上被军法处死了。
有时部队在路上过夜,老百姓开门要收留他们,没有人敢进去。
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
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纸上谈兵:公元前264年,秦国攻打韩国,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挺进,两年后,把韩国与其北方领土上党郡隔开。
上党郡郡守,向赵国投降。
赵国接收了上党郡。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有绝顶的聪明和口才,自以为他的军事才能天下无双。
赵奢在世时,父子间谈论兵法,父亲往往被儿子驳得哑口无言。
赵括被任命为总司令后,撤除防御工事,亲自率领精锐,采取突破战术向秦军最弱的营垒进攻,白起下令退却。
赵括突破秦军阵地之后,仍保持猛烈的攻势以扩大战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后派出部队切断赵括的退路。
于是赵国的大军被分割为二,赵括和精锐部队被隔在前方,留守的军队仍在长平关阵地。
接着白起又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粮食开始短缺。
赵括发动数次最猛烈的攻击,希望冲出包围圈,但全部失败。
赵括那些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军事理论,全部失效,他不得不效法廉颇的办法,改攻为守,等待援兵。
可是现在的形势改变,兵力既被分开,粮草又尽,守已不可能。
赵括勉强支持了四十六天,弹尽粮绝被迫作最后的冲刺,分兵四队,轮流突围,但还是失败,自己也死在乱箭之下。
赵军还剩有四十万人,全部投降。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
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战争中的成语典故
城濮之战主要人物是晋文公,对方是楚国,楚国大败,成语是退避三舍。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主角都是孙膑,桂陵之战流传的成语是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中魏国的庞涓战败自杀,两场战役都是孙膑所在的齐国大胜,魏国失去了中原强国的地位。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主要人物有赵国的廉颇,后来是赵括,结果赵国大败,40多万人被坑杀,成语是纸上谈兵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
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
成语是背水一战淝水之战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
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
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
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投鞭断流东晋时,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与南方东晋王朝南北对峙,分庭抗礼。
苻坚欲率百万步骑兵南下,一举灭除东晋。
苻坚集群臣商议,众大臣多不苟同。
太子左卫偕大臣石越曰:“依星象之见,今年不宜南下。
况东晋有长江天险为阻,其君又深获民望。
故不可轻举妄动,盲目轻进。
不如固守国力,修整军备,俟其内变,乘机攻伐。
”苻坚不以为然,反大言不惭曰:“星象之事,未可尽信。
古代战争成语故事
古代战争成语故事导语:我们都知道,古代其实不太平,很多国家四分五裂,也就避免不了战争。
那关于古代战争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战争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战争成语故事1:坚壁清野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大志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身经百战,出谋献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队伍留多了,则不足以获得徐州;留少了,假使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队伍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古代战争成语故事2: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陲。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大全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大全曹参文武兼备,同样追随刘邦身经百战,攻下120座城池,身上留下70余处伤痕,功劳不亚于萧何,可得到刘邦封给的爵位和赏赐反倒比不上萧何,心中很是不快,再加上有些事情与萧何有意见分歧,于是彼此的关系渐渐疏远。
【朝秦暮楚】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瓜田李下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胸有丘壑丘:山丘;壑:山沟。
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
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
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叹~,三载依刘。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
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
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兵荒马乱】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典故: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例句: 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来源:)【兵戎相见】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语典故: 兵戎:武器。
以武力相见。
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烽火连年】哇,一只接一只的小鸟在蝴蝶的带领下飞来了。
卷心菜身上的害虫被消灭干净了,却还有一些小鸟没有捉到害虫呢。
战争的成语故事5篇
战争的成语故事5篇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引人人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战争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成语】:草船借箭【拼音】:cǎo chuǎn jiè jiàn【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战争的成语故事
战争的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
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
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
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
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
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
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
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
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
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
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
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
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
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关于战争成语故事
关于战争成语故事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
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古代战争的成语故事
古代战争的成语故事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结晶。
随着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汉语成语结构定型、形式简洁、意义精辟,成为中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块瑰宝。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战争的成语故事篇一:先礼后兵东汉末年,战乱频仍。
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包围,处境危难,孔融派人请来刘备的军队解了围,紧接着,徐州太守陶谦又向刘备告急,称徐州被曹操兵马围困,请刘备派兵解围。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冲入曹军,杀出一条血路,进入徐州城内。
陶谦请刘备进入府衙,拿出徐州印信交给刘备说;“如今国事纷乱,朝纲不振。
你是汉朝宗亲,正该力扶社稷。
我年老昏庸,愿将徐州相让。
”刘备推辞说:“我功微德薄,今天来救助本是出于大义,哪敢有吞并之心?”在一旁的官员们见这样推来推去难以有结果,劝解说:“如今曹操兵临城下,最好先商议退兵之计,以后再议让位之事。
”刘备认为这个建议不错,便说:“我先给曹操写封信,劝他退兵,要是他不同意,再同他交战也不迟。
”他在信中写道:“国内如今忧患无穷,董卓的余党还没有肃清,到处都是造反的农民,你应以朝廷为重,不要图报私仇。
如果你撤走徐州之兵,以救国难,将是天下的幸事!”曹操看完信后大发雷霆地说:“刘备是什么人,竟敢来教训我!把送信的人拖去斩首,我倒要看看刘备到底有什么能耐!”曹操的谋士郭嘉劝解说:“刘备远道而来,先以礼相待,行不通再动兵。
我们应该用好话去安慰他,以松懈他的斗志,然后以兵攻城,这样就可以获得。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劝告,善待送信的使者,并给刘备写了回信,正在这时,有人报告说吕布已攻克兖州,正在进攻濮阳。
曹操得到消息后心惊肉跳,大叫:“兖州丢失,我们无家可归了,立刻撤出徐州!”郭嘉下令撤兵,并对曹操说:“我们可以趁机给刘备卖个人情,说看在他面上,我们退兵了。
”曹操心领神会,重新给刘备写了一封信。
古代战争的成语故事篇二:汗马功劳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精选
“破釜沉⾈”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本纪》,项⽻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粮,以⽰⼠卒必死,⽆⼀还⼼。
秦朝末年,秦⼆世派⼤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
项⽻忍不住,⼀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与被围赵军来个⾥应外合。
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
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不管是谁都要杀。
与此同时,宋义⼜邀请宾客,⼤吃⼤喝,⽽⼠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忍⽆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
将⼠们马上拥戴项⽻代理上将军。
项⽻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
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
在获悉取得⼩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系列果断的⾏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的锅⼦,烧掉宿营的屋⼦,只携带三天⼲粮,以此表⽰决⼼死战,没有⼀点后退的打算。
这⽀有进⽆退的⼤军到了巨⿅外围,⽴即包围了秦军。
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
负责围攻巨⿅的两名秦将,⼀名被活捉,另⼀名投⽕*。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路军队在巨⿅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
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地提⾼了项⽻的声威。
从此,项⽻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量中⼤的⼀⽀武装。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来⽐喻拚死⼀战,决⼼很⼤。
项⽻也成了当时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物,并在不久和刘邦的起义军⼀起,*了秦朝的统治。
“围魏救赵” 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他与庞涓曾拜同⼀位⽼师学习兵法,后来两⼈⼀同为魏国效⼒。
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想办法陷害他,致使孙膑被削去膝盖。
战争成语故事
战争成语故事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1: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2:势如破竹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
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
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
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
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
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
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
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从古至今,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战争不仅造成了无尽的痛苦和伤亡,也孕育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成语。
下面我将讲述一些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以期能够引起读者对战争的重新思考。
一、守株待兔相传在古代有个农夫,他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
有一天,他正在田地里犁地,忽然发现一只兔子竟然撞上了他田里的树根,当场摔死了。
这让农夫感到非常惊奇和高兴,因为他的家里正处于严重的缺粮状态,而这只兔子可以让他充饥。
于是,农夫想出了一个计划,他决定每天都守株待兔,希望可以再次发现这样的奇遇。
可是,这样的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并没有再次发生。
农夫继续守株待兔,放弃了其他工作,田地里的庄稼也因此被荒废了。
最终,农夫一无所获,连破产都来不及,饥荒的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了。
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坐等机会不努力去争取的人。
战争时期,有些军队以为敌方会自动投降或内乱,而选择坐等机会,结果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二、围魏救赵战国时期,赵国受到了强大的魏国的威胁。
魏国决定先攻打晋国,再转而围攻赵国。
赵国国君派遣护卫队前往晋国救援。
护卫队的队长心生一计,他命令部下迅速拦截魏国使者,夺取了他们携带的资料。
通过阅读魏国使者的文件,他发现魏国军队的行军路线和部署。
之后,护卫队立即向国君汇报了这一情况。
赵国国君经过研究后决定将魏国的攻击重点集中在赵国首都上,同时派遣军队协同晋国军队围攻魏国骑兵。
最终,赵国成功地从魏国的被围之境中逃脱,并解救了晋国。
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用明智的计划打败敌人。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临困境时,可以通过改变策略或加强合作来寻找突破口。
三、箭在弦上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韩国的猎人常常利用弓箭进行狩猎,他们熟悉箭在弦上的感觉。
其中一个猎人发现一只大鹿,他迅速拉紧弓弦,准备出手。
可是,他突然想起了一位资深猎人曾经教过他的一招“箭在弦上不要放开”。
于是,这位猎人决定等待更好的时机。
他隐藏在草丛中静观其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的成语故事
【坚壁清野】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
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
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
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
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
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
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
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
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
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
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
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
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
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
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
多泛指人民起义。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
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
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
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
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
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
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
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
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
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
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
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
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
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
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
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
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
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
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
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
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
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
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
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
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
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
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
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