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的晶体结构及结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定合金工艺的重要理论依据
1)二元相图的建立
热 分 析 实 验 法
Ⅰ:纯铜 Ⅱ:75%Cu+25%Ni Ⅲ:50%Cu+50%Ni Ⅳ:25%Cu+75%Ni Ⅴ:纯Ni
2)匀晶相图
产生单一固溶体相的合金相图
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也无限互溶,冷却时 发生匀晶转变的合金系→匀晶相图(L→α)。 如Cu-Ni,Fe-Cr,Au-Ag
铜镍 二元 匀晶 相图
L(液相区)
液相线Leabharlann Baidu
L+ α 液固两相区
固相线
α(固相区)
平衡结晶过程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t1 温度--开始结晶,尚无晶相 t2 温度--通过扩散达到平衡 t3 温度--结晶结束
0-1:L相 1:开始析出α
1-2:L+ α 2:结晶结束
2-3: α相
杠杆定律
在两相区内,温度一定时两相的质量比是一定的 ,在合金的结晶过程中,合金中各个相的成分及 其相对含量在不断的变化,不同条件下的成分及 其相对含量可由杠杆定律求出。
化合物——溶质元素同溶剂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种不 同于任一组员晶格的新相。
2、固态合金的相结构
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化合物
1)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所形成的固溶体; 溶质原子直径小于溶剂原子直径的0.59倍(铁中形成间隙
固溶体的有:H、O、C、B、N……;); 使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强度、硬度升高——固溶强化; 有一定的限度。(727℃时,C在-Fe中的溶解度为0.0218%)
eg. 求某含 Ni的量为 X%铜镍 合金,在 T1温度下 液相的重 量为QL 与 α相的 重量为Q α。
(1)做T1温度的水平线,则其与液相线的交点
即为L相的QL ,与固相线的交点即为α成分Q α 。 设合金的总重量为1,L相中的含镍量为X1%,
α相中含Ni量为X2%。
则有
QL+Q α=1
(2) QL=(X2-X)/(X2-X1)
形成固溶体使金属强度和硬度提高的现象
正常晶格
晶格畸变
晶格畸变
小原子置换引起的 晶格畸变
间隙原子引起的 晶格畸变
3)化合物
定义:溶质元素同溶剂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种不同 于任一组员晶格的新相。 eg:Fe+C——Fe3C(渗碳体) 1227℃ 化合物性能——熔点高、硬度高,脆性大。
化合物的分类
正常价化合物 —— 按化合价规律形成,如,Mg2Si。 电子化合物 —— 按电子浓度规律形成,如,Cu3Al。 间隙化合物 —— 过渡金属+小半径非金属元素
具体方法: (1)确定两平衡相的成分(浓度) 做通过某点温度的水平线,与液相线交点即 为L相成分;与固相线交点即为α相成分。 (2)确定两平衡相相对含量
T,C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a
Cu
(2)
QL
X1
X
20 b 40 60
Ni%
1455
c
Qα
(1)
T1
X2
Ni 80 100
凝固过程:
水(液相)
水+冰 (双相)
冰(固相)
铁素体( F )白色
Fe3 C
Fe-C合金 中的相— —F+Fe3 C
组织—— 相的形状、分布、组合状态。
双相组织(F+ Fe3 C)
单相组织(F)
合金中两类基本相:
固溶体 —— 合金在固态下由组元间相互溶解而形成 的晶体结构与某一组员相同的新相称为固溶体,其中 与合金的晶体结构相同的组元称为溶剂,其余的称为 溶质。
QL ∙X1+Q α ∙X2 =X Q α =(X-X1)/(X2-X1)
QL=(XX2/X1X2)%
Q α =(X1X/X1X2)%
QL :Q α =XX2/X1X
即: QL ∙X1X=Q α ∙XX2(杠杆定律)
X1X
XX2
QL
Qα
成分偏析(枝晶偏析)
只有结晶过程是在及其缓慢冷却的条件下,才能 得到成分均匀的固溶体。而在实际生产中,冷却 速度较快,使扩散过程落后于结晶过程,造成先 结晶的与后结晶的成分上的差异。
定义:当冷却速度较快时,晶粒中先结晶的(高熔点)树 枝晶轴成分和后结晶(低熔点)的树枝晶成分上存在差异 的现象。
影响:枝晶偏析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及工艺性 能都不利。
影响因素:
(1)冷却速度 (2)结晶温区(液相与固相的垂直距离)
解决措施:把合金加热到高温(低于固相线100℃左右,并 进行长时间保温,使原子充分扩散,从而获得成分均匀的 固溶体——扩散退火
间隙相 如,WC、TiC、VC 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如,Fe3C、Cr23C6
Fe原子被Mn或Cr置换,形成以Fe3C为基的固溶体:合金渗碳体
3、合金相图
相图:在平衡状态(即极缓慢加热或冷却条件)下, 以温度为纵坐标,以组元的含量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坐 标图。表示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状态与成分、温度之 间的关系图形。
共晶转变分析
T,C
L
L+
c
d
+
Pb
L+
e
Sn
共晶反应线 表示从c点到e点范围 的合金,在该温度上 都要发生不同程度上
的共晶反应。
共晶点 表示d点成分的合金 冷却到此温度上发生 完全的共晶转变。 该点凝固温度最低
2)置换 固溶体
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而形成的固溶体。
能与铁形成置换固溶体的有:Mn、Ni、Cr、Si、Mo…… 产生晶格畸变。 有限固溶体:Cu-Zn(39%) 溶解度较大。
无限固溶体:Cu-Ni
置 换 固 溶体
Z
Z 置换原子
间 隙 固 溶体
间隙原子
Y Y
X X
固溶强化:
2)共晶相图
定义:当两个组元液态能无限互溶,但固态只能有限 互溶,且发生共晶反应所构成的相图。
共晶反应:液相 Ld 固相 c + 固相 e 共晶转变在恒温下进行
液相线
T,C
固溶线
L
L+
L+
+
固相线 固溶线
Pb
Sn
Sn%
铅-锡共晶相图
3个单相区,3个两相区,1个三相区;5条特性线;5个特性点
第二节 合金的晶体结构及结晶
基本概念 固态合金的相结构 合金相图
1、基本概念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 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Cu-Zn, Fe-C等合金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独立的物质(元素、稳定化 合物)。如,Fe-C合金中,Fe、C均为组元。
相——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质,且与周围 物质以界面分开的各均匀组成部分。
1)二元相图的建立
热 分 析 实 验 法
Ⅰ:纯铜 Ⅱ:75%Cu+25%Ni Ⅲ:50%Cu+50%Ni Ⅳ:25%Cu+75%Ni Ⅴ:纯Ni
2)匀晶相图
产生单一固溶体相的合金相图
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也无限互溶,冷却时 发生匀晶转变的合金系→匀晶相图(L→α)。 如Cu-Ni,Fe-Cr,Au-Ag
铜镍 二元 匀晶 相图
L(液相区)
液相线Leabharlann Baidu
L+ α 液固两相区
固相线
α(固相区)
平衡结晶过程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t1 温度--开始结晶,尚无晶相 t2 温度--通过扩散达到平衡 t3 温度--结晶结束
0-1:L相 1:开始析出α
1-2:L+ α 2:结晶结束
2-3: α相
杠杆定律
在两相区内,温度一定时两相的质量比是一定的 ,在合金的结晶过程中,合金中各个相的成分及 其相对含量在不断的变化,不同条件下的成分及 其相对含量可由杠杆定律求出。
化合物——溶质元素同溶剂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种不 同于任一组员晶格的新相。
2、固态合金的相结构
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化合物
1)间隙固溶体
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所形成的固溶体; 溶质原子直径小于溶剂原子直径的0.59倍(铁中形成间隙
固溶体的有:H、O、C、B、N……;); 使溶剂晶格发生畸变,强度、硬度升高——固溶强化; 有一定的限度。(727℃时,C在-Fe中的溶解度为0.0218%)
eg. 求某含 Ni的量为 X%铜镍 合金,在 T1温度下 液相的重 量为QL 与 α相的 重量为Q α。
(1)做T1温度的水平线,则其与液相线的交点
即为L相的QL ,与固相线的交点即为α成分Q α 。 设合金的总重量为1,L相中的含镍量为X1%,
α相中含Ni量为X2%。
则有
QL+Q α=1
(2) QL=(X2-X)/(X2-X1)
形成固溶体使金属强度和硬度提高的现象
正常晶格
晶格畸变
晶格畸变
小原子置换引起的 晶格畸变
间隙原子引起的 晶格畸变
3)化合物
定义:溶质元素同溶剂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种不同 于任一组员晶格的新相。 eg:Fe+C——Fe3C(渗碳体) 1227℃ 化合物性能——熔点高、硬度高,脆性大。
化合物的分类
正常价化合物 —— 按化合价规律形成,如,Mg2Si。 电子化合物 —— 按电子浓度规律形成,如,Cu3Al。 间隙化合物 —— 过渡金属+小半径非金属元素
具体方法: (1)确定两平衡相的成分(浓度) 做通过某点温度的水平线,与液相线交点即 为L相成分;与固相线交点即为α相成分。 (2)确定两平衡相相对含量
T,C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a
Cu
(2)
QL
X1
X
20 b 40 60
Ni%
1455
c
Qα
(1)
T1
X2
Ni 80 100
凝固过程:
水(液相)
水+冰 (双相)
冰(固相)
铁素体( F )白色
Fe3 C
Fe-C合金 中的相— —F+Fe3 C
组织—— 相的形状、分布、组合状态。
双相组织(F+ Fe3 C)
单相组织(F)
合金中两类基本相:
固溶体 —— 合金在固态下由组元间相互溶解而形成 的晶体结构与某一组员相同的新相称为固溶体,其中 与合金的晶体结构相同的组元称为溶剂,其余的称为 溶质。
QL ∙X1+Q α ∙X2 =X Q α =(X-X1)/(X2-X1)
QL=(XX2/X1X2)%
Q α =(X1X/X1X2)%
QL :Q α =XX2/X1X
即: QL ∙X1X=Q α ∙XX2(杠杆定律)
X1X
XX2
QL
Qα
成分偏析(枝晶偏析)
只有结晶过程是在及其缓慢冷却的条件下,才能 得到成分均匀的固溶体。而在实际生产中,冷却 速度较快,使扩散过程落后于结晶过程,造成先 结晶的与后结晶的成分上的差异。
定义:当冷却速度较快时,晶粒中先结晶的(高熔点)树 枝晶轴成分和后结晶(低熔点)的树枝晶成分上存在差异 的现象。
影响:枝晶偏析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及工艺性 能都不利。
影响因素:
(1)冷却速度 (2)结晶温区(液相与固相的垂直距离)
解决措施:把合金加热到高温(低于固相线100℃左右,并 进行长时间保温,使原子充分扩散,从而获得成分均匀的 固溶体——扩散退火
间隙相 如,WC、TiC、VC 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如,Fe3C、Cr23C6
Fe原子被Mn或Cr置换,形成以Fe3C为基的固溶体:合金渗碳体
3、合金相图
相图:在平衡状态(即极缓慢加热或冷却条件)下, 以温度为纵坐标,以组元的含量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坐 标图。表示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状态与成分、温度之 间的关系图形。
共晶转变分析
T,C
L
L+
c
d
+
Pb
L+
e
Sn
共晶反应线 表示从c点到e点范围 的合金,在该温度上 都要发生不同程度上
的共晶反应。
共晶点 表示d点成分的合金 冷却到此温度上发生 完全的共晶转变。 该点凝固温度最低
2)置换 固溶体
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而形成的固溶体。
能与铁形成置换固溶体的有:Mn、Ni、Cr、Si、Mo…… 产生晶格畸变。 有限固溶体:Cu-Zn(39%) 溶解度较大。
无限固溶体:Cu-Ni
置 换 固 溶体
Z
Z 置换原子
间 隙 固 溶体
间隙原子
Y Y
X X
固溶强化:
2)共晶相图
定义:当两个组元液态能无限互溶,但固态只能有限 互溶,且发生共晶反应所构成的相图。
共晶反应:液相 Ld 固相 c + 固相 e 共晶转变在恒温下进行
液相线
T,C
固溶线
L
L+
L+
+
固相线 固溶线
Pb
Sn
Sn%
铅-锡共晶相图
3个单相区,3个两相区,1个三相区;5条特性线;5个特性点
第二节 合金的晶体结构及结晶
基本概念 固态合金的相结构 合金相图
1、基本概念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 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如,Cu-Zn, Fe-C等合金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独立的物质(元素、稳定化 合物)。如,Fe-C合金中,Fe、C均为组元。
相——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质,且与周围 物质以界面分开的各均匀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