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计算表

合集下载

关于个人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法的说明

关于个人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法的说明

居民个人预扣预缴方法说明1.累计预扣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2.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3.案例例1: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1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1,500元,从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预扣预缴税额:1月份:(10000-5000-1500-1000)×3% =75元;2月份:(10000×2-5000×2-1500×2-1000×2)×3%-75 =75元;3月份:(10000×3-5000×3-1500×3-1000×3)×3%-75-75 =75元;进一步计算可知,该纳税人全年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一直适用3%的税率,因此各月应预扣预缴的税款相同。

例2: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3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4500元,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两项专项附加扣除共计2000元,没有减免收入及减免税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各月应预扣预缴税额:1月份:(30000–5000-4500-2000)×3% = 555元;2月份:(30000×2-5000×2-4500×2-2000×2)×10% -2520 -555 =625元;3月份:(30000×3-5000×3-4500×3-2000×3)×10% -2520 -555-625 =1,850元;计算结果表明,由于2月份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7,000元,已适用10%的税率,因此2月份和3月份应预扣预缴有所增加。

工资多少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工资多少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工资多少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工资多少需要交个人所得税月工资超过5000元的部分需要缴个税。

新个税法自实施起,个人所得税免征收额从3500元上调至5000元。

除了提高个税起征点,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贴近民生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也就是将一些必要的生活开支如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大病医疗等扣除以后再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年度收入-6万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工资都要缴个税,只是符合条件的部分数额需要缴纳个税。

工资个人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项的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所谓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

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大全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5000元。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二、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级数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1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3% 0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 16920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 52920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 85920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三、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级数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1 不超过20,000元的部分 20% 02 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2000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1 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 3% 0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210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1410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2660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 4410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160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5160五、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年终奖所得)年终奖所得,将年终奖金额除以12个月,以每月平均收入金额来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年终奖所得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相同,只是他们的计算方式不同。

总局公告2018年第56号(附件2: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预扣率表)

总局公告2018年第56号(附件2: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预扣率表)
25
2660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441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160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5160
附件2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
(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所得额
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3
0
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
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
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
30
2000
3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40
7000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
(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
级数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000元的
3
0
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210
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1410
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
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个税计算模板2024

个税计算模板2024

个税计算模板2024
个税计算模板2024
1.累计预扣所得额计算
累计预扣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其中
-累计收入是指从1月1日至当前月末的薪资收入总额。

-累计减除费用是指从1月1日至当前月末的各项减除费用总额(例如社保、公积金等)。

-累计专项扣除是指从1月1日至当前月末的各项专项扣除总额(例如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从1月1日至当前月末的各项专项附加扣除总额(例如租房、房贷利息等)。

2.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累计预扣所得额-累计起征点
其中
-累计起征点是根据国家有关税法法规规定的个人起征点数额。

2024年的个人起征点是5000元。

3.年度应纳税额计算
年度应纳税额=年度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
-适用税率是指根据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在国家有关税法法规规定的税率表中找到相应的税率。

-速算扣除数是根据国家有关税法法规规定的扣除数额,根据适用税率表中找到相应的速算扣除数。

4.月度应扣缴税额计算
月度应扣缴税额=年度应纳税额/12
5.月度应享受税延政策的减免金额计算
月度应享受税延政策的减免金额=月度专项附加扣除+月度专项扣除其中
-月度专项附加扣除是指当月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总额。

-月度专项扣除是指当月享受的专项扣除总额。

6.月度应实际扣缴税额计算
月度应实际扣缴税额=月度应扣缴税额-月度应享受税延政策的减免金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最新工资扣税标准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最新工资扣税标准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3最新工资扣税标准表2023年个税标准延用2020年标准,起征点为5000元/月,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如下:1、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2、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1、工资范围在1--5k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2、工资范围在5k--8k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3、工资范围在8k--17k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4、工资范围在17k--30k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5、工资范围在30k--40k万元之间的,包括4万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一般工资越高,纳税越多。

如果工资低于5000元的话,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2022年工资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来扣税的,值得注意的是起征点为5000元/月,是指扣除五险一金后,如果扣除五险一金后的部分不高于5000元的,是不用纳税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包含;1、子女教育。

2、继续教育。

3、大病医疗。

4、住房贷款利息。

5、住房租金。

6、赡养老人这六种。

以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为例,具体详情如下:每月1500元,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每月1100元,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100万的城市;每月800元,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100万的城市。

具体规定: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上标准定额扣除。

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了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纳税人无任职受雇单位的,主要工作城市为受理其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税务机关所在城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

累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个税起征点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宁波个税计算器2022最新版说明:1、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个税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

2018年6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拟调至5000元。

2018年8月底,调查显示,大部分网民希望提高个税起征点。

2018年8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并于2018年10月1日起过渡施行,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4最新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个税模板

2024最新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个税模板

2024最新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税模板(注:以下为普通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算法)对于普通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根据2024年10月1日生效的新税法,采用累计预扣预缴方法进行计算。

下面是一个2024年全年12个月的个人所得税模板的示例:月份工资薪金收入个税累计预扣本月个税(0-扣除数)应缴税额1月80000002月8000124.16124.16124.163月8000248.32124.16248.324月8000372.48124.16372.485月8000496.64124.16496.646月8000620.80124.16620.807月8000744.96124.16744.968月8000869.12124.16869.129月8000993.28124.16993.2810月80001117.44124.161117.4411月80001241.60124.161241.6012月80001365.76124.161365.76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个税累计预扣、本月个税以及应缴税额。

最后一列显示了每月的应缴税额,这是根据工资薪金收入减去相应的扣除数后得出的结果。

根据2024年的新个税法,我们可以计算出全年的个人所得税。

根据公式,个人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

根据2024年个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附加费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

根据新个税法,除了基本减除费用之外,对收入进行附加费用扣除。

所以,根据这个示例,2024年全年的个人所得税为2715元。

以上是一个2024年全年12个月个人所得税模板的示例,具体的个税金额会根据个人的情况、收入和具体的税法有所不同。

这个模板只作为示例,具体的个税计算需要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进行计算。

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

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

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居民个人指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

非居民个人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

居民个人实行取得时预扣预缴、年度根据情形确认是否汇算清缴的办法;非居民个人实行扣缴、不办理汇算清缴的办法。

一、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1.居民个人预扣预缴方法(1)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申报。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累计专项扣除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为职业年金等其他扣除。

上述公式中,预扣率和速算扣除数如下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2)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具体预扣预缴方法如下表: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税额计算表单位:元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至40%的超额累进预扣率(见《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预扣率。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二、非居民个人扣缴方法扣缴义务人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和稿酬所得时,应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劳务报酬所得×(1-20%)×税率-速算扣除数非居民个人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稿酬所得×(1-20%)×70%×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预扣率).docx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预扣率).docx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预扣率)一、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箕预扣烷款,以纳说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讨免说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搬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按下表执行.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二、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酎所得、精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隔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时,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具体的,收入额为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减除费用:预扣预缴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题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诚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率为20%;劳务报酬所得预扣率按下表执行.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三、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非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具体的,劳务报酰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简.税率表按下表执行.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四、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的.税率表如下.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45五.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纳税人取得经官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独清缴,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如下执行.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六、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俚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税扣除标准2024

个税扣除标准2024

个税扣除标准2024个税扣除标准2024是怎样的呢?个人所得税(personalincome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个税扣除标准2024,希望能够帮到你哟!个税扣除标准20241、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度累计应发税前工资—累计个税起征点—累计五险一金个人部分—累计专项附加扣除2、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__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二、新个税税率表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含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含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含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含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含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含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含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通过上文的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就是个人所得税的新个税计算是依据职工的收入多少依照确定的比例计算的,一般收入比较高的时候那么所需要缴纳的税款就比较多了。

为什么个人所得税可以退税个人所得税退税并非全部人都有,通常情况下,显现退税紧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多预缴了税款。

譬如,有符合享受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但预缴税款时没有申报扣除,或者是未申报享受或者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等。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紧要的几种常见的实在情形。

【1】综合所得年收入额不足6万元,但平常预缴过个人所得税的。

公司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计算表累计预扣预缴计算表及扣税模板(正常工资薪金所得)

公司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计算表累计预扣预缴计算表及扣税模板(正常工资薪金所得)

0.00
本 月 应 纳 税 额
工 号
姓 名
子 女 教 育
赡 养 老 人
住 房 租 金
继 续 教 育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本 月 应 纳 税 额
工 号
姓 名
子 女 教 育
赡 养 老 人
住 房 租 金
继 续 教 育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计算表
(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使用) 应纳税额合计:
* 证 照 类 型 * 证 照 号 码 * 累 计 收 入 额 * 累 计 减 除 费 用 * 累 计 专 项 扣 除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住 房 贷 款 利 息 累 计 其 他 扣 除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应 纳 税 额 减 免 税 额 * 已 扣 缴 税 额 应 补 ( 退 ) 税 额 0.00 0.00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预扣率)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预扣率)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预扣率)一、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按下表执行。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二、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时,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具体的,收入额为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预扣预缴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率为20%;劳务报酬所得预扣率按下表执行。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三、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非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具体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税率表按下表执行。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四、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表如下。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五、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年度累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自动计算表

年度累计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自动计算表

速算扣除
0
480
15520
一次性奖金计税
个税起征累计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50000 55000 60000 60000
应纳税额
-1440 -2880 -4320 -5760 -7200 -8640 -10080 -11520 -12960 -14400 -15840 -17280 -1280
年度累计预扣预缴个税自动计算表
①此表应用于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税计算且年度内12个月均在同一法人公司进行工资、薪金发放的; ②黄色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计算自动更新; ③奖金为两种计算办法对比。
公积金缴纳基
社保缴纳基数 个人社保承担比例

个人公积金承担比例 专项附加扣除月度金额
8000
10.00%
8000
8.00%
3000
月份 (当月收到的工资、薪金所
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奖金
应发工资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16000
综合收入累计
社保公积金累 专项附加扣除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税率 0.03
累计税额 月度税额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024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24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24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事迹材料、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contract agre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deeds materials, experi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4个人所得税税率表_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24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4个人所得税是什么呢?税率表个人所得税扣税的速扣数是什么呢?下面是由本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4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个人所得税表格填写范本(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模板)

个人所得税表格填写范本(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模板)

个人所得税表格填写范本(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模板)今天资料所包含工资计算Excle模板、新政解读、年终奖最新计算模板、新个税计算方法例子及公式一、新个税计算方法例子及公式本月应扣缴税额=(本月累计应扣预缴纳税所得额某预扣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本月累计应扣预缴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5000某月份数预扣税率表是不是看晕了?还是举例子更清晰。

二、计算示例1、张三2023年1月工资30000元,所有扣除项合计3000元本月预扣预缴税额=(30000-5000-3000)某3%–0=22000某3%=660注:扣减过费用和扣除项的收入合计是22000,从上面预扣税率表中看出适用税率为3%2、张三2023年2月工资32000元,所有扣除项合计4000元本月累计预扣预缴税额=(32000-5000-4000+22000)某10%-2520=45000某10%-2520=19802月应预扣预缴税合计=本月累计-上月累计=1980–660=13203、张三2023年3月工资35000,所有扣除项合计6000元3月累计预扣预缴税额=(35000-5000-6000+45000)某10%–2520=69000某10%-2520=4380注:3月累计预扣预缴税合计=本月累计-上月累计=4380-1980=2400三、个税工资计算模板个税专项扣除8张图看懂6项专项附加扣除细则/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导入模板填写常见问题/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导入模板填写样例说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和扣缴申报操作指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采集表(电子模板)填写样例说明/2023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自主申报信息采集表……年终奖计算模板个税相关政策原文《个人所得税法》内容及修订情况/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税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个税相关政策解读。

2022最新个税税率表及预扣率表

2022最新个税税率表及预扣率表

2022最新个税税率表及预扣率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不办理汇算清缴。

一、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率表二、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

收入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1)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率表(2)居民个人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三、综合所得税率表综合所得是指居民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预扣率表见前述一、二)。

注:1.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