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合集下载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一、引言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指对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再利用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标准格式,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配置、操作要点等方面的内容。

二、工艺流程1. 污水预处理:包括格栅除污、沉砂池沉淀、调节池调节等环节,主要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沉淀悬浮物和平衡污水水质。

2. 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或者生物膜法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氮、磷的去除。

3. 深度处理:包括沉淀池沉淀、过滤器过滤、吸附剂吸附等工艺,用于去除残存悬浮物、微生物和有机物。

4. 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辐照、臭氧氧化等方法,杀灭或者去除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机物。

三、设备配置1. 格栅:采用机械格栅,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如纸张、布料等。

2. 沉砂池:设有沉砂池,通过重力沉淀作用,将废水中的沙子、石子等颗粒物质去除。

3. 调节池:用于平衡污水水质,调节进水的水质和流量,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

4. 活性污泥池: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生化处理,需要配置好氧池和好氧搅拌器等设备。

5. 生物膜反应器:采用生物膜法进行生化处理,需要配置好生物膜载体和曝气设备等。

6. 深度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过滤器和吸附剂装置,用于去除残存悬浮物、微生物和有机物。

7. 消毒设备:根据需要选择紫外线辐照设备或者臭氧氧化设备,用于杀灭或者去除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机物。

四、操作要点1. 控制进水水质和流量:根据污水特性和处理要求,合理控制进水水质和流量,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

2. 调节好氧/厌氧条件:根据不同的处理工艺,控制好氧/厌氧条件,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和氮、磷的去除率。

3. 控制深度处理工艺参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沉淀池、过滤器和吸附剂装置的运行参数,确保有效去除残存悬浮物、微生物和有机物。

4. 确保消毒效果:选择合适的消毒设备,根据需要进行紫外线辐照或者臭氧氧化处理,确保杀灭或者去除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机物。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一、引言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指对污水进行更加彻底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并详细描述其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和处理效果。

二、工艺流程1. 初级处理:污水经过格栅、砂池等设备,去除大颗粒物和沉积物。

2. 生化处理:将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引入生化池,通过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

3. 深度处理:对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a. 氮的深度处理:采用生物脱氮工艺,如硝化-反硝化工艺,通过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b. 磷的深度处理:采用化学沉淀法,添加适量的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磷与药剂生成沉淀物,然后通过沉淀池将沉淀物分离出去。

4. 消毒处理:对经过深度处理的污水进行消毒,以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

a.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照射,破坏病原微生物的DNA结构,达到杀菌的目的。

臭氧消毒则是利用臭氧气体的氧化性,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5. 除臭处理:对消毒后的污水进行除臭,以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a. 常用的除臭方法有生物除臭、物理除臭和化学除臭。

生物除臭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产物,从而减少污水的臭味。

物理除臭则是利用吸附、吸附和化学反应等原理去除污水中的臭味物质。

化学除臭则是添加化学药剂,与臭味物质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臭物质。

三、关键技术1. 生化池的设计:生化池是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应考虑到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微生物的生长条件等因素。

合理的生化池设计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2. 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根据污水中的氮、磷含量,选择合适的深度处理工艺,如硝化-反硝化工艺和化学沉淀法。

不同的工艺适用于不同的污水水质。

3. 消毒方法的选择:根据对消毒效果的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小编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这些步骤旨在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并使其符合排放标准。

以下是具体的工艺流程:1. 预处理阶段:①目的: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油脂以及大颗粒污染物。

②方法:1.物理处理:网格过滤、沉淀、过滤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废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去除。

2.化学处理: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促使悬浮物沉淀或凝聚,以便更好地去除。

2. 生化处理阶段:①目的:利用生物菌群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②方法:1.常用的生化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床法和人工湿地法等。

2.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涉及废水与活性污泥的接触,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 深度处理阶段:①目的:进一步去除生化处理后废水中可能存在的难以去除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等。

②方法:1.吸附:通过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如活性炭吸附剂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2.氧化:利用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如过氧化氢、臭氧等。

3.膜分离:利用特殊的膜将废水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如超滤、逆渗透等。

4. 消毒阶段:①目的: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②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照射、氯化、臭氧消毒等。

紫外线照射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将废水中的微生物灭活;氯化则是通过加入氯化剂,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被氯化物氧化;臭氧消毒则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杀灭废水中的微生物。

5. 排放阶段:①目的: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排放。

②监测与检测:为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标准,需要对废水进行监测和检测。

排放标准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要求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的标准。

工业废水系统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系统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系统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流程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般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流程:
1.预处理: 首先需要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包括过滤、沉淀
和调节PH值等工艺。

这一步骤旨在去除大颗粒杂质和调节废
水的性质,为后续的处理做好准备。

2.生化处理: 废水处理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是生化处理,通过微生物的活跃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来降解有机废水。

3.深度处理: 对于含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还需要进行深度
处理。

这包括吸附、氧化、膜分离等技术,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色泽物质、有机溶解物等。

4.消毒处理: 为了确保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有必要进
行消毒处理。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以确保废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得到消灭。

5.再生利用: 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的废水,可以通过适当的技
术再生利用。

例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水分进行回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淡水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一个多步骤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不同的处理技术来完成对不同类型工业废水的处理。

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工艺,既可以确保排放出来的废水达到标准,又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引言概述: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污水的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能够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达到环保排放的标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应用。

正文内容:1.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原理1.1 污水预处理: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个方面。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筛网、沉砂池等设备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化学处理则是通过添加药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沉淀。

1.2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水。

1.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主要是对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

常用的深度处理方法有吸附、膜分离和氧化等。

2.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应用2.1 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是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对城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可以达到环保排放标准,保护水资源和环境。

2.2 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需要进行深度处理才能安全排放。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 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也是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对农村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可以减少对农田和水源的污染,提高农田的肥力。

3.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优势3.1 高效处理:污水深度处理工艺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使污水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3.2 资源回收:深度处理后的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可以被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3.3 经济可行: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总结: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工艺流程,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它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农村污水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标题: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引言概述: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一种对污水进行高效处理的技术,通过采用一系列工艺和设备,能够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去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五个部份,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深度过滤。

一、预处理1.1 污水筛选: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如树叶、纸屑等,以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1.2 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池底,如泥沙、油脂等,以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影响。

1.3 调节池:对污水进行调节,平衡水质的波动,以保证后续处理的稳定性。

二、生物处理2.1 好氧处理:将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以降低水中的有机物质浓度。

2.2 厌氧处理:将污水引入厌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进一步分解,产生甲烷等可再利用的能源。

2.3 混合处理:将好氧和厌氧处理结合起来,以提高处理效率和减少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

三、化学处理3.1 絮凝剂投加:向污水中加入絮凝剂,通过化学反应将弱小颗粒物质会萃成较大的絮凝体,以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3.2 中和剂投加:调节污水的酸碱度,使其接近中性,以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

3.3 氧化剂投加:加入氧化剂,如氯化铁等,以氧化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四、物理处理4.1 沉淀过滤:将污水通过沉淀池和过滤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颗粒物质,使水质更清澈。

4.2 吸附过滤: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等,吸附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异味物质。

4.3 膜分离:采用微孔膜或者反渗透膜等技术,将污水中的溶解物质、微生物和离子等分离出来,得到更纯净的水。

五、深度过滤5.1 砂滤:通过砂滤器,去除污水中的弱小颗粒物质和悬浮物质,提高水质的澄清度。

5.2 纤维滤:利用纤维滤料,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质,使水质更加清洁。

污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工艺
详细描述
化学沉淀工艺通过向水中投加适当的化学药剂,使溶解度较低的物质转化为溶解度更低 的物质,从而形成沉淀物并从水中分离。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各种金属盐类和有机化合
物等。
化学除磷工艺
总结词
通过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将磷元素转 化为不溶性磷酸盐,从而将其从水中去 除。
VS
详细描述
化学除磷工艺通过向水中投加适当的化学 药剂,如铝盐、铁盐等,将水中的磷元素 转化为不溶性磷酸盐,从而将其从水中分 离。该工艺对于去除低浓度磷元素具有较 好的效果。
污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 工艺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CONTENTS
目录
• 深度处理工艺概述 • 物理处理工艺 • 化学处理工艺 • 生化处理工艺 • 膜处理工艺
CHAPTER
01
深度处理工艺概述
深度处理工艺的定义和重要性
深度处理工艺的定义
深度处理工艺是对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的过程,旨在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污染物 、溶解性有机物、氮、磷等物质,以满足更高的水质指标和排放标准。
详细描述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工艺通过曝气、沉淀和污泥回流等过程实现微生物与污染物的接触和分离。活性污泥法的关键在 于微生物的培养与控制,以保证良好的处理效果。
A2O工艺
要点一
总结词
A2O工艺是一种改进型的活性污泥法,通过厌氧、缺氧、 好氧三个阶段的组合,实现对氮、磷的有效去除。
其他物理处理工艺
其他物理处理工艺包括气浮、离心分离、磁分离等,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 缺点。
气浮工艺适用于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的去除,离心分离用于分离不同密度的 悬浮物和废水,磁分离则用于去除废水中磁性物质。

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的处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将废水进行处理后直接排放,这种处理方法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净化效果,但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也不可避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一、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传统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仅仅只是将污染物原封不动地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需要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将其中有害成分剔除,满足污水排放标准,同时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1.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一种生态友好型的废水处理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无害物质的过程。

多种微生物是经过长期的筛选和培养后,形成一种特定的菌群,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将其净化。

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

不同尺寸的有害物质能够通过不同孔径的膜,从而实现了对废水中恶臭、颜色、悬浮物、重金属等不同成分的分离和去除。

3.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将氧化剂加入废水中,促进污染物分子链的氧化断裂,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稳定等特点,对各种难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都比较显著。

4.吸附分离技术吸附分离技术是利用吸附材料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在表面,去除有机物、金属离子和细小的颗粒物等,这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同时,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可以节省成本。

二、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废水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而工业废水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作为有效的资源,被回收和利用。

因此,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了当下的发展趋势。

1.重金属和废酸的回收工业生产中,废酸废碱和重金属的排放对环境构成了较大的危害。

但是,这些废液中同时也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金属,如果能够进行回收利用,将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步骤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步骤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步骤废水处理是对产生的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和治理的过程,旨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去除或降低到符合环境排放标准。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和深度处理等步骤。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步骤的简要介绍:1. 预处理:废水进入处理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预处理。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泥沙等杂质,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堵塞和损坏。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2. 主处理:主处理是废水处理的核心部分,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常用的主处理方法包括混凝、絮凝、曝气、沉淀和过滤等。

3. 深度处理:在主处理后,废水中的部分污染物质仍未被完全去除,为了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通常需要进行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膜过滤和高级氧化等,可以去除废水中的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和残余氯等。

4. 终端处理:终端处理是将处理过的废水通过消毒等方法进行最后的净化,以确保废水符合环境排放标准。

常用的终端处理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和氯化消毒等。

5. 沉积物处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沉淀物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浓缩、脱水和焚烧等,使污泥体积减小,方便后续处置或资源化利用。

6. 再生利用:一些高浓度有机废水或含有特殊物质的废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再生利用。

例如,通过适当的处理,废水中的水分可以被回收和再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步骤从预处理开始,经过主处理、深度处理、终端处理和沉积物处理等环节,最终实现废水的净化和治理。

这些步骤不仅可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还有助于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教材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教材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教材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工业废水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污染物和有害物质的废水,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工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本教材将介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的技术原理、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的主要技术2.1 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分离和去除,常用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

•沉淀是指利用重力作用使颗粒状或胶状悬浮物沉淀到底部,如沉淀池和沉淀柜。

•过滤是通过过滤介质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截留下来,如滤纸、滤网等。

•吸附是指利用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吸附到固体表面,如活性炭等。

2.2 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和转化,常用的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

•氧化是指利用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如臭氧氧化、高级氧化等。

•还原是通过还原剂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原为相对无毒的金属形态。

•中和是指将废水中的酸碱度调节至中性,通常使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

2.3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如细菌、藻类等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或生物质,降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细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沼气、甲烷等产物。

第三章: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趋向更加高效、节能、环保。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引言概述: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一种对污水进行高效处理的技术,通过多种工艺的组合,可以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去除,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本文将从工艺原理、处理工艺、优势和应用范围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一、工艺原理:1.1 生物处理原理: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如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气体。

1.2 物理处理原理:通过物理过程,如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将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从污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

1.3 化学处理原理: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或凝聚物,从而去除有机物质。

二、处理工艺:2.1 生物处理工艺: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方式。

好氧处理主要通过悬浮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进行,而厌氧处理则通过厌氧池和厌氧滤池等方式进行。

2.2 物理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过程。

沉淀通过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物质凝聚形成沉淀物,过滤通过滤料将悬浮物质截留下来,吸附通过吸附剂吸附有机物质。

2.3 化学处理工艺: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或凝聚物。

常用的化学处理工艺有混凝、絮凝和氧化等。

三、优势:3.1 高效处理:污水深度处理工艺通过多种工艺的组合,能够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全面、高效的去除,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3.2 节约资源:该工艺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降低了有机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够利用好氧微生物产生的甲烷气体作为能源。

3.3 灵活性强: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水特性和处理要求进行灵活调整,适应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污水处理需求。

四、应用范围:4.1 市政污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够有效处理大量的市政污水,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工业废水的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的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的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可被循环利用。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1. 预处理
工业废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油脂和有机物,需要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筛网过滤和沉淀、化学方法如加入凝固剂和中和剂以去除杂质。

2. 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是指利用生物微生物的活性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

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反应器法等生化方法,通过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

3. 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是指在生化处理后对废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通常采用吸附、膜分离、高级氧化等技术来去除废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和重金属。

4. 消毒
消毒是指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消毒杀菌,以防止再次污染环境。

通常采用氯气或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

5. 压滤和固体处理
最后,处理后的废水中的固体物质需要通过压滤等物理方法进行处理,以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不同的工业废水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工业废水处理中,以更好地净化废水,保护环境。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

二、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基本概念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指在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污水进行更加彻底的处理。

其目的是达到更高的水质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通常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高级氧化处理等工艺单元。

三、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工艺流程1. 初级处理:包括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单元,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

2. 生物处理:采用生物反应器,如活性污泥法、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等,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3. 物理化学处理:包括沉淀、吸附、过滤等单元,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胶体物质。

4. 高级氧化处理:采用光催化、臭氧氧化等技术,对难降解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提高水质的进一步处理效果。

5. 深度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如砂滤池、活性炭过滤器等,去除微小颗粒物质和残余的有机物质。

6. 消毒:采用紫外线灭菌、臭氧消毒等方法,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毒,保证出水的卫生安全。

四、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关键技术1. 生物反应器的优化:通过调节温度、pH值、曝气量等参数,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加强生物处理效果。

2. 高级氧化技术的应用:采用光催化、臭氧氧化等技术,提高有机物质的降解效率,减少处理时间。

3.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利用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去除微小颗粒物质和溶解性物质,提高出水质量。

4. 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通过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节处理过程中的参数,提高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5. 能源回收利用:采用生物气体发酵、热泵等技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能源,提高处理过程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

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

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处理方法深度处理的方法有:絮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解处理、湿式氧化法、蒸发浓缩法等物理化学方法与生物脱氮、脱磷法等。

深度处理方法费用昂贵,管理较复杂,除了每吨水的费用约为一级处理费用的4-5倍以上。

方法简介1、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物质,而且易于自动控制,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化适应性强,因此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活性炭对分子量在500~3 000的有机物有十分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一般为70%~86.7%,可经济有效地去除嗅、色度、重金属、消毒副产物、氯化有机物、农药、放射性有机物等。

常用的活性炭主要有粉末活性炭(PAC)、颗粒活性炭(GAC)和生物活性碳(BAC)三大类。

近年来,国外对PAC的研究较多,已经深入到对各种具体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的研究。

淄博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根据水污染的程度,在水处理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COD,过滤后水的色度能降底1~2度;臭味降低到0度。

GAC在国外水处理中应用较多,处理效果也较稳定,美国环保署(USEPA)饮用水标准的64项有机物指标中,有51项将GAC列为最有效技术。

GAC处理工艺的缺点是基建和运行费用较高,且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突发性污染适应性差。

如何进一步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活性炭再生成本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BAC可以发挥生化和物化处理的协同作用,从而延长活性炭的工作周期,大大提高处理效率,改善出水水质。

不足之处在于活性炭微孔极易被阻塞、进水水质的pH 适用范围窄、抗冲击负荷差等。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环境问题。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指在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对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更高的净化效果。

本文将介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相关内容。

一、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概念1.1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指在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污水进行更彻底的处理,达到更高的净化效果。

1.2 深度处理工艺可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使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加彻底,符合环保标准。

1.3 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实现更高效的废水处理效果。

二、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主要技术2.1 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2.2 膜分离技术:如微滤、超滤、反渗透等,通过膜的分离作用将废水中的微小颗粒、胶体、溶解物质等分离出来。

2.3 化学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高级氧化等,利用化学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

三、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应用领域3.1 市政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2 工业废水处理: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3.3 农村污水处理:对农村地区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提高水资源的再利用率,改善农村环境。

四、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优势4.1 提高废水处理效率: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更彻底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4.2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深度处理工艺可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4.3 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深度处理工艺可以使废水中的有用物质得以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五、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5.1 集成化技术:将多种深度处理工艺集成在一体,实现更高效的废水处理效果。

5.2 自动化控制: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废水处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之深度处理膜分离与活性炭吸附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之深度处理膜分离与活性炭吸附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之深度处理膜分离与活性炭吸附污水处理是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其目的是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

在污水处理中,深度处理工艺主要包括膜分离和活性炭吸附。

本文将就深度处理膜分离与活性炭吸附两种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一、深度处理膜分离膜分离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将物质分离的技术。

在污水处理中,通过使用特定的膜材料,将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以及溶解性有机物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水质的提高。

膜分离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

在深度处理中,膜分离一般采用微滤、超滤和纳滤三种膜材料进行处理。

微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和大颗粒胶体,超滤膜对胶体和高分子物质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而纳滤膜则可以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膜分离工艺一般分为预处理和主处理两个阶段。

预处理主要包括均质、除气、调节pH值等步骤,旨在保护膜材料避免因颗粒物及气体的堵塞和腐蚀。

主处理则是通过膜分离装置将污水进行连续分离,以达到深度处理的效果。

在主处理中,膜分离设备的运行参数对分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特性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的工艺。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孔隙结构的吸附剂,能够将有机物质吸附到其表面,并通过物化作用将其固定。

活性炭吸附工艺具有吸附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便等特点。

在深度处理中,活性炭吸附一般应用于膜分离之后的流程中,主要用于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通过将污水与活性炭接触,并通过气体吸附或水相吸附的方式将目标污染物吸附到活性炭表面上,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吸附工艺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活性炭材料和确定合适的操作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活性炭吸附工艺有间歇吸附和连续吸附两种。

间歇吸附是指将活性炭装入吸附柱中,通过循环吸附和脱附的方式进行处理;而连续吸附则是采用流动床或活性炭滤池的形式进行处理。

三、深度处理膜分离与活性炭吸附的结合应用深度处理膜分离与活性炭吸附通常结合应用,以更好地达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效果。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一、引言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指对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达到更高的处理效果和水质要求的工艺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操作条件以及处理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二、工艺流程1. 初级处理:污水经过格栅除渣、沉砂池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2. 生物处理: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一步送入生物反应器,经过好氧或者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3. 深度处理:将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深度处理单元,采用以下工艺进行处理:a. 活性炭吸附:将污水通过活性炭床,去除有机物、异味和色度。

b. 膜分离:采用超滤或者反渗透膜对污水进行过滤,去除弱小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

c. 高级氧化:利用紫外光、臭氧等氧化剂对污水进行氧化降解,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微污染物。

d. 深度沉淀:通过重力沉淀或者离心沉淀等方式,将处理后的污水中的沉淀物进一步去除。

e. 活性污泥吸附:通过活性污泥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污染物,提高处理效果。

三、设备选型1. 格栅:采用机械格栅,具有自动清理功能,能有效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固体废物。

2. 沉砂池:选择具有较大沉砂区域和慢速进水设计的沉砂池,以提高固体沉降效果。

3. 生物反应器:常用的有好氧生物反应器和厌氧生物反应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尺寸。

4. 活性炭吸附装置:采用填充式活性炭吸附装置,活性炭的种类和用量根据水质分析确定。

5. 膜分离设备:选择适合的超滤或者反渗透膜设备,根据处理量和出水要求确定设备规格。

6. 高级氧化装置:根据处理量和处理效果要求,选择合适的紫外光或者臭氧发生器。

7. 深度沉淀装置:根据处理量和沉淀效果要求,选择合适的沉淀池或者离心机。

8. 活性污泥吸附装置:选择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活性污泥,根据处理量和吸附效果要求确定装置规格。

四、操作条件1. 温度:根据具体工艺要求,控制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普通在20-35摄氏度之间。

2. pH值:根据不同处理单元的要求,调节污水的pH值,普通在6-9之间。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通常水质较差,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和污染物。

为了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以及符合法规要求,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首先,废水首先经过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是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颗粒物以及油脂等杂质。

这一步可以通过网格过滤、沉淀池、气浮池等设备完成,以达到初步去除废水中杂质的目的。

接下来是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是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去除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其中最常用的生物法是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将废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在有氧环境中进行接种、曝气和沉淀等步骤,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人工湿地也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对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和转化。

常用的化学法有氧化法、絮凝沉淀法和吸附法等。

氧化法通过加入氧化剂使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等。

絮凝沉淀法通过加入絮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和过滤等步骤将其去除。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吸附到载体上,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原理对废水进行处理。

常见的物理法有膜分离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膜分离法是利用膜对废水中的溶质进行分离,将溶质与溶剂通过不同的膜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吸附剂对废水中的离子进行吸附和交换,实现废水中离子的去除。

最后是废水排放。

排放前要将经过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整理和调整,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和要求,然后再进行排放。

总之,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深度处理和废水排放。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实现废水的净化和排放标准的要求。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指对污水进行更加彻底的处理,以达到高水平的净化效果。

这种处理工艺通常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以及其他需要高效净化的污水。

一、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阶段。

1. 物理处理阶段: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颗粒物等固体污染物。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和沉淀池等。

2. 化学处理阶段:采用化学物质来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营养物等。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混凝、絮凝和沉降等。

3. 生物处理阶段: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滤池法等。

二、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具体步骤1. 进水预处理:将原始污水经过格栅过滤去除大颗粒物,再经过沉砂池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2. 化学处理: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加入混凝剂,通过混凝作用将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营养物等会萃成较大的颗粒物,然后通过絮凝和沉降使其沉淀到底部。

3. 生物处理:将经过化学处理的污水引入生物反应器,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滤池法。

4. 深度处理:对经过生物处理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包括除磷、除氮和消毒等步骤。

除磷主要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磷酸盐沉淀,除氮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污水中的氮转化为氮气。

消毒则是利用消毒剂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5. 出水处理:经过深度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可以进行最终的出水处理,包括过滤、除垢和调节pH值等步骤,以确保出水的质量。

三、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优势和应用领域1. 优势:- 净化效果好:污水深度处理工艺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营养物等净化至较低水平,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 处理效率高: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的组合,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煤化工废水水量大、水质复杂, 含有大量酚类、含氮/氧/硫的杂环/芳香环有机物、多环芳烃、氰等有毒有害物质.煤化工废水经过传统物化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后, 往往难以达到相应废水排放标准, 仍属于典型有毒有害生物难降解工业废水, 成为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制约性问题.因此, 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进一步去除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 对于减轻煤化工废水的环境危害极为必要.近年来, 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逐渐受到关注, 包括Fenton氧化和臭氧催化氧化, 以破坏和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 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通常考虑将臭氧氧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相结合, 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其中臭氧氧化处理是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目前, 微气泡技术在强化臭氧气液传质和提高臭氧利用效率及氧化能力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 因此基于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难降解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前期实验结果表明, 该废水采用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 COD去除率仅为6.4%, 且生物膜生物量短期内即明显下降, 表明其不宜直接采用生化处理工艺.本研究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先期去除部分COD, 并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而后采用生化处理进一步去除COD和氨氮.本研究考察了不同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比值下,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和生化处理去除污染物性能, 以期为该耦合工艺应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提供技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流程如图 1所示.实验系统包括不锈钢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MOR)和有机玻璃生化反应器(BR). MOR为密闭带压反应器, 内部填充3层Φ5×5 mm煤质柱状颗粒活性炭床层作为催化剂, 空床有效容积为25 L, 催化剂床层填充率为28.0%. BR内部同样填充3层Φ5×5 mm煤质柱状颗粒活性炭床层作为生物填料, 空床有效容积为42 L, 填料床层填充率为28.6%.本实验系统以纯氧或空气为气源, 通过臭氧发生器(石家庄冠宇)产生臭氧气体, 与废水和MOR循环水混合后, 进入微气泡发生器(北京晟峰恒泰科技有限公司)产生臭氧微气泡, 从底部进入MOR进行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反应后气-水混合物在压力作用下从底部进入BR, 进一步进行生化处理. BR内生化处理由臭氧产生及分解过程所剩余氧气提供溶解氧(DO), 无需曝气.图 1 耦合工艺系统实验装置示意1.2 废水水质本研究所处理废水为实际煤化工废水提取甲醇、乙醇等物质后, 经过“UASB+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后的出水, 废水水质情况如表 1所示.表 1 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水质1.3 运行条件MOR水力停留时间为1h, 微气泡臭氧进气流量为2 L·min-1, 平均运行温度为26.7℃. BR接种该废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池污泥, 污泥接种量(MLSS)约为4 g·L-1, 采用排泥法挂膜, 促进填料上生物膜的形成, 而后开始连续稳定运行. BR水力停留时间为6 h(MOR多余水量通过旁路排出), 平均运行温度为22.2℃.处理系统从工业现场二沉池出水集水池进水, MOR多余出水量通过旁路排出后每日收集, BR出水每日收集, 作为MOR和BR每日出水水样.系统运行分为3个阶段, 第Ⅰ阶段臭氧浓度为30.3 mg·L-1, 进水负荷为4.75 kg·(m3·d)-1, 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之比为0.73 mg·mg-1; 第Ⅱ阶段臭氧浓度降至12.5 mg·L-1, 进水负荷为4.23 kg·(m3·d)-1, 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之比为0.33 mg·mg-1; 第Ⅲ阶段臭氧浓度保持在12.5 mg·L-1, 同时将系统处理后出水回流与系统进水混合, 回流比为30%, 使得进水负荷降至3.16 kg·(m3·d)-1, 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之比为0.44 mg·mg-1.运行过程中, 对MOR进出臭氧气体浓度和进出水液相臭氧浓度进行检测, 同时对MOR和BR出水COD、BOD5、氨氮、硝酸盐氮、总氮、DO浓度以及UV254进行检测, 以评价系统处理性能.1.4 检测方法COD、BOD5、氨氮、硝酸盐氮均采用国标方法测定; DO采用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WTW cellOx 325, WTW, 德国)测定; 液相臭氧浓度采用靛蓝法测定, 气相臭氧浓度采用碘量法测定; 以环己烷为萃取剂,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Thermo DSQ Ⅱ, 美国)对系统(MOR)进水进行GC-MS分析; UV254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天美, U-3900) 测定.2 结果与讨论2.1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性能2.1.1 废水UV254变化和可生化性改善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系统进水)进行GC-MS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 苯并咪唑类、苯并唑类、喹啉类、吖啶类等含氮芳香族有机污染物为废水中主要难降解污染物, 包括2氢-苯并咪唑-2-酮、1-乙基-2-苯并咪唑啉酮、2-异丁氨基-苯并唑、8-乙基-2-甲基-4-羟基喹啉、苯基吖啶-9-羧酸. 254 nm波长下的吸收值UV254可以用来指示废水中难降解芳香族有机污染物, 其通常被认为与芳香族有机分子中的不饱和CC键和芳香环有关.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中, 废水UV254值变化如图 2所示.可以看到, 经过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 MOR出水UV254值明显降低.第Ⅰ阶段进出水平均UV254值分别为0.90和0.41;第Ⅱ阶段进出水平均UV254值分别为1.27和0.63;第Ⅲ阶段进出水平均UV254值分别为0.80和0.41.图 2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MOR)进出水UV254值可见, 第Ⅰ、Ⅱ阶段进水中含有较多芳香族污染物, UV254值较高; 与系统处理出水混合后, 第Ⅲ阶段进水UV254值有所降低. 3个阶段UV254值去除率平均分别为53.7%、50.3%和46.5%.此结果表明, 3个阶段运行中,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均能破坏废水中芳香族污染物不饱和键和芳香环结构.同时, 废水初始BOD5/COD(B/C)值仅为0.038, 可生化性极差, 表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难以生物降解.采用第Ⅰ阶段运行条件对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中废水B/C值进行监测, 结果如图 3所示.可以看到, 处理60 min后, 废水B/C值可提高至0.30, 可生化性大大改善, 使得后续生化处理成为可能.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废水中难降解芳香族污染物, 是改善可生化性的主要原因.图 3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废水BOD5/COD值变化2.1.2 COD去除性能运行初期, MOR采用空气微气泡运行, 考察活性炭床层吸附处理过程, 其COD平均去除率仅为2.7%, 可见活性炭床层对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效果极其有限.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中, MOR进出水COD浓度如图 4所示.可以看到, 第Ⅰ阶段出水平均COD浓度为201.5 mg·L-1, COD平均去除负荷为1.27 kg·(m3·d)-1, 臭氧消耗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2.72 mg·mg-1.第Ⅱ阶段出水平均COD浓度为248.8 mg·L-1, COD平均去除负荷为0.89kg·(m3·d)-1, 臭氧消耗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1.64 mg·mg-1.第Ⅲ阶段出水平均COD浓度为158.2 mg·L-1, COD平均去除负荷为1.04 kg·(m3·d)-1, 臭氧消耗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1.38 mg·mg-1.图 4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MOR)进出水COD浓度可见, 第Ⅰ阶段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比值较高, 臭氧可能处于过量状态, 因此尽管COD去除负荷较高, 但臭氧反应效率较低.第Ⅱ阶段大幅降低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比值后, COD去除负荷明显降低, 同时臭氧反应效率提高.第Ⅲ阶段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比值又有所提高, 此时不仅COD去除负荷增加, 且臭氧反应效率进一步提高, 其原因可能是第Ⅲ阶段进水中芳香族污染物减少, 用于破坏不饱和结构的臭氧消耗减少, 而用于矿化去除COD的臭氧消耗增加.可见, 第Ⅲ阶段运行既可以获得较低的出水COD浓度和较高的COD去除负荷, 亦可以提高臭氧反应效率, 有利于COD去除.2.1.3 氨氮和硝酸盐氮变化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中, MOR进出水氨氮浓度如图 5所示.可以看到, 经过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 MOR第Ⅰ阶段出水氨氮浓度显著高于进水氨氮浓度, 进水氨氮平均浓度为4.3 mg·L-1, 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8.8 mg·L-1; 第Ⅱ阶段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7.5 mg·L-1, 仍然高于进水氨氮平均浓度6.5 mg·L-1; 第Ⅲ阶段进出水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5.5 mg·L-1和5.1 mg·L-1, 进水浓度略高于出水浓度.图 5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MOR)进出水氨氮浓度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中, MOR进出水硝酸盐氮浓度如图 6所示.可以看到, 经过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 MOR出水硝酸盐氮浓度均高于进水硝酸盐氮浓度.第Ⅰ阶段进出水硝酸盐氮平均浓度分别为5.6 mg·L-1和10.2 mg·L-1; 第Ⅱ阶段进出水硝酸盐氮平均浓度分别为3.3 mg·L-1和8.3 mg·L-1; 第Ⅲ阶段进出水硝酸盐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0.2 mg·L-1和13.9 mg·L-1.图 6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MOR)进出水硝酸盐氮浓度MOR进出水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变化表明, 废水中存在的含氮芳香族难降解污染物,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中氧化降解, 氨氮和硝酸盐氮亦随之释放, 使得出水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增加.同时, 部分氨氮被臭氧氧化为硝酸盐氮, 亦使得出水硝酸盐氮浓度增量高于氨氮.2.1.4 出水DO浓度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 MOR出水DO浓度如图 7所示.可以看到, MOR第Ⅰ阶段出水DO浓度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 出水平均DO浓度为23.1 mg·L-1.第Ⅱ、Ⅲ阶段出水DO 浓度明显下降, 平均出水DO浓度分别为15.0 mg·L-1和12.6 mg·L-1.臭氧气体中携带的氧气向液相传质以及臭氧反应后产生的氧分子, 是出水中DO的主要来源.第Ⅱ、Ⅲ阶段臭氧投加量降低, 造成出水DO浓度下降.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出水保持较高的DO浓度, 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图 7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MOR)出水DO浓度2.1.5 臭氧利用率臭氧利用率是评价臭氧化处理性能的重要指标, 可根据臭氧投加量、液相臭氧浓度和臭氧散逸量计算处理过程中臭氧利用率.对连续稳定运行过程中MOR出水混合物中液相臭氧浓度和气相散逸臭氧量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第Ⅰ阶段出水混合物中气相臭氧浓度为2.3 mg·L-1, 液相臭氧浓度为2.5 mg·L-1; 第Ⅱ阶段出水混合物中气相臭氧浓度为0 mg·L-1, 液相臭氧浓度为0.43 mg·L-1; 第Ⅲ阶段出水混合物中气相臭氧浓度为0.27 mg·L-1, 液相臭氧浓度为0.55 mg·L-1.根据式(1) 计算臭氧利用率, 第Ⅰ、Ⅱ、Ⅲ阶段的臭氧利用率分别为94.2%、99.5%和98.0%.可见, 采用微气泡催化臭氧化可获得极高的臭氧利用率.由于第Ⅰ阶段臭氧投加量较大, 臭氧处于过量状态, 出水混合物中臭氧残留较高, 臭氧利用率相对较低; 第Ⅱ、Ⅲ阶段降低臭氧投加量后, 臭氧反应较为充分, 臭氧利用率接近100%.(1)式中, R为臭氧利用率; QD为臭氧投加量(mg·min-1); CG为散逸气相臭氧浓度(mg·L-1); VG为散逸气相臭氧流量(L·min-1); CL为出水液相臭氧浓度(mg·L-1); VL为出水流量(L·min-1).2.2 生化处理性能2.2.1 COD去除性能生化处理过程中, BR进出水COD浓度如图 8所示.由于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可显著改善废水可生化性, 因此BR表现出良好的COD去除性能.第Ⅰ阶段运行20 d后, 随着生物膜生长成熟, COD去除性能趋于稳定, 出水平均COD浓度为103.5 mg·L-1, 平均COD去除负荷为0.26 kg·(m3·d)-1.第Ⅱ阶段出水平均COD浓度为138.6 mg·L-1, 平均COD去除负荷为0.26 kg·(m3·d)-1.第Ⅲ阶段出水平均COD浓度为91.5 mg·L-1, 平均COD去除负荷为0.27 kg·(m3·d)-1.可见, 3个运行阶段BR对COD去除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不同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比值条件下均可有效改善废水可生化性, 同时MOR出水混合物中的臭氧残留不会对生化处理造成明显影响.图 8 生化反应器(BR)进出水COD浓度2.2.2 氨氮和TN去除性能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氨氮浓度升高, 生化处理可实现对氨氮的有效去除, BR进出水氨氮浓度如图 9所示.第Ⅰ阶段进出水平均氨氮浓度分别为8.8 mg·L-1和4.0 mg·L-1, 平均去除率为52.9%.第Ⅱ阶段进出水平均氨氮浓度分别为7.5 mg·L-1和3.9 mg·L-1, 平均去除率为47.2%.第Ⅲ阶段进出水平均氨氮浓度分别为5.1 mg·L-1和3.3 mg·L-1, 平均去除率为35.5%.可见, 3个运行阶段进水氨氮浓度逐渐降低, BR对氨氮去除率亦有所下降, 但出水氨氮浓度基本保持稳定, 氨氮在BR中能够得到有效去除.图 9 生化反应器(BR)进出水氨氮浓度3个阶段系统进水TN浓度分别为13.3、14.6和7.9 mg·L-1.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对TN没有去除作用, 出水TN浓度与进水TN浓度基本一致.生化处理后出水TN浓度略有降低, 3个阶段出水平均TN浓度分别为11.2、12.3和7.7 mg·L-1.生化处理中TN去除主要依靠硝化反硝化过程, 考虑到BR中高DO浓度不利于形成反硝化环境, 因此TN去除有限, 细胞同化作用可能是TN去除的主要原因.2.2.3 UV254去除生化处理过程中, BR进出水UV254值如图 10所示.从中可见, 经过生化处理后, BR出水UV254值进一步降低.第Ⅰ阶段进出水平均UV254值分别为0.41和0.28;第Ⅱ阶段进出水平均UV254值分别为0.63和0.40;第Ⅲ阶段进出水平均UV254值分别为0.41和0.30.可见, 生化处理能够进一步去除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剩余复杂结构有机物, 但去除效率相对较低.图 10 生化反应器(BR)进出水UV254值2.2.4 出水DO浓度和可生化性生化处理过程中, 对BR出水DO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第Ⅰ、Ⅱ、Ⅲ阶段BR出水平均DO浓度分别为26.5、19.1和14.2 mg·L-1, 甚至高于BR进水(即MOR出水)平均DO浓度.其原因是MOR出水混合物中所含氧气在BR中继续向液相传质, 使得DO浓度持续升高, 同时BR中COD和氨氮去除负荷相对较低, DO消耗量少, 从而造成BR出水DO浓度高于进水.这一结果表明, BR中能够保持较高DO浓度, 满足好氧生化处理需要, 无需通过曝气提供DO.对MOR进水、MOR出水(即BR进水)和BR出水B/C值进行测定(以第Ⅲ阶段运行为例), 结果表明, 其B/C值分别为0.069、0.31和0.098.可见, MOR处理后废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 而BR处理后废水可生化性又明显降低.同时, 在第Ⅲ阶段将BR进水COD负荷增加1倍, 此时, BR出水平均COD浓度为98.3 mg·L-1, 平均COD去除负荷亦基本增加1倍至0.50 kg·(m3·d)-1, 而COD去除率与较低进水COD负荷时基本相当.可见, MOR改善废水可生化性是决定BR中COD去除性能的关键因素, MOR处理后可生物降解COD在BR中可高效去除, 而BR处理后废水可生化性降低是影响其COD进一步去除的主要原因.2.3 系统整体处理性能总体而言,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能够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有效深度处理; 耦合工艺臭氧利用率高, 无需对臭氧尾气进行处理, 生化处理阶段无需曝气, 大大降低动力消耗, 有利于降低处理成本.第Ⅲ阶段系统整体处理性能较好. MOR中COD去除率可以达到42.5%, 臭氧消耗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1.38 mg·mg-1, 臭氧利用率可以达到98.0%. BR中COD去除率可以达到42.3%, 同时氨氮得到有效去除.系统整体COD去除率为66.7%, 最终出水COD浓度可降至100 mg·L-1以下.考虑整体进水COD量和COD去除率, 可估算耦合工艺整体臭氧消耗量与COD去除量比值为0.68 mg·mg-1.同时, 第Ⅲ阶段运行方式可以对BR出水中剩余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进行进一步处理, 从而具有进一步改善最终出水水质的潜力, 但系统的处理能力亦会相应降低.具体参见污水宝商城资料或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