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
文言文中有一些结构固定的格式用法(修正版)
文言文常见固定结构汇总文言固定结构,是指文言中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已经形成的固定形式。
这种凝固结构在句子里一般可以当作一个整体来解释,翻译时也有固定的意义.一、“以为”“以……为……”“以为"是由介词“以”和动词“为”组合而成的凝固结构,完整形式是“以……为……”。
随着语境的不同,这种凝固结构的用法和意义也有不同。
1.“认为……是……”例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是同这个人一类。
2.“用……做……”或“把……当作……”的意思。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苏洵《六国论》)—-到了燕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
3.当“以”的宾语,在上文已经出现时,这个宾语便省去,“以……为……"便结合在一起,构成“以为"的固定格式。
这种凝固结构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者“认为(觉得)……是……”。
例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柳宗元《黔之驴》)—-老虎看见它(驴子),真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4。
“以为”的后面跟了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它与现代汉语的“以为"、“认为”相当。
例如: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私下认为他这个人(蔺相如)是个勇士。
二、(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三、(1)“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地]”)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2)“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地]”)……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四、“是故”、“是以” (译为“因此”、“所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文言文固定句式
7、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 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 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译: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2)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译: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译: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项伯)孰与君少长?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8.“....孰与....”“.... ,孰与(孰若) ....” 这是一种用来表示比较、选择关系并带有疑问语气的 固定句式。当比较对象与被比较对象同时出现时,可译 为“....和(同、跟) ....相比,谁(哪个、哪样) ....”。 当 比较内容根据上下文省略,仅剩下比较的对象时,可译 为“....和(同、跟) ....比起来怎么样”或“....比....怎么 样”。
过去周朝有个人,(一生)多次求官没有得到君主赏识, (直到)年老鬓发斑白,(这天)在路上哭泣。有人问道: “您为什么哭泣呢?”他回答说:“我几次谋官都得不到赏 识。现在自己伤心已经年迈,失去机会了,因此伤心地落 泪。”那人又问:“您为什么一次都得不到赏识呢?”他回 答说:“我少年时苦读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 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 又喜欢任用武士,我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 君王又死去了。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 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赏识, 未能做官。”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尤其较为固定的意义。
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1、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1)有以(有什么用来,有办法用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没有办法用来)、项王未有以..应。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江海。
..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军中无以..为乐(2)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今入关,财物无所..近..取,妇女无所(3)比及……(等到......的时候)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论语·先进》(4)……之谓……(说的就是……,这就叫做……)其……之谓……(大概说的就是……)夫子之谓..也。
..也/“闻道百,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其.李将军之谓2、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吏呼一何..苦!..怒,妇啼一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3、表疑问语气和反问语气常用的有:(1)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2)如......何,奈……何(把..怎么样)、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得无......耶(“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莫不是……吧”,“该不会……吧”等。
)得无..教我猎虫所也.?日食饮得无..衰乎(4)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5)何(奚、曷)……为何以……为“还用……做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何.辞为.?(辞别什么呢...)何以..伐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飞至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6)无乃......乎(恐怕、只怕……吧)、……无乃..尔是过与.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恐怕不可以吧?)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 (7)孰与、孰若(跟......比,哪个更......)孰与..君少长?((他)跟你比,谁大谁小)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厉害?)..,谁更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美?)..,谁更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离得更.远?)..,哪一个。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十五种:一、表示疑问的习惯用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 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 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在高考中经常考到的固定结构。
1、“以为”、“以……为”“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
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更多的场合,“以为”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1)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如: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新唐书·魏征传》)(2)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
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如:(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注意:“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2、“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1)“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2)“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3/(3)奈何……?(……怎么办?/为 什么……?) ○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 房宫赋》) 4/(4)如……何?奈……何?(拿…… 怎么样呢?)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5/(5)孰与……?(与……相比,哪 个……?)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 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 颇蔺相如列传》) 6/(6)何为……?(为什么……?) ○君何为生我家?
10/(3)何……为?(……为什么呢? /……干什么呢?)/奚……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为:为,wéi,语气词,表示反诘 或感叹。奚以:为什么。 ○何辞为?(《鸿门宴》) 11/(4)何……之有?(有什么…… 呢?) ○宋何罪之有()○夫晋何厌之有? (《左传〃僖公三十年》)
12/(5)安……哉(乎)?(哪里/怎 么……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3/(6)不亦……乎?(不也是…… 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 语》)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察今》) 14/(7)……非……欤?(……不 是……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解读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 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 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 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 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 种。
1、表示疑问
1/(1)何以……?(根据什么……?凭什 么……?)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 传》)(“以何”)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论语》) 2/(2)何所……?(所……的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所思/所忆的是什么?) ○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
文言文固定句式
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果真死了,还是没有死呢? 求之欤,抑与之欤? 这是夫子自己求来的呢?还是诸候自己带着问题来找夫子的?
三、表感叹和揣度的固定结构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那么,(生离乊苦)比死更为痛苦,我们对这样情况该怎么办呢?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敌人已经深入了,我们对他们怎么办?
独不怜公子姊乎? 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
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
二、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
1、"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 (这样),就是(那样)"。
虞卿预料事情(的结果),揣测揆度情理,为赵国出谋划策,这是多么工于智谋机巧啊!
2、
“一何……”译为“多么……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拔剑割肉,壹何壮也!《汉书·东方朔传》
赠从弟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8、“岂……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
(完整版)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
(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④亚父者,范增也。
——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
(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
'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 表疑问语气。
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文言文固定句式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舟已行矣 不是太糊涂了吗? 译:不是太糊涂了吗?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习后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的吗? 译:学习后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的吗?
1、“岂.....乎(岂.....哉)” 、 乎岂 哉
这一形式的固定句式, 这一形式的固定句式,大多用来表感叹语气或反诘语 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难道....吗”、“怎么... 呢” 难道 吗 怎么 的语气。 ‘‘独 邪 的语气。 “岂.....邪”、独.....哉”、‘‘独.....邪” 邪 哉
2、“不亦.....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不是 、 不亦 乎 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不是.....
吗”、“难道不.....吗” 难道不 吗 (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将筋疲力尽,远方的主人已经防备我们, 译:军队将筋疲力尽,远方的主人已经防备我们,恐怕不 行吧! 行吧!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望将军至 岂敢反乎! 译: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2)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译: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译: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相如虽驽, 相如虽驽 独畏廉将军哉? 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译: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小编带来的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
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
可译为“有什么……呢”。
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宾语的定语。
如:宋何罪之有?(《公输》)不亦……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不是……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得无……乎:表猜度语气,译为“恐怕(莫非)……吧”。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但(惟)……耳:只不过……罢了。
如: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宁……乎,顾(独)……乎(邪、哉):表反问,译为“难道……吗”。
如: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蛐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何(奚)以……为:反问语气,相当于“为什么要……呢”“哪里用得着……呢”。
如: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何所……:是“所……(者),(为)何”的主谓倒装,相当于“所……的,是什么”。
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 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疑问的句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拿……怎么样”“对……怎么样”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其……其……: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与其……孰若……:表选择,可译为“与其……不如……”或“与其……哪比得上……”。
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常用文言文句式(一)判断句的格式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2020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与解释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A1.安 , 乎 (哉、也, )?怎么 , 呢?例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 )2.诚 , 则,如果 , 那么 ( 就 ), 例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 自己 )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 (《谏》 )3.得以能够。
例 :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 )坟墓 (被重新安葬 ),在大堤之上 ( 立碑 )列出他们的姓名。
】(《五》 )4.独 , 邪 (欤、与、耶、哉、乎, )?表疑问,常表反问。
难道 , 吗 ?例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 (《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 (您的 )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 (这 )又是为什么呢 ?】 (《齐桓晋文之事》 )5.得无 , 乎 (耶、也 ,, )?表推测,恐怕 (大概 ), 吧 ?该不是 , 吧 ?例 : 日食饮得无衰乎 ?【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 (《促》 )E6.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
【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
】(《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
【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
】(《聂小倩》 )7.而况何况,况且。
例 :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臣虽然十分愚笨, (也 )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 ?】 (《谏》 )8.而已罢了。
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总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总1、得以:(可译为“能够”。
)①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所以,蓼洲周公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被赠予美好光明的谥号,荣耀于身死之后,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做座坟墓,把他们的姓名排列于大堤之上,四方人士经过此地没有不下拜而哭泣的,这实在是百世一遇的遭遇呀!)2、俄而:(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口技》3、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4、而已:(可译为“罢了”。
)①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勾践灭吴》(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这样罢了。
)③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我应当在伊水和颍水之畔置几顷田地,来度过我的晚年,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期望他们长大成人;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他们出嫁,我的心愿不过如此罢了!)5、何乃:(可译为“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①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为什么这么短小!”)6、既而:(可译为“随后,不久”。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的固定搭配
18.谓之: (可译为“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19.无何: (可译为“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
20.毋宁,无宁: (可译为“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21.无庸: (可译为“不用,无须。”)
22.无由: (可译为“不可能,无法,无从。”)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
一、表示疑问:
1如何,奈何,若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3.何...... (可译为“根据-么.....凭-么....?为什么?怎么
4.何所..... (可译为“....的是什么?”等)
5.奈...何、.若....何. ....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23.相与:(可译为“互相,相互,彼此;同你;-起,共同;相处,相.
24.一切: (可译为“一律,一概;权宜,暂且。”)
25.所以:(可译为....的原因,之所..,.为什么....;用来..... .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14. .庸...乎译为“难.道...吗”
三、表示感叹
1.何其
(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啊”)
2.直..... (可译为“只不....罢了”)
3. ...耳! (可译为只....罢了! )
4.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
5. .....哉(可译为也...啊!
8. . .......欤? (可译为.“.......吗?”)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尤其较为固定的意义。
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细雨课堂常用文言文固定句式89例(带解析带举例)
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一、表疑问 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 例: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所……的是什么 例: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 例: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 例: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二.表示反问 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11.如之何……:怎么能……呢 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例: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5.……非……欤:……不是……吗 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17.顾……哉:难道……吗 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 18.独……耶(乎):难道……吗例: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三、表示感叹 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耳:只不过……罢了例: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 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 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高中语文高三素材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句式加例句)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句式加例句)一、表示疑问:1、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办?)3、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所忆的是什么?)5、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①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山、王屋山怎么办?)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或“与……相比,谁更……”)①我与城北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如果替人家耕种,怎么能富贵呢?)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君臣之义怎么能废弃呢?)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像这样寻找剑,不是也太糊涂了么?)8. ……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您不是三闾大夫吗?)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难道不如蜀地的僧人吗?)10.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三、表示感叹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怎么这样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XXX:“你凭什么知道?”B、XXX……?(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子在想什么,问女子在想什么?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那你怎么办?D、如…XXX?XXX?(拿…怎么样呢?)例如:虞兮虞兮,你该怎么办?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我和城市相比,哪个更美?公之视廉将军,和XXX相比,哪个更好?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而XXX刚刚败了,你怎么能抵抗这个难题呢?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然轻胜,被抛弃降顺秦国,你不同情公子姊姊吗?H、何为……?(为什么……?)例如:你为什么要生我家呢?2)表示反问:A、XXX……哉(也)?(怎么能……呢?)例如:如果只是做佣人,你怎么可能富有呢?何能胜过这条路呢?B、何……为?(……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如:你干什么呢?C、其……乎?(难道能……呢?)例如:尽你的努力,却无法到达目标,这样你就不会后悔了,难道还有人能够批评你吗?D、顾……哉?(难道……吗?)例如: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吗?E、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然有弩箭,却害怕XXX将军吗?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小鸟怎么会知道天鹅的志向呢?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道也不发怒,这不是君子吗?H、……非……欤?(……不是……吗?)例如:这不是三闾大夫吗?I、宁……耶?(哪里……呢?)例如:难道不知道这是回家的最后一程吗?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然有君命,速度怎么这么快啊!B、直…耳!(只不过……罢了!)例如:XXX:“不可,只不过不到一百步!”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我已经没有事情可做了,只能等待死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在高考中经常考到的固定结构。
1、“以为”、“以……为”“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
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更多的场合,“以为”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1)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如: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新唐书·魏征传》)(2)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
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如:(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注意:“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2、“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1)“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2)“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3、“如……何”、“奈……何”、“若……何”文言文中,“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这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用,组成凝固结构。
“如何(若何)”、“奈何”,可译为“怎”、“怎么办”、“怎么样”或“为什么”等。
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鸿门宴》)如果将“如何”(或“奈何”、“若何”)二字拆开,当中夹进名词或代词,就形成表示疑问的凝固格式“如……何”、“奈……何”、“若……何”,这种格式可译作“对(拿、能)……怎么样(怎么办)”。
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郑伯克段于鄢》)有时,“如何”、“若何”又变作“何如”、“何若”的形式,可以作为疑问形容词用,译为“怎么样”。
如:曰:“今日之事何如?”(《项羽本纪》)“……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4、“何以……为”、“奚以……为”文言文中,“何以……为”也是表示疑问的一种格式。
其中“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
“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5、“何……之有”“何……之有”式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
“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或“有什么……的呢”。
如: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有时,在“何……之有”的压缩式“何有”的前边加“于”字,或在后边加“于”字,形成“于……何有”或“何有于……”的形式,这两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都可译为“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
如: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6、“不亦……乎”、“岂(其)……哉(乎)”、“盍……乎”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高考福建卷)译: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2004年高考江苏卷)译: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不亦……乎”是古代一种比较委婉的反问(含有探问)句式。
句式中的“亦”字是副词,可译为“也”;“乎”字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作“吗”。
可以用现代汉语“不也……吗”或“岂不也是……吗”对译。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7、“无(毋)乃……乎(与、欤)”“无乃……乎”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测度。
句式中的“无”为副词,表示的意义相当于“非”;“乃”字,无实际意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无乃”,表示“不是”的意思,与疑问语气词“乎”相呼应,可译为“恐怕(只怕、大概)……吧”。
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2006年高考天津卷)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注意:“无乃……乎”切忌用“不是……吗”去对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无乃……乎”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吗”则偏重于反问。
8、“得无(微、非)……乎(耶)”“得无……乎”是一种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译为“能不……吗”或“能没有……吗”。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然而,当“得无……乎”用于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可译为“该不会(莫非、只怕、恐怕)(是)……吧”。
如:成反复思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9、“孰”、“……孰与……”“孰”字,作疑问代词指代人时,可译作“谁”,指代事物时,可译为“哪”或“哪个”。
如: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另一种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先行词,即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语,而这个先行词是表示“孰”字所代的范围的,这时,“孰”字就有从中“选择其一”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一个”或“哪一件”。
如: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与”两词连用,就不是表示抉择,而在于表示比较,并成为固定格式。
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注意:“孰与”若用在名词或代词前,则表示在比较中询问,译为“……比……怎么样”或“……跟(与)……比谁(哪一个)……”;用在动词前,则表示在比较中反问,意在肯定后者,译为“……哪里比得上……”或“……怎比得上……”、“……怎如……”。
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0、“与其……孰若(岂若)……”“与其……孰若……”和“与其……岂若……”是表示在反问中有比较而抉择(肯定)其中之一的两种凝固结构,可译为“与其……不如……”或“与其……怎么赶得上……”。
如: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童区寄传》)有时,“与其”不出现,单用“孰若”。
如: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11、“……有(无)……以……”“……有(无)以……”中的“有”、“无”都是动词(谓语),“以”字用于另一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与“有”、“无”之间,表示关联,可译作“(没有)用来(拿来)”、“来”等。
如: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项王未有以应。
(《鸿门宴》)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2004年高考湖北卷)译: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用来取代薛季昶的人。
“足以”连用,形成了固定格式,意义与“有以”、“无以”相近,相当于“能够拿来”或“足够拿来”的意思。
如: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12、“……有所(无所)……”“……有所(无所)……”是文言中常见的格式,“所”字,经常用于动词、主谓词组的谓语动词之前,组成“所……”词组,也叫做“所”字结构,具有名词性,经常用在动词“有”或“无”之后,可译为“……有(没有)什么……”。
如: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13、“……之谓也”、“其……之谓(也、矣、乎)”文言文中,尤其是议论文,常出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矣”、“其……之谓乎”的格式。
它往往是作者先提出一句名言或一个典故,然后来判断前文讲的道理或现实的人或事。
“……之谓也”是总结性判断的基本形式。
“之”是动词“谓”的宾语前置的标志,这种形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
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