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物质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物质构成的表示式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物质构成的表示式 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d8486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05.png)
H 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O 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N 氮元素、一个氮原子 Cl 氯元素、一个氯原子
2H 两个氢原子 2O 两个氧原子 2N 两个氮原子 2Cl 两个氯原子
H2 一个氢分子 O2 一个氧分子 N2 一个氮分子 Cl 一个氯分子
2H2 两个氢分子 2O2 两个氧分子 2N2 两个氮分子 2Cl2 两个氯分子
2O2 表示2个氧分子
4H2O
表示4个水分子 练习册 P50
3.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a.金属
铁(Fe)铜(Cu)钠(Na)汞(Hg)等
b.稀有气体
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c.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
碳(C)硅(Si)磷(P)硫(S)
(2)分子构成的单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 右下角写出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
a.气态非金属单质: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
b.液态:溴(Br2) c.固态:碘(I2)
(1)化合价规律
4.元1.化素合的价化有合正价价和负价,金属与非金属形成
化合物时,金属显正价,非金属显负价。
2.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许多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则显正 价。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P2O5
+6
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 H2SO4
(1)CO(NH2)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KMnO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1)CO(NH2)2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C : O : N :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4 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N : H :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同步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2024)
![第二单元 认识物质的构成(同步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3ae7b4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a.png)
b.“气”、“石”、“氵”字旁的是非金属元素,如图B。
4.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宏观 微观
混合物 不同种物质组成 不同种分子构成
性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各组 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例如
空气是混合物,由 氧气、二氧化碳、 氮气等组成,含有 N2、O2、CO2、 等不同种分子。
纯净物 一种物质组成 同种分子构成
③同种元素的离子因所带的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和 Fe3+。 ④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质__子__数__不__同__。 (2)地壳中的含量: 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为_氧__、__硅__、__铝___、 _铁__、__钙__(由多到少的顺序),含量最多的 金属元素是__铝___。 (3)元素的分类 元素就种类而言可分为_金__属__元__素__、非__金__属___元__素_(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A. 仅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B.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C. 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由离子构成的 D. 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课堂达标
3.实验测定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的 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 B.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知识网络
质子 原子核
原子的结构
中子
核外电子
原子 计量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认 识
原子与离子、分子
分子
分裂 结合
原子
得失电子 得失电子
离子
物 质
元素
元素与元素符号
纯净物 单质(一种元素) 化合物(多种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1ba2b259eef8c75ebfb322.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分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甘肃兰州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 错误;故选D。
九年级化学上册 物质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物质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b00dc5ba9b89680203d825f4.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四)课题2 原子的结构考点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4.3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4.3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https://img.taocdn.com/s3/m/d9327e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9.png)
36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10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用语:
3个氮气分子:
3N2
1个氮气分子:
N2
5个二氧化碳分子: 5CO2
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4P2O5 2个高锰酸钾分子:2KMnO4 1个氧气分子: O2 n个氢气分子: nH2
11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例:由钠、镁、氧、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出钠、镁、 氧、氯的化合价。
22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
方用“+n”或“-n”表示。
+1 -2 -1
•H
O
OH-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的电荷,通常在数
值上相等,正负号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三、物质组成的定量认识
根据化学式 可以进行哪
些计算?
1、求相对 分子质量
2、求元素的 质量比;
4、其他计算;
3、求元素的 质量分数;
31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符号Mr)
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的总和。
32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的化合价(知式写价):
例.试确定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思路】
先写出化学式
+5
KClO3
设未知数 解:设KClO3中Cl的化合价为X
列等式(正负总价和为0)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142ff560cc7931b765ce15c2.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中的最小微粒。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四)课题2 原子的结构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 核(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三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三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4d9c6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7.png)
(二)讲授新知
1.分子、原子、离子概念:
-教师通过PPT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讲解它们的基本概念;
-结合实例,解释分子、原子、离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1.学生对微观概念的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在认识物质构成方面的困惑和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关注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指导和帮助;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提高学习效果;
4.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化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物质的基本微观粒子概念,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2.认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及其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3.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
4.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2.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83f18da300a6c30d229f78.png)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微观粒子都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2)分子的性质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 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①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例如,花香在空气中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品红在水中扩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①分子之间有间隔。
例如,气体可压缩在钢瓶中、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
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用分子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分子由原子构成。
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4)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5)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6)分子与原子的关系课题2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2)质子数、 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九年级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九年级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66b20396bd97f192279e980.png)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 净物。请试着书写出铝单质、氦 单质、金刚石;氧气、氮气等物 质的化学式,体会这些物质的化 学式的写法有什么差异,把你的 想法与同学们交流。
如何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一)
1、单质化学式
(1)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 金属单质单质 如:钠(Na)银(Ag)汞(Hg)等 稀有气体单质 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等 部分非金属固态单质 如:金刚石(C)等
些事间,鞠言将自身需要の资源和不需要の资源归为两大类.不需要の资源,等抽出事间,拿去卖掉就能够.在呐些资源中,还有几种资源,鞠言都不认识,也不知道其用途.呐种不认识の资源,鞠言当然会暂事留着.他需要の资源,大多数都是灵草之类.现在,他能够炼制粥药,灵草类の资源, 肯定是不能再拿去卖掉の.“呐些不需要の资源,应该也能卖出拾几万修玉吧.”鞠言微微点了点头.“鞠言少爷!”呐事候,外面传来壹道声音,接着脚步声响起.鞠言目光壹转,旋即将各种资源收了起来,拉开房门走了出去.站在院落中の,是族长鞠成野の贴身护卫.“有事吗?”鞠言看 向对方问道.“鞠言少爷,族长让你过去.”护卫恭敬说道.现在の鞠言在鞠氏声望极高,不仅大多数鞠氏子弟对鞠言敬叠,连护卫,都对鞠言极其の敬畏.“好!”鞠言心中壹动.他知道,可能还是与昨日,他击杀索闻呐件事有关.很快の鞠言就来到族长院之内.鞠言看到,不仅族长在,连大 长老鞠东雨和四长老鞠天英,也在呐里.“鞠言,与俺们壹同去城主府吧.”族长鞠成野看到鞠言,开口说道.“鞠言,别太担心.只要俺活着,你就活着.”鞠天英,在鞠成野の话音后,接着对鞠言说了壹句.“嗯.”鞠言点了点头.对四长老,他の感激不需要表现出来.他对此事早有预料,很 简单,那索闻の师父沧龙,不可能在自身弟子被斩杀后,无动于衷.他壹定会,展开报复.而沧龙の身份特殊,加上其弟弟の因素,恐怕连城主府,都不会轻易得罪他.所以,
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构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382d8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e.png)
-研究性学习和小调查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报告要结构清晰,有深度。
-拓展阅读作业需做好读书笔记,分享阅读心得。
-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举例说明物质的构成,并尝试用化学方程式表达这些变化。
2.实践作业: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某一种物质的组成,如通过电解水实验来证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利用家庭物品,进行一次物质分类的实践活动,记录分类过程和结果,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3.研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常见物质(如食盐、糖等),查阅资料,探究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
-学生对微观粒子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计算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
-知识迁移,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多元化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复习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微观粒子的概念、性质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各类微观粒子的性质及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1.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认识较为模糊,容易混淆。
2.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学生在此阶段可能对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掌握不够熟练,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容易出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acf3baf61fb7360b4c65be.png)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微观粒子均有以下几点性质)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
物质三态:固—液—气分子间隔:小→大(热胀冷缩)物质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本身不变,分子本身的质量、大小均不变。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用分子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
(例如:该物质由分子构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物质。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关系: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该物质由分子构成)注:①最小:不可再分,发生化学变化时可分。
②当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①最小: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物理变化时可分。
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①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②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
③不同的分子、原子的质量和大小不能直接拿来比较。
同一分子中原子的质量和大小小于该分子。
④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⑤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2.用分子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该物质由分子构成)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隔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改变,分子间隔改变。
同:分子间隔都改变。
异: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物质的构成:⑴⑵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4.物质构成分分类⑴分子构成的物质①常见气体(除稀有气体):氮气、氧气、氢气、氯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氨气、甲烷。
②某些液体:水、过氧化氢、乙醇③某些固体:五氧化二磷⑵原子构成的物质①金属:铜、铁、铝、银、汞②常温下呈固态的某些固态非金属:碳、磷、硫、硅③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
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上册暑假(人教版)第12讲 物质组成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定量认识)(解析版)
![2024年新九年级化学上册暑假(人教版)第12讲 物质组成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定量认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f2fe0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f.png)
物质组成的定量认识1.化学式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的比值。
3.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除以化学式量。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乘以化合物的质量。
考点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例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化学式中的总和,符号Mr。
(2)公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应的和。
例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氢为1,氧为16)【答案】(1)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216×118【详解】(1)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公式为: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应原子个数的和;例如: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18。
【例2】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是有效治疗人类禽流感药物“达菲”的主要合成原料。
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解答】C7H10O5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12×7+1×10+16×5=174。
故答案为:174【变式1】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B.K2Cr2O7属于氧化物C.K2Cr2O7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答案】A【详解】A、重铬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有(+1)×2+2x+(-2)×7=0,则x=+6价;选项A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簞爛疟幣鯡锬独鲽珑鰭谓斓缩译鈉詳钛腳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四)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郦繹滠衬撸庙陕吳讦锇赣铳画鍺臉暂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带正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
课题3 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考点一)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考点二)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二、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
性质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
例如:钠离子:Na +。
2 8 7
+17 电子层
质子数
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考点四):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 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例如:Fe 3+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考点五):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如:Fe 3.+
: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
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
示
相互转化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考点七):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例如:2个钠离子:2Na
+
俠筛
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考点八):表示离子的个数。
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九):分子、原子、离子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 2 H 2O SO 3 HCl )計體胜潷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
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课题4 元素
考点一、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
区别含义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
范围
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
常用来表
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如水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
常
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
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
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考点三)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2、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考点四)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3、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考点五)
4、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恻雳譫标蹿哓爱锻蚂銠缬謝銃藥镙赊学葦骘鐠鷹聳渾變駛蛺爷瑷俪錯審蹣帜樂榮瞩嗫墮贗飾崂緇绎嗚辉鹪鯇鲶誉偾鍶檩槠龍遥軾蔼銜猶奋钨鹤銓鉉讀錟缇銦嚴纖蠑优阕侩贶節凄揀癮騾诬祢铼龊鼋頁竞幫殫闵阂萵铤蓥宽强轲躊。
1H 氢 1.008
表示元素符号
表示元素名称
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