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戏剧
近现代中国戏剧艺术史主要时期
近现代中国戏剧艺术史主要时期中国戏剧艺术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近现代中国戏剧艺术在各个时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将重点介绍近现代中国戏剧艺术史的主要时期。
一、近现代过渡期(1840-191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开始出现变革,各种地方戏剧纷纷涌现,如京剧、越剧、川剧等。
这些戏剧艺术形式在音乐、表演、舞美等方面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民国时期(1912-1949)民国时期,中国戏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戏剧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戏剧的社会功能,主张“戏剧救国”。
同时,西方戏剧理论的传入使得中国戏剧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主要戏剧艺术形式有:京剧、话剧、越剧、黄梅戏等。
1. 京剧:京剧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鼎盛,许多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如梅兰芳、程砚秋等涌现出来,使得京剧成为中国戏剧艺术的象征。
2. 话剧:民国时期,西方话剧传入中国,戏剧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将西方戏剧理论与本土戏剧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话剧作品。
3. 越剧:越剧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成为浙江、上海等地最受欢迎的地方戏剧艺术形式。
三、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戏剧艺术迎来了新的春天。
在这个时期,戏剧艺术家们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戏剧作品。
主要戏剧艺术形式有:京剧、话剧、地方戏剧等。
1. 京剧: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继续发扬光大,成为国家重要的戏剧艺术形式。
许多新的京剧作品如《白毛女》、《沙家浜》等深受观众喜爱。
2. 话剧:新中国成立后,话剧艺术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戏剧艺术家们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如《茶馆》、《雷雨》等经典作品。
3. 地方戏剧: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地方戏剧艺术进行了保护和扶持,许多地方戏剧艺术形式如黄梅戏、评剧等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此部分主要参考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钱理群等主编的《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其他可以参考程光伟、孔庆东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建、董乐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戏剧与戏曲戏剧是特殊的艺术类型,是一种时空综合性艺术,是表情和造型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如音乐就是一种表情艺术,绘画和舞蹈就是造型艺术),也是一门古来的艺术,自人类文明产生之始就有了古老的戏剧。
戏剧在狭义上就是话剧,是西方戏剧。
1907年戏剧传入中国,标志性事件就是春柳社按西方样式编演了新戏剧《茶花女》。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昆曲、皮黄戏、京剧等。
宋元之后,以歌舞演故事为主的南戏与杂剧占据戏曲舞台,清代则是京剧发展和兴盛的时期。
由国外传入的话剧被称为新戏,而传统戏曲被称为旧戏,新剧旧剧的对应即话剧与戏曲的对应贯穿整个中国的20世纪。
2、世界范围内得以保存下来的三大戏剧文化体系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戏剧(悲喜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
前三种戏剧和日本的能剧并为四大样式。
西方文化为主导文化,古希腊为源头,西方文化强势,而东方文化系统和印度梵剧已经消亡,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仍然存在。
在法国的学者发现东方戏剧的魅力在于是残酷戏剧。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角色行当化,表演的歌舞化和舞台构造虚拟化、写意化。
戏剧是与人类文明、人类本性、人类之根相结合,戏剧属于物质文化更属于精神文化(三大文化指物质、制度和精神)3、戏剧的起源戏剧起源关系到人的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本能、观看的本能。
戏剧是一种社会化的艺术,是群体艺术,它与人的社会性相关,是社会化本能相结合的产物。
4、戏剧的本质特征与要素构成戏剧的基本要素有四个(1)演员和表演艺术(核心要素);(2)观众的因素,观演关系——戏剧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矛盾;(3)剧本因素(意味着表演一个故事),戏剧的特定情境,剧本对戏剧的规定性,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可缺少。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二十一章 新时期戏剧的多方面探索
概要
第一节 闻捷、李瑛、李季的抒情叙事诗 第二节 戏剧形式的革新与探索 第三节 新式戏剧的高品格追寻
2
第一节 现实主义戏剧的复苏与发展
3
1977年至1980年前后是新时期话剧的复苏阶段。这一阶段的话剧无论从创作演 出 的繁荣,还是从观众踊跃的程度来看,都显示出磅礴的气势和盎然的生机。围绕着 “人的重新发现”这一主题,话剧文学首先开始了对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反思与批 判。金振家、王景愚的 《枫叶红了的时候》,苏叔阳的 《丹心谱》,宗福先的 《于无 声 处》等便是其中的代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话剧创作从揭露、批判转入 反思,现实生活中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厉行改革、振兴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都 在创作中得到了反映。沙叶新的 《陈毅市长》,宗福先、贺国甫的 《血,总是热的》, 梁秉坤的 《谁是强者》,中杰英的 《灰色王国的黎明》等以其思想的敏锐、题材的切 中 时弊而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这些剧作基本沿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 易卜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创—表—导体系多有借鉴。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 社 会生活中出现了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戏剧中也开始出现了对现实生活问题进行 思考 的作品。如赵梓雄的 《未来在召唤》、邢益勋的 《权与法》、赵国庆的 《救救她》、 崔德志的 《报春花》等。尽管这些被称为 “社会问题剧”的作品存在着反映现实生活 不够深刻,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等缺点,但却给读者以启发,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 反 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有苏叔阳、沙叶新、崔德志等。
8
五、李龙云
李龙云 (1948— ),祖籍河北河间县,生于北京, 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 究生,师从剧作家陈 白尘,1982年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专职编剧, 著有大型话剧 《有这样一个小院》、《小井胡同》、 《这里不远是圆明园》、 《正红旗下》,独幕剧 《球 迷》、 《人间烟火》,长篇小说 《落马湖王国的覆没》, 纪实文学 《我所知道的于是之》 等。五幕话剧 《小井胡 同》发表于1981年,是一部典型的 “京味”话剧, 它用平实流 畅的京味语言,用素描的手法来表现老北京 各个阶层,特别是中下层老住户那些小人 物的喜怒悲欢 的日常生活,被誉为 《茶馆》的续篇。它以北平解放前 夕、1958年夏末 秋初的 “大跃进”期间、“文化大 革命”时期、“四人帮”垮台的消息正式传出的前夕、 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夏末等五个重大历史关头为背 景,写出了小井胡同几十年的生活 变化。作品既写出了 大杂院里的生活画面,又通过市井小民的人心向背透露 出历史大 变动即将和必将到来的某些消息。
戏剧艺术原理
第一节戏剧的形态分析1.戏剧的文化形态所谓戏剧的文化形态,乃是强调所有的戏剧形态都是在特定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的文化环境中生成的;也就是说,戏剧的各种形态,固然有着其外在样式上的差异,但是,这些形态差异根本上却还是它们所赖以生成的文化传统以及文化主体的姿态和立场的表达。
2.话剧话剧就是所谓“科白剧〞,乃是一种以对话、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舞台剧样式,也是当今中国舞台剧最主要的形式。
2.1 话剧历史话剧的形成,在西方,是文艺复兴以来的戏剧形态分化的结果;后经过古典主义而表达出向古希腊传统的回归;再经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而带有更多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理想追求;特别是在19世纪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创作中走向写实,强调客观地再现生活;其突出的艺术成就与易卜生和契诃夫等人的剧作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出实践分不开。
在中国,话剧主要借鉴和移植了西方近代写实主义戏剧,以近似生活的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形象,再现现实人生。
✓西方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中国“话剧〞一词,乃是中国人的一种命名。
假设以1907年春柳社首演?黑奴吁天录?、?茶花女?为标志,它就是假道于日本引进而来的一种西方近代科白剧,最初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新戏〞(简称“文明戏〞)。
五四前后,随着“文明戏〞的衰落,西方以易卜生为代表的写实主义戏剧被介绍引进;1928年经洪深、田汉等建议而得以命名,并且约定俗成,沿用至今。
20世纪30年代以来轻而易举地取代了传统戏曲的地位,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主要样式;先后产生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人?,以及50年代以后老舍的?茶馆?、郭沫假设的?虎符?、田汉的?关汉卿?等,被公认为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形成了人艺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演剧学派。
特别是焦菊隐从导演?龙须沟?开场,着意于探索话剧民族化的道路。
3.歌剧歌剧,就是以歌唱为主体的戏剧,是由主要角色的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读,并伴有乐队伴奏、舞蹈场面、舞台布景等要素的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现当代戏剧欣赏-PPT模板
二、中国现当代戏剧欣赏实例
【赏析】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雷雨》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悲剧, 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雷雨》一共四幕,本书节选的是第二幕,是解开谜团 的部分。这部分戏的构思独具匠心,在周公馆的客厅里,作 者用回顾和穿插的手法,把现实与过去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一环套一环地使矛盾冲突尖锐化,从而逐步把戏剧推向高潮。 作者巧妙地利用周鲁两家几十年间的恩恩怨怨,非常自然地 展示了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阶级关系,深刻揭露了周朴园 罪恶的一生。剧中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潜台词丰富,人物 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戏剧主题也得到了深刻的表现。
文学欣赏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2 页
中国现当代 戏剧欣赏
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戏剧欣赏实例
第3 页
一、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发展→(一)现代戏剧
中国现代戏剧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致形成了两股创作潮流:一是20世纪初诞生后又逐渐成长 起来的现代话剧,一是从古典戏曲、西洋歌剧和话剧中吸取营养而形成的歌剧,二者在现代戏剧舞台上 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读者和观众。
“文革”十年,中国基本上没有戏剧创作,所谓的“样板戏” (《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智取威虎山》 同歌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被称作“八大样板戏”)虽家喻户晓,也不过是当权者推行专制主 义的一种工具而已。
“文革”结束后,戏剧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政治化的倾向被对 艺术本体的关注所替代,出现了一批面貌一新的优秀剧目,例如: 《于无声处》《假如我是真的》《桑树坪纪事》《狗儿爷涅槃》 《绝对信号》等。
在国内,先后出现了进化团、新剧同志会、春阳社等, 演出了以辛亥革命为背景或题材的“文明戏”。“文明戏” 的特点是:内容上与时事政治、民事生活紧密相关,追求 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形式上弃除了歌舞,以人物对话 为主。
第六章20年代戏剧
第二节 田汉
• 《 名优之死 》 名优之死》 是中国话剧第 一部现实主义 成功之作. 成功之作
《名优之死》剧照 名优之死》
20年代剧作思想与艺术的特点 年代剧作思想与艺术的特点
• 一方面 , 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及传 一方面, 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 统势力剥夺人的自由与幸福的罪行 , 并 随着创作历程的前进, 随着创作历程的前进 , 对社会问题的关 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 注与表现也在不断加强 ; 另一方面 , 则 着力表现人们面对黑暗现实所产生的苦 思索以及对光明的追求。 闷 、 思索以及对光明的追求 。 现实主义 与浪漫主义融为一炉、 交相辉映, 与浪漫主义融为一炉 、 交相辉映 , 是田 年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汉20年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年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第六章
20年代戏剧
第一节 早期话剧创作
• 一、中国话剧始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 时称“文明戏” 社,时称“文明戏”。其内容紧密结合 时代要求,富有政治宣传色彩。 时代要求,富有政治宣传色彩。 • 二、话剧运动的兴起是适应“五四”新 话剧运动的兴起是适应“五四” 文化思潮的要求, 新青年》 文化思潮的要求,以《新青年》和“五 四”先驱对传统旧剧的批判为先导的 。 • 三 、 易卜生的影响和 “ 社会写实剧 ” 创 易卜生的影响和“ 社会写实剧” 作潮流。 作潮流。
丁西林对现代喜剧的贡献
“优雅的喜剧”特色:不追求主题思 优雅的喜剧”特色: 想的明确性和社会现实意义; 想的明确性和社会现实意义;侧重 于发掘人物性格、 于发掘人物性格、生活情态矛盾中 内在的喜剧趣味;结构巧妙、 内在的喜剧趣味;结构巧妙、语言 简洁,富有幽默感; 简洁,富有幽默感;创造了话剧史 上独具一格的世态讽刺喜剧。 上独具一格的世态讽刺喜剧。
现代文学 戏剧(二)
二、夏衍、李健吾的创作
1、夏衍
夏衍(1900--1996) 原名沈乃熙,字端轩(端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郊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1920 年留学日本,并深受国 内革命浪潮的影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夏衍回国, 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加入 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 动的领导者之一。在数十年的文学生涯中,无论戏剧、 电影、散文、杂文、随笔、政论、报告文学、翻译等诸 多领域都留下了他光辉的一笔,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第一节 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 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 第二节 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 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
第一节 走向广场:
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 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
大革命以后上海剧坛的五大剧社
南国社(田汉主持)、复旦剧社(洪深主持)、 上海戏剧协社(应云卫等主持)、辛酉剧社 (朱襄丞等主持)、摩登剧社(陈白尘等主持)
艺术特点:
1、戏剧结构完整严密,冲突逐渐展开,波澜迭起,当冲突进入 高潮,戏剧立即结束。 2、人物形象生动而又内涵深沉,语言极富个性化,有着自然而 生动的舞台艺术效果。
洪深的戏剧没有一般左翼戏剧常有的那种简单化的毛病。在剧中, 农民不是一开始就要拆桥,而是在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的时候才 打算这么做,并且拆桥后还准备重新把桥修好。然而连这样最起 码的要求,也遭到了周乡绅的拒绝,于是斗争就变成不可避免的 了。此外,剧中以老年农民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动摇性,和以青 年农民李全生为代表的进步势力的斗争性,也刻画得十分鲜明。
一、 “大剧场”演出的形 成
1、一部戏与一种艺术形式的成长:《雷雨》的价 值。 2 、 1936 年、 1937 年间,以上海为中心,出现了 “大剧场”演出的热潮。《赛金花》、《大雷 雨》、《日出》 3、中国业余实验剧团推出四大剧目,把“大剧场” 演出推向了高潮。 《罗米欧与朱丽叶》、《武 则天》、《太平天国》、《原野》
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起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 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 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 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 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 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 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 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 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对中国的影响
• 20世纪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
性解放思潮盛行的时候,易卜生的《 玩偶之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成为最
具影响力的口号。
现代话剧诸体式的尝试
• • • • • • 南开新剧团《新村正》 胡适《终身大事》 汪仲贤《好儿子》 欧阳予倩《泼妇》《潘金莲》 洪深《赵阎王》 田汉《获虎之夜》
文明新戏衰落阶段 辛亥革命后,随着革命形势转 入低潮,文明新戏开始走向衰落。 衰落原因 大多数的剧团上演的 剧目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商 业化色彩很重,趋于末流。
虽然文明新戏衰落了,但是它是中国戏剧由古典形态向现代 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了若干经验 与教训。
二、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戏剧
文明新戏高潮阶段
国内新剧运动 1.春阳社 1907年,王钟声主持的通鉴学校用“春阳社” 的名义进行公演。 特点 改良京剧的色彩很浓,但采用了灯光、布景、分幕 制等现代话剧形式。 2.进行团 1910年底,任天知在上海发起组织了第一个职 业性新剧剧团——进行团,其戏剧演出将革命宣传视为首 要职责。 他们的《血蓑衣》、《黄金赤血》攻击封建统治,受到 广泛欢迎。 特点: 1、采用幕表制,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 2、实行角色分派制,将各种角色类型化,设有 言论派小生, 他们 常常脱离剧情进行即席讲演。 缺点 : 宣教的戏剧形式破坏了艺术完整性。
01中国现当代戏剧(20年代)
•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则是将中国戏剧(主 要是宋元戏剧) 视为客观的研究对象加以理 性研究, 从而使《宋元戏曲史》富有浓厚的 “现代学术”的色彩, 在“现代”中国戏剧 学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根本原因正缘于 这种“外来之观念”。
• 但直接借用“外来之观念”研究中国本土戏剧, 也有负面 的影响。对中国学术而言,“现代学术”毕竟不能等同于“ 西洋观念”。以西洋的戏剧观念来察考中国戏剧, 不会是 一无所见, 但也很可能会造成对民族戏剧的隔膜、肢解。 如悲剧、喜剧概念的引进。这里的关键问题, 主要不应是 中国戏剧是否有悲剧、喜剧的问题, 我们应当深思的是: 从 悲剧、喜剧的解释框架出发, 是否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民族戏剧? 中、西戏剧或者中、西文化(中、西医或中、 西画) 之间是否可能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话语”?中国( 民族) 文化的现代性阐释是否必有赖于“外来之观念”? 时至今日, 我们自己的民族戏剧学尚未建立起来, 最根本的 原因是我们没有建立起属于民族戏剧自身的一套概念范畴 , 我们一直喜欢借用人家的概念范畴来构筑“现代”中国 戏剧学
• 在王国维之前, 留意中国戏剧的文著也并不在少数, 如《中 国古典戏剧论著集成》即收各种文著四十八种, 但多是曲 话性质的漫录、随笔, 绝无条例谨严、系统一贯者。在这 样的情况下, 戏剧作为一门学科永远没有可能建立起来。 王国维则以极审慎、极客观的态度, 率先将史学家的考据 法施之于中国戏剧的研究, 使中国戏剧作为不容置疑的“ 历史事实”呈现世人面前。从《戏曲考原》到《唐宋大曲 考》, 再到《古剧脚色考》、《宋元戏曲史》等论著的相 继问世, 我们可以看到, 王氏确实是以“扎硬寨, 打死仗” 的态势, 步步为营, 不断逼近目标的。陈寅恪先生说王国维 的论著能“转移一时之风气, 而示来者以规则”, 洵属的言 。
《现当代戏剧》课件
表现主义戏剧强调内在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通过扭曲、变形的舞台形象和抽象的表演形式,表现人物内心的 矛盾和冲突。它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独特,以及对传统戏剧的颠覆和挑战。
室内剧
总结词
以小剧场、小制作、小剧目的形式呈现,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详细描述
室内剧是一种小型的戏剧形式,通常在小剧场中演出,制作规模较小,剧目也相对较短。它注重人物 内心世界的刻画和人性的探索,通过细腻的表现手法和深入的剖析,反映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室内剧 在表现形式上较为自由和多样,常常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
THANKS
感谢观看
观众参与
观众参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戏剧 的效果,通过互动、参与等形式,可 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
社会文化背景对戏剧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文化背景对戏剧的创作和接受产生 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 戏剧的主题、风格和受众都有所不同。
VS
跨文化传播
在全球化背景下,戏剧的跨文化传播成为 一种趋势,这要求戏剧作品要具备普世价 值和共通意义,以跨越文化障碍。
现状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 展,现当代戏剧面临着新 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创新 发展。
代表作品与人物
代表作品
《雷雨》、《茶馆》、《暗恋桃花源》等。
代表人物
曹禺、老舍、赖声川等。
02
戏剧流派与风格
现实主义戏剧
总结词
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描写和反映人生和社会生活。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戏剧强调对生活的客观描写和刻画,通过典型化的手法,表现生活的本 质和规律。它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的生活和命运,追求真实、深刻、人道的 表现。
。
角色发展
角色在剧情中的成长和 变化,使观众对其产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40年代戏剧
中国现当代文学40年代戏剧第六章 40年代戏剧教学要点:1、主要题材剧作2、郭沫若的历史剧第一节概述一、抗战时期的演剧特点呈现广场戏剧的特点:政治的、群众的、行动的艺术,充满浪漫主义、英雄主义气息的狂欢的艺术。
出现以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等战争时事为题材的剧作。
《咱们要反攻》、《打回老家去》、《打鬼子去》等剧作鲜明表达了爱国情感,号召人民保家卫国。
二、剧场戏剧的繁荣1、大后方和孤岛:重庆和上海是抗战时期中国的两个戏剧活动中心,迎来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
(1)历史剧创作阳翰笙:《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草莽英雄》政治家的眼光和魄力,雄浑阔大的气势。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桃花扇》关注于历史人物精神力量的开掘及对于读者观众的精神感化作用。
将旧戏和电影手法融入话剧,表现力丰富。
阿英(钱杏邨):三大南明史剧:《碧血花》(《明末遗恨》《葛嫰娘》)、《海国英雄》(《郑成功》)、《杨娥传》太平天国史剧《洪宣娇》历史剧出现的原因、意义:重新认识研究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思潮,国统下失去公开抨击时弊的自由,因而借古讽今,有强烈的现实的政治功利性。
因而剧作家们立足现实生活,选取与今人气质相通的历史人物,与今事精神相通的历史政治事件为题材。
(2)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创作潮流对知识分子正面主人公历史地位的确认。
处于矛盾冲突中的并不高大完美的正面人物。
设置歧途中的知识分子作为反衬。
抗日背景下浓厚的时代气氛。
偏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夏衍:《法西斯细菌》知识分子面对时代挑战所经历的心理困扰和自我否定的痛苦过程。
悲剧的英雄,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剧,时代、民族的悲剧,文明暂时无力战胜“愚蠢和野蛮“的悲剧。
五幕剧中十年的政治风云,人生舞台与戏剧舞台的大转移,史诗性追求。
人物心理刻画的历史深度,艺术表现的简洁、含蓄、准确。
《芳草天涯》试图对正面展开政治性主题的创作模式有所突破。
知识分子个人感情生活中的困窘和无能,黑暗的现实世界投射到心灵深处的阴影。
艺术学(戏曲)基础知识
艺术学(戏曲)基础知识----e63a8452-6eba-11ec-b59d-7cb59b590d7d第一章一种独特的戏剧文化第一节“戏曲”一词的基本含义“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特殊术语。
在近代,学者王国维将“戏”一词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总称,包括宋金杂剧、宋元南剧、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清代以来的各种地方戏剧。
第二部分是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全面性,第二,虚拟性,第三,可编程性第三节戏曲的活动方式在中国戏曲艺术史上,主要有三种活动方式。
首先是庙会表演。
首先是宴会表演。
首先是戏剧表演。
第一,大众的自我娱乐和歌唱活动。
第二章中国戏曲史第一节戏曲的起源与形成一,概述二、从戏曲起源简要介绍民间歌舞:东海黄宫(秦汉)、大脸、锅头、踏娘摇娘(南北朝、隋唐)、民间说唱:孔雀东南飞、木兰词滑稽表演、傩舞、傩戏、,三个单词和表达,解释示例优孟:春秋时楚庄王的乐人。
东海黄公:汉代百戏节目。
踏摇娘:唐代歌舞戏。
大面:唐代歌舞剧。
又称“兰陵之王”和“一代面”。
坡头:唐代歌舞剧。
也称为“拔出”、“拨号”。
军事剧:唐代流行的闹剧。
梨园:唐玄宗时,宫廷中所设专门训练乐工的机构。
第二节宋辽金杂剧一,概述二,词语释例官方杂剧:宋代的一种流行戏剧。
元本:晋代流行的戏曲。
第三部分是宋元南戏概述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戏文”等,是北宋与南宋之交,温州戏曲艺人首创的扮演大规模故事的戏曲样式。
其首创剧目是《赵贞女》,《王魁》。
南戏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外,末,贴等。
二,词语释例书会:一个民间创作组织,为宋元时期的艺术家创作剧本和音乐书籍。
九山书展:温州书展。
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
第四节元杂剧一、概述金末元初,在北方流行的诸宫调,唱赚等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以大套北曲来演唱故事的戏曲形式。
二,词语释例豫京书会:元杂剧作家在大都的创作组织。
于京书会的重要成员有韩青、白璞、杨宪之、赵功夫、岳伯川、赵子祥等。
中国近代戏剧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戏剧知识点总结一、中国近代戏剧的发展历程1. 清末戏剧的衰落清末时期,中国戏曲开始走向衰落。
由于清政府对戏曲的打压和限制,以及江南文化的衰落,戏曲表演和创作的环境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而且,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戏曲的优势已经不再显著,因此戏曲的地位逐渐下降。
2. 戏剧的复兴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戏剧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中国戏剧的一次新的复兴。
这一时期,中国戏剧受到了外国戏剧的启发和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影响。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戏剧现象。
3. 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现代戏剧开始兴起。
在这一时期,各种戏剧形式开始在中国兴起,不仅有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也有各种新的戏剧形式。
这一时期的中国现代戏剧是中国戏剧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4. 中国现代戏剧的繁荣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现代戏剧逐渐走向繁荣。
这一时期,中国现代戏剧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艺术成就非凡。
中国现代戏剧在这一时期,不仅有大量的新戏剧作品,还有各种优秀的演员和导演,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中国现代戏剧的现状中国现代戏剧在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受到了中国解放后的变革和改革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国现代戏剧受到了各种新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中国现代戏剧在这一时期,虽然也有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中国现代戏剧在这一时期,也开始探索新的道路,寻找新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戏剧的类型及特点1. 话剧话剧是一种主要以口语为表演语言的文学艺术形式,它是一种通过对白和动作来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话剧是源自西方的戏剧形式,在中国近代戏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最早是由外国的传教士和侨民传入中国,然后被中国人吸收和发展,成为中国戏剧的一种重要形式。
2.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中国戏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笔记
绪论:一、现代性——历史的使然基于历史要求的戏剧思潮和戏剧观念的根本转变,或者说戏剧之启蒙理性与现代意识的强化,是中国戏剧脱离古典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基本标志。
1、中国戏剧向现代化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戏剧价值观念的变化。
第二:戏剧精神内涵的变化。
第三:舞台任务形象体系的变化。
第四:戏剧艺术生态构成上的变化。
二、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变革先是在旧戏营垒的内部进行,这就是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前后的戏剧改良运动。
首先:杂剧和传奇这种古老的戏剧文学体裁,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实:当时在舞台上处于“霸主”地位的京剧,也惊醒了改革的尝试。
三、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四十年代,便是现代戏剧发展、成熟和繁荣的时期。
二十年代的话剧,在艺术上较文明新戏时期已有长足的发展。
首先:剧本文学的创作打开了新局面。
其次:对戏剧演出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导演艺术,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十年代的中国话剧在曲折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时期。
左翼戏剧运动成为戏剧运动的主力。
首先表现为政治上对战斗性的追求明显加强。
艺术发展上呈现相当复杂的局面。
主题大于形象,思想和艺术处于不平衡状态。
四十年代是中国人名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经受血与火的考验的伟大时代,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扬的伟大时代,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第一:在三十年代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向丰富性、多样性方面开拓了新路。
第二:在戏剧艺术的探索上,对五四以来只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忽视中国戏剧传统的偏向进行了拨正,戏剧的民族化问题受到普遍重视。
二十年代戏剧以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主题。
三十年代以阶级斗争、社会解放的主题。
四十年代民族解放的总主题,得到深入的表现。
四、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特征1、反帝反封的土壤诞生,左倾。
2、中国现代戏剧史,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剧变革、发展的历史。
3、虽然无暇顾及艺术,但并不轻视艺术。
中国戏剧史导论PPT课件
但也有人把它们看作是历史剧中的一个特殊门类。
2021/3/7
CHENLI
16
二、戏剧形态与分类
(2)现代剧 对现代生活基础题材的艺术创作,中国现今流行 的现代剧深刻地表现和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的进 步与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创新时代体现出来的精 神风貌,通过艺术加工后的现代剧人物刻画手法 细致入微,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地塑造了很多具 有美好形象的戏剧人物。
➢(5)木偶戏
由幕后演员操纵,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
➢(6)皮影戏
一种用皮制(或纸制)的平展玩偶演出的戏剧形式。
2021/3/7
CHENLI
7
二、戏剧形态与分类
2.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分类
❖(1)喜剧 ❖(2)悲剧 ❖(3)正剧
2021/3/7
CHENLI
8
二、戏剧形态与分类
❖(1)喜剧: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 类戏剧。 ❖戏剧类别之一。用夸张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 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 康事物的冲突,台词风趣,往往引人发笑,结局 大多轻松圆满。 ❖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喜剧将那 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尔托的残酷戏剧、贝克特等人的荒诞派戏剧等等。
狭义的“先锋派戏剧”特指20世纪20年代法国以
贝梯、杜林、日瓦特和比艾夫等为代表的戏剧活
动。
2021/3/7
CHENLI
13
二、戏剧形态与分类
❖4.按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类 ❖历史剧 ❖现代剧
2021/3/7
CHENLI
14
二、戏剧形态与分类
(1)历史剧
象的忠实再现,按照历史提供的确凿人物关系进行剧作
结构,并以历史事件的自然进程安排剧情进展。
中国古典及近现代戏剧史
编导文艺常识中国古典及近现代戏剧史京剧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
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
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南洪北孔清康乾时期,"南洪"就是浙江籍剧作家洪升和他的戏曲巨著《长生殿》。
"《长生殿》把帝妃恋情同当时"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起来,以"垂戒来世",寓意深刻。
其排场精美谨严,堪称传奇典范,曲辞音律,亦独步一时。
《北孔指孔尚任,〈桃花扇》共四十出,分上下两卷,是一部忠于史实的优秀历史剧。
《桃花扇》因而与《长生殿》齐名,世称两作者为“南洪北孔”。
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
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及其四部剧作的别名。
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是临川人,“临川”遂为先生的别号,而“四梦”则是其《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戏剧
此部分主要参考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钱理群等主编的《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其他可以参考程光伟、孔庆东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董建、董乐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1、戏剧与戏曲
戏剧是特殊的艺术类型,是一种时空综合性艺术,是表情和造型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如音乐就是一种表情艺术,绘画和舞蹈就是造型艺术),也是一门古来的艺术,自人类文明产生之始就有了古老的戏剧。
戏剧在狭义上就是话剧,是西方戏剧。
1907年戏剧传入中国,标志性事件就是春柳社按西方样式编演了新戏剧《茶花女》。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昆曲、皮黄戏、京剧等。
宋元之后,以歌舞演故事为主的南戏与杂剧占据戏曲舞台,清代则是京剧发展和兴盛的时期。
由国外传入的话剧被称为新戏,而传统戏曲被称为旧戏,新剧旧剧的对应即话剧与戏曲的对应贯穿整个中国的20世纪。
2、世界范围内得以保存下来的三大戏剧文化体系
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戏剧(悲喜剧),古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
前三种戏剧和日本的能剧并为四大样式。
西方文化为主导文化,古希腊为源头,西方文化强势,而东方文化系统和印度梵剧已经消亡,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仍然存在。
在法国的学者发现东方戏剧的魅力在于是残酷戏剧。
中国戏曲的特点是角色行当化,表演的歌舞化和舞台构造虚拟化、写意化。
戏剧是与人类文明、人类本性、人类之根相结合,戏剧属于物质文化更属于精神文化(三大文化指物质、制度和精神)
3、戏剧的起源
戏剧起源关系到人的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本能、观看的本能。
戏剧是一种社会化的艺术,是群体艺术,它与人的社会性相关,是社会化本能相结合的产物。
4、戏剧的本质特征与要素
构成戏剧的基本要素有四个(1)演员和表演艺术(核心要素);(2)观众的因素,观演关系——戏剧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矛盾;(3)剧本因素(意味着表演一个故事),戏剧的特定情境,剧本对戏剧的规定性,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可缺少。
表演最早产生,戏剧稍晚,剧本的产生标志戏剧的成熟。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即兴戏剧史靠演员即兴表演的,“案头剧”是仅供阅读的,非完整意义上的戏剧。
剧本不是唯一的决定性要素。
(4)剧场与导演艺术:戏剧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同剧场的出现与导演分不开,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旅行剧团梅宁根公爵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导演。
导演的出现使戏剧由自觉走向成熟,使剧场作为整体出现。
5、中国近代戏剧(话剧)分期
(1)萌芽幼年时期(1907年文明戏——五四运动)
(2)酝酿时期(20年代——30年代《雷雨》出现之前)。
话剧的命名:田汉和洪森,北方的陈大悲和南方的田汉(南国戏剧社)。
(3)成熟时期:30年代,《雷雨》,三一律式(有古希腊,易卜生,莎士比亚,佳构剧的影子),其后的《日出》(学高尔基)、《原野》(学奥尼尔)、《北京人》(转向契诃夫)、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田汉的《好一记鞭子》。
“三出小戏”即(《三江好》、《最后
一记》、《放下你的鞭子》)
(4)黄金时期:
抗战时期国统区以重庆为代表,郭沫若《屈原》等;在上海孤岛有李健吾、杨绛等的《弄假成真》《称心如意》)
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延安的秧歌剧和话剧民族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人艺的焦菊隐和上海人艺的黄佐临,号称“南黄北焦”。
1957年反右,话剧寒冷的冬天到来,全国只有八个样板戏。
改革开放后80年代探索戏剧出现,北京人艺的编剧高行健等;出现了一些优秀剧目《桑树坪记事》、《狗儿爷涅槃》等
中国现代戏剧是外来的西方艺术与中国二十世纪的政治历史与文化融合的表征,它与传统的戏曲处于同一时空之下,两者之间既相互抵触,又相互借鉴。
中国现代戏剧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成长于二三十年代,在四五十年代蔚为壮观,在六七十年代受到专制制度的摧残,在八九十年代重新苏醒,并具备了新的艺术品格。
6、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
1907年,由中国留学生组成的戏剧团体春柳社在东京成立,演出文明新戏《黑奴吁天录》,正式宣告了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
7、五四时期的中国话剧
在五四时期,中国话剧呈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特征。
易卜生的《娜拉》在中国演出产生很大影响,“问题剧”成为时代创作风潮。
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欧阳予倩的《泼妇》、胡适的《终生大事》,从婚姻、家庭、妇女问题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发出挑战。
8、爱美剧
“爱美剧”兴起,剧团组织也纷纷成立与活动,其中田汉领导的“南国社”影响很大。
9、上海戏剧社
上海戏剧社是1921年在上海成立的,由洪森主持。
重视舞台实践,排演过《少奶奶的扇子》、《怒吼吧,中国》。
它是中国早期的戏剧团体中历史最长的一个。
10、二十年代的戏剧
二十年代的戏剧创作,浓厚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是突出的特色,在艺术上也较文明戏阶段有长足的进步。
11、三十年代的戏剧
是中国话剧的成熟期。
左翼戏剧运动成为戏剧活动的主力。
田汉的《顾正红之死》、《梅雨》,洪深的“农村二部曲”都表现出阶级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
曹禺的《雷雨》、《日出》是非常突出的剧作。
12、四十年代的戏剧
四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的最高潮。
在题材、风格、形式上向丰富多彩性发展,在戏剧艺术的探索上更为成熟,审美趣味上向民族化靠拢,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凝练的审美特征。
13、四十年代的著名戏剧作品
四十年代出现的著名戏剧作品有郭沫若的《屈原》、陈白尘的《升官图》、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曹禺的《北京人》还有贺敬之的《白毛女》。
14重要作家
中国现代戏剧史要重点掌握几个剧作家和他们的主要作品。
如洪深、田汉、夏衍、曹禺、郭沫若、老舍。
15、分析《雷雨》
《雷雨》是曹禺早期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
全剧四幕,是在一天的时间、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表现了两个家庭成员之间前后二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不合理的关系及其造成的罪恶。
它深刻的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的卑劣行径,引导观众去追溯产生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周朴园是作品的主人公,也是作品主要批判的对象。
在周朴园身上引出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他与繁漪的冲突,主要表现他在家庭中的专制;另一条是他与鲁大海的矛盾,主要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
这两条线索是通过侍萍(鲁妈)连结在一起的。
周朴园的形象是通过他与繁漪、侍萍这两个女性的关系来完成的。
他强迫繁漪吃药,并不是关心妻子的健康,而是为了维护他封建大家长的面子,他专横、冷酷。
繁漪对周萍始乱终弃,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以强烈的报复作为反抗的手段。
繁漪性格对于封建家庭的破坏就在于此。
她的雷雨式的性格:爱像一团火,恨也像一团火。
侍萍是一位善良的、深受迫害的妇女形象。
她从自己的悲惨经历中对周朴园和封建旧家庭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心灵深处仍对周朴园抱有幻想,表现了她性格中软弱的一面;而她对女儿四凤的重蹈覆辙又无能阻止,便归之为命运。
16、曹禺
曹禺创造了现代话剧史上一批典型的艺术形象,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在人物语言上,具有鲜明的性格和充分的动作性;戏剧冲突尖锐,并不断深化,引向爆发,造成紧张气氛,一个个悬念吸引着观众。
17《茶馆》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事都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这里人来人往,会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剧作家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几十个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各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命运。
18、样板戏
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江青树立为样板的几个现代题材的戏剧,包括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和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