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

合集下载

动宾式词语

动宾式词语

动宾式词语
动宾式词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学知识,它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分为两个部分,即动词和名词。

它们一般都可以添加前缀或后缀,以拓展语义,而且也可以用做动词或名词,句子里也常用此句式表达,成为语法基础。

动宾式词语可以用来描述某个动作发生时,形成的一个状态。

例如“剥夺权利”,即表示“被夺走权利的状态”,而“反剥夺权利”则表示“反对被夺走权利的行为”,从而拓展了语法表达。

在汉语中,动宾式词语尤其重要,因为汉语大多是以字根和后缀来构成词语,而这些字根和后缀都有自身的特定含义,能够更好地区分同义词及同形式结构的词语的意义差异,从而让汉语的表达更丰富。

此外,动宾式词语还能够帮助给某个事件和行为加以描述,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例如,我们可以用动宾式的“加强保护”来表达“努力保护某物”的意思,从而比“保护”更能突出主观行为。

同时,用动宾式词语也可以表达被动或形容词性质,也可以用来构成表达更复杂意义的句子,使表达更加丰富。

除动宾式词语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语言类型,如动补式词语、限定词语等,它们都有着特定的特点,能够有效表达更加丰富的意义,因此一般学习语言都会把它们作为重要的内容。

动宾式词语对学习语言有很大帮助,它是很多句子结构的基础,也是能够表达更复杂意义的重要工具。

丰富的动宾式词语可以增强句子的表达能力,但也应注意动宾式词语的语法规则,以更好地掌握它
们的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离合词用法浅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离合词用法浅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离合词用法浅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离合词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语法现象。

动宾离合指的是“动词和它的宾语在句子中分开,宾语前加上了一个介词,而这个介词与动词的搭配只有这一种”,比如“听音乐”中的“听”和“音乐”就是一个动宾离合词,“看电影”、“喝茶”等也都是动宾离合。

这种语法现象对汉语母语者来说是非常自然与常见的,并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思考。

然而,对外汉语学习者来说,这种现象可能会引起一些困惑和难点。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动宾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用法。

一、动宾离合词的概念常见的动宾离合词可分为三类:介词“对”类、介词“给”类和其他介词类。

1.介词“对”类介词“对”在动宾离合词中可以有“对……感兴趣”、“对……不了解”、“对……熟悉”、“对……感到失望”、“对……有信心”等等。

例如:他对这个问题不了解。

我的父母对我的未来感到十分担忧。

你能给我介绍一下你的朋友吗?教练给我们讲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3.其他介词类他非常关心你的健康状况。

明天我要到公园里遛狗。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正确使用动宾离合词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准确表达学习者的意思,以及在日常交流中的准确表达需求。

以下是动宾离合词的使用原则:1.学会区分动宾离合词和其他动词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学习者应该努力区分哪些动词是动宾离合词,哪些不是。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语法现象。

2.知道不同介词的搭配学习者需要知道常见的动宾离合词和介词的搭配,以便在学习和日常交流中准确使用这些句子。

3.掌握动宾离合词的语境学习者必须了解使用动宾离合词的语境。

例如,在阅读文章或听汉语小说时,学习者应该注意动宾离合词的含义和背景,以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汇。

学习者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掌握动宾离合词的使用。

这包括将它们应用到各种语境中,以帮助学习者检验并加强他们的语言能力。

四、总结动宾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必要的语法现象。

浅析动宾结构的特点

浅析动宾结构的特点

浅析动宾结构的特点摘要:本文针对动宾结构的特点作出了一些理论性的思考。

从动宾结构语义关系、结构强弱以及动宾结构语法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动宾结构的特点。

关键词:动宾结构;语义关系;强势结构;语法化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收稿日期:2009-04-01一、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复杂对汉语而言,主要通过语序与虚词来实现语法意义,重要的句法位置,常常要有很重的句法负荷,在句子成分中,主宾语是语法化程度最高最普遍的两个主要位置(陆丙甫,1998)。

汉语是SVO语序,宾语在句中具有句末焦点、语法化高、动作行为的终结点、新信息载体等特点。

并且大量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信息都位于SV之间,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除了话题化外,宾语不能悬空。

不同动词所接宾语类别不同,但对所有VO,它们的形式与意义的结构兼容性都很强,因此有可能语义关系复杂。

“动词+名词”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构成“动作行为+宾语”关系,内部的语义结构的建构,可以通过人们的心理人认知机制和具体语境等进行补充从而使之明确。

孟琮(1986)把语义格分为14类:(1)受事(钓鱼);(2)结果(盖房);(3)对象(教育孩子);(4)工具(抽鞭子);(5)方式(唱高调);(6)处所(回南京);(7)时间(熬夜);(8)目的(逼租);(9)原因(避雨);(10)致使(开门);(11)施事(出去了一个人);(12)同源(唱歌);(13)等同(踢中锋);(14)杂类(闯红灯等)。

由此可以得知,动宾关系不仅类别多样而且语义关系复杂。

二、动宾结构是一种强势结构近几年来,在现实生活中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媒体中,动宾结构的出现频率增高,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并且有取代其他结构的趋势。

如:a.为后代造福(状中)b.造福于后代(动补)c.造福后代(动宾)a.到武汉定居(连谓)b.在武汉定居(偏正)c.定居于武汉(动补)d.定居武汉(动宾)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动宾结构有其自身的优势,简洁、醒目以及认知方便等,这是其受到广泛接受的内在原因;其次,随着对外交流增多、人们思想的开放、创新能力和接受程度的大大提高,汉语同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增多,这为语言的变化提供了外在动力。

动宾短语知识点总结

动宾短语知识点总结

动宾短语知识点总结动宾短语的特点是宾语是一个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短语或从句的组合,而这个宾语要受动词的作用。

动宾短语是英语句子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因为及物动词总是需要一个宾语来构成句子。

在句子中,动宾短语可以位于动词的前面或后面,但大多数情况下会位于动词的后面。

动宾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有很多,可以充当句子的宾语、主语、补语等。

动宾短语在英语语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理解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的基础。

掌握动宾短语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非常有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动宾短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深入了解动宾短语的结构、用法和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动宾短语的构成动宾短语是由及物动词和宾语构成的短语结构,其中及物动词对宾语进行动作或描述。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名词、不定式短语或从句,而这个宾语要接受动词的影响。

动宾短语的构成通常具有以下形式:1. 及物动词 + 名词(object)例如:I like music.(我喜欢音乐。

)2. 及物动词 + 代词(object)例如:She loves him.(她爱他。

)3. 及物动词 + 动名词(object)例如:They enjoy swimming.(他们喜欢游泳。

)4. 及物动词 + 不定式短语(object)例如:I want to learn English.(我想学英语。

)5. 及物动词 + 从句(object)例如:She believes that he is honest.(她相信他是诚实的。

)动宾短语的宾语可以是单个词或短语,而在句子中它通常作为及物动词的宾语,是受动词作用的对象。

动宾短语的构成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句子的需要进行组合和变化,但其基本结构是由及物动词和宾语组成的。

二、动宾短语的作用动宾短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它的作用取决于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上下文的语境。

通常情况下,动宾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以下句子成分之一:1. 句子的宾语动宾短语最常见的作用就是充当句子的宾语,它接受动词的作用或影响,表示动作的对象。

汉语 动宾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语 动宾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语动宾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引言部分是一篇长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读者提供了对于主题的背景和整体的认识。

本文的主题是汉语动宾结构,而概述部分将对动宾结构进行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动宾结构是汉语中一种基本的句法结构,它由动词和宾语两个成分组成。

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成分,宾语则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者是动作的影响对象。

动宾结构在汉语中广泛应用,是构建汉语句子和表达意思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动宾结构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我们会详细解释动宾结构的定义,以及宾语的概念。

其次,我们会探讨动宾结构的一些常见特点,比如动词和宾语的搭配关系、宾语的位置等。

接下来,我们会对动宾结构进行分类,包括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动宾结构在被动语态中的应用等。

通过对动宾结构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句子的构造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

同时,动宾结构在汉语表达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熟练掌握动宾结构的应用能力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动宾结构的定义、特点和分类,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宾结构。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讨论动宾结构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对汉语动宾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和构成。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动宾结构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由于动宾结构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谓语与宾语的作用,其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次,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最后,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对动宾结构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的探讨,进一步加深对动宾结构在汉语中的理解。

惯用语的语义特征及构成的修辞手段——以动宾式惯用语为例

惯用语的语义特征及构成的修辞手段——以动宾式惯用语为例

惯用语的语义特征及构成的修辞手段——以动宾式惯用语为

周睿
【期刊名称】《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10)006
【摘要】动宾式惯用语在惯用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运用非常广泛,呈现出双层性、变异性、感情色彩的贬义性等语义特征.其构成的修辞手段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婉曲等.
【总页数】2页(P170-171)
【作者】周睿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4
【相关文献】
1.再论惯用语的界定及惯用语类工具书的立目——以《新华语典》惯用语选条为例[J], 吴建生
2.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形式考察及教学 [J], 马晓娜
3.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形式考察及教学 [J], 马晓娜
4.论汉语动宾类惯用语语义认知机制与类型 [J], 曹向华
5.浅谈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 [J], 周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惯用语的语法功能浅探

惯用语的语法功能浅探

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它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归入熟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流行在人民群众的口头上,具有很强的口语性。

这主要归功于惯用语的主要来源之一——日常生活。

如“吃白饭”“带头羊”“臭老九”“炒鱿鱼”“乌纱帽”等。

这些惯用语都生动地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与生活细节联系紧密。

经过使用后慢慢定下来,一般来说,都是脱口而出,不必临时组织。

那么,怎么理解惯用语的语法功能呢?一、惯用语的整体化意义首先,惯用语它的结构是词组,但是意义却是整体化了的。

比如,我们把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事叫“炒冷饭”,把奉承别人叫“戴高帽子”。

“炒冷饭”和“戴高帽子”从结构上看都是词组。

但是从意义上看,“炒冷饭”和“戴高帽子”的整体意义却不是“炒”和“冷饭”简单相加的字面意义,“戴高帽子”的整体意义也不同于“戴”和“高帽子”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

字面意义只是词组的语源意义,一旦成为惯用语之后,这个词组的字面意义就不再起作用,通常通过一定的转义手段(如修辞)将意义转化为描绘性、抽象性的虚指或泛指才是它的实际意义。

二、惯用语的结构形式首先,从内部结构形式上看,动宾形式所占比例最多,如“出(动)洋相(宾)”“过(动)独木桥(宾)”“碰(动)钉子(宾)”“背(动)黑锅(宾)”等,其次是偏正式的惯用语占比例较多,如“门外(偏)汉(正)”“糖衣(偏)炮弹(正)”等。

然后是主谓式的,如“鬼(主)画符(谓)”“天(主)晓得(谓)”“驴(主)打滚(谓)”,而连谓、联合、补充式的惯用语则比较少。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惯用语内部结构还具有特殊性,主要指的是语法上的超常搭配。

很多惯用语我们之所以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还有原因是从字面上看意义是荒谬的,是不同常理的。

最常见的超常组合是动宾的超常搭配,如“喝西北风”“嚼舌头”等。

“喝”本来是指把液体咽下去,一般与其搭配的是液体类,如“喝水”,“喝酒”等。

“西北风”与“喝”的搭配显然是超常的,“风”本来是来无影去无踪,摸不着看不见的事物。

动宾离合词的性质、类型及构成语式-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动宾离合词的性质、类型及构成语式-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动宾离合词的性质、类型及构成语式-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前言动宾离合词指双音节复合词内部的两个语素间经常能插入某些词语从而分离扩展成动宾短语的离合词,如告状、吃亏、领情、鞠躬、道谢、敬礼、鼓掌、请客、见面、送礼、结婚、生气、拌嘴、丢脸、操心、叹气、接吻、受骗、挨批、上学、上课、干杯、出差、帮忙、、、打仗、打架、吵架、散步、跑步、游泳、跳舞、洗澡、理发、睡觉、退休、出事、考试、放假、请假、生病、看病、操心、辞职、跳舞、聊天、把关、施肥、倒霉等等。

现代汉语里的这类双音节组合体已经收入词典,成为词汇的成员。

它们在使用中两个语素既可合,即合成复合词; 也可离,即在词的内部插入其他成分而分离扩展成动宾短语。

以告状、吃亏为例,告状(合) ,可分离扩展为告过状、告了他一状、告了三次状等; 吃亏(合) ,可分离扩展为吃过亏、吃了他的亏、吃过很多亏、吃过一次大亏等。

此所谓合则为词儿,离则成短语。

由于告状、吃亏这类复合词可扩展成动宾短语,所以称为动宾离合词,它是汉语离合词的一种。

本文专门讨论动宾离合词的性质、类型、扩展为动宾短语的原因以及扩展成各种动宾短语的语式。

二动宾离合词的性质告状、吃亏之类的组合体语法性质是什么?究竟是词还是短语,语法学界有着不同的意见: 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

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类组合体是离合词。

离合词是复合词,却能扩展为短语,所以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复合词(短语化复合词) 。

动宾离合词的性质可定义为: 能使动宾式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分离扩展成动宾短语的离合词。

(一) 动宾离合动词的特点第一,这类词是由两个语素(语音上有两个音节) 作词素组成的复合词,前一语素表动作(概括动作、行为、变化、发生等) ,后一语素表动作所涉及的客体。

两个语素合在一起表示专指意义(单一意义) ,如吵架不是吵+ 架的意义之和,而是争吵之意。

双音节的单纯词一般不能分离扩展成动宾短语,但有特殊的例外(参看下文的类句法性质分类里关于单纯词扩展为动宾短语的论述) 。

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研究——以《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和《惯用语教程》为例的开题报告

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研究——以《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和《惯用语教程》为例的开题报告

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研究——以《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和《惯用语教程》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惯用语是语言学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经过长时间沉淀、使用和传承后被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固定表达方式。

动宾式惯用语则是一类形式为“动词+宾语”的惯用语,包括了很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口语表达。

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作为其中一类,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使用,而且在文学作品或其他领域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当前,对于惯用语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其语言学和文化学方面,然而,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的特殊之处,需进一步探究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和《惯用语教程》中的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它们在汉语口语中的应用情况以及语言特点,并阐明其在交际中的作用和意义,为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拟探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的特点:将会从音韵、语义、词汇等多个角度分析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的语言特征,探究其形式和意义上的共性和差异性。

2. 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在交际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探究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多种使役(表示情感、行为等)和表达方式。

3. 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究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在汉语文化内涵下的含义、作用和意义,以及其在文学作品、传统故事等领域中的应用。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将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的研究与语言学和文化学紧密结合,探讨其与汉语语言文化的联系。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可应用于汉语教学、翻译和对外传播等方面。

对于教学人员和学习者来说,可以在教学和学习中加强此类惯用语的教授和掌握,从而提高汉语口语交际的效果;对于翻译人员来说,可以对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的翻译进行更加有效和准确的处理和表达;对于对外传播来说,可以更好地传递汉语语言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语料库分析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采集、整理和分类汇总相关文本材料,从语音、语义、用法、语境等方面分析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的语言特点、应用情况及其文化内涵。

动宾式惯用语的研究

动宾式惯用语的研究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惯用语作为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并列的熟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重 要的语言单位。长期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惯用语的界定、性质、结构等方 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仅就某一结构类型的惯用语的研究还不多见, 尤其是对使用较多的动宾式惯用语的研究就更少。本文采用计量统计的方法 和演绎归纳的方法,对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点、修辞手段、变异类型等进 行研究。
Degree University Date
Master of Arts Xiangtan University May, 2010
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所 取 得 的 研 究 成 果 。除 了 文 中 特 别 加 以 标 注 引 用 的 内 容 外 ,本 论 文 不 包 含 任 何 其 他 个 人 或 集 体 已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的 成 果 作 品 。对 本 文 的 研 究 做 出 重 要 贡 献 的 个 人 和 集 体 ,均 已 在 文 中 以 明 确 方 式 标 明 。本 人 完 全 意 识 到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The expression function of variation verb-object idioms mainly contains sounding effects as the pad , making the syllables symmetrically and cordial, making the expression of semantic clearer and more iconicity , making the expression more concise, making the sentence structure more harmonious, and making the sentiment more consistent.

浅析汉语惯用语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

浅析汉语惯用语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

【 关键词 】 汉语惯用语;语法;语义;语 用特征 【 中图分类号 】 H1 3
随着 国 际汉 语 热的持 续升 温 ,汉语 的国 际影 响力 也越来 越大 。
【 文献标识码 】 A
( 二) 语 义的 变异 性
惯 用语 是汉 语词 汇 的重 要组成 部 分 ,由于惯 用 语具 有通 俗易 懂 、生 汉语 惯用 语 的另一 个特 征就 是语 义的变 异性 。大 多数 汉语 惯用 动 形象 、幽默含 蓄 等语言 特 点 ,使 其 成为传 播 中 国传统 文化 的 重要 语 的 字面 意义 都是 语源 意 义 ,通 过字 面意 义我 们 可 以了解惯 用 语 的 手 段 ,是提 升汉 语 交 际能力 的重 要途 径 ,在 对 外汉 语教 学 中的 作用 起 源 ,但 是一 旦成 为 了惯用 语 ,字面 意义 将不 再 起作 用 ,而我 们真
已经不 言而 喻 而要 真 正进行 卓有 成 效 的惯 用 语教 学 ,又不 得 不掌 正使 用 的是惯 用语 的 引 申意 义 ,也就 是汉 语惯 用语 的 实 际意义 ,这 握 惯用 语 的语法 、语义 和语 用的 基本 特征 ,本 文就 此 问题进 行 一番 就是惯用语语义的变异性。如人们熟悉的惯用语 “ 烧高香”指的不 思考。 是它 的 向神佛 虔诚 烧香 字 面意义 ,而是用 来 比喻 真诚地 向人致 谢 ; 汉语惯 用语的语法特征 又如 “ 白日做梦”原意指的是白天睡觉做梦,但是作为惯用语它的 ( 一) 惯 用语 的 固定 性 含 义 指 的就是 根本 不 可能 实现 的梦想 ; “ 千打 雷 不下 雨” 作为 惯用 惯用 语属 于 固定 词 组 ,拥有 完整统 一 的意义 和结 构 。惯 用 语的 语 使 用 时不再 单纯 的 指天 气现象 ,而是 引 申为 嘴 上说 的很 好 、很积 结 构有 两种 ,即单 体和双 体 结构 。 “ 开场 白”等为 单体 结构 ,在单 极 ,但是 却没 有任 何 的实 际行 动 ;而 “ 关羽过 五 关斩 六将 , 最 终摆 体结 构 中有 一 种特 殊 的形式— — 超 单句结 构 ,指 的是结 构上 是 单体 脱曹操投奔刘备” 中的 “ 过五关斩六将 使用的就是这个词语的语 结 构 ,语义 上像 复 合句 子 的惯用 语 ,如 “ 杀鸡 给猴 看 … 树 倒 猢狲 源意 义 , 也就 是字 面意 义 , 所以, 在 这里 这个 词不 能被 看作 是惯 用语 。 散”等。双体结构的惯用语一般都是对偶并列式,比如 “ 万事俱备, 三 .汉语惯用语的语用特征 只欠东 风 ” “ 行 得端 ,坐得 正 ”等 。 ( 一 )浓烈 的感情 色彩 在汉语 惯 用语 中最 常见 的语法 结构 是动 宾结 构 ,其次是 主谓 结 惯 用语 来源于 民间 ,与其他词 语 相 比惯 用语 更加 形象 生动 ,感 构 、偏 正结 构 、补 充结 构 、联合 结构 、 “ 的 ”字结 构等 也 占有 一定 情 色 彩浓 厚 。主要 包 括 :褒义 、 中性 和 贬义 色彩 。据 资料 统计 ,含 的比例 。 惯 用语 “ 骨 头硬 ” “ 耳朵软 ”等为 主谓 结构 { “ 半 边天 ” “ 铁 贬义 色彩 的惯 用语 约 占全 部惯 用语 的七 成 ,带 有 中性 色彩 的惯 用语 饭碗”等为偏正结构。 惯用语是长久以来人们口耳相传固定下来的, 不多 ,带 有褒 义 色彩 的惯 用语 则更 加少 。 “ 打开 话 匣子 ” “ 八 九 不 结 构和 成分 相对 稳 定 ,如 “ 戴绿 帽 ”就 不 能说 成是 “ 戴 黄 帽” 或者 离十”是 中性惯用语,而 “ 传家宝… 拿手戏”等则属于褒义惯用 “ 戴黑 帽” 等等 ,这 是不 能轻 易改 动的 。 语 的范 畴 。 “ 狗 眼看 人低 … 大懒使 小懒 … 认 钱不 认人 ” “ 掉在 ( 二) 惯用 语 的灵 活性 钱 眼儿里 ”等 都是 表示 贬 义的惯 用语 ,使 用一 种 诙谐 的方 式对 一 些 惯用语具有灵活性,但是这种灵活性不会对惯用语 的整体稳定 负面现象和恶习做了一些描述 。 性 造成 影 响 。惯 用语 灵 活性 主要 表现 为构 成惯 用语 的成 分 的顺 序可 ( 二) 鲜 明 的 口语 色彩 以改变 。这 种改 变 有三 种形 式 :第 一 ,动词 重叠 。如 去水 泥 厂啃 惯 用语 多数 是来源 于 民间 ,是人 们 口耳相 传下 来 的,所表 达 的 硬 骨头 ” 中的 “ 啃硬 骨 头” 。第 二 ,语序 改变 。如 “ 暗箭放 了一支 东 西也是 人们 日常生 活 中经常 见到 、 十分熟 悉 的。所 以,惯用 语 不 又一支 ” 中的 “ 放 暗箭 ” 。第三 ,成 分插 入 。如 “ 结婚 前她 开 了两 仅精 炼 准确 、含蓄 幽 默 、生动 形象 ,而 且通 俗易 懂 ,具有 鲜 明的 口 年 的夜 车” 中的 “ 开 夜车 ” 。 语 色彩 。 例如 , 《 红 楼 梦》 第 6 7回 中说道 : “ 赵 姨 娘进 门的 时候 = 汉语惯 用语的语 义特征 兴致 高高 ,哪里 会知道 最 后竟然 会 ‘ 抹 了一 鼻子 灰 ’,快怏 离去 。” ( 一 ) 语 义的双 重 性 这里 的 “ 抹 了一 鼻子 灰” 就是 一个 典型 的惯 用语 ,生 动贴 切 ,生 活 汉语 惯 用 语 最 显著 的一 个 特 征就 是 语 义 的双 重性 。说 的是 汉 气息 浓厚 。 语 惯用 语 既有 字面 的含 义 ,又有 由字 面含 义 引 申而来 的真 正意 义 。 总 之 ,通过对 惯用 语 语法 、语义 和语 用 的基本 特征 的梳理 ,可 划 分汉 语惯 用语 与 其他 词汇 的重 要依 据就 是汉 语惯 用语 语义 的双 重 以促 使学 习者 更深入 地 掌握汉 语词 汇学 习方 法 , 增 强汉语 学 习兴趣 , 性 。如 人们 熟 悉 的、经 常使 用 的 “ 耳 旁风 ” 的字面 含义 指 的是 从耳 并最 终促 进对 外汉 语教 学 的发展 。 朵 旁边 刮过 的风 , 但 是它 的真正 含义 指的 是听 了却不 放在 心上 的话; 参考文献 “ 走后 门” ,它 的字面 含义 指 的是从 后 门走 ,而它 的 实 际意义 则指 的是通 过不 正 当的 手段 来达 到某 种 目的 , “ 拍 马屁 ” 的字 面含 义指 [ 1 ]梁 小龙 . 论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的 惯 用语 学 习 卟 现 代 语 文 , 的是拍 马 的屁股 ,而这 个惯 用语 的真 正含 义 指的 是不 顾客 观实 际 , 2 0 0 0 ( 1  ̄ ) . 【 2 ] 陈 彩 兰. 试 论 汉 语 瞬用语 的语 义 特征 卟 青春 岁 月, 献 媚奉 承 、讨好 别 人的 行为 。这 些词 汇都 有双 重 的含义 ,因此 都属 2 0 1 4 ( 1 8 ) . 于 汉语 惯用 语 的范 畴 ,而像 色彩 斑斓 、 随遇而 安 、振振 有词 等 只有 (编辑 :龙 贤 东 ) 个含 义的 词语 ,不 属于汉 语 惯用语 。

动宾结构的句子

动宾结构的句子

动宾结构的句子
动宾结构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句子结构,通常由动词和宾语组成。

动宾结构在表达句子的时候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清晰地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对象,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本文将从动宾结构的基本构成、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动宾结构的基本构成是由动词和宾语组成的。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而宾语则是动作的承受者或对象。

动宾结构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其中宾语位于动词之后,起到补充说明动作对象的作用。

其次,动宾结构的使用方法是在表达动作的时候,需要清晰地说明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

例如,“我喝水。

”中的“喝”是动词,“水”是宾语。

动宾结构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对象,使句子更加明了。

另外,动宾结构在句子中的位置通常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

这种排列顺序能够使句子结构更加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表达。

同时,动宾结构也可以通过补语的方式来进一步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或影响,使句子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使用动宾结构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注意动词和宾语之间的搭配关系,确保动词和宾语能够搭配得当,不出现语法错误。

其次,要注意宾语的数量和性质,确保宾语能够准确地表达动作的对象。

最后,要注意动宾结构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句子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总之,动宾结构是汉语语法中一种重要的句子结构,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对象,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通过对动宾结构的基本构成、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解和掌握,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动宾结构,提高句子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动宾结构的惯用语

动宾结构的惯用语

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动宾结构是语法中的一种句子结构,由动词和宾语组成。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常常被用来表达一个动作或行为以及该动作的接收者或对象。

在日常生活和各种应用场景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固定的、惯常的动宾结构惯用语。

这些惯用语有助于人们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沟通更加高效。

1. 打开心扉打开心扉是一个常用的动宾结构,意为敞开自己的心灵,接受他人的意见、建议或情感。

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如果能够打开心扉,表现出真诚和包容,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促进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2. 接受挑战接受挑战是一个常见的动宾结构,表示主动承担某项任务或面对困难。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若能勇敢面对并积极接受挑战,不畏艰难困苦,就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3. 提供帮助提供帮助是一个常用的动宾结构,表示主动给予他人帮助、支持或服务。

在社会中,互助和合作是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

当我们有能力和机会帮助他人时,应积极提供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4. 追求梦想追求梦想是一个常见的动宾结构,表明个人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追求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5. 展示才华展示才华是一个常用的动宾结构,表示展示自己的才能、技能或特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通过展示才华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

同时,展示才华也是个人自信和个性张扬的一种方式。

6. 培养兴趣培养兴趣是一个常见的动宾结构,表示通过学习和实践,主动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兴趣可以让我们更加快乐,同时也有助于个人成长和提升。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动宾结构惯用语,它们在各种语境中都很常见。

熟练掌握这些惯用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强沟通效果。

同时,这些惯用语也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勇于面对挑战,追求梦想,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浅谈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

浅谈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
槲 升
例 ( o 中 的 惯 用 语 “ 顺 风 旗 ”和 例 ( 1 中 的 1) 扯 1) 惯 用 语 “ 顺 水 船 儿 ” , 都 是 在 后 面 加 “ ”字 , 构 成 推 的

语 言应用研 究
“ ”字 短 语 “ 顺 风 旗 的 ” “ 顺 水 船 儿 的 ” ,变 成 了 的 扯 推 名 词 性 短 语 ,在 句 中 作 主 语 成 分 。 例 ( 2 中 的 惯 用 语 1) 例 ( 0 中 的 “ 独 角 戏 ” 、 例 ( 1 中 的 “ 稻 2) 唱 2) 捞
污 ” 是 充 当 转 折 复 句 中 的组 成 部 分 , 例 ( ) 中 的 “ 招 5 打 牌 ” 、例 ( ) 中 的 “ 了迷 魂 汤 ” 、例 ( ) 中 的 “ 乱 6 吃 7 闯 子 ” 、例 ( ) 中 的 “ 了硬 钉 子 ” 都是 充 当并 列 复 句 中 的 8 碰
组 成 部 分 ,例 ( ) 中 的惯 用 语 “ 管三 七 二 十 一 ”在 句 中 9 不 充 当 插 入语 。
( 8)龙 抬 头 的 脑 瓜 里 ,农 民 的 道 德 观 念 根 深 蒂 固 , 2
认 定这类吃皮 肉饭 的女人都是 寡廉鲜耻 的贱货。万恶淫为 首 ,武林 清规 最忌好 色。他 大吼一声 : “ 出去 。” ( 滚 刘 绍棠 ( 《 柳敬亭说 书》第一章七 ) ( 9) [ 2 有人 ]专喜 对 着别 人说 你 的 阔劲 ……还 出
出版 ” 的要 求相 违 背的
( )鲍 罗廷答应照 黄埔一样 派顾 问给我们 第二 军, 1 3 每 军 都有 ,我们 讲 武 堂也 有 。哈哈 !捞点 油水 不成 问题
吧! (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 第十二章 )
5 乱子 ,他 想尽一切办法 ,为她 遮盖掩 饰 ,保护她 。 ( 4 陈登

浅论惯用语的语法功能及运用

浅论惯用语的语法功能及运用

浅论惯用语的语法功能及运用
惯用语是指被广泛使用的、短小精悍的常用语,它们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

惯用语具有许多独特的语法功能和运用,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它们的一些特点。

1.惯用语具有简洁性:惯用语通常由几个词组成,具有简洁的特点,使用简单
易懂。

2.惯用语具有固定语序:惯用语的词序通常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

3.惯用语具有感情色彩:惯用语的使用能够表达说话人的感情,如鼓励、赞扬、
批评等。

4.惯用语具有修辞作用:惯用语的使用能够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如借比喻、
拟人、排比等。

5.惯用语具有口语化特征:惯用语多用于口语中,常常具有口语化的特征。

6.惯用语具有文化内涵:惯用语能够反映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
等。

惯用语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使用惯用语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学习惯用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语序:惯用语的语序通常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

2.注意语境:惯用语的使用需要根据语境来选择。

3.注意搭配:惯用语的使用需要注意与其他词的搭配。

4.多观察、多练习:多观察、多练习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惯用语的使用。

5.注意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惯用语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注意文化差
异。

现代汉语中动语宾语和动宾关系分析

现代汉语中动语宾语和动宾关系分析

现代汉语中动语宾语和动宾关系的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汉语语法成分中的动语、宾语以及动宾关系作了阐释和分析,并且例举短语和句子进行解释说明,其中还对动宾关系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进行介绍,加入了转喻的认识,希望通过分析动宾关系来更加更深入的学习现代汉语语法。

关键词:动语;动宾关系;转喻认识我们知道,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时,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这样打好基础会对我们日后学习汉语语法有很大的帮助,在分析短语结构类型以及划分句子成分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简洁明了。

汉语语法成分主要有六种分别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其中主、谓、宾是句子的主干成分。

定、状、补则是辅助成分。

一、什么是宾语和动语(一)动语所谓“动语”是支配、关涉宾语的词语(包括已经动化的形容词);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

例如: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中补短语作动语)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联合短语作动语)山坡上下来两个人。

(不及物动词作动语)他昨天哭湿了一个枕头。

(中补短语作动语)(二)宾语所谓“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被动语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它可以回答“谁”或“什么”的提问,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当句子或句子的谓语由动宾短语构成时,在句法分析中,就会分化出动语与宾语,并用 | 隔开。

例如:|| 保持 | 安静。

(“保持”是动语、“安静”是宾语)我们 || 已经完成了| 任务。

(“已经完成”是动语,“任务”是宾语)二、在短语中认识动宾关系(一)动宾短语动词+宾语(动词的对象),形成支配、关涉和被支配、被关涉的关系,常用格式:动+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动宾短语的典型特点是“前动后名”。

如果宾语是谓词,则动词一般是表示心理、感知、动作始终、判断等的动词。

基本特点1.动宾短语,不论其构成词语的多寡,一定由两个部分组成。

汉语中动宾组合模式及其语用特点

汉语中动宾组合模式及其语用特点

汉语中动宾组合模式及其语用特点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语法结构及语用特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

动宾组合模式作为汉语中最基本的语法模式之一,具有重要的语用意义。

本文将从动宾组合模式的定义、特点、语用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动宾组合模式的定义动宾组合模式是指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法结构,通常由“动词+宾语”的组合构成。

动词是指具有动作、状态或者是代表某种心理活动的词语,而宾语是指受到动作、状态或者是心理活动的影响的人或者事物。

例如:“吃饭”、“打球”、“看书”等。

二、动宾组合模式的特点动宾组合模式是汉语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之一,其特点如下:1. 组合基本稳定:在动宾组合语境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比较基本稳定,即某些动词只能搭配某些宾语,而其他宾语不行。

例如:“喝水”可以搭配,但是“喝书”就不行。

2. 语序灵活:汉语动宾组合模式的语序可以灵活变换,不同的语序会表达不同的语义。

例如:“我吃了早饭”和“我早饭吃了”都是正确的语法结构。

3. 可以扩展:在动宾结构中,动词之后可以加上状语或者是补语,从而扩展其表达的意义。

例如:“我看了一本有趣的书”。

三、动宾组合模式的语用意义动宾组合模式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语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动作或者状态:动宾结构直接提供了一个动作的主体和它的作用对象,因此可以强调动作或者状态的完成。

例如:“他写了一篇好文章”中,“写了一篇好文章”强调了动作的完成。

2. 直接表达动作对象:动宾结构直接提供了一个动作的对象,从而大大简化了表达的难度,使得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直接。

例如:“我喝了一杯咖啡”直接表明动作的对象。

3. 重申宾语:在交流中,如果我们想进一步重申宾语的重要性或者特殊性,可以利用动宾组合模式。

例如:“我买了一本最新的小说”中,“最新的小说”重申了这本书有什么特殊之处。

综上所述,动宾组合模式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法结构之一,具有重要的语用意义。

在交流中,灵活的使用动宾结构可以使得表达更加简单、直接和自然。

汉语动宾短语的语法特点与使用规律

汉语动宾短语的语法特点与使用规律

汉语动宾短语的语法特点与使用规律汉语是一门使用动宾短语十分广泛的语言,动宾短语也是汉语语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宾语构成的短语,它一般放在句子的谓语部分,起到了补充说明主语行为动作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汉语动宾短语的语法特点与使用规律。

一、语法特点1. 时间和语态变化在汉语中,动宾短语的时间和语态变化很少,只有汉语的时态和语态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变化。

一般而言,汉语动宾短语主要受动词的变化所影响,而宾语则一般不受时间和语态的变化所影响。

例如:他吃饭 (现在时) → 他吃了饭 (完成时)他吃了饭 (完成时) → 他将要吃饭 (将来时)2. 前后位置的变化在汉语中,动宾短语的前后位置也可能发生变化。

当动宾短语作为句子的宾语时,一般放在主语后面,而当作为句子的状语时,则可以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或谓语前面。

例如:我喜欢吃米饭。

吃米饭是我的爱好。

我吃了一碗米饭。

3. 动宾短语的修饰语在汉语中,动宾短语可以有一些修饰语,这些修饰语可以是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等。

修饰语可以对宾语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增强宾语的语义内容。

例如:她喝的是冰冷的矿泉水。

他看了一眼坏人。

4. 动宾短语的成分在汉语中,动宾短语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宾语组成。

动词起着谓语的作用,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宾语则是描述、补充或修饰动词的内容。

例如:小明捡了一个苹果。

他喜欢听音乐。

二、使用规律1. 动宾短语的顺序在汉语语法中,动宾短语的顺序一般是“动词 + 宾语”,也就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强调宾语,也可以采用“宾语 + 动词”的结构。

例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一个苹果,他吃了。

2. 动词的选择在选择动词的时候,应该根据动宾短语的含义和语境来选择。

一般而言,动宾短语中的动词应该能够与宾语紧密相连,形成一个语义完整的整体。

此外,动词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到时态语态的变化和修辞等因素。

例如:她喝了凉水 (正确)她吃了凉水 (不正确)3. 宾语的选择在选择宾语的时候,也应该根据动词的意义以及所表达的信息来选择。

动宾结构的句子

动宾结构的句子

动宾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句子结构,它由动词和宾语构成。

动宾结构简洁明了,能够准确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客体,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句式之一。

在动宾结构中,动词起着核心作用,宾语则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受益者。

通过灵活运用动宾结构,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动宾结构的句子。

首先,动宾结构的句子通常由动词和宾语构成。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者受益者。

例如,“小明吃苹果。

”这个句子中,“吃”是动词,“苹果”是宾语。

动宾结构的句子可以非常简洁明了地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客体,让人一目了然。

其次,动宾结构的句子可以通过加入状语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状语可以修饰动词或者宾语,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小明慢慢地吃着苹果。

”这个句子中,“慢慢地”是状语,修饰动词“吃”,使动作更加具体,让人仿佛看到了小明慢慢地吃着苹果的场景。

再次,动宾结构的句子可以通过变换语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汉语中,动宾结构的句子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但是通过适当调整语序,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苹果,小明吃了。

”这个句子中,通过将宾语提到句首,使句子更加突出宾语,增强了表达的重点。

最后,动宾结构的句子在修辞手法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排比、对偶、倒装等修辞手法,可以使动宾结构的句子更加丰富多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吃香蕉,吃苹果,吃橙子。

”这个句子中,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综上所述,动宾结构的句子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句子结构,它简洁明了,能够准确表达动作的主体和客体,通过加入状语、变换语序、运用修辞手法等手段,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动宾结构的句子,使语言更加精准、生动。

浅谈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

浅谈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

浅谈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相当丰富,有的相当于词组,在句中作句法成分;有的相当于句子,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有的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标签:动宾式惯用语语法特征从语法结构上来看,“炒鱿鱼”“碰一鼻子灰”“喝西北风”“敲边鼓”“打饥荒”等这类惯用语属典型的动宾结构,我们称之为动宾式惯用语。

动宾式惯用语在结构上,有的相当于词组,在句中作句法成分;有的相当于句子,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也可以作句子成分。

一、单独成句(1)那又有什么奇怪!今年的生产计划是上头根据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而这些数字又是经过广大群众的酝酿和计算才决定下来的。

他身为书记,为什么不听群众的意见,又不执行上头的决定?扯后腿?——这个词对他太轻啦!”(《乘风破浪》)(2)哎!坏了!捅了娄子啦!(老舍《红大院》第二幕第二场)例(1)中的惯用语“扯后腿”单独成句,在句中作谓语。

这是一个省略句,承前省略主语“他”。

例(2)“捅娄子”中插入“了”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后面加语气词“啦”,构成非主谓句,惯用语充当谓语成分。

二、相当于一个分句,充当复句的组成部分(3)平日虽然不负责任,可是一出了乱子,丁主任便觉出自己的责任与身份来。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4)于是提起笔来写,虽说不愿意十分撤烂污,然而“半生不熟”“草率将事”的毛病总不能免。

(叶圣陶《自序》)(5)既然打着作家的招牌,就必须认真写作,必须重视作家的勇气和责任。

(巴金《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6)“干部还不齐心呢,不信你问张三哥,庄稼主谁都在骂治安员娶了人家闺女,吃了迷魂汤,人家不向着丈人还向着咱们?(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四十三章)(7)她整天像头野驴子似的,在外边到处乱闯;闯出乱子,他想尽一切办法,为她遮盖掩饰,保护她。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二十八章)(8)严志和一听,碰了硬钉子,合上眼睛,头上忽忽悠悠地晕眩起来。

(梁斌《红旗谱》)(9)忽一日……只见一班应捕拥将进来,带了麻绳铁索,不管三七二十一,望王生颈上便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动宾式惯用语的语法特征相当丰富,有的相当于词组,在句中作句法成分;有的相当于句子,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有的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标签:动宾式惯用语语法特征从语法结构上来看,“炒鱿鱼”“碰一鼻子灰”“喝西北风”“敲边鼓”“打饥荒”等这类惯用语属典型的动宾结构,我们称之为动宾式惯用语。

动宾式惯用语在结构上,有的相当于词组,在句中作句法成分;有的相当于句子,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也可以作句子成分。

一、单独成句(1)那又有什么奇怪!今年的生产计划是上头根据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而这些数字又是经过广大群众的酝酿和计算才决定下来的。

他身为书记,为什么不听群众的意见,又不执行上头的决定?扯后腿?——这个词对他太轻啦!”(《乘风破浪》)(2)哎!坏了!捅了娄子啦!(老舍《红大院》第二幕第二场)例(1)中的惯用语“扯后腿”单独成句,在句中作谓语。

这是一个省略句,承前省略主语“他”。

例(2)“捅娄子”中插入“了”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后面加语气词“啦”,构成非主谓句,惯用语充当谓语成分。

二、相当于一个分句,充当复句的组成部分(3)平日虽然不负责任,可是一出了乱子,丁主任便觉出自己的责任与身份来。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4)于是提起笔来写,虽说不愿意十分撤烂污,然而“半生不熟”“草率将事”的毛病总不能免。

(叶圣陶《自序》)(5)既然打着作家的招牌,就必须认真写作,必须重视作家的勇气和责任。

(巴金《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6)“干部还不齐心呢,不信你问张三哥,庄稼主谁都在骂治安员娶了人家闺女,吃了迷魂汤,人家不向着丈人还向着咱们?(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四十三章)(7)她整天像头野驴子似的,在外边到处乱闯;闯出乱子,他想尽一切办法,为她遮盖掩饰,保护她。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二十八章)(8)严志和一听,碰了硬钉子,合上眼睛,头上忽忽悠悠地晕眩起来。

(梁斌《红旗谱》)(9)忽一日……只见一班应捕拥将进来,带了麻绳铁索,不管三七二十一,望王生颈上便套。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以上惯用语都相当于一个分句,充当复句中的组成部分。

例(3)中的惯用语“出乱子”和例(4)中的“撤烂污”是充当转折复句中的组成部分,例(5)中的“打招牌”、例(6)中的“吃了迷魂汤”、例(7)中的“闯乱子”、例(8)中的“碰了硬钉子”都是充当并列复句中的组成部分,例(9)中的惯用语“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句中充当插入语。

三、充当句子某种成分(一)作主语(10)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唐二乱子更觉乐不可支。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11)贾赦听了,便也有些胆怯,问道:“你们都看见么?”有几个推顺水船儿的回说:“怎么没瞧见,因老爷在头里,不敢惊动罢了。

奴才们还撑得住。

”(《红楼梦》第一○二回)(12)出版界出现打擦边球现象,既有在社会转型时期因某些法规或规范不完善,导致有空子可钻这个原因,也显示出有些出版人受利益驱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完善法规以及道德约束等方面综合治理。

放任“打擦边球”,是与建设“绿色出版”的要求相违背的。

(13)鲍罗廷答应照黄埔一样派顾问给我们第二军,每军都有,我们讲武堂也有。

哈哈!捞点油水不成问题吧!(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二章)例(10)中的惯用语“扯顺风旗”和例(11)中的惯用语“推顺水船儿”,都是在后面加“的”字,构成“的”字短语“扯顺风旗的”“推顺水船儿的”,变成了名词性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成分。

例(12)中的惯用语“打擦边球”与动词“放任”组合,变成动宾式短语“放任‘打擦边球’”,充当句子的主语成分。

例(13)由惯用语“捞油水”直接充当句子的主语。

(二)作谓语(14)女孩子爱面子,她不愿在大庭广众面前领自己那份不光彩的干粮。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十七章)(15)我总说要去看看,总没空儿。

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事情,拔不出腿。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16)我们下力的人,不摆龙门阵,不扯白谈经。

(《跻春台·卖泥丸》)(17)商人高吟秋千方百计要见区长,请求派给差事。

甚至大地主曾作金也来“登门拜访”,说是要介绍他当区长的情况。

他们都吃了闭门羹。

(张行《武陵山下》第四章一五)(18)时势不好,市面清得不成话,素来硬朗的铺子,今年都打饥荒,也不是我们一家困难!(茅盾《林家铺子》)(19)张乐仁:“你不必顾虑利润,我们多找窍门,找出一个就省多少工,就能降低成本。

”(老舍《春华秋实》)以上例句中的惯用语都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有的还在惯用语前面加上形容词或副词来修饰。

例(14)~(16)中的“爱面子”“拔不出腿”“摆龙门阵”直接充当谓语。

例(17)中的惯用语“吃了闭门羹”前面加上表数量的副词“都”,中间插入“了”,表示此行为动作已发生,并且数量之多,说明所有“登门拜访”的人全部吃了闭门羹。

例(18)中的惯用语“打饥荒”前也用副词“都”加以修饰,说明当时时局混乱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影响之大,民族资本家濒临破产的边沿。

例(19)在惯用语“找窍门”前用形容词“多”来修饰,说明通过多种途径寻找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方法,惯用语“找窍门”在句中作谓语。

(三)作宾语(20)那时候,我急,我怒,所以我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凡是与我主张不同的,我便把他们看成仇敌。

那时侯,我是唱独角戏。

(老舍《四世同堂》)(21)有那么几个人蹦蹦跳跳,说三道四,想捞稻草,我们心里明白,不上它们的当。

(丁玲《游汤原·三访》)(22)据我所知,你们那里有良好的工作基础,良好的群众条件!最后,问你们要工作!一定要干好!干不好要打屁股!(梁斌《烽烟图》)(23)这话正说在吴胖子的心上,他像是突然挨了一闷棍,脑瓜里翻了锅,准备好的一大堆申诉词泼了一地,捞摸了半天也没抓住个头儿。

(李晓明等《平原枪声》)(24)我愿意背这个黑锅,我不在乎这个,咱们心里明白算了。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十七章)(25)从昨晚上到今朝,两条贱腿没有停过,但求太平无事,大家面皮上都有光;那里知道还有人到老板面前拆壁脚。

例(20)中的“唱独角戏”、例(21)中的“捞稻草”和例(22)中的“打屁股”都直接充当句子的宾语成分。

例(23)在惯用语“挨了一闷棍”前加上时间副词“突然”,表明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使人措手不及。

例(24)在“背黑锅”中插入指示代词“这个”,对“黑锅”加以限制,强调了“黑锅”的分量。

例(25)在惯用语“拆壁脚”前加上动作施事者,构成主谓短语作宾语。

以上例句中,不管是哪种结构方式,惯用语都充当句子的宾语成分。

(四)作定语(26)我是一个爱脸面的人。

(李迪《傍晚敲门的女人》)(27)你这个意思,我早就明白,但是我是个吃笔墨饭的人,哪里有力量在这里头娶人?你们都是看惯了花花世界的,又哪里能跟我书呆子过日子?(张恨水《春明外史》第十二回)(28)龙抬头的脑瓜里,农民的道德观念根深蒂固,认定这类吃皮肉饭的女人都是寡廉鲜耻的贱货。

万恶淫为首,武林清规最忌好色。

他大吼一声:“滚出去。

”(刘绍棠《柳敬亭说书》第一章七)(29)〔有人〕专喜对着别人说你的阔劲……还出了个吹牛皮说大话的名头,从此别人看你不起。

(《九尾龟》第十二回)(30)宝小姐一直等他应允,方才收泪,另外坐下。

跟手九姨太亦走进来,又帮着他说了两句“敲边鼓”的话。

(《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九回)(31)盐警打秋风的事情很多很多……想出种种的方法,如做生日之类,向盐民们弄钱。

(阿英《盐乡杂信》)(32)行者道:“计较甚的?你若肯,便教师父与那妇人做个亲家,你就做个倒踏门的女婿。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33)胡统领还说了许多灌米汤的话。

庄老爷答应着,又谢统领。

(《官场现形记》第一十四回)上面例句中的惯用语“爱面子”“吃笔墨饭”“吃皮肉饭”“吹牛皮”“敲边鼓”“打秋风”“倒踏门”“灌米汤”都是直接充当定语成分,少数情况是两个动宾式惯用语联合修饰中心语,像例(29)中的“吃牛皮”和“说大话”并列修饰后面的宾语中心语。

(五)作状语(34)那日走到山脚下,看见一个俊俏书生,坐在树阴底下打瞌睡,喜之不胜,走上前来,不费吹灰之力,抱了就走。

(《何典》第一○回)(35)西门庆道:“娘子差矣。

古人道‘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

似娘子的大郎所为良善时,‘万丈水无涓滴漏’”。

王婆打着撺鼓儿道:“说的是。

”西门庆奖了一回,便坐在妇人对面。

(《水浒全传》第二十四回)(36)妇人道:“无甚空地卖不得,若有个空地,才好卖。

”那人与他敢起看众人,吹的扑的道:“这里好,也曾有人在这里打野火儿过,在这里做好。

”(《平妖传》第三十一回)(37)听过士兵的流畅汇报,田光像吃了副定心丸,立刻把心放了下来。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十六章)(38)“妇人……就使冯妈妈递信过去,择六月十八日大好日子,把蒋竹山倒踏门招进来成其夫妇。

(《金瓶梅》第八回)(39)要是任何一个人,因为任何一件事不顺自己的心,就这么撂挑子躺倒不干,怎么办呢?(张洁《沉重的翅膀》)例中的惯用语“不费吹灰之力”“打着撺鼓儿”“打野火儿”“吃了副定心丸”“倒踏门”“撂挑子”都充当句子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方式。

(六)作补语(40)别戏耍人了!倒是你们俩好得合穿一条裤子。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七)(41)中国的事都要打折扣,文字也是一样。

“白发三千丈”这就是一个天大的诳!这就得大打其折扣。

(鲁迅《伪自由书》)以上例句中的惯用语“合穿一条裤子”“打折扣”都充当句子的补语成分。

动宾式惯用语充当补语的情况比较少。

附注:①文中所举例子有的出自温端正先生主编的《新华惯用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7),有的出自高歌东先生著的《惯用语再探》(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1]李行健.惯用语的研究和规范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1).[2]王泽鹏.近代汉语惯用语研究[J].学术研究,1998,(11).[3]温端正.汉语语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高歌东.惯用语再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5]温端正.新华惯用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周睿湖南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11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