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2)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新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新版

2020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当前,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开启全新变革,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而无论是智能制造或是人工智能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大数据时代,数据到底该怎么用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数据隐私是一项基本权利。

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应该将他人的搜索行为、购买行为、行程等进行变现。

就如一些互联网媒体在未经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抓取消费者的搜索记录,并投放广告,这等于未经授权将个人隐私数据变现来赚取收入,某种程度上已侵犯了用户的数据隐私权。

日前,脸书董事长扎克伯格在问询听证会上承认,除了将注册用户的数据供第三方使用,脸书还收集未注册用户的数据,令数据“泄密门”进一步发酵。

而国内消费者反映,在手机百度上搜索吸尘器后,频繁收到百度、京东、网易新闻等App推送的吸尘器广告。

百度利用搜索记录定向推送吸尘器广告尚可理解,为何京东、网易新闻也有此类推送呢?他们又是如何得知该消费者关注吸尘器呢?数据隐私状况令人担忧。

同时,数据分享又是十分必要的。

以人工智能医生为例,仅在影像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就需要学习大量的影像病例,以达到较高的准确率。

此类数据分享和汇总分析最终将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提高社会的总体福利。

数据隐私与数据分享,界限如何划分?关键在于规则的建立。

脸书数据“泄密门”后,苹果、百度、腾讯等企业纷纷表示自己是绝对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

但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储,使相关互联网公司实际上拥有了一种巨大的权力,仅仅靠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权力如果不关进笼子,那么在网络上近乎“裸奔”的用户信息,可能随时都会被出卖到镁光灯下。

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大数据也有两面性。

无论你是否喜欢,大数据裹挟着好与不好同时到来。

面对新技术,我们要拥抱它,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否定它。

一个行业兴起初期往往处于野蛮发展状态,企业由小变大则需要规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规范。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试题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试题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时代”,读什么?信息技术时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

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

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

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

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

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

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

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

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

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的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

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

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辽宁2023-2024学年度(下)七校协作体高二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食物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基本支柱,尤其是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儿童时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优先选择“真正的”食物,而不是过度加工的工业食品非常重要。

然而,如今儿童越来越早地开始食用各种加工食品。

6个月大的孩子刚开始吃辅食,许多家长就会给他们提供以谷物、燕麦或大米为基础原料的速食食品。

如果详细阅读一下提供给儿童的食品配料表,就会看到高果糖玉米糖浆、味精等字眼,以及数百种其他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反而对健康有害。

尽管由于它们的含量极少,因此被各国的监管机构所接受,但其累积效应最终会影响一生,还会诱发人们对这类产品产生依赖性。

阿根廷儿科学会的儿科医生罗克萨娜·安娜伊·蒂莫认为,毫无疑问,正是超加工食品导致儿童对不健康食品“上瘾”。

这是因为大多数超加工产品都含有糖、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谷氨酸钠(味精)。

谷氨酸钠通常被用于零食和饼干中,因为它能打开味蕾,让味觉无法抗拒。

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以及精制面粉不仅极易使人上瘾,诱使儿童的大脑想要越吃越多,而且对健康非常有害。

这位儿科医生坚持认为,许多儿童对烘焙食品、甜食和零食的强迫性成瘾行为都是由此造成的。

她还强调,从小就向儿童提供这些产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他们正在刺激儿童大脑中的愉悦和奖赏回路,也就是与成瘾行为相关的回路。

玛丽埃尔·多韦瑙是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和成人功能医学研究的儿科医生。

她赞同上述观点,并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是否要将对这类食物产生的依赖行为定义为“成瘾”行为。

她说:“我认为,这个问题尚未被确认,意味着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

”她解释说:“之所以可能出现上瘾问题是因为与许多被滥用的药物一样,此类食品在大脑中都能激活奖赏回路。

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以至/以致)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

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间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璧残垣了。

但不知何时(树立/竖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

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泛/闪)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敦敦实实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著情感。

1.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围堰断璧残垣B.前檐古风荡漾C.粗糙层层叠叠D.规整敦敦实实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至树立闪B.以致竖立闪C.以致树立泛D.以至竖立泛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B.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C.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D.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B.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评选了【精品】十大流行语,“获得感……”“脑洞大开”“创客”等词语脱颖而出。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1927年5月11日,林风眠组织本校师生召开了一场在当时国内规模相当大的艺术展。由于部分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激怒了奉系军阀,林风眠被迫辞去校长之职,离京南下,担任了由蔡元培亲手创建的杭州国立艺专第一任校长。执掌杭州国立艺专的十年,也是林风眠实践自己调和中西艺术理想的十年。这一期间,林风眠用象征手法创作了大型油画《人道》《悲哀》《死》《人类的痛苦》《渔村丰收》等作品,风格一如他中西调和的探索,造型简约,大笔触粗线条,色调强烈而凝重。
5.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林风眠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既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文化学习,又在梁伯聪、南洋回来的朋友等人的影响下关注西方的艺术世界,这为他日后进行中西调和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B. 林风眠敢于打破常规,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欣赏离经叛道的画家。当校长时他聘请木匠画家的齐白石,打破艺术的崇高地位,提倡各阶级共享的艺术。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8日)
相关链接:
①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风眠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学生”,他为塞尚、莫奈、马蒂斯等离经叛道的画家所倾倒,又在巴黎东方美术馆和陶瓷博物馆的彩陶、汉画砖、唐三彩、瓷器花纹上,发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
(《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
2.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版

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版

2019高二6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共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危机中国的书写交流进入键盘划时代只有十几年,任何一个初次接触电脑的人通过简单的学习都能迅速掌握文字输入。

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很多人写字总是提笔忘字,尤其是经常使用的汉字往往一下想不起来了,这跟他受过高等教育掌握无数信息和知识的身份有点不符。

很多人纷纷惊呼汉字危机来了,拯救汉字刻不容缓。

书写是记忆汉字的最好方式,只有经常书写,才能记住一个字该怎么写。

过去用笔书写汉字基本上是音、形、义同时进行,键盘输入就出现问题了,它不是直接写汉字,而是让你在候选的重码中去选择正确的那个字。

这就是汉字在键盘输入时代面临的一个问题,换句话说,这就是音素文字和语素文字的最大区别。

所有音素文字(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它们只有音和形,而且音形基本统一,打字本身就是书写过程。

我们是拼音解决汉字输入问题,而不是在键盘上打笔画。

五笔字型不会让你忘记一个汉字怎么写,但是可能会让你忽略它该怎么读;拼音输入可以让你知道一个字怎么读,却让你慢慢忘记它怎么写。

在信息时代,中国人开始遇到能说能读能输入但可能不会写的问题了。

这也暴露了汉字的自身局限问题。

网络时代屡屡出现新词,人们对“雷”、“囧”这类汉字就赋予新的含义。

从每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中不难看出,新的词语越来越多,看上去也越来越没文化含量,继而还可能导致汉语的使用环境和美感越来越差。

网络语言通过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迅速扩散全球,但死得也非常快。

它只是迎合某一类信息某一种情绪在传播的当口被创造出来,并随着这种氛围的消失而慢慢消亡,能留下来的凤毛麟角。

为了提高书写效率,方便学习和交流,开始出现俗字、新字,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有不断简化的趋势。

是否要恢复繁体字的讨论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很多汉字究竟怎么写,它的结构组合究竟是什么意思你可能都觉得不重要了。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文学是人学。

”文学关心人,关怀人的命运和处境,从根本上说,就是关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命运。

今天的“人”,不仅同“类”,而且同“村”。

所以,文学在关怀单个人的时候,归根结底是在关怀整个人类。

现今世界,高科技把所有人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区域地都“互联”到一起,人类的命运也就更加密切地融为一体。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得“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更加深刻和丰富,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是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基石。

《尚书·尧典》记载:“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这是说国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周易》认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威宁。

”这里明确勾画出万国安定团结、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图景。

《礼记》认为圣人乃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

《吕氏春秋》认为“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并逐步形成“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观念。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追求“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力图建构起一个人人各得其所、共享发展、友好相处的美好社会。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

这可以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发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渊源,同时推进文学创作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开展文学创作,可以让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

世界文学经典实际上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在西方,古希腊文学中“人本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开始认识自我,表现为以人为中心观察世界。

斯芬克斯之谜寓意无穷,深藏着“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意蕴,反映出古希腊人对“人”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_语文_word版(有答案)

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_语文_word版(有答案)

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机读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说起来诗也是不平等的,说诗不平等不是指诗有优劣之分,而是说同样好的诗或同样坏的诗却有绝对不同的价值。

也就是说诗除了内在的本值以外还有外在的附加值,这附加值往往还成了诗的主要价值。

附加的价值自然来自附加的意义,而附加的意义则来自两件事物:一是时间,一是阅读。

时间和阅读常常是比原作者更重要的创作者。

我们读《诗经》就深切地感到了这一点。

今天放在我们面前的《诗经》已同当年孔子面前的《诗经》不是一回事了。

文字还是那些文字,但两千年的存放已大大改变了这些文字的品质。

时间首先就唤起了你的尊敬,远古的诗比当代的诗更能吸引你凝神关注,这就像是人们重视异乡情调而轻视本地风光,甚至与“远来和尚会念经”这些粗鄙的谚语也有几分理通之处,源于一种很难解释但又毋庸置疑的心理规律。

比如说同样是说大话,身边侃爷的豪言壮语,你常常也不过就是那么一听,但《卫风·河广》中说道:“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这大话你听着就有几分惊心动魄了。

长长的时间隧道放大了古人的声音,远古的神秘与隔膜甚至使当时人们的街谈巷语对今人来说都带上点神祇的味道。

人们对古代人的感觉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带着子孙对宗祖的敬畏,带着生不满百年的过客在无法克服的时间面前必有的自谦,另一方面也带着几分现代人的优越感。

敬畏和自谦使人们觉得古人深不可测,连举手投足都大有深意;而那种不能自禁的优越感则又使人们对古人的短处心怀宽容,对古人的一颦一笑都感到惊喜。

当然,时间为古诗增添魅力还由于古今语言的奇妙差异。

语言在时间的流逝中自然演变,古今的语言同中有异,这相似的影影绰绰是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

《诗经》的语言乍一看来实在是不解其详,但仔细推究又能够恍然大悟,这种掘土见泉、登山望景一样的过程使你有一种创造的喜悦,使你对自己终于获得的理解与欣赏备加珍惜,你无意之中变成了作者的同谋,你会从哪怕是平白无奇的句子中体味出无限深长的意味。

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夜市,萌芽于殷周,成型于汉代,即便是夜禁制严苛的唐朝,夜市也曾,有过片刻的辉煌,到了宋朝,夜市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

而步入现代社会,夜晚的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常态化生活的一部分,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并产生了一个热词——“夜经济”。

夜经济过去是衡量城市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今,它更是城市活力与吸引力的。

在“人流、物流、资金流”这组表述经济发展的词语中,人流即人气。

人气旺、人流大,创造力和竞争力就强,如果当一座城市的马路在晚上八九点钟就人烟稀少,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也是精神层面的损失。

精神文化消费是夜经济的重要消费类型。

偏重偏旧的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而文化“潜力股”则是经济发展的“创意股”。

夜经济离不开夜文化,经过文化这支色彩瑰丽的画笔点染,城市的夜经济名片会更有意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转瞬即逝洋洋大观晴雨表拦路虎B . 昙花一现蔚为大观风向标拦路虎C . 转瞬即逝洋洋大观风向标绊脚石D . 昙花一现蔚为大观晴雨表绊脚石(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 量子速读法称可让人5分钟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能完整复述——全是骗术。

B . 人文科学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确定性——无法进行定性研究,一切只能靠自己理解。

C . 在坪乡黄沙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过程非常艰辛曲折。

D . 我叫他来见你罢,他就在楼上,只是——他很大了,并且以为他母亲是早就死了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和衔接问题,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人气旺、人流大,创造力和竞争力就强,一座城市的马路如果晚上八九点钟就人烟稀少,那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也是精神层面的损失。

B . 人气旺、人流大,创造力和竞争力就强,当一座城市的马路在晚上八九点钟就人烟稀少,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更是精神层面的损失。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第一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受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建、哲学社会科学探讨首先要搞清晰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相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主动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朝气。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很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相识和表现实力。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更。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视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栩栩如生地描绘诞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困难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挚友确定会对耸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很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斗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斗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华蜜,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日,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雄伟现实是人民创建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建者。

只有相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气,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相识沸腾的现实。

相识人民创建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

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

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

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

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

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

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

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

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

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

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

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

高二六月份月考试卷语文

高二六月份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纤巧毫厘不爽鸿毛B. 沉湎青苔奇峰异石C. 沮丧纷至沓来水乳交融D. 独裁稍纵即逝混为一谈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节省开支,他选择了住在郊区,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

B.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中《平凡的世界》尤为突出。

D. 她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但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书中写道:“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在乎速度,而在于坚持。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

C. 他说:“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片稻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静静地铺在田野上。

B. 她的笑声像清泉一样悦耳动听。

C.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D. 他的话像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5. 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B. 他为人正直,无论做什么事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C. 这位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D. 她的歌声如夜莺般婉转动听。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农,他叫张大爷。

张大爷一生勤劳善良,种地、养鸡、养猪,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然而,随着村子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子逐渐变得冷清,只剩下老老少少。

一天,张大爷在山上砍柴时,无意间发现了一片荒废的茶园。

他心想:“这片茶园曾经是村子里最富饶的地方,如今却无人问津。

”于是,张大爷决定将这片茶园重新种上茶树,让村子重振昔日繁华。

张大爷请教了附近的茶农,学会了种植、修剪、采摘等技艺。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四川省乐山市乐山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23.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尚书·旅獒》有言:“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现代画家兼作家木心则说:“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

”对于“玩物”会“丧志”抑或“养志”,你有什么体会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马克思主义思想犹如一道光照耀欧洲,震撼世界。

一群平均年龄年仅28岁的中国新青年仰望这道光,热情高涨。

在国家蒙受耻辱,人民蒙尘的民族危亡之际,他们追着这道光上下求索,用生命和热血点燃未来,甘做发光体,书写时代恢弘篇章。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作为一名青年,我们要砥砺信仰、坚定理想、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仅要在新时代沧海横流中“追随光”,更要“散发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语言文字运用Ⅱ中,两小儿的观点都有貌似充分的理由,使得孔子“不能决也”;经过科学分析,我们才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学会科学分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HY学2021届6月阶段性测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除却先秦不管,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

这转折的起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

社会转折的变化,也鲜明地表如今整个意识形态上,包括文艺领域和美的理想。

就壁画来说,由中唐开场的这一转折也是很明白的。

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形象在中唐消失,更多是渲染“经变〞【注】;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它们几乎占据了整个墙壁。

到晚唐五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经变〞种类增多,神像〔人物〕却愈发变少。

色彩俗艳,由华贵而趋华美,装饰风味日益浓重。

盛唐初圆润中带遒劲的线条、旋律,到这时变得纤纤秀柔,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

菩萨〔神〕小了,供养人〔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个别的甚至超过。

它们一如当时的上层贵族,盛装华服,并各按现实的尊卑长幼顺序排列。

假设说,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那么如今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不过只是人间的上层罢了。

很明白,人的现实生活这时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尽管华贵毕竟单调的“净土变〞、“说法图〞和梦想的西方HY,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更感到有兴味。

壁画开场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

试看晚唐五代壁画中的张议潮统HY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它们本是现实生活的写真,却涂抹在供养佛的庙堂石窟里,并且占有那么显赫的位置和面积。

在中原,吴道子让位于周昉、张萱,专门的人物画家、山水花鸟画家才陆续出现。

在,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它实际标志着HY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的加浓,使壁画中的所谓“生活小景〞在这一时期也愈发增多,虽然其中有些是为了配合佛教经文,许多却纯是与HY无关的HY场景,它们表现了对真正的现实世俗生活的同一意兴。

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HY,艺术的形象超过了HY的教义。

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压倒所有其他佛教宗派,那么是这种情况的理论上的表现。

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下)质检联盟第三次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据有关调查,目前青年群体中的躺平现象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有些青年因起点低造成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进入社会后面临就业和婚恋重重困难,屡遭挫败之后,选择放弃个人努力,我将其称为“无力感的躺平”;有些青年高考成功,甚至上了好大学,但进入社会后发展不顺利,既不甘心维持现状,也无法摆脱困境,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选择自嘲来缓解焦虑;也有些青年,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成为满足于低薪、轻松工作的群体,买房、育儿都依靠父母,创业和奋斗意识不足……有网友认为,躺平是出于对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

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对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不如说是因为工业化和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上“短缺现象”越来越少的产物,是“物质富足”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反映。

消费主义是把消费作为人生至上目标,从而过度占有和挥霍财富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应该鼓励消费,但人不能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

我们提倡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止劳动和奋斗。

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

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几乎每个人唯有日复一日地劳作,才能获得生存和养家糊口的生活资料。

这在农业社会是最明显的。

劳作与满足生存之需具有直接性的关联。

工业的发展拉长了生产的链条,但是人的劳作和产品的产出之间的关联性还是得以延续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自动化程度加深,生活资料的获得与劳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间接,人们在生活资料的生产中往往充当的是其中一个微小的环节,人们对劳动与生存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失去直接性的感受和认知,甚至产生一种错觉: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渺小到甚至连自身的存在感也变得若有若无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家炳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

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

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

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

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

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

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

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

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

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

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

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

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

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

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

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

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

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

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

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段引领全文。

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②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③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④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B.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D.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美与荒芜在场李浩路途迢迢,我们颇费辗转地来到了绥宁,而这迢迢也似乎让我们“走出了时间”,走进了古老和一种具有遗迹感的美中。

荒芫与美同时在场,并且紧紧地、奇妙地合在一起。

走进苗寨,我们仿若置身于另一个时间里,它似乎并不具有“当下感”,我们也仿若成为了可贵的“旧物”。

在这里,流水都是古老的,空气都是古老的,树木上那些苔痕也都是古老的。

更有古老色泽的,是苗寨的砖与瓦,是那些被时间所漫洗着、长过了个人生命的一栋栋木屋。

在大园村,一处最为古老的老屋已有八百岁,墙砖上所刻下的文字记录着旧光阴,只是在岁月的不断击打和磨损之下有些字已经难以辨认。

大园村村口的鼓楼原为明代建筑,上下三屋,楼阁式攒尖顶,气势雄伟。

“四知堂”因杨氏远祖杨震而在绥宁一带声名遐迩。

杨震,东汉宫员,清廉有名,学生深夜送金被他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四知”的理由拒绝,这“四知”也曾深深地影响着大园古苗寨的杨氏后人。

据说,在旧时,每到过年过节,大园村家家户户都会悬挂“四知堂”的灯笼……和村寨相匹配的是茂林修竹,是延展着的、起起伏伏的绿,在大园古苗寨如此,在插柳村苗寨也是如此,而上堡,则有更大的一片葱郁的树木,它几乎是连绵,把上堡包围在里面。

在每座苗寨的后山上,都有数量众多、粗壮巨大的古树,无论是河边的祖枥还是山上的樟树、枫香树与黄岭黄檀,都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和树和竹一起生长的,还有间或的鸟呜,还有静谧。

每座苗寨都是静谧的,我们见不到惯常的人流与车流;时间也可能是更为缓慢的,有着独特的凝滞。

在这里,连风的吹拂都有些慢,包括雨滴的下落。

也恰是因为如此它才会带给我们一份“走出了时间”的错觉,似乎让我们完成了不可能的“穿越”,进入到历史中。

或许,我应当说静谧,说古典,而不是荒芜这个词?我谈到荒芜,是因为在古苗寨里一切都有一种“原始”的模样。

繁华落尽之后的古村寨留在那里的只是物,只是美得令人发指的旧院落,只是缓缓的、依然有着洁净感的流水……它给我一种桃花依旧、人面无踪的怅然。

当然,如果仅止于此,我是不会用出荒芜这个词来的,我要说的荒芜必须是程度上的加深。

在我所到的苗寨,除了上堡的某些旧屋改造的商店,其余的则都带有年久失修的味道。

大园村,时下已经“无主”的旧房很多,它们和自身的美以一种缓慢腐朽的方式呈现着时间之重,甚至尘土之重。

木梯还在,但向上的横木已腐,没有谁敢于再向上登;木窗还在,但窗棂已损,雨水会随风浸入到屋里面;那栋拥有八百年历史的旧屋还在,但里面充塞着种种不用的旧物,甚至存有一个鸡笼,几只鸡在里面咯咯咯咯地叫着。

在这些静谧的苗寨里,我们几乎很少能见到年轻人,见到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青年人呢?外出打工去了。

是啊,他们得挣钱养家,他们也应见一见外面的世界。

他们也应当过得更为舒适些、丰富些。

他们,或许最终落脚于某个城市,至少是县城,除了些节日再不回来。

在画一样美的苗寨里生活的人越来越少。

美,并不能解决他们的生计,而且久居于这种太过古意的美中,他们也许慢慢无感,余下的,便只是倦惫,对每日繁重劳作和收获甚少的倦惫。

绥宁古苗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遗落在尘灰里的珠子,有待人们的注意。

或许是因为偏僻的缘故,这里的游人很少。

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我这样感受它的荒芜和沾在荒芜之上的美,感受那种安静和古老,感受“走出了时间”的惬意与感慨。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置身古苗寨仿佛“走出了时间”,主要因为在苗寨见不到惯常的人流与车流,远离了熟悉的现代生活。

B. 第6自然段独立成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古苗寨之美的描绘,又引出了下文对古苗寨荒芜的描述。

C. 第7段画线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苗寨房屋因年久失修而腐朽破败的情状,突出了苗寨的荒芜。

D.文章开篇点题,行文紧扣题目,向读者展现出古苗寨的美与荒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苗寨荒芜的思考。

5.苗寨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5分)6.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对绥宁苗寨的情感态度。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投权代表在北京签约。

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分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

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每个成员在亚投行有正副理事各一名。

理事会可根据亚投行章程授权董事会和管理层一定的权力。

董事会有12名董事,其中域内9名,由代表域内成员的理事选出;域外3名,由代表域外成员的理事选出。

管理层由行长和5位副行长组成。

中国人当选亚投行首任行长,5位副行长分别来自英国、德国、印度、韩国、印尼。

——百度百科材料二:2015年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它也成为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大国。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公开对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决定表示质疑。

该委员会对于亚投行在治理能力、环境和社会保障上是否具有行之有效的高标准表示关切。

美国是目前世界金融体系的领导者,世界银行就是美国人领导的。

而在亚洲地区,美国通过日本领导的亚洲开发银行,也占主导地位。

然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亚洲国家发展经济的需求。

作为补充,成立亚投行是有必要的。

亚投行只关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世行和亚行关注更广泛,它们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观察者网材料三材料四:亚投行成立两周年以来推动的所有项目,都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相互呼应。

一方面,24个项目全部集中在亚非地区,涉及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印尼等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2个成员;另一方面,项目内容涉及贫民窟改造、防洪、天然气管道建设、高速公路与乡村道路、宽带网络、电力系统等方面,聚焦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自身特色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