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诊断(课堂PPT)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诊断 ppt课件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的诊断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b158e3b90d6c85ed3ac677.png)
4、并发性病害和续发性病害:
并发性病害:一种病害发生的同时,伴随着另一 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害的发生;
例如:柑橘线虫病发生同时,常伴随着衰退病发 生。
续发性病害:当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可继而发 生另一种病害,后者称续发性病害。例如:梨裂果 病,常续发霉心病、青霉病等。
PPT课件
32
小结
• 诊断的意义和目的; • 诊断的步骤;
PPT课件
23
3、病原鉴定
②、分离: 组织分离:将上述处理过的病组织块在无菌条 件下,移到普通马铃薯洋菜(琼脂糖)培养基上 (平面或斜面培养基均可)。
稀释分离:若不用病组织,则将病组织上的病原 物水洗后,直接配成悬浮液,经稀释后与熔化并冷 却至45℃的培养基混合,倒入灭菌培养皿中;或将 病组织压碎(多为细菌)配成悬浮液,划线法在培 养基平面上分离培养。
• 普遍率和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 柯赫氏法则及其局限性; • 接种方法; •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诊断注意事项及相关概念等。
PPT课件
33
对少见或新病害,必须进行柯赫氏证 病律(柯赫氏法则)后,才能确认病原 物。
PPT课件
19
3、病原鉴定
(3)柯赫氏法则: 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Koch是德国 医生,细菌学家。由于他最先分离出炭疽、结核、 霍乱病原菌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 在研究人体和动物病害病原的基础上,于1882年提 出证明某种微生物致病性的必要步骤,即柯赫氏法 则。该法则不仅对人医、兽医起到巨大作用,对植 物病害的研究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现在仍在发挥 着作用,但也并非完美无缺。
PPT课件
10
2、症状鉴别
外部症状和内部症状(如病毒病害的内含体): 症状鉴别对病害的诊断意义重大。各种植物病害 都有特异的症状。对于多发病、常见病,一般具有 较丰富“临床”经验(实践经验)的通过症状都可 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症状鉴别可用肉眼,也可借助扩大镜或显微镜检 查。
并发性病害:一种病害发生的同时,伴随着另一 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害的发生;
例如:柑橘线虫病发生同时,常伴随着衰退病发 生。
续发性病害:当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可继而发 生另一种病害,后者称续发性病害。例如:梨裂果 病,常续发霉心病、青霉病等。
PPT课件
32
小结
• 诊断的意义和目的; • 诊断的步骤;
PPT课件
23
3、病原鉴定
②、分离: 组织分离:将上述处理过的病组织块在无菌条 件下,移到普通马铃薯洋菜(琼脂糖)培养基上 (平面或斜面培养基均可)。
稀释分离:若不用病组织,则将病组织上的病原 物水洗后,直接配成悬浮液,经稀释后与熔化并冷 却至45℃的培养基混合,倒入灭菌培养皿中;或将 病组织压碎(多为细菌)配成悬浮液,划线法在培 养基平面上分离培养。
• 普遍率和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 柯赫氏法则及其局限性; • 接种方法; •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诊断注意事项及相关概念等。
PPT课件
33
对少见或新病害,必须进行柯赫氏证 病律(柯赫氏法则)后,才能确认病原 物。
PPT课件
19
3、病原鉴定
(3)柯赫氏法则: 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Koch是德国 医生,细菌学家。由于他最先分离出炭疽、结核、 霍乱病原菌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他 在研究人体和动物病害病原的基础上,于1882年提 出证明某种微生物致病性的必要步骤,即柯赫氏法 则。该法则不仅对人医、兽医起到巨大作用,对植 物病害的研究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现在仍在发挥 着作用,但也并非完美无缺。
PPT课件
10
2、症状鉴别
外部症状和内部症状(如病毒病害的内含体): 症状鉴别对病害的诊断意义重大。各种植物病害 都有特异的症状。对于多发病、常见病,一般具有 较丰富“临床”经验(实践经验)的通过症状都可 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症状鉴别可用肉眼,也可借助扩大镜或显微镜检 查。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ppt植物病害的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ppt植物病害的](https://img.taocdn.com/s3/m/87a2f8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9.png)
• 1 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大 气污染 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 干热风 日灼所致
• 2 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的症状致的 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 3 有明显的枯斑 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 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
• 防治病害按照其作用原理;通常分为回避avoidance 杜绝exclusion 铲除eradication 保护protection 抵抗resistance和治疗therapy 每个防 治途径又发展出许多防治方法和防治技术;分属于植物检疫 农业防 治 抗病性利用 生物防治 构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不同领域
• 人为传播主要载体是被有害生物侵染或污染的 种子 苗木 农产品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等
• 种苗本来就是病原物的自然传播载体;有完善的 传播机制;人为传播又延长了传播距离;扩大了 传播范围 带病种子苗木传入新区后可直接进入 田间;有利于病原物传染下一代植物;迅速扩大 蔓延 因此;
检疫性有害生物
• 在植物病原物和其它有害生物中;只有那些有可能通过人为传播
• 大多数的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以及所有的寄生植物 可以 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线虫病 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系仔细寻找
• 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物 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 1 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如寄 生藻 菟丝子 独脚金等
或分类上的地位 如是侵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 是真菌病害或是病毒病 害等 • 有些病害特征明显;证据确凿;可直接诊断或鉴定;如霜霉病或秆锈病 但有好 多场合是难以鉴定病原物的属种的;如花叶病易识别;由何种病原物引起就 必须经详细鉴定比较后才能确认
• 2 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的症状致的 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 3 有明显的枯斑 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 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
• 防治病害按照其作用原理;通常分为回避avoidance 杜绝exclusion 铲除eradication 保护protection 抵抗resistance和治疗therapy 每个防 治途径又发展出许多防治方法和防治技术;分属于植物检疫 农业防 治 抗病性利用 生物防治 构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不同领域
• 人为传播主要载体是被有害生物侵染或污染的 种子 苗木 农产品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等
• 种苗本来就是病原物的自然传播载体;有完善的 传播机制;人为传播又延长了传播距离;扩大了 传播范围 带病种子苗木传入新区后可直接进入 田间;有利于病原物传染下一代植物;迅速扩大 蔓延 因此;
检疫性有害生物
• 在植物病原物和其它有害生物中;只有那些有可能通过人为传播
• 大多数的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以及所有的寄生植物 可以 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线虫病 害侵害根部;要挖取根系仔细寻找
• 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物 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 1 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如寄 生藻 菟丝子 独脚金等
或分类上的地位 如是侵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 是真菌病害或是病毒病 害等 • 有些病害特征明显;证据确凿;可直接诊断或鉴定;如霜霉病或秆锈病 但有好 多场合是难以鉴定病原物的属种的;如花叶病易识别;由何种病原物引起就 必须经详细鉴定比较后才能确认
《植物病害诊断总论》课件
![《植物病害诊断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08d2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e.png)
植物病害的传播规律
植物病害的传播规律与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了解和掌握这 些规律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植物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植物上表现出来的异常现象和外部形态表现,如变色 、坏死、腐烂、萎蔫等,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害类型。
比较分析
人为传播
人类活动如调运种子、苗木等,可携 带病原物远距离传播。
03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田间诊断
直接观察
01
通过观察植物的外观变化,如叶片斑点、坏死、萎蔫等,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病害。
症状比较
02
将观察到的症状与已知的病害症状进行比较,初步确定可能的
病害类型。
环境因素分析
03
考虑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湿度、光照等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辅助诊断。
室内诊断
01
显微镜检查
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 结构及活动情况,确定病原菌种 类。
02
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将病原菌从病组织中分离出来, 并进行纯化培养,以便进一步鉴 定和研究。
03
生化与生理特性测 定
测定病原菌的生化与生理特性, 如碳源利用、产酸产气等,辅助 确定病原菌种类。
分子诊断
DNA提取
病原物的类型
真菌
是引起植物病害最常见的一类 病原物,如霜霉病、白粉病等
。
细菌
通常通过伤口侵入植物,引发 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
病毒
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见,通过昆虫、汁液等 传播,引起病毒性病害,如花 叶病。
线虫和原生动物
生活在植物体内,引起根结、 腐烂等症状。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植物病害的传播规律与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了解和掌握这 些规律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植物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植物上表现出来的异常现象和外部形态表现,如变色 、坏死、腐烂、萎蔫等,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害类型。
比较分析
人为传播
人类活动如调运种子、苗木等,可携 带病原物远距离传播。
03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田间诊断
直接观察
01
通过观察植物的外观变化,如叶片斑点、坏死、萎蔫等,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病害。
症状比较
02
将观察到的症状与已知的病害症状进行比较,初步确定可能的
病害类型。
环境因素分析
03
考虑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湿度、光照等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辅助诊断。
室内诊断
01
显微镜检查
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 结构及活动情况,确定病原菌种 类。
02
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将病原菌从病组织中分离出来, 并进行纯化培养,以便进一步鉴 定和研究。
03
生化与生理特性测 定
测定病原菌的生化与生理特性, 如碳源利用、产酸产气等,辅助 确定病原菌种类。
分子诊断
DNA提取
病原物的类型
真菌
是引起植物病害最常见的一类 病原物,如霜霉病、白粉病等
。
细菌
通常通过伤口侵入植物,引发 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
病毒
非常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见,通过昆虫、汁液等 传播,引起病毒性病害,如花 叶病。
线虫和原生动物
生活在植物体内,引起根结、 腐烂等症状。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害概述(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害概述(植物保护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54733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b.png)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难免会
得病,那么同学们见过或者了 解到植物有哪些病?
大家认为什么是植物病害呢,能
不能给它给出一个定义,或者说给 出一些特征,只要具备了这样的特 征就算是植物病害呢?
第病二的概念
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寄
生物侵害或受不良环境影响,而在生理、细
茭草黑粉菌
茭草(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为担子菌亚门 (Basidioy cotina),黑粉菌原(Ustilago)真菌。 寄生在茎上时,在未形成黑粉孢子以前,茎肿大 幼嫩可供食用,味道解美,营养丰富,并含纤维 多,通便,防肠癌等。 江苏等地均有分布。
思考
还有哪些常见的植物生病确提高 经济效益的现象?
非生物性病原
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如 温度、光照不适;水分、营养失调;土壤、空气中存在有 毒有害物质等都会使植物表现出病态。
植物病害的类型
(一)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二)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分:真菌病害、细 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性种子 植物引致的病害等。 (三)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分:气传病害、 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介体传病害等。 (四)根据表现的症状类型分:花叶病、斑点 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病、疫病、癌肿病 等。
5 、 1950 年 中 国小麦条锈病 大流行,小麦 减产60亿斤。
(6)1955年红麻炭疽病在中国华北地区流 行,导致红麻停种。
(7)1937年甘薯黑斑病从日本传入中国, 造成巨大损失。
(8)1974年玉米大斑病在中国东北地区流 行,发病200万公顷,减产20%。
(9)1996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中国辽宁 流行,绝收25万亩,损失2.5亿Kg。
得病,那么同学们见过或者了 解到植物有哪些病?
大家认为什么是植物病害呢,能
不能给它给出一个定义,或者说给 出一些特征,只要具备了这样的特 征就算是植物病害呢?
第病二的概念
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寄
生物侵害或受不良环境影响,而在生理、细
茭草黑粉菌
茭草(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为担子菌亚门 (Basidioy cotina),黑粉菌原(Ustilago)真菌。 寄生在茎上时,在未形成黑粉孢子以前,茎肿大 幼嫩可供食用,味道解美,营养丰富,并含纤维 多,通便,防肠癌等。 江苏等地均有分布。
思考
还有哪些常见的植物生病确提高 经济效益的现象?
非生物性病原
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如 温度、光照不适;水分、营养失调;土壤、空气中存在有 毒有害物质等都会使植物表现出病态。
植物病害的类型
(一)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二)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分:真菌病害、细 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性种子 植物引致的病害等。 (三)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分:气传病害、 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介体传病害等。 (四)根据表现的症状类型分:花叶病、斑点 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病、疫病、癌肿病 等。
5 、 1950 年 中 国小麦条锈病 大流行,小麦 减产60亿斤。
(6)1955年红麻炭疽病在中国华北地区流 行,导致红麻停种。
(7)1937年甘薯黑斑病从日本传入中国, 造成巨大损失。
(8)1974年玉米大斑病在中国东北地区流 行,发病200万公顷,减产20%。
(9)1996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中国辽宁 流行,绝收25万亩,损失2.5亿Kg。
植物病害的诊断PPT课件
![植物病害的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7363ebd15abe23492f4d23.png)
症状:全部症状类型
诊断方法:镜检、分离、接种
细菌病害
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
症状识别:斑点、萎蔫、腐烂、畸形。 水渍状、菌脓 显微镜检查:喷菌现象。
分离培养:NA培养基稀释法或画线法培养。观察单 个菌落特点。 人工接种:将分离的细菌接种于寄主植物或过敏性 发应植物,观察所得症状。
细菌病害
病毒病害
二、诊断的依据
(一)根据病害传染特性首先排除非侵染性病害
(1)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2)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表现生长不良或系统性 的症状,如畸形、白化、不实等。 (3)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具有明显的缺素症状,尤以 老叶或顶部新叶多见,多为缺乏某种必要的营养元素。
(二)侵染性病害特征
黄瓜白粉病
1.为害作物 除为害黄瓜、南瓜、苦瓜、西葫芦等瓜类和 豇豆、蚕豆等豆类外,还为害叶菜中的莴苣(笋)、 白菜和茄果类蔬菜。 2.症状 此病也叫“白毛”,主要侵染叶片,也可 为害茎(蔓)、荚,初期为淡黄色小点,后扩大成 白色粉斑,以致布满全叶,很像叶面撒了一层白粉。 严重的叶片发黄变脆,失去光合作用,引起大量落 叶。
3.发病规律
通过雨水、流水、带菌的堆肥及农 具等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0-24℃。刚出土 的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一般多在育苗中后 期发生。多在苗期床温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 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播种过 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茄子炭疽病
2.为害作物 除为害瓜类蔬菜中的黄瓜、冬(节)瓜、西 瓜、甜瓜、丝瓜、瓠瓜及豆类蔬菜中的菜豆、豇豆 外,还为害葱、茄果类、叶菜类蔬菜。 2.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茎、果实。叶片受害之初呈 苍白色或褪绿水渍状小斑点,发病后期病斑灰白色, 半透明,易穿孔,茎和果实病斑中间凹陷龟裂,病 斑与健部交界明显,病斑上有同心轮纹,度大时 病斑上有小黑点。发病重时,病斑互相愈合形成大 而不规则的斑块,导致叶片变黄枯死。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ppt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03f8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9.png)
建立完善的植物检疫 体系
通过建立植物检疫实验室、加强植物 疫情监测和普查,提高植物检疫的准 确性和及时性。
要点二
加强对外检疫
加强对进境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严 格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要点三
促进检疫技术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分子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等,提高检疫的准确性和 效率。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 植物病害的诊断 •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 不同植物病害的防治案例 • 未来植物病害防治的趋势 • 结论和建议
01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定义
植物病害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生长异常和产 量下降,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物因素以及不良 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等非生物因素。
合理耕作
进行轮作、深耕等措施,减少 病原物的积累和传播。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 力,减轻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
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菌剂、杀虫剂等,直接杀死或抑制病原物。
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熏蒸、拌种等不同的施药方法,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
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抗菌素、农用抗生素等, 防治植物病害。
采取生态控制措施
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改善水肥 管理、合理轮作等措施,改善 农田生态环境,抑制病害的发
生和传播。
加强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无病种子、种苗,合 理施肥、浇水等措施,预防和
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发展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 资源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
通过建立植物检疫实验室、加强植物 疫情监测和普查,提高植物检疫的准 确性和及时性。
要点二
加强对外检疫
加强对进境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严 格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要点三
促进检疫技术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分子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等,提高检疫的准确性和 效率。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 植物病害的诊断 •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 不同植物病害的防治案例 • 未来植物病害防治的趋势 • 结论和建议
01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定义
植物病害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生长异常和产 量下降,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物因素以及不良 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等非生物因素。
合理耕作
进行轮作、深耕等措施,减少 病原物的积累和传播。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 力,减轻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
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菌剂、杀虫剂等,直接杀死或抑制病原物。
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熏蒸、拌种等不同的施药方法,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
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抗菌素、农用抗生素等, 防治植物病害。
采取生态控制措施
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改善水肥 管理、合理轮作等措施,改善 农田生态环境,抑制病害的发
生和传播。
加强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无病种子、种苗,合 理施肥、浇水等措施,预防和
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发展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 资源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二、诊断的步骤
诊断的方法是先田间后室内,即由 田间现场的观察到症状观察,病原镜检, 进一步做好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 等工作。
对有实践经验的人来说,据植物病
害的症状,就可以确诊得了什么病,但
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正确诊断,我们须
按下列步骤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
11
1、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
到发病的田间进行现场观察, 尽量能把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 性病害区分开来,做到心中有 数。
27
4、分离病原物
从接种株上分离病原物,与第二步 的病原物一致。
通过以上验证,那么这种分离的病原 物就可鉴定是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物。
28
四、植物病害诊断时应注意的 问题
1、症状的复杂性: (1)、同一种病害,不同的品种,环境,
表现不同的症状; (2)、不同的病害导致相似的症状。 故,症状观察要细心、仔细、必要时进
病原—真菌。
如上述症状和病原稳合,
即可确诊为稻胡麻叶斑病,否
则,不稳合,需进行下步工作。
22
4、病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
把病原物从病组织中分离出来,接种 到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出的病原菌接种 到健康植株上,验证病原物能否引起相 同的症状,如症状相一致,接种的病原 就是病害的病原菌。
接种株病原物菌检,如看到的病原菌 与接种上去的病原一致,证明它是接种 株症状的病原物。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复习旧课:什么叫症状? 植物受到病原生物(如真菌、细菌、
病毒等)的侵染后,经过一定的病变, 最后在形态上表现出不正常的状态,病 部表面往往有病原物的特征,这种现象 总称为症状。它细分为病征和病状。 1、病征,不是所有病害都有; 2、病状,所有病害都有。
1
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受到气候、 土壤、栽培条件等的 影响,而导致植株得 病,这种病害叫非侵 染性病害。如图冻害 的麦穗。
33
真菌病害特点
真菌病害除表现 病状外,在被害部位 或早或迟都出现病征, 如菌丝,孢子等。查 阅有关书籍,症状与 病原相稳合,确诊。 有病征的一般是真菌 病、细菌病,镜检。 如图玉米瘤黑粉病, 冬孢子。
15
例子2
水稻尖部丑曲干 枯,就诊断为水稻干 尖线虫病。(真菌)
16
例子3
水稻叶片云纹形病
斑,后期有菌核,就诊
断它得了纹枯病。(真
病)
但症状对诊断不是绝
对可靠的,如不同的病 原物可产生相似的症状, 而一种病害的症状可因 寄主和环境条件而变化, 因此,用标本(病部) 镜检病原物很重要。
17
3、植物病害病原物的镜检
用显微镜检查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1)、真菌:
用挑针挑取病征镜检(锈病、白粉
病等),如病征不明显,可进行保湿1—
2天,再挑取病原物镜检。
18
(2)、(细菌)
用徒手切片的病组织看“喷菌”现 象,或挑取病原物镜检(用油镜)。
19
(3)、病毒
则要通过致病性验证,把病毒接种 到相同的植物上,导致相同的症状。
31
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病害原因:空气中的有毒物、水、矿 物质、温、光、气、肥等失调。
特点:病株发病较均匀,大片发病, 无中心病株,无传染迹象,无病征,症 状有变色、枯死、畸形、萎蔫等。
32
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病因:由真菌、细菌、病毒等侵染。 特点:植物表面或内部存在病原物,
多有病征,有中心病株。
(1)、侵染性病害:病害有 病变过程,有传染的迹象,多 数都有病征,有中心病株,向 四周蔓延。
例如:小麦锈病,我们看到小 麦地有一塘塘的枯黄现象(中 心病株),向四周蔓延,有的 发病重,有的发病轻。
12
(2)、非侵染性病害
多数病株在田间 分布比较均匀,成片 发生,无传染迹象, 无病征,无病变过程。
行镜检病原物。
29
2、病原菌与腐生菌混淆
通过病原的分离、培养、接种、验证。
30
3、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区别
侵染性病害,能镜检到病原;而非侵 染性病害不能。
总之,在诊断病害时,必须慎重,在 未获得确切根据时,不要急于下结论, 对不熟悉的病害,须镜检,接种,看病 征,弄清楚病原,确诊。否则,误诊, 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3
四、新病害的鉴定—柯赫氏法 则(Koch,s postu lates)
一种新的病害,病原物,症状都未见 过,就通过柯赫医生发明的柯赫法则诊 断。
24
1、病原物伴病害
病原物总是相伴病害而存在。
25
2、病原
病原物必须分离培养,并能描述它的 特征,在感病寄主上的特征。
26
3、症状
纯培养的病原物必须能接种到健康 的植株上,并能在接种株上表现相同的 病害。
2
非侵染性病害
如图干热风危害 的麦穗。
3
非侵染性病害
如图烟 草气候性斑 点病。
4
非侵染性病害
如图百草敌 药害
害的烟株。
6
侵染性病害
植物受到病原物 的侵染,而导致发病 的,叫侵染性病害。 如稻曲病,水稻受真 菌的侵染。
7
侵染性病害
如 图 油 菜 病 毒 病
8
侵染性病害
如图烟 草野火病。
9
一、诊断的概念
植保就是当好植物的医生,对病害进行诊 断、确诊,以便对症下药。
诊:就是对病害进行观察症状,镜检(病原 物),调查了解发病情况等。
断:就是在观察研究后,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根据结论提出防治意见。
诊断是治病的首要环节,只有正确诊断,才 能进行有效防治,否则延误病情,造成损失。
20
病毒病的测定
许多病毒病的特征是韧皮部坏死, 常用间苯三酚测定:
幼茎横切(2毫米) 1分钟 1%的间苯
三酚
浓盐酸 健株只木质部呈红
色
病株木质部、韧皮部呈红色
21
镜检
当我们检查到的病原菌,
不能确定是否是真正的致病菌
(病原和症状不稳合时,还需
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接种
实验。
例如:稻胡麻叶斑病,症状: 主要在叶片上散生许多如芝麻 粒大小的病斑。病斑中央为灰 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褐色, 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的两端 无坏死线,严重时,病斑互相 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
例如:油菜幼苗成片 萎蔫,无病征,病变 过程,缺水而致。如 图玉米白化病。
13
(3)、虫害
有缺刻孔洞,无 病变过程。例如:小 麦上的缺刻、孔洞, 是蝗虫危害。
14
2、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
把带病植株采回 室内,进行症状观察, 对病害症状典型的, 一下就能诊断出是什 么病。
例子1:水稻稻瘟病的 梭形病斑。(真菌)
二、诊断的步骤
诊断的方法是先田间后室内,即由 田间现场的观察到症状观察,病原镜检, 进一步做好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 等工作。
对有实践经验的人来说,据植物病
害的症状,就可以确诊得了什么病,但
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正确诊断,我们须
按下列步骤进行植物病害的诊断。
11
1、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
到发病的田间进行现场观察, 尽量能把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 性病害区分开来,做到心中有 数。
27
4、分离病原物
从接种株上分离病原物,与第二步 的病原物一致。
通过以上验证,那么这种分离的病原 物就可鉴定是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物。
28
四、植物病害诊断时应注意的 问题
1、症状的复杂性: (1)、同一种病害,不同的品种,环境,
表现不同的症状; (2)、不同的病害导致相似的症状。 故,症状观察要细心、仔细、必要时进
病原—真菌。
如上述症状和病原稳合,
即可确诊为稻胡麻叶斑病,否
则,不稳合,需进行下步工作。
22
4、病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
把病原物从病组织中分离出来,接种 到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出的病原菌接种 到健康植株上,验证病原物能否引起相 同的症状,如症状相一致,接种的病原 就是病害的病原菌。
接种株病原物菌检,如看到的病原菌 与接种上去的病原一致,证明它是接种 株症状的病原物。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复习旧课:什么叫症状? 植物受到病原生物(如真菌、细菌、
病毒等)的侵染后,经过一定的病变, 最后在形态上表现出不正常的状态,病 部表面往往有病原物的特征,这种现象 总称为症状。它细分为病征和病状。 1、病征,不是所有病害都有; 2、病状,所有病害都有。
1
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受到气候、 土壤、栽培条件等的 影响,而导致植株得 病,这种病害叫非侵 染性病害。如图冻害 的麦穗。
33
真菌病害特点
真菌病害除表现 病状外,在被害部位 或早或迟都出现病征, 如菌丝,孢子等。查 阅有关书籍,症状与 病原相稳合,确诊。 有病征的一般是真菌 病、细菌病,镜检。 如图玉米瘤黑粉病, 冬孢子。
15
例子2
水稻尖部丑曲干 枯,就诊断为水稻干 尖线虫病。(真菌)
16
例子3
水稻叶片云纹形病
斑,后期有菌核,就诊
断它得了纹枯病。(真
病)
但症状对诊断不是绝
对可靠的,如不同的病 原物可产生相似的症状, 而一种病害的症状可因 寄主和环境条件而变化, 因此,用标本(病部) 镜检病原物很重要。
17
3、植物病害病原物的镜检
用显微镜检查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1)、真菌:
用挑针挑取病征镜检(锈病、白粉
病等),如病征不明显,可进行保湿1—
2天,再挑取病原物镜检。
18
(2)、(细菌)
用徒手切片的病组织看“喷菌”现 象,或挑取病原物镜检(用油镜)。
19
(3)、病毒
则要通过致病性验证,把病毒接种 到相同的植物上,导致相同的症状。
31
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病害原因:空气中的有毒物、水、矿 物质、温、光、气、肥等失调。
特点:病株发病较均匀,大片发病, 无中心病株,无传染迹象,无病征,症 状有变色、枯死、畸形、萎蔫等。
32
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病因:由真菌、细菌、病毒等侵染。 特点:植物表面或内部存在病原物,
多有病征,有中心病株。
(1)、侵染性病害:病害有 病变过程,有传染的迹象,多 数都有病征,有中心病株,向 四周蔓延。
例如:小麦锈病,我们看到小 麦地有一塘塘的枯黄现象(中 心病株),向四周蔓延,有的 发病重,有的发病轻。
12
(2)、非侵染性病害
多数病株在田间 分布比较均匀,成片 发生,无传染迹象, 无病征,无病变过程。
行镜检病原物。
29
2、病原菌与腐生菌混淆
通过病原的分离、培养、接种、验证。
30
3、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区别
侵染性病害,能镜检到病原;而非侵 染性病害不能。
总之,在诊断病害时,必须慎重,在 未获得确切根据时,不要急于下结论, 对不熟悉的病害,须镜检,接种,看病 征,弄清楚病原,确诊。否则,误诊, 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3
四、新病害的鉴定—柯赫氏法 则(Koch,s postu lates)
一种新的病害,病原物,症状都未见 过,就通过柯赫医生发明的柯赫法则诊 断。
24
1、病原物伴病害
病原物总是相伴病害而存在。
25
2、病原
病原物必须分离培养,并能描述它的 特征,在感病寄主上的特征。
26
3、症状
纯培养的病原物必须能接种到健康 的植株上,并能在接种株上表现相同的 病害。
2
非侵染性病害
如图干热风危害 的麦穗。
3
非侵染性病害
如图烟 草气候性斑 点病。
4
非侵染性病害
如图百草敌 药害
害的烟株。
6
侵染性病害
植物受到病原物 的侵染,而导致发病 的,叫侵染性病害。 如稻曲病,水稻受真 菌的侵染。
7
侵染性病害
如 图 油 菜 病 毒 病
8
侵染性病害
如图烟 草野火病。
9
一、诊断的概念
植保就是当好植物的医生,对病害进行诊 断、确诊,以便对症下药。
诊:就是对病害进行观察症状,镜检(病原 物),调查了解发病情况等。
断:就是在观察研究后,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根据结论提出防治意见。
诊断是治病的首要环节,只有正确诊断,才 能进行有效防治,否则延误病情,造成损失。
20
病毒病的测定
许多病毒病的特征是韧皮部坏死, 常用间苯三酚测定:
幼茎横切(2毫米) 1分钟 1%的间苯
三酚
浓盐酸 健株只木质部呈红
色
病株木质部、韧皮部呈红色
21
镜检
当我们检查到的病原菌,
不能确定是否是真正的致病菌
(病原和症状不稳合时,还需
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接种
实验。
例如:稻胡麻叶斑病,症状: 主要在叶片上散生许多如芝麻 粒大小的病斑。病斑中央为灰 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褐色, 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的两端 无坏死线,严重时,病斑互相 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
例如:油菜幼苗成片 萎蔫,无病征,病变 过程,缺水而致。如 图玉米白化病。
13
(3)、虫害
有缺刻孔洞,无 病变过程。例如:小 麦上的缺刻、孔洞, 是蝗虫危害。
14
2、植物病害的症状观察
把带病植株采回 室内,进行症状观察, 对病害症状典型的, 一下就能诊断出是什 么病。
例子1:水稻稻瘟病的 梭形病斑。(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