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例题训练带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DC。
求证:∠BAD=∠CAD。
A. 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B. 利用角平分线定理C. 利用等边三角形性质D. 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答案:B2. 已知线段AB和CD平行,且M是线段AB上的一点,N是线段CD上的一点,MN与AB、CD不平行。
求证:∠AMN≠∠CNM。
A. 利用平行线性质B. 利用内错角定理C. 利用同位角定理D. 利用补角定理答案:A二、填空题1. 在三角形ABC中,若∠A=90°,AB=AC,那么∠B=∠C=______。
答案:45°2. 已知三角形ABC中,AB=5,AC=7,BC=6,根据勾股定理可知这是一个______三角形。
答案:直角三、简答题1. 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答案:在三角形ABC中,延长BC至点D,根据外角定理,∠ACD=∠A+∠B。
又因为∠ACD+∠C=180°,所以∠A+∠B+∠C=180°,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2. 如何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答案:设圆内接四边形ABCD,连接对角线AC和BD,由于AC和BD 都是圆的直径,根据圆周角定理,∠A+∠C=90°,∠B+∠D=90°。
因此,对角互补。
四、证明题1. 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DC。
证明∠BAD=∠CAD。
证明:由于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ABC=∠ACB。
又因为BD=DC,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ABD=∠ACD。
因此,∠BAD=∠ABC-∠ABD=∠ACB-∠ACD=∠CAD。
2. 已知圆O中,弦AB和CD相交于点P,PA=PB,PC=PD。
证明:OP垂直于AB和CD。
证明:由于PA=PB,根据圆周角定理,∠APB=∠PBA。
同理,∠CPD=∠PDC。
因为∠APB+∠CPD=180°,所以∠OPB+∠OPD=90°。
立体几何大题训练及答案
1、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为,求证:;(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解:(1)取的中点为,连,,则,面/面, .............. 分5(2)先证出面,.............. 分8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分11................ 分142、己知多面体ABCDE中,DE平面ACD,, AC=AD=CD=DE=2 AB =1, O 为CD 的中点.(1)求证:AO平面CDE(2)求直线BD与平面CBE所成角的正弦值3、如图,在△中,,,点在上,交于,交于•沿将△翻折成△,使平面平面;沿将△翻折成△ ,使平面平面.( 1 )求证:平面;(2 )若,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解:(1)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平面,且,所以平面. …2分同理,平面,所以,从而平面. …4分所以平面平面,从而平面.2)因为,,所以,,,.过E作,垂足为M,连结.由( 1)知,可得,所以,所以.所以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可记为.在Rt△中,求得,所以. …4、如图,平面ABC,平面BCD, DE=DA=AB=AC,. M(1) 求直线EM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2) P为线段DM上一点,且DM,求证:AP//DE. (12)分15 分为BC中点.解:(1) 平面,为在平面上的射影,为与平面所成角. …分2平面,, 设,又,. 在△中,,,又为中点,, ,.…5分在△中,,.……………………分 (7)2),为中点, .又平面, ,平面.又平面,,分11 …分9又,平面. .............. 分13又平面,. .............. 分145、如图,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F丄平面ABCD, CE// AF,(1)证明:BD丄EF;(2)若AF= 1,且直线BE与平面AC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的值.解:(1)连结BD、AC,交点为O. •/ ABCD是正方形/• BD丄AC ……2分•/ AF丄平面ABCD A AF丄BD ……4分••• BD丄平面ACEF (6)A BD丄EF ……7分(2)连结0E,由(1)知,BD丄平面ACEF所以/ BEO即为直线BE与平面ACE所成的角. ……10分•/ AF丄平面ABCD, CE// AF , • CE丄平面ABCD, CE1 BC,•/ BC =1 , AF= 1 ,贝U CE= , BE= , B0=,• RtA BEO 中,,…1盼因为解得. …… 15分6、如图在几何体中平面ABC分别是的中点.(1) 求证:平面CDE;(2) 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解:(1)连接ACR1R交EC于点F ,由题意知四边形ACCR1RE是矩形,贝U F是ACR1R的中连接DF, •/ D是AB的中点,•ABCR1R勺中位线,a BCR1R//DF, 4 分•/ BCR1RF面EDC DF平面EDC,• BCR1R//平面CDE. 7 分(2)作AH丄直线CD,垂足为H ,连接HE,•/ AAR1R丄平面ABC, • AAR1RL DC,CD丄平面AHE,CD丄EH ,••• AHE是二面角E -CD -A的平面角. 11分•/ D是AB的中点,• AH等于点B到CD的距离,在厶BCD中,求得:AH=, 在厶AEH中,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切值为.7、如图,已知平面与直线均垂直于所在平面,且,( 1 )求证:平面;(2)若,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过点作于点,•••平面丄平面,•平面……2分又•••丄平面•- 〃 , ......... 分又•••平面• 〃平面 ......... 分(2) •••平面•,又•/••………………分8•点是的中点,连结,则•平面•//,•四边形是矩形………………分10设得:,又•••,•,从而,过作于点,则:•是与平面所成角…………………………………………分…… •,• 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分14&如图,在直三棱柱中,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侧棱AA仁2, D, E分别为点,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的重心.(1) 求证:DE// 平面ACB;(2) 求A1B与平面ABD所成角的正弦值.12CC1 与A1B 的中9、如图,在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ABC-A1B1中,底面△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90°D为棱BB1的中点。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几何证明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几何知识来证明几何命题的正确性。
以下是一些几何证明的练习题,以及相应的答案。
# 练习题1题目: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答案:设三角形ABC中,AB > AC。
我们需要证明∠B > ∠C。
证明:1. 延长BA和AC,使它们相交于点D。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我们知道∠BAC = ∠BAD + ∠DAC。
3. 由于AB > AC,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我们知道BD > CD。
4. 根据边角边(SAS)相似准则,三角形ABD ∽ 三角形ACD。
5.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所以∠BAD = ∠CAD。
6. 因此,∠BAC = ∠BAD + ∠DAC > ∠DAC,即∠B > ∠C。
# 练习题2题目:证明在一个圆中,等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答案:设圆O中有两弦AB和CD,且AB = CD。
我们需要证明∠AOB = ∠COD。
证明:1. 根据圆的性质,我们知道OA = OB = OC = OD。
2. 由于AB = CD,根据SSS(边边边)相似准则,三角形OAB ∽ 三角形OCD。
3.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所以∠AOB = ∠COD。
# 练习题3题目: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答案:设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D为斜边AB的中点。
我们需要证明CD = 1/2 AB。
证明:1. 连接CD。
2. 由于D为AB的中点,根据中点定理,我们知道CD = 1/2 AB。
3.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我们知道CD垂直于AB,并且CD是AB的一半。
# 练习题4题目: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答案:设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E。
我们需要证明E是AC和BD的中点。
证明:1. 由于ABCD是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AB || CD且AB = CD。
几何考试题及答案
几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一个圆中,半径为5厘米,那么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A. 15πB. 5πC. 10πD. 20π答案:C2. 如果一个矩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25B. 50C. 75D. 100答案:B3. 一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是6厘米,那么它的高是多少厘米?A. 3√3B. 6√3C. 2√3D. √3答案:C二、填空题4.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如果对角线长度分别为10厘米和14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厘米²。
答案:495.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厘米、4厘米和5厘米,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答案:直角三、简答题6. 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答案: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需要证明其三边长度相等。
7. 什么是勾股定理?答案:勾股定理是指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四、计算题8. 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10厘米,求它的体积。
答案: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V = πr²h,代入数值得V = π *3² * 10 = 90π 立方厘米。
9. 如果一个球体的直径为20厘米,求它的体积。
答案:球体的体积公式为V = (4/3)πr³,其中 r 为半径。
代入数值得V = (4/3)π * (20/2)³ = 4000π/3 立方厘米。
五、证明题10. 证明: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答案:设直角三角形ABC中,∠C为直角,AB为斜边,M为AB的中点。
连接CM,根据中线定理,CM = MA = MB。
由于∠C为直角,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CM垂直于AB,因此CM是AB的垂直平分线。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AM = MB = 1/2 AB,即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六、论述题11. 论述圆的性质及其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大题训练题(含答案)
立体几何大题训练题一、解答题(共17题;共150分)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在四边形ABCD中,∠ABC= ,AB=4,BC=3,CD= ,AD=2 ,PA=4.(1)证明:CD⊥平面PAD;(2)求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2.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在四边形中,,,,,,.(1)证明:平面;(2)求B点到平面的距离3.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长方形,底面,,,为的中点,F 为线段上靠近B 点的三等分点.(1)求证:平面;(2)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4.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分别为的中点,以为折痕把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1)证明:平面平面;(2)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5.如图,在三角锥中,, , 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2)若点在棱上,且MC=2MB,求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6.如图,在三角锥中,, , 为的中点.(1)证明:平面;(2)若点在棱上,且二面角为,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12分)(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8.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棱AA1上,BE⊥EC1.(1)证明:BE⊥平面EB1C1;(2)若AE=A1E,求二面角B–EC–C1的正弦值.9.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1)证明:MN∥平面C1DE;(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
10.已知三棱柱,底面三角形为正三角形,侧棱底面,,为的中点,为中点.(1)求证:直线平面;(2)求平面和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11.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平面A1AC1C⊥平面ABC,∠ABC=90°.∠BAC=30°,A1A=A1C=AC,E,F 分别是AC,A1B1的中点(1)证明:EF⊥BC(2)求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12.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CD是直角三角形,∠ABD=∠CBD,AB=BD.(Ⅰ)证明:平面ACD⊥平面ABC;(Ⅱ)过AC的平面交BD于点E,若平面AEC把四面体ABCD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AE﹣C 的余弦值.13.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 AD,∠BAD=∠ABC=90°,E是PD的中点.(Ⅰ)证明:直线CE∥平面PAB;(Ⅱ)点M在棱PC 上,且直线BM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AB﹣D的余弦值.14.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于平面ABC,∠ABC=120°,A1A=4,C1C=1,AB=BC=B1B=2.(Ⅰ)证明:AB1⊥平面A1B1C1;(Ⅱ)求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15.如图所示多面体中,AD⊥平面PD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E,F分别为AD,BP的中点,AD =3,AP=3 ,PC .(1)求证:EF//平面PDC;(2)若∠CDP=120°,求二面角E﹣CP﹣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16.如图,四棱锥中,侧棱垂直于底面,,,为的中点,平行于,平行于面,.(1)求的长;(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17.如图,在斜三棱柱中,侧面,,,,.(Ⅰ)求证:平面平面;(Ⅱ)若为中点,求二面角的正切值.答案解析部分一、解答题1.【答案】(1)解:连接,由∠ABC= ,AB=4,BC=3,则,又因为CD= ,AD=2 ,所以,即,因为PA⊥平面ABCD,平面ABCD,所以,因为,所以CD⊥平面PAD;(2)解:以点D为坐标原点,的延长线为x,为y轴,过点D与平行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作交与点G,,即,所以,,所以,所以,,,,则,,,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即,令,则,,即,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即,令,则,,即,由,所以二面角B-PC-D的余弦值为.【解析】【分析】(1)连接,证出,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2)以点D为坐标原点,的延长线为x,为y轴,过点D与平行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与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即可求解.2.【答案】(1)解:在平面中,,,,则,又,∴,即,又平面,则,又,∴平面.(2)解:在平面中,过A作BC的平行线交CD的延长线于M,因为,,,则,又因为,,所以.所以又,则,所以,在中,.因为,则面,所以由可知:,,所以,则,因此P点到平面的距离为.【解析】【分析】(1)在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证得,由平面,可得,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结论;(2) 在平面中,过A作BC的平行线交CD 的延长线于M,因为利用等体积转换即可求得距离.3.【答案】(1)证明:,为线段中点,.平面,平面,.又底面是长方形,.又,平面.平面,. 又,平面.(2)解:由题意,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则,即,令,则,,,同理可求平面的法向量,,,即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解析】【分析】(1)通过,可证明平面,进而可得,结合证明线面垂直.(2)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则可求出两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从而可求二面角的正弦值.4.【答案】(1)解:由已知可得,BF⊥PF,BF⊥EF,又,∴BF⊥平面PEF.∴又平面ABFD,平面PEF⊥平面ABFD.(2)解:作PH⊥EF,垂足为H.由(1)得,PH⊥平面ABFD.以H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由(1)可得,DE⊥PE.又DP=2,DE=1,所以PE= .又PF=1,EF=2,故PE⊥PF.可得.则为平面ABFD的法向量. 设DP与平面ABFD所成角为,则.∴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解析】【分析】(1)在翻折过程中,作于H,由得到,从而得到面面垂直;(2)DP与平面所成的角就是,在三角形中求其正弦值.5.【答案】(1)∵PA=PC=AC=4 且O是AC的中点∴PO⊥AC∵AB=BC=2 ,AC=4,∴∴∠ABC=90°连接BO则OB=OC∴PO2+BO2=PB2PO⊥OB,PO⊥OCOB∩OC=O∴PO⊥平面ABC(2)过点C作CH⊥OM交OM于点H又∵PO⊥平面ABC∴∴CH的长度为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在△COM中,CM= ,OC=2,∠OCM=45°∴∴OM=∴【解析】【分析】(1)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易得;(2)由线面垂直可得面面垂直,易找点面距,可求.6.【答案】(1)PA=PC=AC=4 且O是AC的中点PO⊥AC∵AB=BC=2 ,AC=4,∴∴∠ABC=90°连接BO则OB=OC∴PO2+BO2=PB2PO⊥OB,PO⊥OCOB∩OC=O∴PO⊥平面ABC(2)∵PO⊥平面ABC,∴PO⊥OB∴AB=BC=2 O是AC的中点∴OB⊥AC OB⊥平面PAC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O-xyz则P(0,0,)A(,0,-2,0),C(0,2,0),B(2,0,0)平面PAC法向量为=(1,0,0)设M(x,2-x,0)平面PAC法向量为=(1,λ,μ),=(0,2,), = (x,4-x,0)则即即得到,∴x=-4(舍),x=即M∴PAM的法向量记PC与平面PAM所成的角为θ∴即PC与平面PAM所成的角为的正弦值为.【解析】【分析】(1)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易得;(2)先由条件建系,找到点M的位置,再用公式求线面角.7.【答案】(1)证明:∵∠BAP=∠CDP=90°,∴PA⊥AB,PD⊥CD,∵AB∥CD,∴AB⊥PD,又∵PA∩PD=P,且PA⊂平面PAD,PD⊂平面PAD,∴AB⊥平面PAD,又AB⊂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AD;(2)解:∵AB∥CD,AB=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由(1)知AB⊥平面PAD,∴AB⊥AD,则四边形ABCD为矩形,在△APD中,由PA=PD,∠APD=90°,可得△P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PA=AB=2a,则AD= .取AD中点O,BC中点E,连接PO、OE,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E、O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B(),P(0,0,),C().,,.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由,得,取y=1,得.∵AB⊥平面PAD,AD⊂平面PAD,∴AB⊥AD,又PD⊥PA,PA∩AB=A,∴PD⊥平面PAB,则为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cos<>= = .由图可知,二面角A﹣PB﹣C为钝角,∴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解析】【分析】(1.)由已知可得PA⊥AB,PD⊥CD,再由AB∥CD,得AB⊥PD,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B⊥平面PAD,进一步得到平面PAB⊥平面PAD;(2.)由已知可得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由(1)知AB⊥平面PAD,得到AB⊥AD,则四边形ABCD 为矩形,设PA=AB=2a,则AD= .取AD中点O,BC中点E,连接PO、OE,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A、OE、OP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再证明PD⊥平面PAB,得为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由两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可得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8.【答案】(1)解:由已知得,平面,平面,故.又,所以平面.(2)由(1)知.由题设知,所以,故,.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C(0,1,0),B(1,1,0),(0,1,2),E(1,0,1),,.设平面EBC的法向量为=(x,y,x),则即所以可取=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x,y,z),则即所以可取=(1,1,0).于是.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为.【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出线线垂直,再由线线垂直的判定定理出线面垂直。
立体几何典型例题精选(含答案)
FEDCBA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热点一: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1.(2014,广二模理 18) 如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EF ∥平面ABCD , 1EF =,,90FB FC BFC ︒=∠=,3AE =.(1)求证:AB ⊥平面BCF ;(2)求直线A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切值.变式1:(2013湖北8校联考)如左图,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2,1,5,DB DC BC ===2.AB AD ==将左图沿直线BD 折起,使得二面角A BD C --为60,︒如右图.(1)求证:AE ⊥平面;BDC(2)求直线AC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余弦值.变式2:[2014·福建卷] 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D =CD =1,AB ⊥BD ,CD ⊥BD .将△ABD 沿BD 折起,使得平面ABD ⊥平面BCD ,如图1-5所示.(1)求证:AB ⊥CD ; (2)若M 为AD 中点,求直线AD 与平面M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热点二:二面角例2.[2014·广东卷] 如图1-4,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AF⊥PC 于点F,FE∥CD,交PD于点E.(1)证明:CF⊥平面ADF;(2)求二面角D -AF -E的余弦值.变式3:[2014·浙江卷] 如图1-5,在四棱锥A-BCDE中,平面ABC⊥平面BCDE,∠CDE=∠BED =90°,AB=CD=2,DE=BE=1,AC= 2.(1)证明:DE⊥平面ACD;(2)求二面角B -AD -E的大小.变式4:[2014·全国19] 如图1-1所示,三棱柱ABC -A1B1C1中,点A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D在AC 上,∠ACB=90°,BC=1,AC=CC1=2.(1)证明:AC1⊥A1B; (2)设直线AA1与平面BCC1B1的距离为3,求二面角A1 -AB -C的大小.热点三:无棱二面角例3.如图三角形BCD 与三角形MCD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平面MCD ⊥平面BCD ,AB ⊥平面BCD ,23AB =.(1)求点A 到平面MBC 的距离;(2)求平面ACM 与平面B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变式5: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K BB ∈,1M CC ∈,且114BK BB =,134CM CC =. 求:平面AKM 与A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变式6:如图1111ABCD A B C D -是长方体,AB =2,11AA AD ==,求二平面1AB C 与1111A B C D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高考试题精选1.[2014·四川,18] 三棱锥A-BCD及其侧视图、俯视图如图1-4所示.设M,N分别为线段AD,AB的中点,P为线段BC上的点,且MN⊥NP.(1)证明:P是线段BC的中点;(2)求二面角A -NP -M的余弦值.2.[2014·湖南卷] 如图所示,四棱柱ABCD -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O,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1)证明:O1O⊥底面ABCD;(2)若∠CBA=60°,求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3.[2014·江西19] 如图1-6,四棱锥P -ABCD中,ABCD为矩形,平面P AD⊥平面ABCD.(1)求证:AB⊥PD. (2)若∠BPC=90°,PB=2,PC=2,问AB为何值时,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最大?并求此时平面BPC与平面DPC夹角的余弦值.M OH FED C B A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 答案例1.(2014,广二模)(1)证明:取AB 的中点M ,连接EM ,则1AM MB ==,∵EF ∥平面ABCD ,EF ⊂平面ABFE ,平面ABCD 平面ABFE AB =, ∴EF ∥AB ,即EF ∥MB . ……………1分 ∵EF =MB 1=∴四边形EMBF 是平行四边形. ……………2分 ∴EM ∥FB ,EM FB =.在Rt △BFC 中,2224FB FC BC +==,又FB FC =,得FB =∴EM =……………3分在△AME中,AE =1AM =,EM =∴2223AM EM AE +==,∴AM EM ⊥. ……………4分 ∴AM FB ⊥,即AB FB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 ……………5分 ∵FB BC B =,FB ⊂平面BCF ,BC ⊂平面BCF ,∴AB ⊥平面BCF . ……………6分 (2)证法1:连接AC ,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点O 是AC 的中点, 取BC 的中点H ,连接,OH EO ,FH , 则OH ∥AB ,112OH AB ==. 由(1)知EF ∥AB ,且12EF AB =,∴EF ∥OH ,且EF OH =.∴四边形EOHF 是平行四边形.∴EO ∥FH ,且1EO FH == .……………7分 由(1)知AB ⊥平面BCF ,又FH ⊂平面BCF ,∴FH AB ⊥. ……………8分∵FH BC ⊥,,ABBC B AB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FH ⊥平面ABCD . ……………9分 ∴EO ⊥平面ABCD . ∵AO ⊂平面ABCD ,∴EO ⊥AO . ……………10分 ∵AO BD ⊥,,EOBD O EO =⊂平面EBD ,BD ⊂平面EBD ,∴AO ⊥平面EBD . ……………11分∴AEO ∠是直线AE 与平面BDE 所成的角. ……………12分 在Rt △AOE中,tan AOAEO EO∠== ……………13分 ∴直线AE 与平面BDE……………14分 证法2:连接AC ,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点O 取BC 的中点H ,连接,OH EO ,FH , 则OH ∥AB ,112OH AB ==.由(1)知EF ∥AB ,且12EF AB =, ∴EF ∥OH ,且EF OH =. ∴四边形EOHF 是平行四边形.∴EO ∥FH ,且1EO FH ==. ……………7分 由(1)知AB ⊥平面BCF ,又FH ⊂平面BCF , ∴FH AB ⊥.∵FH BC ⊥,,ABBC B AB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FH ⊥平面ABCD .∴EO ⊥平面ABCD . ……………8分 以H 为坐标原点,BC 所在直线为x 轴,OH 所在直线为y 轴,HF 所在直线为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则()1,2,0A -,()1,0,0B ,()1,2,0D --,()0,1,1E -. ∴()1,1,1AE =-,()2,2,0BD =--,()1,1,1BE =--. ……………9分 设平面BD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0BD ⋅=,n 0BE ⋅=, 得220x y --=,0x y z --+=,得0,z x y ==-.令1x =,则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 ……………10分 设直线AE 与平面BDE 所成角为θ, 则sin θ=cos ,n AE⋅=n AE nAE=. ……………11分∴cos θ==,sin tan cos θθθ== ……………13分 ∴直线AE 与平面BDE……………14分变式1:(2013湖北8校联考)(1)取BD 中点F ,连结,EF AF ,则11,,60,2AF EF AFE ==∠=……………2分由余弦定理知22222113121cos 60,222AE AF EF AE AE EF ⎛⎫+-⋅⋅=+=∴⊥ ⎪⎝⎭………4分又BD ⊥平面AEF ,,BD AE AE ∴⊥⊥平面BDC ………6分 (2)以E 为原点建立如图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31),(1,,0)2A C -,11(1,,0),(1,,0)22B D --- ………8分设平面A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00n DB n DA ⎧⋅=⎪⎨⋅=⎪⎩得201302x x y =⎧⎪⎨+=⎪⎩,取3z =,则3,(0,3)y =-∴=-n . 136(1,,),cos ,224||||AC AC AC AC =--∴<>==-n n n ……11分故直线AC 与平面ABD 10. …………12分变式2:(2014福建卷)解:(1)证明:∵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AB ⊂平面ABD ,AB ⊥BD ,∴AB ⊥平面BCD . …………3分 又CD ⊂平面BCD ,∴AB ⊥CD . …………4分 (2)过点B 在平面BCD 内作BE ⊥BD .由(1)知AB ⊥平面BCD ,BE ⊂平面BCD ,BD ⊂平面BCD ,∴AB ⊥BE ,AB ⊥BD . ……6分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E →,BD →,BA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依题意,得B (0,0,0),C (1,1,0),D (0,1,0),A (0,0,1),M ⎝⎛⎭⎫0,12,12. 则BC →=(1,1,0),BM →=⎝⎛⎭⎫0,12,12,AD →=(0,1,-1).…………7分 设平面MBC 的法向量n =(x 0,y 0,z 0), 则⎩⎪⎨⎪⎧n ·BC →=0,n ·BM →=0,即⎩⎪⎨⎪⎧x 0+y 0=0,12y 0+12z 0=0, 取z 0=1,得平面MBC 的一个法向量n =(1,-1,1). …………9分设直线AD 与平面MBC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n ,AD →〉=|n ·AD →||n |·|AD →|=63. …………11分 即直线AD 与平面M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3. …………12分例2.(2014,广东卷):(1):,,,,A ,,,,,,,,,,.(2):E EG//CF DF G,,,G GH AF H,EH,PD ABCD PD PCD PCD ABCD PCD ABCD CD D ABCD AD CD AD PCD CF PCD CF AD AF PC CF AF AD AF ADF ADAF A CF ADF CF DF EG DF ⊥⊂∴⊥=⊂⊥∴⊥⊂∴⊥⊥∴⊥⊂=∴⊥⊥∴⊥⊥∠解证明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解法一过作交于平面A 平面A 过作于连则00,CD 2,30,130,==1,21324,,,,,22333EG .,423EHG D AF E DPC CDF CF CD DECF CP EF DC DEDF DP CP DE EF AE AF EF DF AE EF EH HG AF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设从而∥还易求得EF=从而易得故cos GH EHG EH ∴∠===12:,,,,,2,1(0,0,2),C(0,2,0),,(23,22,0),,,431,0),ADF CP (3,1,0),22AEF (x DP DC DA x y z DC A CF CP F DF CF F E n n λλλλ==-⊥===-=解法二分别以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设则可得从而易得取面的一个法向量为设面的一个法向量为2212212,y,z),0,0,419||||2n AE n AF n n n n n ⋅=⋅=⋅==⋅⨯利用且得可以是从而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变式3:(2014浙江卷)解:(1)证明:在直角梯形BCDE 中,由DE =BE =1,CD =2,得BD =BC =2, 由AC =2,AB =2,得AB 2=AC 2+BC 2,即AC ⊥BC . …………2分 又平面ABC ⊥平面BCDE ,从而AC ⊥平面BCDE ,所以AC ⊥DE .又DE ⊥DC ,从而DE ⊥平面ACD . …………4分 (2)方法一:过B 作BF ⊥AD ,与AD 交于点F ,过点F 作FG ∥DE ,与AE 交于点G ,连接BG . 由(1)知DE ⊥AD ,则FG ⊥AD .所以∠BFG 是二面角B - AD - E 的平面角.…………6分在直角梯形BCDE 中,由CD 2=BC 2+BD 2,得BD ⊥BC .又平面ABC ⊥平面BCDE ,得BD ⊥平面ABC ,从而BD ⊥AB .由AC ⊥平面BCDE ,得AC ⊥CD . 在Rt △ACD 中,由DC =2,AC =2,得AD = 6.在Rt △AED 中,由ED =1,AD =6,得AE =7.…………7分在Rt △ABD 中,由BD =2,AB =2,AD =6,得BF =2 33,AF =23AD .从而GF =23ED =23. …………9分在△ABE ,△ABG 中,利用余弦定理分别可得cos ∠BAE =5 714,BG =23. …………11分在△BFG 中,cos ∠BFG =GF 2+BF 2-BG 22BF ·GF=32. …………13分所以,∠BFG =π6,即二面角B - AD - E 的大小是π6.…………14分方法二:以D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DE ,DC 为x ,y 轴的正半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 xyz ,如图所示.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D (0,0,0),E (1,0,0),C (0,2,0),A (0,2,2),B (1,1,0).设平面ADE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平面ABD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可算得AD =(0,-2,-2),AE =(1,-2,-2),DB →=(1,1,0).…………7分由⎩⎨⎧m ·AD =0,m ·AE →=0,即⎩⎨⎧-2y 1-2z 1=0,x 1-2y 1-2z 1=0,可取m =(0,1,-2).…………9分由⎩⎪⎨⎪⎧n ·AD →=0,n ·DB →=0,即⎩⎨⎧-2y 2-2z 2=0,x 2+y 2=0, 可取n =(1,-1,2).…………11分于是|cos 〈m ,n 〉|=|m ·n ||m |·|n |=33×2=32. …………13分由题意可知,所求二面角是锐角,故二面角B - AD - E 的大小是π6.变式4:(2014全国卷)19.解:方法一:(1)证明:因为A 1D ⊥平面ABC ,A 1D ⊂平面AA 1C 1C AA 1C 1C ⊥平面ABC . 又BC ⊥AC ,所以BC ⊥平面AA 1C 1C . …………2分连接A 1C ,因为侧面AA 1C 1C 为菱形,故AC 1⊥A 1C .由三垂线定理得AC 1⊥A 1B . ……4分(注意:这个定理我们不能用) (2) BC ⊥平面AA 1C 1C ,BC ⊂平面BCC 1B 1,故平面AA 1C 1C ⊥平面BCC 1B 1.作A 1E ⊥CC 1,E 为垂足,则A 1E ⊥平面BCC 1B 1. …………6分又直线AA 1∥平面BCC 1B 1,因而A 1E 为直线AA 1与平面BCC 1B 1的距离,即A 1E = 3. 因为A 1C 为∠ACC 1的平分线,所以A 1D =A 1E = 3. …………8分 作DF ⊥AB ,F 为垂足,连接A 1F .由三垂线定理得A 1F ⊥AB ,故∠A 1FD 为二面角A 1 AB C 的平面角.…………10分由AD =AA 21-A 1D 2=1,得D 为AC 中点,DF =55,tan ∠A 1FD =A 1DDF=15,……12分 所以cos ∠A 1FD =14. …………13分所以二面角A 1 AB C 的大小为arccos 14. …………14分方法二:以C 为坐标原点,射线CA 为x 轴的正半轴,以CB 的长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 xyz .由题设知A 1D 与z 轴平行,z 轴在平面AA 1C 1C 内.(1)证明:设A 1(a ,0,c ).由题设有a ≤2,A (2,0,0),B (0,1,0),则AB →=(-2,1,0),AC →=(-2,0,0),AA 1→=(a -2,0,c ),AC 1→=AC →+AA 1→=(a -4,0,c ),BA 1→=(a ,-1,c ).由|AA 1→|=2,得(a -2)2+c 2=2,即a 2-4a +c 2=0.①又AC 1→·BA 1→=a 2-4a +c 2=0,所以AC 1⊥A 1B . …………4分(2)设平面BCC 1B 1的法向量m =(x ,y ,z ),则m ⊥CB →,m ⊥BB 1→,即m ·CB →=0,m ·BB 1→=0.因为CB →=(0,1,0),BB 1→=AA 1→=(a -2,0,c ),所以y =0且(a -2)x +cz =0.令x =c ,则z =2-a ,所以m =(c ,0,2-a ),故点A 到平面BCC 1B 1的距离为 |CA →|·|cos 〈m ,CA →〉|=|CA →·m ||m |=2c c 2+(2-a )2=c . …………6分又依题设,A 到平面BCC 1B 1的距离为3,所以c =3,代入①,解得a =3(舍去)或a =1, 于是AA 1→=(-1,0,3). …………8分 设平面ABA 1的法向量n =(p ,q ,r ), 则n ⊥AA 1→,n ⊥AB →,即n ·AA 1→=0,n ·AB →=0,-p +3r =0,且-2p +q =0.令p =3,则q =2 3,r =1,所以n =(3,2 3,1).…………10分 又p =(0,0,1)为平面ABC 的法向量,…………11分 故 cos 〈n ,p 〉=n ·p |n ||p |=14. …………13分所以二面角A 1 AB C 的大小为arccos 14. …………14分例3. 无棱二面角(2010年江西卷)解法一:(1)取CD 中点O ,连OB ,OM ,则OB ⊥CD ,OM ⊥CD .又平面MCD ⊥平面BCD ,则MO ⊥平面BCD ,所以MO ∥AB ,A 、B 、O 、M 共面.延长AM 、BO 相交于E ,则∠AEB 就是AM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OB =MO 3,MO ∥AB ,MO//面ABC ,M 、O 到平面ABC 的距离相等,作OH ⊥BC 于H ,连MH ,则MH ⊥BC ,求得:OH=OCsin600,利用体积相等得:A MBC M ABC V V d --=⇒=5分 (2)CE 是平面ACM 与平面BCD 的交线.由(1)知,O 是BE 的中点,则BCED 是菱形.作BF ⊥EC 于F ,连AF ,则AF ⊥EC ,∠AFB 就是二面角A -EC -B 的平面角,设为θ. ……7分因为∠BCE =120°,所以∠BCF =60°.sin 603BF BC =⋅=9分tan 2ABBFθ==,sin θ=…………11分所以,所求二面角的正弦值是5. …………12分 解法二:取CD 中点O ,连OB ,OM ,则OB ⊥CD ,OM ⊥CD ,又平面MCD ⊥平面BCD ,则MO ⊥平面BCD .以O 为原点,直线OC 、BO 、OM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OB =OM ,则各点坐标分别为O (0,0,0),C (1,0,0),M (0,0,B (0,,0),A (0,,3),(1)设(,,)n xy z =是平面MBC 的法向量,则BC=(1,3,0),BM =,由n BC⊥得0x +=;由n BM ⊥得0+=;取(3,1,1),(0,0,n BA =-=,则距离2155BA n d n⋅==…………5分 (2)(CM =-,(1,CA =-.设平面ACM 的法向量为1(,,)n x yz =,由11n CM n CA⎧⊥⎪⎨⊥⎪⎩得0x x ⎧-+=⎪⎨-+=⎪⎩.解得x =,y z =,取1(3,1,1)n =.又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0,0,1)n =,则1111cos ,5nn n n n n⋅<>==⋅ 设所求二面角为θ,则sin θ==.…………12分BA变式5:解析:由于BCMK 是梯形,则MK 与CB 相交于E .A 、E 确定的直线为m ,过C 作CF ⊥m 于F ,连结MF ,因为MC ⊥平面ABCD ,CF ⊥m ,故MF ⊥m .∠MFC 是二面角M -m -C 的平面角.设正方体棱长为a ,则34CM a =,14BK a =.在△ECM 中,由BK ∥CM 可得12EB a =,CF =,故tan 4MFC ∠=.因此所求角的余弦值为cos 21MFC ∠=. 变式6:解析:∵平面ABCD ∥平面1111A B C D ,∴平面1AB C 与平面1111A B C D 的交线m 为过点1B 且平行于AC 的直线.直线m 就是二平面1AB C 与1111A B C D 所成二面角的棱.又平面1AB C 与平面1AA ⊥平面1111A B C D ,过1A 作AH ⊥m 于H ,连结AH .则1AHA ∠为二面角1A m A --的平面角.可求得1tan AHA ∠=.高考试题精选1.(2014 四川卷)解:(1)如图所示,取BD 的中点O ,连接AO ,CO .由侧视图及俯视图知,△ABD ,△BCD 为正三角形,所以AO ⊥BD ,OC ⊥BD .因为AO ,OC ⊂平面AOC ,且AO ∩OC =O , 所以BD ⊥平面AOC .又因为AC ⊂平面AOC ,所以BD ⊥AC . 取BO 的中点H ,连接NH ,PH .又M ,N ,H 分别为线段AD ,AB ,BO 的中点,所以MN ∥BD ,NH ∥AO , 因为AO ⊥BD ,所以NH ⊥BD . 因为MN ⊥NP ,所以NP ⊥BD .因为NH ,NP ⊂平面NHP ,且NH ∩NP =N ,所以BD ⊥平面NHP .又因为HP ⊂平面NHP ,所以BD ⊥HP .又OC ⊥BD ,HP ⊂平面BCD ,OC ⊂平面BCD ,所以HP ∥OC . 因为H 为BO 的中点,所以P 为BC 的中点.…………5分 (2)方法一:如图所示,作NQ ⊥AC 于Q ,连接MQ .由(1)知,NP ∥AC ,所以NQ ⊥NP .因为MN ⊥NP ,所以∠MNQ 为二面角A - NP - M 的一个平面角.由(1)知,△ABD ,△BCD 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AO =OC = 3. 由俯视图可知,AO ⊥平面BCD .因为OC ⊂平面BCD ,所以AO ⊥OC ,因此在等腰直角△AOC 中,AC = 6. 作BR ⊥AC 于R因为在△ABC 中,AB =BC ,所以R 为AC 的中点,所以BR =AB 2-⎝⎛⎭⎫AC 22=102.因为在平面ABC 内,NQ ⊥AC ,BR ⊥AC , 所以NQ ∥BR .又因为N 为AB 的中点,所以Q 为AR 的中点, 所以NQ =BR 2=104.同理,可得MQ =104. 故△MNQ 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在等腰△MNQ 中, cos ∠MNQ =MN 2NQ =BD 4NQ =105.…………13分故二面角A - NP - M 的余弦值是105. …………14分 方法二:由俯视图及(1)可知,AO ⊥平面BCD .因为OC ,OB ⊂平面BCD ,所以AO ⊥OC ,AO ⊥OB .又OC ⊥OB ,所以直线OA ,OB ,OC 两两垂直.…………6分如图所示,以O 为坐标原点,以OB ,OC ,OA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A (0,0,3),B (1,0,0),C (0,3,0),D (-1,0,0). 因为M ,N 分别为线段AD ,AB 的中点, 又由(1)知,P 为线段BC 的中点,所以M ⎝⎛⎭⎫-12,0,32,N ⎝⎛⎭⎫12,0,32,P ⎝⎛⎭⎫12,32,0,于是AB =(1,0,-3),BC =(-1,3,0),MN =(1,0,0),NP =⎝⎛⎭⎫0,32,-32.…………7分 设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n 1=(x 1,y 1,z 1),由⎩⎪⎨⎪⎧n 1⊥AB ,n 1⊥BC ,得⎩⎪⎨⎪⎧n 1·AB =0,n 1·BC =0,即⎩⎨⎧(x 1,y 1,z 1)·(1,0,-3)=0,(x 1,y 1,z 1)·(-1,3,0)=0,从而⎩⎨⎧x 1-3z 1=0,-x 1+3y 1=0.取z 1=1,则x 1=3,y 1=1,所以n 1=(3,1,1). …………9分 设平面MNP 的一个法向量n 2=(x 2,y 2,z 2),由,⎩⎪⎨⎪⎧n 2⊥MN ,n 2⊥NP ,得⎩⎪⎨⎪⎧n 2·MN =0,n 2·NP =0,即⎩⎪⎨⎪⎧(x 2,y 2,z 2)·(1,0,0)=0,(x 2,y 2,z 2)·⎝⎛⎭⎫0,32,-32=0,从而⎩⎪⎨⎪⎧x 2=0,32y 2-32z 2=0. 取z 2=1,则y 2=1,x 2=0,所以n 2=(0,1,1). …………11分 设二面角A - NP - M 的大小为θ,则cos θ=⎪⎪⎪⎪⎪⎪n 1·n 2|n 1|·|n 2|=⎪⎪⎪⎪⎪⎪(3,1,1)·(0,1,1)5×2=105.…13分故二面角A -NP -M 的余弦值是105.…………14分2.(2014 湖南卷)解:(1)如图(a),因为四边形ACC 1A 1为矩形,所以CC 1⊥AC .同理DD 1⊥BD . 因为CC 1∥DD 1,所以CC 1⊥BD .而AC ∩BD =O ,因此CC 1⊥底面ABCD .由题设知,O 1O ∥C 1C .故O 1O ⊥底面ABCD . …………4分 (2)方法一: 如图(a),过O 1作O 1H ⊥OB 1于H ,连接HC 1.由(1)知,O 1O ⊥底面ABCD ,所以O 1O ⊥底面A 1B 1C 1D 1,于是O 1O ⊥A 1C 1又因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 1B 1C 1D 是菱形,因此A 1C 1⊥B 1D 1,从而A 1C 1⊥平面BDD 1B 1,所以A 1C 1⊥OB 1,于是OB 1⊥平面O 1HC 1.进而OB 1⊥C 1H .故∠C 1HO 1是二面角C 1OB 1D 的平面角.不妨设AB =2.因为∠CBA =60°,所以OB =3,OC =1,OB 1=7.在Rt △OO 1B 1中,易知O 1H =OO 1·O 1B 1OB 1=237.而O 1C 1=1,于是C 1H =O 1C 21+O 1H 2=1+127=197. 故cos ∠C 1HO 1=O 1HC 1H =237197=25719.即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为25719.方法二:因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 是菱形,因此AC ⊥BD .又O 1O ⊥底面ABCD ,从而OB ,OC ,OO 1两两垂直.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O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不妨设AB =2.因为∠CBA =60°,所以OB =3,OC =1,于是相关各点的坐标为O (0,0,0) ,B 1(3,0,2),C 1(0,1,2). 易知,n 1=(0,1,0)是平面BDD 1B 1的一个法向量.设n 2=(x ,y ,z )是平面OB 1C 1的一个法向量,则⎩⎪⎨⎪⎧n 2·OB →1=0,n 2·OC →1=0,即⎩⎨⎧3x +2z =0,y +2z =0.取z =-3,则x =2,y =23,所以n 2=(2,23,-3). 设二面角C 1OB 1D 的大小为θ,易知θ是锐角,于是cos θ=|cos 〈,〉|=⎪⎪⎪⎪⎪⎪n 1·n 2|n 1|·|n 2|=2319=25719.故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为25719.3.(2014 江西卷)19.解:(1)证明:因为ABCD 为矩形,所以AB ⊥AD .又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 所以AB ⊥平面P AD ,故AB ⊥PD .(2)过P 作AD 的垂线,垂足为O ,过O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G ,连接PG .故PO ⊥平面ABCD ,BC ⊥平面POG ,BC ⊥PG .在Rt △BPC 中,PG =2 33,GC =2 63,BG =63.设AB =m ,则OP =PG 2-OG 2=43-m 2,故四棱锥P - ABCD 的体积为V =13×6·m ·43-m 2=m38-6m 2. 因为m 8-6m 2=8m 2-6m 4=-6⎝⎛⎭⎫m 2-232+83, 所以当m =63,即AB =63时,四棱锥P - ABCD 的体积最大.此时,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各点的坐标分别为 O (0,0,0),B ⎝⎛⎭⎫63,-63,0,C⎝⎛⎭⎫63,263,0,D ⎝⎛⎭⎫0,263,0,P ⎝⎛⎭⎫0,0,63,故PC →=⎝⎛⎭⎫63,263,-63,BC →=(0,6,0),CD =⎝⎛⎭⎫-63,0,0. 设平面BP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y ,1),则由n 1⊥PC →,n 1⊥BC →,得⎩⎪⎨⎪⎧63x +2 63y -63=0,6y =0,解得x =1,y =0,则n 1=(1,0,1).同理可求出平面DP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2,1. 设平面BPC 与平面DPC 的夹角为θ,则cos θ=|n 1·n 2||n 1||n 2|=12·14+1=105.。
15道几何题及答案
1、求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0.6平方米,高0.5米2、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
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4、在一个面积为3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面,那么这个圆面的圆周长是()5、用10.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圆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把它的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体体积是()立方厘米。
7、如图是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方形的长是16米,宽是10米。
中间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长方形,一条是平行四边形。
草地部分的面积有多大?8、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单位:厘米)9、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单位:厘米)10、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1、有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的4/7。
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第二个圆柱的的体积比第一个圆柱多多少立方厘米?12、在直径0.8米的水管中,水流速度是每秒2米,那么1分钟流过的水有多少立方米?13、把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一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14、右图是一个圆柱体,如果把它的高截短3厘米,它的表面积减少94.2平方厘米。
这个圆柱体积减少多少立方厘米?15、一个圆柱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答案1、求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0.6平方米,高0.5米0.6 × 0.5 = 0.3(立方米)2、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12.56÷圆周率(3.14)=4(直径) 4÷2=2(半径)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
这个圆锥的高是(12)厘米。
4、在一个面积为3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面,那么这个圆面的圆周长是()解:设圆的半径为r,则正方形的面积:(2r)2=36, 4r2=36, r2=9; 9=3×3,圆面的周长:3.14×3×2=18.84(厘米).5、用10.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圆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几何试题及答案
几何试题及答案1. 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 2πr = 2 × 3.14 × 5 = 31.4厘米面积= πr² = 3.14 × 5² = 78.5平方厘米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斜边长度= √(3² + 4²) = √(9 + 16) = √25 = 5厘米3.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6厘米,求其表面积和体积。
答案:表面积= 6 × a² = 6 × 6² = 6 × 36 = 216平方厘米体积 = a³ = 6³ = 216立方厘米4. 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厘米,高为10厘米,求圆柱的体积。
答案:体积= πr²h = 3.14 × 4² × 10 = 3.14 × 16 × 10 = 502.4立方厘米5. 一个长方形的长为8厘米,宽为5厘米,求其对角线的长度。
答案:对角线长度= √(l² + w²) = √(8² + 5²) = √(64 + 25) =√89厘米6.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厘米,两腰长均为8厘米,求三角形的高。
答案:高= √(8² - (6/2)²) = √(64 - 9) = √55厘米7. 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5厘米,求圆锥的体积。
答案:体积= (1/3)πr²h = (1/3) × 3.14 × 3² × 5 = (1/3) ×3.14 × 9 × 5 = 47.1立方厘米8. 一个球的半径为7厘米,求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答案:表面积= 4πr² = 4 × 3.14 × 7² = 4 × 3.14 × 49 = 615.44平方厘米体积= (4/3)πr³ = (4/3) × 3.14 × 7³ = (4/3) × 3.14 × 343 = 1436.76立方厘米9. 一个梯形的上底为4厘米,下底为8厘米,高为5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几何测试题及答案
几何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直角边为3,斜边为5,那么另一直角边的长度是多少?A. 4B. 2C. 6D. √72. 一个圆的半径为10,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A. 20πB. 30πC. 40πD. 50π二、填空题3.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
4.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它的体积公式是______。
三、计算题5.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6cm、4cm和3cm,求它的体积。
6. 已知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cm,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四、解答题7. 一个圆环,内圆半径为3cm,外圆半径为5cm,求圆环的面积。
8.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和c,求它的表面积。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根据勾股定理,另一直角边的长度为√(5² - 3²) = √16 = 4)2. 答案:C(圆的周长公式为C = 2πr,代入r=10得C = 20π)二、填空题3. 答案:a²(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边长的平方)4. 答案:πr²h(圆柱体积公式为底面积乘以高)三、计算题5. 答案:72cm³(长方体体积公式为长×宽×高,即6×4×3=72)6. 答案:周长12cm,面积12√3cm²(正六边形周长为6倍边长,面积为6×边长×边长/2)四、解答题7. 答案:16πcm²(圆环面积为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即π×5²- π×3² = 25π - 9π = 16π)8. 答案:2(ab+bc+ac)(长方体表面积公式为2×(长×宽+宽×高+高×长))。
数学几何题精选50道及答案
数学几何题精选50道及答案**几何数学题1**:题目: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90°,AB=5cm,BC=12cm。
求AC的长度。
**几何数学题2**:题目:在平行四边形WXYZ中,角W=80°,角X=100°。
求角Y和角Z的度数。
**几何数学题3**:题目:在正五边形PQRST中,每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几何数学题4**:题目:已知三角形DEF中,角D=60°,角E=45°。
求角F的度数。
**几何数学题5**:题目:在直角三角形LMN中,角L=90°,角M=60°。
若LN=8cm,求MN的长度。
**几何数学题6**:题目:已知平行四边形UVWX中,UV=7cm,WX=5cm,且角U=120°。
求VX的长度。
**几何数学题7**:题目:在等腰三角形PQR中,角P=80°。
求角Q和角R的度数。
**几何数学题8**:题目:在梯形STUV中,ST和UV是平行边,ST=9cm,UV=12cm,SV=5cm。
求TU的长度。
**几何数学题9**:题目:在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15cm。
求对角线AC的长度。
**几何数学题10**:题目:在菱形EFGH中,角E=50°。
求角F、角G和角H的度数。
**几何数学题11**:题目:在直角三角形XYZ中,角X=90°,YZ=15cm,XZ=9cm。
求角Y和角Z的度数。
**几何数学题12**:题目:在平行四边形IJKL中,角I=130°,角K=70°。
求角J和角L的度数。
**几何数学题13**:题目:在正七边形ABCDEFGH中,每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几何数学题14**:题目:已知三角形PQS中,角P=40°,角Q=60°。
求角S的度数。
**几何数学题15**:题目:在直角三角形RST中,角R=90°,角S=45°。
平面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平面几何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3cm,BC=4cm,求AC的长度。
A. 5cmB. 6cmC. 7cmD. √7cm2. 在矩形PQRS中,若PS=6cm,QR=8cm,求对角线PR的长度。
A. 10cmB. 12cmC. 14cmD. √(6²+8²)cm3. 圆O的半径为5cm,点A在圆上,点B在圆外,且OA=5cm,OB=10cm,求AB的长度。
A. 5cmB. 10cmC. 15cmD. √(10²-5²)cm二、填空题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两腰长为5cm,求其面积。
答案:____cm²5.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其外接圆的半径。
答案:____cm6. 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求其内切圆的半径。
答案:____三、计算题7. 在三角形DEF中,DE=7cm,DF=8cm,EF=9cm,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8. 已知圆的半径为r,圆心为O,点A在圆上,点B在圆外,OA=r,OB=2r,求AB的长度。
9. 已知矩形LMNP的长为10cm,宽为6cm,求其内切圆的半径。
四、证明题10. 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1. 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2. 证明:在等边三角形中,每个内角都是60°。
五、解答题13. 已知圆的半径为r,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14. 已知矩形ABCD的长为a,宽为b,求对角线AC的长度。
15.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x1, y1),B(x2, y2),C(x3, y3),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答案:1. D2. D3. D4. 12cm²5. 2.5cm6. a/√37. 27cm²8. 5r9. 2cm10. 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证明。
几何试题题目及答案初中
几何试题题目及答案初中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几何图形?
A. 圆形
B. 三角形
C. 正方形
D. 音乐符号
答案:D
2.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其边长的:
A. 1倍
B. 2倍
C. √2倍
D. √3倍
答案:C
3.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如果底边长为6厘米,腰长为5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A. 4厘米
B. 5厘米
C. 6厘米
D. 7厘米
答案:A
二、填空题
1. 一个圆的周长是其直径的______倍。
答案:π
2. 如果一个矩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
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50
3.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______度。
答案:60
三、解答题
1.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斜边的长度是5厘米。
2. 一个矩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如果宽是4厘米,求矩形的周长。
答案:矩形的周长是24厘米。
3. 一个圆的半径是7厘米,求圆的面积。
答案:圆的面积是153.94平方厘米。
立体几何经典试题(含答案)
1. 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12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的中点(I)证明:平面BDC 1⊥平面BDC(Ⅱ)平面BDC 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解析】(Ⅰ)由题设知BC BC⊥⊥1CC ,BC ,BC⊥⊥AC AC,,1CC AC C Ç=,∴BC ^面11ACC A , , 又又∵1DC Ì面11ACC A ,∴1DC BC ^,由题设知01145A DC ADC Ð=Ð=,∴1CDC Ð=090,即1DC DC ^, 又∵DC BC C Ç=, , ∴∴1DC ⊥面BDC , , ∵∵1DC Ì面1BDC , ∴面BDC ⊥面1BDC ;(Ⅱ)设棱锥1B DACC -的体积为1V ,AC =1,由题意得,1V =1121132+´´´=12,由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V =1,∴11():V V V -=1:1, ∴平面1BDC 分此棱柱为两部分体积之比为1:1. 2. 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平面PAD ,//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CD 上的点且12DF AB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 (1)证明:PH ^平面ABCD ;(2)若1PH =,2AD =,1FC =,求三棱锥E BCF -的体积;的体积;(3)证明:EF ^平面PAB . B 1C B A D C 1A 1【解析】(1)证明:因为AB ^平面PAD ,所以PH AB ^。
因为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边上的高, 所以PH AD ^。
因为AB AD A = ,所以PH ^平面ABCD 。
(2)连结BH ,取BH 中点G ,连结EG 。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题目1: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垂直于BC。
证明: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答案:由于AB=AC,所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BAD等于角CAD。
又因为AD垂直于BC,所以角ADB和角ADC都是直角。
因此,我们有:- AD=AD(公共边)- ∠BAD=∠CAD(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DB=∠ADC=90°(直角)根据SAS(边角边)全等条件,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题目2: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点E在AB上,点F在AC上,且BE=CF。
证明:三角形AEF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由于AB=AC,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ABC等于角ACB。
又因为BE=CF,我们可以得出:- AB=AC(已知)- BE=CF(已知)- ∠ABC=∠ACB(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SSS(边边边)全等条件,三角形BEC与三角形CFB全等。
因此,角BEC等于角CFB。
由于角AEF是三角形AEF的外角,根据外角定理,角AEF等于角BEC加角CFB。
因此:- ∠AEF=∠BEC+∠CFB- ∠AEF=2∠BEC(因为∠BEC=∠CFB)由于角AEF是三角形AEF的两个相等的角,所以三角形AEF是等腰三角形。
题目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平行于CD,BC平行于AD,且AB=CD。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由于AB平行于CD且BC平行于A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出AD也平行于BC。
因此,四边形ABCD的对边都是平行的。
又因为AB=C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我们可以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题目4: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等于角C,点D在BC上,且AD垂直于BC。
证明:三角形ABD与三角形CBD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由于角A等于角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可以得出角A+角C+角B=180°。
初一几何难题练习题集(含答案解析)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就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就是最重要得一种相等关系。
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
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得方法就是利用全等三角形得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得性质、角平分线得性质、等腰三角形得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求证:DE =DF分析:由∆ABC 连结CD,易得CD = 证明:连结CDAC BC A BACB AD DBCD BD AD DCB B A AE CF A DCB AD CD=∴∠=∠∠=︒=∴==∠=∠=∠=∠=∠=90,,,,∴≅∴=∆∆ADE CDFDE DF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得中线就是常用得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得平分线或底边上得中线或高就是常用得辅助线。
显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更应该连结CD,因为CD 既就是斜边上得中线,又就是底边上得中线。
本题亦可延长ED 到G,使DG =DE,连结BG,证∆EFG 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有兴趣得同学不妨一试。
例2. 已知:如图2所示,AB =CD,AD =BC,AE =CF 。
求证:∠E =∠FAB CD BC AD AC CA ABC CDA SSS B DAB CD AE CF BE DF===∴≅∴∠=∠==∴=,,,∆∆()在∆BCE 与∆DAF 中,BE DF B D BC DA BCE DAF SAS E F=∠=∠=⎧⎨⎪⎩⎪∴≅∴∠=∠∆∆()说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求角相等。
常须添辅助线,制造全等三角形,这时应注意: (1)制造得全等三角形应分别包括求证中一量; (2)添辅助线能够直接得到得两个全等三角形。
2.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在两条直线得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就是两种特殊得位置。
证两直线平行,可用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得关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个锐角互余,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证。
空间几何题库及答案详解
空间几何题库及答案详解1. 题目一:已知空间中不共线的三点A、B、C,求证:直线AB与直线AC的夹角小于等于90°。
解答:设直线AB与直线AC的夹角为θ。
根据空间几何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构造一个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ABC。
由于A、B、C 三点不共线,三角形ABC是存在的。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有:\[ \cos(θ) = \frac{AB^2 + AC^2 - BC^2}{2 \cdot AB \cdot AC} \]由于AB和AC是三角形的两边,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我们有:\[ AB^2 + AC^2 \geq BC^2 \]代入余弦定理的公式,我们得到:\[ \cos(θ) \geq 0 \]由于θ是锐角,所以θ ≤ 90°,证毕。
2. 题目二:已知空间中平面α内的一点P和平面β内的一点Q,若PQ垂直于平面α,QR垂直于平面β,求证:PQ与QR平行。
解答:设PQ与QR的交点为O。
由于PQ垂直于平面α,QR垂直于平面β,根据垂直的性质,我们有:\[ PQ \perp α \]\[ QR \perp β \]由于PQ与QR相交于O点,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 OP \parallel α \]\[ OQ \parallel β \]由于OP和OQ是平面α和β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 PQ \parallel QR \]证毕。
3. 题目三:已知空间中两条直线m和n,它们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和β内,且m与α平行,n与β平行。
若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l,求证:m与n平行。
解答: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l,由于m与α平行,n 与β平行,根据平行平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 m \parallel l \]\[ n \parallel l \]由于m和n都与直线l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 \[ m \parallel n \]证毕。
经典几何习题参考答案
经典几何习题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概要。
答:在《几何原本》中, 欧几里得先对一些基本概念 (如点、直线、平面等) 给出了定义:1)点没有部分;2)线有长度, 但没有宽度;3)线的界限是点;4)直线是同其中各点看齐的线;5)面只有长度和宽度;6)面的界限是线;7)平面是与其上的直线看齐的那种面;8)圆是包含在一条 (曲) 线里的那种平面图形, 使得从其内部某一点连到该线的所有直线 (线段) 都彼此相等, 并称圆内上述的那个点为圆的中心 (简称圆心);9)平行直线是在同一平面内, 而且往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后, 在这两个方向上都不会相交的直线。
欧几里得总共引入了119个定义, 承认了五条公设:1)等于同量的量是相等的;2)等量加等量还是等量;3)等量减等量还是等量;4)能重合的量是全等的;5)整体大于部分。
接着, 欧几里得再给出了五个公理:I. 从每个点到每个其他的点必定可以引直线。
II. 每条直线都可以无限延长。
III. 以任意点作中心, 通过任何给定的另一点, 可以作一圆。
IV. 所有直角都相等。
V. 同平面内如有一条直线与另两条直线相交, 且在前一条直线的某一侧所交的两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 则后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必在这一侧相交。
欧几里得在此基础上运用逻辑推断, 导出了许许多多的命题 (在《几何原本》中包含了 465 个命题), 从而构成了欧几里得几何学。
2.Hilbert的欧几里得几何的公理系统概要。
答:1899 年 Hilbert 提出了欧氏几何的一套完整的公理体系。
首先他提出了八个基本概念, 其中三个是基本对象: 点、直线、平面; 五个是基本关系: 点属于 (或结合) 直线, 点属于 (或结合) 平面, 一点在另两点之间, 两线段合同, 两角合同。
这些基本概念应服从下述五套公理:结合公理: 共有 8 个。
I. 对于两个不同的点, 恒有一直线结合其中的每个点。
1I. 对于两个不同的点, 至多有一直线结合其中的每个点。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接AD,若∠BAC=80°,则∠ADB的度数为______。
A. 80°B. 50°C. 60°D. 40°2.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F是CD的中点,连接EF,若AB=10,BC=6,则EF的长度为______。
A. 8B. 6C. 5D. 33.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BAC=90°,若AB=6,则三角形ABC的面积为______。
A. 9B. 18C. 12D. 15二、填空题1. 在三角形ABC中,若∠A=60°,AB=AC,且BC=8,则三角形ABC的面积为______。
2. 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10,BC=8,则AC的长度为______。
三、证明题1. 证明: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若AB=AC,点D在BC上,且BD=CD,则AD平分∠BAC。
2. 证明: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是AB的中点,F是CD的中点,连接EF,则EF平分对角线AC。
四、解答题1. 在三角形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CD,求证: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2.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F是CD的中点,连接EF,求证: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位线。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A二、填空题1. 16√32. 6√3三、证明题1. 证明: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ABD=∠ACD。
又因为BD=CD,根据SAS(边-角-边)相似准则,我们可以证明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全等。
由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因此AD平分∠BAC。
2. 证明: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我们知道∠AEB=∠DFC。
立体几何练习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立体几何 》练习题一、 选择题1、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这条直线和三角形的第三边的位置关系是( )A 、垂直B 、平行C 、相交不垂直D 、不确定2.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与1A C 垂直的是( )A. BDB. CDC. BCD. 1CC3、线n m ,和平面βα、,能得出βα⊥的一个条件是( )A.βα//n ,//m ,n m ⊥B.m ⊥n ,α∩β=m ,n ⊂αC.αβ⊆⊥m n n m ,,//D.βα⊥⊥n m n m ,,//4、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条件可以是( )A.α内有无穷多条直线与β平行;B.直线a//α,a//βC.直线a α⊂,直线b β⊂,且a//β,b//αD.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5、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③若m //α,n //α,则m n // ④若αγ⊥,βγ⊥,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6.点P 为Δ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O ⊥平面ABC ,垂足为O,若PA=PB=PC ,则点O 是ΔABC 的( )A.内心B.外心C.重心D.垂心7. 若l 、m 、n 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若//,,l n αβαβ⊂⊂,则//l nB .若,l αβα⊥⊂,则l β⊥C. 若,//l l αβ⊥,则αβ⊥ D .若,l n m n ⊥⊥,则//l m8. 已知两个平面垂直,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任意一条直线;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③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A.3B.2C.1D.09. 设m.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 A .若m ∥α,n ∥α,则m ∥n B .若m ∥α,m ∥β,则α∥βC .若m ∥n,m ⊥α,则n ⊥αD .若m ∥α,α⊥β,则m ⊥β10. 设l 为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l α,//l β,则//αβB .若l α⊥,l β⊥,则//αβC .若l α⊥,//l β,则//αβD .若αβ⊥,//l α,则l β⊥ 二、填空题1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棱AB ,BC 中点,则三棱锥B —B 1EF 的体积为 .12.对于空间四边形ABCD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B=AC ,BD=CD 则BC ⊥AD ;②若AB=CD ,AC=BD 则BC ⊥AD ;③若AB ⊥AC ,BD ⊥CD 则BC ⊥AD ;④若AB ⊥CD , BD ⊥AC 则BC ⊥AD ;其中真命题序号是 .13. 已知直线b//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直线b 与β的位置关系为 .14. 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90,PA ⊥平面ABC ,此图形中有 个直角三角形参考答案 选择题:AACDA,BCCCB填空题:11、1312、①④ 13、//b b ββ⊂或 14、4A B C P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典型例题(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典型例题单选题1、如图,△A′B′C′是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其中B′C′=C′A′=2,A′B′,A′C′分别与x′轴,y′轴平行,则BC=()A.2B.2√2C.4D.2√6答案:D分析:先确定△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A′B′,再确定原图△ABC的形状,进而求出BC.由题意可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2√2,其原图形是Rt△ABC,AB=A′B′=2√2,AC=2A′C′=4,∠BAC=90°,则BC=√8+16=2√6,故选:D.2、如图直角△O′A′B′是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斜边O′B′=4,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A.8√2B.4√2C.4D.√2答案:A解析:根据斜二测画法规则可求原平面图形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由题意可知△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4,则O′A′=2√2,所以原图形中,OB=4,OA=4√2,×4×4√2=8√2.故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12故选:A3、正方体中,点P,O,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则PQ与RS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是()A.B.C.D.答案:C分析:对于A,B,D,利用两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可以证明直线PQ与RS共面,对于C,利用异面直线的定义推理判断作答.对于A,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C,A1C1,则AC//A1C1,如图,因为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则有PQ//AC,RS//A1C1,因此PQ//RS,则直线PQ与RS共面,A错误;对于B,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C,QS,PR,如图,因为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有AP//CR且AP=CR,则四边形APRC为平行四边形,即有AC//PR,又QS//AC,因此QS//PR,直线PQ与RS共面,B错误;对于C,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因为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有RS//BB1,而BB1⊂平面ABB1A1,RS⊄平面ABB1A1,则RS//平面ABB1A1,PQ⊂平面ABB1A1,则直线PQ与RS无公共点,又直线PQ与直线BB1相交,于是得直线PQ与RS不平行,则直线PQ与RS是异面直线,C正确;对于D,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1B,D1C,PS,QR,如图,因为A1D1//BC且A1D1=BC,则四边形A1D1CB为平行四边形,有A1B//D1C,因为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有PS//A1B,QR//D1C,则PS//QR,直线PQ与RS共面,D错误.故选:C4、下面四个选项中一定能得出平面α/⁄平面β的是()A.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B.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b,a⊂α,b⊂β,a//β,b//α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答案:D分析:对于A,B,C,举出符合条件的特例即可判断;对于D,过直线a作平面γ∩β=c,再证c//α即可. 如图,ABCD−A1B1C1D1是长方体,平面ABCD为平面α,平面ABB1A1为平面β,对于A,直线C1D1为直线a,显然a//α,a//β,而α与β相交,A不正确;对于B,直线CD为直线a,显然a⊂α,a//β,而α与β相交,B不正确;对于C,直线CD为直线a,直线A1B1为直线b,显然a⊂α,b⊂β,a//β,b//α,而α与β相交,C不正确;对于D,因a,b是异面直线,且a⊂α,b⊂β,过直线a作平面γ∩β=c,如图,则c//a,并且直线c与b必相交,而c⊄α,于是得c//α,又b//α,即β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平面α,⁄平面β.因此,平面α/故选:D5、某正方体被截去部分后得到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为()A .132B .223C .152D .233答案:C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截去两个小三棱锥,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解.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该空间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截去两个小三棱锥,由图示可知,该空间几何体体积为V =23−(13×12×12×1+13×12×12×2)=152,故选:C.6、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3,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圆心角为2π3的扇形,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A .√23πB .2√23πC .πD .√2π 答案:B分析:根据弧长计算公式,求得底面圆半径以及圆锥的高,即可求得圆锥的体积.设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r ,故可得2πr =2π3×3,解得r =1,设圆锥的高为ℎ,则ℎ=√32−12=2√2,则圆锥的体积V =13×πr 2×ℎ=13×π×2√2=2√23π. 故选:B.7、已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6,侧棱长为5,则此棱锥的侧面积为( )A .6B .12C .24D .48答案:D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出斜高,即可求出侧面积;解: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6,侧棱长为5,则其斜高ℎ′=√52−(62)2=4,所以正四棱锥的侧面积S =12×4×6×4=48故选:D8、已知三棱锥P −ABC ,其中PA ⊥平面ABC ,∠BAC =120°,PA =AB =AC =2,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12πB .16πC .20πD .24π答案:C分析:根据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结合球的性质、球的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根据题意设底面△ABC 的外心为G ,O 为球心,所以OG ⊥平面ABC ,因为PA ⊥平面ABC ,所以OG//PA ,设D 是PA 中点,因为OP =OA ,所以DO ⊥PA ,因为PA ⊥平面ABC ,AG ⊂平面ABC ,所以AG ⊥PA ,因此OD//AG ,因此四边形ODAG 是平行四边形,故OG =AD =12PA =1, 由余弦定理,得BC =√AB 2+AC 2−2AB ⋅AC ⋅cos120°=√4+4−2×2×2×(−12)=2√3,由正弦定理,得2AG =√3√32⇒AG =2,所以该外接球的半径R 满足R 2=(OG )2+(AG )2=5⇒S =4πR 2=20π,故选:C .小提示:关键点睛: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多选题9、(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直线l与平面α不平行,则l与α相交B.直线l在平面外是指直线和平面平行C.如果直线l经过平面α内一点P,又经过平面α外一点Q,那么直线l与平面α相交D.如果直线a∥b,且a与平面α相交于点P,那么直线b必与平面α相交答案:CD分析:由线面直线的位置关系逐一判断即可求解.若直线l与平面α不平行,则l与α相交或l⊂α,所以A不正确.若l⊄α,则l//α或l与α相交,所以B不正确.由线面直线的位置关系可知,C、D正确.故选:CD10、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2,M为AA1的中点,过B1M作长方体的截面α交棱CC1于N,则()A.截面α可能为六边形B .存在点N ,使得BN ⊥截面αC .若截面α为平行四边形,则1≤CN ≤2D .当N 与C 重合时,截面面积为3√64答案:CD分析:利用点N 的位置不同得到的截面α的形状判断选项A ,C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分析选项B ,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相应的量结合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得截面的面积,从而可判断选项D .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2,M 为AA 1的中点,过B 1M 作长方体的截面α交棱CC 1于N , 设N 0为CC 1的中点,根据点N 的位置的变化分析可得:当1≤CN ≤2时,截面α为平行四边形,当0<CN <1时,截面α为五边形,当CN =0时,即点N 与点C 重合时,截面α为梯形,故A 不正确,C 正确;设BN ⊥截面α,因为B 1M ⊂面α,所以BN ⊥B 1M ,所以N 只能与C 重合才能使BN ⊥B 1M ,因为BN 不垂直平面B 1CQM ,故此时不成立,故B 不正确;因为当点N 与点C 重合时,截面α为梯形,如下图所示:过M 作MH 垂直于B 1C 于H ,设梯形的高为ℎ,MH =x ,则由平面几何知识得:ℎ2=(√2)2−x 2=(√52)2−(√52−x)2,解得x =2√55,ℎ=√305,所以截面α的面积为:12×(√5+√52)×ℎ=12×3√52×√305=3√64,故D 正确;故选:CD .小提示:关键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截面的形状,关键在于分析动点在不同的位置时,截面的形状,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平面几何知识求得截面的面积.1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是正方体的棱上一点,|PB|+|PC1|=λ,则()A.λ=2时,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为1B.λ=4时,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为4C.λ=4√2时,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为2D.若满足|PB|+|PC1|=λ的点P的个数为6,则λ的取值范围为(2√2,4)答案:BC分析:根据各棱上的点P到B,C1两点距离之和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由此确定正确选项.设E,F分别是C1D1,AB的中点,|BD1|=√22+(2√2)2=2√3,|BE|=|C1F|=√12+(2√2)2=3,|A1C1|=|A1B|=2√2.由于|BC1|=2√2,所以|PB|+|PC1|=λ≥2√2,所以A选项错误.λ=4,满足|PB|+|PC1|=4的点为B1,C,E,F共4个,所以B选项正确.λ=4√2,满足|PB|+|PC1|=4√2的点为A1,D共2个,所以C选项正确.当P在正方形ADD1A1(不包括A,D,D1,A1)上运动时,λ∈(2+2√3,4√2),此时棱A1B1与棱CD上,也存在点使λ∈(2+2√3,4√2).所以当λ∈(2+2√3,4√2)时,满足|PB|+|PC1|=λ的点P的个数为6,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C填空题12、已知A、B、C、D四点不共面,且AB//平面α,CD∥α,AC∩α=E,AD∩α=F,BD∩α=H,BC∩α=G,则四边形EFHG是______四边形.答案:平行分析:由题,平面ABD∩平面α=FH,结合AB//平面α可得AB//FH,同理可得四边形EFHG另外三边与AB,CD的位置关系,即可得到答案.由题,平面ABD∩平面α=FH,因为AB//平面α,所以AB//FH,又平面ABC∩平面α=EG,所以AB//EG,则FH//EG,同理GH//CD//EF,所以四边形EFHG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答案是:平行13、如图已知A是△BCD所在平面外一点,AD=B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角的大小为π3,则AD与EF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答案:π3或π6分析:取AC的中点G,连接EG,GF,则∠EGF=π3或∠EGF=2π3,分别分析这两种情况下∠GFE的大小即为AD与EF所成角.解:如图所示:取AC的中点G,连接EG,GF,则EG//BC,GF//AD,所以∠EGF为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角或其补角.因为AD=BC,所以EG=GF,当∠EGF=π3时,△EGF为等边三角形,∠GFE=π3,即AD与EF所成角的大小为π3;当∠EGF=2π3时,EG=GF,△EGF为等腰三角形,∠GFE=π6,即AD与EF所成角的大小为π6.所以答案是:π3或π6.14、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棱长均为2,顶点A 1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恰为AB 的中点D ,E 为AC 的中点,则直线BE 与直线A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答案:34分析:根据三棱柱性质与题中的中点条件,可将所求直线BE 与直线AB 1所成角的余弦值转化为求直线GB 1与直线AB 1所成角的余弦值,那么就要通过多次转化最终求得△AGB 1中三边长,然后直接在△AGB 1中运用余弦定理即可.如图,取A 1C 1中点G ,连接B 1G,AG,AE,DE,GE ,由三棱柱的性质易证得GE //BB 1,GE =BB 1,所以四边形GEBB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GB 1//BE ,所以下面即求直线GB 1与直线AB 1所成角的余弦值.由题意知,A 1D ⊥平面ABC ,因为AB,DE ⊂平面ABC ,所以A 1D ⊥AB,A 1D ⊥DE ,在Rt △AA 1D 中,AA 1=2,AD =12AB =1,∠A 1DA =90°,求得A 1D =√3,∠A 1AD =60°. 所以在菱形AA 1B 1B 中,AB 1=2ABcos30°=2√3.在Rt △A 1DE 中,∠A 1DE =90°,A 1D =√3,DE =12BC =1,求得A 1E =2. 所以在△A 1AE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cos∠A 1AE =AA 12+AE 2−A1E 22AE⋅AA 1=14,所以cos∠AA 1G =cos(π−∠A 1AE)=−14.在△A 1AG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AG 2=AA 12+A 1G 2−2AA 1⋅A 1Gcos∠AA 1G,AG =√6.在△AGB 1中,AG =√6,AB 1=2√3,GB 1=√3,根据余弦定理得cos∠GB 1A =GB 12+AB12−AG 22GB 1⋅AB 1=34,所以直线GB 1与直线A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4,即直线BE 与直线A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4. 故答案为:34解答题15、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点M、N分别为BD、AC的中点.(1)若直线AB与MN所成角为60°,求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2)若直线AB与CD所成角为θ,求直线AB与MN所成角的大小.答案:(1)60°(2)θ2或π−θ2分析: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借助平行关系作出平行直线,从而找到异面直线所成角(或补角)即可求解.(1)如图,取AD的中点为P,连接PM、PN.因为点M、N分别为BD、AC的中点,所以PM//AB,PN//CD,且PM=12AB,PN=12CD,所以,∠MPN为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或补角),∠PMN为直线AB与MN所成的角(或补角). 又AB=CD,所以PM=PN,即△PMN为等腰三角形.直线AB与MN所成角为60°,即∠PMN=60°,则∠MPN=180°−2×60°=60°.所以,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60°.(2)(2)若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θ,则∠MPN=θ或∠MPN=π−θ.若∠MPN=θ,则∠PMN=π−∠MPN2=π−θ2,即直线AB与MN所成角为π−θ2;若∠MPN=π−θ,则∠PMN=π−∠MPN2=θ2,即直线AB与MN所成角为θ2.综上所述,直线AB与MN所成的角为θ2或π−θ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几何例题训练带答案
【例 1】 如图,BD
长12厘米,DC 长4厘米,B 、C 和D 在同一
条直线上.
⑴ 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三角形ABD 面积的多少倍?
⑵ 求三角形ABD 的面积是三角形ADC 面积的多少倍?
【解析】 因为三角形ABD 、三角形ABC 和三角形ADC 在分别以
BD 、BC 和DC 为底时,它们的高都是从A 点向BC 边上所作的垂线,也就是说三个三角形的高相等. 于是:三角形ABD 的面积12=⨯高26÷=⨯高 三角形ABC 的面积124=+⨯()高28÷=⨯高 三角形ADC 的面积4=⨯高22÷=⨯高
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三角形ABD 面积的43
倍;
三角形ABD 的面积是三角形ADC 面积的3倍.
【例 2】 如图,长方形ABCD 的面积是56平方厘米,点E 、F
、G 分
别是长方形ABCD 边上的中点,H 为AD 边上的任意一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E B
A
E B
A
【解析】 本题是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应用.
连接BH 、CH .
C
D
B
A
∵AE EB =, ∴AEH BEH S S =△△.
同理,BFH CFH S S =△△,S =S CGH DGH ,
∴1156282
2
ABCD S S ==⨯=阴影长方形(平方厘米).
【例 3】 如右图,E
在AD 上,AD 垂直BC ,12AD =厘米,3DE =厘
米.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三角形EBC 面积的几倍?
E
D
C
B
A
【解析】 因为AD 垂直于BC ,所以当BC 为三角形ABC 和三角形
EBC 的底时,AD 是三角形ABC 的高,ED 是三角形EBC 的高,
于是:三角形ABC 的面积1226BC BC =⨯÷=⨯
三角形EBC 的面积32 1.5BC BC =⨯÷=⨯
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三角形EBC 的面积的4倍.
【例 4】 (第四届”迎春杯”试题)如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
其中3AE AB =,2BD BC =,三角形BDE 的面积是多少?
A
B E
C
D C
E
B A
【解析】 连接CE ,∵3AE AB =,∴2BE AB =,2BCE ACB S S =
又∵2BD BC =,∴244BDE BCE ABC S S S ===.
【例 5】 (2008年四中考题)如右图,AD DB =,AE EF FC ==,已知阴
影部分面积为5平方厘米,ABC ∆的面积是 平方厘
米.
A
A
【解析】 连接CD .根据题意可知,DEF ∆的面积为DAC ∆面积的1
3
,
DAC ∆的面积为ABC ∆面积的12
,所以DEF ∆的面积为ABC ∆面积的
111
236⨯=.而DEF ∆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所以ABC ∆的面积为
1
5306
÷=(平方厘米).
【巩固】图中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80平方厘米,D 是BC 的中点,
AD 的长是AE 长的3倍,EF 的长是BF 长的3倍.那么三角形AEF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C
B
【解析】 ABD ,ABC 等高,所以面积的比为底的比,有1
2
ABD
ABC
S BD S
BC =
=,
所以
ABD
S
=
11
1809022
ABC S ⨯=⨯=(平方厘米).同理有1
9030
3ABE
ABD AE S S AD =⨯=⨯=(平方厘米),3
4AFE
ABE FE S
S BE =⨯=3022.5⨯= (平方厘米).
即三角形AEF 的面积是22.5平方厘米.
【巩固】如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24,D 、E 和F 分别是BC 、AC 和AD 的中点.求三角形DEF 的面积.
F E
D C
B
A
【解析】三角形ADC的面积是三角形ABC面积的一半24212
÷=,
三角形ADE又是三角形ADC面积的一半1226
÷=.三角形FED的面积是三角形ADE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
形FED的面积623
=÷=.
以上解析仅供参考,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如何利用份数思想,解决上述例题。
锦囊一:“繁”-----比例模型初步,一定要努力掌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