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分类及分布

合集下载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

中国土壤分级标准土壤分级是指按照土壤属性的差异,对土壤进行分类和区分。

在中国,土壤分级标准是由中国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它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以下是对中国土壤分级标准的详细介绍:一、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分类系统是基于土壤发生学原则和生态地理原则的,它强调土壤形成过程中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该分类系统将土壤分为五个主要类型:1.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

2. 黄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和湖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茶叶、柑橘等作物。

3.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西、广东和广西。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酸性和有机质含量,适合种植果树和蔬菜。

4. 黑土:黑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和吉林。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排水性,适合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5. 钙质土:钙质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如新疆、甘肃和青海。

这种土壤具有较高的钙质含量和良好的保水性,适合种植牧草和其他耐旱作物。

二、土壤级别的划分在中国,土壤级别的划分是基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根据中国国家农业部的规定,土壤级别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 一级土壤:一级土壤是质量最好的土壤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良好的排水性和适宜的酸碱度。

这种土壤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

2. 二级土壤:二级土壤的质量稍逊于一级土壤,但仍然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

它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适合种植各种果树、蔬菜和牧草等。

3. 三级土壤:三级土壤的质量相对较差,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这种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稍差,适合种植耐旱作物,如豆类、花生等。

4. 四级土壤:四级土壤的质量最差,它的生产能力较低。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广袤的国土,土壤的分类及分布情况多种多样。

本文将对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进行详细介绍。

二、中国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等因素,中国土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红壤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份。

红壤呈红色或棕红色,富含氧化铁、铝和有机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常用于农田耕作。

2. 黄壤黄壤是中国北方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如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

黄壤呈黄色或浅黄色,富含砂粒和粘粒,透水性较好,但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有机肥料来改良土壤。

3. 黑土黑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有土壤,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黑土呈黑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

4. 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湿地地区,如长江流域、东北平原等地。

沼泽土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湿度高,适宜水生植物的生长,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5. 砂土砂土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

砂土颗粒较大,透水性好,但肥力较低,需要施加大量的有机肥料和水分来改良土壤。

三、中国土壤的分布根据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形成过程,土壤在国土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分布特点:1. 南方地区中国南方地区主要分布着红壤和沼泽土。

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呈现出条带状分布的特点。

沼泽土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湿地地区,如江苏的洪泽湖、江西的鄱阳湖等。

2. 北方地区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分布着黄壤和黑土。

黄壤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呈现出块状分布的特点。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

3.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分布着砂土和盐碱土。

砂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等省份的沿海平原地区,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土壤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本文将对中国的土壤类型进行基本介绍,并探讨其分布特点。

一、黄土土壤黄土是中国土壤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种类型。

中国黄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地区。

它的颜色呈黄褐色或暗棕色,质地疏松,富含粘土颗粒和砂粒,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黄土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常常需要进行施肥和改良。

二、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江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台湾等地。

红壤的颜色呈红褐色,质地较重,富含铁氧化物。

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宜种植酸性作物如茶叶、柑橘等。

然而,红壤同时也面临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等问题,需要适当的保护与管理。

三、盐渍土盐渍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等。

盐渍土的主要特点是含盐量较高,对植物生长不利。

这种土壤类型常常需要进行排盐和淋洗等处理措施,方便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盐渍土的形成与水分蒸发和排水不畅有关,因此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对改良盐渍土具有重要作用。

四、沼泽土沼泽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湿润地带,如黑龙江、云南等。

沼泽土是一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植物残酷物的分解和富集。

沼泽土常常被用作农田的有机肥料,同时也是某些特殊农作物(如水稻)的理想生长环境。

五、中性土中性土是中国土壤类型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如华中平原、华北平原等。

中性土的酸碱度适中,质地较好,富含养分,是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

中国的主要农业地区多数是中性土分布区,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六、其他土壤类型除了上述提到的土壤类型之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土壤类型,如砂壤、粘壤、石砾土等。

这些土壤类型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分布范围。

总结起来,中国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合理的耕作措施。

第十四章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10.24

第十四章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10.24

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多级分类制: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
共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
系。 前四级为高级分类级别,后二级为基层分类
级别。
命名方法
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
土纲和亚纲为一段,以土纲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 或副词前辍构成亚纲名称,即亚纲名称为连续命名,如 铁铝土土纲中的湿热铁铝土是含有土纲与亚纲的名称; 土类和亚类又成一段,以土类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 词或副词前辍构成亚类名称,如草甸黑土、白浆化黑土、 表潜黑土。 土属名称不能自成一段,多与亚类、土类连用,如氯化 物滨海盐土是典型的连续命名法。 土种、亚种也常与土类、亚类、土属连用,如粘壤质厚 层黄土性草甸黑土。
上图为沼泽土剖面
冲积土:发育在河漫滩上,沉积层理明 显,土体存在干湿交替特征,腐殖质层 不明显的一种非地带性泛域土。
上图为冲积土景观
土地利用:在保证汛期行洪的前 提下,主要发展畜牧业,修滩 造地。
上图为冲积土剖面
水稻土:水稻土是在长期种稻水耕熟化 作用下,具有水耕熟化层、犁底层和水 耕淀积层的人为土壤。
土壤水平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指随着纬度的变化,土壤类型 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东南部受湿润海洋性气候影响,所以在东南部
土壤纬度地带性明显。由南向北土壤类型分布为:
砖 红 壤
赤 红 壤
红 壤
黄 壤
黄 棕 壤
棕 壤
暗 棕 壤
灰 化 土 北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
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西北受干旱内陆性气候影响,所以我国西北部土
壤具有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东向西的主要土壤
类型为: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02
灰化成土过程
脱硅富铝化成土过程 铝硅酸盐类矿物发生强烈的水解,释放了盐基及游离硅酸,并发生强烈的淋失,而铁、铝氧化物淋溶作用较弱,在土层中相对的富积。
在指土壤长期受水浸渍,在土体内所发生的还原过程。
该过程的实质是土壤处于静水封闭中,因长期缺氧,加上分解有机质的参与,便形成低价化合物状态。通常若以低价铁为主,土壤呈兰青或黑色,若以低价锰为主,土壤则呈红棕色或稍带紫色。总之,潜育化是土壤长期浸没于不流动的地下水或托水层中发育的,潜育性土壤pH值一般在7左右,且往往含较多的易溶性磷。
土壤的基本成土过程
原始成土过程
有机质聚积过程
粘化成土过程
盐化脱盐过程
碱化与脱碱过程
白桨化成土过程
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
脱硅富铝化成土过程
潜育化和潴育化成土过程
钙积与脱钙成土过程
(十一)熟化成土过程
原始成土过程 原始成土过程是成土过程的起始阶段,岩石矿物开始风化,只有低等的植物和低等微生物参与成土过程。 三个阶段: “岩漆”阶段:自养型微生物 “地衣”阶段:异养型微生物-原始微生物群落 “苔藓”阶段:生物风化与成土过程速度升高
04
在草本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具有比较深厚的腐殖质层。
草甸植物环境湿润,形成深厚腐殖质层;草原植物气候干燥,腐殖质层浅,有机质含量少,但矿质营养丰富。
草本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具有较高品质的腐殖质和良好的团粒结构。
草本植物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体
合成腐殖质
在土壤能量与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固氮、释放养分
土壤剖面的发育
自然土壤的土体构型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自然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及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发育形成的。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

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土壤修复目录1.土壤分类 (2)2.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3)3.中国15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具体分布地区 (4)3.1.破红壤 (4)3.2.赤红壤 (4)3.3.红壤和黄壤 (5)3.4.黄棕壤 (5)3.5.棕壤 (5)3.6. 6.暗棕壤 (6)3.7.寒棕壤(漂灰土) (6)3.8.褐土 (6)3.9.黑钙土 (7)3.10.栗钙土 (7)3.11.棕钙土 (7)3.12.黑坤土 (8)3.13.荒漠土 (8)3.14.高山草甸 (8)3.15.高山漠土 (9)重点关注土壤退化 (9)5.土壤问题“八大怪”: (9)5.1.板:土壤板结,越种越硬 (9)5. 1.1.主要原因 (10)6. 1.2.主要危害 (10)5.2.馋:矿质营养比例失衡,越种越馋 (10)5.2. 1.主要表现 (10)5.2.2.主要危害 (10)5.3.贫:有机质含量低,越种越贫 (10)5.3. 1.主要问题: (10)5.3.2.主要危害: (10)5.4.浅:耕作层变浅,越种越浅 (11)5.5.酸:土壤酸化,越种越酸 (11)5.5. 1.主要原因 (11)5.5.2.主要危害 (11)5.6.咸:土壤盐渍化,越种越咸 (11)5.6. 1.主要原因 (12)5.6.2.主要危害 (12)5.7.脏:土壤污染,越种越脏 (12)5.7.1.主要原因 (12)6.7.2.主要危害 (12)5.8.杂:重茬障碍,越种越杂 (13)5.8.1.主要原因 (13)6.改良土壤从这三处入手 (13)6.1.物理结构改良 (13)6.2.化学性状改良 (13)6.2.1,生物性状改良 (13)1.土壤分类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把中国土壤划分出14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铝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

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大约有15种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别是:破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始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

中国土壤的分类及分布土壤已经成为新教材中添加的一个内容,现在的地理考试中也常见到以土壤为情境材料的知识考查.土壤的成分和类型其实从视频中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了土壤,有些人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一直搞不清楚,总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微生物多的时候有机质多还是少,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个小侧面去解读:有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质,使之成为腐殖质,但有的微生物却会以这些有机质为食物,会消耗掉它们,另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枯枝落叶是否多。

再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这些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有机质是不是能够在当地累存,比如热带雨林枯枝及败叶较多,微生物也丰富,但分解后这些腐殖质一部分被雨水淋溶带走,一部分被生物转化为无机物吸收,所以土壤中腐殖质并不多,反而在亚寒带针叶林的腐殖质较多。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几大黑土地都不是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形成的,形成后到现在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发,地表水土流失加剧,黑土地层有所变薄!其实土壤无处不在!无论你走到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土壤总是在你脚下。

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获得养分,地球上的其他生命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宝藏之一!那么,土壤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一起来看看吧!在地球历史的初始时期,地球的表面主要是岩石,十分贫瘠。

而随着时间发展,土壤开始逐渐在地球表面形成。

当幼儿时期的地球冷却下来后,风化和侵蚀的过程就陆续开始了。

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将岩石破碎成较小的岩石,侵蚀作100ea2Lim%%■-clQ^lBQnn311啣令业和* 1(1、5iinidyIcharaisandxsaitd用是指这些较小的岩石被风或水从较大的母岩中带走。

根据风化岩石的大小,可以将其视分为黏土(clay)、粉土(silt)或砂土(sand),更大的则为砾石。

在前三种物质中,黏土是最小的,而砂土是最大的,粉土介于两者之间。

这三种不同大小的风化和侵蚀岩石共同组成了土壤。

根据这三种不同大小颗粒的比例,土壤将具有不同的性质。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29页)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29页)
灰暗 化棕 土壤
西
垂直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就是指所着山体高度的增加,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土壤垂直带与水平带的相关性示意图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结构。
上图为红壤景观
上图为红壤剖面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等人工林,是重要的粮、棉、油、茶、柑枯和蚕丝的生产基地。
开发利用: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的同时,可以修建石坎梯田,种植经济林木。上图为石灰(岩)土剖面
上图为石灰(岩)土景观
沼泽土:是指地表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地下水位高(在1m 以上),具有明显的生草层或泥炭层和潜育层,但厚度不足50cm ,且全剖面均有潜育特征的土壤。
上图为沼泽土剖面
上图为沼泽土景观
土地利用:种植水稻,结合渔业与畜牧业生产,开发旅游资源。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黄 棕 暗 灰棕 壤 棕 化壤 壤 土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西北受干旱内陆性气候影响,所以我国西北部土壤具有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东向西的主要土壤类型为:
灰色森林土
黑钙土
栗钙土
棕 灰 灰 棕灰钙 钙 漠 漠棕土 土 土 土漠土
盐土:大陆季风型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土壤蒸发蒸腾量大于降水量,使得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含量高到使作物不能生长的土壤。可溶盐在土壤中的分布呈表聚型。
盐土的利用:农林牧综合发展,耐盐作物,种稻改盐。
上图为盐土剖面
上图为盐土景观

我国的土壤分类有哪些?大致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的土壤分类有哪些?大致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的土壤分类有哪些?大致分布在哪些地区目录1 . 土壤大致分布 (1)2 .石专红壤 (1)3 .赤红壤 (3)4 .红壤和黄壤 (4)5 .黄棕壤 (5)6 .棕壤 (6)1.土壤大致分布砖红壤: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呈酸性。

赤红壤:分布在在滇南的大部、广西和广东的南部等地,颜色红、土层厚、肥力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分布在长江以南和四川盆地,土壤腐殖质少、淋溶作用。

黄棕壤:北起秦岭、南到长江,弱酸性、肥力高。

棕壤: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有机质含量高。

2.砖红壤在冷凉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容易发生灰化,而在热带地区,特别是炎热而多雨的条件下,则容易发生土壤的砖红壤化。

在这种条件下,由于风化和强度淋失,铁和铝的矿物质就变为不可溶的化合物,在二氧化硅和其他矿物质被淋失以后,这些铁和铝的化合物就遗留下来,产生氧化土(OXiSO⑸。

这样一来,土壤就变成了红色或黄色的物质,这是一个很深的氧化物表层,主要由铁和铝的不溶性氧化物所组成,其他化合物均已淋失。

当这个过程进行达到极点时,这些矿物质就形成一个坚硬的红色岩块,也就是砖红壤。

砖红壤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C,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风化淋溶作用强,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酸性强。

(1)没有能决定砖红壤和砖红壤性土壤产生的“砖红壤气候”。

这些土壤产生于永久潮湿和干湿交替的热带;但必须是适合的生境。

它们不是有巨大渗透性的生境,相反地,必须是重壤土到粘土的土被或沉积层,在它们内部多少是经常湿润状态,且温度变化小,这样就允许消散的无定形物质,能经久不断地向各个结晶中心移动。

(2)当红壤化作用产生于永久潮泪的赤道雨林带时,砖红壤微结构就将进行更连续不断的和更完善的发育。

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类型

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类型

土壤发生分类,中国土壤类型
土壤发生分类主要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特征进行。

常见的土壤分类有以下几种:
1. 原生土壤:指形成于原始岩石或岩层上的土壤,未经太多的外界影响,特点是与母岩成分相似。

2. 演化土壤:也称次生土壤,是指形成于经过风化、溶解和侵蚀等过程后的土壤,其特征与原生土壤有所不同。

3. 暗红土: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江南和华南地区,其中以湖南、江西、广西等省份最为典型。

4. 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是由黄土风化和堆积形成的,其特点是颗粒细小、质地较硬。

5.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南方沿海一带,适宜水稻生长,土壤肥沃。

6. 沙质土壤:土壤颗粒主要由沙颗粒组成,透水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

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区和河流沙丘上。

以上仅为常见的土壤类型,实际上中国的土壤类型还有很多,如石质土壤、白桦土、褐土等。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因地质、气候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4.亚类:土类内按中心概念和一些不影响整个剖 4.亚类:土类内按中心概念和一些不影响整个剖 面的偏离特征细分。有的亚类是作为土类的中心 概念的类型,有的是过渡到其他土类的类型,有 的是过渡到其他亚纲或土纲的类型,也有的是作 为过渡到“非土壤” 为过渡到“非土壤”的等级外的类型。 5.土族:系统分类中的低级分类单元。它是根据 5.土族:系统分类中的低级分类单元。它是根据 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土壤物理性质和矿物学 性质划分的。同一土族的土壤在耕层以下的生物 活动层中颗粒大小分布、相同质地土层的矿物学 特征、土壤温度状况和根系活动层厚度等方面是 一致的。 6.土系:系统分类中的最低级分类单元。同一土 6.土系:系统分类中的最低级分类单元。同一土 系的土壤除表层质地外,剖面层次排列和性质都 相似。土系还可能根据坡度、表层质地、含石块 量等进一步细分为土相。
2.诊断特性 2.诊断特性
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 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诊断分类 系统中对用来分类的诊断特性都有明确的定义和指 标,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温度状况是常用的诊断特 性。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壤是按照土纲、亚 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6 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6级划分的,
土壤诊断学分类是依据土壤本身的特性进行比较 与划分的。由于反映土壤特性的项目甚多,因而 不能将所有的土壤特性项目均作为土壤分类的依 据,而必须联系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对有关土 壤特性的项目进行选择,所选择的特定项目应与 其他(一般指未被选取的)特性项目具有较好的 相关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诊断层 1.诊断层
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 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诊断表层:

中国土壤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栗钙土 :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干 草原植被下发育而成旳土壤,具有 较薄(20~30cm)腐殖质层,1m内 有钙积层。
上图为栗钙土剖面
上图为栗钙土景观
土地利用:植被干草原;属于农牧兼宜 型土壤。建设口粮田和人工草场育肥基 地;主要发展畜牧业,防超载过牧,草 场退化;秸杆还田,少耕免耕,等高耕 作,保持水土;防风蚀,防护林体系。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黑土: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形 成旳淋溶土壤。 微酸性土壤,具有深 厚旳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很高,土 壤肥沃。
上图为黑土剖面
上图为黑土景观
土地利用:自然植被为森林草甸或 草原化草甸。黑土区是我国主要旳 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大豆、高粮、 玉米、小麦。易发展畜牧,进行大 农业生产。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 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过 程”,同步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化过 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有机 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
上图为黄壤剖面
上图为黄壤景观
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 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 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 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用 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红壤: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 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旳地 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 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构造。
上图为红壤剖面
上图为红壤景观
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 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 等人工林,是主要旳粮、棉、油、茶、柑枯 和蚕丝旳生产基地。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ppt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ppt

全球富铝土分布
世界灰化土分布示意图
全球钙积土分布
① 沿海型 沿海型: 我国东部自北向南:灰化土 红壤 砖红壤 ② 内陆型 内陆型:
暗棕壤
棕壤
黄壤
亚欧大陆内部自北向南:灰色森林土 黑土 钙土 棕钙土 灰钙土 荒漠土 2 、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一般规律:从沿海 一般规律: 内陆
黑钙土

湿润森林土类 半湿润森林草原土类 干旱荒漠土类 中纬度地区表现最典型: 我国 (温带 温带):暗棕壤 温带 灰漠土 黑土 黑钙土
土壤的类型与分布
教师:王丽丽
第三节 土壤分类 一、土壤分类 概念: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 概念: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在系统地认 识土壤的基础上, 识土壤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区分和归类 (一)、世界土壤分类概况 )、世界土壤分类概况
发生学分类 诊断学分类 形态发生学分类
半干旱草原土类
栗钙土
棕钙土
灰棕漠土
中国土壤分布
土壤 土壤 灰棕漠土 灰漠土 钙 栗 钙 土 钙
林 森


灰化土

黑 暗棕壤 黑土 土 土 棕漠土 棕壤 灰钙土 黑垆土 褐土

棕壤 褐 土 土 壤 壤 壤 壤 壤
热 带 与 亚 热 带 带

暖温带: 暖温带:棕壤
褐土
黑垆土
灰钙土
棕漠土
3、大地形对土壤水平分布的影响 长城:长城沿海是暗棕壤与棕壤, 长城:长城沿海是暗棕壤与棕壤,长城内陆是钙积土与弱淋溶土 秦岭:秦岭以北是褐土, 秦岭:秦岭以北是褐土,以南是黄棕壤 南岭:南岭以北是红壤, 南岭:南岭以北是红壤,以南为砖红壤 天山:以北是灰棕漠土, 天山:以北是灰棕漠土,以南是棕漠土 (三)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三 基带:土壤垂直带谱中,位于山地基部, 基带:土壤垂直带谱中,位于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土壤相 一致的土壤带 建谱土类:在土壤垂直带谱中, 建谱土类:在土壤垂直带谱中,除基带外的其他主要土壤带的土 壤类型, 壤类型,称建谱土类 1 、土壤垂直带谱的特点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质分类
中国土壤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颜色、成分、结构、质地、水分状况、酸碱度、肥力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的土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黄土:黄土是中国最常见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广泛。

它主要由粒径较大的砾石、沙粒和细粒的粘土组成,呈黄色。

黄土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肥力较高。

2. 红壤:红壤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土壤类型,呈红色。

它主要由铁氧化物和含铝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红壤肥力较高,适合种植作物。

3. 灰褐土:灰褐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它主要由深灰色的粉砂、砂和少量的粘土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灰褐土肥力一般,适合种植农作物。

4. 棕壤:棕壤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呈棕色。

它主要由深褐色的粘土和有机质组成,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肥力。

棕壤适合种植茶叶、水稻等作物。

5. 湿地土壤:湿地土壤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北沿海地区,呈黑色。

它主要由有机质和淤泥组成,具有较好的肥力和保水性。

湿地土壤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作物。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类型外,中国还有其他土壤类型,如盐碱土、沙质土、石质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因此土壤分类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第一节土壤分类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1、什么是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自然性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自然界的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2、土壤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土壤,系统地区分土壤,从而达到合理地利用土壤。

3、分类的意义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

二、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1、古代土壤的分类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土壤分类内容的最早国家。

大禹治水,遍及全国后,对土壤进行了初步分类,在《禹贡》中,将全国土地划为九州: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

再根据土壤性质划为9种,并根据土壤肥力划为三等九级。

在《周礼》书中,传说由周公所作,在《禹贡》的基础上,把九州土壤按地形划为山林,川泽,丘陵等五大类,春秋时代管子著《地圆篇》中,考虑了土壤与植被的关系,区划出18个土类,每个土类分为5种,共90种。

古代土壤的划分有一定的科学性,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但由于时代与社会制度的限制,未得到更大的发展。

2、解放前中国土壤分类直到三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土壤调查和分类研究工作。

主要受美国Marbut 土壤分类影响,引进了大土类的概念,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但无土种。

3、解放后我国土壤分类研究工作1954年中国土壤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借鉴前苏联地理发生分类体系,拟定了土类为基本分类单元。

,1958年开始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由于历史等原因,延缓了土壤分类科学研究的步伐。

到1978年,在引入了苏联地理发生分类和实用土壤分类结合下,产生了中国的土壤分类,并拟定了《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

在1978年至1984年期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并在1984年草拟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1985年以后,中国科学地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不断吸取国外的经验,主要是美国的诊断分类,并参考西欧,苏联的一些概念和经验,一次一次进行修改,出版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二稿,三稿,于1991年正式发表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在广泛征求国内外同行意见的基础上,于1995年又出版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

土壤分类、分布及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

土壤分类、分布及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
燕山山地、太行山山地、冀北山地 多数<2000m,雾灵山---2116 m,小五台---2882 m
低山 500-1000 m 中
中山 1000-3500 m
国 山
高山 3500-5000 m
地 分
极高山 >5000 m 级
2、丘陵: <500m,相对高差300m以内切割破碎的地貌单元
林业基地
三、平原 (39.8%) 粮棉油,西北以100m等高线与山地丘陵为界,东至渤海 海拔< 5 m,由西—东倾斜,依次出现: 山麓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 冲积物700-800m,最厚可达1000-1300m
土壤区域性分布主要由区域性自然条件的独特性所致。
磷质石灰土 紫色土 土娄 土 水稻土
黑、棕、红石灰土 潮土、盐渍土 黄绵土 沼泽土
非地带性土壤
区域性土壤分布没有固定的规律,比较复杂。
淋溶褐土 褐土性土
褐土
低山丘陵
潮褐土


潮 褐 土


潮 褐 土
褐土 盐化潮土
滨海盐土
山 麓 平 原 洪积扇末端
冲 积 平原 缓 岗 洼地
分类原则: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该系统分类中共设立了11个诊断表层,20个诊断表下层, 2个其他诊断层和25个诊断特性。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分类系统:
该分类系统已初步拟出了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土 族、土系)检索表,共把全国分为14个土纲、39个亚纲 、141土类和595亚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一个检索性分类,其各级类别是 通过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按检索表顺序,自上而下逐一排 除那些不能符合某种土壤要求的类别,找出其正确的分 类位置。
分类目的:
(1)建立分类系统 (2)国际交流 (3)服务生产实际

第七章土壤第五节土壤类型与分布

第七章土壤第五节土壤类型与分布

土壤垂直带与水平地带相关性示意图
土壤垂直带的结构
随山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山体高度、 山体坡向及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有规律 的变化。地理位置不同,其基带土壤不 同,土壤垂直带谱的组成亦不同. 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至高纬,土 壤垂直带谱由繁变简,土壤垂直带的数 量由多变少,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由高 到低。
三、土壤分布的垂直带性是: 指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递减, 降水在最大降水高度以下是向上递增,超 出该高程后减少,从而引起植被等成土因 素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地出 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更替。 各土壤垂直带谱中,除基带以外,其中 的主要土壤带称为建谱土带。土壤垂直带 谱由基带土壤开始,随着山体海拔增高, 依次出现一系列与较高纬度带相应的土壤 类型。
世界地带性土壤分布图
二、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z (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z 指地带性土类(亚类)大致沿纬线(东西)向
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z 可分为世界性土壤地带和区域性土壤地
带,前者如冰沼土、灰化土地带。后者 可分为沿海和内陆两种变型。
土壤的“经度”地带性是:
因海陆分布而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经线 的带状分布。一般从沿海至内陆依次出现湿润 森林土壤、半湿润森林草原土壤、半干旱的草 原土壤和干旱的荒漠土壤系列 在我国从东北到宁夏和新疆的温带区域内, 依次出现淋溶土(暗棕壤)—潮湿土(黑土)—钙积 干旱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石膏盐积干 旱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在暖温带范围内,由沿海向西依次划为淋溶 土(棕壤)—弱淋溶土(褐土)—钙积干旱土(黑垆土、 灰钙土)—石膏盐积干旱土。
z 1、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z z
z z
(1) 诊断层 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 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 按诊断层在土 体中的位置不同,又分为“诊断表层”和“诊断 表下层”两类。 1) 常见的诊断表层:松软表层、人为表层、暗 色表层、淡色表层、有机表层等。 2) 主要的诊断表下层:淀积粘化层、灰化淀积 层、高岭层、氧化层、漂白层、雏形层、钙积 层、石膏层、积盐层、含硫层等。

土壤地理学 第三章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土壤地理学 第三章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二、森林土壤
森林土壤是指在森林植被下所发育的土壤。 森林土壤的共同特点是: ①气候湿润,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盐基物质较少。 ②由于淋溶作用较强,表土层物质下移显著。 ③有机质主要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故腐殖质 明显地集中于土壤表层,并向下急剧减少。
1、灰化土
(1)灰化土在地球上分布较广,在欧亚大陆 和北美洲北部,呈连续带状;在南半球,由于相 应的纬度地带为水域占据,故其灰化土甚少。
二、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土壤的水平分布主要受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 带性的共同制约,大地形(高山、高原)对土壤 的水平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二)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欧亚大陆土壤分布示意图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土壤分布的垂直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 高度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则在一定高 度内递增并在超出该高程后降低,引起植 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土壤类型相应地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 更替的特性。
我国的棕壤分布区气候因受明显的东南季风 影响,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易旱,年均温为 5—6℃,全年降水量为500—1200毫米。天然 植被主要是落叶阔叶林,其次为针阔叶混交林。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母质多是残积物、坡积物 以及黄土壮沉积物等。 (2)形成特点和基本性状 由于棕壤地区气候适宜,土壤中不仅粘化作用 强烈,而且淋溶作用也相当显著,使得易溶性盐 类和碳酸盐(主要是石灰)均遭淋失,粘粒沿剖 面下移并发生淀积。 (3)利用和改良 棕壤地区盛产玉米和小麦,这类土壤在农业利 用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冬季往往土温过低,作物 不能生长,常为一年一熟。
第三章 土壤的分类与 分布规律
第一节 土壤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目前世界土壤分类方案中影响 较大 的两个体系; 2、了解两大土壤分类体系的基本要点。 二、教学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壤分类系采用六级分类制,即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

前三级为高级分类单元,以土类为主;后三级为基层分类单元,以土种为主。

中国的土壤类型繁多,但它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各占有一定的空间。

土壤类型在空间的组合情况,作有规律的变化,这便是土壤分布规律。

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一般归纳为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规律。

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

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表现为随干燥度而变化的规律,东北的东部干燥度小于1,新疆的干燥度大于4,自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基本一致,故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距离海洋愈远,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小,气候愈干旱;距离海洋愈近,受潮湿季风的影响愈大,气候愈湿润。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带来重大的影响。

2.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虽然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但北方的土壤类型在南方山地却往往也会出现。

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知道,随着海拔增高,山地气温就会不断降低,一般每升高100m,气温要降低0.6℃;自然植被随之变化,因而土壤化。

土壤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叫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可以看出,土壤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规律,与由南到北的纬度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是近似的。

土壤的垂直分布是在不同的水平地带开始的,所以,各个水平地带各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谱。

这种垂直带谱,在低纬度的热带,较高纬度的寒带更为复杂,而且同类土壤的分布,自热带至寒带逐渐降低,山体的高度和相对高差,对土壤垂直带谱有影响。

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土壤垂直带谱愈完整。

例如,喜马拉雅山具有最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由山麓的红黄壤起,经过黄棕壤、山地酸性棕壤、山地漂灰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直至雪线,为世界所罕见。

3.土壤的地域分布前面讲的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性分布,都是明显地为生物气候条件所制约。

而在同一生物气候带内,由于地形、水文、成土母质条件不同以及人为耕作的突出影响,除了地带性土类外,往往还有非地带性土类分布,而且有规律地成为组合,这便是土壤的地域分布。

例如:(1)在红壤地带除了有红壤外,由于人为耕作的影响,往往还有水稻土分布。

以江西省新建县的低山丘陵地区为例,红壤只分布在地势高的部位,由于遭受侵蚀,出现了红壤性土(粗骨红壤);由于人为耕作,出现了耕种红壤(或红壤性水稻土)。

而地势较低的地方和有些坡地的梯田,大都为水稻土。

由于成土母质、地形部位和排灌条件的不同,水稻土中又有二泥田、沉板田、黄泥田、泛田和冷浸田之分。

(2)自太行山横穿华北平原直到海边,依次在山地分布着粗骨褐土及淋溶褐土,冲积扇分布着褐土和潮褐土,平原分布着潮土和沼泽化潮土(夹有盐化潮土和碱化潮土),滨海平原分布着潮土及滨海盐土(图7)。

这是褐土地带大地形影响土壤地域性分布的例子。

作为地带性土壤的褐土,只分布于山地和冲积扇。

广大的华北平原及滨海平原,由于地形变化而引起地下水位、水质变化,而为非地带性土壤——潮土和滨海盐土所分布。

(3)大兴安岭东部属于暗棕壤地带,但暗棕壤一般只见于海拔400m以上的山地。

在海拔400m以下的各级阶地上却分布着白浆土、黑土和沼泽土。

其中,三级阶地(海拔约380m)上的成土母质为上沙下粘的黄土状沉积物,生长疏林草甸植被,形成白浆土;二级阶地(海拔约320m)至一级阶地(海拔约300m),在质地均一的黄土状沉积物上,生长密集的草甸植被,形成黑土;河漫滩(海拔约280~300m)上的成土母质为河流近代沉积物,地下水埋深在旱季只有50 厘米上下,在雨季则被水淹,生长苔草、小叶樟等草本植物,形成沼泽土。

各个土类之间又常有过渡性亚类(如白浆化暗棕壤、沼泽化黑土等)。

(4)西北干旱区域也有类似情况。

例如,新疆焉耆盆地,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只有50 毫米,地带性土类为棕漠土。

但它只见于海拔1700m以下的冲积扇上部。

这里地下水埋藏很深,不能参与土壤形成过程。

而冲积扇的中、下部,地下水埋深仅2~3m,能参与土壤形成过程,加上具有灌溉条件,土壤为灌淤白土和灌淤潮土所代替。

在扇形地的前缘或河畔,地下水埋深只1~3m,其矿化度约1~3 克/升,土壤为盐化林灌草甸土(曾称胡杨林土,或吐加衣土)。

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

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浆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红壤系列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强富铝化酸性土壤,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

海南岛砖红壤的分析资料表明:风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以下同)低于1.5,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矿、高岭石和赤铁矿,阳离子交换量很少,盐基高度不饱和。

燥红土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和云南南部红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低,土体或具石灰性反应。

赤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具有红壤和砖红壤某些性质的过渡性土壤。

红壤和黄壤均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生成的富铝化酸性土壤,前者分布在干湿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淀积层呈红棕色或桔红色,剖面下部有网纹和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为1.9~2.2,粘土矿物含有高岭石、水云母和三水铝矿;后者分布在多云雾,水湿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川、黔两省为主,以土层潮湿、剖面中部形成黄色或蜡黄色淀积层为其特征,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针铁矿和褐铁矿。

红壤系列的土壤适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产潜力很大。

目前尚有较大面积荒山、荒丘有待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棕壤系列亦为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发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类。

黄棕壤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杂生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弱富铝化、粘化、酸性土壤,分布于长江下游,界于黄、红壤和棕壤地带之间,土壤性质兼有黄、红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征。

棕壤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夏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中性至微酸性的土壤,特点是在腐殖质层以下具棕色的淀积粘化层,土壤矿物风化度不高,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3.0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并有少量高岭石和蒙脱石,盐基接近饱和。

暗棕壤又称暗棕色森林土,是发育在温带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下的土壤,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东部山地和丘陵,介于棕壤和漂灰土地带之间,与棕壤的区别在于腐殖质累积作用较明显,淋溶淀积过程更强烈,粘化层呈暗棕色,结构面上常见有暗色的腐殖质斑点和二氧化硅粉末。

漂灰土过去称为棕色泰加林土和灰化土,分布在大兴安岭中北部,是北温带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亚表层具弱灰化或离铁脱色的特征,常出现漂白层,强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属于生草灰化土和暗棕壤之间的过渡性土类,可认为是在地方性气候和植被影响下的特殊土被。

棕壤系列土壤均为很重要的森林土壤资源。

目前,不仅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林可供采伐利用,为中国主要森林业生产基地;且大部分土壤,尤其是分布在丘陵平原上的黄棕壤和棕壤有很高的农用价值,多数已垦为农地和果园。

江南是红土,呈酸性。

东北是黑土,很肥沃,乃指有机物质平均含量在3%至10%之间,特别利于包括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一种特殊土壤。

有地质专家指出,每形成一公分厚黑土需时200年至400年,而北大荒的黑土厚度则达到了1米,以至于可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西北是黄土,在我国,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在这其中,以黑土的质量最优良,这种土壤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而闻名于世。

从全球看,能称为黑土区的地方有3个,一是乌克兰大平原,一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再一个就是我国东北松辽流域,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地上和地下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缓慢分解,逐步形成一块60~100厘米的腐殖质层黑土,东北地区的黑土面积约有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黑土面积的约1/5。

而在我国南方大多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里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的酸性土壤,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红壤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它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除此之外,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的北部以及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的南部都有红壤的分布。

总面积大约有117万平方公里,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土壤脱硅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物质循环均较活跃,风化淋溶强烈,铁的游离度较高,使得土壤呈现红色。

不仅如此,由于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合种茶叶。

在我国的福建地区,由于那儿的土壤是红壤,所以茶叶也成为了当地的传统特色产品。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

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

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

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

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