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合集下载

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策略

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策略

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策略摘要:从改革开放政策实行至今,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中公路交通网逐渐延伸到西部地区,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多变,山区公路边坡规模大,坡度高,地质灾害导致的安全问题是目前影响公路长足发展一个关键性因素,这篇文章探讨了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的隐患因素及评估方法,以期为提高我国公路整体发展水平提供必要条件。

关键词: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前言从目前情况分析,我国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在实践期间,渐趋完善,然而还是对其中很多因素缺乏全面的分析,所以,这篇文章我们从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的影响原因分析,论述其评估方法,从而完成对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有更系统全面的评估,实现整体防范与治理。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1工程建设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在公路施工期间,开展的爆破、挖掘作业,对天然坡体有一定的冲击力,使应力失衡,削弱原崩塌体、滑坡体的稳固性,成为引起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因,从而损伤公路质量。

在公路运营期间,崩塌、滑坡问题的出现,也危及到公路的安全使用和运行。

1.2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边坡失稳:山体滑坡,并不是任何山体都会出现滑坡,而是边坡失稳,达到一定条件才会出现滑坡。

在地形地貌中,要达到特定的倾斜度山会导致滑坡情况。

然而,山体坡度只是其中之一,山体地形地貌形成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如雨水径流量、地表冲刷、人工建筑挖掘山体等因素。

山体边坡需要特定的地岩性条件。

所以边坡稳定性受山体土质影响,所以山体岩土是边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要素。

然而各种土质都会导致滑坡问题,比较而言,抗水性差、抗风弱的结构导致滑坡的可能性更大,形成松散的滑坡体。

公路边坡稳定需要特定的地质构造。

若是山体全部是岩石,就极少会滑坡情况。

当山体被分割成分散状态时,才会导致滑坡出现。

边坡失衡通常是断层,山体分散,若是雨水过于冲刷或风力侵蚀,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质灾害出现的可能性。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所引起的地质过程和地表活动,导致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件。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沉陷等,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危害。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义1. 减少灾害风险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危害程度和持续时间等进行评估,以便预测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灾害风险,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范围,进而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和资源开发计划,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地质灾害概率评估地质灾害的概率评估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评估地质灾害概率的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遥感监测和数学模型等。

1. 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地质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等。

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遥感技术、GIS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等已经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总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概率评估、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估、地质灾害持续时间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模型建立和验证技术以及风险评估和管理技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为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提供更加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引发的一系列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

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对灾害管理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的频率、强度和规模等参数的确定,以及灾害对人口、财产和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的分析。

评估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主要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来确定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对于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定量评估则通过搜集和分析大量的实测数据和历史记录,利用统计和模型等科学方法来计算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存在一些相关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问题。

地质灾害评估需要大量的地震、地质和气象等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一个耗时且复杂的过程。

其次是参数的确定问题。

地质灾害评估需要确定一系列参数,如地震烈度、滑坡体积等,而这些参数的确定对评估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依靠准确的观测和实验数据。

再次是模型的建立问题。

地质灾害评估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模型来描述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过程,而模型的建立需要基于大量的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且需要不断修正和改进。

最后是评估结果的应用问题。

地质灾害评估的结果需要能够为政府决策和灾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如何将评估结果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不断推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应加强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需要加强参数的确定研究,开展大规模实测和实验研究,提高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加强模型的建立和验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出高效且可靠的灾害模拟和预测模型。

要注重评估结果的应用,建立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机制,将评估结果应用于灾害管理和预防工作中,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一、地质环境条件宽甸满族自治县丹集线所在的地处辽东山区,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区域内水系发达,溪流众多,主要为山水,具有典型山区的河流特点,有较强的冲刷力。

评估区地貌类型为高山丘陵、水涝灾害严重,高山丘陵区地形容易爆发泥石流,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评估区内出露的主要为山体易滑坡地段、,岩性岩相对变化较大;第四系主要为冲洪积土(Q pl-al)和第四系残坡积土(Q el-dl),其工程地质性质相对较差;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道路修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现状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地质灾害较发育,故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复杂类型。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崩塌:评估区主要分布两处崩塌和两处崩塌隐患。

崩塌(BT1、BT2)主要分布于K124+000和K127+000,由于崩塌下方为溪沟地,且两者边坡都是稳定性边坡,故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崩塌隐患(QBT1、QBT2)主要分布于BK124+250和K124+650,均为人工开挖路堑边坡。

QBT1所在边坡高2~15m,整体坡度约为70°,边坡走向约135°;QBT2所在边坡高约15m,整体坡度约为82°,坡向80°。

据赤平投影图(图2),均为不稳定性边坡。

其对车辆及行人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因此,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滑坡:评估区分布有19处滑坡,主要为浅层土质滑坡。

根据地质灾害产生的诱因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等综合分析,评估区滑坡主要分布在公路旁边,按照规模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属于小型滑坡。

按照危险性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威胁对象为下方公路、过往车辆及行人,危险性小的有8处,危险性中等的有11处。

目前滑坡体周围稳定性较差,路线区内滑坡的形成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受岩(土)层层面、裂隙等影响,这些部位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低,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实例对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义和评估方法与内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和内容1 引言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任务是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危害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

2 公路建设工程概况某公路改建工程,全长52104km。

公路按照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特点,划分为两段:起点K44+600-63+000为山岭重丘段,长约17182km;K63+000-界为平原微丘段,长约34122km。

该公路改建工程涉及山地、沟谷、盆地和洪积扇等多种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在线路沿线存在较大变化,且地质灾害发育。

3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3.1 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灾害主要为崩塌、泥石流、边坡稳定、地面沉降。

工程建设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可能为崩塌、泥石流、边坡失稳和地面沉降。

通过预测评估,对该公路有危险的崩塌46处,泥石流5条,不稳定边坡1处。

平原微丘段诱发和遭受地面沉降的危险性为小。

3.2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根据现场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该公路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各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成果,依据上述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对该公路沿线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根据表1可以看出,该公路全线划分15个区段,其中山岭重丘段划分14个区段,平原微丘段1个区段。

山岭重丘段各区段位置及危险性等级见图1。

平原微丘段危险性等级为“小”。

从图1可以看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有1个区段,长101802km,占线路总长1154%;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有6个区段,长81635km,占线路总长1616%;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有8个区段,长421616km,占线路总长81186%。

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山区公路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地区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山区公路的设计与建设面临着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公路的安全运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成为山区公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概述地质灾害是指地球的自然力量引发的一系列灾害,如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对公路线路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山区公路设计之初,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1.保障公路安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帮助设计人员了解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频率,从而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确保公路的安全运行。

2.降低工程成本: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可以减少盲目投入的工程资金,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3.减少人员伤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有助于规避灾害点,避免可能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确保通行安全。

4.提高公路运行效率:通过合理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减少公路维护和修复所需的时间和费用,提高公路的运行效率。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流程1.收集地质资料:首先,需要收集山区的地质地貌、地下水、地震等相关资料,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了解。

2.确定灾害类型:根据地质资料和现场勘测,确定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如滑坡、崩塌等。

3.评估灾害危险性:根据历史灾害事件和统计数据,评估不同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确定危险性等级。

4.分析灾害易损性:通过对公路线路、桥梁、隧道等重要设施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评估其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的易损性,确定易损性等级。

5.评估灾害风险:将危险性和易损性相结合,计算灾害风险指数,确定灾害风险等级。

6.制定防灾对策: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灾对策,包括选择适合的线路、改善地质环境等,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

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挑战与对策1.地质数据不足: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数据收集困难,因此在评估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数据不足的情况。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评估: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数据和现场调查资料的分析,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发生概率评估是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依据。

2.地质灾害影响范围评估: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传播路径、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确定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为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提供依据。

1.数据不完备问题: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估需要大量的地质、地形、气象等数据,但目前很多地区的数据不完备,限制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模型选择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运用各种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但不同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有所差异,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评估是一个关键问题。

3.影响因素复杂性问题: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复杂,如何准确评估不同因素的权重和相互关系,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难点。

4.预测精度问题:地质灾害的预测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直接影响到预警和应急救援的效果。

如何提高地质灾害预测的准确度和精度,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解决数据不完备、模型选择、影响因素复杂性和预测精度等技术问题。

只有不断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更好地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或表层物质运动和变化所引起的灾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利用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从而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义、方法和技术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1. 定性评估定量评估是指通过采用数据统计、模型模拟、遥感监测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可能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等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定量评估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危险性评价、灾害损失评估等内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技术手段,其中包括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土工程、遥感技术、数值模拟、地理信息系统等。

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需要解决一系列相关的技术问题,包括:1. 数据获取和处理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大量的地质勘探、地质调查和地质监测数据,包括地质地貌、地层岩性、地震活动性、地下水位、地表位移等多种数据。

如何获取和处理这些数据,是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

2. 模型构建和参数确定问题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以描述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和规律。

需要确定模型中的参数和变量,这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随机性。

3. 风险评估和损失评估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旨在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危害程度,以及灾害对社会经济的损失和影响。

在进行风险评估和损失评估时,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和复杂性因素,同时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4. 技术集成和应用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充分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单 ,地 质构造复 杂 ,工程 地质 和水文条件 比较 简单 ,人类
工程活 动一般 ,地质灾 害不发 育 ,沿线 地质环境 条件为 复
并有 针对性 的采取 防治措施 是不容忽视 的一 项重要工 作 ,
也是地 质灾 害领域 的热点 问题 之一 。下面将 以具体公 路工 程为例 ,探讨 地质灾 害危险性 评估 的方 法与 内容 ,并 有针 对性的提出防治对策 ,可为类似项 目工程提供参 考。
中图分 类号 :U 4 1 9 文 献标识 码 :A
0 引言
公路工程 建设 需要穿过 较为复杂 的地形 地貌 区 ,在施 工 和今后工程 运营 中 ,可能 会伴随相 应 的地 质灾 害发生 。

展至分水岭[ I ] 。根据 上述 原则 确定的评估范围 ,该公路工程
评估面积为4 7 . 9 0 k m 。
总3 6 0 期 2 0 1 5 年第 1 8 期 ( 6 月 下)
交通世界 ・ 运输 车辆
公路工程建设地质灾 害危险性 评估 的方法 与 内容
张 玉 兰
( 唐 山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 唐 山 0 6 3 0 0 0 )
摘要 :本文结合公路工程建设 实例 ,介绍 了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 内容 ,包括现 状评 估、预 测评估 、综合评估等 。同 时有针对性的提 出地 质灾害防治措施 ,可为类似地质 灾害危 险性评估提供启 示与借鉴 。 关键词 :公路 工程 建设 ;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 ;预测评估
杂类型[ 2 。由于工程类型为高速公路工程 ,项 目建设意义重
大 ,根据 技术规 范要求 ,地质灾 害危 险性 评估级 别为 一级
评估 。
2地质 灾害危 险性评估 的方法与 内容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地质条件评估方法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地质条件评估方法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地质条件评估方法公路是山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山区地形起伏,地质条件复杂,给公路路线设计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确保山区公路的安全和可靠性,地质条件评估成为公路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地质条件评估方法。

一、地质背景调查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之前,必须对山区地质背景进行详尽调查。

这包括山区的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情况以及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等。

通过分析山区地质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可以初步了解地质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程度。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如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因此,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评估包括确定地质灾害的潜在区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

可以借助地质监测数据、历史灾害案例以及地质工程学原理等对其进行分析评估。

三、地质勘探和测试地质勘探和测试是评估地质条件的重要手段。

通过地质钻探、地质勘测、地质剖面等方式,获取地下地质信息,包括岩性、岩土层厚度、地下水位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土壤力学试验、岩石力学试验等,以获取地质介质的力学参数。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地质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四、地质分区评估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不同地段的地质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地质分区评估。

根据地质背景调查结果、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地质勘探测试数据,将山区划分为若干地质单元,对每个地质单元进行详细的地质条件评估。

这样可以为公路路线的选择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五、地质条件对公路设计的影响分析在评估地质条件时,还需要深入分析地质条件对公路设计的影响程度。

这包括地面承载力、岩层稳定性、地质灾害风险等方面的考虑。

只有全面评估了这些因素,才能制定出安全可靠的公路设计方案。

六、基于地质条件的路线确定最后,根据前述评估结果,结合交通需求、经济可行性等因素,确定适应地质条件的公路路线。

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地质工程措施的可行性,以确保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性。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防治措施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防治措施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防治措施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估。

结合评估区可能引发或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已有建筑经验,本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采用地质条件分析法以及工程类比法等方法,对拟建工程可能引发、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防治措施由工程概况可知,本项目尚处规划阶段,主要规划建设单层钢结构厂房及进厂道路,总用地面积为3772m2。

目前其具体建设设计尚未明确,本次评估仅提供用地红线,工程平面布置以及结构形式等尚未确定。

因此,本次评估主要参考区域地质资料以及邻近已建现状类似工程以往建筑经验,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现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拟建工程特点,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分别预测评估如下:1.场地填方引发地基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的预测建设场地位于冲海积平原区,场地下伏有大厚度软土层,根据周边地质资料,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软土厚度大。

由于软土地基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差以及固结历时长等特点,按本地区长期积累的沉降研究成果分析,区内分布的软土层是地基产生较大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且软土层固结压缩引起的沉降量具有不可恢复性,故就本项目而言,工程建设有引发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

软土地基的临界填筑高度分析:天然软土地基上的允许填土高度一般可通过计算临界高度的方法确定,当填土高度超过此临界高度时,填方区稳定性差,必须采取加固或处理措施,以保证填筑的安全和建筑场地的稳定。

临界高度可用下式估算(引自《工程地质手册》):式中:——极限堆土高度(m);——不排水抗剪强度,可按下卧软土层取值(kPa);——填土的重度(kN/m3)。

参考区域地质资料及本地区经验值,本次取=10kPa,=20kN/m3,求得=2.76m。

而根据场地北侧瑞安市中川塑胶有限公司钢结构厂房及东侧已建道路类比,其地质环境条件级工程特征类似,现状场地填方高度一般小于0.5m,工程现状稳定性良好,因此类比认为本场地填方高度一般亦小于0.5m,远小于临界回填高度,地基土承载力可满足上部填土荷载要求,地基填方引发过量沉降与过量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面或地下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地下水涌泉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和预测是非常必要的。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通过对灾害致灾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灾害频率和灾害物质损失的程度来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高低。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决策过程中。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问题:1. 灾害致灾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由多种致灾因素同时作用而引起,例如山体滑坡的发生与降雨、地形、土质等因素有关。

在危险性评估过程中,需要对灾害致灾因素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析,建立合理的模型来描述其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

2. 灾害发生频率的计算和预测。

地质灾害的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某种灾害的概率。

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地质灾害的频率分布模型,从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次数和强度。

3. 灾害物质损失的评估。

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还会对环境和财产产生损失。

评估灾害物质损失的过程要考虑到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以及受灾对象的特点等因素,采用适当的指标和方法来计算和评估。

4. 不确定性和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评估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包括数据不完备、模型假设的不准确等。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并通过风险评估来量化不确定性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程度。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其中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物理模型试验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地形、植被、土壤等,从而识别和分析潜在的灾害因素。

GIS可以对各种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提供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物理模型试验可以模拟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研究其机理和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考虑多种技术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策略

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策略

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策略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地势呈西高东低的分布,并且四季明显,同时,我们国家又是一个地址灾害多发的国家,这也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来说危险性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能够为风险减灾提供必要的科学指导。

本文对公路边坡工程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对其危险性的评价提供一定的建议。

标签: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1公路边坡地质灾害分类1.1滑坡现象滑坡指的是斜坡在受到外部作用力及内力作用下发生局部的破坏,岩体沿着滑动面滑动的现象。

滑坡又能分为土质、岩质以及碎块石等三种类型的滑坡。

坡度影响着滑坡发生的几率,我们通过对滑坡的统计分析,能够知道10~40°以内时发生大型的滑坡几率要大很多。

产生滑坡的因素主要有人类因素以及自然降雨两方面的因素。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巨型滑坡产生因素中,降雨是第一因素,第二是地震影响,人类活动产生的主要是小型的破坏。

1.2崩塌现象崩塌属于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岩体在重力影响下突然的崩塌、滚动的现象。

土体性质属于土崩、岩体则是岩崩。

崩塌现象常见于土质崩塌。

根据我们多年的统计,能够知道崩塌现象较多的发生在斜坡角度达到60~90°的范围内。

产生崩塌的因素与滑坡的产生因素几乎一致,都是降雨、地震以及人类因素的影响。

崩塌的强度影响因素也与滑坡类似,主要是降雨因素的影响。

1.3泥石流现象泥石流的主要是斜坡上的松散体被液体饱和进而受到重力的影响,在沟底产生的流动现象。

它也是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并且破坏力巨大。

泥石流又能够分为泥流、石流以及泥石流三种类型。

泥石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强降雨造成的,它需要三个条件才能产生:(1)需要陡峭的集水地形;(2)岩体或斜坡上部存在大量的松散体;(3)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来水量。

1.4不稳定斜坡对于公路边坡的地质灾害来说不稳定边坡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它也是发生险情的前兆表现。

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造成的不稳定边坡比例相当,主要发生在25°以上的边坡上。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确保公路路线安全可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应对策略。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对公路路线的稳定性和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山区公路路线设计阶段,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可以提前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优化路线选择,减少工程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确保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1. 地质调查:在公路路线规划前,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是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基础。

通过采集地质勘探数据、获取地质地貌和地层信息等,可以初步了解区域的地质构造和潜在的风险点。

2. 遥感和GIS技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对山区公路周边的地质灾害进行精准地表监测和风险评估。

通过获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结合地图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可以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体和危险区域。

3. 数值模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的数值模拟方法,如滑坡模型、地面塌陷模拟等,可以根据地质条件、降雨量等参数进行预测和分析。

这些模拟结果可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风险等级,为路线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 经验评估:借鉴历史地质灾害事件,结合专家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经验评估也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历史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以识别风险区域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公路路线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指导。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应对策略1. 路线选择:通过综合评估地质灾害风险,选择经济合理且相对安全的路线。

避免穿越高风险区域或容易受到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减少公路建设和运营风险。

2. 工程措施: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如在滑坡和地面塌陷易发区域,采用支护结构、土体加固等方式来增强公路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护措施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护措施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护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造成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造成威胁的一切自然灾害现象,如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在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地质灾害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可能给道路的建设和使用带来各种风险。

因此,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了解潜在风险的第一步。

这包括对地质环境、地质构造、沉降地应力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收集数据。

通过收集地质和地形图以及历史地质灾害相关资料,可以初步了解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发生程度。

同时,对于新建道路路基工程,进行地质探测和勘探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和试验,可以获取地质与地质灾害的具体数据,如地层情况、岩土工程参数、地下水位等,以便对风险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其次,根据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保障道路安全的关键。

对于山体滑坡风险较高的路段,可以通过加固土壤、设置支护结构、植被恢复等措施来减少山体滑坡的发生风险。

对于地面塌陷风险较高的路段,可以采取地基处理、加固地基、排水等方式来降低地面塌陷的概率。

而对于地裂缝等其他地质灾害,应采取相应的监测和预警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灾害隐患。

此外,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还应考虑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地质风险。

在设计路基工程时,应充分考虑地震作用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固路基、设置防震设施等。

此外,还应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地震信息,并做好道路的应急预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可能带来的损失。

需要强调的是,在城市道路路基工程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中,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至关重要。

借助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软件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护措施是确保道路安全的重要环节。

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9 . 8 k m, 占全线 总长 的 1 1 . 4 %, 一般切 坡高度 O . 5 ~ 1 8 . 5 m, 最大切坡 高度达 2 8 . 6 m和 2 7 . O m; 主 要填方 段有 3 5段 , 共 计长度 1 2 . 7 k m, 占全线 总长 的 1 4 . 9 %, 一般填方厚度 1 . 1 ~ l 3 . 1 m, 最大填方厚度 2 7 . 8 m 。 切坡 、 填方路段的 地层岩性和最大切坡高度 、 最大填方厚度等基本情况见表 1 。
O 0
7 3 5 3

3 2

6 0

0 0 0

4 O
O 0
2 1 8 0 8
4 2 5 6 6 2 9 4 4
l 工程 特 点
1 . 1切 坡、 填方工程
拟建公路工程沿线 地形起伏较大 ,按照 线路纵 向路基高度 设计 , 沿 线 开挖填 方路 段交 替 出现 。全 线主要 拟切 坡路 段有 3 9段 ,共 计 长度
表 1 拟建 工程切坡 、 填方段基本情况表
\\ 切 坡 填方段数

切坡最大高度 ( m )
填方最大厚度 ( m )
岩类


Kl g 、 K2 n
< 5 5 ~ 1 0 1 O 一 1 5 1 5 - 2 0 I > 2 0 合计 < 5 5 一 l 0 0 ~ l 5 I > l 5 合计
0 2
O 2




0 2 5 3
0 2 O 1
O 0 8
O 0 l
J 2 1 、 C1 d、 C1 h 、 O O Nhomakorabea0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表过程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对人类活动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类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危害程度进行科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特点、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浅谈。

地质灾害的特点地质灾害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和不可预知性的特点。

地质灾害多受地质构造、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往往也十分复杂。

地质灾害往往是整体性的,即灾害不仅对地表造成直接的危害,同时也对地下和地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难以预测,因为许多地质灾害都是突发事件,缺乏早期预警的能力。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评价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危害程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常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是通过对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专家经验和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定性评估主要侧重于对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和发生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通常采用专家评估法、层次分析法等定性分析方法。

定量评估是通过将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各项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出其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数值化结果。

定量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方法、概率分析方法、信息模型方法等多种数学模型分析方法。

定量评估较定性评估更加科学、客观和可靠,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涉及到地质构造、地质勘查、地震监测、遥感技术、GIS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摘要:基于目前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过程存在的问题影响,文章以实际工程项目,分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并提出了优化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1前言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伴着人类从诞生到现在,其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属性,与人类挂钩,认了赋予了地质灾害的社会属性,工程地质靠擦研究地质灾害主要从两个因素进行研究,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主要对它的形成的原因和引发的条件进行考察研究,而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它形成的一面,更应该看到它威胁人类生活的一面,我们应该从其风险评估方面入手,防止这种灾害对人类造成影响和损失,所以我们在考虑内外因的同时,应该着重去研究它的社会属性,减小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管理,避免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控制好地质灾害的相关指标,保证其稳定性系数和稳定性程度,推动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

2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概述2.1风险评价的概述目前对于风险仍唯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风险指的是灾害给人们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部分则认为是存在某类伤害的可能。

因此,通俗来讲风险评价即定量或考量某一不确定性事件结果发生的记录,或是对某一时期内,人们生命安全或是活动等受到损害的可能性进行估量。

风险可以认为是一定的人员、财产损失情况下伴随着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的值,而风险评价则是能够评估、界定、排序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及时为我们应对地质灾害提供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2.2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可以说就是在一个存在一定风险的环境中,使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把可能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的一种过程,风险管理的最佳状态是有可能将较大损失的地质灾害或者发生可能性最大的地质灾害进行把控,防止造成任何损害,而将风险低的进行后续处理,把握轻重从而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风险管理一般经过一下几个缓解。

第一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针对风险的成因、性质、范围、规律、表象等进行分析,了解其成因和风险,然后将风险进行量化,并计算风险概率值;第二是进行风险评估,也就是通过合理手段来对预测风险进行预测,对环境是否能够承受灾害机械能预测,确定可容忍范围;第三是风险处理,也就是为人们提供最佳方法,在风险产生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规避,从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本文以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其思路和成果可以为其它类似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标签:地质灾危险性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按照交通部的发展战略规划,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造高速公路,由于部分公路选址不当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条例》和粤国土资(地环)[2002]171号文《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作较系统介绍。

2工程概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按照交通部的发展战略规划,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造高速公路,由于部分公路选址不当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条例》和粤国土资(地环)[2002]171号文《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3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3.1现状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根据野外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浅层滑坡,其次为崩塌,调查评估区有滑坡1处、崩塌有1处。

(1)滑坡
HP1滑坡:位于K4+200右80m处,滑坡平面形态呈半圆形,坡度30-37°,坡向70°;滑坡周界明显,体积225m3;滑体为坡残积的亚粘土混少量碎石土,滑床为强风化砾岩。

滑面产状70°∠37°。

滑坡规模小,已作一般的支挡处理,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2)崩塌
BT1:位于K3+850右300m处。

人工开挖坡脚及削方形成高陡边坡,边坡
高约35 m,宽12 m;崩塌体坡向120°,坡度35°-45°;边坡基岩裸露,呈强风化程度,岩性为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崩塌体呈锥形,体积约190m3。

崩塌规模小,处于较不稳定状态。

3.2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主要为浅层滑坡和崩塌,规模小;稳定性属于基本稳定或较不稳定状态;危害对象为公路旁侧无建筑物,未造成经济损失,易处理;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轻,危险性小。

HP1滑体为坡残积的亚粘土混少量碎石土,滑床为强风化砾岩。

由于自然边坡坡度过陡,坡脚人工开挖形成陡坎,表层松散岩土体受雨水冲刷及在自重力作用下沿岩土接触带下滑引发。

规模小,已作一般的支挡处理。

对公路建设影响小,危险性小。

BT1人工开挖坡脚形成高陡边坡,边坡高约35m,宽12 m;边坡基岩裸露,呈强风化程度,岩性为砂岩与粉砂岩互层,表层坡残积土和强风化岩体沿岩层面或节理裂隙面产生崩塌,崩塌体呈锥形,体积约190m3。

主要节理产状:105°∠52°和220°∠66°。

对公路建设影响小,危险性小。

4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4.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体系及方法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工程布置,改建公路所处区域的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因此,工程建设中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类型为路堑边坡失稳、路堤边坡失稳、隧道围岩失稳、隧道口边坡失稳以及水土流失;工程建成后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为路堑边坡失稳、隧道围岩失稳等。

主要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岩体节理裂隙玫瑰花图分析。

4.1.1路堑边坡失稳
根据工程地质岩土体特征,厚层状较软弱红色碎屑岩综合体(Ⅱ)、中厚层状较坚硬至较软弱碎屑岩综合体(Ⅲ),其风化程度较高,强风化岩均呈坚硬土状,均可看作均质体,可采用圆弧滑动法分析其稳定性;而巨厚层状较坚硬至较软弱火山碎屑岩综合体(Ⅳ),其风化程度弱,上覆坡残积土较薄,下覆直接与弱风化火山碎屑岩接触,其稳定性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

(1)圆弧滑动法
(2)稳定系数Ks计算
拟建公路经过低丘地貌,工程施工在厚层状较软弱红色碎屑岩综合体(Ⅱ)、中厚层状较坚硬至较软弱碎屑岩综合体(Ⅲ)和块状较坚硬至较软弱侵入岩综合
体(Ⅴ)开挖将形成深路堑边坡(开挖深度H>5m)有7处,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计算,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形横剖面,按初步设计边坡坡率放坡,采用理正“岩土计算系列软件4.5”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原理为简化毕肖浦(Bishop)法。

计算的结果详见表;边坡横断面图及稳定性计算简图(K6+880路堑边坡)见图4-1和图4-2。

(3)工程地质类比法
(4)巨厚层状较坚硬至较软弱火山碎屑岩综合体(Ⅳ),其边坡失稳的可能型式为上覆坡残积土沿火山碎屑岩面滑动,其分析方法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

(5)巨厚层状较坚硬至较软弱火山碎屑岩综合体(Ⅳ),其风化程度弱,上覆坡残积土较薄,下覆直接与弱风化火山碎屑岩接触,火山碎屑岩为微透水至弱透水,而其上覆坡残积土较松散,透水性稍好,基岩形成了相对隔水层,以至在土层与基岩接触处形成了软弱面,在有利的地形、水文等条件下,易发生边坡失稳(滑坡等)。

(6)4.1.2隧道围岩失稳
(7)拟建隧道里程为K16+200-K16+420,该处地形为丘陵区斜坡地貌,隧道通过长条形山脊,山脊长约250m,宽约220m,最高处为76.8m,相对高差48.8m,山脊走向为近东西向,与南北向的隧道轴线近正交,地形地貌对隧道开挖影响小。

隧道围岩直接出露强风化流纹质砂岩夹弱风化流纹质砂岩,弱风化流纹质砂岩呈夹层状出露,厚约3-11m;含水岩组为火山碎屑岩裂隙水,含水性和富水性差,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开挖影响小。

根据岩体节理裂隙玫瑰花图分析(见图4-3),岩体最大主应力方向为东西向的一对近水平剪应力,其与隧道轴线垂直,对隧道开挖不利,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力平衡条件的改变及爆破引起岩体破碎松动等的影响下,可能引起隧道围岩失稳。

预测隧道围岩失稳的可能性大,危害对象为隧道开挖人员,危害程度大,危险性大。

5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5.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依据
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以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灾害点密度、灾害体规模以及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治理难度等作为基本评价要素,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

再结合评估区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和工程重要性差异划分亚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表。

5.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对公路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评估区范围内发现滑坡一处、崩塌一处,崩塌基本稳定,滑坡规模小,工程建设遭受现状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5.3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分区评估
通过现状地质灾害调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综合评估对建设用地适宜性作出评价。

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评估区公路工程各区段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总体较小,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用地适宜。

5.4防治措施
根据评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建议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灾害应采取监测预警措施。

5.4.1HP1滑坡已作重力式挡土墙护坡,建议做好滑坡坡面、坡顶的截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冲刷;并加强绿化。

5.4.2 BT1崩塌坡面防护的具体措施可采用桨砌片石护坡或喷射混凝土等措施;
5.4.3路堑边坡失稳的防治措施
(1)边坡坡顶、坡面、坡脚和水平台阶应设置排水系统,在坡顶外围设截水沟;对于受地下水影响的边坡坡脚部位则可设置挡土墙,并留泄水孔或设盲沟排水;
(2)对于土质边坡,坡面防护可采用格构植草护坡;
(3)对于岩质边坡,可采用锚喷、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措施护面;
5.4.4隧道围岩失稳和隧道口边坡失稳的防治措施
隧道开挖前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制定具体的支护方案;开挖后及时支护并加强监察,洞口边、仰坡可采用护面墙、衬砌护坡等方法防护、支护;洞内设置纵向排水沟、横向排水坡等对洞内水进行疏排等。

6结束语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和步骤,可以有效地预防工程施工前后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在类似的工程建设中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
[2]《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粤国土资(地环)[2002]171号,2002.
[3]广东省惠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惠州市惠淡大道三环路口至金秋路口段改造工程地质灾害调查报告,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