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
解:假设全是小船
少装了:42-10×3=12(人) 大船换小船每对换一次多2人
( 42 -10×3)÷(5-3) =(42-30)÷2 =12÷2
需要多12人,12÷2=6(次)
=6(只大船) 10-6=4(只小船)
和176件比较 +23 +12
0
答:大展板需要6块,小展板需要8块。
4、鸡有( 5 )只,兔有( 3 )只。
22-8×2=6(条) 再添6条腿,有兔3只,鸡5只。
鸡和兔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 1、画8个圆,表示一共有8只动物。 2、先假设都是兔,给每只动物画4条腿。算出画的腿比22条多几条。 3、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再给其中的几只动物各去掉2条腿。 怎样才正好是22条腿?画一画。
4、鸡有( 5 )只,兔有( 3 )只。
8×4 -22=10 (条) 再去10条腿,有兔3只,鸡5只。
六年级同学制作了176件蝴蝶标本,分别在13块展板展出。每 块小展板贴8件。每块大展板贴20件。两种展板各有多少块?
大展板块数 8 7 6
小展板块数 5 6 7
蝴蝶标本总件数 20×8+8×5=200 20×7+8×6=188 20×6+8×7=176
答:租用大船6只,小船4只。
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 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大船只数 小船只数 总人数 和42人比较
10
0
9
1
8
2
7
3
6
苏教版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苏教版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多种多样,而假设法就是其中一种非常实用且有趣的策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假设法,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通过先假设某种情况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推理和计算,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小明买了 2 支钢笔和 3 支铅笔,一共花费18 元。
已知 1 支钢笔的价钱相当于 3 支铅笔的价钱,那么钢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假设法来解决。
因为 1 支钢笔的价钱相当于3 支铅笔的价钱,那我们就假设小明买的全是铅笔。
2 支钢笔相当于 6 支铅笔,加上原来的 3 支铅笔,一共就是 9 支铅笔,总共花费 18 元,那么每支铅笔的价格就是 18÷9 = 2 元。
因为 1 支钢笔相当于 3 支铅笔的价钱,所以钢笔的单价就是 2×3 = 6 元。
再来看一个例子:在一个停车场里,汽车和摩托车一共有 32 辆,轮子一共有 108 个。
请问汽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我们先假设停车场里全是摩托车。
因为每辆摩托车有 2 个轮子,那么 32 辆摩托车就有 32×2 = 64 个轮子。
但实际有 108 个轮子,多出来的轮子就是汽车比摩托车多的轮子。
每辆汽车有 4 个轮子,比摩托车多 2 个轮子。
所以汽车的数量就是(108 64)÷ 2 = 22 辆,摩托车的数量就是 32 22 = 10 辆。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假设法能够帮助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我们更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
那么,在使用假设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明确假设的对象和依据。
假设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关系来进行合理的假设。
其次,在假设之后,要按照假设进行推理和计算,并且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最后,得到结果后,要进行检验,看看是否符合题目中的条件。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可以通过假设使问题变得简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内容重点是理解两个量为倍数关系时,可以将两个不同的量假设为同一种量,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为下节课学习两个量为相差关系时如何假设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四五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在之前的学习中也使用过假设的策略解决过问题,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小数乘法等,只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一概念。
本课的内容是要给学生渗透假设的意识,让他们学会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知道可以把两个不同的量假设成同一个量,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
通过今天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对假设的策略有所感悟,能正确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能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8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解决问题,同时体会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假设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课前热身师:前几天华联超市搞活动,有同学去逛了吗?老师看到一种洗衣液1L的小瓶装卖20元,3L的大瓶装卖50元,你建议老师怎么选?(设计说明:创设选洗衣液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不同数量,不同单价来比较选谁更合算,让学生初步感知将两个不同的量化为相同的量来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新授例题,理解假设的策略1.铺垫引入。
师:那天老师买了两瓶饮料,家里正好来了一些客人,老师的第一瓶饮料是这么倒的,课件出示:把720毫升饮料倒入9个大小相同的杯子,正好倒满,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问:谁能列式?(口答)720÷9=80(毫升)(课件)师:为什么能直接用720÷9算出杯子的容量?指出同样大就可以平均分,就可以用720÷9(设计说明:创设倒果汁的情境,呈现对比强烈的可以直接平均分和不能直接平均分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形成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心理需求,激发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欲望。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总量不变)》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总量不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掌握假设法的概念和步骤,能够运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总量不变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假设法解题过程中。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假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假设法的概念及步骤,能够运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总量不变的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假设法解题过程中。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假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举例解释:
-重点1:以班级学生人数为例,让学生通过假设法求解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强调假设法的步骤,如设定变量、建立关系、列出方程等。
2.强化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考方法,理解总量不变的原则。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5.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敢于提出假设,勇于探索,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体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我也意识到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理解难点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互助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假设法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积极参与,展示了对解决问题的热情。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解假设法的步骤和总量不变原则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教学设计2篇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教学设计2篇Unit 6 teaching design of problem solving stra tegies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教学设计2、篇章2:《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篇章1: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本单元教学转化的策略。
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
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
本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例2在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问题时应用转化策略,进一步体验转化的意义。
要指出的是,与前几册教材教学的倒推、置换等策略相比,转化策略的应用更为广泛,两道例题与练习十四涉及的数学内容也更丰富。
本单元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
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回忆经历过的转化活动,初步感悟转化。
小学数学教案假设法教案[推荐5篇]
小学数学教案假设法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案假设法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假设法教案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一、导入:1.回顾策略:昨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画图、列表、倒推、替换2.提出课题:利用这些策略可以方便地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知识讲解考点: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分为以下5种情况: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只?(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数-兔数=鸡数或者(总脚数-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鸡数总数-鸡数=兔数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少(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数-兔数=鸡数(每只兔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总数-鸡数=兔数3.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数-兔数=鸡数(每只兔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总数-鸡数=兔数4.得失问题(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三、例题精析【例题1】鸡兔同笼共有32只,共有腿100条,有几只鸡?几只兔?【题干】鸡+兔=32只腿一共100条【答案】鸡:18只兔:14只【解析】假设32只全部是兔子,这样就应该有腿4×32=128(条),这比题目已知的100条腿多了128-100=28(条)。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
6
7
20×7+8×6=188
20×6+8×7=176
答:大展板需要6块,小展板需要7块。
1.一共坐多少人?多了多少人? 5×10=50(人) 50-42=8(人) 2.每只小船应该坐3人,几只小船多 坐了8人? 8÷(5-3) =4(只)
假设10只船都是小船呢?
只看到这些动物的腿,一共22条。
又少了8条
共少了8条
1.命令鸡和兔各抬起1条腿。 2.再命令鸡和兔各抬起1条腿。 3.剩下几条腿是谁的? 4.说明兔有多少只?鸡呢?
从1只兔开始,一个一个地 试,把试的结果填在表里.
一共只数 8 8 8 8
兔/只 1
2 3
鸡/只 7
6 5
腿/条 18
20 22
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 一共租了10只船。每只大船 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大、 小船各租了几只?
你能用刚学过的假设的方法 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假设10只船都是大船:
12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教材分析评析
丰富数学感知领悟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1页例2,92页“练一练”,练习十七第4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例2呈现的是一个类似"鸡兔同笼"的数学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体会假设策略在具体情景中的实际应用和思考过程。
在例1学习的基础上,教材中例2呈现问题后,直接提出: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主动想到假设的策略。
然后分别通过画图和列表两种方式演示不同的假设方案,把假设后数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调整,从而推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引导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明确如何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练一练”的两道题目则反应了假设是可以根据数量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演示思考的过程。
练习十七第4题是一道类似“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应用假设策略的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设计理念:“假设策略”其实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接触,如“一一列举”不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假设中找到符合条件的方案。
所以我的设计理念是丰富数学感知,领悟思想方法。
由旧知引入,感悟数量调整的变化规律。
通过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把握题型特征,以便于今后合理的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各种策略的有效整合,变抽象的思维为直观图形的展示、注重语言交流,展示学生思考的过程,促进学生对假设策略的理解和应用,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有效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对比过程中掌握题型特征,建构问题模型。
2、引导学生在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今天教学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例2,我做了PPT 课件,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记得几年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华应龙老师在二年级班上就讲了鸡兔同笼问题,当然主要是用画图法来解决的,但从中我们应该感觉到鸡兔同笼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们都是面对六年级的学生了。
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以下三点进行的其一:是弄清与例1形式题的区别,由区别到假设。
主要区别在于,想继续用替换的方法但不像例1那样有两种船的只数,当然两个不同的量的关系可以从各船的人数中得到。
由此引到先假设船的只数。
其二:是按照下面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想到假设法提出不同的假设画图(或列表)发现多了或少了进行调整得到结果。
其三:是弄清调整时要选择什么辅助策略。
例2时,学生既用了画图法,又用了列表法,而练一练的两条,教材主要让学生分别用画图法和列表法来解决。
特别是在练习第2题时,要让学生感觉到,数目太大了,画图法太麻烦了,选择用列表法解决方便些。
而且在学生用列表解决后,要让学生先估计大约各要几块,再假设的习惯,这一点可以从教材的表格中的数据来理解,发现用5块大展板时比176件少了,就不同再往少处假设了,同样用8块大展板比176多了,就不用再往多处假设了。
在假设与调整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估计与算出的数据信息,灵活调整,早早得到确切结果。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案例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今天教学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用了多媒体课件,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显得比较好,其实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已经涉及到了假设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其实假设法并不是很难的。
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我主要通过以下三点进行的:第一,是要弄清与例1的区别,例1主要是用替换的策略,而例2是用假设的策略。
主要区别在于,如果继续用“替换”的方法但不像例1那样有两种船的只数,当然两个不同的量的关系可以从各船的人数中得到。
由此引到先假设都是大船或者假设都是小船。
第二,我主要按照下面的思路进行教学。
假设都是其中一个量——画图(或列表)发现多了或少了——进行调整——列出综合算式——算出结果。
第三,要弄清调整时要选择什么辅助策略。
例2时,学生既用了画图法,又用了列表法,而“练一练”的两题,教材主要让学生分别用画图法和列表法来解决。
特别是在练习第2题时,要让学生感觉到,数目太大了,画图法太麻烦了,选择用列表法解决方便些。
而且在学生用列表解决后,要让学生先估计大约各要几块,再假设,这一点可以从教材的表格中的数据来理解,发现用5块大展板时比176件少了,然后调整,同样用8块大展板比176多了,然后调整。
在假设与调整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估计与算出的数据信息,灵活调整,得出结果。
第二篇: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预案教学内容六上教科书第68~69页例1和“练一练”,第72页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用策略解答一些问题。
2、使学生在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苏教版六下--《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案例设计
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案例分析《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即是学会并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如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理论上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模式仍普遍存在,师生之间处于一种“传承”关系,教师“主导”越位,学生“主体”不到位,这种教学忽视甚至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严重桎梏了学生个体持续、主动地发展。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从而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上《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的经历来谈一谈。
课始,我先复习了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由“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新授中,我先出示例题:六(1)班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条船。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师: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生1:一一列举生2:替换师:那我们可不可以假设呢?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板书)【设计意图:直接引出本节课课题,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反思: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此处不一定非要学生想到使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如果能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同样可以形成一定的解题思想方法。
尤其是学生对于五年级刚学习的一一列举的方法印象深刻,如果让学生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那学生在运用此方法时,其中也会渗透到假设、比较、调整等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步骤方法。
】师:你打算怎么假设?不少学生一脸茫然,因为是教研公开课,学生们都很紧张,没有人举手发言,于是我只好自己“填鸭”。
1、假设(1)、假设10只都是大船师:我们可以假设10只都是大船。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假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81〜82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运用一一列举、画示意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2.经历探索规律、建立模型的数学学习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自主建立假设策略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掌握假设策略。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答题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停车场情境图。
哪位声音洪亮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题目?学生读题后,师问:题目中有那些己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隐含条件),从而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停车场情境,发现数学信息和问题,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引发学生对题目的深入理解,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一)运用列举法,初步感知假设策略1.猜一猜(1)猜一猜可能有几辆小汽车,几辆摩托车?(2)你怎么知道他猜的对不对?(3)看来,光靠无序地乱猜,很难得到答案,我们能用学过的什么策略方法来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呢?2,探索策略,解决问题师:当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都学过哪些方法帮助解决?当学生说出列表法、画图法时, 教师板书。
师:你能试着用这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先尝试独立解决,老师巡视指导,捕捉列表法、画图法等教学资源。
3. 小组交流师:有的同学已经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看组内其他同学能听懂你的方法吗?4. 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把你们的方法说给大家听?预设1:列表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 ——假设法
300 ×5=1500(元) 答:桌子的单价是1500元,椅子的单价是300元。
谢谢!
2
多重吗?
回顾以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观看微课,回顾曾经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 哪些问题。
练一练
பைடு நூலகம்
你和妈妈一起去买家具,老板告诉你1张桌子和4 把椅子的总价是2700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 1 。
5
你知道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吗?
假设全部买椅子, 1张桌子可以换成 ( 5)把椅子,一共( 9)把椅子。
曹冲机智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操十分开心,要把珍
藏的720毫升美酒与众人分享。将这些酒倒入6个小杯和
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请
问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思考:题目中包含了哪些数量关系? 在小组内交流。 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独立在学习单上写下自己完整 的解题过程。(注意:如果不能独立写出,请写下自己的 疑惑。) 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
巩固练习
(1)
1个菠萝与( 6 )个桃一样重。 (2) 笔记本的单价是练习本的5倍。买4本笔
记本的钱可以( 20 )本练习本。
想一想:
如果曹冲选了两种规格的石块,用了大石块10块,小石块 7块,正好称出了大象重2700千克,已知一块小石块的重 量是一块大石块的1,你知道一块大石块和一块小石块各有
解决问题的策略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 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 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曹冲用与大象质量相等的石头代替大象,转整为零, 化大为小,分而治之,从而得出了大象的重量。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地策略——假设法》地教学设计课题,实录和反思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
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①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风格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检验结果。
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展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2023解决问题策略——假设评课稿,3篇
2023解决问题策略——假设评课稿,3篇(文档)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评课稿1把果汁倒入大小不同的杯子想象成倒入同样的杯子,就是假设。
为了解决问题,在假设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替换,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是替换。
假设是策略,在假设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必要的替换才能解决问题。
1、有效唤醒学生的策略意识。
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构中存在假设与替换的元素,不过这种存在是潜在的,往往是无意识地显示和使用。
沈老师这节课的任务是要把学生沉睡的这种假设、替换的思想唤醒,把潜在的方法激活。
沈老师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更深层次地让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里的数学思想,从而使之成为以后解决问题可以利用的资源。
这就是策略教学的基本线索。
2、注重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列式计算时,教者引导学生要把替换的方法尽量用算式表示出来。
部分学生可能会列算式720÷3=240(毫升),算出1个大杯的容量;列算式720÷9=80(毫升),计算1个小杯的容量。
这两个算式虽然正确,但不够完美。
教者指导学生在这两个算式的前面,应该先写出求大杯个数的式子6÷3+1=3(个),或求小杯个数的式子6+3=9(个),把自己进行的替换的思路表示出来。
教者还引导学生要及时进行检验,确认结果正确之后再写出答句。
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之一,更是严谨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
3、引导学生感悟解题方法里的数学思想。
感悟解题方法里的数学思想,是策略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能使例题的教学价值超越通常的解题,获得更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教者通过引导学生说策略的环节,使“假设——替换”从潜在的、无意识的状态,变成清晰的、能主动使用的解题资源。
学生的策略的体会越深刻,策略意识就越强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评课稿2今天,聆听了陆君超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
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们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鸡兔同笼类型。
1. 鸡和兔共有8只,共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解析:假设8只全是鸡,那么一共有脚2×8 = 16只。
实际有26只脚,多出来的脚是因为把兔当成鸡了。
每把一只兔当成鸡就少算4 - 2=2只脚。
总共少算了26 - 16 = 10只脚,所以兔有10÷2 = 5只,鸡有8 - 5=3只。
2.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解析:假设35只全是鸡,脚的总数为2×35 = 70只。
实际有94只脚,少算了94 - 70 = 24只脚。
每把一只兔当成鸡就少算2只脚,所以兔有24÷2 = 12只,鸡有35 - 12 = 23只。
3. 停车场上停着三轮车和自行车共20辆,一共有50个轮子。
三轮车和自行车各有多少辆?- 解析:假设20辆全是自行车,轮子总数为2×20 = 40个。
实际有50个轮子,少算了50 - 40 = 10个轮子。
每辆三轮车比自行车多3 - 2 = 1个轮子,所以三轮车有10÷1 = 10辆,自行车有20 - 10 = 10辆。
二、工程问题类型(假设工作总量等情况)4.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
现在甲、乙合作若干天后,乙因事离开,从开始到完成任务共用了8天。
乙做了多少天?- 解析:假设8天全是甲做的,甲8天完成的工作量为(1)/(12)×8=(2)/(3)。
整个工程看作单位“1”,那么乙完成的工作量为1-(2)/(3)=(1)/(3)。
乙的工作效率是(1)/(15),所以乙工作的天数为(1)/(3)÷(1)/(15)=5天。
5.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
甲先做4小时后,余下的由甲乙一起完成。
还需要多少小时?- 解析:假设这件工作总量为单位“1”。
甲的工作效率为(1)/(20),乙的工作效率为(1)/(1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讨、发现、总结假设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策略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假设策略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掌握假设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2.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假设策略,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假设的步骤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假设策略。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假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内容和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华有1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例如:小明有8个橘子,小华有12个橘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橘子?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假设策略。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假设的步骤和方法。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按照假设策略进行解答,并汇报解题过程。
教师点评并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假设策略。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提升 运用假设法解决运费问题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运用假设法解决运费问题
例运输公司为玻璃店运玻璃,每运一块可得运费0.7元,如果打破一块,除了不得运费外,还需赔偿损失费7元。
一次运玻璃2000块,实得运费1246元,打破了多少块玻璃?
分析运2000块玻璃,假设一块也没有打破,可得运费0.7×2000=1400(元),实际得运费1246元,少了1400-1246=154(元)。
因为打破了一些玻璃,不仅不得运费,还要赔偿。
打破一块玻璃损失(0.7+7)元,由此可求出打破了多少块玻璃。
解答 (0.7×2000-1246)÷(0.7+7)
= (1400-1246)÷7.7
=154÷7.7
=20(块)
答:打破了20块玻璃。
总结
用假设法解题的思考方法:先根据解题的需要对已知条件作出假设,通过假设引出矛盾,然后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把原因分析清楚,题目就可以解答出来了。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苏教版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市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市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配套课件)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社渚中心小学虞新伟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例1,“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假设的思路,理解假设的解题过程,能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用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认知冲突。
1.口答列式,并说说数量关系。
把720ML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杯子里,正好都倒满。
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指名口答,并说说数量关系式(板书数量关系)。
2. 把720ML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学生遇到困难,老师:这题还能用刚才这个数量关系解决吗?能用720/7计算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说说。
预设:刚才是把720毫升倒入同一种杯子,而现在是倒入两种不同的杯子。
有的学生肯定在想,要是还是倒入同一种杯子该多好啊!二、解决问题,探索策略。
1.出示例1,理解数量关系。
(1)老师来补充一个条件: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师:大家再仔细读题,你能找出哪些数量关系呢?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2)汇报:6个小杯容量+1个大杯容量=720毫升;小杯容量╳3 = 大杯容量(贴出来)2.思考交流,探究策略。
(1)引导:那么根据我们刚才对题目意思的理解,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自备本上,如果有困难,可以看书。
(2)指名不同解法的学生上黑板板书。
6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倍数关系(假设法)含答案详解
6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倍数关系(假设法)例题详解例1:学校体育室买来球4个,排球8个,一共花了320元。
已知1个篮球的价钱与2个排球的价钱相等,每个篮球和每个排球各多少元?例2:妈妈买了9袋薯片和4盒巧克力,一共用去210元。
已知3袋薯片和2盒巧克力的价钱一样多,每袋薯片和每盒巧克力各多少元?例3:张叔叔买了1张餐桌和6把椅子,一共用去1035 元。
已知每把椅子的价钱是每张餐桌的13,每张桌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热身训练1.妈妈买了4千克水果糖和1千克奶糖,一共用去24元。
已知1千克奶糖的价钱与2千克水果糖的价钱相等,每千克水果糖和每千克奶糖各多少元?2.学校买了8个篮球和10个排球,一共用去960 元。
已知买7个排球的钱正好可以买4个篮球,每个篮球和每个排球各多少元?3.王老师和张老师带领52名学生去游乐场,买门票共花了280 元。
已知每张学生票的价钱是每张成人票的12,每张成人票和每张学生票各多少元?巩固练习1.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5倍,李老师买了3支钢笔和4支铅笔一共用去22.8元。
每支钢笔()元。
2.甲数与乙数的和是73,甲数的4倍与乙数的6倍的和是388。
甲数是()。
3.古时候,12只羊可换4头猪,10头猪可换2头牛,16只兔可换2只羊。
1头牛换()只羊,3头猪可换()只兔。
4.8块饼干的含钙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含钙量。
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还喝了1杯牛奶,含钙量共计500 毫克。
每块饼干和每杯牛奶的含钙量各是多少毫克?5.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 50袋,一共重2250千克。
已知1袋大米与2袋面粉一样重,每袋大米和每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6.王老师买了2支钢笔和15支圆珠笔,一共花了92元。
已知1支钢笔的价钱与4支圆珠笔的价钱相等每支钢笔和每支圆殊笔各多少元?7.6头小猪和5只小狗共重112千克。
已知2头小猪与3只小狗一样重,每头小猪和每只小狗各重多少千克?8.王老师买了3个篮球和8副乒乓球拍,一共花了400 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教学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例2,我做了PPT 课件,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记得几年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华应龙老师在二年级班上就讲了鸡兔同笼问题,当然主要是用画图法来解决的,但从中我们应该感觉到鸡兔同笼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们都是面对六年级的学生了。
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以下三点进行的其一:是弄清与例1形式题的区别,由区别到假设。
主要区别在于,想继续用替换的方法但不像例1那样有两种船的只数,当然两个不同的量的关系可以从各船的人数中得到。
由此引到先假设船的只数。
其二:是按照下面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想到假设法提出不同的假设画图(或列表)发现多了或少了进行调整得到结果。
其三:是弄清调整时要选择什么辅助策略。
例2时,学生既用了画图法,又用了列表法,而练一练的两条,教材主要让学生分别用画图法和列表法来解决。
特别是在练习第2题时,要让学生感觉到,数目太大了,画图法太麻烦了,选择用列表法解决方便些。
而且在学生用列表解决后,要让学生先估计大约各要几块,再假设的习惯,这一点可以从教材的表格中的数据来理解,发现用5块大展板时比176件少了,就不同再往少处假设了,同样用8块大展板比176多了,就不用再往多处假设了。
在假设与调整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估计与算出的数据信息,灵活调整,早早得到确切结果。
友情提醒:此处教学要尽可能的淡化列式方面的要求。
晚上利用补充差时间完成了《补充习题》中解决问题策略例2的作业,练习完后,我追问:这些题都是鸡兔同笼式的习题,但计算后,你怎么知道我们先算出的是鸡还是兔呢?没想到问题刚出口,就有好几位学生脱口而出假设全是鸡先求出的就是兔,假设全是兔先求出的就是鸡。
用刚完成的补充习题中的几道题验证了一下,确实如此。
我又追问了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呢?生:这帮家伙还真能,都想到老师问题的前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