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题幼儿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题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教育实践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幼儿从出生到六岁期间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下面将对幼儿教育心理学进行详细解释。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意义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专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和幼儿教育问题。
它关注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幼儿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通过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方案,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1. 幼儿认知发展:研究幼儿从感知、运动到思维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力、记忆、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变化和规律。
2. 幼儿情感发展:关注幼儿情感的产生、表达和调节,研究幼儿情绪、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情感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3. 幼儿社会发展:探讨幼儿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幼儿人际交往、合作行为、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社会环境对幼儿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幼儿性格和行为发展:研究幼儿个体差异、性格特点及其发展,关注幼儿道德、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的培养。
5. 幼儿教育评估和干预:通过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有助于提高教师和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1. 教育方案设计:基于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针对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2. 教育评估和干预:通过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评估工具,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发展潜力。
3. 教育环境建设: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教育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创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条件。
幼儿教育心理学 全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幼儿:一般是指三至六七岁的儿童。
广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企业培训)狭义(在学校情景中的教育)员。
幼儿教育:即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一种典型形式。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与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科学。
②发展性原则③实践性原则④综合创造性原则⑤教育性原则②作品分析法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然后分析处理,从而判断被观察者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
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
②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③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②幼儿人格的塑造者③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④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①幼儿教师的品德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恪守职责团结互勉,善于合作广泛而浓厚的求知兴趣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健全的性格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坚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观察能力与幼儿沟通的能力创设教育活动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用适当的言语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掌握沟通的技巧①提出幼儿能够回答的问题②依个别幼儿的能力调整难度进行有效的提问③提问要清楚明确④面向全体,注意差异⑤恰当回应幼儿的答案第三章 幼儿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的含义:广义-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狭义-从出发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理演变与扩展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况发展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心理活动从零乱形成体系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低级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连续、累积性。
同时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序,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
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速度、方向、程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并旨在提供教育者和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指导和支持。
幼儿教育心理学强调了解幼儿认知、情感和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以帮助建立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一、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认知能力在早期经历中得到了显著发展。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从出生开始通过感知、运动和思考来建立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他们逐渐发展出对象恒定性、操作能力和符号表征等认知技能。
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感知和操作体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强调幼儿情感发展对其整体成长的重要性。
情感是幼儿与他人建立联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键。
研究发现,感情丰富和安全的关系对幼儿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育者需要提供温暖、关爱的环境,与幼儿建立稳定的关系,帮助他们积极发展情感技能。
三、幼儿社交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还涉及到幼儿社交发展。
社交技能对于幼儿建立友谊、合作和解决冲突至关重要。
通过与同伴互动,幼儿学会分享、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育者可以提供合适的社交机会,教导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促进他们社交技能的成长。
四、幼儿行为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行为的研究显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
他们逐渐掌握了些许自我控制能力,能够理解并遵守规则。
然而,由于他们的社会认知和情绪控制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好奇心强、冲动和自我中心的行为。
教育者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以帮助幼儿发展积极、适应性的行为。
五、实践指导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实践提供了指导。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根据幼儿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发展的规律,以及幼儿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他们可以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供具有挑战性和适当反馈的任务,以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倾向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
3.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地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4.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的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5.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6.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解释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7.学习: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狭义的学习主要指人的学习,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一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8.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未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9.机械学习:指获得任意的、认为的和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10.意义学习: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1.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12.关键期:指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最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13.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14.学习理论: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心理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学科。
它关注幼儿认知、情感、社会和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概述。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幼儿期的儿童,通常是三岁到六岁之间。
它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规范,关注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揭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原理,并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幼儿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着从感知到运算的过程,包括感知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理论强调儿童在认知上的逐步发展和个体差异。
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他提出了“区间发展”概念,指出儿童通过与成年人和同龄人的互动,逐渐掌握和应用新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
这一理论强调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3. 精神分析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精神分析理论将幼儿的心理特征视为潜意识的表现,关注幼儿的情感和性格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借鉴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支持。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1. 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策略幼儿教育心理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教育策略。
例如,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等方式,帮助幼儿发展健康的情感态度。
2. 幼儿行为问题的解决幼儿期是儿童行为问题最为突出的阶段之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家长和教师提供解决行为问题的指导。
例如,对于不良习惯的改正,可以使用正向激励和行为塑造等方法;对于社交问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教学等方式,提高幼儿社交技能。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1.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过程中的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的一门心理学科。
这一学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脑部、神经、骨骼、肌肉等身体的发展;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性格、智力等认知发展;儿童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针对幼儿的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心理塑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教育可以塑造儿童的心理结构及行为方式,而早期的教育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2. 儿童认知心理学儿童认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认知过程的一门心理学科。
该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其他认知过程。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些阶段均有其特点和不同的认知能力。
儿童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学会利用语言等社会文化工具,自身的认知也逐渐变得灵活多变,适应性增强。
3. 儿童社会心理学儿童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情感和互动的一门心理学科。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性格、个性、社交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与协作等。
研究发现,早期的社会经验对儿童的自尊、社交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此外,在儿童学习社会交往技巧方面,教育对于性别、民族、文化等差异性也可能有影响。
4. 儿童学习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学习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发展与学习相关过程的一门心理学科。
该学科主要探究儿童与教育环境的互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以及如何为儿童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针对0-3岁儿童的教育,需要特别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幼儿较为敏感,情感的影响很大,因而教育应该以传递情感、培养自我控制力、促进认知能力为主。
5. 儿童心理评估与干预儿童心理评估是指对儿童进行心理测试,以获得对儿童心理特征、心理功能和心理状况的客观性评估。
儿童心理干预是针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
评定儿童的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可以对幼儿园教师或者父母进行信息反馈,积极预防和干预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优质教案(精选5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第二节: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2. 第七章第一节:幼儿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3. 第七章第三节: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
2. 掌握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与策略。
3. 培养学生关爱幼儿、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
2.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园所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特点。
2. 理论讲解:a. 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策略。
b. 讲解幼儿情绪发展特点与教育要领。
c. 讲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对案例中的幼儿进行心理发展与教育策略分析。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挑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实践性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名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b. 针对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一个方面,设计一个教育活动方案。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幼儿教育心理学书籍,加深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解。
b. 组织学生参与幼儿园实践活动,了解幼儿在园所的实际表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挑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作业设计:分析幼儿发展特点及设计教育活动方案。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要领1. 情绪发展:婴幼儿期情绪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教育者需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如出生至1岁的基本情绪表达、13岁的情绪多样化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课件)
积极引导
通过鼓励、表扬和适当的建议,引导幼儿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家庭辅导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和引导 幼儿的心理发展。
05
幼儿教育中的挑战与应对
常见挑战与问题
情绪管理
行为问题
幼儿常常表现出易怒、焦虑、抑郁等情绪 ,需要教师和家长具备情绪管理的知识和 技巧。
幼儿可能表现出攻击性、破坏性、不服从 等行为,需要教师和家长建立有效的行为 管理策略。
分享教育资源
家庭和学校共享教育资源,如教师、教材、设施 等,提高教育效果。
ABCD
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家庭和学校共同制定教育计划,确保幼儿得到全 面、均衡的发展。
加强沟通交流
家庭和学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幼儿的 学习和发展情况,共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社交困难
学习障碍
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可能遇到困难,需要教 师和家长引导他们学习社交技巧和规则。
部分幼儿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读写困难 等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采用针对性的教 学方法和策略。
教育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 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载体。
语言发展阶段
幼儿的语言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发音 到词汇积累、再到语法形成的过程 。
语言与幼儿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 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 其语言的发展。
03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情感发展
情绪表达与识别
幼儿开始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 并逐渐能够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
绪。
情感调节
幼儿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需求。
幼儿教育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我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理 论不仅解释了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为我提供了教育实 践的指导。
提升教育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如如何 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课程,如何与幼儿建立积极的互 动关系等。
合作教学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案例分析: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适用于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案例分析:教师提出问题或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提 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跨学科融合
未来幼儿教育心理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神经科学、 教育学、社会学等,以更全面地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奥秘。
个性化教育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幼儿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 化,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方案。
家校合作共育
未来幼儿教育将更加注重家校合作,通过家长参与和教育机构的专业 指导,共同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全面成长。
幼儿教育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目录
• 绪论 •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 学习理论与幼儿学习 • 教学方法与策略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目录
•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 的影响
•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心理健康教育 • 总结与展望
01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什么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什么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旨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与方法。
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成长阶段之一,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述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旨在研究幼儿的学习、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期是0-6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在经历身体、智力、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帮助教育者了解和应对幼儿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1. 心理发展快速:幼儿的大脑发育迅速,认知、语言、运动等能力都在迅猛发展。
2. 自我意识初现:幼儿开始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3. 情绪表达丰富:幼儿的情绪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往往具有较强的情绪反应和情绪转变的能力。
4. 工具思维开始形成:幼儿通过操作和实践来认识物体和解决问题,开始形成工具思维。
5. 社会性发展:幼儿开始表现出对他人的关注和社交行为,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规范。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1. 了解幼儿需求:通过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教育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因材施教,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2. 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3. 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育服务。
4. 家庭教育指导:幼儿教育心理学可为家长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行为和情感,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 课程设计与实施: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和实施符合他们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的课程,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水平,更好地应对幼儿教育中的各种挑战。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
2024/1/26
8
语言与认知发展
2024/1/26
语言发展
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从单 词句到简单句,再到复杂句。同 时,词汇量不断增加,表达能力 逐渐增强。
认知发展
幼儿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包括 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 的发展。开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 、判断和推理能力。
9
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情感发展
培养语言和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中的交流、协商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幼儿语言和思维能 力的发展。
激发情感和创造力
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 乐、满足和成就感。
2024/1/26
16
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01
家庭氛围的影响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紧张
2024/1/26
测试法
通过定期的测试或考试, 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和应用能力。
作品展示法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或 成果,如绘画、手工制品 、表演等,以评估他们的 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6
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
2024/1/26
教学内容反思
回顾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启发性和 趣味性,以及是否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调整。
社会文化因素
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认为人格发展是在社 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24/1/26
14
04
幼儿教育心理学实践应用
Chapter
2024/1/26
15
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感知和动作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觉刺激和动作经验,有助于幼儿感 知和动作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数字化教育资源
利用数字技术提供丰富的教育资 源,如在线课程、互动游戏和虚 拟现实体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智能教育工具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 发智能教育工具,以个性化方式 满足幼儿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
果。
家园共育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家园之间的沟 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
展。
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
尊重文化差异
关注学习者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 强调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如信息处 理和问题解决。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个体内在动机和需求在学习中的重要 性,认为学习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过 程。
关注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 是学习者与他人和环境互动的结果,知识 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的。
发展理论
遗传决定论
认为人的发展受遗传因素影响,强调 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
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 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相互作用论
认为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强调遗传和环境之间的 相互作用。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由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认为人的 发展经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 定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
教师评价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 学质量。
教师心理健康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教师应对工 教学策略
01
02
03
启发式教学
通过引导和启发,激发幼 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幼儿的自主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
创设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情 境,使幼儿在模拟的情境 中学习和体验,增强理解 和记忆。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过程中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学科。
它关注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和个性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促进这些方面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当时,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
20 世纪中叶以后,幼儿教育心理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例如,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瑞吉欧的教育理念等。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幼儿的认知发展 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关注幼儿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促进这些认知过程的发展。
幼儿的情感发展 幼儿的情感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促进这些方面的健康发展。
幼儿的社会发展 幼儿的社会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关注幼儿的社会交往、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促进这些方面的健康发展。
幼儿的个性发展 幼儿的个性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促进这些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察法 观察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情、语言等方面的表现,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
实验法 实验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另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
1. 2. 3. 4. 1. 2.调查法 调查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幼儿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探索幼儿认知、情感、社会与性格等方面的发展规律,旨在帮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发掘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幼儿的特点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认知发展。
幼儿的认知能力在婴幼儿期发展迅速,从感知到思维的转变是关键。
幼儿通过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逐渐建立起对于身边事物的基本认知。
在此基础上,幼儿开始形成观察、记忆和思考等认知过程。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通过操作和经验来认识世界。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和实践经验,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体验、思考。
其次,幼儿教育心理学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
情感是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对于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渐进性、动态性和灵活性。
幼儿情感常常与体验、认知以及社会关系密切相关。
幼儿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情感需求,创造安全、温暖、稳定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社会发展。
社会性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社会发展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幼儿通过社交互动和合作,逐渐建立起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与各种不同年龄段、性格特点的人交往,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分享。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幼儿适当的社会支持和指导,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友善心态和沟通交流能力。
另外,幼儿教育心理学还研究幼儿的性格发展。
幼儿的性格特点早期就开始显现,且在不同环境和经验的影响下会有变化。
幼儿的性格特点可能表现为外向或内向、活跃或内敛、乐观或悲观等。
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有助于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精选5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精选5篇教案一:情绪的认识与表达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本节课主要学习情绪的认知和表达。
通过绘本故事《小兔子的心情日记》,让幼儿了解快乐、生气、悲伤等基本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知基本情绪,如快乐、生气、悲伤等。
2. 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和表情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知基本情绪,学会表达情绪。
难点:情绪管理,转换负面情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绘本故事《小兔子的心情日记》2. 情绪卡片3. 情绪脸谱图4. 贴纸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讲述绘本故事《小兔子的心情日记》,引导幼儿认识小兔子的各种情绪,如快乐、生气、悲伤等。
2. 情绪认知(5分钟)出示情绪卡片,让幼儿指出对应的表情。
再拿出情绪脸谱图,让幼儿根据脸谱图,说出图中人的情绪。
3. 情绪表达(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不同的情绪场景,并用语言和表情表达出来。
4. 情绪管理(5分钟)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
让幼儿在遇到负面情绪时,学会自我调节。
5. 实践练习(5分钟)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运用所学情绪管理方法,处理负面情绪。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给予贴纸奖励,鼓励他们运用情绪管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情绪认知:快乐、生气、悲伤等基本情绪情绪表达:语言、表情情绪管理: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情绪卡片游戏,巩固所学情绪认知。
2.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情绪管理方法,处理负面情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绘本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认知基本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在实践中,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的引导和支持。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情绪的传递与影响,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他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案二:人际交往与合作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合作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及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是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现象的变化和规律。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记录并分析其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实验法是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观察幼儿在实验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调查法是通过调查了解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
三、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1、阶段性: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不同。
例如,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他们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认识世界和理解问题。
2、具体形象性:幼儿的心理活动主要具有具体形象性。
他们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认识世界和理解问题,例如,他们通过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来认识事物。
3、好奇心强: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喜欢问问题、探究事物。
4、模仿性强: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行为和语言。
5、自我中心:幼儿在心理发展初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行为和思考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难以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创设适宜的环境: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旨在了解幼儿的情感、认知、社会和个性发展,并探索如何促进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的解释:1. 情感发展:指幼儿在情感方面的成长与变化。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形成情感联系,学会表达情感,并开始发展自我意识。
2. 认知发展:涉及到幼儿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思维和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获得更多的认知能力,如记忆、注意力、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
3. 社会发展:是指幼儿在社会交往和社会规范方面的成长。
幼儿通过与家人、教师和同伴的互动,学会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4. 自我概念:指幼儿对自我的认知和理解。
这包括对自己外貌、能力、性格特点和身份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在家庭和社交场景中的角色的认识。
5.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因素。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以制定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6. 适应能力:指幼儿应对环境变化和挑战的能力。
适应能力包括幼儿对新情境的适应、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7. 错误纠正: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通过及时的错误纠正帮助幼儿改正错误行为和思维方式。
这是培养幼儿自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一环。
8. 游戏教育:通过游戏的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
幼儿通过各类游戏活动,获得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的机会。
9. 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对规则和纪律的认识和遵守能力。
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在学校和社交场景中的适应和协作。
10. 情绪管理:幼儿教育中需要教授幼儿正确有效地管理情绪的技巧。
这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保持积极的心态。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者的重要参考和指导,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了解和应用相关的心理学名词,教师和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辅导幼儿,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教育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它关注幼儿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通过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和家长可以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幼儿,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幼儿的认知发展。
在幼儿早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感官经验的基础上的。
他们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获得有关世界的信息。
例如,他们通过咀嚼东西来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和质地,通过抓握和摸索来认识物体的形状和质地。
这种感知经验帮助幼儿构建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幼儿期,幼儿的思维逐渐从感官运动阶段转向具体操作阶段。
他们开始能够使用记忆、想象和符号来思考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回忆以前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可以用想象力来构建新的场景,可以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示和传达自己的意思。
幼儿的情感发展也是幼儿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
情感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早期的主要情感是依恋和探索。
他们依恋父母和主要看护者,通过依恋和对他们的信任来获得安全感。
同时,幼儿也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探索、发现和尝试新事物。
通过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提供支持,教师和家长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在幼儿的社会发展中,幼儿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并逐渐发展出合作和分享的能力。
在幼儿期,他们经常与家人、同伴和其他成年人一起玩耍和学习。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幼儿学会了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这对于他们发展良好的社交技能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教师和家长需要提供一个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包括丰富的玩具和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幼儿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一个有爱、关怀和耐心的环境中成长的幼儿,可以得到最好的发展。
总之,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指导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心理学关注的重点,不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而是幼儿学习的特征与规律;不是教师的一般教学方法与策略,而是为促进幼儿的学习,教师依据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规律开展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1913年至1914年间,他又将此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填空、选择)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幼儿教育心理学是这样的一门学科: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事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的教学。
该定义侧重三个方面:(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门学科。
(2)幼儿教育心理学是联合了学习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
(3)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用以指导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改善其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学科。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最常见的两种立场是行为(微观)主义取向与认知(宏观)主义取向。
而认知主义取向的幼儿教育心理学则更注重从教学控制到结果表现这一过程的各种内在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认知主义取向侧重于了解教学控制如何影响幼儿的内在认知历程,例如注意、编码、检索等历程,这些历程最后如何导致幼儿新知识的获得,以及新知识如何影响幼儿的实际表现。
幼儿心理学必然涉及以下三大变量(选择):1.幼儿学习者2.幼儿教育者3.环境与教学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1.科学的研究与阐释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2.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 3.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与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一、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三、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重要,出题比例大)一、萌芽期:18世纪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萌芽期有三位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德国的福禄培尔(1782-1852)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1840年,福禄培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福禄培尔认为儿童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逐渐上升的过程。
由福禄培尔确立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这一教育原则已成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基础。
意大利的蒙台梭利(1870-1952)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其独特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在110多个国家中仍被采用。
二、初创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掌握)在初创期,有一个显著地现象:各种幼儿教育方案层出不穷。
(选择)1.直接教学方案:20世纪60年代,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与原则,创建了贝-英学前教育方案,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直接教学模式。
(选择)。
(1)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它源于个体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实践经验,这种改变不是学习者自然发生的,不是因成熟或个体状态的某种因素而导致的暂时的改变(如劳累、服药等)”(名词解释)(2)直接教学模式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育领域较早应用的成功例子,它特别针对处境不利(主要指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儿童,为其提供早期补偿教育——继续追踪方案,也被称为教学理论、教学心理学、教学设计后又被称为教育学习理论。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的基础是三种认知学习理论:一是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而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三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选择)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以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主要两种。
(选择)一是凯米-德芙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
凯米-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1.能动性原则2.充实性原则3.结构化原则(填空)。
二是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从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取了两个最重要的原则:1.个体智能的发展有可以预见的序列。
2.儿童逻辑推理的发展与背后的认知结构密不可分。
三、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理解)研究发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存在着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幼儿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
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再弥补则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期,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脑的结构和机能在幼儿期的发展并非处于一种纯粹自然的状态,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特别是早期环境、教育和经验对儿童大脑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判断对错)。
2.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1)什么样的学习者: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
(2)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
(3)学习的条件: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
(4)学习的环境: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
(5)学习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第二章学习理论第一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从经典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878-1958)在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的演讲,并发表了以该讲稿为基础的一系列文章,这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于1930年左右逐渐为新行为主义理论取代。
从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从经典行为主义(刺激-反应,S-R)到新行为主义(R-S)的转变。
新行为主义的另一杰出代表班杜拉。
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新行为主义,对学习均主张以下理论假设(1)客观主义(2)还原主义(3)决定论(4)控制性一、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斯金纳(1904-1990)是教育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于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著作颇丰,有《有机体的行为》《科学和人类行为》《教学技术》《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教学机器》等。
1. 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与操作性反应:斯金纳把那种只是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而把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
前者常常是个体无意、随意、不自觉的行为;而后者大多数是有意的、有目的的行为。
斯金纳认为,个体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在学习中占有主导地位。
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时跟随在反应之后的强化物,而不是在反应之前的刺激物,因此,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方式就是R-S,而不是经典行为主义所主张的S-R.2. 强化原理(考点、名词解释、判断):强化:由于某种刺激的出现,使某种行为频率增多。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他认为强化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激相联系。
他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强化:正强化(积极强化)和负强化(消极强化)。
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个体某种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而当某种刺激(通常是令人感到厌烦的刺激)消退或消失时,个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物。
3. 强化原理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斯金纳根据强化原理设计了两种强化技术:塑造于消退(填空)。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1925-)被视为新行为主义者,则是因为他的社会学习理论已开始关注认知因素。
同时,班杜拉还特别重视观察学习、认知过程和自我调节过程的作用,因此他的社会学习理论在部分程度上超出了行为主义的范畴,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新理论模式1.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的效果,可以扩展到不必直接接受强化,只凭观察学习也可学习某些行为或人格品质。
像这种不必亲身经历,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或替代强化。
(名词解释)2.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名词解释、填空)观察者不是简单机械地模仿新的行为反应,而是把以往学习中已获得的各种要素加以重新组合,班杜拉把这种现象称为观察学习的效应。
抑制效应是指观察者由于看见榜样受到惩罚而引起的该行为的反应倾向消弱,看到榜样行为做出自己原来抑制的行为受到奖励时,这种反应的倾向会加强。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观察榜样行为还可能是引发观察行为库中已有的反应,班杜拉称其为社会性促进效应。
3.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观察学习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某种行为的学习活动,但它不是简单、刻板的模仿榜样行为。
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者会抽象出榜样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这种行为恰当的运用于其他情景、尽管并没有看到榜样在其他情境中是否受到奖励或惩罚。
三、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幼儿学习中的运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效果,这些学习实践主要有(简答):1. 程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