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监测机制的历史_现状和改革_蔡守秋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对促进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须要有所了解,并且要不断完善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并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制约发展的因素、发展趋势等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的现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常规监测、自动监测为基础的技术装备、技术标准、技术人才的环境监测体系,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监测网络,拥有2300多个环境监测站和 4.7万余人的环境监测队伍。
环境监测的作用日益显现,能力建设突飞猛进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在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调查、宏观战略研究、水专项等重点环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监测能力不强,监测水平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1. 环境监测技术力量相当薄弱:队伍素质与紧迫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不相适应。
受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环境监测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等都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进人把关不严。
有些监测站难挡领导的“批条”和“招呼”,被动地接纳了不少人员,加之政策性的人员安置和对内外“关系”的片面照顾等,造成“人满才乏”。
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大专院校环保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但大多数二、三级站由于编制已满或超员,为了“减负”,过分考虑眼前利益得失,只得采取保守办法,能缓则缓,能推则推,致使人才青黄不接,人员结构极不合理。
复合型中高级人才匮乏,在新添置的先进仪器设备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另外,人才环境不佳。
多数监测站在社会上缺乏竞争优势,需要的人才进不来,是人才的留不住。
2. 环境监测能力相对滞后:( 1 )环境监测仪器不足甚至老化: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企业有140余家,年产值4.8亿元,约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2.3%。
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产品是各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监测、噪声与振动监测、放射性和电磁波监测仪器。
中国环境监测机制的历史、现状和改革
点》 ( 1 9 7 8年 ) 对“ 加强环 境监 测工作 ” 提 出了一系 列重要 措施 , 要求 “ 国务 院环境 保 护部 门设 立 全 国环 境 监测 总站 , 并 加强 同卫生 、 水利 、 农林 、 水产、 气象、 地质、 海洋、 交通、 商业 、 工业 等部 门的协 作 , 合 理分 工 , 密 切配合 , 组 成全 国的环 境监 测 网络” 。《 环 境保 护 法 ( 试行) 》 ( 1 9 7 9年 ) 将“ 统 一 组织 环 境监 测 , 调 查 和 掌握 全 国环境 状况 和发 展趋 势 , 提 出改善 措施 ” 作 为 国务 院设 立 的环 境保 护机 构 的一项 主要职 责 。为 了 更好 地组 织 、 推进 环境 监测工 作 , 城乡建 设环 境保 护部 于 1 9 8 3年 7月颁 发 了《 全 国环境 监测 管理条 例 》 ,
第 1卷
第 2期
亥 观 质量研究
J OURNAL OF M ACRO- QUALI TY RES EARCH
VO 1 . 1 No . 2 oc t .2 0 1 3
2 历 史 、 现 状 和 改 革
蔡 守 秋
摘 要 : 环 境监 测是 了解 、 掌握 、 评估、 预测环 境质 量状 况 的基 本 手段 ; 包 括监 测组 织机 构 体制、 监测模 式 、 监测技 术规 范 、 监 测信 息资 料应用 和监 测管理 制度 在 内的环境 监测 机制 , 是规 范和 组织环境 监 测有效进 行 、 可持 续发 展 的基本保 障 。我 国环 境监 测在 取得 重大成 就 的同 时, 也在监 测机 制方 面存在 不少 问题 。例如 , 以政府 生产 环境 监 测信 息和 以计 划 经 济方 式组 织环 境 监测 的模 式 , 带来环境 监测 成本 过高 、 数据 准确 率低 、 效 率低 、 创 新 能 力低 和 规模 化程 度 低 ,
专访著名环境法学家、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会长蔡守秋教授
--xx简介:蔡守秋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历任中国法学会第二届、第三届、第五届理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环境保护"一词起源于近代,然而环境保护的立法在中国却有着近4000年的历史。
例如,在夏朝,人们懂得了"凿井而饮"。
《周易》载有"井泥不食,旧井无源",并十分注意对水源的保护。
商代,法律中规定"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到战国时,国家已有正式的法律条文,约束乱砍滥伐的行为,保护自然资源。
当时齐国兴厚葬之风,齐恒公认识到林木伐尽了,国家将无以守备,便发布了一道命令:"棺淳过度者戮其尸"。
战国时还有"弃灰于道者,黔"的法律条文,即用刀在其脸上刻下记号,再涂以墨,让路人皆知,大家指责。
秦国法律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之一的《田律》就是秦朝制定的。
《田律》规定:从春季二月开始到夏季七月期间,不得进山砍伐林木、堵塞林间水道,不准烧草木灰,不准诱捕鸟兽……汉代以后的统治者对环境的保护也相当重视。
西汉文帝曾下诏劝民种树,景帝也曾下诏"劝民恳,益种树"。
东汉时,人们还发明了最早的环卫机械--垃圾翻斗车和洒水车,在城市里设置卫生"都厕"(即公共厕所)。
到了北宋,京都开封设立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机构--街道司,专管城市街道的清扫和积水的疏导工作。
明代,城市配制了专职清洁工。
在太平天国时期,明文规定"兴乡兵,大村多设,小村少设,日间管理各户洒扫街榘,以免秽毒伤人。
触摸4000年的中国环保立法的历史印痕,在遥远的时空中为先人们卓越的意识感动之余,反思我们今天对环境的态度,思考中国环保立法的未来走向,也应是先人给我们的某种心灵召唤。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1. 发展历程: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环境监测实践工作,建立了环境监测体系。
在此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和方法。
2. 现有技术: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包括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噪声监测等多个方面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中,水质监测技术相对成熟,监测范围广泛,能够对水中有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而大气监测技术则主要集中在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价上,如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土壤监测技术主要用于农田污染和土壤质量评价,噪声监测技术则用于城市噪声控制等方面。
3. 技术创新:我国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创新。
我国通过发射遥感卫星,建立了大气污染遥感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大气污染。
我国还积极推广应用无人机技术进行环境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精度。
二、趋势分析1. 技术升级:未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将朝着更加精确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监测将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多元化监测:除了传统的水质、大气、土壤和噪声等污染监测外,未来环境监测还会涉及到更多领域,如能源消耗、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等,以全面了解环境状况。
3. 信息共享:未来,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将成为发展趋势。
政府、企业和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最新的环境监测数据,促进信息公开和民众参与,推动环境保护的整体进步。
4. 国际合作: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我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环境监测技术合作和交流。
通过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与国际环境监测机构的合作,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水平。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保护环境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污染物的排放与分布情况,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测手段不断丰富。
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主要依靠人工取样、实地分析,效率较低。
而现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已逐渐引入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遥感技术,能够远程监测和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
二是监测范围不断扩大。
过去主要关注空气和水环境的监测,现在也逐渐开始关注土壤环境、声环境等其他环境要素的监测。
三是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升。
环境监测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和利用,以提供科学依据和环境预警。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环境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研发和建设,通过建设环境大数据平台等手段,提高了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利用能力。
四是国家政策的支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给予了政策和经济支持,推动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一是向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化监测设备和系统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实现监测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二是向高精度发展。
为了更准确地监测和分析环境数据,我国将加强高精度监测设备的研发和使用,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是向综合监测发展。
当前环境监测主要关注单一环境要素或污染物的监测,未来将逐渐发展成为多要素、全过程的综合监测,以更全面地了解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
四是向全球化发展。
环境问题不仅是我国的问题,更是全球范围内的共同挑战。
未来我国将加强与国际合作,分享环境监测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和挑战。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中,正努力提高监测手段和能力,加强数据处理和分析,为环境保护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1.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环境监测技术和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传统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气象观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
而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
传统技术手段已经深入发展,现代技术手段也不断涌现,提高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监测站点覆盖面积不断扩大: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大批环境监测站点,覆盖了全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地区。
监测站点数量的增加,保证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充分性和可信性。
3.数据公开透明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公开,通过建立在线数据平台等方式,将环境监测数据公开给社会公众,提高了监测数据的透明度和可参考性。
二、发展趋势: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环境监测技术将逐渐应用到环境监测中。
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等都将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了环境监测的自动化程度和准确性。
2.多元化监测手段的综合应用:以往的环境监测多以单一手段为主,例如气象监测、水质监测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多种监测手段的综合应用,通过多种手段的数据综合分析,获得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环境监测结果。
3.环境污染源的实时监测: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主要集中在环境参数的监测上,对于污染源的实时监测还相对较少。
未来的环境监测将会更加注重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测,通过远程监控等手段,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的动态监测和快速响应。
4.国际合作和标准的提高:环境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至关重要。
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吸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任务愈发繁重。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1. 技术手段不断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主要是依靠人工观测和取样,然后用实验室进行分析。
现在,随着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环境监测变得更加高效、精准。
2. 网络化监测系统我国环境监测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网络化监测系统正逐渐普及。
通过网络化监测系统,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实现对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这种系统能够及时反馈环境变化情况,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数据支持。
3. 大数据驱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环境监测的格局。
传统的环境监测主要依靠局部数据点的观测和样本分析,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环境状况。
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将全国各地的环境数据进行集中分析,为环境状况的评估和预测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依据。
二、存在问题1. 技术水平不够高尽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在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覆盖面还不够广,一些偏远地区、乡村地区的环境监测设备不够完善,导致这些地方的环境问题难以第一时间得到监测和处理。
3. 数据处理能力不足虽然监测数据不断增加,但是数据处理能力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需要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三、发展趋势1.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了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特别是加大对偏远地区、乡村地区的监测力度,确保环境监测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保障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环境监测手段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监测精度和信度显著提高。
以下是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1.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传统的手动监测仪器被逐步取代,无人机遥感监测、遥感卫星监测、自动监测等新技术相继应用,逐渐成为环境监测的主流手段。
2.监测范围不断拓展我国环境监测从最初的重点监测点扩展到城市、乡村、野外等不同区域,监测范围也不断拓展,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等多个方面。
3.监测手段越来越细化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细化,例如在水环境监测方面,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站网络、微型传感器、水质快速监测装置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对水体的精细化监测。
同时,环境管控手段也可以实现针对性、局部性监测,针对某一特定污染源进行监测和治理。
4.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通过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中心和共享平台,实现了监测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方便了决策者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在全球环保潮流下,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发展趋势,以下是一些预测和展望:1.研发环保新材料和新技术未来,我国环保监测技术将逐渐从单一的监测手段向多学科、多行业深度融合,综合化和高分辨率化发展。
此外,新材料和新技术也将为环境监测带来新的突破点和变革。
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引领环境监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环保监测规模将更大,数据量更多,将会更加注重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工具。
3.实现现场实时监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和传感器技术也将进一步提升,实现对环境的长时间、实时、多点、高通量监测。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1. 全面建立环境监测网络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
这个网络包括了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的监测站点,涵盖了各个区域和不同环境要素的监测。
还建立了遥感监测和移动监测的技术手段,提高了监测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2. 技术装备不断升级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不断升级。
先进的仪器设备、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平台的引入,提高了环境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可以进行更加准确的空气质量监测;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广大区域的快速监测与评估。
3. 数据共享与公开透明我国推进环境监测数据共享与公开透明。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和共享已成为可能。
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公开透明,有助于提高环境治理的效能,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趋势1. 高精度、即时化的监测技术未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将趋向高精度、即时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革新,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使得监测数据的获取更加准确、详细和实时化。
2. 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应用,基于大数据的环境监测分析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从庞大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预测。
这将对环境治理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多元化、全面化的监测领域未来,随着环境监测需求的不断增加,监测领域将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
除了传统的环境要素监测,如空气质量、水质等,还将加强对新兴环境问题的监测,如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这将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趋势上将朝着高精度、即时化、大数据分析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这将促进我国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
加强环境监测,提高环境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本文将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1. 大气监测技术的进步大气环境污染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大气监测网络的建设,不仅在城市地区建立了大气环境监测站点,还在工业区域、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加强了监测点的建设。
我国还推广了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的在线监测技术,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实时监测和发布,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2. 水质监测技术的突破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我国积极推进水质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建立了覆盖城乡、河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全面水质监测网。
在水质监测技术方面,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水域的遥感监测,并结合水质自动监测站点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了精准的水质信息。
3. 土壤监测技术的完善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我国加强了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工作。
利用遥感技术和现代化的土壤采样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评估。
我国还建立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布图像化,加强了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评估能力。
4. 环境监测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实现了对大范围区域的环境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和数据采集的精准性。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监测数据建立的模型,对环境污染的溯源分析和趋势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综合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对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监测和评价。
本文将简要介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一、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人们开始关注空气质量问题,开发了气体分析仪、测定器等设备,用于检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
196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水污染问题,发明了水质检测器、流量计等设备,用于检测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水流速度。
1980年代以后,人们对土壤和噪声等领域的监测逐渐加强。
二、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目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现场监测向自动监测、在线监测、远程监测的转变,监测手段日益多元化。
可以说,生态环境监测正处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常见的监测手段有以下几种:1.物理监测:通过物理量测定监测目标的环境参数,比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等。
2.化学监测:通过检测目标物的化学成分和组成来判断污染程度,比如气体、水质和土壤等的监测。
3.生物监测:通过对生物指标变化的观察来反映环境的污染程度,比如通过种群结构、生长、繁殖、死亡等来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4.遥感监测:通过从高空、卫星等处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对环境进行分析。
5.仿真模拟: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字化模拟,分析环境场景、物理过程等。
三、未来趋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也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数字化:未来生态环境监测将更多地依赖于数字技术,采用数字化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将监测结果实时、全面、精确地呈现。
2.智能化:监测设备将更加智能化,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能够自动计算、分析数据,并进行预警和风险管理。
浅谈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早在 2 0 0 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就 印发 了 《 全 国环境 监测站 建设标准》 ( 环发[ 2 0 0 7 ] 5 6 号) 来扩大基层环境 监测站点 的规模 , 加 快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的建设 。各地纷纷开展环境监测站点 的建设 工作 , 各高校也逐步重视环境监测 的学 术研 究。解决 当前 环境监 测力度不足 的最重要解决 办法仍然是扩大监测规模 , 一方面建设 新 的基层环境监测站点 , 另外一方 面也 可以尝试 开放 环境 监测 市 场, 让 民间资本融人到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当中。 2 . 2加强环境监测仪器的管理 首先 , 从制度上要完善 , 对环境监测仪器 的购置要严格控制 , 对购置 的仪器设备是建立 专人 管理与保养制度 , 让环境监 测仪 器 的管理形成 闭环 ; 其次 , 对 老旧设备进行更换 , 一些基层监测站的 仪器设备 已经不再适应 当前的环境 监测工作的要求 , 要及 时更 换 或者维修 ; 最后 , 对更换 下来 的老 旧设备 , 不应 当做报废处 理 , 应 当用于地方 环境教育 事业 , 提高人们 的环境保 护意识 , 扩充环 境 保护知识。另外 , 还需要逐步进行体制机制改革 , 将环保监测行政 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 。
高, 监测仪器损坏也得不到及时的修理 。此种基层监测站点的监测 水平监测出来 的数据 , 其可信度和时效性都很低 。对于基层环境监 测站点的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时导致监测仪器落后的主要原因。 1 . 3监测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监测人员素质不高制约 了我 国环境监测事业 的发展 , 主 要 体现在 , 第一 , 人员素质 良莠不齐 , 基层 监测站人 员结构 复杂 , 实际工 作的人员为临时招聘 , 而具有 国家事业编制 的人员则 专业 水平相 对较低 ; 第二 , 环境监测 队伍不稳定 , 主要体现在环境监测 工作 本身的特殊性 , 需要 进行 化验与分析 , 长期 与化学物质接触 , 另外一 方面 由于环境 问题 E l 益突 出 , 环境监测人员被从监测 岗位 抽 调到局其他 岗位工作 ,致使真才 实干 的监测人 员得 不到重用 , 这也是 造成环境监测能力不足 的原 因。造成监测人员 素质不高 , 监测 队伍不稳定 主要是我 国体制机制还未转变。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治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监测环境污染物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1.传统监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
现场监测主要通过设置监测站点,实时监测环境参数的变化,包括大气污染、水质监测等。
实验室分析则主要通过采集大气、水体和土壤等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和物理测量,得到污染物的浓度和组成。
这些传统监测技术在大气、水土环境的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局限性也比较明显,比如监测周期长、数据分析周期长、监测精度有限等。
2.现代监测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是目前环境监测中的热点。
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平台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环境参数的方法。
它具有覆盖范围广、频次高、效率高等优势,在监测大气污染、水质、土壤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感器技术则是通过传感器设备直接感知环境参数,并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以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
传感器技术的出现使得监测数据的获得更加便捷、快速,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大数据技术则是通过对大量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价值,为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3.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兴起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监测技术也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新风口。
智能化监测技术将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实现对环境的连续监测和分析。
这种技术在监测设备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的智能化、监测系统的集成化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环境监测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通过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对当前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监测能力和监测水平的评估,本文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我国环境监测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监测手段上,传统的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逐渐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多样化的监测体系。
例如,自动监测站点的建设,使得连续、实时的环境数据获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在监测范围上,我国环境监测已经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生态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全方位的环境监测网络。
随着遥感、GIS等技术的应用,我国的环境监测开始由点向面拓展,实现了更大尺度的环境状况监测。
在监测设备与技术上,我国已经具备了一批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监测仪器,如大气颗粒物监测仪、水质分析仪等,这些设备的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为我国环境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例如,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新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
然而,尽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高端仪器设备和核心技术方面仍依赖进口。
另一方面,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还不够高,部分地区和领域仍存在监测盲点和不足。
因此,未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三、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并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过程。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监测手段越来越多元化,监测指标越来越宽泛,监测技术越来越先进。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分为三类:传统监测技术、先进监测技术和新型监测技术。
其中,传统监测技术包括传统物理化学方法、样品处理方法等,主要用于监测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媒介的污染情况。
先进监测技术则是指化学分析、生物分析、光谱分析等领域的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分子结构、元素成分和污染物浓度。
而新型监测技术则包括了无损监测、遥感监测、微型传感器等技术,主要用于监测气象、能源、数据等环境参数。
除此之外,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监测项目逐步拓展。
除监测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媒介外,现已扩展至环境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等领域,实现了从单一污染物监测到整体环境监测的转变。
二、趋势1. 全流程化、智能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技术将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值化。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环境监测将不再是简单的监测,而是一个从采样、分析到测量和评估的全流程化管理。
自动化采样装置、数字化测量仪器、智能化计算设备将会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2. 多元化多元化是环境监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到光谱学、微传感器、遥感技术等,监测手段越来越多元化,使得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全面了解环境。
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也将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3. 移动化移动化是指环境监测技术将成为一种不受地点限制的技术,监测仪器将更加小型化、便携化,可以实现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进行环境监测。
分析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及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关于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环境监测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当中仍存在部分无法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监测手段尚未完善。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的压力不断增加。主要在于过去的环境监测手段较为简单,对于数据的准确性无过高的要求,而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原用的监测技术与设施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另外由于过去制定的标准在缺乏一定的预见性,造成了监测标准不一、浓度水平与样品种类不一致等问题,加之监测设备落后于现今环境监测的需要,导致污染物的标准难以统一等问题,因此必须改进和完善环境监测的手段。
4结语
作为环境管理的首要环节,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相关机制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历程进行分析,把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之后对现阶段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了两点改进建议。一是强化快速监测技术,提高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能力;二是开展科学的环境监测,使环境问题及环境质量状况得以真实地反映。现阶段应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科技来强化监测技术,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3)环境监测的结果缺乏代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表现在多次监测污染程度并不高的项目,但是对于污染程度较高的项目却未列入监测范围。二是环境评价方法的客观性较差。在评估环境监测数据时,大多采用特定标准值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得出定性的结论,即环境质量超标或者未超标,显然这样的评估方法缺乏客观性。三是监测要素不够全面。现阶段我国例行的常规监测项目主要有水体监测与大气监测,对于土壤、固体废弃物等均未实施例行的常规监测,由此造成我国对于环境总体质量状况缺乏全面的认识。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进行分析。
一、技术发展现状1.传统监测技术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起步较早,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站点监测技术和移动监测技术。
站点监测技术通过布设监测站点来监测环境参数,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和变化趋势。
移动监测技术则是通过采用移动监测设备对环境进行监测,适用于对移动源污染的监测。
2.现代监测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得环境监测更加精准和高效。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航空器等平台获取环境信息,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各种环境参数。
GIS技术可以对环境参数进行空间分析和管理,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传感器技术是环境监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应用。
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环境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二、未来趋势分析1.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信息化技术将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为环境监测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将使环境监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2.智能监测设备的发展未来,智能监测设备将成为环境监测的主流。
微型化、便携化和多功能化是智能监测设备的发展趋势,智能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多种环境参数的同步监测和数据传输,为环境监测提供更便捷和全面的信息。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管理趋势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管理趋势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其直接目的就是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管理工作服务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各界和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污染,并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环境,从而促进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迅速发展;但目前环境监测存在监测技术比较薄弱的现象,应加强其现代化建设。
标签:环境监测现状发展管理趋势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我国环境监测自70年代起步开始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现代环境监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使环境监测经历了“认识不断深化、队伍不断壮大、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准不断提高、工作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
尤其在“九五”期间,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体系,但存在地区差异大、体水平不高的现象。
1.1环境监测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国环保系统已形成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4级隶属于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站2223个,从业人员近36万,约占环保系统职工总人数的425%,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350人,中级技术人员8400人。
此外,全国其它行业和部门建立的环境监测机构约2634个,从业人员2l万。
1.2具备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在我国现有的环境监测站中,目前具备各环境要素监测能力的环境监测站有:环境噪声监测1131个站,地面水监测1078个站,空气质量监测980个站,海洋监测63个站,生态监测16个站,地下水监测111个站,酸雨监测185个站,放射性监测32个站。
1.3环境自动监测能力有了较大突破全国有近70个城市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国家和地方在十大流域建设了5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淮河流域和部分省市开展的污染源废水和废气在线自动监测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讯系统的建设(已在31个省和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通)。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蔡守秋:下一个该轮到《环境保护法》了!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蔡守秋:下一个该轮到《环境保护
法》了!
黄韬
【期刊名称】《环境》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 在水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之后,还有哪些环境法律法规将会得到修订以适应新形势?新的水污染防治法获得通过,是否预示着一波环境法律法规的"修订潮"即将到来?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蔡守秋认为,施行了近20年的<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已经如箭在弦了.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黄韬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环境有偿:中国环保突围的必由之路--著名环境法学家蔡守秋访谈录 [J], 董文茂
2.触摸中国环境法的历史印痕--专访著名环境法学家、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会长蔡守秋教授 [J], 董文茂
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权学说--蔡守秋环境权理论研究述评 [J], 周训芳
4.道“同”环境心“法”自然--记著名环境法学家蔡守秋教授 [J], 万劲波;董祖敬
5.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联合召开环境法学学术讨论会 [J], 王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质 量 研 究 2 0 1 3 年第 2 期
对环境监测的任务 、 机构的职责与职能 、 监测站的管理 、 环境监 测 网 、 报 告 制 度 等 作 了 明 确 规 定。之 后, ( 、 《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 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 《 环境污染治理 设 施 运 营 资 质 许 可 管 理 办 法 》 0 0 4 年) 2 ( 、 《 ( 、 《 ( 、 环境 监 测 管 理 办 法 》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理办法 》 0 0 5 年) 0 0 7 年) 0 0 8 年) 2 2 2 《 》 ( 、 《 (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 (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 2 J 4 4 2 0 0 8) 0 0 8 年) 0 1 2 2 2 H - 、 《 ( 年) 等 规 章、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 》 标 准 和 政 策 文 件。 因 此, 专门的环 0 1 2 年) 2 境保护监测工作 , 即使仅从 1 测 定 算 起, 至今也已有4 9 7 1 年周总理指示进行比较系统的 环 境 调 查 、 0多 , 年的历史 。 根据环境保护部于 2 截至 2 0 1 2年5月2 5 日发布的 《 0 1 1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 0 1 1 年底 , 2 其中 , 地市级 国家级环境监测站 1 个 , 省级环境监测站 3 全国环保系统共有环境监测机构 2 5 8 7个, 6个, 县级环境监测站2 环境监测工作人员5 环境监测用房总面积 环境监测 站 3 3 9 个, 2 1 1 个; 4 6 9 8 名; 。仅在2 套) 环境监测仪 器 1 我国共监测1 8 9 0 9 8 3 平方米 ; 6 9 7 9 5 1台( 0 1 1 年 环 境 质 量 监 测 方 面, 0 9 8 4 1 , , 个 共监测 个空气点位 个 个地表水断面 , 运行地表水自动监测站 9 运行空气自动监测站 5 0 3 4 6 1 0 0 。 4 2 环境监测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我国环境监测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 , 也在监测机制方面存 在 不 少 问 题 。 主 要 表 现 在 如 下 几 个 方 面: 第一 , 条块分割体制造成各部门利益的冲突和问题 , 以及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 由于 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涉及众多部门 , 在中央政府层级上 , 国务 院 环 境 保 护 部 、 水 利 部、 海 洋 局、 农业 , 这些环 境 监 测 站 ( 部、 交通部 、 城建部 、 卫生部等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环境监测站 ( 或点 ) 或 点) 的 人 员、 经 费、 设备 、 监测任务和监测数据均归本部门管辖 , 往往出现监测任务重复或不均 、 监测数据或信息相互矛 、 盾、 监测资源浪费 、 各部门监测机构形成不了合力等问题 。 在地方政 府 层 级 上 , 各省( 自 治 区、 直 辖 市) , 市( 地区 ) 这些环境监测站 ( 或点 ) 和县都设立了环境监测站 ( 点) 的人员 、 经费 、 设备 、 监测任务和监测数 据均归所在地政府配置和管辖 , 这为 一 些 地 方 的 政 府 干 预 环 境 监 测 、 地方主义本位主义滋生提供了条 件 。 当监测数据因真实反映出当地的污染程度 , 以至于影响到政府官员的政绩时 ,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指 使环境监测站修改甚至伪造数据的行政干预行为几乎不可避免 , 以致各地 自 己 监 测 的 结 论 与 国 家 环 境 保护部门监测的结论大相径庭 。 近年来此类事情屡有发生 , 不仅影响了 环 境 决 策 的 科 学 性 和 环 境 执 法 的严肃性 , 也为某些排污企业逃避责任打开了方便之门 。 第二 , 以政府生产环境监测信息和以计划经济方式组织环境 监 测 的 模 式 , 带 来 环 境 监 测 成 本 过 高、 数据准确率低 、 效率低 、 创新能力低和 规 模 化 程 度 低 , 以及非政府性环境监测站( 点) 难 以 发 展 等 问 题。 点) 带有浓厚的计划 例如 , 从环境保护部门建立的环境监测体系看 , 始于 2 0 世纪 8 0 年代的环境监测站 ( 、 县甚至乡镇 , 经济特征 。 由于从中央部 、 省( 自治区 、 直辖市 ) 到市 ( 地区 ) 都设立了隶属环保系统的环境 监测站 , 形成了环境监测点多面广的格局 。 政府包办环境监测信息 生 产 , 在 满 足 环 境 监 测 布 点 广、 任务 多、 要求高等环境服务方面 , 有些力不从心 。 由于摊子铺得大 、 安排在监测站的人员多 , 政府用于环境监 测的投入主要被用来发放监测站人员的工资 , 没有充足的资金来运行 、 维护监测设备和进行环境监测技 术改造 , 致使真正有环境监测能力 、 达到国家标准的监测站点不多 , 规模 大 和 专 业 化 程 度 高 的 环 境 监 测 机构难以成长 , 阻碍了环境监测服务能力 、 规模和竞争能力的进一 步 提 高 。 由 于 资 金 紧 张 , 一些环境监 测机构为了从污染源企业获得好处 , 不惜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提供虚 假 监 测 数 据 , 为 本 部 门 牟 取 利 益, 从而丧失了监测站的功能 。 由于环境监测机构由政府直接领导经营 , 监测人员由政府选派聘任领导 , 监 “ 吃皇粮 、 测经费和人员工资由政府财政包干 , 拿公饷 、 干公事 、 铁饭碗 、 无 竞 争” 的机制使监测人员的积 极性难以发挥 、 技术难以创新 、 专业优势难以发挥 、 资产难以增值 、 竞 争 力 难 以 增 强, 结果导致监测成本 过高 、 数据准确率低 、 设备运行率低 、 效率低等问题 。 由于政企不分 ,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将大量精力 用于环境监测的基础性维护运行工作 , 结果削弱了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 、 考核和监 , 客观 督管理 。 另外 , 大量的甚至过量的政府性环境监测站 ( 点) 的存在 ( 它们往往争要监测任务和经费 ) 上限制 、 妨碍了非政府性环境监测站 ( 点) 的发展 。 第三 , 环境监测的社会化 、 市场化 、 专 业 化、 规 模 化 等 改 革 进 展 较 慢, 阻 力 较 大 。 在 我 国 加 入 WT O
第1卷 第2期 0 1 3年1 0月 2
质 量 研 究
J U O U R N A L O F MA C R O A L I T Y R E S E A R C H -Q
o l . 1 N o . 2 V O c t . 2 0 1 3
中国环境监测机制的历史 、 现状和改革
蔡守秋握 、 评估 、 预测环境质量状况的基本手段 ; 包括监测组织机构 体制 、 监测模式 、 监测技术规范 、 监测信息资料应用和监测管理制度在内的环境监测机制 , 是规 范和组织环境监测有效进行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 我国环境监测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 , 也在监测机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 例如 , 以政府生产 环 境 监 测 信 息 和 以 计 划 经 济 方 式 组 织 环 境监测的模式 , 带来环境监测成本过高 、 数据准 确 率 低 、 效 率 低、 创 新 能 力 低 和 规 模 化 程 度 低, 以及非政府性环境监测站 ( 点) 难以发展等问题 。 我国 环 境 监 测 机 制 的 改 革 , 应采取以政府为 主导 、 政府和市场共同运作 、 政府和社会共同生产环 境 监 测 信 息 的 模 式 , 即政府环境保护行政 部门直接领导的环境监测机构和取得环境监测资质 、 非政府的环境检测机构并存的共同监测 的形式 。 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环境监测运行管理模式 , 逐步促进环境监测的社会化 、 市场 化, 加强环境监测社会化 、 市场化的法制建设 。 关键词 :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机制 ; 环境质量 环境监测是了解 、 掌握 、 评估 、 预测环境质量状况的基本手段 , 是环境信息的主要来源 。 没有技术先 进、 科学 、 有效的环境监测 , 环境质量的好坏就无从评价 ; 而包括监测组织机构体制 、 监测模式 、 监测技术 规范 、 监测信息资料应用和监测管理制度在内的环境监测机制 , 则是规 范 和 组 织 环 境 监 测 有 效 进 行 、 可 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
·5·
蔡守秋 : 中国环境监测机制的历史 、 现状和改革
之前 , 环境监测任务一直是由环保局下辖的环境监测站实施 。 中国加入 WT 随之环境监测市场 O 之后 , 不断扩大 , 传统的环境监测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环境监测需求 , 国家 逐 步 开 放 了 环 境 监 测 ( 实验 长沙市环保局对机动车尾气检 室等 ) 领域 , 一些民营机构实验室成立 , 并开展业务 。 例如 , 0 0 8年2月, 2 测实行社会化运营改革 , 委托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 运 营 试 点 公 司 对 机 动 车 尾 气 进行检测 。 随着环境监测民营机构的增加 , 为了加快中国环境监测 的 社 会 化 、 市 场 化 或 民 营 化 运 作, 进 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进行环境监测社会化试 点 、 鼓励非政府环境监机构开展 入2 1 世纪以来 , 《 ( 已经对环境监测的社会化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 环境监测活动的政策 。 例如 , 0 0 8年) 2 “ ( 。 几年前 , 国家支持鼓励设施社会化运行服务业的发展 ” 第六条 ) 国家环境保护部 运行作出明确规定 : 、 环境监测管理 条 例 》 修改 2 已经开展制定 《 环境监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 》 等 工 作, 这两个法律规 0 0 7年《 范性文件将包含有关环境监测社会化 、 市场化的政策和措施 , 但是 至 今 仍 然 没 有 出 台 。 同 时 , 由于历史 的、 现实的各种原因 , 特别是环境监测领域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 , 某些已经开始的包括环境监测社会化 、 市场化在内的改革也呈现步履维艰的状态 , 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
一、 我国环境监测机制的历史和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 5 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和行业就开始 对 环 境 中 某 些 污 染 物 质 进 行 分 析 , 如 0 年代初期 , 水利 、 地质部门对地下水 、 地表水进行水化学的常规项目测定 , 卫生部门对大气 、 饮用水和作业现场进行 调查和测定 。 我国的卫生防疫站是 1 并在劳动环境监测方面建立了一些制度 , 如《 防 9 5 3 年开始建立的 , 》 ( “ 第 十 四 条 规 定: 企 业 单 位 应 该 建 立 定 期 测 尘 制 度, 止矽尘危害工作管理办法 ( 草案 ) 指定一 9 6 3 年) 1 ” 在“ 文化大革命 ” 定的人员负责测尘工作 。 中,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 , 以卫生部门的卫生防疫站为中心的环 国务院批转的 《 境监测网络及环境卫生监测制度开始形成 。1 关于官厅水库污染情况和 解 9 7 2 年 6 月, 决意见的报告 》 提出 , 由卫生部负责提出建立全国 “ 三废 ” 监测检验系统的规 划 , 拟定必要的监测检验制 》 ( 就“ 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 度 。《 试行 草 案 ) 作了专门规 9 7 3 年) 1 定, 要求 “ 以现有卫生系 统 的 卫 生 防 疫 单 位 为 基 础 ” 担 负 起 监 测 任 务, 并 规 定 了 环 境 监 测 机 构 的 职 责。 《 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和主要措施 》 则提出了 “ 形成健全的环境监测系统 ” 的目标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 以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站为中心的环境监测网络开始形成 。 中共中央批转的 《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 ( 对“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 ” 点》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 要求 “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设立全国环境 9 7 8年) 1 监测总站 , 并加强同卫生 、 水利 、 农林 、 水产 、 气象 、 地质 、 海洋 、 交通 、 商业 、 工业等部门的协作 , 合理分工 , 。《 》 ( 将“ 统 一 组 织 环 境 监 测, 环境保护法( 密切配合 , 组成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 ” 试行) 调查和 9 7 9 年) 1 掌握全国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 , 提出改善措施 ” 作为国务院设立的环境保护机构的一项主要职责 。 为了 , 更好地组织 、 推进环境监测工作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于 1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 9 8 3 年 7 月颁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