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操作指导: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

合集下载

院前急救质量控制

院前急救质量控制

年度考试。一年一度考试有利于业务提高, 可以与复训结合,与上岗聘用相合。发达 国家只有持有年度合格证才能上岗。
院前医疗水平评定
心搏骤停院前复苏率较客观反映院前医疗 水平。心跳骤停的依据为意识丧失、呼吸 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表现室颤、 心电机械分离或直线。现场复苏成功依据 为恢复自主循环及心电图表现。现场复苏 成功人数占急救的心跳骤停人数的百分比 为现场复苏成功率。比较每年的心搏骤停 院前复苏率可反映院前急救系统医疗水平 的变化,有利于找出提高改进措施。
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
• 严格按院前急救医疗规范诊治制订当地院
前急救规范。我国统一的院前急救医疗规 范正在制订,在未完成时,制订当地规范 有利于提高当地院前急救总体水平。同时, 在法制观念大大加强的形势下,也需要规 范服务以减少医疗纠纷,一旦发生医疗纠 纷也有评定标准
提高院前急救病历质量
内容。除门急诊病历基本内容如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现场地址、主诉、现病史、 既往史、阳性体征、必要的阴性体征、辅 助检查结果外,应对出车时间、到达现场 时间、离开现场时间、送达目的地时间、 完成任务时间及病情分类、急救效果、是 否重大事件、是否开死亡证明等项目也必 须填写,时间要具体到分钟。
医疗事故的防范
• 提高医疗文件书写质量,在抢救过程中要及时,
认真记录时间,用药,采取的医疗措施,详细记 录病情变化,发展过程,要客观。保证无涂改, 无遗漏。
• 对要求签字的部分,必须明确告知义务,必须签
字,必要是按手印。
• 坚持六个必须原则,反对无节制,无条件迁就患
者。在医疗文件上要有体现。
学术科研。单位每年要召开一次学术会,鼓励急 救人员学术上的进步,在学术会上评出的优秀论 文推荐到地区或全国专业学术会,也可以推荐到 急救专业杂志社。鼓励开展院前急救科研,包括 软课题和硬件新器械,一些涉及院前和院内共同 的研究课题可以联合进行,例如心肌梗死溶栓新 药治疗、心跳骤停复苏器械、开展急诊外科手术 疗效研究等。

中国院前急救服务模式及特点

中国院前急救服务模式及特点

中国院前急救服务模式及特点中国的院前急救服务模式及其特点院前急救是指在病患抵达医院之前,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的紧急救治。

在中国,院前急救服务模式涵盖了医疗急救车辆的建设、急救服务网络的构建以及急救人员的培训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中国院前急救服务模式的特点:一、医疗急救车辆的建设中国注重医疗急救车辆的建设,积极推行"一车一证一员"的制度。

一辆车指的是配置了必要急救设备的救护车辆,一证指的是车载医疗急救服务证书,一员指的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人员。

这样的制度确保了急救车辆设备齐全、人员熟练,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

二、急救服务网络的构建中国急救服务网络正在不断完善,通过建立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点等机构,将院前急救服务紧密连接起来。

急救中心是指专门负责指挥协调救护车出车和急救人员的机构,急救分中心是指区域性的急救指挥机构,急救站点是指设置在社区或者重要交通要道的急救点。

通过网络建设,能够快速响应急救需求,并且能够实现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三、急救人员的培训中国注重急救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急救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喂食等,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

培训还包括模拟实战训练,提高急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四、急救费用的支付中国实行多元化的急救费用支付方式,包括政府投入、社会捐助和患者支付。

政府投入主要用于急救车辆的购置和机构建设,社会捐助主要用于急救设备的更新和补充,患者支付则是为了解决部分医疗救治费用。

通过多元化的支付方式,确保了急救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应急救援联动总结起来,中国的院前急救服务模式具有医疗急救车辆建设、急救服务网络构建、急救人员培训、急救费用支付和应急救援联动等特点。

通过这些特点的结合,中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院前急救服务,保障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院前急救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院前急救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院前急救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1、院前急救原则先救命再治伤(治病),先重后轻,先排险后施救,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以抢救为主,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

2、转送原则,在伤病情允许前提下,必须在医护监护下迅速送到医院救治,途中密切观察伤病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做好现场记录及转送记录,并妥善保管。

3、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特点:(1)社会性、随机性(2)时间紧急(3)流动性大(4)医疗急救环境差(5)病种复杂(6)以对症治疗为主(7)体力强度大4、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素质:(1)思想心理素质(2)专业技术素质(3)护理职业素质(4)护士身体素质。

5、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要求(1)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2)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应用剂量和观察要点(3)掌握院前急救中病人常见急症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现场救治工作。

(4)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如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等。

(5)在执行抢救任务中必须服从统一命令,不得擅离岗位,随时解决病人问题。

6、护理体检包括望、触、叩、听等基本物理检查,尤其侧重于生命体征变化的观察及发现可用护理方式解决的问题。

7、护理体检应注意那三清听清病人或旁人的主诉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看清与主诉相付合的症状体征及局部表现8、急救护理程序主要包括护理体检实施急救护理措施转送及进行途中监护9、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宜用吗啡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进行抢救,第一步应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11、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的患者,诊断属:高血压脑病12、休克的基本原因是DIC13、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14、尿毒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功能不全1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是: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16、在我国糖尿病的死亡主要原因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17、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18、脑出血病人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常见于:颞叶沟回疝19、脑疝形成时,不可以腰椎穿刺20、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为:降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

急救护理—院前急救的特点和原则

急救护理—院前急救的特点和原则

原则
1.立即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区
(1)先复苏后固定(2)先止血后包扎(3)先重伤后轻伤
2.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 3.急救与呼救同时进行 4.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5.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 6.搬运与医护一致性 7.加强途中监护并记录病情
我国院前急救工作模式
类型 广州模式
上海模式
特点
(六)以对症治疗为主
在院前急救现场,通常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条件来 给医护人员进行患者伤(病)情的鉴别诊断。他们的主要任 务是对症急救,也即能使病人初步得以救生的各种对症急救工 作。
特点
(七)体力强度大
道路不平坦等带来的颠簸劳累,院前急救现场的复杂多样, 随身携带急救箱,既要救治病人,又要指导和帮助搬运病人 等,因此在急救的整个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这就要求救 护人员需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重庆模式
北京模式 香港模式及 苏州模式 沈阳模式
特点
医院进行行政划区,通过调度指挥全市医院急诊室的救 护车开展院前急救
单独开展院前急救,主要开展单一的院前急救工作,院 前人员均隶属于急救中心
主要依托于综合医院开展院前急救,目前,医院急救中 心建在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内
独立型的院前、院内结合急救模式,多被认为不适合北 京,其未能充分利用其他医院的医疗资源
院前急救的特点与原则
特点
(一)社会性及随机性较强
社会性强:院前急救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已 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 随机性强:病人呼救无时间限制,病情种类多样 化,重大事故或灾害的发生时间及地点往往也是 个未知数。
特点
(二)时间紧急
(1)行动急:不管是危重患者还是急诊患者,几乎 都是急病或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急救工作必须充分体现 “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紧急处理,刻不容缓。

急症护士在院前急救中的工作特点及作用探讨

急症护士在院前急救中的工作特点及作用探讨

急症护士在院前急救中的工作特点及作用探讨目的:对急症护士在院前急救中的工作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对以往急症护士进行院前急救的病例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了解在急症护士的工作过程中,其工作特点与相关作用。

结果:经过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后,将急症护士的工作特点分为四类,主要包括时间连续性、主动独立性、技术性、协调性。

其在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急诊护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对相关生理指标进行记录和分析,协调院前急救和入院急救的相关事宜,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

结论:急诊护士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应该明确急诊护士的工作特点,提升其个人素质和主动性,提升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

标签:急诊护士;院前急诊;特点;作用院前急救主要是针对于出现重大交通事故、建筑事故或患者突发性疾病等情况下才进行的现场急救方式,其主要是由一名医生与多名护士配合进行的。

这项工作是保证患者生命,保证入院急救的重要衔接过程,其在开展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具有极为复杂的特定[1]。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分析的对象是从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院前急诊的病例中随机选出的,并且结合相关急诊护士院前急救工作标准等文献进行分析。

本次分析的病例共510例,其中出现交通事故的患者共167例、出现建筑事故的患者共148例、出现病症紧急发作的患者有173例、其它病例22例。

其中有31例患者在急救现场即宣告死亡,26例患者在转入院内进行急诊过程中出现死亡,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包括器官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等。

1.2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回顾式分析方法和文献分析法,对既往的院前急救患者病例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急诊护士的院前急救特点和作用进行探讨。

同时还要对病例中负责院前急救的护理人员进行随访和调查,了解其工作性质,并在护理人员同意下进行提问,所提问题主要包括其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工作,在急救工作中对自己的定位,在进行院前急救工作时所面对的困难等。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

注意:
1、当医务人员接到出诊命令要在出车登记本上记录 (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和随行 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 到达时间)和随行 人员。 2、出车执行120急救任务返回医院时,(出诊医生) 、出车执行120急救任务返回医院时,(出诊医生 出诊医生) 须向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室报告情况并做好登记。 3、接到120急救调度中心指令后,救护车(5)分 、接到120急救调度中心指令后,救护车(5 钟内出诊;救护车遇到(堵塞) 钟内出诊;救护车遇到(堵塞)断续使用报警器。
狭义: 指通讯、运输和医疗三方要素所构成的专业 急救机构。救护包括: ①现场紧急处理 ②监护转运至医院
二 院前急救的任务、特点 院前急救的任务、 ▲任务: 任务: 1、对呼救病人进行现场的急救和转运;(5%,10-15%) 对呼救病人进行现场的急救和转运;(5%,102、对各类灾难进行急救的同时,做好合理分流; 对各类灾难进行急救的同时,做好合理分流; 3、承担特殊任务的救护值班,如比赛、重要会议等。 承担特殊任务的救护值班,如比赛、重要会议等。
(三)搬运、监护和记录 搬运、 1、担架搬运法 最常用。适于病情重和运送远途的病人。 最常用。适于病情重和运送远途的病人。 种类:走轮担架、帆布担架,或用简易(绳索、 种类:走轮担架、帆布担架,或用简易(绳索、 被服)制成担架。 被服)制成担架。
方法: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 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 方法: 病人头部在后, 病人头部在后, 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 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 行动要一致, 行动要一致,下楼梯时
五、院前急救原则
• 1、迅速判断:地点 事件 人数 迅速判断: • 2、病情现场评估:用好色彩标识、保护自己和伤员 病情现场评估:用好色彩标识、 • 3、施救措施: 先救命、后治伤,分轻重缓急 施救措施: 先救命、后治伤, • 4、及时转运:转运中注意采取减轻痛苦的措施 及时转运: • 5、及时报告,听从指挥 及时报告,

院前急救的六大特性)

院前急救的六大特性)

浅谈院前急救的六大特性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

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院前急救工作的任务是:日常急救,意外灾害的抢救,大型会议活动的救护及特殊身份人员的救治。

院前急救工作具有一般医疗工作所表现出的救死扶伤等职业特点,同时还有其独特的工作性质。

1、社会性:社会是指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群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

院前急救的公共职能: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系统的一部分,为公众提供快捷优质的院前急救服务。

院前急救的工作环境:院前急救医生对病人施治时工作环境是开放的环境,在家庭、马路、商场、会场、公园、办公室、影剧院等处,空间环境大小不一、光照明暗不一、诊台形状不一。

院前急救面对的人群:院前急救医生对病人施治时面对除病人以外的人群是多种身份,家属、工人、农民、干部、外宾、学生、儿童、异性、同性等,公众的价值观不一、判断标准不一、关心程度不一。

社会的复杂性、环境的多变性、人们价值的多样性、医疗行为的暴露性。

院前急救医生应认识这一特性,具备应对客观环境和社会现象多变的能力,才能院前医疗实践中做到周到完美。

2、时间性:时间是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时间性是事物在某一段时间内才有效、有意义或有作用的特征。

时间可分为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等。

物理时间是现代科学社会中系统化了的时间,为其他各类时间提供精确的客观标准,是一切存在的公共尺度。

心理时间是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离散性质,表现为时序可以逆转,可以交叉跳跃,时间有长短之别,时间有质量上的差异等。

院前急救工作中当120某一呼救者接到让其等待的急救信号后,此时的物理时间就进入人的感觉和心理之中。

心理时间在起决定作用,在支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

面对着病人焦虑面孔和痛苦的呻吟,他会感觉物理时间1分钟相当于心理时间的2分钟或更长时间,以此标准等待急救车的到来。

院前急救工作方法

院前急救工作方法
17
3、院前急救是科学 诊断应实事求是。
院前病人往往病史收集不详,客观检查不全,对其诊 断不要勉强,不要牵强附会,应实事求是,能确诊的 疾病尽量写出诊断,但诊断不清可写待查,以待入院 继续确定诊断。如猝死与车到人已死,猝死是一种疾 病,车到人已死(这是我们自创的一个不科学的名词) 是指我们到现场以前患者已经死亡,但死亡原因不清 楚,我们填写死亡证明时一定要注意,否则可能成为 犯罪分子的帮凶。法医讲的一起凶杀案,已经给我们 敲响了警钟。同时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也是 我们防止差错事故的关键。
11
3、 要全面的询问病史后综合所有临 床资料做出诊断或推断
如:对脑梗死的病人,常犯的错误是只问脑梗死的 病史。其实还应询问基础疾病病史,如高血压、糖尿 病、冠心病等,同时应预想到脑水肿,合并心脏问题、 高血糖等问题;尿毒症呼吸困难的病人要想到心衰、 尿毒症肺、尿毒症心包炎等同时还应意识到患者可能 伴有高钾血症有猝死的可能也有上消化道出血、癫痫 的可能。总之应考虑围绕主要疾病的所有相关问题, 前后左右都要考虑到。 只有掌握资料全,才能正确判 断预后,才能想到转运时应预防那些情况。
临床工作中,通常运用从资料(病吏、体征 及辅助检查)到疾病,然后再从疾病回到资料, 就是说假如是某种疾病,现有资料是否能完全 解释,哪些资料可解释,哪些资料不能解释, 对不能解释的问题需要继续检查,这样达到正 确诊断。在诊断中应有正反两方面证据,千万 不能臆测性否定。
14
三、具体工作策略
15
1、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18
4、要有灾害救援意识
这是一个院前急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灾 害事故中院前急救人员既是现场的急救员,又 是现场救援的第一指挥者。而后一角色更为重 要。因此,灾害现场的急救人员既要迅速对现 场伤亡情况做出评估、反馈信息给领导,请求 中心增派后援,又要做好现场伤员的检伤、紧 急处置及指挥伤员的分流转运。千万不能做一 个慌乱的搬运工。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

【关键词】院前急救特点护理院前急救是指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进入医院前的急救,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的监护。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及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须分秒必争,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尽可能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作为施救者应熟练掌握它的基本特点,从思想上到工作上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以利于圆满地完成抢救任务。

1 院前急救的特点1.1 突发性需院前急救的病员往往是突发的,时间、地点、人员不定,涉及的学科不定。

因此,就增加了院前急救的难度。

1.2 紧迫性突发急症和突发性灾害事故发生后,病员病情复杂、危重,需紧急抢救、就地抢救的人数多。

有资料统计,心跳、呼吸骤停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者可能有50%存活;6分钟脑细胞即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开始复苏者100%不能存活。

因此,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分秒必争,就地抢救与加强运转途中抢救并重。

1.3 艰难性艰难性是指灾害发生的病员涉及的学科种类多、伤情重,有时成批出现,一个人身上可能有多个系统、多个器官同时受累,而院前急救条件简陋,急救物品不很齐全。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过硬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完成急救任务。

1.4 灵活性院前急救常常是在道路、家庭等环境下进行的,而救护车所备的抢救器材和药品有限。

因此,在抢救工作中应灵活机动、统筹兼顾。

先救命、救急,其他可缓一步的治疗措施,待转运至医院内再进行。

否则,就会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1.5 关键性医学急救包括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

而院前急救是第一现场的急救,是非常关键的抢救,如果院前急救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院内的抢救成功率。

如对猝死患者及创伤大出血患者的抢救等。

因此,只有院前急救做好了,院内进一步的抢救才有保障。

2 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2.1 院前急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院前急救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

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

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
32
伤情评估 C昏迷与颅脑损伤
通过确定意识清醒程度 伴有瞳孔改变 有昏迷重,无不是重伤。
33
伤情评估 D猝死与心搏骤停(停博时间 不超过8-10分钟)
判断是否有心跳呼吸--心肺复苏
如果没有心跳呼吸在10分钟内-重
如果没有心跳呼吸且超过10分钟,或者患者出现头 颈胸腹破裂甚至离断伤--死亡
如果有心跳呼吸并且保持正常--不是重伤。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21
初级评估:MEWS在危重患者应用(体 温、脉搏、收缩压、呼吸、意识、尿 量)分值大于4分应该引起重视。 次级评估:患者病情评估:运用现状 (主诉、还要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 发现伤病员的阳性体征。 背景:既往史在询问病史的同时进 行(用药情况、住院史、手术史)
院前急救病情评估
17
院前急救内容
1、院前急救概述 2、院前急救原则 3、院前急救程序 4、院前急救病情评估 5、现场检伤分类、方法、护理查体 6、急救技术具体操作 7、院前急救各类患者转运注意事项
18
院前急救的概念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是急 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急、重、危 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 是指对急、危、重伤病员的事发现场和转送途中的急救医疗。
34
护理查体
1、一般情况 意识状态、生命体征、体位、面色、气味、自主
1、热情接待,快速接诊 2、按病情缓急和就诊先后安排接诊顺序 3、提前准备
二、分诊
分诊方法:1、询问:病人主诉病情及病史
2、查看:客观体征 分诊技巧:S3O、A分P诊公:式分专科进行诊断、治疗
S (subjective) 主诉 O (objective) 观察 A (assess) 估计

关于院前急救的特点与护理

关于院前急救的特点与护理
1 . 4多样 性 呼救 的病 人疾 病 种类 多 样 , 涉及 各科 , 而 且 是未 经各 科 筛选 的 急症 和危 重症 。病 人 可能有 明确 诊断 的 , 也 可能是 尚无 明确 诊 断而
2 . 7加 强途 中监 护 , 并 详 细记 录。在 转 运 伤员 过 程 中 , 要 严 密 观 察病 人生命 体征 的变 化 , 持 续 进 行 抢 救 性 护 理工 作 , 如吸氧, 输 液、 注射 药物 及其他 必要 的护 理措施 。并 对生命 体征 和护 理措 施 作 详 细记 录 。
2 0 1 4年第 1 期
葡 萄糖 注射液 5 0 m L中 3 0 m i n内滴 完 。氢 化可 的松 5~ 1 0 m g / k g , 每
温寒 冷也 易引起 哮 喘 。
日剂量 不超 过 1 —1 . 5 g 。对 于炎症 息 儿 出现 烦躁 不 安 , 精神 紧 张 的 患儿 , 必要 时用水 合氯 醛灌肠 。 2 . 5饮 食护 理 给予 富含维 生素易 消化 的食 物 , 应 尽量避 免食 用 诱 发哮 喘 的食 品 , 如鱼 、 虾、 蛋、 奶 等含 蛋 白质丰 富 的食 物 。应 少 食 多餐 。保证 营养均 衡搭 配 , 以利 病 情康 复 , 家 长 要经 常 细 心观 察 患 儿 的饮 食 , 不 难找 到对 哮喘 致 敏 的食 品 。随 着患 儿 年 龄 的增 长 。 病 情 的好 转 , 尤 其是 机体 免疫 功 能逐 渐增 强 , 食 物 过敏 的种类 也 就 随 之减少 。因此 , 也 要不 断地解 除某 些限 吃 的食 品 。
性 阶段 , 为病人 接 受进 一步诊 治创造条 件 。准确 、 合理 、 快速 的 院前急 救措施 , 对挽 救病 人 生命 , 减 少伤 残率起 着举足 轻 重 的作 用 。

院前急救操作规范及流程

院前急救操作规范及流程

检伤分类
检伤分类采用START即 简单(Simple)的分类(Triage)和(And)快速(Rapid)的治疗(Treatment),用此方法评估患者不到一分钟。
评估顺序
1.呼吸
2.循环
3.意识
如伤员呼吸 >30次/min 或<10次/min 为第一优先, 置红色标记。
医院急诊科作用
医院急诊科,伤员运到急诊科要按照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原则(A、B、C、D、E程序)从头到脚检查,进行进一步评估。
评估项目
O2/IV/RR/PR/Fluid:给氧、建立静脉通路,评估呼吸,脉搏,进行液体复苏。 BP /RR/PR/T/SaO2/意识: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和意识。 Rate/Volume/Pump/Residence:检查呼吸、心率、液体量是否够,心脏功能,外周灌注。 上述评估之后,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即可做ECG/B超/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X线/CT。
用手压嘴唇或 指甲床,如在 2秒内不能恢 复则为急危病 人第一优先 。
患病人不能听 医生指令,则 为第一优先。 如能听指令则 为不优先,置 黄牌。
检伤分类原则
(一) 极危险、第一优先,即国际統一伤票"紅色"者,如: 1.呼吸停止或呼吸道阻塞 2.被目击的心跳停止 3.动脉破裂或无法控制的出血 4.稳定的颈部受伤 5.严重的头部受伤且意识昏迷 6.开放性胸部或腹部伤害
(二)急救物品 1、各种注射用物:注射器、抢救针、输液/输血加压器. 2、通气用物:呼吸机、简易人工呼吸囊、拉舌钳、张口器、压舌板、口咽通气管、氧气枕.
3、各类无菌包:气切包、静切包、导尿包. 4、其他:三腔二囊管、应急灯、手套、冰帽、接线板. 5、除颤仪、监护仪、心电图机、 快速血糖检测仪

院前急救的特点和护理对策

院前急救的特点和护理对策
从 发 病 现 场 到送 达 医 院 之 前 的 就 地 抢 救 以及 监 护 、 送 到 医 运
循 环 支持 【, 三 是 用 听 、 、 方 法 评 估 , 三 种方 法 可在 1第 l 问 看 这
1 钟 内完 成 。 分 本组 临床 资 料表 明 , 院前 急救 中以车祸致 伤及
心脑 『 管疾 病 占主要 部 分 , 大 多 数患 者 病 情 严重 。 要争 f l _ L 绝 需 分 夺 秒地 施行 紧急 处置 。 速 高效 的 院前急 救护 理在整 个 院 快 前救 治过 程 中起着 相 当重 要 的作用 . 准确地 评 估 伤情是 首要
本组 院前 急救病 例 6 7例 , 中 , 5 其 男性 3 0例 , 87 % ; 2 占4 .1 女性 3 7例 , 5 .9 3 占 1 %。年 龄 6 9 2 ~ 2岁 , 其疾 病分 类 见表 1 。
表 1 6 7例 院 前 急救 疾 病 分 类 5
பைடு நூலகம்
建 立静 脉 通路 , 据 病情 给 予 解痉 、 痛 、 喘 、 血 等对 症 根 镇 止 止 处 理 。对 于 呼吸 困难者 给 予 氧气 吸 人 : 于 呼吸 、 跳停 止 对 心 者 , 即进 行心 肺初 级 复苏 术 , 立 患者 平 卧于 硬板 床 上 , 开衣 解 扣 和腰 带 , 放 气道 , 开 口对 口人 工 呼 吸 , 外 心脏 按 压 , 胸 应该
运 途 中患 者随 时会 出现 病情 变化 。 应对 患者 进 行持 续心 电监 护, 持续 给氧 或机 械通 气 , 持有 效 的静脉 通路 。 保 在搬运 过程 中注意 搬运 时方 法 的正 确 、 体位 的适 当 . 如方 法 不正 确 、 体位 不 当 , 往会使 患 者症 状加 重 或发 生并 发 症 。疑颈 椎 骨折 者 往 用 颈托 , 定好 担 架 、 者及 各种 管道 , 患 转运 患 者时 要 防止 管 道脱落。 连接 心 电监 护仪 , 试 呼吸 机 . 调 对转 运途 中可能 出现 的情 况 , 如窒 息 、 吸心 脏骤 停等 有 足够 的认 识 , 好 抢救 药 呼 备

急救护理学,知识点讲义,第二章 院前急救

急救护理学,知识点讲义,第二章 院前急救

第二章院前急救学习目标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和院前急救的基本程序理解: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院前急救的运行方式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和院前急救的网络化管理第一节概述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快速、安全地转送病人等院前急救的应急措施,都将挽回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并为后续救治打下良好基础,根据现在医学急救的观点,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四分钟,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最佳时间是30分钟,如果在关键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没有院前救护措施的介入,即使院内设施再好,医务人员的医术在高明也难以使病人起死回生。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1、社会性2、突发性3、紧迫性4、风险性5、复杂性二、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一)院前急救的任务①日常院前急救、②灾难事故院前急救、③大型集会活动的救护待命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急救知识的普及(二)院前急救的原则①、先排险后施救②、急救与呼救并重③、先重伤后轻伤④、先施救后运⑤、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⑥、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三、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一)国外的院前急救模式1.英-美模式:以现场对症处理为主,由急救技士和医助履行现场急救任务,然后将病人运到医院急诊科由急诊医师提供确定性整治,即”把伤病员送的医院“的救急救方式。

2.德-法模式:指导思想是”把医院带到病人身边“。

随车到达现场的是医师,救援医师是对伤病员的实施急救治疗,反应快捷,急救及时,并在现场实施,深入救治。

(二)国内院前急救模式1.独立性:如北京急救中心模式。

是相对功能较全、技术较高的以急救为主的独立型医疗机构,实行院前-急诊科-ICU一条龙的急救医疗体系。

2.纯院前急救:如上海、杭州,有独立的院前急救,直接隶属于市卫生局,不设医院,将所有伤员转到各科医院诊治3.院前兼院内型:如沈阳,除有独立的院前急救系统外,急救中心尚有院内治疗4.依托型:如重庆、成都等地,市急救中心依托于非营利性综合医院5.指挥型:如广州、天津,只有市急救指挥系统,具体急救任务由各大医院分片包干6.联合型:就是把公安(110)、消防(119)以及急救(120)合并在一个调度中心,像美国的911。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
管 疾 病 和 呼 吸 系统 疾 病 为 主 ,其 中 心 脑 血 管 病
询 问病 史及 发 病 过程 ,特别 注 意 与病 情 有 关 的关
键 细 节 ,对 清 醒 的病人 通 过 询 问 和观 察 ,注意 其
精 神及 心 理状 况 随 后要 查 看 伤情 、病情 ,观 察 与
主诉 相 关 的 症状 和 局 部表 现 ,而 后 进行 必要 的体 检 。对 病 人 进行 评 估 ,对 患 者 的伤 情 进 行疾 病 分
命及 安全运 转 。我 院 2 0 0 6年 1 2 0 月- 0 6年 1 2月 院
前 出诊 救 治 患 者 3 2 15例 ,现 就 其 疾 病 分 布 特点 、
院前 救 治 情 况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探讨 相 应 的护 理 对策。
3 讨 论
院前 急救 的 目的 是抢 救 生 命 、减 少 致 残 和安 全转 运 。其核 心 是快 速 反 应 ,迅 速 到达 现 场 ,实 施 综 合 的 急 救 措 施 ,分秒 必 争 地 开展 救 治工 作 。 要提 高 急救 工 作 的时 间 性 、预 见性 、准 确 性 ,急
5 .% ) 64 ,其他临 床科室 出诊 2 6例 ( 69 o 1 占 . %
1 2 方法 .
能够 娴熟 地 运 用各 种 急救 技 术 和抢 救 器 材 ,密 切 配合 医生 进 行抢 救 。必须 全 面 掌握 创 伤 与危 重 急 救 医学理 论 ,通 过 多 种形 式 进行 专 业 培训 ,熟 练 掌 握 各种 急 救技 能 ,从而 提 高 院前 救 护 质量 。本 组 临床 资 料 表 明 ,院 前急 救 中 以车 祸 致伤 及 心脑 血 管 疾 病 占主 要 部 分 ,绝 大 多 数 患 者 病 情严 重 , 需要 争 分 夺秒 地 施行 紧 急 处 置 。快 速 高效 的 院前

中国院前急救服务模式及特点

中国院前急救服务模式及特点

• 依托医院型:重庆为代表,即在一个条件较
好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建立一个完成院前急 救任务的专业单位,由于设置在医院内,院 前与院内医务人员可以进行交换,有利于医 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减少了急救 中心(站)与医院重复设置的行政管理职能 部门。但如果按就近原则,特别是大城市, 这种模式不能接收所有伤病员,在一些特殊 的处理等方面,也容易与其它医院发生利益 冲突,特别是在调动其他医疗急救资源,行 使政府职能方面,存在困难。
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标准化的规范诊治 不仅有利于提高急救质量,对解决医疗纠 纷也有重大意义。
院前急救通讯
• 任务:院前急救通讯任务为平时接受呼救、调度值
班车辆出车、灾难事件时作为医疗指挥中心的通 讯枢纽、急救信息的储存和整理。
• 重要性:通讯、医疗和运输是院前急救三大要素。
灵敏、正确的通讯是最先一环,可以说没有现代 的先进通讯就没有快速的现代急救。
对医护人员的业务要求
• 是全科医师。 • 要求撑握的技术。BLS等级的徒手心肺复苏
术、心电监护、除颤、起搏术、气管插管、 人工呼吸、吸引、供氧术、催吐术、静脉 输液、注射术、接生术、外伤止血、包扎、 固定、搬运等技术。
• 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同医院医师要求一
样。
• 规范诊治。院前急救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关
湖北省院前急救模式
2003年前,主要是两种急救模式: 武汉:院前型 其它地级城市:基本上是依托医院型
目前急救模式
“911”事件、SARS后,国家与省政府加强 各地市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模式开始发生 较大变化。
• 院前型 • 指挥调度型 • 依托医院型
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 大型城市可采取院前型,急救中心型,或
• 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的原则

院前急救的意义、特点和运作

院前急救的意义、特点和运作

院前急救的意义、特点和运作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主要任务现代急救管理的集中点是重视院前急救、规范医院急诊科管理和强化监护病房管理三方面的内容,落实在组织建设上为不断完善急救医疗体系(EMSS)的建设。

这种急救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过去只局限在狭隘的医院急诊科范围内被动地等候病人的局面,而是扩大到走出医院“围墙”,同时致力于院前急救。

我们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充分明确,院前急救并不仅仅是急救站的事,也不只是抢救危急病人时在场的人们的责任,因为医院急诊科的设备装备得再好,急诊科的技术人员配备得再多,如果不重视院前急救,如果没有院前急救的有效救治,致使病人失去了抢救时机,那么急诊科将是一事无成。

重视院前急救,并非可以不重视医院急诊科管理和建设,而是应该做好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科工作之间的联系衔接和合作配合,因为院前急救是短暂的,是应急性的,经过简单急救后,病人还要转送到医院急诊科继续救治;做好途中运送和救治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抢救时机,保证将病人运送到医院得到更好的救治;没有医院的继续救治,院前急救的效果也是很难巩固的,甚至会有继续恶化的可能性。

因此,医院急诊科要根据本地院前急救的特点和情况,来确定本科任务、特点、内容和组织形式。

现在,对院前急救的认识应提高到社会对急救工作的需要上来,提高到评价一个城市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上来。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对呼救伤病人进行现场急救和运送,要求接到呼救电话或其他方式的信息后,救护车(或救护艇)要立即出动,医护人员要随车(或随艇)前往尽快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急救后,迅速安全地将病人送到就近的合适的医院急诊科(室)。

根据我国情况,呼救伤病人中一类是生命有危险的病人,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窒息、大出血、昏迷病人等,称为危重病人,约占10~15%,其中要就地进行复苏抢救的特别危重病人不足5%;另一类是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例如骨折、急腹症、普通外伤病人等,占呼救病人中的大多数,在进行简单现场处理后,就近送到合适医院或特约医院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前急救的任务决定了其不完全等同于医院急诊科的急救。

其特点是:紧急、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体力强度大、对症治疗为主。

1.随机性强
病人随时呼救,疾病种类多样化。

重大事故或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

2.紧急
一有呼救必须立即出动,一到现场立即抢救,抢救后根据病情立即运送或就地监护治疗。

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性。

3.流动性大
院前急救系统平时在急救医疗服务区域内活动,求救地点可以散在于所管辖的任何街道、工厂、学校及居民点。

当遇有重大突发性灾害事故时,还可能需要跨区去增援。

4.急救环境条件差
现场急救的环境大多较差,有时在马路街头,人群拥挤、声音嘈杂、光线暗淡;有时甚至险情未除可能会造成人员再伤亡。

运送途中,车辆颠簸、震动和噪音可能给一些必要的医疗护理操作如听诊、测量血压、吸痰、注射等带来困难。

5.病种多样且病情复杂
呼救的病人疾病种类涉及临床各科,在短时间内可能需要进行初步诊断、分诊和紧急处理。

6.对症治疗为主
院前急救因无充足时间和良好的条件作鉴别诊断,要做出明确的医疗诊断非常困难,只能对症治疗为主。

7.体力劳动强度大
随车救护人员到现场前要经过车上颠簸。

若急救车无法开进现场就得弃车步行,有时可能需要爬楼梯。

到现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箱。

到现场后必须立即抢救病人。

抢救后又要帮助搬运伤病员。

运送途中还要密切观察病情。

因此,付出的体力劳动强度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