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唐诗宋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初霁(jì . ) 荠麦(jì ) .
怆然(chuà nɡ) . 戍角(shù ) .
豆蔻(kò . u) 窥江(kuī) .
二、词语释义 ①夜雪初霁:___________ . 天气转晴。 ②予怀怆然:________ .. 悲伤。 满眼都是野麦。 ③荠麦弥望:______________ ④自度此曲:___________ 自己创作。 .. ⑤杜郎俊赏: .. 杜牧善于游赏。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 ⑥纵豆蔻词工:___________ .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 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 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 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 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 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 景。
[沙发] 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毁灭者亦即文明的破坏者,都 是由外部的夷狄扮演的,一个是来自西北的犬戎, 一个是来自东北的女真。他们贪婪,残暴,肆无忌 惮,烧杀抢掠,带来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可怕的后 果。然而,这股力量过于强大,难以制服。 [板凳] 还有一个相似点在于过失者都是灾难发生时当朝的 君王,但他们在诗人追述历史时又都已辞世,一个 是昏庸无耻的周幽王,一个是贪生怕死的宋高宗。 他们置国人利益于不顾,不能及时地阻挡、抵御入 侵者,给臣民带来灭顶之灾。
四、文学常识
南宋 姜夔(约1155~1209),______词人、音乐家。字 白石道人 尧章 ______,号____________,饶州鄱阳(今江西波 武康 阳)人。寓居_______。一生未仕。往来鄂、赣、 皖、苏、浙间,与当时诗人词客交游,卒于 精通音乐 杭州 _______。工诗,词尤有名,且___________。
[细剖· 深析] [楼主] 淳熙丙申年(1176年),姜夔22岁,他也像许多前 辈一样,远足遍访神州,但此时扬州已接近他此 行的北限了,因为不远处就是金人的占领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来到了梦牵魂绕的扬州城,眼 前景象震撼了他的心灵,痛苦凄怆之情不能自已。 姜夔用类比联想将“镐京遗址”与“扬州废墟”联系 起来,从而导出“胡马窥江”与“黍离之悲”的因果 关系。这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5.简要分析本词“对比鲜明”的艺术特色。 【名师点拨】 上片“名都”与“空城”、“
春风十里”与“荠麦青青”对比;下片以杜牧当 年写扬州风月繁华,与今日扬州的冷落萧条对比。 今昔对比,既概括又鲜明,艺术感染力极强。
6.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是本词的主要写法。请 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几句为 例,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名师点拨】 这几句化用杜牧的“二十四桥 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意,融入新的境 界,情意婉转,娓娓动人。“仍在”点出“国破 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以“波心荡、冷 月无声”描摹名都的空寂寥落。其中一个“荡” 字勾联名桥、冷月,静中有动,含情脉脉,似乎 是在默无声息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冷月无 声”,清冷的月光倾泻在水上,四周寂然无声。
词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 游之作,《扬州慢》等作品,感时伤事,情调较 为低沉。词集《_____________》中,其自度曲 白石道人歌曲 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是现存 的一部____________的合集。又著 词和乐谱 《______________》,未见传本。其他著作有 琴瑟考古图 《______________》 、 《 诗 说 》 、 白石道人诗集 绛帖平 《_________》、《续书谱》等。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 探究] 1.扬州的路上,词人心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 景?(用词中的话回答) 【提示】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2.进入扬州城后又是怎样的图景? 【提示】 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拟人。物尚如此,人何以堪!)、二十四桥、波 心荡(以动写静)、冷月无声、红药;听到:清角吹 寒(以声写静);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 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扬州城已 是“空城”(词眼)。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 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 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 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 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 挂柳梢。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开发 姜夔少年丧父,曾随姊生活。得亲友介绍,就 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得其赏识,并娶 其侄女为妻。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 困顿。终其身为布衣,但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 人交往,藉此谋取生计。
夔为人清高,荦荦不羁。曾与抗金主战的大臣名 将张浚之孙张鉴结为至交,并长期得其资助。鉴 死后,夔生计日绌,但仍清贫自守,不肯屈节以 求官禄。当寓居武康时,与白石洞天为邻,有潘 转翁者号之曰:“白石道人”。夔答以诗云:“南 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 仙,一生费齿不费钱。”用以自解其清苦。他在 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顿生活后,病卒于临安(今杭 州)。幸得友人捐助,始获就近安葬。姜白石一生 命运多蹇,怀才不遇,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 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
在诗歌源自文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 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 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 娇· 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 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 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 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 美趣味。
3.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提示】 交代写作背景(扬州残破),点明题旨
(黍离之悲),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悲)的感情基凋。 对全词的内容起到了概括作用。
4.作者为什么多次用到杜牧的诗句? 【提示】 扬州自古繁华,特别至中晚唐时期已 成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文人荟 萃之地。唐人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 首诗最为著名。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面对 如此萧条、寂寞和冷清的扬州,词人抚今追昔,忽 然间沟通了唐宋两个时代和空间,想起了杜牧诗中 描写扬州繁盛的情景,用凝重的词语,通过今昔鲜 明对比,表现扬州的昔盛今衰,从而表达“黍离之 悲”。
2.对比手法的运用 综观全篇,布局严密,由少驻,写到观景,由景 的荒芜写到原因,由眼中所见到耳中所闻再到心 中所思所想,有声,有色,情景交融;采用点染 法渲染,揭示主题,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进一步 深化主题。音调谐婉,语句精美。
3.清雅空灵,伤感清幽 清雅 空 灵不 但 表现 在 词语 上 ,如 “ 清”“寒 ”“空”“波心”“冷月”,而且还表现在造境 上,如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 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 ”“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 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兴趣爱好”“执着 ”“淡泊名利”“精神与物质”等相关话题。
2.鲜活素材速递 征求民意也是一种行政艺术 2011年3月19日
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 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 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 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 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 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 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反衬“难赋”之苦。“ 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 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 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
第14课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鉴赏宝典 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 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 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 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 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 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 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 黑暗。
三、名句默写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解鞍少驻初程。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②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 青楼梦好 纵豆蔻词工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赋深情。 波心荡 冷月无声 ④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词人对国事的痛惜伤感之情。下阕仍以“空 城”为主线继续展开,分两层写:先是虚写,以杜 牧的“重到须惊”和“难赋深情”返照出今日扬州何 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哀痛。后是实写,写扬 州著名的景点二十四桥今日更是满目凄凉,使人 不忍目睹。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然后词人又将 目光凝聚在桥边的红药上,并直抒胸臆:“年年知 为谁生?”
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 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 ”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 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 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 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随堂练笔 请展开想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将“过春 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扩写成一段100字左右的 文字。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 出中心。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 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 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 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 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 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设“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 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 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艺术特色鉴赏 第十四课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今昔对比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 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 “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 《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 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 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
[三楼] 两首诗的作者,都是灾难后果的目击者和叙述人, 并试图扮演民间话语的代言人角色。他们都对废 墟的过去存有美好的回忆,都感慨今昔巨变而又 无可奈何。他们心中的苦衷恰恰是全民族灾难后 的隐痛——“黍离之悲”是历史的伤疤。
艺术特色鉴赏
1.虚实相济,情景交融 一开头使用虚写:“淮左名都”说明扬州是人 们向往的大都会,“竹西佳处”使人联想到杜牧 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这是写词 人想象中扬州昔日繁华的图景。接着是虚实结合 的写法。“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词人 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 已面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在这种昔盛 今衰的景物对比描写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