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操作系统.pptx
合集下载
多媒体操作系统-PPT课件
![多媒体操作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a8bfef2cc58bd63186bde9.png)
分时系统具有较好的交互式功能,同时可为多用户和多任务提供 服务,它将CPU的运行时间分割成微小时间片,依次轮流为各个程 序提供服务,并能及时响应用户的输入请求。但是分时时间片的 长短以及主机系统的配置将系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对时间响 应上有特殊要求的应用是难以满足的。
实时系统是因为多媒体应用在时间的特殊要求而形成的。由于在 多媒体系统中大量地使用了基于时间的连续性媒体,而连续性媒 体数据的组织和表现严格地受限于所规定的时间,这就需要有能 够提供及时服务的实时系统。所以,实时系统首先要满足时间的 响应,然后再考虑支持多个用户和多个任务。目前,实时系统显 得相当重要,下面我们将对进一步了解实时系统的系统特征。
实时系统的性能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1)响应时间 主要包括中断响应时间、关联转换时间和任务等待时间 中断响应时间包括中断延迟时间,其大小取决于总线速度、中断屏蔽的 时间长短、中断负载的大小、中断优先级等多种因素。任务等待时间是 指从发送消息的时刻到任务收到消息变为准备并投入运行之间的时间, 包括消息处理时间、核心不可抢占延迟、调度时间和关联转换时间,反 映了系统的开销情况。关联转换时间即上下文切换时间,它取决与任务 关联的数目、任务调度算法、任务现场信息量的大小、CPU速度等诸多 因素。 (2)吞吐率 实时系统的吞吐率取决于系统的各个部位,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吞吐 率概念,如CPU、系统总线、外围设备等。提高吞吐率的目的是减少任 务执行时间,增加任务余量。这样留给系统更多的时间,实现松时间约 束,对相同的工作可以更好的完成;或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 (3)可靠性 因为在一些重要的实时任务中,任何不可靠因素和故障都会引起难以预 测的灾难性后果。
第11章
多媒体操作系统
多媒体的应用需求逐渐从单机延伸到互联网,从非实时方式 发展到实时方式,因而操作系统也逐渐沿着适合这种应用的方向 发展。在不同的应用环境、应用方式下需要有相应的多媒体操作 系统的支持,因而多媒体操作系统是多媒体技术中的中流砥柱。 在多媒体应用迅速火热的局面下,无论是桌面式、嵌入式、还是 分布式的多媒体应用中,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面临的新的核心问 题是围绕着多流、同步、时限、以及基于QoS的管理,要研究如 何采用适当的策略和算法去调度、去满足多媒体应用任务。 本章将针对这些概念介绍多媒体应用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多 媒体操作系统应具备的核心功能、和支持连续媒体应用的有关策 略。
实时系统是因为多媒体应用在时间的特殊要求而形成的。由于在 多媒体系统中大量地使用了基于时间的连续性媒体,而连续性媒 体数据的组织和表现严格地受限于所规定的时间,这就需要有能 够提供及时服务的实时系统。所以,实时系统首先要满足时间的 响应,然后再考虑支持多个用户和多个任务。目前,实时系统显 得相当重要,下面我们将对进一步了解实时系统的系统特征。
实时系统的性能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1)响应时间 主要包括中断响应时间、关联转换时间和任务等待时间 中断响应时间包括中断延迟时间,其大小取决于总线速度、中断屏蔽的 时间长短、中断负载的大小、中断优先级等多种因素。任务等待时间是 指从发送消息的时刻到任务收到消息变为准备并投入运行之间的时间, 包括消息处理时间、核心不可抢占延迟、调度时间和关联转换时间,反 映了系统的开销情况。关联转换时间即上下文切换时间,它取决与任务 关联的数目、任务调度算法、任务现场信息量的大小、CPU速度等诸多 因素。 (2)吞吐率 实时系统的吞吐率取决于系统的各个部位,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吞吐 率概念,如CPU、系统总线、外围设备等。提高吞吐率的目的是减少任 务执行时间,增加任务余量。这样留给系统更多的时间,实现松时间约 束,对相同的工作可以更好的完成;或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 (3)可靠性 因为在一些重要的实时任务中,任何不可靠因素和故障都会引起难以预 测的灾难性后果。
第11章
多媒体操作系统
多媒体的应用需求逐渐从单机延伸到互联网,从非实时方式 发展到实时方式,因而操作系统也逐渐沿着适合这种应用的方向 发展。在不同的应用环境、应用方式下需要有相应的多媒体操作 系统的支持,因而多媒体操作系统是多媒体技术中的中流砥柱。 在多媒体应用迅速火热的局面下,无论是桌面式、嵌入式、还是 分布式的多媒体应用中,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面临的新的核心问 题是围绕着多流、同步、时限、以及基于QoS的管理,要研究如 何采用适当的策略和算法去调度、去满足多媒体应用任务。 本章将针对这些概念介绍多媒体应用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多 媒体操作系统应具备的核心功能、和支持连续媒体应用的有关策 略。
多媒体操作系统2
![多媒体操作系统2](https://img.taocdn.com/s3/m/7325fb86b307e87101f696c2.png)
3. 视频卡(video card) 视频卡又称显示卡,用于处理视频信号。它除了用于对 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外,还可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编辑、特技 处理,进而形成十分精美的画面。对于多媒体的应用,一般 要求视频卡能提供800×600、1024×768、1280×1024或更 高像素的分辨率,这样才有可能很好地观看高清晰电视和数 字电影。
11.1.4 多媒体硬件与软件系统 1. 多媒体硬件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硬件系统是在传统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
某些能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处理的硬件。因此,它除了需要较 高配置的常规计算机主机硬件,如处理机、内存、硬盘驱动 器等外,还应增加用于对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进行处理的硬 件,诸如音频、视频、视频处理设备,光盘驱动器,各种媒 体输入/输出设备等。
3. 超媒体(Hypermedia) 所谓超媒体,就是多媒体与超文本的结合,在多媒体技 术的支持下,文本信息不仅可以包含文字,还可以包含诸如 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这些信息按照超文 本结构和超链接方式进行组织,是节点和链源类型更加多样 化、链结构更加复杂的超文本。
11.1.3 多媒体文件的特点 1. 多样性 所谓多样性,是指在一份多媒体文件中集成了多种媒体
3. 实时性 在对多媒体文件进行播放时,为保证播放质量,要求有 很高的实时性。
4. 集成性 在多媒体中包含了文本、静止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 类型的媒体,而实际需要的,则往往是将多种媒体集成在一 起使用。因此集成性是多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多媒体的集 成性包含了如下两方面的含义: (1) 将多媒体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 (2) 将多媒体信息进行集成。
11.1.2 超文本和超媒体 1. 超文本(hypertext) 超文本是一种文本信息的组织方式,相比传统的线性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4版)课件:多媒体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4版)课件:多媒体操作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46ef3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9.png)
方法显示在屏幕上,从屏幕顶部开始逐行地向下扫描,直到 最底部,由此形成一幅图像,称为一帧。水平扫描线所能分 辨出的点数称为水平分辨率,一帧中垂直扫描的行数称为垂 直分辨率。
29
多媒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系统
1) 彩色电视的制式 电视信号的标准也称为制式。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种制 式: (1) NTSC制式 (2) PAL制式 (3) SECAM制式
21
多媒体操作系统
11.2.1 音频信号 1. 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 (1) 模拟音频。 (2) 数字音频。 ① 采样。 ② 量化。 ③ 编码。
22
多媒体操作系统
2. 数字音频文件类型 数字音频文件格式有多种: ① WAV文件 ② MIDI文件 ③ MPEG音频文件(MP3) ④ APE文件
23
多媒体操作系统
15
多媒体操作系统
3. 视频卡(video card) 视频卡又称显示卡,用于处理视频信号。它除了用于对 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外,还可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编辑、特技 处理,进而形成十分精美的画面。对于多媒体的应用,一般 要求视频卡能提供800×600、1024×768、1280×1024或更 高像素的分辨率,这样才有可能很好地观看高清晰电视和数 字电影。
体感觉器官或观测仪器的感知所形成的以文本、数字、事件 或图像等形式保存的原始记录。数据与数据之间没有建立任 何联系或关系,呈分散和孤立的特性。数据必须经过加工处 理才能形成信息。
3
多媒体操作系统
2. 媒体的分类 一般地,媒体可分为以下六类: (1) 感觉媒体 (2) 表示媒体 (3) 呈现媒体 (4) 存储媒体 (5) 传输媒体 (6) 交换媒体
33
多媒体操作系统
2) GIF文件格式 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是采用无损压缩方法所 产生的一种高压缩比的彩色图像文件。为了减少对网络频带 的要求,采用了隔行扫描方式。该格式被广泛应用于Internet 上的大量彩色动画。
29
多媒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系统
1) 彩色电视的制式 电视信号的标准也称为制式。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种制 式: (1) NTSC制式 (2) PAL制式 (3) SECAM制式
21
多媒体操作系统
11.2.1 音频信号 1. 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 (1) 模拟音频。 (2) 数字音频。 ① 采样。 ② 量化。 ③ 编码。
22
多媒体操作系统
2. 数字音频文件类型 数字音频文件格式有多种: ① WAV文件 ② MIDI文件 ③ MPEG音频文件(MP3) ④ APE文件
23
多媒体操作系统
15
多媒体操作系统
3. 视频卡(video card) 视频卡又称显示卡,用于处理视频信号。它除了用于对 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外,还可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编辑、特技 处理,进而形成十分精美的画面。对于多媒体的应用,一般 要求视频卡能提供800×600、1024×768、1280×1024或更 高像素的分辨率,这样才有可能很好地观看高清晰电视和数 字电影。
体感觉器官或观测仪器的感知所形成的以文本、数字、事件 或图像等形式保存的原始记录。数据与数据之间没有建立任 何联系或关系,呈分散和孤立的特性。数据必须经过加工处 理才能形成信息。
3
多媒体操作系统
2. 媒体的分类 一般地,媒体可分为以下六类: (1) 感觉媒体 (2) 表示媒体 (3) 呈现媒体 (4) 存储媒体 (5) 传输媒体 (6) 交换媒体
33
多媒体操作系统
2) GIF文件格式 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是采用无损压缩方法所 产生的一种高压缩比的彩色图像文件。为了减少对网络频带 的要求,采用了隔行扫描方式。该格式被广泛应用于Internet 上的大量彩色动画。
多媒体教学系统ppt课件ppt课件ppt
![多媒体教学系统ppt课件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0f0b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1.png)
教学素材
用于PPT制作的各类素材,如图 片、音频、视频等。
教学案例
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
课程资料
与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料,如讲 义、习题等。
03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场景
课堂教学
01
02
03
辅助教师讲解
PPT课件可以展示文字、 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 式,辅助教师讲解知识点 ,提高教学效果。
。
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简洁明了,易于使用, 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定制选项,以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数据库设计
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构和关 系,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
性。
系统实现
1 2
技术实现
系统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 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智能 化水平。
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提高运行效 率和稳定性。
个性化定制
培训与指导
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需求,定制具有针对 性的PPT课件模板。
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提高其使用熟练度和教学效果。
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
定期对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评估,了解其优 缺点和改进空间。
创新发展
关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最新发展趋势,积极 引入新技术和方法。
捷、高效的学习和教学体验。
功能需求
系统需要具备多种功能,如课件制 作、课件展示、互动交流、学习跟 踪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性能需求
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包括稳 定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确 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
系统设计
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各个功 能模块进行合理划分和组织,以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用于PPT制作的各类素材,如图 片、音频、视频等。
教学案例
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
课程资料
与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料,如讲 义、习题等。
03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场景
课堂教学
01
02
03
辅助教师讲解
PPT课件可以展示文字、 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 式,辅助教师讲解知识点 ,提高教学效果。
。
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简洁明了,易于使用, 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定制选项,以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数据库设计
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构和关 系,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
性。
系统实现
1 2
技术实现
系统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 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智能 化水平。
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提高运行效 率和稳定性。
个性化定制
培训与指导
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需求,定制具有针对 性的PPT课件模板。
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提高其使用熟练度和教学效果。
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
定期对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评估,了解其优 缺点和改进空间。
创新发展
关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最新发展趋势,积极 引入新技术和方法。
捷、高效的学习和教学体验。
功能需求
系统需要具备多种功能,如课件制 作、课件展示、互动交流、学习跟 踪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性能需求
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性能,包括稳 定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确 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
系统设计
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各个功 能模块进行合理划分和组织,以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pptx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pptx](https://img.taocdn.com/s3/m/2c1cc185453610661ed9f4ef.png)
中央处理器CPU
CPU即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 的简称,它是计算机的 心脏,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件,它 决定计算机的基本性能。
2.1概述
第二章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frastruct
主板
主板是承载计算机所有硬件设备运 行的平台。它既是连接各个部件的物 理通路,也是各部件之间数据传输的 逻辑通路。
多媒体技术基础
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项目组
多媒体技术基础
第二章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技术基础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 多媒体计 算机系统 HIS CHAPTER 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可以综合处理声音、文本、图像、动画、 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基于字符的各种计算机 处理。计算机提供的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模拟智能 接口,使人—机可以多种方式进行交互信息交流,使计算机更趋 人性化。
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组成
多媒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软、硬件结合的综合系统
1. 计算机硬件系统 • 构成多媒体系统除了需要较高配置的传统
计算机硬件之外,通常还需要音频、视频 处理设备、光盘驱动器、各种多媒体输入 输出设备等。
2.1概述
第二章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frastruct
多媒体系统软件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主要有以下五种 系统软件。
1.多媒体驱动软件 2.驱动器接口程序 3.多媒体操作系统 4.媒体素材制作软件及多媒体库 函数 5.多媒体创作工具和开发环境
计算机中的各种组件,不是直接 安插在主板上,就是通过总线接口或 连线连接到主板上。主板的上面布满 了各种电子元件、插槽和接口等,这 样,主板才能将各种设备如CPU、内 存、扩展卡、硬盘等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
CPU即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 的简称,它是计算机的 心脏,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组件,它 决定计算机的基本性能。
2.1概述
第二章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frastruct
主板
主板是承载计算机所有硬件设备运 行的平台。它既是连接各个部件的物 理通路,也是各部件之间数据传输的 逻辑通路。
多媒体技术基础
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项目组
多媒体技术基础
第二章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技术基础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 多媒体计 算机系统 HIS CHAPTER 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可以综合处理声音、文本、图像、动画、 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基于字符的各种计算机 处理。计算机提供的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模拟智能 接口,使人—机可以多种方式进行交互信息交流,使计算机更趋 人性化。
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组成
多媒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软、硬件结合的综合系统
1. 计算机硬件系统 • 构成多媒体系统除了需要较高配置的传统
计算机硬件之外,通常还需要音频、视频 处理设备、光盘驱动器、各种多媒体输入 输出设备等。
2.1概述
第二章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frastruct
多媒体系统软件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主要有以下五种 系统软件。
1.多媒体驱动软件 2.驱动器接口程序 3.多媒体操作系统 4.媒体素材制作软件及多媒体库 函数 5.多媒体创作工具和开发环境
计算机中的各种组件,不是直接 安插在主板上,就是通过总线接口或 连线连接到主板上。主板的上面布满 了各种电子元件、插槽和接口等,这 样,主板才能将各种设备如CPU、内 存、扩展卡、硬盘等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
精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课件pptx
![精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083fca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7.png)
07 ຫໍສະໝຸດ 结与展望课程回顾与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 领域等。
介绍了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常用算法及 标准,如MP3、JPEG等。
多媒体处理技术
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
详细阐述了音频、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 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探讨了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设计 原则及实现方法。
定义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 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 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 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发展历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经历了从单一媒体 到多媒体、从单机到网络、从专业应 用到普及应用的发展历程。
核心技术及应用领域
核心技术
包括数据压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大容量的光盘存储器、实时多 任务操作系统等。
音识别、智能图像编辑等。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学习多媒体处理算法
掌握更先进的音频、图像、视频处理算法,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 。
关注新技术发展动态
及时关注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发展, 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前沿动态。
实践与应用相结合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或比赛,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自 己的综合能力。
图像数字化
扫描、分色、色彩空间转换等图像数字化方 法。
图像处理算法
图像压缩编码
JPEG、PNG等常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和原 理。
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分割等图像处理 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02
01
图像编辑和合成
图像剪裁、滤镜效果、图层叠加等图像编辑 和合成技术。
04
03
视频处理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 领域等。
介绍了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常用算法及 标准,如MP3、JPEG等。
多媒体处理技术
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
详细阐述了音频、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 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探讨了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设计 原则及实现方法。
定义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 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 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 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发展历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经历了从单一媒体 到多媒体、从单机到网络、从专业应 用到普及应用的发展历程。
核心技术及应用领域
核心技术
包括数据压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大容量的光盘存储器、实时多 任务操作系统等。
音识别、智能图像编辑等。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入学习多媒体处理算法
掌握更先进的音频、图像、视频处理算法,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 。
关注新技术发展动态
及时关注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发展, 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前沿动态。
实践与应用相结合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或比赛,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自 己的综合能力。
图像数字化
扫描、分色、色彩空间转换等图像数字化方 法。
图像处理算法
图像压缩编码
JPEG、PNG等常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和原 理。
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分割等图像处理 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02
01
图像编辑和合成
图像剪裁、滤镜效果、图层叠加等图像编辑 和合成技术。
04
03
视频处理技术
多媒体教学系统ppt课件ppt
![多媒体教学系统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bc13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d.png)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
01
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02
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教学内容,节省了板书时间,提高 了教学效率。
03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灵活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范围
案例二
总结词
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互动教学
详细描述
该中学数学课堂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系统,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呈现数学知识,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同时系统中的互动功能也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 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三
总结词
提高教学质量、方便远程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详细描述
总结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与不足
1.A不足
1.B 1. 技术门槛高: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需
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对一些教师来 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
1.C 2. 制作课件耗时: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花费 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的备课和工作量 有一定的影响。
1.D 3. 依赖硬件设备:多媒体教学系统需要使用
特定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对 一些学校来说可能存在设备不足或维护困难 的问题。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01 02
进一步普及和优化多媒体教学系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系统将会得到 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教育机构和学校引入 多媒体教学系统,并不断优化其功能和性能。
多媒体教学系统ppt 课件
目录
• 引言 •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 •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实现方式 •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案例
多媒体教学系统技术应用幻灯片PPT
![多媒体教学系统技术应用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277cbd396f1aff00bfd51e55.png)
前
后
调
整
〔2〕视频展台
钮
并调节画面尺寸、清晰度、亮 度等
用途:
将印刷材料、透明投影片、幻 灯片及实物与模型等放在视 频展示仪上,通过动态液晶 投影仪投影在投影屏幕上
摄像头
上下调整杆
载物台
功能按钮
按钮与功能
操作面板
本机按钮 VGA按钮
外输入1 外输入2
载物台
放大
/
1 2
本外外 机输输 指入入 示 灯
3.计算机主机电源接口 6.键盘接口 9.计算机输入 1 puter1 接口
主要设备介绍:
液晶投影机、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台、 功率放大器、多媒体计算机、DVD。
〔1〕液晶投影机
NEC VT676+
根本技术参数:
亮度:2600流明
比照度:500:1
标准分辨:024×768
灯泡寿命:2,000 小时
按视频展台的“Light〔灯光〕〞按钮,就可以在顶 灯、底灯及不开任何灯之间切换。
③调整摄像头,使画面投放在屏幕上的适宜位置。 视频展台的摄像头能够在180度的范围内转动,通
过转动摄像头,不仅能够投放幻灯片、投影片和实物, 而且,能够对挂在前面的挂图进展投放。 ④调节远近。在展示比较小的物体,或者想看清被 投放物体的细节,可以将物体拉近,如果想看的是被投 放物体的全部或者是概貌,就要将物体推远。
返回 、
关闭 菜单
灯泡:红色换灯;绿色ECO节电模式
信
号
源
指
2
2
开 关 键 按
秒 开 、 按
来 自 视 频 信 号 源
RGB S-
来 自 端 子 信 号
电 脑 信 号
计算机操作系统ppt课件多媒体系统简介
![计算机操作系统ppt课件多媒体系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5c9e7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1.png)
平台架构设计
01
设计在线教育平台的整体架构,包括前端展示、后端处理和数
据库管理等部分。
课程资源建设
02
制作和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如视频教程、在线直播、互动问答
等。
用户体验优化
03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推荐、智能答疑和学习数据分析等功能,提
升用户体验。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跨平台兼容性
多媒体应用软件需要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设备平台,实现 跨平台兼容性。
实现多媒体数据的传输 和共享。
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教育领域
制作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 在线学习等。
娱乐领域
电影、音乐、游戏等多媒体娱 乐产品的制作和播放。
信息传播领域
新闻、广告、宣传等多媒体信 息的制作和传播。
科学研究领域
虚拟现实、仿真模拟等多媒体 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02
计算机操作系统对多媒体支持
指在计算机内部或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包括并行传输和串 行传输两种方式。
接口技术
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桥梁,常见的接口技术包括USB、 HDMI、蓝牙等。这些接口技术不仅提供了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还实现 了设备的即插即用和无线连接等功能。
04
多媒体文件格式与编码标准
03
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与技术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触摸屏等
01
02
03
键盘
是计算机最基本的输入设 备之一,通过敲击按键输 入字符、数字和其他命令 。
鼠标
通过移动和点击操作,实 现对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 控制和命令输入。
触摸屏
是一种直观的输入设备, 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触摸屏 幕进行操作,无需使用键 盘和鼠标。
多媒体系统结构 ppt课件
![多媒体系统结构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a9ceb1a1c7aa00b42acb50.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t课件
5
7.2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简介
静态图像输入 扫描仪
数字相机
存储设备 大容量硬盘 数据磁带 光存储设备
显示器
模拟视频
图
摄像机
像 采
集
录象机
卡
电视机
视盘机
数打字印信机号
计
司
投影电视
算
步
机 主
部 件
电视
机
模拟信号
音频采集卡
显示器
话筒
MIDI
声音回放
网卡
网络通信接口
图7-2多媒体硬件系统组成框图
媒体处理器
媒体处理器可定义为一种专门用于同时加速处理多个多 媒体数据的可编程处理器,在媒体处理器中执行特定多 媒体功能的软件称为媒体件。由媒体处理器和媒体件共
同处理各种多媒体数据。
ppt课件
7
7.3多媒体I/O设备简介
7.3.1 扫描仪 7.3.2 投影仪 7.3.3 数字视频展示台 7.3.4 触摸屏 7.3.5 数码相机 7.3.6 数码摄像机与摄像头 7.3.7 手写输入设备 7.3.8 显示设备 7.3.9 打印设备
ppt课件
6
7.2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简介
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 用VLSI实现的通用和专用的数字信号芯片,以数字计算 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
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处理器
多媒体计算机的核心。Intel公司推出了基于MMX技术的 微处理芯片。MMX技术将面向多媒体数据处理的指令集 成到CPU芯片内,加快了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速度。
视频展示台实际上是一个图像采集设备,它的 作用是将摄像头拍下来的景物,通过与外部输 入、输出设备的配套使用,如通过多媒体投影 机、大屏幕背投电视、普通电视机、液晶监视 器等设备演示出来。
ppt课件
5
7.2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简介
静态图像输入 扫描仪
数字相机
存储设备 大容量硬盘 数据磁带 光存储设备
显示器
模拟视频
图
摄像机
像 采
集
录象机
卡
电视机
视盘机
数打字印信机号
计
司
投影电视
算
步
机 主
部 件
电视
机
模拟信号
音频采集卡
显示器
话筒
MIDI
声音回放
网卡
网络通信接口
图7-2多媒体硬件系统组成框图
媒体处理器
媒体处理器可定义为一种专门用于同时加速处理多个多 媒体数据的可编程处理器,在媒体处理器中执行特定多 媒体功能的软件称为媒体件。由媒体处理器和媒体件共
同处理各种多媒体数据。
ppt课件
7
7.3多媒体I/O设备简介
7.3.1 扫描仪 7.3.2 投影仪 7.3.3 数字视频展示台 7.3.4 触摸屏 7.3.5 数码相机 7.3.6 数码摄像机与摄像头 7.3.7 手写输入设备 7.3.8 显示设备 7.3.9 打印设备
ppt课件
6
7.2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简介
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 用VLSI实现的通用和专用的数字信号芯片,以数字计算 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
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处理器
多媒体计算机的核心。Intel公司推出了基于MMX技术的 微处理芯片。MMX技术将面向多媒体数据处理的指令集 成到CPU芯片内,加快了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速度。
视频展示台实际上是一个图像采集设备,它的 作用是将摄像头拍下来的景物,通过与外部输 入、输出设备的配套使用,如通过多媒体投影 机、大屏幕背投电视、普通电视机、液晶监视 器等设备演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将针对这些概念介绍多媒体应用对操作系统的要求、多 媒体操作系统应具备的核心功能、和支持连续媒体应用的有关策 略。
11.1 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控制管理中心,它主要任务是合 理组织和调用软硬件资源,以完成用户提交的作业。随着市场需 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 操作系统经历了一系列开发和变革。
第11章 多媒体操作系统
多媒体的应用需求逐渐从单机延伸到互联网,从非实时方式 发展到实时方式,因而操作系统也逐渐沿着适合这种应用的方向 发展。在不同的应用环境、应用方式下需要有相应的多媒体操作 系统的支持,因而多媒体操作系统是多媒体技术中的中流砥柱。 在多媒体应用迅速火热的局面下,无论是桌面式、嵌入式、还是 分布式的多媒体应用中,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面临的新的核心问 题是围绕着多流、同步、时限、以及基于QoS的管理,要研究如 何采用适当的策略和算法去调度、去满足多媒体应用任务。
11.1.1 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有很多种类,并具有不同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操 作系统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计算机体系结构可分为单机、多机、 网络和分布式操作系统。根据操作系统工作的角度可分为单用户、 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由于多媒体的引入,因而产生了多媒体 操作系统和多媒体网络操作系统。
从操作系统工作的角度来看,单用户、批处理、分时操作系统的 工作重点都是围绕着系统资源的利用率而展开的。 在单用户操作系统下,用户必须初始化所有硬件设备,并将操作 系统的核心部分常驻留在系统的主存储器中,为运行应用程序提 供装入、解释和控制。 为了减少用户作业建立和打断的时间,于是提出批处理系统的概 念,由计算机按顺序自动批处理指令。批处理系统虽然提高了资 源的利用率,但作业处理的平均周转时间较长,且用户交互能力 较弱等。
11.1.2 实时系统的特征
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输入,并能按需提供无延迟的输出处理。 实时系统可以分为实时控制系统和实时信息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可用 于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也可以用于监测制导性控制。实时信息系 统通常指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实时系统继承了分时系统的交互性和多用户功能,并在满足任务时限 的基础完成任务,它主要包括如下特征:
当任务的某些特征模糊不确定或不可预测时,一些常用的调度算 法不再适用。可以使用不精确调度算法(Imprecise Computing, IC)或模糊反馈控制实时调度算法。
实时系统的性能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1)响应时间
主要包括中断响应时间、关联转换时间和任务等待时间
中断响应时间包括中断延迟时间,其大小取决于总线速度、中断屏蔽的 时间长短、中断负载的大小、中断优先级等多种因素。任务等待时间是 指从发送消息的时刻到任务收到消息变为准备并投入运行之间的时间, 包括消息处理时间、核心不可抢占延迟、调度时间和关联转换时间,反 映了系统的开销情况。关联转换时间即上下文切换时间,它取决与任务 关联的数目、任务调度算法、任务现场信息量的大小、CPU速度等诸多 因素。
分时系统具有较好的交互式功能,同时可为多用户和多任务提供 服务,它将CPU的运行时间分割成微小时间片,依次轮流为各个程 序提供服务,并能及时响应用户的输入请求。但是分时时间片的 长短以及主机系统的配置将系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对时间响 应上有特殊要求的应用是难以满足的。
实时系统是因为多媒体应用在时间的特殊要求而形成的。由于在 多媒体系统中大量地使用了基于时间的连续性媒体,而连续性媒 体数据的组织和表现严格地受限于所规定的时间,这就需要有能 够提供及时服务的实时系统。所以,实时系统首先要满足时间的 响应,然后再考虑支持多个用户和多个任务。目前,实时系统显 得相当重要,下面我们将对进一步了解实时系统的系统特征。
1. 及时与时限性。主要反映在对用户的响应时间要求上,以满足控制 对象所能接受的时间延迟,它可以是秒级、毫秒或微秒级。
2. 交互性。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象和应用要求,实时系统能提供便捷的 交互方式。
3. 安全可靠性。实时控制系统必须考虑系统的容错机制,避免导致灾 难性后果。实时信息系统,应向用户提供及时、有效、完整和可用的信 息。 4. 多路性。实时控制系统应能提供多用户的服务。并具有现场多路采 集、处理和控制执行机构的功能。
其中任务时限是指执行某任务时的可用时间,也称为时限粒度。任务 时限和任务时限余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较小的任务时限必定导 致较小的时限余量。但较大的任务时限也可能导致较小的时限余量, 因为任务的执行时间取决于具体算法的复杂程度。也就是说,不同复 杂的算法决定了任务的时限余量。 根据以上这些特性,实时调度中广泛采用了基于优先级的抢占调度算 法。该算法可以使正在执行的任务出让资源,去满足一个高优先级的 任务的执行。同时对具有动态优先级的任务,可以根据任务的某些因 素在运行时调整进程的优先权。
(2)吞吐率
实时系统的吞吐率取决于系统的各个部位,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吞吐 率概念,如CPU、系统总线、外围设备等。提高吞吐率的目的是减少任 务执行时间,增加任务余量。这样留给系统更多的时间,实现松时间约 束,对相同的工作可以更好的完成;或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
实时系统的调度包括CPU、资源、输入和输出、通信和任务各个方面, 正确把握基于时间上的调度问题就是实时系统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由于实时任务具有时限性、抢占性、周期性、优先性、重要性、组合 性等多种特征,因而在创建任务调度的算法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在任务与时限的关系中,涉及的概念包括:任务时限、任务执行时间、 任务时限余量(任务执行时间与任务时限之差)、紧任务时限、松任 务时限、强实时(超时将无可用性)、弱实时(超时将影响可用性)、 关键任务时限(超时将引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后果)等。
常用的算法还有截止期最早最优先(Earliest Deadline First, EDF),最关键任务优先算法(Most Critical First,MCF)、关 键性和时限优先算法(Criticalness and Deadline First, CDF)、最小余量优先算法(Most Laxity First,MLF)、最低松 弛度优先(LLF)算法等。
11.1 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控制管理中心,它主要任务是合 理组织和调用软硬件资源,以完成用户提交的作业。随着市场需 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 操作系统经历了一系列开发和变革。
第11章 多媒体操作系统
多媒体的应用需求逐渐从单机延伸到互联网,从非实时方式 发展到实时方式,因而操作系统也逐渐沿着适合这种应用的方向 发展。在不同的应用环境、应用方式下需要有相应的多媒体操作 系统的支持,因而多媒体操作系统是多媒体技术中的中流砥柱。 在多媒体应用迅速火热的局面下,无论是桌面式、嵌入式、还是 分布式的多媒体应用中,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面临的新的核心问 题是围绕着多流、同步、时限、以及基于QoS的管理,要研究如 何采用适当的策略和算法去调度、去满足多媒体应用任务。
11.1.1 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有很多种类,并具有不同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操 作系统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计算机体系结构可分为单机、多机、 网络和分布式操作系统。根据操作系统工作的角度可分为单用户、 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由于多媒体的引入,因而产生了多媒体 操作系统和多媒体网络操作系统。
从操作系统工作的角度来看,单用户、批处理、分时操作系统的 工作重点都是围绕着系统资源的利用率而展开的。 在单用户操作系统下,用户必须初始化所有硬件设备,并将操作 系统的核心部分常驻留在系统的主存储器中,为运行应用程序提 供装入、解释和控制。 为了减少用户作业建立和打断的时间,于是提出批处理系统的概 念,由计算机按顺序自动批处理指令。批处理系统虽然提高了资 源的利用率,但作业处理的平均周转时间较长,且用户交互能力 较弱等。
11.1.2 实时系统的特征
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输入,并能按需提供无延迟的输出处理。 实时系统可以分为实时控制系统和实时信息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可用 于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也可以用于监测制导性控制。实时信息系 统通常指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实时系统继承了分时系统的交互性和多用户功能,并在满足任务时限 的基础完成任务,它主要包括如下特征:
当任务的某些特征模糊不确定或不可预测时,一些常用的调度算 法不再适用。可以使用不精确调度算法(Imprecise Computing, IC)或模糊反馈控制实时调度算法。
实时系统的性能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1)响应时间
主要包括中断响应时间、关联转换时间和任务等待时间
中断响应时间包括中断延迟时间,其大小取决于总线速度、中断屏蔽的 时间长短、中断负载的大小、中断优先级等多种因素。任务等待时间是 指从发送消息的时刻到任务收到消息变为准备并投入运行之间的时间, 包括消息处理时间、核心不可抢占延迟、调度时间和关联转换时间,反 映了系统的开销情况。关联转换时间即上下文切换时间,它取决与任务 关联的数目、任务调度算法、任务现场信息量的大小、CPU速度等诸多 因素。
分时系统具有较好的交互式功能,同时可为多用户和多任务提供 服务,它将CPU的运行时间分割成微小时间片,依次轮流为各个程 序提供服务,并能及时响应用户的输入请求。但是分时时间片的 长短以及主机系统的配置将系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对时间响 应上有特殊要求的应用是难以满足的。
实时系统是因为多媒体应用在时间的特殊要求而形成的。由于在 多媒体系统中大量地使用了基于时间的连续性媒体,而连续性媒 体数据的组织和表现严格地受限于所规定的时间,这就需要有能 够提供及时服务的实时系统。所以,实时系统首先要满足时间的 响应,然后再考虑支持多个用户和多个任务。目前,实时系统显 得相当重要,下面我们将对进一步了解实时系统的系统特征。
1. 及时与时限性。主要反映在对用户的响应时间要求上,以满足控制 对象所能接受的时间延迟,它可以是秒级、毫秒或微秒级。
2. 交互性。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象和应用要求,实时系统能提供便捷的 交互方式。
3. 安全可靠性。实时控制系统必须考虑系统的容错机制,避免导致灾 难性后果。实时信息系统,应向用户提供及时、有效、完整和可用的信 息。 4. 多路性。实时控制系统应能提供多用户的服务。并具有现场多路采 集、处理和控制执行机构的功能。
其中任务时限是指执行某任务时的可用时间,也称为时限粒度。任务 时限和任务时限余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较小的任务时限必定导 致较小的时限余量。但较大的任务时限也可能导致较小的时限余量, 因为任务的执行时间取决于具体算法的复杂程度。也就是说,不同复 杂的算法决定了任务的时限余量。 根据以上这些特性,实时调度中广泛采用了基于优先级的抢占调度算 法。该算法可以使正在执行的任务出让资源,去满足一个高优先级的 任务的执行。同时对具有动态优先级的任务,可以根据任务的某些因 素在运行时调整进程的优先权。
(2)吞吐率
实时系统的吞吐率取决于系统的各个部位,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吞吐 率概念,如CPU、系统总线、外围设备等。提高吞吐率的目的是减少任 务执行时间,增加任务余量。这样留给系统更多的时间,实现松时间约 束,对相同的工作可以更好的完成;或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
实时系统的调度包括CPU、资源、输入和输出、通信和任务各个方面, 正确把握基于时间上的调度问题就是实时系统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由于实时任务具有时限性、抢占性、周期性、优先性、重要性、组合 性等多种特征,因而在创建任务调度的算法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在任务与时限的关系中,涉及的概念包括:任务时限、任务执行时间、 任务时限余量(任务执行时间与任务时限之差)、紧任务时限、松任 务时限、强实时(超时将无可用性)、弱实时(超时将影响可用性)、 关键任务时限(超时将引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后果)等。
常用的算法还有截止期最早最优先(Earliest Deadline First, EDF),最关键任务优先算法(Most Critical First,MCF)、关 键性和时限优先算法(Criticalness and Deadline First, CDF)、最小余量优先算法(Most Laxity First,MLF)、最低松 弛度优先(LLF)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